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6 10:52:28| 人氣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080406(日)場地;裴在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何炳棣回憶,十一學會,十一,士也,西南聯大教授與學生教學相長。想到當年台灣大學也有一段這種時光,殷海光李敖...

據季季回憶--

不過稍後你將會明白,康白住在那裡,和寫影評的收入無關。你也將會明白,那兩座房子有著一些神祕的淵源,牽絲勾縷的集聚了一批從一九六四到六八年的台北左派,終致後來引發了陳映真等人的所謂「民主台灣聯盟」案。


3.

康白在《聯合報》寫影評,文辭犀利,見解尖銳,讀者愛他,片商怕他,名傳一時。我卻是五月九日和楊蔚在鷺鷥潭結婚那天才初識他。鷺鷥潭婚禮是皇冠社長平鑫濤先生為我辦的,邀請的都是皇冠基本作家﹔只有康白、阿肥、蒙韶三人是楊蔚約來的朋友。康白原名何偉康,那年三十六歲,瀟灑倜儻,正是英姿煥發的年紀。他說那一帶他很熟,不寫稿的時候常一個人在鷺鷥潭下游泛舟漫遊,逍遙自在。回台北的路上聽他說起,才知他是陸軍官校畢業,因為不耐軍中束縛,畢業十年即退伍,在南部教了一年書,跑到台北編《廣播周刊》,寫武俠小說,也寫影評,常去台大哲學會辦的「周五講堂」聽殷海光、毛子水、沈剛伯、宋文薰等人演講,因而認識了包奕明、王尚義、李敖等台大學生,及聞風而來聽講的他校學生﹔「阿肥也是在那裡認識的。」

......

5.

二○○六年二月,說起那場烤牛宴,康白仍意氣風發,難掩興奮之情。他記得那天從午後三四點鬧到午夜十二點多,前前後後到了一百六十多人,除了蒙韶那一對鬧彆扭,其他的朋友都很high。不過烤牛宴之後,許多朋友的生活都起了變化,沒多久他也搬離那座房子了。「包華國家的老傭人,有天突然跑來說:要小心啊,不要再人來人往瞎鬧了,外面常有人走來走去,探頭探腦的……。」

「包華國家的老傭人?包華國是誰?」

「哦,就是包奕明的父親,國民黨CC派的大黨工,他家就是烤牛宴旁邊那棟房子。烤牛宴那棟房子是包奕明幫池田租的,本來是他陪池田住,後來他要出國留學,就找我去陪池田住。池田回去後半年,租約到期,我付不起房租,這也是搬走的另一個原因。包奕明成天把『人對自己的革命』掛在嘴上,大學畢業就想組黨,騎個摩托車到處串連,想找人入黨,結果被抓進去了,拘留了兩個多月,靠他老爸關係把他弄出來,後來又和池田同住,進出那房子的都是些腦筋亂轉彎的人,會被盯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他說,那時許多還沒和中共建交的國家都派實習外交官來台灣,在台大語文中心或師大語文中心學漢語,結交一批活躍的大學生,租房子也都找人同住,房租他們負擔,方便學漢語和了解地方民情,期滿返國必須交一分政治報告給母國外交部。




季姐:

包亦明現在怎麼樣了? 他是我家的近鄰, 兩家熟識。文中所述的四十四巷就是我家的巷子啊。小巷有我最早和原始的回憶, 也是我許多作品的發源地。看了這篇文章,才知道陳永善, 劉大任與你等等這批大哥姊們早年竟曾經涉足那條小巷。

裴在美
2006-12-10 08:43


按劉大任著有小說「浮游群落」,大概就是講這段往事了。再看周家-紫藤廬的故事--


周德偉以財政部關務署署長的身分,率一家七口搬入作為官邸宿舍的紫藤廬老宅。當時知識份子與學者殷海光、張佛泉、徐道鄰、夏道平等常來此聚集舉行研究討論會,為台灣引介西方自由主義思潮。在台大就讀的李敖、陳鼓應、林毓生、張灝、洪成完、郭婉容、林鍾雄等,常來與周德偉教授及老輩學者們交流。

......

1975
周德偉退休離台赴美,將老宅交付兒子周渝。


......

1977 – 1980
台灣民主運動「新生代」的聚會場所,當時如杭之、范巽綠、張富忠、林正杰、林濁水、蘇治芬、林世煜、柯景昇、賀端藩、邱垂貞、魏廷昱、曾心儀等,常在此聚會。



裴在美新作 情欲、政治激情交錯
 陳希林╱台北報導  (20051026)



很多記性好的人一見到作家裴在美,立刻想起1980年代初,在台視頻道播出,創下逾六成收視率的連續劇《巴黎機場》。

「我(在片中的名字)是米雪,」她很開心地說:「但很快就對演藝圈幻滅了!」幻滅後開始寫作,成為時報文學獎等多個獎項的得主,更在暌違國內文壇多年後推出最新長篇小說《台北的美麗和憂傷》,將女性角色放置在情欲、政治的激情交錯下觀察。

裴在美向來享有美女作家的稱號,既當過電視明星,也對自己外貌有著高度信心,例如她天生的亮麗雙眼皮。對演藝事業幻滅的原因,她記得,源起於有次在巴黎宏偉壯麗的聖母院出外景拍攝《巴黎機場》,學藝術的她正仰面欣賞,耳裡卻聽聞工作人員因演員走位錯誤而發出的刺耳「╳你祖宗」問候語。

優秀的藝術家,她說,並不受限於媒介的拘束,於是她開始寫作。「我全心投入(小說)寫作,」她形容自己新的長篇小說:「1980年代末期女性的性慾自覺還沒準備好,就進入激烈的政治鬥爭活動。」

如果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代表黑暗面的「包法利夫人」存在,裴在美說,那麼自己的全新長篇小說就是台北現代版本的《包法利夫人》了。她說,19世紀法國學者托克維爾的兩冊名著《美國的民主》當中記載了當時法國人對於美國女性婚姻自主的驚嘆,但她認為如果女性面對情欲開放時準備不足,那只有淪為被剝削的對象。

她在《台北的美麗和憂傷》的描繪如此逼真,甚至有閱讀者認為這就是作家自己的遭遇。她的小說固然反映人性陰沈,但裴在美自己喜歡的其實是不經偽飾的純真:美就要原來的美(相對於物化的美),醜也要真真實實,原原本本。很多政治人物一上電視就忙著整容化妝,但她最欣賞的卻是吳乃仁的真實,看來有趣又舒服。

台長: z
人氣(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