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6-05 07:18:22| 人氣1,02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九十七年第一次國中學基測國文科試題疑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試題內容/

甲:「天色不早,速速啟程!」
乙:「恭送!」
甲:「不用!」
乙:「該然!」
以上是某齣戲的對白,根據內容判斷,甲、乙的身分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甲是捕快,乙是囚犯
(B)甲是夥計,乙是店主
(C)甲是主人,乙是客人
(D)甲是師父,乙是徒弟
●疑義內容/

1.甲說:「天色不早,速速啟程。」可當甲對客人下逐客令,而乙說:「恭送。」可表示乙臉皮厚,反喧賓奪主。至於接下來的對話也合情理。答案C可。
2.(1)依題幹所述,諒此題為測驗考生對文言文之理解及辨別倫理之對應關係。
(2)題目中之關鍵對話於第二句之「恭送」及第四句之「該然」(即「應該恭送」),從而表現出第二四句之說話者對應地位低於第一三句之說話者。
(3)自四組答案中,似以第四組答案為正解;惟試觀傳統「天地君親師」之倫理關係,「徒」對「師」表達恭敬之意,乃必然,而 「師」對「徒」之恭崇,基於上、下之對應關係,斷無「辭卻」之理,準此,「師」以第三句「不用」回應,自不符此倫常關係,考生基於此倫常意識,縱已理解測驗目的亦被迫捨而不用。
(4)再綜觀全題,應無符合此種倫常關係之答案,此題應無解。
●試題內容/

  多多鳥(Do Do)是印度洋上毛里西亞島土生的一種像鴿子的鳥。遠在人類誕生前,這種鳥已在島上度過悠長歲月。牠的祖先是鴿子,原是一種候鳥,而且可能遷移頻繁,從大陸上抵臨太平洋與印度洋中的島嶼。牠們看到果樹林,一定停下來飽餐一頓,有的鴿子留在島上,為適應島上特殊環境,體型隨之變化。導致後來生物學家要費盡腦筋才能尋出一個含糊的結論:「這些不同島上不同的怪異鳥類,其遠祖都可能是鴿子!」
  多多鳥在毛里西亞島優哉游哉,島上生物種類有限,草、種籽、漿果,到處都是,多多鳥的食物充分,並且不斷擴大進食對象。在沒有天敵威脅下,多多鳥越長越大,長到五十磅的重量!牠的翅膀退化了,不能飛了。生物體格結構是互相影響的。多多鳥不能飛,翅膀萎縮,省掉了飛行必須耗費的能量,身體其他部分便膨脹起來,雙足變得又肥又大,以配合變重的身體。
  配合島嶼的生活環境,多多鳥從鴿子的形狀與習性,演化成多多鳥的形狀與習性,牠是毛里西亞島「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特殊產品。
  一五○七年,葡萄牙人首次登陸毛里西亞島,發現了多多鳥,葡語「deudo」意即「蠢漢」的意思。因為多多鳥根本不懂得「避敵」,牠們毫無戒心,悠閒地在島上散步,一隻給抓了、殺了,另一隻還傻傻地站在旁邊看。
  荷蘭人在一五九八年來時,也看到多多鳥,多多鳥也仍是親切地歡迎這些不速之客,絲毫沒有記取葡萄牙人給牠們的教訓。荷人也隨葡人叫牠們「Do Do」鳥,謔稱牠們是「笨鳥」。
  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登上毛里西亞島後,殺掉了為數可觀的多多鳥。當年歐洲海上探險隊,海上生活單調令他們失去理性,在毛里西亞島上大肆捕殺多多鳥。除了捕殺外,水手們都習慣帶一些家畜在船上,一上岸,即放生一些家畜,如貓、狗、羊、豬、兔子等等,以便下回到島上有肉可吃。這些哺乳動物,外加每艘船都會有的老鼠,上了島嶼,把整個島嶼生態體系破壞,吃光草葉,踐踏鳥蛋,捕殺島上的動物,也傳來鳥的致命疾病──鳥天花,島上的鳥沒有免疫力,整批死亡。
  多多鳥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在一六八一年絕了種。現今每回有人提到鳥類滅絕史,頭一個點名的,一定是多多鳥。英語的一句諺語是:「像多多鳥一樣地完蛋」,意即萬劫不復、無可挽回的意思。 

根據本文,多多鳥之所以不躲避人類,以致被捕殺的主要原因是下列何者?
(A)多多鳥智商較低,不懂得躲避危險
(B)因為翅膀退化,多多鳥無法飛離危險
(C)人類以船上的食物家畜當作誘餌,獵殺牠們
(D)在島上不曾遇見天敵,因此對人類毫無防備 
●疑義內容/

1.(1)在文章敘述中第五、六段寫道:「一五○七年,葡人登島……一隻被殺,另一隻在旁邊看。」說明多多鳥不曾遇過天敵是正確的。但文章內容敘述:事隔九十年後,荷人登陸,敘述中:「絲毫沒有記取葡人給牠們的教訓」一詞,很明顯的與「不曾遇敵」相矛盾。因為有了葡人的教訓,再對人類毫無防備,就是與該種動物的能力與智商有關,而並非是「不曾遇過人類」。
(2)再說文章敘述中提到兩次如「蠢漢」、「笨鳥」形容多多鳥,加上其似乎並不具備一般動物該有的「學習經驗」能力。因此,說多多鳥智商低是毋庸置疑的最佳解釋。
(3)題目敘述說明是「不躲避人類」,但由文章內容可知多多鳥對相繼而來的葡、荷人都是以歡迎之姿來對待。若說是葡人那(D)選項尚通。但因文章無確切指出,若考生認為是荷人那(A)選項應是正確解答。在文章內容敘述不夠清楚明確之下,易錯使考生誤判,因此解答理應為(A)(D)皆正確,才合情合理。
●試題內容/

  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顏回對曰:「不願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願仕。」孔子愀然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丘誦之久矣,今於回而後見之,是丘之得也。」
──《莊子‧讓王》

下列語句的解釋,何者最恰當?
(A)胡不仕乎:難道在胡人轄區不能作官嗎
(B)夫子之道:敬師事親的處世之道
(C)以利自累:因為求取利祿勞苦自己
(D)行修於內:私底下能仔細調養自己
●疑義內容/
1.考生認為,此題「不以利自累」之釋義,應以「不因汲汲於利祿而自尋煩惱,使自己痛苦、憂愁、受到拘束(即較注重心靈層面的『累』)」為佳,此題應無解!



台長: 張詩(李林、楚九葉)
人氣(1,02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不以為然質場子 |
此分類下一篇:我讀「哪些男人嫁不得?」的心得...
此分類上一篇:我們需要一個“不一樣”的教育部長 !

推動小子
推閱讀活動,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這個閱讀的能力大家都覺得很重要,
但是要落實卻是需要「條件的」!最近就在二樓作自己的事情,一個是就近管理電腦教室,
那些孩子是需要不斷的提醒只能完三十分鐘,就應該要讓眼睛休息一下的!
其實大人大概五十分鐘也是要休息一下不然長時間下來眼睛會耗損很大!

學習環境:書屋一樓的書本
陳老爹說要把書區隔開來,書屋的書就是國中以下的書籍,是呀!
這也是我想要努力的方向,整個二樓電腦教室大致就是這個樣子了,皆下來樓下的書籍,
我會先透過跟孩子介紹書,慢慢的讓他們認識書有不同的類別,也知道書可以怎樣運用!
畢竟要讓他們跟書產生感情,之後才會有後續的整理與搬書,
這樣孩子的行動背後動力會更大!透過活動去找書,
慢慢的我希望暑假再來完成把一樓的書整理好的工作!
最近會看到我會去倉庫那邊拿書,我也花了一些時間把書翻了翻,
因為我相信,要讓孩子愛書前,當然這個陪伴者本身要身教大於言教,
因此我應該要以身作則先把書翻過,至少篩選一下,並且開始跟孩子去談情說書!
再放在二樓~以後書屋的書,倉庫的書,都可以發動小孩協助整理!這絕對不是問題,
但是這需要時間~

書屋有很多書,但是需要有人引導~我作事情的方法是很緩慢的,但是我知道我是持續的!

呵呵~改變雖然不多,但是他真的不斷地在改變喔!
張珊
2008-06-06 07:14:51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