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6-11 21:18:33| 人氣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故事大智慧 曾參受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故事大智慧    曾參受杖

在春秋時代,有個孝子叫曾參。有一次他父親很生氣,要處罰他。順手拿起旁邊一根很粗的棍子打他,他很乖動都不動。「父母責,須順承」,就乖乖在那裡讓父親打。父親因為脾氣比較大,竟把他打昏了。

孔夫子知道了這件事,就對曾參說:「你這樣做,即是不孝!」曾參覺得自己很乖,「父母責,須順承」,連跑都不跑,怎麼會不孝?

孔夫子說:「假如你的父親失手把你打死了,誰最傷心?」就是父母。如此是陷父親於不義!孔夫子告訴曾參說「小杖則受」,小棍子可以接受;「大杖則走」,就要趕快離開,要學靈活一點。

所以,我們求學問也要靈活,要懂得權變。比如說,今天我們剛好犯了過失,父親在罵,這時候我們要「父母教,須敬聽」。但是假如父親有心臟病,愈看愈生氣,這時就不可站在那裡,要趕快離開。

這就說明,我們要懂得觀察情況,處處為父母著想。真正的孝道,不只是表面的「順」,更重要的是要善於體察父母的心,能夠不使父母的德行受損。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的「孝順」的含義,是順父母的性德。

而當父母有過失的時候,就要婉言相勸,正如《弟子規》中所教誨的「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如果父母正在氣頭上,就要見機行事,順勢而為。

孝養父母不僅僅是養父母之身,更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志。

恭錄自蔡禮旭老師《小故事大智慧》



恭錄自  淨空法師專集網







台長: 妙音
人氣(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小故事大智慧 |
此分類下一篇:小故事大智慧 實夫拜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