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28 17:14:59| 人氣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培養下一代的逆境商數AQ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連刊出這數篇關於下一代的教育問題的文章,主要是要凸顯台灣父母長期以來的錯誤家庭教育觀念,雖然台灣現在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SARS上,我仍然堅持這一系列下來的新聞主題,希望各位多忍耐點,下一篇我就會回歸到主題,談談在英國的休閒活動吧
以下是節錄自天下的海闊天空網站裡,關於兩位作者的主張,我覺得和我前兩篇關於教育的文章論點相呼應,因此再提供給各位參考。
[quote]
◎ 讓孩子承擔後果文/陳耀欽
現代父母育兒人數減少,孩子雖受到較充分的照顧,但同時受到過多的保護,讓他們凡事依賴,凡事聽父母安排,於是挫折來時,就慌成一團了。
較諸農業社會的孩子,由於必須隨同父母勞動吃苦,體驗到汗水的滋味與收成的喜悅,物質雖匱乏,卻養成堅毅的個性與面對困難的勇氣。雖然我們無法把孩子帶回農業社會,卻可以經營教育的環境:
1. 慎用讚美與鼓勵。讚美與鼓勵可以激勵孩子向上,發揮孩子的潛能,但現在的父母對孩子隨手可做、敷衍完成的作為也一味讚美,盲目鼓勵,竟不知好的表現固然要鼓勵,草率的行為也要指正,結果許多孩子就在「我怎麼做都好」的迷思中荒唐了。
2. 即早養成孩子承擔後果的勇氣。許多父母一大清早忙著為孩子送忘了帶的作業、課本,就怕孩子受到老師的指責。這不是剝奪了孩子事前準備與事後承擔的機會嗎?孩子受到該受的處罰正是成長的營養品。
3. 與孩子分享自己失敗的經驗。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師長常是完美的偶像,當父母、師長肯告訴孩子自己也曾經非常挫折,孩子就會了解「原來大家都一樣」。
4. 對孩子的要求應是他能力所及的。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過程不參與,卻在考完試後進行「成績總體檢」,要求孩子每科都要考九十分以上,或要求只考五十分的孩子下次要考九十分,這不是強人所難嗎?我們自己都辦不到。孩子長期處在這種壓力下,不是患得患失,就是自我放逐。
孩子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很多都是後天培養來的,這顯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挫折容忍能力來自家庭的陶冶,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本文同步刊登於國語日報)
◎ 生活課業自理 養成負責態度文/嚴沁欣
新新世代的孩子,教養起來的確費心而吃力。他們學習一件事時,常常喊「煩死了!」「我不要!」「我不會,幫幫我!」等洩氣話,或是追逐物質享受、比較誰的手機比較炫,誰的電動更好玩等。這些無法忍受挫折或喜歡逸樂,不容易滿足的現象,不只發生於學習成績較差的孩子,也存在資優、凡事要求完美的學生身上,為他們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埋下隱憂。
 那麼,如何防患未然,拉這些孩子一把呢?以筆者從事教學、接觸孩子的經驗,提出幾項意見供父母參考:
 第一,孩子從小應循序漸近學習生活自理,自己動手做,從中累積解決問題的能力。課業方面可以自己探索完成的,父母切勿過度干涉或代勞,以免剝奪他的學習機會,養成予取予求、不勞而獲的情形。
 第二,培養負責任的態度。孩子可為自己的感受和行為負起責任,而在範圍內承擔行為後果。比如忘了洗碗盤,就必須隔天善後;上課要用的物品未準備,也得自我提醒,誠心接受老師的指正;參加活動拖拖拉拉,就要付出遲到不能參與的代價。父母先和孩子討論,設好合宜可執行的規範。幾次下來,孩子體會到不當行為的後果,自然不敢再拖延,產生管理、排定事情優先次序的警覺心,養成理性負責的好習慣。
 第三,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適時鼓勵及讚美他們,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專長,接納自己的缺點,不強求完美。幫助他們了解事情一定會有不如己意的時候,或是無法控制的地方,因而使他們可以用樂觀的態度,將失敗當成成長的經驗。同時,讓他們了解自己承擔的極限,用休閒來均衡生活,不致「眼高手低」,強求一百分;也不會挫折滿腹,放縱逃避,而能踏實的邁向適己適性的目標。
 最後,父母或教育者前後一致的態度及堅定的價值觀,毋寧是孩子遇挫時的明燈。豁達開明的父母,示範從容的處世態度,也才有耐心體諒孩子,鼓勵他們面對挫折,抒發心聲,找到協助的資源。溝通、愛和管教,將能讓「溫室的花朵」蛻變成「抗壓小尖兵」!(本文同步刊登於國語日報)
「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徵文活動
主辦單位:海闊天空網站、天下網路書店、國語日報

台長: 在指縫間流逝的風
人氣(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