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04 19:23:32| 人氣3,5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漫談年輕型乳癌~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陳雅萍主治醫師

   



    (記者古秀美/台南報導)

 

    隨著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日漸西化,台灣的乳癌患者已越來越多年齡層下降的趨勢。相較於西方國家的乳癌,國人乳癌診斷年齡:介於45-49歲,遠小於西方的70-74歲。其中,台灣小於40歲的乳癌患者比例為16.6%,美國是8%,小於35歲年輕型的乳癌患者比例,台灣為9%,是美國的4.5倍。在小於35~40歲以下的年齡層的乳癌患者,很多是未婚與職場中的女性。除此之外,年輕型乳癌在診斷的工具、手術治療、與後續藥物治療選擇上,有許多有別於停經後的乳癌患者,是我們必須特別注意與考量的特點,才能提供年輕型乳癌患者較佳的照顧。

 

    何謂年輕型乳癌?有些人定義在40歲以下得病者就屬於年輕型乳癌,而35歲以下則是稱為極年輕型乳癌。根據ㄧ些研究顯示,年輕型乳癌具有以下幾種特性:細胞惡性度較高、預後較差、易復發、較多為荷爾蒙接受體陰性(Estrogen Recepter ERProgesterone ReceptorPR、較多為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接受體表現

(Her-2/neu)。因此,醫師通常對於年輕型乳癌的婦女,除了手術以外,仍會進行較為積極的後續輔助性化療或電療或抗荷爾蒙的治療。年輕型乳癌患者常得面對生病帶來身體上的不適,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負擔進而產生焦慮與徬徨,以及會擔心自己的生育能力會因治療而下降,進一步影響到她在異性交往上的障礙與動力。她們所面對的困難與壓力比更年期後才得到乳癌之患者有更多、更複雜的相關問題衍生,包括在治療期間(不論是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大多得中斷她們的職場工作以因應治療帶來的身體不適、體力不支,進而影響工作表現與職場請假問題甚至失業等。國外關於乳癌病人生活品質的大型研究顯示年輕型乳癌病人認為不孕、性生活受影響、提早停經的不適、人際關係或與伴侶關係的變化是遠遠超出手術、化療或放療帶給她們的不舒服或不愉快。

 

    綜合以上所述,年輕化乳癌患者,除了要積極的配合治療,保持身心平衡,更重要的是儘可能讓自己的外觀和生病前沒有太大不同,才能讓自己有信心,繼續追求幸福,並瞭解乳癌越早期存活率越高,也有機會生兒育女。

台長: 古 秀 美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