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03 12:52:04| 人氣3,6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會巡禮: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背景:

1895年,臺灣邁入日治時期,日本本地基督教大小派別達成共識,以不分教派的「基督信徒一致會」為跳板,展開對台灣各地的宣教。同時,「一致會」還特地派遣河合龜輔牧師於1896年5月先行前往臺灣展開傳教工作。

同年9月,在遷徙數次聚會場所外,經由臺灣人基督徒富商李春生與馬偕博士幫助,河合牧師於台北新起街一處民宅(今西門紅樓附近)展開固定禮拜傳道,並於隨後的11月22日正式成立「台北日本基督教會」。隔年的1897年,該址附近籌募興建禮拜堂,並於1899年正式落成。

1907年,因新起街所在基督教會不敷使用,在台基督教徒開始研議興建新教堂。在臺灣總督府的支持下,除了仍由李春生籌募城外幸町一處土地外(即今教會現址),特別委由總督府營繕課知名建築師井手薰參予設計興建。在磋商研議後,該建物於西元1915年(大正四年)2月興建,1916年(大正五年)6月落成,其名仍沿用舊稱台北日本基督教會。1937年5月,在臺基督教徒成立教團,而該總會改名為台北幸町教會。


時間:2002 聖誕夜。

 

特色:

該教堂設計者井手薰,除了這棟建物外,其他主要作品尚有司法大廈,高等學校校舍講堂、台大校舍、台北公會堂與原台灣教育會館等等。主建物為三層樓高的該教堂因為其宗教性,其特色與其他作品略有不同。

外觀方面,井手薰採用哥德式的小尖塔,塔樓,誇張線條設計,石雕百葉窗。其中唭哩岸石所砌成的拱門,尤為特色。不過在另一方面,用清水磚刻意造成的紅磚裸露與仍由唭哩岸石搭配的丁掛外表,則又較為接近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磚造小教堂風格。除此,接連於該教堂後方的主日學教室,也一併採磚造的歐風平房建築。

另外,坐東朝西的該教堂,西側仍配置基督教(新教)教堂特有的幾何型玻璃裝飾,內部採鋼骨挑高骨架,將木樑架在鋼骨衍架上,且在屋頂舖設原木木板與瓦片,此設計呈現了空曠且莊嚴的傳道會場。


時間:2010 ~ 2011。


歡迎蒞臨首頁:http://mypaper.pchome.com.tw/tiger_wpm


相機:MINOLTA DiMAGE 7i。

OLYMPUS E-510。

Fuji FinePix HS20 EXR。

鏡頭:ZD 11-22 mm F2.8/3.5。

ZD 40-150 mm F3.5/4.5。


記錄:Tiger Wu

E-mail:tiger_wpm@pchome.com.tw


 
參考資料>>>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F%9F%E5%8D%97%E5%9F%BA%E7%9D%A3%E9%95%B7%E8%80%81%E6%95%99%E6%9C%83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普普
人氣(3,6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教會系列 |
此分類下一篇:教會巡禮: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