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09 12:00:00| 人氣72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愛的紀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以前一直聽到的是「愛的教育,鐵的紀律」,兩相對照,卻又相輔相成,對人來說,這就是完美的成長方法了吧!而在如此執行的三十年間(就我的印象而言),已更迭一代(三十年為一代),我也從出生成長至今,但是這個社會的整體教育並未有起色,甚至有人認為根本倒退了,我想,這未必是最好的方法。

從自身成長經驗思索,我們家正巧符合上述兩項:父親是「鐵的紀律」,但無「愛的教育」;母親是「愛的教育」,紀律是有,但不到「鐵」的程度,倒是像「錫」一般。在我們單純只有家和學校的生長環境之下,仍然變了調,三個孩子形成三種不同的模式。使得我深深覺得:無論是愛的教育或鐵的紀律都行不通,即使兩個合起來仍有漏洞,因為一般人總是以為愛的教育是心理層面,鐵的紀律是外在方式,其實不應該分成兩個來看。

愛,必須建立紀律之上,否則就不是「愛」,而是「加害」,一如順從小孩意願卻讓孩子吃得不營養、不健康,溺愛也是出於愛呀;有的人如溼樹葉般黏著別人(用了別人的梗,呵呵),這也是出於愛呀!所有生活中種種,都充滿了愛,但是卻也很多不被人認為是「愛」,於是有了落差,有了衝突,有了反效果。

一般人對孩子總是「愛了再說」,甚至有大人認為小孩長大了自然會懂規矩,殊不知之後再也無法以紀律要求他們了。將紀律當作一個篩子,把愛的原形理出經得起考驗的不朽本質,才能使人認同,發揮作用。教育,不只是為了愛孩子,而是愛整個家、整個社會,甚至國家。只要少了紀律,愛也會變質;但只有紀律,我們的一切都會落於形式,意義和價值也會不見了。

       檢視現今,愛,變淡了;紀律,變弱了。原本應相結合成為「愛的紀律」,兩大元素都削減了,也難怪世界變了,以前的紀律不只是軍人與學生(號稱最沒自由的兩個族群),人人各自有該扮演好的角色,該恪守的本分。就像《論語》中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後所說的:「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現在社會還真的像是那樣,而我們也只有盡力不讓它再頹傾,卻只能吟詠回味那回不去的美好古代。

台長: Tinkle
人氣(72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成為一個理想中的人 |
此分類下一篇:不能沒有筆
此分類上一篇:面對生命的態度

小蟹子
有趣又有意思的省思~
2013-05-09 21:40: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