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5-14 08:00:00| 人氣1,01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家庭應是「一起生活」,而不是一味強調犧牲奉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常聽到人家說「為了家庭犧牲奉獻」,不只是父母,子女也是,但我聽到時感受不到正向的愛,只有心受到濃濃的哀戚,因為一想到一群人在一起,一下犧牲這個、一下犧牲那個,哪裡快樂得起來?又何來幸福一說?

很多人會說「愛就是要有所犧牲」,或者是「有愛就不覺得自己是犧牲」,這兩句話都有些道理,但也不是那麼有道理。照理來說,「愛」讓人幸福,如果愛讓人痛苦,就不會有人想要得到愛,但「愛」的確得付出代價才能得到,可是愛也分為很多種,有高品質的愛,也有低品質的愛----它依然是「愛」,只是讓人感受不怎麼舒服。


「我為這個家犧牲奉獻這麼多…(以下叭啦叭啦開始唸經)」想想不少父母常把這種話掛在嘴邊,應該滿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我也是從小聽到大,但聽到這些話語時,你能感受到「愛」嗎?一般感受到的無非是罪惡感(覺得對不起父母)或是覺得很煩(覺得父母無病呻吟或囉哩囉嗦),又或者覺得「又來了」而無限翻白眼,總之絕對不會有「哇~我爸媽好愛我喔,我的家庭真有愛~」這種感受。


我們先撇除家庭成員的關係,想像成是一群室友住在一起,你會三不五時說自己為了這個屋子裡一起生活的人犧牲多少嗎?正常情況下,室友們各自管理好自己,公共區域維護好,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提醒、互相包容,所有人為了「一起生活得更好、更有品質」這樣目標而做,不太會有「誰犧牲了什麼」的情形或感受發生。

一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除了孩子還幼小時需要長輩父母多加照料,其實孩子在幼稚園就可以開始學習分擔家務、學會自己負責,父母不必把自己當奴才(不過若真的把自己當奴才,也不會有什麼被犧牲的心理),父母要做的是「生、養、育」,少數父母只會生不會養,但多數父母是會養不會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為孩子做奴才做到老還無止盡,然後長吁短嘆說自己歹命,其實這樣的歹命是自己造成的,而且還害了孩子。



如果父母有正確觀念,一開始就明白「家庭不該是勉強,應該是一起生活」,就不會老是犧牲奉獻-----犧牲奉獻不是你的本分,也不是任何一個人的本分。會認為自己犧牲奉獻的父母,到老很可能也會要求子女要犧牲奉獻,甚至認為子女犧牲奉獻是應該的,家庭因此產生更多隔閡和爭執。一旦有犧牲奉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情形發生,就絕對不會有happy endding。

一個家庭的維繫不容易,是沒錯,但不代表一定要靠犧牲奉獻來勉強維持,就算一時的犧牲奉獻,也是有意義才有價值。如果老是強調犧牲奉獻,相信任何一個家庭成員也都不會開心,因為一個家庭的目標應該「一起幸福」,沒有人想被犧牲,也不會有人想看身邊所愛的人被犧牲,「犧牲」是消極的負面,而「一起幸福」是積極的正面,想要創造美滿家庭的你,會選哪個呢?

台長: Tinkle

taibei007
謝謝分享:http://www.tengsuboy.com/
2020-07-06 16:30:31
美好生活
2020-07-29 18:03:4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