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9-14 09:27:48| 人氣1,792|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盧貝松之光芒萬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若非繼前評 《我的左腳》《鋼琴師:大衛赫夫考傳奇》《美麗境界》《雨人》《阿甘正傳》《心靈捕手》《無情荒地有琴天》等心障之作、續後評《聽說》《啞巴歌手》《走出寂靜》《熱淚心聲》等身障之作,本館已前評盧貝松之《聖女貞德》《第五元素》,實在沒必要再評徒具影音奇觀的《盧貝松之光芒萬丈》(另參本館:盧貝松:名導演8

《盧貝松之光芒萬丈》The Dancer(2000)《無聲的舞者》


導演:盧貝松
演員:米雅法兒
  一位又聾又啞、只能用手語和外界溝通的女生,她喜歡藉著舞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覺,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要成為百老匯最頂尖的舞者,該片描述她如何去完成她的夢想,發掘她人生的方向整個過程,它同時也告訴青少年如何自我發現和面對問題,充滿了感人的勵志精神。
該片的監製盧貝松,一直相信肢體語言比起聲音的傳播來的直接而能感動觀眾,因此他一直構想要拍一部講舞者故事的電影,盧貝松幾乎是先相中女主角才選導演,該片的女主角米雅是一位專業的舞者和舞蹈老師,她最為人知的作品就是紅遍全球的「瑪卡蓮娜舞」。盧貝松在拍攝「霹靂煞」時就認識她,米雅還曾在「第五元素」中擔任麗露的動作指導,而對於女主角米雅而言,此次的演出也是一次難得的經驗,就像角色互換一樣,她得以揣摩另一種內心感受,是一次很特別的感覺。
電影中大部分的場景,都在紐約拍攝,少部份在加拿大蒙特婁拍攝,片中出現的舞蹈,是綜合了洛杉機和各地的舞蹈人才所激盪出一種特別的舞蹈,它融合了各地的特色,充滿了性感激情的元素 ,以及摩登而前衛的音樂。由片中它直接而充滿感染力,以及在歐美舉行試片時受觀眾喜愛的程度來看,盧貝松是成功了!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Datm0898004

《無聲的舞者》

  殘疾人的生活中總是有著很多不便,要是實現自己的理想更是難上加難,然而他們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會讓很多正常人爲之汗顔。
  英迪亞?瑞恩酷愛舞蹈,她夢想有一天能登上百老彙的舞臺。但是,在她的面前有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她是一個啞女。盡管如此,英迪亞並沒有放棄對舞蹈的熱愛。每個星期六的晚上,她都會去一家夜總會表演,用舞蹈盡情釋放內心的情感。在一資助表演中,年輕科學家艾薩克?戴爾從英迪亞優美的舞姿中得到靈感,發明了一種能將動作轉化爲聲音的裝置。爲了改進裝置,艾薩克邀請英迪亞參與研究,英迪亞欣然接受,而與她相依爲命的哥哥賈斯珀卻對此不以爲然。最終,賈斯珀幡然醒悟,與艾薩克一起,幫助英迪亞通過舞蹈,架起了一座與外界溝通的全新橋梁。
  由法國利路影片公司出品的歌舞愛情片《無聲的舞者》,時尚前衛,將一個渴望成功的聾啞舞者的追夢曆程展現在觀衆面前。
  看看他們的生活,看看我們的生活,欣賞完這部影片之後,是不是應該讓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有所改變呢?……
  該片編劇之一是整部影片包括導演在內最令人振奮的人物—呂克?貝松。呂克?貝松曾說他只拍十部影片,至今已拍攝了八部,而這八部影片在出世時,無不引起電影界和社會的轟動。由他自編自導的八部影片爲:《聖女貞德》、《第五元素》、《終極追殺令》、《亞特蘭提斯》、《妮基塔》、《碧海藍天》、《地下鐵》、《最後決戰》。而在《無聲的舞者》中他只出任編劇,但影片絕對還是“呂克?貝松的風格。
  影片導演弗雷德?加森也算個傳奇人物了,他最初在片場只是個跑龍套的,而他一直恭恭敬敬的跟著大導演努力學藝,在呂克?貝松拍《第五元素》時,弗雷德已成爲他的第二助手。而《無聲的舞者》成爲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雖然是第一次,但有呂克?貝松在一旁指導,影片並不顯得稚嫩。
  影片女主角米婭?弗萊,從小便對音樂和舞蹈有著特殊的敏感。呂克?貝松曾請米雅爲他的影片《第五元素》和《妮基塔》擔任過動作指導。黑人姑娘米雅在《無聲的舞者》一片中自編自舞,如魚得水般自如。毫不誇張地說,沒有米雅,就不會有《無聲的舞者》的成功。
  影片中美麗的畫面、激情的舞蹈、摩登而又前衛的音樂,是該片最吸引人之處,充分顯示了呂克?貝松的風格。
http://baike.baidu.com/view/267314.html?tp=0_00

看盧貝松之光芒萬丈>劉葆平

  米 雅 法 兒 的 舞 藝 背 景 使 她 成 為 女 主 角

  這 部 電 影 敘 述 一 個 「 沈 默 」 的 女 孩 如 何 走 出 孤 單 、 完 成 自 我 的 夢 想 , 就 像 一 般 好 萊 塢 片 著 眼 於 「 美 國 夢 」 ( American dream) 的 完 成 使 命 , 「 光 芒 萬 丈 」 表 現 的 是 舞 者 ( The dancer) 呈 現 生 命 光 芒 的 追 求 過 程 , 在 女 主 角 夢 想 成 為 百 老 匯 最 頂 尖 的 舞 者 之 前 , 純 熟 專 精 的 飛 辮 舞 影 早 已 令 人 歎 為 觀 止 , 正 如 同 這 部 片 的 監 製 盧 貝 松 所 說 : 「 我 之 所 以 有 這 樣 的 構 想 要 拍 一 部 有 關 舞 者 的 電 影 , 是 因 為 我 相 信 肢 體 語 言 比 起 聲 音 的 傳 播 來 的 直 接 、 更 能 感 動 觀 眾 。 女 主 角 如 何 完 成 她 的 夢 想 , 挖 掘 自 我 人 生 的 方 向 , 就 是 這 部 片 的 意 義 。 」
  因 此 , 他 先 相 中 了 女 主 角 米 雅 法 兒 ( Mia Frye, 也 就 是 先 後 與 他 合 作 過 的 「 霹 靂 煞 」 和 「 第 五 元 素 」 的 動 作 指 導 , 也 是 紅 遍 全 球 的 「 瑪 卡 蓮 娜 舞 」 的 發 明 者 ) , 才 著 手 劇 本 的 創 作 。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當 年 米 雅 擔 當 「 霹 靂 煞 」 動 作 指 導 時 , 她 才 只 有 十 五 歲 , 由 於 她 精 湛 專 業 的 舞 藝 水 準 , 才 能 讓 法 國 大 導 演 盧 貝 松 堅 持 請 她 指 導 一 群 成 人 電 影 工 作 者 如 何 呈 現 高 難 度 的 肢 體 表 演 ; 另 一 件 有 趣 的 事 是 , 如 同 影 片 中 的 情 節 , 米 雅 小 時 候 也 曾 有 過 在 百 老 匯 街 的 行 人 道 上 聞 樂 起 舞 的 經 驗 , 當 時 五 歲 的 她 , 就 已 擁 有 靈 活 善 動 的 跳 舞 神 經 , 這 個 經 驗 鼓 勵 她 走 上 舞 蹈 的 世 界 。
  或 許 因 為 生 命 經 驗 的 雷 同 , 米 雅 順 理 成 章 成 為 本 片 女 主 角 的 不 二 人 選 。 早 在 電 影 開 拍 前 , 她 花 了 一 年 的 時 間 學 習 手 語 , 片 中 一 場 與 聾 啞 孩 子 們 的 情 感 交 流 戲 , 令 人 動 容 。 可 愛 的 櫻 蒂 除 了 安 靜 的 自 我 世 界 , 就 是 絢 爛 的 舞 臺 風 姿 , 片 中 的 舞 蹈 集 結 了 洛 杉 磯 和 各 地 舞 蹈 人 才 合 作 出 來 的 一 種 特 別 舞 法 , 蒙 太 奇 的 大 塊 剪 影 、 動 感 十 足 的 旋 律 脈 動 下 , 直 接 且 充 滿 感 染 力 , 絕 對 讓 觀 眾 也 想 跟 著 舞 動 起 來 。
   劇 情 簡 單 緊 湊 閃 亮 舞 藝 成 為 影 像 焦 點
  一 個 天 生 啞 巴 的 黑 人 女 孩 櫻 蒂 , 留 著 一 頭 麥 金 色 長 髮 辮 , 當 她 舞 動 靈 活 的 身 軀 時 , 便 能 瞬 間 成 為 一 個 極 具 爆 發 力 的 閃 亮 舞 者 。 在 紐 約 人 來 人 往 的 陰 暗 地 下 室 裡 , 櫻 蒂 與 哥 哥 賈 伯 相 依 為 命 。 白 天 賈 伯 在 肉 品 店 上 班 , 老 是 心 神 不 定 的 他 常 為 了 工 作 發 牢 騷 , 櫻 蒂 則 到 啟 聰 班 去 教 小 朋 友 跳 舞 , 比 手 畫 腳 之 間 , 與 孩 子 們 相 處 地 非 常 融 洽 。
  周 末 時 , 賈 伯 總 是 帶 櫻 蒂 到 獨 角 獸 俱 樂 部 跳 舞 , 現 場 DJ播 放 不 同 的 音 樂 來 考 驗 舞 者 , 無 論 是 哪 種 音 樂 旋 律 , 櫻 蒂 總 是 能 拿 到 冠 軍 。 每 回 贏 得 勝 利 時 , 總 是 有 些 想 靠 櫻 蒂 「 賺 錢 」 的 經 紀 人 前 來 挖 角 , 都 被 賈 伯 嗤 之 以 鼻 、 認 為 妹 妹 會 有 更 好 的 價 碼 才 對 , 就 這 樣 一 再 蹉 跎 等 不 到 出 頭 的 機 會 。 喜 愛 跳 舞 、 卻 又 因 被 一 般 正 常 人 瞧 不 起 而 鬱 鬱 寡 歡 , 一 心 想 讓 妹 妹 出 頭 天 、 卻 苦 無 良 機 , 兄 妹 二 人 相 濡 以 沫 的 動 人 親 情 成 為 故 事 的 基 本 軸 線 。
  一 日 , 一 個 舞 蹈 電 影 片 正 在 招 生 , 努 力 表 現 舞 技 的 櫻 蒂 , 由 於 不 會 說 話 最 終 還 是 被 拒 絕 了 , 就 在 這 個 傷 心 的 時 刻 , 賈 伯 也 失 業 了 , 兄 妹 二 人 跌 到 谷 底 的 當 兒 , 一 個 整 日 埋 頭 於 實 驗 室 的 優 秀 科 學 家 青 年 艾 薩 出 現 了 , 故 事 也 開 始 有 了 轉 機 。
  艾 薩 的 科 學 實 驗 遇 到 瓶 頸 時 , 是 櫻 蒂 的 舞 秀 給 了 他 突 破 的 靈 感 , 當 他 得 知 櫻 蒂 是 個 啞 者 , 正 巧 與 他 著 手 進 行 的 實 驗 相 關 時 , 他 立 刻 前 往 尋 找 櫻 蒂 , 希 望 透 過 他 發 明 的 新 機 器 幫 助 櫻 蒂 「 發 聲 」 。 櫻 蒂 樂 於 生 命 將 有 新 的 突 破 、 哥 哥 賈 伯 卻 害 怕 因 此 失 去 妹 妹 的 依 賴 , 日 復 一 日 , 艾 薩 與 櫻 蒂 朝 夕 相 處 似 乎 擦 出 了 愛 的 火 花 , 賈 伯 因 害 怕 生 氣 轉 而 變 成 支 持 與 體 諒 , 在 科 學 儀 器 的 輔 助 下 , 櫻 蒂 再 次 登 上 俱 樂 部 的 舞 臺 , 她 在 觀 眾 的 歡 呼 聲 中 , 聽 見 身 體 律 動 時 所 發 出 的 音 響 , 彷 彿 是 來 自 靈 魂 深 處 的 歡 喜 吶 喊 。
   盧 貝 松 的 劇 本 弗 瑞 卡 松 升 格 導 演
  除 了 與 女 主 角 米 雅 法 兒 關 係 匪 淺 外 , 導 演 弗 瑞 卡 松 也 是 盧 貝 松 合 作 多 年 的 電 影 愛 將 。 從 「 絕 命 追 殺 令 」 的 助 理 、 「 終 極 殺 陣 」 的 後 製 , 升 格 至 「 第 五 元 素 」 的 第 一 副 導 , 正 當 盧 貝 松 籌 拍 「 聖 女 貞 德 」 時 , 一 次 兩 人 在 電 話 上 的 對 話 決 定 了 「 光 芒 萬 丈 」 的 誕 生 , 盧 貝 松 更 親 自 撰 寫 劇 本 、 放 心 由 弗 瑞 卡 松 執 導 。
  前 幾 天 來 臺 宣 傳 的 米 雅 法 兒 , 親 自 獻 身 於 觀 眾 眼 前 , 除 了 現 場 秀 一 段 美 麗 的 舞 姿 , 曼 妙 的 舞 者 身 材 尤 其 令 人 印 象 深 刻 。 一 場 首 映 會 中 , 不 像 其 他 來 過 臺 灣 的 大 牌 明 星 在 現 場 坐 坐 即 離 席 , 米 雅 陪 著 百 餘 位 觀 眾 一 起 看 片 , 跟 著 觀 眾 一 起 情 感 互 動 , 影 片 結 束 時 , 她 淚 流 滿 面 的 站 到 銀 幕 前 , 拿 起 相 機 拍 下 觀 眾 為 她 歡 呼 的 感 人 鏡 頭 。
  這 一 幕 令 在 場 的 人 深 為 動 容 , 彷 彿 是 電 影 情 節 的 延 續 , 讓 人 看 到 身 懷 絕 技 的 小 明 星 、 一 朝 成 名 受 到 肯 定 的 心 靈 撼 動 , 也 讓 人 感 覺 這 不 僅 是 「 盧 貝 松 之 光 芒 萬 丈 」 , 也 是 銀 幕 新 人 米 雅 法 兒 、 甚 至 弗 瑞 卡 松 的 萬 丈 光 芒 。
http://blog.yam.com/peal/article/7647404

盧貝松:重複不如急退
 
看見這一幕,你必定會想起《碧海藍天》,必定會想起這部片子的導演盧.貝松,你不一定叫得出這位男主角的名字尚─馬克.巴爾(Jean-Marc Barr),卻會想起與他演對手戲的尚.雷諾(Jean Reno)。
法國名導演盧.貝松(Luc Besson)在出席第卅二屆莫斯科電影節時說了幾句很有趣的話。
首先,他說:「每次我看了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或塔科夫斯基(Andrey Tarkovsky)的電影,我都會很想哭。」
這是很抽象,卻也很私密的分享。電影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能以不同的方式觸碰人心,中了,就動人,中了,就有共鳴,大導演也只是個平凡的觀眾,也會流淚(更希望別人看了自已作品後,也會流淚),大聲說出自己亦會哭,何等美麗,真的不必吝於分享自己淚流滿面的觀影經驗。
其次,他還開玩笑說:「世足賽的法國與墨西哥之戰,是我看過的最爛法國片!」答案很簡單,球員與教練大鬧內鬨的法國隊,那場球賽以0比二慘敗,面臨著在卅二強的初賽即將被淘汰的命運了。
盧.貝松確實聰明,既機智、銳利又幽默的。但我一直很想知道,盧.貝松到底怎麼了?一位從1988年就以《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一鳴驚人的創作者,何以在接連推出《霹靂煞(Nikita)》、《終極追殺令(Léon)》和《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等片,強力征服影迷之後,就驟然踩了剎車?創作量銳減,退居幕後做起製片人,不然就是寫寫故事和劇本了呢?
英國衛報在十年前三月廿三日曾經留下了一份盧貝松的訪談紀錄,問過他類以的問題,請參閱以下的連結:http://www.guardian.co.uk/film/2000/mar/23/guardianinterviewsatbfisouthbank1
盧.貝松在1999年拍完《聖女貞德(Jeanne d'Arc)》時,就曾公開宣稱,他這輩子只想拍十部電影,《聖女貞德》是第八部作品,亦即今後只想再拍兩部電影了。
為什麼?不拍電影之後,他又想做什麼呢?
盧.貝松的第一個回答是:「我累了,坐在觀眾席上看電影才是最享福的事。」他在訪談中透露有些他景仰的導演確實拍過五六部偉大作品,但是很快就江郎才盡,看到他們持續在拍片,他就想對他們說:「別再拍了,拜託!」因為人生最美的事無非就是順勢而為,運動員如此,創作者亦然,心中有很多話想說時,就大聲說吧,一旦你已經在重覆說著同樣的事情時,就該很優雅地告訴大家說:「我已經說過了,再見。」  
至於為什麼限定自己只拍十部呢?他有點扯淡式地回應說:「因為十是好數字啊,例如『十誡』啊,白雪公主與『十』個小矮人也很好啊!」比較有趣的回答是:「因為我只剩兩部影片能拍,我就會督促自己說,我一定要在最後兩部作品中張羅一切,把想說的話全部放在裡面,一定會很棒很棒的。」
有話想說,而且說得精彩動人,其實正是創作者最傲人的資產,因為創作最怕無病呻吟,創作最怕老在同一個題材上打轉,反覆說著自己已經說爛的陳腔,敢於急流勇退,另闢舞台,其實是大智大勇之人了。
盧.貝松童年在希臘和南斯拉夫度過,學會了潛水,也愛極了海底世界,但是潛水受了傷,上帝關了潛水窗,卻開了電影窗,不能下海的他於是把自己心頭的愛與夢轉成了文字故事,最精彩的《碧海藍天》和《第五元素》的草稿都來自十七歲身體受創的那段苦悶時光,而且正因為深海如此迷人,所以《碧海藍天》詮釋的潛水高手探尋人體下沈極限的冒險主題,可以如此打動人心;《亞特蘭提斯(Atlantis)》捕捉的深海景色,亦有著讓人通體涼沁的觀影趣味,上帝的開窗與關窗自有天意,而他的十部作品論,不也是他的開窗與關窗行動學嗎?
只是在過去的十年內,他製作的《終極殺陣(Taxi)》和《玩命快遞(The Transporter)》系列,初看確有驚豔之美,很快卻也陷進了「重覆輪迴」創作瓶頸之中了,反而是製片協拍的《即刻救援(Taken)》粲然可觀,至於他執導的第九部劇情長片《天使A(Angel-A)》和第十部劇情長片《亞瑟的奇幻王國:毫髮人的冒險(Arthur et les Minimoys)》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話想告訴大家(雖然《亞瑟》還是拍出了三部曲)。
說的話和做的事如果能夠一致,當然極棒,但是人生有多少回能夠心想事成?有多少事是說到就做到的呢?就不必苛責盧.貝松了吧。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0/06/post-1960.html

盧貝松將電影【黑蘭煞】女主角打造為女版「傑森包恩」

「【黑蘭煞】故事是關於一個小女孩,某一天,黑手黨毀掉了她的一切…她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報仇,她要當一位殺手,親手殺死所有殘害她父母親的人。」以本週五(9月9日)即將上映電影【黑蘭煞】(Colombiana)震驚好萊塢的《阿凡達》女星柔伊莎達娜Zoe Saldana,為演出片中的冷血復仇女殺手,不只曾參與海軍陸戰隊的魔鬼訓練,更曾參加神秘的反恐部隊訓練,她說:『我在電影中飾演一位從小目睹雙親被殺,長大後一一復仇的女殺手,我在拍攝前曾和一位洛杉磯特警組的組長以及反恐部隊一起訓練,他們實在是太厲害了,我們曾經在訓練室裡待上六個小時互相打鬥,試遍所有武器直到手指受傷,因為我要不斷的替武器補上彈藥,而且電影中我有拿火箭筒射建築物,老實說,真的很讓我興奮!』【黑蘭煞】幕後推手盧貝松說:『柔伊是位很纖細、很柔弱的女人,雖然她本身是位舞者,但我們卻要求她去做「傑森包恩」才會做的事,差別只在於她不需要練出像麥特戴蒙一樣的肌肉;她曾經因為拍攝爆破橋段而差點燒到臉,還好只燒到一點頭髮,但她仍然堅持動作戲要親自上陣,這種敬業讓我很敬佩。』【黑蘭煞】即將於9月9日全台復仇上映,欲得知電影最新消息請上http://www.catchplay.com/colombiana或臉書http://www.facebook.com/catchplay。 
【黑蘭煞】為《即刻救援》鬼才盧貝松Luc Besson與《玩命快遞3》票房動作大導奧利維爾梅加頓Olivier Megaton雙強聯手最新作品,導演奧利維爾說:『這不只是部動作片,還有著許多情感的表現;我們在五個城市裡拍攝,而且有十到十五個不同的場景,就像在打電動一樣,在電影裡可以感受到主角的勇敢與力量。』
【黑蘭煞】描述在1992年的哥倫比亞,年僅九歲的卡塔莉亞(柔伊莎達娜 飾)親眼目睹雙親慘遭暴徒殘害,逃過一劫的她被黑道叔叔艾米利歐帶往美國,15年後,她成為一名殺人不眨眼的無情殺手。平日替叔父執行暗殺任務的她,私下暗中進行調查,循線獵殺當年血刃雙親的兇手,並在每一個仇敵胸口繪下一朵黑蘭花,以挑釁當年的幕後主使現身。早已失去一切摯愛的卡塔莉亞,只剩下報復血海深仇的陰慘之心…
【黑蘭煞】即將於本週五9月9日全台復仇上映,欲得知電影最新消息請上http://www.catchplay.com/colombiana或臉書http://www.facebook.com/catchplay
電影介紹頁http://blog.xuite.net/event/movie/49131041

盧貝松Luc Besson
  
  呂克?貝松 1959年3月18日生于法國巴黎,法國導演,兼任制片、編劇、演員、剪輯等,因爲屢創票房佳績,被譽爲法國的斯皮爾伯格。作品節奏快捷、風格奢華,極具商業價值。有人稱他的電影實際上是美國片,只不過是在法國拍攝而已。父母親都是水上運動的高手,母親還是潛水教練。青少年時,他夢想成爲海洋、海豚專家,但是因爲一次潛水意外,讓他不得不放棄這個願望,轉向電影,17歲高中未畢業便進入高蒙電影公司任助理,19歲那年來到美國洛杉磯,學習了3個月的電影制作課程。並開始拍攝一些試驗短片後,回國後擔任副導演。1983年,貝松的電影處女作《最後的戰鬥》問世,這部多次獲獎的黑白、寬銀幕的無聲科幻片,據說是23歲的他用3法郎六蘇拍成的。呂克?貝松似乎向世人證明了,在法國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電影教育,找不到投資,依舊可以拍出與衆不同的電影。也正因如此,貝松曾經一度被奉爲法國年輕導演的開路先鋒,不管他樂意不樂意這一稱呼。 《地鐵》和《碧海藍天》爲呂克?貝松在國內和國際贏得了聲譽。雖然當年的法國凱撒獎有點吝嗇地僅僅將“最佳錄音”和“最佳音樂”獎授予《碧海藍天》.但是貝松卻公開表示這部影片是其導演生涯中最爲得意的作品。畢竟,這部作品傾注了貝松少年時的激情和夢想,貝松終于可以用他的攝影機捕捉他童年時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潛水員傑克最後葬身大海,更確切的說,那是他真正的生存,傑克莫不就是貝松理想中的化身?
  80年代的法國有所謂BBC年輕導演之說,即專指Beinex、 Besson、 Carax(貝內克斯、貝松、卡拉克斯)。這三位新銳導演盡管有很多相同與不同,但其最大的共同點卻是對藍色莫名其妙的偏愛。從貝內克斯1980年拍的《女歌星》開始,藍色就充滿了銀慕,卡拉卡斯則拍了《卑賤的血統》;而貝松的《碧海藍天》更是從片名到內容都藍色的調子。貝松苦心孤詣營造的對大海的向往和浪漫情懷自然是無人能比,其精彩的水下攝影恐怕令《鋼琴課》和《泰坦尼克號》的導演也受益匪淺。
  《尼基塔》與《殺手萊昂》是呂克?貝松由藝術影片向商業影片的成功過渡。《尼基塔》講述了一個暴力團女成員是如何被改造爲國家職業特工殺手的過程,其特工殺手的身份和她內心深處愛情和人性的萌動構成了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而《殺手萊昂》講述了一個渴望從善的殺手和一個渴望複仇從惡的女孩之間的故事。這部帶有藝術氣質的法國商業片至今仍是世界各國的電影學子們津津樂道的範例,其中的許多細節諸如萊昂身邊的那株綠色植物和“記住永遠不要殺婦女和孩子”等精彩對白令人難忘。單憑那株綠色的植物,就不是好萊塢的編劇所能想到的。《殺手萊昂》奪得了當年凱撒獎最佳影片獎,貝松則榮獲最佳導演獎。自90年代以來,法國藝術電影的繁榮將法國商業電影推到了一種尷尬的境地,在法國以外的地方,拍藝術電影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因爲你要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問題,在法國則不同,如果一個電影藝術家要去拍迎合大衆口味的商業電影,則似乎要更大的勇氣。呂克?貝松就是這樣一位“不合時宜”的導演。
  80年代中期,貝松拍攝了《地鐵》,《碧海藍天》等藝術電影之後,被法國評論界稱爲前途無限的年輕導演;90年代貝松在拍攝了《殺手萊昂》、《第五元素》之後,卻受到了法國電影理論界的輕視。《第五元素》1997年在全球創下了2億7千萬美元的收益,名列當年世界電影的第三名,不管評論界如何評論這部電影,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法國導演眼中的未來世界,在電腦高科技與時空交錯的敘事中,帶給我們一絲不同于好萊塢大片的曆史和人文內涵。
  呂克?貝松是當代法國電影影壇最受矚目且爭議最大的導演。盡管《第五元素》在商業上的成功使得法國最大的電影公司高蒙公司的營業額翻了一翻,但是貝松在國內卻常常被說成是向好萊塢電影投降的反面典型。爲此,苦悶的貝松常常要飄浮過海去好萊塢尋覓知音。影片《第五元素》集科幻、驚險和打鬥于一身,是歐洲有史以來第一部成本高達近一億美元的英語對白影片,顯示了法國電影人複興本國和歐洲電影業的決心和勇氣,影片榮獲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故事內容本是呂克?貝松在16歲時就開始構思,當時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剛剛問世,顯然貝松的想象和構思與之相比還很不成熟。
  事隔20年之後,貝松依舊念念不忘少年時代的構想,經過20年的籌劃.該劇本具備了貝松前五部故事片的基本要素。雖然有評論認爲《第五元素》似乎更像是一部法國未來主義的滑稽笑劇,認爲不過是視覺效果做得好,但是1997年在第50屆夏納電影節開幕式上作爲開幕影片放映的時候,這部表現人類未來23世紀的科幻片還是引起了轟動。影片中,布魯斯?威利斯扮演的主人公駕駛著他的那輛抗地球引力的黃色出租汽車飛越紐約城市上空的鏡頭,與盧卡斯的星際字宙飛船相比毫不遜色。當年那個看著《星球大戰》長大的貝松,20年後終于和盧卡斯站到了一起。
  早在《碧海藍天》中,呂克?貝松就顯示出他對大制作和宏大場面的迷戀與追求。從《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開始,貝松日漸遊離他過去所從屬的那種電影形態,將目光瞄准了國際市場,不僅在類型方式上玩盡花招,還在制作成本上不斷升級,這也許就是貝松在本國遭到非議的主要原因。而此時的好萊塢也開始在世界各國招兵買馬,其首選就是吳宇森和呂克?貝松。貝松法國式的浪漫風情以及吳宇森東方味的英雄情結倍受好萊塢的青睬與模仿。貝松最終用《第五元素》和《聖女貞德》證明了娛樂大片不是好萊塢的專利,法國人不僅能制造低成本、小制作的藝術電影,還能生産在全球盈利的商業巨片,一個法國人可以在美國的地盤上“與他們相抗衡”。今天的貝松似乎成了成功的榜樣,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將他看作和斯皮爾伯格同一類型的商業片大導演,但殊不知貝松能夠走到今天,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
  作爲第一部高成本的歐洲影片,《第五元素》1997年夏天在影院公映的時候,開始票房並不令人樂觀,看慣了藝術影片的法國觀衆和受到好萊塢商業大片熏陶的美國觀衆並不抱有太多的興趣。影評人的反映也是貶大于褒,影片最爲致命之處還在于它高達1億美元的巨額成本。但是奇迹出現了,《第五元素》居然克服了它的先天不足和不祥預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在幾個主要西方國家廣泛放映,影片是大賺了一筆,但是評論界對貝松和這部影片依舊低調處理。
  呂克?貝松並不因爲這些評價動搖自己的追求和信念,他要拍一部法國人和美國人都叫好的影片。他的《聖女貞德》選取了曆史和現實,民族和國際的恰當交融,拍完之後好評如潮。聖女貞德是法國人心目中的女神,她以自己的生命成就了一曲不朽的傳說。有關聖女貞德的影視作品不計其數,可是只有三部影片值得在電影史上留下一筆,他們分別是:德萊葉導演的爲電影默片時代劃上精彩句號的《聖女貞德受難記》;布萊松導演的極度忠實于宗教情節和原審判材料的《聖女貞德受難》;呂克?貝松耗時三年拍攝的史詩性巨片《聖女貞德》。
  布萊松的《聖女貞德受騅》僅僅截取了貞德受審和走向火刑架的一段史實,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宗教信念和曆史的真實瞬間。而呂克?貝松的《聖女貞德》則展示了波瀾壯闊的英法百年戰爭和貞德作爲一個少女和法蘭西戰士的浪漫情懷。和布萊松一樣,呂克?貝松也是法國影壇一位孤獨的探索者,也許這是這兩位不同時代的法國導演的唯一相同之處。也許正是這唯一的相同,才使得他們同樣偏愛貞德這個曆史人物,只不過他們詮釋曆史人物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呂克?貝松的導演手記裏我們看到貝松對貞德的評價:貞德是我們的先祖,在她的信念和純真之間捕捉到的東西,又在她的時代失去,正像我們在自己的時代所失去的一樣。貝松在這部影片中表達了自己對于這段曆史的獨到思考:“難道人類的思想必得沿著如此曲折的道路,才能發現隱藏在邪惡背後的善良嗎?”
  呂克?貝松這位影壇孤獨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業巨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對曆史和生命的終極認識,觸摸到他作爲一名法蘭西戰士的心路曆程。無論是《碧海藍天》中的傑克,是《殺手萊昂》中的殺手,還是《聖女貞德》中貞德,我們都會感到:這就是呂克?貝松。
  導演作品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聖女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亞特蘭提斯 Atlantis (1991)
  尼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鐵 Subway (1985)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編劇作品
  颶風營救 Taken(2008)
  亞瑟 Arthur (2006)
  的士速遞4 Taxi4 (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玩命快遞2 The Transporter 2 (2005)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俠盜魅影 Bandidas (2005)
  13區 Banlieue 13 (2004)
  的士飈花 Taxi (2004)
  暗流2:天使啓示錄 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 (2004)
  郁金香芳芳 fnfan la tulipe (2003)
  車神 Michel Vaillant (2003)
  的士速遞3 Taxi 3 (2003)
  換命快遞 The Transporter (2002)
  龍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企業戰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 des temps modernes (2001)
  綠芥刑警 Wasabi (2001)
  光芒萬丈 Dancer, The (2000)
  的士速遞2 Taxi 2 (2000)
  聖女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的士速遞 Taxi (1998)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不歸路 Point of No Return (1993)
  妮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鐵 Subway (1985)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http://baike.baidu.com/view/28409.html?tp=0_11

悲憐上帝的女兒 ( Children Of A Lesser God)

導演:倫達‧海恩絲(Randa Haines)
演員:威廉‧赫特(William Hurt)
   瑪莉‧麥特琳(Marlee Matlin)
美國 /  1986年 / 119分鐘
得獎:1986年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入圍奧斯卡金像獎五項大獎提名
  ◎ 劇情簡介
  詹姆斯‧李斯到一所聾啞學校任教,他極富理想化,在特殊設計的課程中總能誘導學生讀唇語,甚至開口說話。而當他第一次見到二十五歲的莎拉時,她正憤怒地在廚房摔東西,並用手語罵廚師。
  這一日莎拉正在拖地板,因她從小就讀學校後,就一直留在學校工作。而詹姆斯相信可以引領莎拉嚐試以唇溝通甚至開口說話,沒想到莎拉不但不領情,反而冷漠以對。校長雖認為詹姆斯是痴人作夢,但還是主動將莎拉帶至詹姆斯的辦公室,惟兩人依然沒有交集。
   詹姆斯遂邀請莎拉外出晚餐,莎拉原本猶豫,但最終還是答應了。在餐廳中莎拉表示她可以用「鼻子」隨音樂跳舞,最後還與詹姆斯相擁而舞。但莎拉依然堅持不 學唇語。詹姆斯覺得莎拉似乎在隱瞞什麼、懼怕什麼,在被迫下,莎拉終於道出她在家時,因發出的聲音極為難聽,而遭到嘲笑,此後她便拒絕發聲。而她對外的接 觸竟然是不發聲不講話地與任何男孩作愛,而後男孩竟然連作愛前買一瓶可樂給她喝都不肯。這使得莎拉更加沮喪而更加隱藏自己。
  這個晚上,莎拉一人在泳池中裸泳,詹姆斯竟來池邊向她表示他愛她,甚至毫不猶豫地躍入水中。原本以為道出過去往事後詹姆斯不會再理她的莎拉,沒想到對方竟會如此真情對她,兩人感情陷入如漆似膠。
   詹姆斯要求莎拉辭掉工作,並與他同居在一起。這期間還教她如何打橋牌,沒想到在校長的家庭聚會中大贏其錢;但在另一次的聚會中,莎拉遇上了一名擁有兩個 學位的女聾啞學校經濟學博士,這使得莎拉似乎感覺到自己缺少了什麼而沮喪不已。另一方面詹姆斯讓班上的同學竟能在學校的成果展示中高興舞蹈與歌唱,這使得詹姆斯一再對莎拉步步進逼,因他相信她一定可以發聲。沒想到激動得發出怪聲的莎拉痛苦地逃回自己母親家中。
  詹姆斯到莎拉家中探視,在其母指點下,他在一家美容院見莎拉為人修指甲,意圖賺錢唸大學,詹姆斯沒有打擾她就離去了,但莎拉反而覺得孤獨,於是她主動在畢業典禮中回來找詹姆斯。
  ◎ 賞析
  改編自百老匯知名的舞台劇的「悲憐上帝的女兒」,其實應該稱為「無聲之愛」,是上世紀八○年代最受讚譽的電影,不但入圍奧斯卡金像獎五項大獎提名,女主角瑪莉‧麥特琳更以手語詮釋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詹姆斯是一名有理想的老師,他可以運用各種有趣的方式或音樂來誘導聾啞學生開始發音,這是必須具有高度熱忱與奉獻的態度才能在如此困境中獲得成果。
  本片迴異於其他類同的影片在於探索聾啞世界中另一番天地,而在兩相交集後,反而給了一種「不是無聲,也非有聲」的另類詮釋。更將視覺焦點導入這樣的心靈位階與哲學態度,就使得本片呈現了強而有力並展現了厚度的心靈電影。
  莎拉第一次發聲時因聲調難聽而受盡嘲笑,從此她關閉了喉嚨對外的管道,也從而使自己的心靈禁錮在黝黑的深處。但人是群體的動物,莎拉的內心其實潛存著一股向外追索的悸動,為了疏解這份不安,她選擇與年輕人發生性關係。但這反而使得莎拉陷入更多的紛亂與妄動。
  聾啞學校的校長給畢業後的莎拉一份清潔工的工作,這是一般人的認知。但詹姆斯第一眼就發現莎拉獨特的氣質,他相信莎拉透過唇語訓練甚至日後發聲講話,都會讓她的人生更上一層樓。
  莎拉從小就揹負著這樣的悲痛,她早已在心靈的周遭建築起一道令人難以攀越的藩離。這種自我封閉的態度連她的家人都無法忍受,當然再度在家庭中受挫的莎拉,只好更加地封鎖自己。
  詹姆斯在高中班成功地誘導了同學在成果發表會上載歌載舞,看得家長激動不已。但對另一位姜尼卻始終起不了作用。這是這部影片「誠實」之處,畢竟多方位的人生面向,不是單一的手法完全可以解釋與操弄的。
  面對莎拉的冷漠與排斥,詹姆斯步步為營,並請她外出晚餐。然而第一步棋莎拉的條件是不得強迫她學唇語,詹姆斯答應了。他以為隨著時間的進展,在相互薰染中,莎拉一定會接受他的誘導。
  但事實上詹姆斯不但一直無法說服莎拉,縱然在近乎強迫的衝突中,逼使莎拉發出難聽的嘶吼,始終無法實現他原本的計劃,甚至使得兩人的感情出現了裂痕。
  什麼樣的生命型態才是完美的?這幾乎是個無解的問題。在各人的認知中早已為自己的生命注入太多的自我,這分「自我」其實是透過許久的測試才慢慢底定出一種最為安全的形式。當這樣逐漸凝聚的思惟接受到外來的挑戰與衝擊時,就會不自覺地緊繃神經而反抗。
  但我們要檢討的問題是,什麼才是「好」與「壞」的真正定義?這兩樣對立的觀念必然有一個認知的前提,但問題是並非每一個自認為「好」的認知都適用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詹姆斯自然了解這一點,所以他從來不強迫班上的姜尼與同學做相同的歌唱舞蹈。他對莎拉當然更了解,只是他覺得莎拉似乎隱藏著過去的許多傷痛,他愛她,當然希望替她釋放這塊胸中的大石。
  莎拉寧願獨自默默承受這上天炎給她的不幸。每當夜晚就到游泳池中裸泳。這是一種渴望心靈釋放的表徵,這也是為什麼詹姆斯跑到游泳池畔向她示愛後,躍入水中即刻獲得莎拉的接受,因為唯有在這種同時對外釋放情感的同時,兩人才能搜尋到彼此的訊息。
   莎拉在第一次參加校長家中小型的聚會後,以詹姆斯教她的橋牌贏了所有的人,這使她頓時感覺生命的能量與出口;但第二次因現場有一位聾啞經濟學博士,她的 自信與成就深深打動了莎拉寧靜的心靈。因為她相信不必透過開口也能達到人生的巔峰成就。於是莎拉面對詹姆斯時就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了。然而這也使得詹姆斯 與她徹底掀牌,莎拉離去後只得回到母親的住處。
  或許是之前詹姆斯曾經來拜訪過她,母親再度面對女兒莎拉時,就能以一種尋求諒解的關懷而使得母女能夠言歸和好。
  詹姆斯念念不忘莎拉,這是真情的體現,他再度去拜訪莎拉的母親,但母親不願告訴他莎拉的去處,但詹姆斯以誠懇的態度打動了她。然而當詹姆斯在美容院外見到莎拉為客人擦指甲想賺錢唸大學時,他反而相信莎拉真的已經找到她的方向,遂不敢打擾她而默默離去。
  莎拉雖然在人生的導路上有所堅持,也確立了自己的方向,但在愛情的道路上卻不自覺地陷入詹姆斯的柔情真愛中。此刻看得最清楚的反而是莎拉的母親。她不願女兒永遠處在孤獨絕望中。當真愛現前之際,誰也沒有理由忍心扼殺它的。
   在畢業典禮中,莎拉以一身雪白的服裝亮麗地出現了。這一身白是一種表徵,也代表一種光明的起點。不管詹姆斯的企求教導或是莎拉的堅持,其實最重要的是超 越語言的「愛」。「不是無聲;也非有聲」正是心靈頻率的共融,這種歷經試鍊的愛才會有如此的體驗,也才能說出如此令人動容的話。
黃英雄電影部落-新浪部落 http://blog.sina.com.tw/hero_movie/article.php?pbgid=2803&entryid=594661

失寵于上帝的孩子

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詹姆斯來到一所偏遠的小鎮聾啞學校給那些殘疾孩子做老師。由於和普通孩子存在著差異,絕大多數聾啞兒童都十分自閉。一些孩子因為擔心被別人笑話,從不和外界接觸。看到這些孩子,詹姆斯感到自己有義務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多彩,於是他用各種新奇的方式教學,試圖帶領這些孩子走出無聲世界。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們逐漸接受了詹姆斯,並開始通過辨認唇語和他進行交流,詹姆斯為這些點滴的進步而感到快樂。但很快他發現,學校中有一名年輕的校工,她非常漂亮卻極度敏感,不是與別人發生爭執就是獨自一人打掃衛生間誰也不理。詹姆斯對這個女孩充滿好奇,通過同事的介紹,詹姆斯得知女孩名叫莎拉,從5歲開始便在這所學校讀書,她是最聰明的學生之一,卻在畢業後選擇留校做一名清潔工。
 詹姆斯越發感到好奇,他想走入莎拉的世界,瞭解她的想法。於是詹姆斯主動與莎拉搭訕,並邀請她一同共進晚餐。莎拉雖然不會說話,但思想成熟極具個性,看著她伴著音樂翩翩起舞,詹姆斯發現自己早已愛上了她。在此後進一步的接觸中,莎拉痛苦地向詹姆斯回憶起自己的過去:曾經有多少男孩被莎拉的美貌吸引,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當他們發現莎拉不會說話時,便開始對她冷嘲熱諷。莎拉的姐姐則將她當作搖錢樹,讓她向不同的男孩出賣肉體。這段可怕的經歷給莎拉的內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此後莎拉便封閉自己,很少與外界接觸。
 對於莎拉的過去詹姆斯不僅沒有嫌棄,反而讓他更加憐愛莎拉。莎拉也感到了這份來自詹姆斯的愛,兩個人很快墜入愛河,並開始一起生活。莎拉按照詹姆斯的意願辭了職,起初兩個人的生活十分甜蜜。但時間不長便發生了分歧——詹姆斯認為莎拉應該多與外界接觸,試著發音,以她的天資一定可以學會基本交流;而莎拉則感到巨大的壓力,她不想改變自己,擔心受到傷害。漸漸的,兩個人的初衷開始偏離軌道,儘管詹姆斯已經意識到並試圖改變,倔強的莎拉還是選擇了不辭而別。
 暑假快到了,莎拉在城裡找了一份工作,她渴望生活有個新的開始,這樣便可以忘記過去。詹姆斯則一直都沉浸在和莎拉在一起的日子裡,此刻他發現自己根本不能沒有莎拉。詹姆斯來到莎拉母親家,莎拉的媽媽被他的真誠打動,她將詹姆斯到家中來訪的消息告訴了莎拉。莎拉心中的愛和回憶再一次被燃起,她出現在學校暑期聯歡會上,給詹姆斯帶來了莫大的驚喜。經歷了這一切,莎拉和詹姆斯都學會了珍惜和體諒對方,兩個人重新走到一起,並堅信將一直走下去。
 在影片裡,他們是一群生長在聾啞學校的孩子,天生被上帝賦予殘缺,無法傾聽,無法訴說,被不懂得手語的主流社會所遺棄。她是其中之一,卻是如此與眾不同。在同學們一個個敞開自己的心扉,漸漸學會了用讀唇代替傾聽,用艱澀的發音代替訴說時,她卻只肯用手語交流,放棄慣常的迎合世人的方式,放棄不再孤獨的機會,放棄向那些上帝恩寵著的孩子的世界妥協。當別人選擇寬容時,她選擇了憤怒,當別人選擇和善時,她選擇了尖銳,當別人選擇融入時,她選擇了被放逐……想要進入她的世界,就必須懂得她的語言,懂得使她感覺安全的沉默。 
   他說:你是我見過的最神秘、獨立、美麗、憤怒的女人。所有這些抽象的詞彙都不足夠描繪她是怎樣用堅強的姿態面對世界,更無法描述她是用怎樣脆弱敏感的內心對待著自己。當他開始想要靠近時,她的反射機制即時啟動----那一幕,他坐下,她偏生生地站著,他陪她站起,她又氣定神閑地坐下,所有這些對抗意識,只是她保護自己的方式,當她不確定你是否懂得她的方式時,就不會輕易解除這層機制。可是當他真的讓她瞭解到,他是如何在乎她的感受,如何想要進入她的世界,而不僅僅是像她害怕的那樣,索取身體上的滿足時,她即使變作溫柔的公主,給你所有可以想像的美妙。 
   原來,還是個被傷害過的孩子。當他從她的嘴裡聽到那些殘忍的故事,那些男孩是如何利用她的缺陷,肆意地侵佔她的身體,如何踐踏她的自尊卻以為是在給她憐憫,如何嘲笑她開口說話的努力,使她從此不再作任何嘗試,他才瞭解,為什麼她總是高豎戰旗,為什麼她總是那麼容易憤怒。當他以為自己足夠接近她的內心,並且可以開始為所欲為自以為是地將她帶入他的世界時,以他認為好的方式來為她安排決定一切時,她只能聲嘶力竭地用“你們”的語言喊出終極抗議,她不是不可以說話,她只是拒絕以“你們”的方式來溝通,憑什麼一定要我學會說話,而不是你們學會用手語,如果都是溝通,如果都可以達到心靈互通,為什麼被遺棄的孩子就要服從于被恩寵的孩子。她必須以作為她個人的獨立存在,以她獨有的方式,才能存活於這個世上。 
   決絕。無法不如此,這就是她的方式。任何一對戀人,都是一邊渴望著屬於自己的自由,一邊渴望著屬於彼此的親密,這是無法逃避的真實。當孤獨侵襲的時候,她才發現,原來她還是會受傷,原來她不是不能受傷的,原來心裡有愛的人,是不可以再忍受被放逐的,還以自由和自我的同時,也剝奪了彼此之間的親密和歸屬感。無處可去的她,回到了多年不來往的母親身邊,當年母親因為不知該如何照顧她,因為討厭她把父親趕走而把她送去了聾啞學校,這些是她心裡最初最痛的傷痕,終於治癒這最深的傷,也終於能放下堅持太久的自尊。 
   當她說:我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很容易生氣,我用憤怒來將你拒之門外,其實,只是想保護自己不再受傷,可是,你教會我,其實我是可以受傷的,我再也不會那樣生氣地走開了……是啊,已經太多害怕受傷的人了,如果沒有不害怕受傷的人,教我們學會付出才有收穫,教會我們只有受過傷才懂得珍惜,我們如何識獲幸福呢;當他說,讓我們找一個不再寂靜,也不再吵鬧的地方再相遇吧……是啊,她的世界太過寂靜,他的世界太過吵鬧,為什麼他們不能在不那麼極端的世界裡,相知相守;當她和他,用手語互相表白著愛意,發誓相隨不棄……是啊,在一個人的自由與兩個人的依偎之間,你如何選擇?也許現在的我還是會想要任性地選擇自由,因為以後也許我再沒有這樣的資格。可是,到我想要選擇確定感的時候,你還會不會在那裡呢,還是那時,我也已經沒有那樣的資格? 
   殘缺的孩子並不是像別人以為的那樣渴望或者等待著的,他們的方式雖然看起來極端被動,但卻是主動設定好的,他們清楚知道有資格玩這個遊戲,並且最後通關的,一定會是那個人。本片的女主角瑪麗.瑪特琳,是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女主角獎獲得者。那年是1986年,她21歲。現實中她就是個聾啞女孩。18個月大時她兩耳喪失聽力。我過去竟然不知道聾啞人得過奧斯卡獎……
http://i.mtime.com/1001551/blog/4676302/
無言的愛還能持續多久?

    相對於《上帝悲憫的女兒》,我更喜歡《無言的愛》這個翻譯。礙于莎拉是個聾啞人,她與教師詹姆斯•里茲的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他們用手語表達,或者直接用行動(接吻、性)來表達......
     莎拉不但是個讓上帝悲憫的女兒,也是個讓觀眾,讓我心疼悲憫的女孩。她雖然是個聾啞人,但她也是個有思想、有主見、驕傲的女孩,她的希望很簡單,只是希望能跟所有的女孩,尤其是她妹妹一樣過正常人的生活,談每個女孩都喜歡的戀愛,做每個女孩都曾做過的屬於少女的夢......她曾如此努力,她不能說話,於是她拼命學發音;她不能正常表達愛,於是她用性表達......她想融入這個世界,哪怕為此拋棄自尊,放下自我。但是等待她的是什麼呢? 最讓人揪心的是,她為了獲得正常愛的權利而選擇用性跟男孩交往,可那些男孩跟她發生關係的時候連她的衣服都不脫,這種性不要說無關乎愛 ,根本是獸欲的發洩。無法想像被當做獸欲發洩的物件的時候,莎拉會是一種怎樣絕望,對人生,對男人,對愛情,甚至最後連親情都放棄了......
    最後,她選擇了封閉自己......
    她用沉默和暴虐應對這個世界......
    如果,她沒有遇見詹姆斯,如果詹姆斯沒有發現她的與眾不同,沒有發現她暴虐之下的孤獨與純淨,那她也許會就此孤獨一生,哪怕膠著 一生的孤寂...... 
   可以想像,有著千瘡百孔的心的她,要重新接受愛情並不是一件易事。她與詹姆斯愛情過程中的每一步,她都走得小心翼翼,心力交瘁。經歷了太久的孤寂與黑暗,她甚至不知道如何開始經營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愛情。但她始終堅持一個簡單的信念:拒絕開口發音,只因為她認為這是她唯一能保持自我的方式。她執著地要她的他融入她的無言世界。所以,在表達愛和表現愛的時候,她只能拼命用手語,手語表現力不強時,她就用暴力和性......但在這個世俗的世界裡,這如何能做到?因而,這份無言的愛,讓她精疲力盡,撕心裂肺......
    最後,導演讓莎拉和詹姆斯在某種程度上互相做出了妥協。其實我覺得這是一種廉價的慰藉。妥協,只是暫時為愛的激情所驅使。當愛的激情逝去時,他們之間這份無言的愛還能繼續下去嗎?我表示懷疑。
http://i.mtime.com/pinger/blog/3256122/

原來人是可以受傷的……《失寵于上帝的孩子》

她堅強,自信,倔強,固執;她美麗,聰明,讓人生憐~她是失寵于上帝的孩子,她不能聽到也不能說話,但她卻固執的不接受別人給她的幫助;她有著愚蠢的自尊心,讓她將愛與傷害同時推出門外,直到有一天她對他說:“原來人是可以受傷的……”
  女主演是真正的聾啞人,有著天使般的面孔和身材~男主演深沉而氣質非凡~電影發人深思~
  瑪麗•瑪特琳(Marlee Matlin),1965年8月24日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美國演員。 她是奧斯卡獎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獎獲得者,也是第一位榮膺此獎項的聾啞人士,同時成為四位初涉銀幕就獲得奧斯卡小金人的女演員之一。
  電影講述了,聾啞學校的老師詹姆斯,遇到學校裡已經畢業並在學校中做清潔工作的聾啞女孩薩拉~薩拉拒絕了詹姆斯提出的教她說話的要求,她倔強,固執的性格吸引著詹姆斯。薩拉講述了自己曾經嘗試做正常女孩的願望,她努力學習發音,她想要戀愛,於是和姐姐介紹的男孩交往,而最終換來的是男孩子們侮辱般的傷害。於是受傷的她選擇了封閉,她離開了家庭,拒絕別人的幫助,並甘願留在學校裡做清潔工。
  當詹姆斯闖入她的生活,她要求詹姆斯用她的手語與她交流,她說,如果你想和我在一起,就必須學我的語言!心靈上已經千瘡百孔的薩拉,重新接受愛情並不容易,她唯一的底線就是拒絕學習發音說話~她要這個男人融入她的生活,而不是相反。但是,面對薩拉的這份無聲的愛,詹姆斯並不能很好的理解,詹姆斯希望她能聽到他喜歡聽的音樂,希望她能感受他所感受的感覺,而他最希望的就是讓薩拉親口表達她對他的愛~ 這對於薩拉而言,就像是接他的舊傷疤,薩拉激烈地回絕了詹姆斯。在一次次的衝突後,薩拉終於在一個晚上逃離了詹姆斯,她回到了母親身邊,重新開始融入這個社會,找到了適合她的工作。最後,我們看到一個異常慰藉的結尾。詹姆斯找到薩拉的母親,對她說他現在能夠理解薩拉,並知道是自己的錯誤讓薩拉再次受傷了。。。終於有一天,薩拉重新找到學校裡的詹姆斯,兩個人都害怕再次見到對方似的,緊張異常~ 薩拉微笑著向他說:原來人是可以受傷的……
http://i.mtime.com/forgj/blog/4665815/

台長: 阿楨
人氣(1,792)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聽說》
此分類上一篇:《普契尼的秘密情人》

阿楨
《黑蘭煞》:復仇灌溉的帶刺黑蘭文:ryuichiru

  片中的這朵帶刺蘭花,實在是「煞」多於「嬌」啊!
飾演女主角卡塔莉亞的女星柔伊莎達娜,雖然在片中極力的表現她姣好的身軀跟性感的胴體,但是她那矯健又俐落無比的身手,才真的是讓我印象深刻。說她是安潔莉娜裘莉的接班人其實並不為過,因為比起裘莉在《古墓奇兵》中的表現,柔伊莎達娜在《黑蘭煞》一片更是極盡所能的挑戰極限,片中幾個扮相也有些許跟《古墓奇兵》中蘿拉致敬的意味。
  如中文片名所言,其實本片的光芒幾乎都在女主角的身上,其實整體劇情還頗類似美國的英雄 電影。觀賞《黑蘭煞》,重點其實就是看一個身手矯健又充滿了智慧的殺手,如何進行她的復仇計畫。雖然電影本身其實出現了相當多的配角,卻類似遊戲當中的 NPC包含了大反派,都只是串場的成份居多,成為了襯托花朵的綠葉。
  除了女主角外,本片另一個吸引人的賣點,無非就是編劇盧貝松,這位導演及監製過無數作品的知名電影人,一向都是以快節奏挑逗著觀眾的感官神經。這次不是透過影像,而是藉由劇情,盧貝松將他的張力擺放於那一貫的黑色幽默當中。同時,電影通常掛上了盧貝松的名字,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黑蘭煞》自然也是如此,就一部商業娛樂片而言,算是一部可以輕鬆觀賞的動作片。
  既然是輕鬆觀賞的取向,也就是說觀眾可以放心的將自己的腦袋放空,藉由電影快節奏的呈現及武打,來紓解一週工作後的壓力。原則上,電影走的是單線的簡單劇情,行雲流水般的劇情推進,就是《黑蘭煞》最大的價值。
  當然,為了表現出劇情的流暢性,整體來說《黑蘭煞》的剪接跟運鏡也不馬虎,從開頭第一場回憶的戲,電影便透過許多畫面穿插呼應的呈現,來慢慢的拉抬觀眾的感官神經。如此的精準處理,在開頭那段幼年卡塔莉亞逃難那場戲中,更是相當大量的呈現,透過畫面的切換,搭配音樂,帶來令人目不轉睛的效果,可以說是看得我大呼過癮。
  電影本身,其實也賦予了卡塔莉亞這個角色動作以外的靈魂元素。只是比起成年後太多的情感元素交錯,幼年時期那個看似無辜卻厲害無比的小卡塔莉亞,才真是有著讓我難忘的演出。即便是在面對父母的身亡,都堅強的望著前方的她,碰到親生叔叔那一瞬間,大眼睛裡瞬間流出的淚水, 完美的為這個悲劇角色下了最佳的詮釋。
2012-09-24 07:27:22
版主回應
  彷彿是一種呼應,從悲劇開始,到了電影的終了,帶給觀眾的依然是一股化不開的惆悵。電影透過卡塔莉亞這個角色,緊緊的抓住觀眾的目光,接著引到著觀眾的感官情緒奔跑於電影世界中。沒有太多的包袱跟伏筆,《黑蘭煞》就是透過黑影殺手的復仇之路,帶給觀眾純粹的電影欣賞樂趣!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11/33118149/

《黑蘭煞》- 安潔莉娜裘莉有接班人了文:柿子

照習慣,好看的電影就應該先把缺點給寫出來。《黑蘭煞》最大的缺點就在劇情性和主角以外的角色個性嚴重不足。
  這部電影基本上就是為了柔伊莎達娜刻劃的,所以女主角卡塔莉亞這角色真的非常立體!從小時候父母雙亡開始(幾乎就是親眼目睹了),聰明又勇敢的小卡塔莉亞獨立逃亡,終於在芝加哥找到叔叔和奶奶,找到家的感覺….但卡塔莉亞卻帶著復仇的心長大,寧願犧牲自己成為畫家的夢想,也要當殺手手刃殺父仇人。最經 典的一幕就在叔叔在學校外瘋狂開槍,要小卡塔莉亞選擇現在就當殺手被殺死還是努力學習成為能力更強的殺手。小卡塔莉亞在緊要關頭選擇了書包後,配合長大後用各式各樣智慧又矯健的方式殺人,真的可以感覺到這個角色的背景和故事性是如此強烈,更不要說當她發現復仇真的讓自己最後在乎的家人死於非命時的那種悔恨,以及最後手刃仇人後空虛茫然地掉眼淚….這個角色真的太符合人性、太立體了!
  但除此之外的所有角色似乎都有很大的問題。也許是導演把心力都用在"卡塔莉亞"這個角色上了,導致其他角色的調性非常模糊。例如卡塔莉亞的叔叔: 自己的哥哥被殺死他似乎也沒甚麼感覺,反而只告訴了觀眾他的兒子被不知道名字的人殺死,然後他也殺了很多人,後來又告訴卡塔莉亞復仇沒有意義….這個 角色充滿了謎啊。再看卡塔莉亞的男朋友:畫家,一見面就被卡塔莉亞引誘到床上,終於開始有點戲份之後,就讓卡塔莉亞陷入了危機,後來也只說了我愛你,這個男人一樣是個謎一般的角色。
  再說到壞人,從一開始的那個路易之外,其他的人好像都不是很有張力。FBI的黑人警探一開始厲害的很,結果卡塔莉亞一闖進他家就整個孬掉。CIA的暢邱警 官更不用說了,大搖大擺走進有政府保護的黑道路易家,一副痞子我最大的樣子,結果卡塔莉亞一顆子彈就讓他嚇到不敢說話….當下我覺得這劇本把美國政府 給踩在腳地下了。當然一開始就屠殺卡塔莉亞全家的路易一夥人最後居然….要嘛就是卡塔莉亞實在太強了,要嘛就是我們都太看得起路易一幫人,因為到最後路易一幫人就是死不用錢的。(好吧,或許可以夜闖警局、與鯊魚共遊的卡塔莉亞真的太厲害了….整部電影看下來真的不得不承認這女人真的是又性感又矯健 阿)
  雖然劇情太簡單(女殺手復仇之後感到空虛的可憐故事),其他角色的刻畫也不明確,但說實在話,看完電影後你其實不會去在意這些細節了,畢竟卡塔莉亞這個角色實在太鮮明、太活潑了!看她暗殺目標就是一種享受,更不用說看她從小就飛天遁地的 (現在的動作片都加入了跑酷的元素,小卡塔莉亞太厲害了),看她在地下道、通風口鑽來鑽去,身形優美又帶著重力槍械….那種處變不驚的模樣,你說她就是安潔莉娜裘莉的接班人也不為過啊!(安潔莉娜裘莉妳反省一下,《色遇》和《特務間諜》是怎麼回事)  
  簡言之,我認為《黑蘭煞》就是近年來非常精彩而且經典的女打仔武打片,雖然電影裡有非常明顯的大缺點,但是瑕不掩瑜,精彩的動作和女主角強烈的印象硬就是 把問題給蓋過去,是一部進了電影院不會後悔的好片子,實在慶幸好萊塢女打仔後繼有人了。看完後真的意猶未盡,讓人大呼好爽阿!就像是劇中卡塔莉亞殺死人之 後都會畫上一朵蘭花一樣,這部電影就像是一朵優雅的黑色蘭花,陰沉火辣又漂亮啊!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10/33106025/
2012-09-24 07:27:51
威爾剛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0 02:26: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