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5-15 17:24:57| 人氣2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誡。無行所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誡。無行所悔。】
這句話在《群書治要》裡面,有一整段原話,是孔子到周天子的京城去參觀的時候,門口立了一個銅鑄的人像,他是要敬周朝的始祖后稷,就是農神。他專門管農業的叫后稷,積了厚福,所以後代出了周朝。在這個廟堂的右階前面,階梯的右邊樹了這一個銅鑄的人像。而且它的嘴巴貼了三個封口,我們有一個成語叫「三緘其口」,就是這個典故來的。而且它不只嘴巴貼了三個封條,它的身體後面刻在這個銅上面的銘文,就有一段非常好的教誨。所以古人真的是用心良苦,在每個這些藝術品當中都在教化。這段文比較長,我們就直接看,我們選出來這一句,也表達出來言語要謹慎。
  『戒之哉』,要引以為戒,『無多言,多言多敗』,不要話太多,太多了,會說錯話,壞了事,或者得罪人。你說真的會這樣嗎?我們很冷靜看,當一個人話很多,他是會比較講話不謹慎;因為你假如很慎重講話,你不會話很多的。所以話很多同時就提醒,比較輕慢不謹慎,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你看我們小時候,「囝仔人有耳無嘴」,小孩子不要亂講話。就提醒我們,言語要出去的時候要慎重,不可以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亂插嘴不行的。你看現在,我們這些都沒學,很浮躁,聽人家講話,就把人家話插進去,那不都是浮躁輕慢,不恭敬人家。一不恭敬了,一不謹慎了,哪有說不講錯話的道理?而且言語不謹慎,粗心大意最後變成什麼?得罪人、傷了人自己都沒感覺。所以從行為當中,再去洞察到心性上面的不足,我們就會覺得這些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勿多事,多事多患』,剛剛講到人不可以多言多事,因為人要能耐煩。話都急著要講,這都是急躁的表現,所以不耐煩的人做不成一件事業。人在講話、做事當中得要心平氣和,千祥雲集,心浮氣躁了一事無成。不可以好管事,或者不可以去輕易的答應別人事情,你得要衡量清楚。因為你太多事,容易去攀緣;太多事,容易超出自己的能力,你就寡信,這些都要很慎重去應對。而且你太多事,做事就不安穩,你記很多事情,最後就漏東漏西的。所以人其實要量力而行,一個人在同一個時間,最多能專注做一、二件事情。再多其實是做不好事情的,最後是什麼?打腫臉充胖子,所以「勿多事,多事多患」。你真的是「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就進退錯了,反而造成禍患,沒把人家的事辦好。
  這個教誨給我們滿多的提醒,包含緣分不具足的事,你不要就去答應,最後你真的很冷靜去評估,不成熟,人家說你早就答應我了,怎麼可以後悔?你就進退兩難。我講到這裡,這些事都是我最常犯的,為什麼?一高興了:好,沒問題包在我身上。而且現在這個時代,成就一件事情得要有眾人的力量,得要大家的認知能統一,得要有福報才能把事做好。所以你們要跟人家合作,要看他有沒有福報?他的耳垂大不大,他的臉圓不圓,像長我這個樣子,你要考慮清楚。當然我現在還在修福報,以後臉比較大了,你們再找我合作。真的,那個福是修來的,有福的人做什麼很順,常遇人相助,遇貴人,那是他修來的。沒有福報再有能力,常常出狀況,奇怪了,怎麼這些別人都不會發生的情況,都發生在我身上?沒有福會這樣。所以人要多修福、多修智慧。
  『安樂必戒』,處於安樂當中還是要常常,這個「戒」就是提高警覺。為什麼?處在順境當中特別容易安逸,特別容易墮落,一安逸了以後,就覺得我們的享受都是應該給我的,就不會感恩;或者這一安逸,鬥志就沒有了。大家看我們民族文化的這種斷層,已經很長的時間了,我們想想成長過程當中,我們都在想禮拜天到哪裡喝咖啡?禮拜六到哪裡看電影?這整個民族的文化都快要崩了。我們有福報才可以去享受,「安樂必戒」,所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最危險的就是溫水煮青蛙,那個青蛙很舒服三溫暖,慢慢給你加熱就把你給烤死了。大家有沒有看到現在烤死多少?我的意思是說,現在的草莓族有多少?動不動我要自殺了,他沒有承受挫折的能力。所以生於憂患,古人的智慧很高。你再看看現在家庭、社會的問題,就知道這些話的分量。『無行所悔』,不要再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要有警覺性不貳過。
  我們再看下一句,我們一起念一下: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為之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難怪孔子把「言語」擺在第二位,「德行」過來就是「言語」,再來是「政事」,做事的能力、為政的能力,再來是「文學」。我們有時候看這個話有這麼嚴重嗎?言語真的能召來禍患嗎?我們剛剛講到,巫蠱之禍,漢武帝的一個大禍,其實是從哪一件事開始?從他的不謹慎。漢武帝有一個妃子叫做趙婕妤,生了一個皇子叫劉弗陵,懷胎十四個月才生。生下來這個皇子漢武帝很高興,你看一高興,心就不在中道當中:這個孩子懷十四個月才生。就把趙婕妤住的鉤弋宮的宮門改做什麼?堯母門,堯帝十四個月才生,所以封那個門叫堯母門。大家注意,堯母門,那她生的孩子是誰?那不天子!底下的人就開始動腦筋:漢武帝可能要立這個人當太子。就開始想詭計要害皇后、要害太子。誰造成的?漢武帝太高興講出來:來,封!最後造成不可收拾的惡果。言語怎麼可以不謹慎?所以你那個封不符合情義,「情愛過溢,子孫之災也」,不只太子受難,這個皇子鐵定也沒有好的結果,真的最後動亂得很嚴重。所以『言語以為階』。
  『君不密則失臣』,領導言語不謹慎,可能會失去臣子。有這麼嚴重嗎?領導人聽了下屬什麼話太高興,沒有去考慮到人情事理,馬上就講出去了。這個臣子告訴我們,他是為了團體好,給我們一些提醒,我們馬上講出去了,他的同事就說,是他出賣我們,一定是他去給領導講的。他是好意,這個領導馬上就講出去,造成人家說是他去打小報告的,那最後他不如歸去!你看他的好心,我們把他給搞砸了。是什麼?你可以用另外的這種譬喻去提醒大家,你講得讓人家都去聯想到:可能就是他講的。所以你害了他,「君不密則失臣」。或者你很喜愛這個臣子,那喜形於色,對他特別好,最後讓他嫉妒都來了。這也是領導可能犯的錯,他本來可以沒事的,你太寵愛他了,最後嫉妒全來了。再來,很多重要的事,你要低調去做,為什麼?那個重要的事一出來,很多人以為會損害他的利益,他就要陷害,他就要動歪腦筋。你能夠愈低調,又花時間教化他們,就不會引來這些對立,甚至是破壞。所以這個都考驗君臣當中,懂得言語的謹慎。機事不密,機密的事情沒有守好,災禍就有可能產生。因為人看不遠,他都覺得他的既得利益會受損,他就會來障礙。所以成就事情還得要謹言,還得要低調才行,『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圖像裡可能有橋樑、天空和戶外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坐著、食物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站著和小孩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站著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1 人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站著和戶外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和小孩

恭錄自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台長: 妙音
人氣(2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
此分類下一篇: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此分類上一篇: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