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23 10:16:25| 人氣1,17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紫牛學管理》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以為紫牛學管理》是本中國式管理學創見,原來只是本王寶玲主編/創見文化公司版的、讓無能就讀EMBA者自以為在讀EMBA的系列叢書(紫牛學行銷/通訊科技管理/工作控管/危機處理)之一。

  是嗎?那就貼些西方管理學的「紫牛理論」!

 

 

王寶玲紫牛學管理》(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4)

 

   內容簡介

   《紫牛學管理》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各種管理理論做一論述,書中列舉了海爾、聯想、科龍、同方、臺塑、統一……各界紫件級企業的管理實例,來佐詮書中所提的各種管理理論,是一本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著作,除此之處,爲方便讀者對于所有管理理論都能深入淺出地略知一二,《紫牛學管理》特別開辟Look and think 專欄,將中外重要管理理論一一點出,希望讀完《紫牛學管理》後,能爲求知若渴的讀者一掃胸中困惑,成爲現代管理者中最具竟爭力的EMBA!

   作者簡介

   王寶玲,臺灣知名學者型企業家,臺灣大學經濟系畢業,臺大經研所,美國UCLA MBA 、UCLA博士,現任香港華文網控股集團,上海兆豐集團及臺灣擎天教暨補教集團總裁,臺灣華文網(股)及北京晴天文化公司,北京華文博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深圳華文一德書業公司董事長。

   目錄

1 管理者的領導藝術

一.管理者的性格特質

二.新手主管輕松上路

三.展現個人領袖魅力

四.效率管理法則

五.專業的管理者

六.女性輕松管理法

七.突破你的管理障礙

八.品德管理

2 企業營運動能管理

一.企業管理方針及經營策略的制定

二.企業CI戰略

三.企業財務管理

四.企業組織管理

五.企業行銷管理

六.顧客關系管理

七.電子科技對企業的沖擊

3 人力資源管理

一.如何發掘千裏馬

二.活用公司人力資源

三.凝聚公司人力資源

四.培訓公司人力資源

五.員工管理EQ

六.員工績效管理

七.適度控制員工

八.如何面對各種類型的員工

4 紫牛級企業管理實例

一.臺塑集團的經營管理哲學

二.統一集團的經營管理哲學

三.廣達集團的經營管理哲學

四.鴻海集團的經營管理哲學

五.華碩電腦的經營管理哲學

六.仁寶電腦的經營管理哲學

七.明基電通的經營管理哲學

八.臺新金控的經營管理哲學

九.臺積電的經營管理哲學

十.趨勢科技的經營管理哲學

十一.科龍集團的經營管理哲學

十二.聯想集團的經營管理哲學

十三.海爾集團的經營管理哲學

十四.用友集團的經營管理哲學

 

王寶玲簡介

 

王寶玲(Dr. Jack Wang),臺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MBA、統計學博士。現任蓋曼群島商創意創投董事長,香港華文網控股集團、上海兆豐集團及臺灣擎天文教暨補教集團總裁,並創辦臺灣采舍國際公司、北京含章行文公司、華文博采文化發展公司。為臺灣知名出版家、營銷學大師,對企業管理、個人生涯規劃及微型管理、營銷學理論及實務,多有獨到之見解及成功的實務經驗。

   主要著作:《用聽的學營銷》《為什麽沒有業績》《超級銷售口才訓練方法》《管理者Know How》《紫牛學管理》《銷售應該這樣說》《銷售潛規則》《王道:成功3.0》《王道:業績3.0》等近百冊。

   近年主要經歷: 2006年北大管理學院聘為首席實務管理講座教授。 2007年香港國際經營管理學會世界級年會獲聘為首席主講師。 2008年吉隆坡論壇獲頒亞洲八大首席名師。 2009年受邀亞洲世界級企業領袖協會(AWBC)專題演講。 2010年上海世博主題論壇“未來學”主講者。

 

 

藍海策略跟紫牛理論

 

 藍海策略與紫牛理論的共同點是"創新"為延續企業生命的最佳策略

 其差異:

 1.藍海策略以較宏觀的角度看待市場競爭, 紫牛理論則以商品特色為論點.

 2.藍海策略以消除 ,減少 ,提升, 創造企業成功因素為策略思考 紫牛理論則欠缺思考架構.

 3.藍海策略提及如何克服組織障礙以落實策略 ,紫牛理論則無.

 4.藍海策略除有較完整理論輪廓外 , 亦重執行細節, 紫牛理論僅傳遞一種行銷概念而已.

 

什麼是紫牛理論呢?有何用呢?如何用呢?

 

大家都很熟悉「牛」這個動物。有黃色的黃牛,灰色的水牛,黑白相間的乳牛。怎麼會有「紫色的牛」呢?「紫色」就代表有特色,和一般的不一樣。所以這本書在命名上,就直接點出這個簡單卻重要的觀念。

 「平凡就代表隱形」。如果一個人,一個商品,一個品牌,無法「有特色」,那他勢必無法成功。這句話聽起來很普通,每個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在執行的時候,很多人雖想獲得「成功」的結果,卻選擇「平凡」的做法。因為這樣比較安全。

 「平凡」為什麼比較安全?因為平凡意味著多數。站在多數這一邊,就會給人安全感。比如說很多人都這樣做,結果「沒有失敗」,因此更多人就會照這樣繼續的做下去。結果是做出一批彼此非常相像的東西。做出「平凡」,和其他的「多數」很像的東西,不一定會失敗,但也不會成功。因為「成功」和「沒有失敗」,是不一樣的。就像做生意,「沒有賠錢」不代表「有賺錢」。所以,沒有失敗,不代表成功!「紫牛」,就是「用自己的特色和別人做區隔」。換句話說,無論你做什麼事情,先問自己,「紫牛」在哪裡?把這個觀念延伸下去,不只是做生意賺錢要靠「紫牛」,生活中很多事要做的出色,都需要把「紫牛」找出來!

 去應徵工作,「紫牛」在哪裡?有什麼特色讓主管一定會錄取你?

 做產品開發,「紫牛」在哪裡?有什麼特色是讓消費者一定會掏錢買你的產品?

 談戀愛,「紫牛」在哪裡?有什麼特色是叫這個人為你如癡如醉?

 從事演藝事業,「紫牛」在哪裡?有什麼特色讓觀眾對你叫好又叫座?

 學生寫報告,「紫牛」在哪裡?有什麼特色叫老師把你的分數打的很高?

 老師上課,「紫牛」在哪裡?有什麼特色讓學生蜂擁而至,而又不翹課,不打盹?

 特色,特色,特色!出手前,先想想,「特色」是什麼?「紫牛」這本書,用很多例子來說明,別人是如何運用「特色」來創造區隔。「紫牛」可以是天生存在,也可以是後天打造。重點不在於紫牛在哪裡?而在於你知不知道,如果你找不到「紫牛」,你可不可以創造出一隻「紫牛」?

http://tw.myblog.yahoo.com/0932-616397/article?mid=3215

 

紫牛 黃牛 誰是好牛? ■ 黃福瑞【2005/07/14 經濟日報】

 

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無非就是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品。商品力強弱、是否切中市場需求,決定了商品成敗50%以上的因素。暢銷書作者塞斯.高汀提出的「紫牛理論」告訴我們,市場充斥同質性太高且讓人一看即忘的無趣商品,就好像牧場上一眼望去的黃牛般;必須讓自己的商品具備顯著的特色,發展獨特的賣點,才能像一隻紫牛出現在一群黃牛之中,引人注目。

   比差異也比滿意

這種「差異化」的主張,也是近年行銷業界的主流。但《就是要更好》作者巴維斯、米漢卻認為,顧客很少為了產品的獨特性而購買商品,他們要的是「更好」的商品。很多獨特而花俏的商品,或許能風靡一時,但熱潮可能很快退去。因此這一派主張「比差異,不如讓客戶更滿意」。

面對兩大當道的行銷管理主張,企業界應該努力發展「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還是認同「回歸基本面、就是要更好」的主張,致力滿足大多數消費者的共同基本需求?採取「紫牛」策略的企業及產品,與採取「黃牛」策略的企業及產品,誰較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在新商品開發企劃策略上,企業應該以何者為依歸?孰輕孰重呢?

新商品/服務的問世,始於「尋找產品構想」。產品構想可能來自於顧客的需求及抱怨、技術專家的創新、模仿競爭對手的產品、內部業務代表及經銷商的建議、經營者的敏銳洞察。

   商品開發六大策略

以科技性商品而言,新商品的開發企劃常用到以下六大策略:

創新科技新發明:這類新產品通常伴隨技術革新出現,例如Sony隨身聽、液晶電視、數位相機、DVD錄放影機。又如奈米科技帶來紡織、藥品、化妝品業龐大的商機。

購買新技術予以商品化:例如Sony買下電晶體技術,推出攜帶式電晶體收音機。

模仿:模仿是創新之母,適度模仿競爭對手的新商品,可以降低技術風險及研發投資。例如國內流行音樂歌手翻唱西洋及日本流行歌曲,機械電機業者擅長拆解先進國家機械設備,學習他人的設計概念。

替代材料:新材料的應用通常帶來新商機,例如鋁美合金技術運用於電腦機殼製造,碳纖維材料運用於運動器材。

改良產品,強調差異化:例如傳統家電經銷商強調彈性快速的到府送貨及維修,以避開連鎖量販通路的價格競爭。

組合不同功能:例如結合數位相機與手機功能的照相手機,帶動另一波換機潮;結合影印、傳真、列印等功能的個人事務機,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上述六大策略,有些著眼於差異化、附加價值的提高,有些強調既有功能的改良。因此,新商品開發應該採取「差異化創新」的紫牛策略,或「回歸基本面,就是要更好」的黃牛策略,並沒有絕對的答案。

   事實上,「差異化創新」、「回歸基本面,就是要更好」兩個策略並非互斥, 而是一體的兩面。如果新商品的品質與服務不能被市場接受,甚至超越同業的水準,即使有再多標新立異的噱頭及附加功能,也無法獲得廣大消費者的共鳴。

任職於華研唱片時,原先計劃2001年6月發片的S.H.E第一張唱片專輯,因為擔心原專輯的歌曲不夠動人、品質不佳,決定將發片日期延後三個月,等到加入兩首膾炙人口的主打歌「戀人未滿」及「Beauty Up My Life」後,才正式上市,否則這張專輯是否能夠大賣、S.H.E是否能如今日般走紅?都是大問號。

   國內流行音樂歌壇到處可見砸下大筆宣傳預算、藝人本身條件優異、企宣團隊挖空心思包裝,銷售卻無法突破3萬張的唱片專輯。究其主因,非常簡單,就是專輯歌曲不夠動聽。所以即使在強調前衛、主張流行時尚的唱片業,專輯本身只是一頭紫牛還不夠,這頭紫牛還必須「頭好壯壯」。對於任何形式的產品及服務而言,再精巧的企劃包裝與大肆宣傳,充其量只能為產品加分,無法讓先天條件不佳的產品起死回生。

   質文兼備才能領風騷

不過,只是「回歸基本面、就是要更好」可能還不夠,特別是成熟產業,同業間的品質及服務都已達相當水準,若不能找出自己的市場定位,發展差異化的產品及服務特色,在產品供給過剩的今天,很難在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

從古道綠茶、愛之味番茄汁、油切綠茶到司迪麥口香糖、Air Wave口香糖的熱賣,可以了解,如果沒有獨特的商品特色及獨特的行銷包裝,就不會有這些暢銷品牌引領風騷。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產品的獨特功能與附加價值再多再好,還是無法取代商品本身的基本功能;以房車為例,就算附加頂級的內裝配備,最重要的還是車輛本身的性能及安全性。

但若一味強調基本功能的優異性,忽略不同市場區隔消費者的獨特需求,在講究個性化的時代,也會顯得格格不入。以個人電腦為例,Apple桌上型及筆記型電腦,獨特的簡約流線設計與珍珠白色調所散發的獨一無二的時尚感,就是那麼的令人想要擁有。綜觀全球各大時尚名品,那一個不是「質文兼備,文質彬彬」?

對於想要在全球市場大展雄風的國內業者而言,「紫牛」與「黃牛」孰輕孰重?答案應該非常明顯。

(作者是企業轉型顧問,曾任上新聯晴、華研唱片等多家公司總經理,著有《從矽谷到好萊塢》,huangfred@gmail.com)

http://petersyt.blogspot.tw/2005/07/blog-post_14.html

 

紫牛與黑天鵝

 

 想來記錄一下幾個理論,第一個是紫牛理論:

 褐色的牛群比比皆是,即使沐浴在和煦的陽光裡,你恐怕也懶得多看兩眼,但如果此時有頭紫色的牛出現,鐵定會立刻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如果把這頭紫牛放在市場營銷當中,那就是著名的「紫牛理論」,它所強調的正是產品與眾不同的特質。

 第二個是黑天鵝理論:塔雷伯(Nassim)寫了《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 :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一書。

 天鵝過去被人們認為都是白色的,不可能出現黑色的天鵝,現實中卻突然冒出一隻黑天鵝一樣。「黑天鵝」是影響力極大但極為罕有的事件,依照過去經驗,這種事件發生機率極低,人們常認為這類事件不可能發生。黑天鵝的存在,顛覆了人們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因為人們最常以過去發生的無數次事件,來證明某件事確實為真。

 過去人們見到不計其數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因此很習慣性的推論「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但只要找到任何一隻黑天鵝,就足以否定「所有天鵝都是白色」這個命題。

 舉例:

 1.「我的船從未沉過,我也從來沒碰上任何有沉船之虞的危機。」這是一九○七年一位船長史密斯的話。

五年後,史密斯駕駛的一艘船在北大西洋沉沒,那艘船的名字成為史上最著名船難的代名詞──鐵達尼號(Titanic)。

 人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最後還是發生了。

 2.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奇(Ben Bernanke)當年底預測「兩、三個月內風暴就會平息」;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也說「銀行系統很穩定,沒有大型機構會倒閉,我們不用對此做任何事。」○

 3.《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稱為「石油先知」的高盛分析師墨提(Arjun Murti)預測,未來二十四個月內,「油價可能漲到一百五十至兩百美元。」知名分析師西蒙斯(Matt Simons)也在當時預測「一百美元的油價很便宜」、「油價未來會漲到三百美元」

 投資的朋友們常會這麼形容:你看過石油會生石油嗎,既然這東西不會再生,只會越來越少,那麼價格就只會越來越高。但是這個世界的經濟不能單純的靠供需理論來解答了。

 2008年中,油價從剛開始的50元每桶衝過了150元,2008年9月,油價開始下跌,今年2009年初,石油跌破35元...

 4.,《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里斯托(William Kristol),在二○○六年時預言,若希拉蕊(Hilary Clinton)與歐巴馬(Barack Obama)競爭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她將獲得提名」,克里斯托還鐵口直斷:「我現在就可以斷定,歐巴馬不會在任何一個民主黨主要勢力的州獲勝。」

 5.經濟學家羅格夫(Kenneth Rogoff)表示美國經濟疲軟「美元跌勢還會持續。」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從三月中開始,美元就反彈向上,到○八年十一月七日,美元兌各主要貨幣加權匯價指數(major currencies dollar index)已創下自○六年四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八個月內就升值一五%,銀行倒閉、經濟低迷,為何美幣還是上漲?

 如果你很想回答上面幾個問題,預測者都是用過去的經驗來推測未來所犯下的錯誤,但是當黑天鵝出現──希拉蕊真的敗給歐巴馬,人們又習慣性的用「事後諸葛」來將這類事件合理化。這種事後諸葛解釋,只是反映人們無法接受一個重大事件,竟然事先毫無徵兆就出現,因此一定要找出一個理由,把這件事合理化。

 二○○八年十一月,塔雷伯接受《新聞週刊》(Newsweek)專訪時稱:投資人應想到最糟的情境並及早規畫,「世界遠比你想像的瘋狂。」《商業周刊》採訪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IBM董事長帕米薩諾,問他們:如何面對這種變動不居的世界?他們不約而同回答了一個關鍵字:「hunker down!(意譯:沉潛待發)」

 hunker down,原來是蹲下的意思,但這裡的蹲,是一種低下身子,等待時機躍起的蹲。面對比我們想像瘋狂的世界,我們要蹲、也要準備自己隨時面對;要謙卑以對,但敞開胸襟,讓我們即便在黑天鵝滿天飛的年代,也能有機會在最佳時機,破除環境限制,奮力一擊。

  *黑天鵝效應,讓他們都栽了!

預測時間/預測者:'07.05 聯準會主席柏南奇

 預測內容:次貸問題,不會蔓延到其他金融體系及國家

 當前狀況:金融海嘯席捲各國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2 渣打銀行

 預測內容:越南現在是潛力成長區,越南版中國奇蹟就要上演

 當前狀況:越南'08年6月爆發金融危機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3 經濟學家羅格夫

 預測內容:美元會貶到1歐元兌2美元

 當前狀況:美元'08年3月起反彈,11月還創下近31個月新高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3 美財經媒體CNBC分析師克雷默

 預測內容:貝爾斯登沒問題,投資人別把錢抽走

 當前狀況:貝爾斯登破產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4 多頭總司令Abby J. Cohen

預測內容:美股'08下半年漲到14,700點

當前狀況:8,600點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7 《霸榮週刊》

 預測內容:許多檔金融股看來很具吸引力,包括雷曼兄弟

 當前狀況:雷曼兄弟在2個月後破產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7 台灣《商業周刊》

 預測內容:'08年底前台股上11,000點

 當前狀況:4,600點  

上面部分數據節錄從:商業週刊"世界比你想像的瘋狂"

   第三個是常聽到的蝴蝶效應

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中,有很多大型美麗的蝴蝶。如果其中一隻蝴蝶偶爾搧動幾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氣流對地球大氣的影響可能會隨時間不斷增大,甚至可能在兩個星期以後,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可怕的龍捲風。

 上述這個說法,是1970年代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Edward Lorenz)所提出的。他稱此為「蝴蝶效應」。「蝴蝶效應」告訴我們:「做事莫要忽視微小的細節,因為這個細節可能會對未來造成巨大的影響。」

   第四個是"慣性邏輯致人於死"

將十隻蜜蜂和十隻蒼蠅同時放入一長頸瓶中,然後把瓶子放倒,讓瓶底朝著窗戶。這時,你會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一直到它們用盡所有的力氣,倒地而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成功逃出去。

 為什麼會這樣呢?事實上,正是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以及牠們的超群智力,才使得牠們走向死亡。蜜蜂認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亮的地方,於是牠們不停地重複著這種看似合乎邏輯的趨光行動。反倒是那些愚蠢的蒼蠅對事物的邏輯毫不在意,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處亂飛,結果歪打正著地逃出了囚室。這些頭腦簡單者總是在智者瀕臨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

   第五個是"背上猴子理論"

下屬說有些問題想找你這個主管談談,耽擱了你原本要做的事,而你所得到的資訊卻不足以讓你作出任何決定。這時你就會對你的下屬說:「讓我考慮一下,回頭再和你談。」

 原本在下屬背上的猴子(責任與工作?)在你聽他述說時,一隻爪子就伸了過來,又當你決定替他考慮時,猴子便不知不覺地爬到你的背上。此時,你接下了下屬的角色,下屬反而成了監督者,他會三不五時地跑來問你:「那件事辦得如何了?」如果他不滿意你的解決方式,甚至會強迫你去做原本他該做的事。

 當管理者一旦接收了下屬背上的猴子,他們就會以為是你自己要這些猴子的,因此,你接收的愈多,他們給的愈多。於是,管理者每天就會被堆積如山、永遠處理不完的問題所困擾,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猴子,工作效率自然就會大打折扣。

   第六個是挪威漁民的鯰魚效應

北歐的挪威人出海捕撈沙丁魚,雖然每次漁獲量都不少,可是每次當整船魚運回港口的時候,因為喜歡群居的沙丁魚總是都擠在一起,因此大部分全變成了死魚,漁民們只好把這些死魚低價賣給魚販。

 後來漁民們發現,只要在魚槽裡放一條鯰魚,就可以保證沙丁魚能夠活蹦亂跳地回到漁港。原來當鯰魚放進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牠會四處游動挑起衝突;而大量群聚在一起的沙丁魚發現多了一個陌生分子,自然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這樣一來,回到漁港的沙丁魚自然還能保持活蹦亂跳了。

 「鯰魚效應」在組織管理學上指的是適時引入競爭,讓組織的員工產生危機感,讓員工感到危機,感到必須努力奮鬥才能實現自己,稍有懈怠便會被淘汰出局。這樣,企業才能保持活力,充滿生機。

 部分節錄最實用的49個職場法則

   第七個是藍海策略:

 企業和個人不應只在殺戮戰場的「紅海」裡拼搏,應在往外觀看,在自由逍遙的「藍海」裡開拓一片天空。

http://maybird.pixnet.net/blog/post/23145259-%E7%B4%AB%E7%89%9B%E8%88%87%E9%BB%91%E5%A4%A9%E9%B5%9D

台長: 阿楨
人氣(1,176) | 回應(1)|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懂得SHOW就對了》
此分類上一篇:《下一個社會》

阿楨
“致良知”塑造出的模範員工 根本不頂用 2019-12-28 介面

  12月27日,虎嗅App一篇名為《爭議“致良知”》的文章在網上瘋狂傳播,文章直指培訓組織“致良知四合院”疑似精神控制學員(楨:?)。參與學員每天需經歷13個小時的高壓培訓,內容涵蓋愛國教育、中醫、家庭建設、傳統文化教育等。
  企業負責人希望通過“致良知”的培訓“增進內部文化、團結互助,提升管理經驗”,甚至是“建立人脈,促成銷售等隱形需求”。初衷或許美好,但強迫員工與領導者共同尋找精神寄託,只會營造出一個虛假(楨:?)的精神樂園。
  “致良知”模式只能量產出“被洗腦”的(楨:?)、符合領導者狹隘想像的“模範員工”;它無法創造企業向心力、激發員工使命感,不能憑藉共有的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留住具有創造力的高素質人才。
  許多西方企業也在進行以人心改造為目標的組織塑造嘗試。然而,從本質上來看,青色組織與合弄制都與“致良知”所宣導的價值觀大相徑庭。
  青色組織有效運行的關鍵是基於同僚關係的自主管理系統,它追求真實,且能不斷進化的組織使命。
  合弄制則摒棄經理、主管等一系列管理層職位,將市場行銷、人力資源、客戶關係等具體工作職責分散到企業的全體員工身上。
  同為烏托邦,西方的這類烏托邦組織建設更強調人性化,領導者的地位和權威將被打破(楨:?)。
  回應
為小編的無知感到震驚!致良知給人很多啟發.
公知們和恨國黨們受不了愛國、傳統教育居然可那麼正面.
2019-12-30 08:29:5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