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26 10:32:46| 人氣7,620| 回應173 | 上一篇 | 下一篇

PLA最急需的武器:時評(2009-11-2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最急需啥武器?眾說紛云,但似多不足。

  做為<賣台軍事家>不只要當<共軍能阻美救台>的軍師,還要當中共國師,獻策如下:

  在「和平共享」的<中國大戰略>下(習近平未來應會調整胡錦濤的「和諧社會」為「和平共享」),研發出能在大洋上先看/打到美國航母和F22/35匿迹戰機的武器。

  這就不能單靠PLA現有的陸上預警雷達/防空/反導系統和東風21/東海10反航母飛彈,或海上傳統的神盾驅逐艦,而必須在大洋上有:

多顆低軌偵察衛星、同温層預警飛艇或超地平線預警艦、以及配有遠程反艦/防空(反導/攻陸/反潛)飛彈的巡洋艦。

  如此,即使PLA沒航母也不怕老美了,若再有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就更能支持中國的「和平共享」大戰略: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東海/南海/藏南,中國沒必要與日越印等國爭占不毛之島/地,而是全力開發油/水(引藏南水北調黃河)資源,若日越印等敢搞破壞、就趁機痛宰之。

  這樣一來,全球尤其亞非拉美的眾多開發中國家,便會信服於中國軟(如中國動輙上百億美元的經援非洲/東協)硬(如上述軍事戰略)兼施的「和平共享」大戰略了。


    巡洋艦:不祥之器101/165


共軍有六七千噸052C/D

和055八九千噸神盾艦

還不滿足還要搞巡洋艦

只怕會重蹈二戰時日軍

約與航母同重的大和艦

一出海便被美戰機擊沈

不然就像南韓的神盾艦

一萬二千噸卻大而不當


怎麼了

只准美俄有巡洋艦

不許中共有巡洋艦

更何況有後發優勢

052D的64單元的通用垂射系統

就可通射防空反艦反潛攻陸導彈

不像南韓神盾艦的獨立垂射系統


萬噸級巡洋艦算啥

賣台軍事家

阿楨屍哲的全能艦


不只能發射反導反衛星導彈

還能發射衛星和反航母導彈

在多顆低軌海洋監視衛星

和十幾公里高平流層

太陽能預警飛艇

及艦上神盾

的導引之下

即使全能艦艦隊

也能以遠程防空導彈

尤其是反航母和反艦導彈

不對稱地對抗美國航母艦隊

中國未來10年制勝的七件主戰武器  (2009-11-02 ) 

   一、區域防空驅逐艦
  根據我國近年來船舶用發動機的發展狀況,我國未來區域防空驅逐艦排水量有望超過1W噸,使用比現在170、171更先進的大型相控陣雷達,我國自研的模塊化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中遠近程區域防空導彈、新型陸攻巡航導彈、反艦反潛導彈(根據任務需要配置),裝備兩座以上我國自主研發的炮彈合一近防系統,一樣的帶直升機庫,可停放新型反潛直升機。裝備有新型水聲系統,主炮爲電磁炮,艦體設計應該是170、171的高級隱身發展,大部份設備爲電力驅動,但是推進系統仍然可能爲傳統模式(我國電磁炮技術、超導技術進展迅速,進度並不比美國慢,10年內,有望實用化,所以在這裏就超前一下了,雖然以我國的超導技術水平,做全電艦艇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考慮到我器武器設計講究實用,設計比較保守,講究能快速成軍,大量制造,就不考慮電力推進系統了,我國電磁炮、超導技術發展的公開資料雖然少,但是仍然可以找到,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查找一下)。
  二、航空母艦,
  很多人認爲,我國未來航空母艦應該是4~6W噸的常規動力中型航母,但我不這麽認爲,動力可能是常規動力,因爲我國不需要全球作戰,不過,我國艦用核動力裝置已經日漸成熟,核動力潛艇裝備多年未出事故,從長遠看,也有可能使用核動力,況且潛艇用核動力裝置航母用也是有先例的,法國的“戴高樂”號上的核動力就是由核潛艇上的動力裝置改裝的,但是規格應該是大型,排水量在8~10W噸之間,載機超過70架,我國周邊海上麻煩不斷,並且周邊有幾艘航母或准航母在巡航,中型航母顯然不夠用,況且我國的造船工業水准已今非昔比,造10W噸的航母顯然技術條件已經具備。
  三、兩棲攻擊艦
  已經海試,但是,大家都知道這只是一艘試驗性質的戰艦,未來的我國兩棲攻擊艦應該是直通甲板、島式指揮臺,2W噸左右的排水量,可以搭載大量直升機或者垂直起降戰鬥機。擁有強大的立體攻擊能力,其武力系統應該爲通用系統,不再詳述。
  四、護衛艦
  美海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在他的水面戰鬥艦艇編制裏是沒有護衛艦這種簡化型水面戰鬥艦艇的,但是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護衛艦作爲驅逐艦的有力補充,將仍然是我國海軍的重要裝備,現在525,526號護衛艦已經下水並加入現役,但是其將仍然是過渡型裝備,未來10年,我國將很有可能在525,526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放大,並優化其外形,使其隱身能力更大出色,並裝備我國新型相控陣雷達的簡化版本(相對驅逐艦裝備的而言),同樣使用國産新型模塊化垂發系統,各種設備與新型驅逐艦基本相同,以簡化後勤工作,排水量有望達到4000噸以上,裝備炮彈合一近防系統,作戰使命上,將作爲艦隊區域防空力量的補充,並側重于反潛作戰,並配備直升機,作爲未來我國海軍航母特混編隊的外圍警戒防護力量存在,同時配備更新型的反艦導彈,加強反艦作戰能力,必要時,將裝填陸攻巡航導彈,通過與其他艦艇或空中預境機進行數據交換進行對地縱深攻擊,並有可能在新型護衛艦上首先實現全電推進,但其主炮有可能仍然是傳統艦炮,口徑有望達到130mm(考慮到電磁炮體積大,耗電量驚人,以護衛艦的艦體在10年後想裝上電磁炮本人認爲仍有困難,電磁炮最先可能只是在驅逐艦上實現實用化,但是全電推進系統反而可以使艦內節約出大量空間,這對護衛艦提高作戰能力有很大幫助,我認爲,護衛艦全電推進將會優先實現)。
  五、常規潛艇
  常規潛艇我們現在最先進的是元級,但是有報道說我國正在研制超導磁流噴水推進潛艇,若研制成功,未來10年,這種潛艇將是我國常規潛艇部隊的主力,他將代替大量的老式033級,R級及早期宋級,該潛艇裝備VIP系統將是肯定的,水下自持力將超過20天,排水量有望達到3000噸,再大就不太可能了,我國沿海都是大陸架,海底地形複雜,超過3000噸將不利潛艇的隱蔽和機動,將使用新型魚雷,並裝備潛射反艦導彈及巡航導彈,但數量不會很多,其主要任務將仍然是反艦反潛作戰,並具備有限的水下防空作戰能力,將使用新型水聲探測系統,側舷聲呐陣將投入使用,並聯入海軍數據鏈,以提高協同作戰能力,這級潛艇將命名爲“金”,外形上和“元”級將區別不大。
  六、核動力潛艇
  未來10年,093“商”級攻擊核潛艇和094“晉”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將仍然是主力,並不斷改進,但是新型核潛艇的研制將繼續進行,未來10年,新型攻擊核潛艇將有可能率先服役,其排水量將接近8000噸,擁有將近50節的水下航速,使用新型重型魚雷,並裝備潛射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武器與常規潛艇通用,但數量更多,作戰能力更強,有可能命名爲095“唐”級,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將在之後數年內服役,命名有可能爲096“周”,根據我國沿海的海洋狀況,“周”級排水量將可能接近1W噸,但不會再大,彈道導彈數量將維持在“晉”級的水准,但是彈道導彈的威力、射程、規避能力將更強大,並且將建造多艘,以提高二次核反擊的能力,095、096都將使用新型水聲系統,側舷聲呐陣將投入使用,但性能將比常規潛艇的更加強大,並聯入海軍數據鏈,以提高協同作戰能力,外形095將和091、093相似(我國在核潛艇外形的設計上是相當超前的,當年的091“漢”級的外形已經幾近完美,093在其基礎上加長,加了一段直線艇體,我個人認爲,095在外形上也將延續前設計,不會有太大改變)。
  這裏說一句,我國的流體力學可以說相當先進,元和漢的外形設計都已臻至完美,改動將不太可能,變化的應該是內部設備和尺寸。
  七、海軍戰鬥機
  海軍岸基航空兵將仍然存在並進一步發展,戰鬥轟炸機JH-7“飛豹”將仍然使用,並不斷改進升級,出現替代機的可能也不小,新型戰鬥轟炸機有可能采用部分隱身設計,將裝備新型火控雷達,最有可能的是相控陣雷達,挂載能力將和JH-7持平,但是機動性能將大幅提升,配合其有限的隱身能力,生存能力和突防將大幅提高,可能使用兩臺由WS-10發展起來的新型發動機,也有可能使用推比10的新型渦扇發動機,以便和空軍統一,減輕後勤壓力,但不會使用複雜的矢量推理噴口,以降低成本。根據JH-7的命名規矩,新型戰鬥轟炸機命名可能爲“飛虎”,飛虎又名飛熊,是我國傳說中一種非常神異的猛獸,當年周文王尋姜子牙時,就有飛熊入夢,後才尋到姜子牙之說。
  專用戰鬥機將會更新換代,殲10可能不會入役海航,而是采用新型的雙發J-14隱身戰鬥機,關于J-14的展望將在空軍篇再講。截擊機也將專門發展,J-8II的新改型在未來10年內將繼續服役,但是J-8II的替代機型將會出現,新機將采用隱身設計,性能同樣注重高空高速,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性能有望達到或接近雙3的性能,其裝備的雷達將具備反隱形能力,挂載能力更強,外形可能類似“暗箭”無人戰鬥機,主要從高空攔截敵方從海上入侵的高速戰鬥機和轟炸機,必要時也可以作爲戰鬥轟炸機的補充挂載反艦導彈執行反艦任務,具備一定的多用途,生産廠家可能仍然爲沈飛,因沈飛對高空高速戰鬥機的研制比其他單位更有經驗,沈飛的飛機一直沒有命名,規則無同把握,暫命名爲“海雕”,意爲盤旋于海上以高空高速伏擊敵人的空中霸王,軍方編號可能爲殲-15,並有可能進入空軍服役,替代空軍使用的J-8系列,以攔截陸地周邊入侵的高速轟炸機和戰鬥機。
  艦載戰鬥機很多網友都認爲未來我國的主戰裝備應該爲J-10雙發版或者是SU-27/殲-11的艦載版本,但是我不這麽認爲,以上戰鬥機可能會作爲過渡裝備短暫裝備用于訓練,但是未來10年,我國的主力艦載戰鬥機將會是殲-13、殲-14隱身超音速巡航戰鬥機的艦載版本,機載設備將和陸基型相差不大,但武器挂載上可能會略有不同,並可能會非常注重其多用途性能,到底航空母艦上空間有限,載機數量也有限制,只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艦載戰鬥機的各種性能使其戰鬥能力最大化了。關于這兩種戰鬥機的性能,將在空軍篇慢慢討論。
  在這裏說一句,中小國家在戰鬥機的采購上,一般盡量采用多用途戰鬥機,以實現一機多用,既便于後勤工作保障,也便于節約開支,但是作爲軍事大國,一般都會將戰鬥機的用途細化,以發揮戰鬥機在某一方面的最大潛力,也便于飛行員的技術專精,況且飛行員的精力是有限的,多而不精反而不利于戰鬥力的提高。如美軍裝備的F-15、F-16以及F-22和未來裝備的F-35都是專業的空優戰鬥機,雖然曾有其他用途改型,但也是專業使用,並不拿它們當“萬金油”,如F-15E專用對地攻擊,A-10更是典型的對地攻擊機,AF-16也是專用于戰場近距離支援,RF-16專用于戰術偵察,F-22以後將發展的AF-22和F-35將發展的對地攻擊型都是專業戰鬥機,所以我國未來也將繼續發展專業戰鬥機,俄羅斯也是如此,MIG-31就是專業的高空高速截擊機,並且還在繼續發展中,SU-27系列,MIG-29系列都爲空優戰鬥機,其中SU-34更是專業的轟炸機,雖然美/俄都研制出多用途的“萬金油”式戰鬥機,但是他們本國並不裝備或只是裝備很少,都是用來呼悠其他國家的,我國也是如此,雖然我國裝備的SU-27/殲-11系列,殲-8系列,甚至殲-10都擁有多用途能力,並且也做過對地攻擊訓練,但這都是臨時客串,真正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仍然是JH-7,轟-6,強-5這類戰鬥機,飛行員的訓練重點上,SU-27/殲-11系列,殲-8系列,殲-10的飛行員仍然是以空戰爲主,專攻空中戰鬥技巧,在這點上,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別被外國佬欺騙了,總盯著多用途性能不放。不過在航母艦載機上,就同前面講過的,航空母艦上空間有限,載機數量也有限制,只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艦載戰鬥機的各種性能,這是特例,就不當做一般情況討論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f647f0100fk5k.html?tj=1
 
漢和平可夫猜測中國7大軍事項目及7大潛在敵人 (平可夫 另參本館: 《僵局》)
 
  俄羅斯《專家》周刊2010年3月29日一期報道 題:七個玩具和七個敵人(記者 馬克-紮瓦茨基)
  世人皆知中國在擴充軍備,任何有關中國軍費的消息都能成爲媒體競相刊載和全球政治家憂心忡忡的理由。最近20年來,中國官方公布的軍費開支增長了近10倍,當前的數額僅次于美國。在面對中國時,誰應當害怕,誰無需擔憂?著名軍事專家、《漢和防務評論》雜志總編輯平可夫接受了本刊記者采訪。
  記者問: 3月中旬,中國全國人大批准了規模爲780億美元的2010年軍費預算。這比2009年只增加了7.5%,是近20年來中國的軍費開支增幅首次不到兩位數。中國放慢軍事競賽腳步了嗎?我們都能松口氣了?
  平可夫答:我基本上不相信中國的官方數據。中國現在有意願、也有能力擺弄“軍事玩具”。而且中國如今是唯一試圖同時參與七種遊戲的國家,就連美國也不敢這樣做。這是聳人聽聞的巨大開支。
  問:這些玩具是什麽?
  答:首先,建造自己的航母。中國當局也許很快就要公開宣布此事了。據我們掌握的資料,航母已于2009年在上海的一家造船廠動工建造了。這是一個大項目。據我們評估,這至少需要100億美元。
  第二個玩具是反導防禦系統。中國在1月份進行了一些測試。俄羅斯目前都沒有類似計劃,只有美國和日本在進行該領域的研究。中國人的研究熱點是探討在大氣層外攔截導彈的可能性。這是非常昂貴的玩具,只有很富裕的孩子才玩得起。
  第三個玩具是衛星。北京曾表示,將研發類似于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或美國GPS的全球定位系統。這需要一整套昂貴設備:能擊落敵方衛星的地面攔截系統、間諜衛星、預警衛星。目前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在從事這類研究。
  第四個玩具是洲際彈道導彈。現在幾乎沒人制造這種導彈了。俄羅斯和美國根據條約不斷削減它們的數量。我相信,俄美很快就會締結新的條約。
  第五個玩具是核潛艇。除中國外,現在只有俄羅斯還在建造它,“尤裏?多爾戈魯基”號核潛艇已進行過試航。問題不只在于潛艇本身,還要爲它們研制和生産導彈。中國目前有兩艘這種潛艇,肯定還會繼續生産。
  第六個玩具是相當于俄羅斯T-50戰機的第五代戰機。中國空軍高官去年表示,中國還需8年才能研制出第五代戰機。耗資多少?具體數字無法獲悉。俄羅斯和印度僅在該領域的研究上就已經投入了80億美元。
  第七個玩具是開發太空所需的太空飛船及所有相關設施。
  問:中國將誰視爲潛在敵人?
  答:根據最新資料,中國有七大敵人:北約、臺北、印度、越南、日本、俄羅斯和東盟。
  問:誰是最危險的敵人?
  答:首先是臺灣,其次是印度和越南。
  問:中國敢冒險動用武力嗎?
  答:近期不會,中國首先會用蜜糖餅幹,如果這招不奏效,誰知道後果會怎樣。至于東海存在領土爭端的地區,中國將采取更堅決的態度。中國積極向中亞各國投資。北京視該地區爲自己曾經控制的絲綢之路的一部分,爲什麽不恢複控制權呢?
  問:俄羅斯呢?它也被中國看作敵人。
  答:不久前秘密發行的一本軍方文件彙編裏寫道:“我們永遠也不該忘記,俄羅斯是我們傳統的戰略敵人。”
  問:中國准備與俄羅斯打仗?
  答:目前我們沒看到這方面的迹象。但如果中國軍費繼續增長,中國不斷擴大軍力……中國經常在國內各地區之間調遣軍隊。我覺得,中國是在爲在俄羅斯境內作戰的各種方案做准備。那本文件彙編裏還寫道:“我們受到俄羅斯民族主義擡頭的威脅。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可能會覬覦中國領土。俄羅斯也許會出現我們不得不與之作戰的獨裁政權。”
  回應
還將北約放在了最前面,是一篇胡扯的亂造的文章。
  此文太濫,且充滿霸權思維和敵意(美、俄都有,只是他們沒有對手了,而我們現在開始搞都視爲威脅),其間還不忘挑撥和煽動。有理性與良知之中國人都將不屑。該斃!
小平可知中國的人口是多少?
  平可夫明顯是在挑撥離奸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這個畜牲用心之狠毒和品行之卑劣真可殺!
  關系再好也偶翻臉的時候,這種憂慮各國都有。和那些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西方文明國家”相比,中國算是很寬容了,曆史上我們強大的時候也未曾欺壓過弱小,而那些所謂“文明國家”呐?說他們是強盜一點不誇張吧?
  平可夫這種畜牲人人得而誅之!
  有點軍事知識 和關注國際時事的人都知道說的多扯淡!忽悠誰呢?漏洞百出,別侮辱專家倆字
  平可夫,一點也不專業,憑空猜測,末流之輩
  平可夫是頭豬 笨得出這種低劣的蠢招來挑撥中,俄關系 中俄之間的陸路邊界己經劃定 ,還用爭嗎?至于說什麽密秘文件更是低級到極點,如果是真的有這種文件 平可夫你能看到?不是在中央級的庫裏?會在下面嗎?
  無知、荒唐、極其可笑,平禿子說話就像三歲小兒般弱智,不理也罷,可惡的是挑撥中俄關系忍無可忍!
  不得不說他的智商真的很低,就算要挑撥離間也稍微把真實意圖遮掩一下吧,這樣明目張膽的提出來,我看唯一的作用只能是提醒我們別上當
  這個人盡可夫真是個白癡。我看它家族也是白癡家族。中俄不會是敵人,它這樣說無非是挑撥離間而己,跳梁小醜怎麽可能了解我央央大國的戰略意圖,真是可笑,這個小醜居然出來軍評。唉,看來它們真是無人了,,
  在中國的七個敵人中不提一再打壓中國的美國,是何道理?美國怕中國來爭世界第一,其實,中國還遠沒有這個能耐,但美國卻把中國當競爭對手,美國才是中國的一個戰略敵人。目前中俄關系很好,俄國卻被列爲中國的戰略敵人。這是故意挑撥。臺灣如無美國支撐,算什麽?現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勢頭不錯。把臺灣列爲頭號敵人,又是挑撥和刺激。中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民族敗類,祖國和民族不但不要,還要千方百計地破壞。投敵爲中國敵人效勞的人才是最可惡的敵人!
  來這宣傳敵人說的話,敵人只有美國.
胡說八道,那被引證的書的語言就不是中文風格 文件彙編?那被引證的語言就不是中文風格
平可夫的話簡直在放屁,以前的預言到現在還沒見蹤影,這個家夥還在狂妄挑撥。從上文明顯找出幾點混亂邏輯:1、“不久前秘密發行的一本軍方文件彙編裏寫道:“我們永遠也不該忘記,俄羅斯是我們傳統的戰略敵人。”既然是秘密發行的軍方文件,平可夫怎麽能得知,太小看中國的保密制度了,不會是在顯示它的萬能吧。2、“中國空軍高官去年表示,中國還需8年才能研制出第五代戰機。耗資多少?具體數字無法獲悉。俄羅斯和印度僅在該領域的研究上就已經投入了80億美元。”明顯的顯出了它的白癡形象,是國研制四代機已好幾年了,現在已快成功,不知這和今年的軍費有何關系?中國並沒說今年一定成功並裝備。既然去年的中國軍費能保證研制的進度,今年難道不能保證,何況今年的軍費在絕對值上還增加了。再者拿中國與俄印相比,現在問一下平可夫,在中國研制核武器時,中國投入了和其它核大國一樣大的金錢了嗎?即使現在印度在研制核武時的投入比中國那時研制的還要多,這怎麽解釋?所以,平可夫可以閉上你的臭嘴,該幹啥去就幹啥,不要像瘋狗一樣亂叫。
  作爲一個拿綠卡的美國鸚鵡,平老狗時刻不忘挑撥中俄。小心這種人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606830100ip1v.html?tj=1
 

  楨:網上憤/糞青型的軍迷,以「心臟病」罵中國發動機,動輒以美國近萬噸級神盾艦96單元垂射VLS,中國七千052C/D的(48/64)太少。其實噸位不足,再怎麼改進,頂多像052D將052C艦舯16單元32單元。至於艦首730位,像美密集陣置於艦首尾,在無法像134米長的054A置於艦兩測,長154米的052C/D也必須置於艦首尾之限制下,為取得大射角,又須高凸,位之處不可能改裝成VLS。再說軍武間之質量須配套,美國9升噸級神盾艦配10萬噸級航母,中國7神盾艦配6萬噸級航母,剛好,不然可能重蹈<韓國的大洋海軍夢>。中國大驅得待052E或055了,真要求全,本館<PLA最急需的武器>甚言「全能艦」:

  在「和平共享」的<中國大戰略>下(習近平未來應會調整胡錦濤的「和諧社會」為「和平共享」),研發出能在大洋上先看/打到美國航母和F22/35匿迹戰機的武器。

  這就不能單靠PLA現有的陸上預警雷達/防空/反導系統和東風21/東海10反航母飛彈,或海上傳統的神盾驅逐艦,而必須在大洋上有:

  多顆低軌偵察衛星、同温層預警飛艇或超地平線預警艦(052C/D米波雷達的探距已有350km)、以及配有遠程反航母/反艦/反潛/防空(反衛/反導)/攻陸/發射衛星等之飛彈的全能型巡洋艦。

  如此,即使解放軍PLA沒航母也不怕老美了,若再有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就更能支持中國的「和平共享」大戰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東海/南海/藏南,中國沒必要與日越印等國爭占不毛之島/地,而是全力開發油/水(引藏南水北調黃河)資源,若日越印等敢搞破壞、就趁機痛宰之。

  這樣一來,全球尤其亞非拉美的眾多開發中國家,便會信服於中國軟(如中國動輙上百億美元的經援非洲/東協)硬(如上述軍事戰略)兼施的「和平共享」大戰略了。

  詳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太行發動機只達到能用的水準 WS-10性能優於AL—31F 坦克發動機 美早知中反衛星 《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巡弋飛彈研發史 中國航母 共軍能阻美救台 機載有源相控雷達 中國雷達 中國衛星 中國無人機 飛艇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保釣再起? 《海權論》 中國與東協 中國與印度 中國與非洲 中共十七大 中國大戰略 《和諧社會導論》 中國崛起

  另外在詳貼052D前,先依051-6之序整理中國海軍各級驅逐/護衛艦。

 

052D下水倒計時 新型驅逐艦六大強力升級解析中日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海軍驅逐艦發展路線圖,我們從中可以大致了解到中日兩國海軍主戰裝備發展的脈絡,日本海軍在冷戰結束後極大地加強了海軍建設投入,在上世紀最後十年先後開工了金剛級、村雨級和高波級驅逐艦,建造數量接近20艘。而中國海軍驅逐艦從2000年之後才開始有了比較大的發展,這一階段是中國海軍摸索新型驅逐艦技術的初期階段。進入2010年之後,開始大規模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有三個標誌:1、052C型驅逐艦的量產,標誌著我軍第三代導彈驅逐艦逐漸成熟。2、052D型驅逐艦的量產,顯示中國海軍裝備建設正式進入量變範疇。3、055型導彈驅逐艦的研製,作為我軍第四代導彈驅逐艦,055型導彈驅逐艦是我們2020年-2030年時期的主力裝備,具備和美軍DDG1000和阿利伯克III相當的作戰能力。
052D

资料图:网上流传的中国正在建造的052D导弹驱逐舰。

052D(滿載7000噸),172?江南號2012-8-29下水,改良052C→052D:48 x紅旗964具通用垂直發射系統; 1 x 100mm雙用艦炮 1 x 130mm單管砲; 氣+液冷式弧形外罩相控陣雷達純液冷式平面外罩相控陣雷達: 新型的RUB煙霧顆粒4 x 18管誘餌火箭幹擾系統;未來有可能改裝 8 x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 射程400km。

 

052C(滿6800),2003年170蘭州/171海口號下水後、不像054A量產、2010之後才再下水4艘,數据:長154/寬17、吃水6.1米、57000shp馬力柴油燃氣交替輪機、4500海浬/18節、乘員250人、1架Ka-28或直9/無人機、氣+液冷式弧形外罩相控陣雷達 探距400km、48 x紅旗9防空飛彈VLS 射程200km(海/紅旗9彈長徑粗故射程有增加空間,故美國標3/俄S400)、8 x鷹擊62(C602)反艦飛彈 射程3-400km、6 x 324mm魚雷管、1 x 100mm雙用炮、2 x 30mm 七管近迫防衛快炮、4 x 18管誘餌火箭。詳參【圖博館】:從美DD(X)驅逐艦看170的差距 韓國的大洋海軍夢 美國伯克級神盾艦 日本金剛與愛宕神盾艦 神盾艦

 

  (中國海軍軍艦命名規定簡要如下(詳參【圖博館】:兩岸軍語):航母(如16遼寧號)、巡洋艦以行政省(區)命名,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核潛艇以“長征”加序號命名,獵潛艇以“縣”命名,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步兵登陸艦以“河”命名,補給艦以湖泊命名。

  艦艇編號

  1字頭爲驅逐艦(其中105-116屬北海艦隊,131-139屬東海艦隊,160-171屬南海艦隊);

  2字頭、3字頭爲常規潛艇;

  4字頭爲核潛艇;

  5字頭爲護衛艦;

  6字頭爲反潛護衛艇(獵潛艇);

  7字頭爲導彈護衛艇;

  8字頭爲補給艦、掃布雷艦;

  9字頭爲登陸艦。

  500噸以下的小艇以X字頭開始,X1字頭爲導彈艇,X2字頭爲魚雷艇,X3字頭爲護衛艇,X5字頭爲登陸艇。)

 

  現代級驅逐艦——蒸氣輪機推動驅逐艦

 

(標準6500滿載7300噸),系列分別有:現代II型 (136杭州/137福州號),取消I型的後座AK-130雙聯裝130公釐艦砲、改為前後兩座SA-N-7牛虻艦空臂射系統、共48枚、射程25公里。現代II 改進型138泰州/139寧波號,9M317艦空導彈射程45公里,SS-N-22日曬超音速反艦飛彈、由原來射程120公里的3M-80E升級至240公里的3M80MBE。詳參【圖博館】:日美評138現代級驅逐艦 評述137現代級導彈驅逐艦 新購現代級驅逐艦之議

 

  051——蒸氣輪機驅逐艦,系列分別有

 

051旅大級,又分I,II,III,V級(標3250滿3670噸),1971至1992年、共造15艘,先後經多次改進,但2007之後已陸續除役。6x海鷹-2(C201)反艦飛彈 射程95km,166艦已換成8xC802 射程120km 。(中國海軍各型軍艦反艦飛彈多有類似的升級:如由射程50km的C801射程120km的C802射程250km的C803射程400km的C602)。詳參【圖博館】: 從旅大級到旅滬級

 

051B旅海級(滿6000噸)、只有167深圳大卻只配海紅旗7短程防空飛彈八聯裝發射器一座,軍迷期待趁大修改裝052B臂射系統或054A垂射系統,但2007亮相仍是海紅7,其因似開腸破肚不利身結構。詳參【圖博館】:052B 旅海級的167 與168

 

051C旅洲级(滿7100噸)、只有115沈陽/116石家莊051C取消051B直升機庫改為32單元SA-N-6C /S300PUM1 遠程(150km)防空反導射系統VLS詳參【圖博館】:中華俄式神盾艦051C

 

  052——柴油燃氣交替輪機驅逐艦,系列分別有

 

052旅滬級(滿4200噸)、只有112哈爾濱/113青島首B砲位裝有一座法國Thomson八聯裝海響尾蛇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詳參【圖博館】: 從旅大級到旅滬級

112艦的二次改裝:HHQ-7導彈仍會被沿用

 

052B旅洋級(標5200滿6500噸)、只有168廣州/169武漢號,前後各安置1座SA-N-7臂射系統、共48枚、射程25km。詳參【圖博館】:052B 旅海級的167 與168

 

  053——柴油輪機護衛艦

 

系列分別有A,B,G,H,HG型 (1700-2500噸)雖已陸續除役,但2011年完成最後6艘053H1G型升級將服役至少10年,其出口型F-22巴基斯坦已購4艘購4艘2012年擊敗俄20380型奪得阿爾及利亞3艘輕護艦訂單詳參【圖博館】: 中國巡防艦發展史

(上圖為江衛Ⅱ型053H3)A:FQF-2500反潛火箭裝置2座 B:100毫米/56口徑雙聯主炮1座 C:六聯裝HQ-61M艦空導彈1座 D:三聯裝YJ-1(C801)艦艦導彈2座 E:機庫 F:直-9反潛直升機1架 G:37毫米/74口徑雙聯自動防空火炮4座 H:水雷
 

  054——柴油輪機護衛艦,系列分別有

 

054(標3500滿3900噸)、有526馬鞍山/527黃埔,配有:363S型2D雷達 探距150km、1x海紅7防空飛彈、8xC803(C802A)反艦飛彈 始中端次音速+未端超音速 射程250km、1x單管100毫米緊湊型艦炮、4xAK-630型近程防禦武器系統CIWS。詳參【圖博館】:中國054巡防艦

 

054A(標3900滿4400噸),首艦530徐州號2006-9-30下水、至2012已有15艘,改配:382型3D雷達 探距320km、32單元海紅旗16中程(50-70公里)垂射艦空飛彈、1xAK176型 76毫米主炮、2x7管30毫米730型CIWS詳參【圖博館】:054A、KDX2和高波艦

未知型号的驱逐舰。根据相关企业提供的资料显示,这种驱逐舰长140米,排水量4500吨,最大航速28节,装备1门76毫米口径的舰炮,配备反舰武器、近防武器和鱼雷,主要作用是攻击水面大中型战舰、对付潜艇和参与护航行动。

出口型054A

 

  056——柴油輪機護衛艦

 

056 vs 054A 一半不到

(標1500/滿2000噸),2012年6月首下水後、下餃子般量產,056短小精悍,能反艦、反潛、防空、巡護、掃雷,配有:四枚反艦導彈、甲板能停直9反潛直升機/尾拖曳陳列聲納/首反潛火箭、76毫米主炮/兩門30毫米遙控艦炮/8聯裝FL3000艦空導彈、機庫能放二架無人直升機/尾小艇/掃雷具。詳參【圖博館】: 056艦 中國輕型反潛護衛艦的發展構想

 

052D型驅逐艦 维基百科

052D型驅逐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在建造的新型飛彈驅逐艦,為052C型最新改良型。

在2012年8月從長興島江南造船廠拍攝的照片判斷,配備國產最新130毫米單管艦砲,相控陣雷達已換裝為早些時候畢昇號試驗艦所測試的改良型,為052C型所配備的國產相控陣雷達的最新改進型,新相控陣面積較大,且取消了原本風冷系統的弧形外罩[1]。最新的照片顯示,052D拋棄了052C型上的海紅九垂直發射系統,而裝備了64具新型通用型垂直發射單元。美國軍事新聞網站(StrategyPage.com)認為052驅逐艦的一系列改良代表解放軍的驅逐艦設計在過去10年中大幅進步,並使中國海軍擁有性能類似於美國在20年前開始服役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水平之艦艇。 [2]

裝備

相較於早先的052C型驅逐艦,052D型的上層建築傾斜角度更大,提供了更好的隱身性能;同時直升機機庫位於艦身左側的設計在052D型上變更成了設置在艦艇中軸線上;機庫兩側增設了一對小艇收納庫,類似於054A型護衛艦上的設計;517型對空雷達移動到了艦尾。

由於上層建築的傾斜角度增大,052D艦上有更多的空間用以安裝新型的相控陣雷達[來源請求]。此型雷達於2012年6月在中國海軍的畢昇號試驗艦上面進行測試時被首次曝光[3]。與052C型的相控陣雷達相比,新型雷達矩陣面積更大,因此合理推測該陣列應該配備了更多的單元;而且雷達罩由052C型的弧形變成了平面,意味著新雷達可能捨棄了原來的風冷/液冷混合系統而採用了純液冷系統。

艦載垂直發射系統

052D型驅逐艦所搭載的新型垂發系統能夠發射對空飛彈、巡弋飛彈、反潛飛彈與反艦飛彈。與052C型驅逐艦的垂發系統相比,新型垂發系統由轉輪式圓形發射筒改成了方形發射筒,且可能具備冷發射和在一個發射筒內裝填多枚飛彈的能力[來源請求]。052D型驅逐艦似乎並不具備054A型護衛艦所搭載的飛彈燃氣流排放系統,許多網友據此推測052D型採取了冷發射模式。根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052D型驅逐艦上的垂發系統依照GJB5860-2006標準研發製造,意味著其具備發射多種不同型號飛彈的能力。網上流出的GJB5860-2006標準說明文件[4]顯示,新型垂發系統的研製「採用系列化設計,按高度分為大型發射模塊、中型發射模塊、小型發射模塊……大型發射模塊可以裝載長度不超過9000mm的筒彈;中型發射模塊可以裝載長度不超過7000mm的筒彈;小型發射模塊可以裝載長度不超過3300mm的筒彈。」且「貯運發射筒直徑不應大於850mm……(發射筒)應有良好的密封性,充入一定壓力的乾燥空氣或氫氣,在規定的貯存期內,筒內壓力應高於周圍環境的大氣壓力。」 同時,新式垂發系統「(每個發射模塊的)發射架體一般有8個隔艙,一個隔艙可裝1~4枚筒彈。」每個發射模塊由一個發控單元控制,發控單元的要求為「能同時控制4發不同類型飛彈的發射……(而且)應具備快速自檢、機內測試功能。」從GJB 5860-2006標準的描述來看,新垂發系統與多國海軍採用的美國Mk41垂直發射統有很多相似之處,許多網友據此推測中國可能有著將來出口銷售該新型垂發系統的打算[來源請求]。

艦炮

比起052C型驅逐艦,052D型的另一改進之處為其新式單管130毫米H/PJ38艦炮。該型艦炮由鄭州機電工程研究所(即中船重工713研究所)研發,由內蒙第二機械製造廠製造[來源請求]。H/PJ38艦炮實際上是蘇聯AK-130雙管130毫米艦炮的仿製版[5],總設計師陳汀峰此前曾設計過79式雙管100毫米艦炮,210式100毫米艦炮,以及HPJ26型76毫米艦炮。H/PJ38艦炮所用彈藥的設計者為周炳武。相較AK130,H/PJ38艦炮既可以發射分裝式炮彈,整裝式炮彈,以及多種次口徑炮彈(即炮彈直徑小於炮管直徑的炮彈)與制導炮彈。[來源請求]

數據鏈

網際網路上有消息認為052D型驅逐艦配備了最新的全軍綜合數據鏈系統。[來源請求]該系統據說相當於美軍的Link 16戰術數據鏈系統[6],比起052C型驅逐艦使用的HN-900系統要有明顯的提高(後者相當於美軍的Link-11/TADIL-A系統)[7]。全軍綜合數據鏈系統的總設計師為解放軍總參謀部某研究所所長王建新,開發過程涉及300多個研發機關與8000多名科研人員,並最終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8]。

「中華神盾」

中國政府,軍方以及媒體多次把052D型驅逐艦稱為「中華神盾」。許多西方軍事觀察家質疑這種說法的準確度,並認為「神盾艦」一詞應專指搭載美軍研發的神盾作戰系統的艦隻(在美國、日本、韓國、西班牙以及挪威海軍中均有這樣的軍艦服役)。不過也有說法認為,將中國的新一代防空驅逐艦稱作「神盾艦」,就像將20世紀初各國海軍模仿英國無畏號戰列艦建造的主力艦都統稱為「無畏艦」一樣,是無可厚非的說法。

參考資料

1.^ China building new Type 052D 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Taipai Times. 29 Aug. 2012 [29 Aug. 2012].

2.^ Chinese Aegis Destroyer Evolves. strategypage. 4 Sep. 2012 [4 Sep. 2012].

3.^ 中國試驗艦測試新型相控陣雷達.

4.^ 我國水面艦艇導彈通用化垂直發射裝置通用要求.

5.^ China Steals Another Russian Success.

6.^ 我海軍已裝備全軍綜合數據鏈 應對更嚴酷作戰環境. 2011年11月.

7.^ 解放軍網戰建設. 2012年6月.

8.^ 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一切為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 2012年4月.

http://zh.wikipedia.org/wiki/052D%E5%9E%8B%E9%A9%85%E9%80%90%E8%89%A6

 

中國航母「遼寧號」

 

资料图:试航中的辽宁号航母。

驚心動魄!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東歸揭秘

1. 躍升式跑道 2. 起飛擋燄板 3. 指揮塔 4. 防空雷達(同054A護衛艦382型3D雷達 探距320km) 5. 衞星天線 6. 相控雷達(同052C驅逐艦氣+液冷式弧形外罩相控陣雷達 探距400km) 7. 戰機升降台 8. 艦載戰鬥機(殲-15/31約30架) 9. 2x24發FL-3000N及4x730火炮 10. 降落攔截索四條 11. 救生艇(桶內裝可自動充氣橡皮12. 飛機機艙 13. 船員生活艙 14. 艦隊 (052C/D驅逐艦 + 054A護衛艦 + 補給艦 + 兩棲艦 詳參【圖博館】:052D 台軍眼中的052C蘭州號神盾艦 054A、KDX2和高波艦 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15. 艦載直升機 (8預警機 +9反潛機) 16 潛艇 (2x093核潛艇或040AIP潛艇 詳參【圖博館】:台媒筆下的093、094 元級040潛艇)

「遼寧號」規格

•艦體:長304米、寬70.5米、吃水11米

•飛行甲板:長300米、寬70米

•滿載排水量:6.7萬噸

•續航力:大於7,000海里

•動力:2x37MW渦輪機

•最高航速:31節

•滿載乘員:約3,000人(包括機師,現定編制1,000人)

•艦載戰機:40-50架(機艙加甲板)

•艦載武器:紅旗艦對空導彈、近距火炮等

 

中美俄航母大對比

 

尼米茲級是三國航母中唯一采用了核動力的,總噸位超過了10萬噸,載機數量上達到了80架左右。我16號航母總噸位與俄庫茲涅佐夫號相仿,但載機數量遠遠超過俄航母。詳參【圖博館】:尼米茲航空母艦 俄羅斯航空母艦 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 中國造航母的正反意見 看清中國的航母雄心 中國迫切需要航母嗎 《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巨浪1與東風21
 

尼米茲級裝備了F-14和F-18兩型艦載機。俄配備的蘇33型艦載機一度被認爲是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艦載機,但糟糕的雷達和電子戰能力是其硬傷。J-15是在蘇33原型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配備了國産化的電子系統,它的著艦試驗是16號航母試驗中關鍵的一環。楨:未來將配殲-31!詳參【圖博館】: F-14 F-18 SU-33 PLA四代機之爭

 

在三國的反潛機中,只有美國的“北歐海盜”S-3A是唯一的固定翼反潛機。在早期曝光的16號航母平臺中,也曾出現過直9和卡31的身影。詳參【圖博館】: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台軍將有P-3C反潛機

 

在預警機方面,尼米茲的E-2C是最成熟的。俄羅斯沒有發展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而我國JZY-01的曝光,說明我國已經或在著力解決航母彈射起飛技術。楨:現配8預警機!詳參【圖博館】:E-2 直-8直升機 中國預警機

8預警機
 

中國航母預警機問題的解決方案

 

水轰-5水上反潜巡逻机
上岸時僅開動兩臺發動機的水轟-5

經過改進後水轟五預警機雖和運八平衡木的功能相差不大,但雙航母群和水上預警機方案的最大缺點則是,在水上預警機起飛前從船塢母艦中下海,和降落後將水上預警機從海面回收進船塢母艦中這兩個過程都太過繁瑣。太繁瑣的事情總是會耗費太多的時間,而且還往往有著很高的故障率,而預警機是航母戰鬥群最重要的耳目,必須時刻保持耳不聾眼不花,而在這一點上,水上飛機方案的這項性能恐怕是相當難以達標。對比之下,米-26方案分別在容易實現和使用方便可靠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楨:水上預警機要維修/移防/避颳...時才需像氣墊船一樣折疊翼後直接開進去,其餘時可停在各艦旁海面加油。更好的解決方案是時速與航母群相當的同温層太陽能預警飛艇!詳參【圖博館】:俄中水上飛機 飛艇 米-26 )

洛馬公司 HAA 飛艇想象圖
 
爲什麽不能將重型直升機改造爲空中加油直升機? 詳參【圖博館】:日俄中台加油機
 
直-8型舰载直升机和潜艇协同出击的情景。军事图片中心袁永东摄
直-8直升机
最佳答案 沒必要呀!
我感覺沒有必要搞是從兩個方面考慮的一個是航程,在一個就是加油中的安全問題,或者可以說是飛行高度吧。
你想想固定翼飛機和直升飛機的航程嘛。差的太多了!固定翼隨便都是上千公裏的半徑航程就更遠了。直升機貌似沒有聽說作戰半徑上千公裏的。況且直升機也受自身負載的限制不可能帶多少油料的。所以西方沒有搞過。
還有飛行高度。你看看直升飛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800米的空中飛行。如果兩家直升機進行加油,高度還要降低。在平原還可以,如果像是在阿富汗那樣多山國家,一邊加油,一邊還有保證飛行安全。太難了!想不撞山都難啊!
蘇聯/俄羅斯就不知道了。不過一樓老兄說的還是第一次聽說的。(楨:解放軍可首創直-8加油直升機,以解決航母欠彈射而飛機載重不足!另參本館: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日俄中臺加油機)
 

蘇聯爲什麽沒有蒸汽彈射器

蘇聯的鼎盛時期是一個可以跟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軍事大國。但我很納悶爲何像蘇聯這樣各種先進導彈,核潛艇,宇宙飛船都能造出來的國家卻只有那麽區區幾艘中小型的滑翹式航母,跟美國的超級航母根本沒法比。是蘇聯對航母不重視呢,還是蒸汽彈射器的技術含量真的這麽高以至蘇聯沒有多余的資金來研制。謝謝
提問者: jiangshuit - 實習生 一級 最佳答案蘇聯不是沒有彈射器,在烏克蘭的Nikta訓練中心就有彈射裝置,前蘇聯海軍航空兵曾成功彈射過Su-33和Mig-29K在Nikta,但技術不過關.
一、原蘇聯沒有采用彈射起飛確實是因爲技術不過關,而不是什麽在北冰洋無法使用。不過當時原蘇聯的蒸汽彈射器已經接近完成了,並且確定用在瓦良格的後續艦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上。技術上的困難導致了原蘇聯只得在庫艦上用滑躍起飛,而只能把彈射起飛用于後續艦。可惜的是,蘇聯一解體,就一切完蛋了。
二、蒸汽彈射器的最大難點在于開槽漏汽和密封問題,這依靠一個國家的治金工業水平。美國主力裝備的C13蒸汽彈射器用柔性鋼帶作爲密封材料。這幾年電磁彈射器逐漸成形,而我國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我想,如果我國確定用彈射起飛方式,倒是可以考慮直接用電磁的,避免出現化了大筆錢和人力搞攻關,最後弄出個落後東西。畢竟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沒有多少繼承性。電磁彈射器與電磁炮倒是一脈相承,電磁炮肯定是未來火炮發展的主流。
三、航母艦載機用彈射起飛最早是美國人想出來的,蒸汽彈射器則是英國人的發明。大家一聽到彈射器,馬上就想到是蒸汽的。其實在蒸汽彈射器出現之前,有壓縮空氣、火藥、液壓等各類彈射器。第一代彈射器是氣動轉盤式彈射器。
四、對滑躍起飛,許多人有個誤解。就是滑躍起飛比彈射起飛要消耗更多燃油,因此航程就要短很多。這和垂直起降飛機用垂直方式起飛比滑躍起飛要耗油的誤解一樣。雖然滑躍起飛的常規戰鬥機在起飛時要開加力,但這個時間很短,耗不了多少油。再說了,早期的F14A彈射起飛也要開加力呢。滑躍起飛的飛機比彈射起飛的航程要短的真正原因是,爲了滿足達到起飛條件,艦載機要減重。像蘇33,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3噸,但在航母上,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6噸。
五、對于彈射起飛與滑躍起飛孰優孰劣,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俄羅斯人早就想用彈射,只是由于赫魯曉夫等白癡的阻撓,最後到原蘇聯解體時還沒有搞出來。蒸汽彈射器雖然技術上有難點,但也不是除美國人外,其它地方人就做不到的。只是需要時間和金錢去攻克這個難題。要是原蘇聯從蒸汽彈射器發明之日,甚至于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從事蒸汽彈射器的研究,也不至于出現後來年三十養肥豬的局面。 詳參【圖博館】:雷射與電磁砲
六、滑躍起飛的航母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不能裝固定翼預警機。固定翼預警機無法滑躍起飛。像卡31和海王之類的預警機能部分地解決問題,可其效能與E2C沒法比,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另外,不能裝載固定翼反潛機也大大削弱了反潛力量。滑躍起飛的航母的反潛能力僅和直升機航母相當,只能載反潛直升機。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743579.html
 

中國的FL-3000N被安裝在了16號航母上,其綜合性能應該與美國的海拉姆相近。俄羅斯沒有裝備類似系統,而是將其融合進了“卡什坦”中。詳參【圖博館】:世界艦載點防禦導彈系統 “卡什坦”對“密集陣”

 

俄羅斯航母裝備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而中美均采用了多管近防炮系統,作爲航母最內層的防禦力量。

 

 (中國海軍軍艦命名規定簡要如下(詳參【圖博館】:兩岸軍語):航母(如16遼寧號)、巡洋艦以行政省(區)命名,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核潛艇以“長征”加序號命名,獵潛艇以“縣”命名,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步兵登陸艦以“河”命名,補給艦以湖泊命名。

  艦艇編號

  1字頭爲驅逐艦(其中105-116屬北海艦隊,131-139屬東海艦隊,160-171屬南海艦隊);

  2字頭、3字頭爲常規潛艇;

  4字頭爲核潛艇;

  5字頭爲護衛艦;

  6字頭爲反潛護衛艇(獵潛艇);

  7字頭爲導彈護衛艇;

  8字頭爲補給艦、掃布雷艦;

  9字頭爲登陸艦。

  500噸以下的小艇以X字頭開始,X1字頭爲導彈艇,X2字頭爲魚雷艇,X3字頭爲護衛艇,X5字頭爲登陸艇。)

 

遼寧號庫茲涅佐夫號不同之處 2012-10-01 北京晚報

 

驚心動魄!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東歸揭秘
\
武漢航母的後部清楚的顯示出也要安裝一塊相控陣板子。
\
武漢航母的左側艦島清晰的反應出瓦良格號簡潔化後的艦島模樣。

  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已于近日正式交付海軍,由此我國成爲世界第10個現役航空母艦擁有國,也是最後一個擁有航母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衆所周知,遼寧號是從前蘇聯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改裝而來的。相比他的“姐妹艦”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遼寧號進行了哪些改變?我們從遼寧號威猛雄壯的照片中,又能得到哪些有關中國航母發展的重要信息?

  不同之處1

  桅杆代替大圓筒

  航母艦島變清爽

  遼寧號航母從前蘇聯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改裝而來。而瓦良格號從設計上,和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同屬于一個級別。因此從航母的大致外形、長度、寬度、排水量等基本指標上,兩者沒有大差異。在世界現役航母中,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尺寸和排水量僅次于美國的企業級和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近期有新聞披露,美國的企業級核動力航母即將在2012年退役,那麽可以確定,庫茲涅佐夫號這一級別的大型航母(包括遼寧號),已經穩穩居于世界第二的位置。

  由于庫茲涅佐夫號采用常規動力,因此航母飛行甲板上的艦島要比美國、法國采用核動力航母的艦島大一些,這不僅僅是因爲要給航母使用的鍋爐煙囪留下空間,而且也反映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前蘇聯電子工業的水平還無法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只能以大體積來實現設計的要求。

  不過仔細對比遼寧號和庫茲涅佐夫號的照片,我們不難發現,遼寧號的艦島沒有了庫艦宛如叢林般樹立的各種天線,艦島上面的大圓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桅杆,其上是國産新型雷達,艦島原來的4面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也被換成了和中華神盾裝備一樣的國産有源相控陣雷達。整個艦島舷窗被封閉,在中國海軍淡灰色標准塗裝下,顯得更爲清爽。

  除了艦島,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原來在甲板周圍裝備的AK-630和“卡什坦”近防系統,在遼寧號上也換成了國産導彈與快炮近防系統以及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和電子幹擾誘餌發射器。而在甲板上,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原有的“花崗岩”大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也被取消。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前蘇聯在航母發展上的一些彎路,已經被中國認真研究,前蘇聯航母“戲不夠,反艦導彈來湊”的惡果已經被摒棄,中國航母的發展已經走到了以艦載機攻防爲主的正確軌道上來。

  不同之處2

  加大滑躍角度

  提升作戰性能

  庫茲涅佐夫號和當初的瓦良格號盡管是同一級艦艇,都使用滑躍式甲板起飛的方式,但兩者前甲板上翹的角度稍有不同。

  前蘇聯在設計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時,保守地將甲板滑躍角確定在12度,但是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建造後的幾年測試中,根據參與試驗的飛行員的意見和試驗結果分析,如果加大滑躍角,可以進一步提高艦載機的起飛安全性能和載重能力,更有利于整體作戰性能的提升,于是瓦良格號滑躍甲板的滑躍角便增加到了14度。這樣在同樣使用蘇-33艦載機的條件下,遼寧號的甲板可以增加10%的起飛重量。

  不同之處3

  艙室結構有變化

  滿載排水量增加

  除了外形,遼寧號的內部更值得分析研究。根據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相關情況,我們也可以一窺這樣一艘大型航母的內部複雜程度。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總共有7層甲板、3800個艙室,可容納1900名艦員、17架固定翼戰鬥機和17架直升機。瓦良格號(即今遼寧號)與庫茲涅佐夫號在艦體布局等方面並沒有大的出入,但是由于內部艙室結構和艦內油料裝載量的變化,滿載排水量增加了6000多噸。同時,瓦良格號采用了全新的總段模塊化建造方法,全艦共由1059個建造分段及安裝單元組成,比庫茲涅佐夫號減少了35%。各種大型機械都是以整機機組的方式進入艦內安裝的,設備的完好率、安裝及與艦內系統集成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艦體防護方面,瓦良格號與庫茲涅佐夫號有著細微的差別。有資料顯示,庫茲涅佐夫號開始采用新型水下防護結構來提高整艦的抗打擊能力和生存力,由外向內分別爲:空艙(擴展艙)、吸收艙(內貯藏油艙)、過濾艙(安裝有各種管路),並設置了120毫米厚的高強度複合防彈裝甲。瓦良格號在繼承了庫茲涅佐夫號防護結構的同時,並沒有繼續采用高強度的複合防彈裝甲,爲瓦良格號節省出近200噸的結構重量,防護能力卻沒有下降。

  就在遼寧號服役的前幾天,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在試航中突然發生鍋爐故障,造成航母服役時間再度推遲。可見,航母再強大,沒有可靠的動力是絕對不行的。從世界現役航母來看,美國和法國航母均采用核動力,但2萬噸左右的輕型航母一般采用燃氣輪機。而大型航母如果不采用核動力,蒸汽動力是非常合適的選擇,技術也相對更成熟有把握。當然技術成熟也是相對于核動力而言的,即使是蒸汽動力,由于航母噸位大速度快,對鍋爐要求也很高。如果技術不過關,就會鬧出類似印度的笑話。

  從未來發展看,航母核動力是趨勢。甚至前些年俄羅斯也傳出要把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改成核動力的消息,但實際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難度不下于重新建造一艘新航母。就遼寧號來說,蒸汽動力已經完全適用,沒有必要在這方面冒險。

  不同之處4

  海上輪換獨一份

  超級伴侶在身邊

  在遼寧號服役現場,除了航母本身,我們注意到它身邊還有一艘白色舷號爲88的大型艦艇。從舷號上看,這艘艦艇應該屬于訓練艦類的輔助船,因爲海軍序列裏還有81鄭和號航海訓練艦,82世昌號國防動員艦。

  從網絡流傳的88艦圖片發現,其龐大的艦體周圍密布著舷窗和扶欄,視線所及範圍內沒有安裝任何武器裝備,甲板上方空蕩平整,鋪有紅綠相間的塑膠跑道,甚至還有籃球架。這和鄭和號、世昌號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網友認爲,從外形內部設施來看,88艦更像是海軍版的巨型郵輪。

  乘坐郵輪旅遊,近年來已成爲國人休閑的一種時髦方式。而以巨型郵輪作爲海軍航母艦員遠海學習和休整的設施,進而快速實現航母戰鬥力的生成,這在世界海軍發展上還是獨一份。當初前蘇聯海軍航母在遠洋上可沒有這待遇,現在的庫茲涅佐夫航母更是沒有這樣的超級伴侶。

  現代航母的發展,不但受限于航母本身的技術平臺,而且和海外基地的數量配備有直接關系。美國之所以能夠有世界最強大的航母力量,和美軍遍及世界的海外基地有著緊密聯系。美軍航母在遠海訓練或作戰都能到基地補給,艦員也能到陸地休整。反觀前蘇聯航母發展,由于沒有海外基地的支撐,每次航母遠海訓練,艦員長期在海上生活,枯燥無味,到後來幾乎是苦不堪言。現在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基本限制在地中海、黑海和巴倫支海附近,幾乎無法實現遠洋出擊。

  但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像美國那樣具有全世界基地網絡。88艦的出現,可以說另辟蹊徑找到了一條解決航母發展和基地支撐矛盾的辦法。當然,88艦不能完全代替海外基地的存在,但可以減少航母對陸地基地的要求,可以通過郵輪海上輪換和陸上基地輪換的組合方式,提升整個航母作戰群的戰鬥力和費效比。畢竟海外基地的費用十分昂貴,即使像美軍,近年來也在縮減海外基地的數量。筆者鬥膽推測,88艦伴隨保障模式不但是中國海軍首創,而且將來會成爲其他國家海軍學習的經典案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0-01/0846702585.html

  相關新聞

專家稱遼寧號航母要優于俄印兩國現役航母

印度購二手航母成笑柄 印將軍中俄方美人計 “世界第二”夢想破滅

俄改裝印航母 延明年十月交艦

 

遼寧號航空母艦 维基百科

 

遼寧號航空母艦的官方名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艦,簡稱遼寧艦,舷號為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原來為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2號艦瓦良格號(俄文:Варяг;英文:Varangian)。

  1980年代中後時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因而中斷。由於經濟原因,俄羅斯與烏克蘭無辦法達成協議;1995年,俄羅斯決定將瓦良格號從俄羅斯海軍編製退出,並且作為償還債務的替代品正式送交予烏克蘭;烏克蘭則決定將瓦良格號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1998年至1999年年間,一家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以商業原因向烏克蘭方面購買瓦良格號,幾經拖延及波折,終於購買成功。於1999年7月開始,瓦良格號被拖回中國,然而中途亦都受到阻撓,最終瓦良格號於2003年3月4日方才抵達中國大連港。至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被拖進大連造船廠的乾船塢,開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更改安裝及繼續建造。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技研究、實驗及訓練用途[4][5]。2012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公布瓦良格正式更改名稱為遼寧;同日早上,官方舉行了交接入列儀式,將遼寧艦正式交付予解放軍海軍。

  指揮官

艦長:張崢,海軍大校。

政委:梅文,海軍大校。[6]

  航母艦員

遼寧艦的編製等級為正師級,編製員額1,000餘人。首批艦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軍官達到98%以上,其中具有碩士和博士的有50餘人。與其他國家的航空母艦一樣,遼寧艦上有5%為女性人員[6][7]。

  命名

自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後,關於其的命名便眾說紛紜。最早於2008年時,有中方媒體編造西方媒體名義之新聞,稱其為施琅號(施琅為明末清初軍事家,明鄭降清將領,幫助清攻佔台灣)[8]。但是這一說法隨後遭到了國務院台辦發言人的否認[9];並且一部分輿論認為,如果航空母艦命名為施琅號的話,「無疑會在台灣地區以及國際社會產生負面影響。」[10]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路上,很多網民認為該艘航空母艦可能會名為毛澤東號、孫中山號或者北京號等[11],亦有消息人士指稱軍隊可能將這艘航空母艦命名為薩鎮冰號[12]。

  《鏡報月刊》報導,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將被命名為旅順號,因為旅順口記載了當年日本及俄羅斯對中國的侵略,以及蘇聯為培育訓練中國海軍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原本有一艘江衛II級527號旅順艦,年前已經更改名稱為洛陽艦,就是為了騰出該名。[13]

  2012年8月19日,解放軍少將羅援表示,可以考慮將瓦良格號冠名為釣魚島號[14]。

  2012年9月2日,瓦良格號被塗以阿拉伯數字16的舷號。其後,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表示估計,航空母艦會以湖北號命名,理據是湖北是第16大省份,且是中國航空母艦之父劉華清的故鄉。然而,為了避免艦艇重名或者交叉,三大艦隊艦艇名稱必須要嚴格地按照區域來劃分,湖北號劃歸東海艦隊。若果航空母艦被編制入北海艦隊,則理應用華北、東北與西北等14省區的名稱來命名[15]。9月10日,《南方都市報》引述權威人士消息,瓦良格號「將會以改造時它所在的省份來命名」,即遼寧號。[16] 9月25日,官方公布其命名為遼寧號。[17]

  建造背景

瓦良格號原屬於前蘇聯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1982年5月7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決議按1143.5設計方案建造第三代航空母艦,「定單105」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在1982年開始工程,次年,蘇聯再次決議生產「定單106」的第二艘航空母艦。兩艘航空母艦都是分配給烏克蘭聯盟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承建。黑海造船廠之所以有利於航空母艦生產,在於其擁有芬蘭科尼公司生產的兩部具有900噸起重能力的天車,面積達1.8萬平方米、具備40,000噸承重能力的造船平台,以及過往製作航空母艦的經驗。1985年12月4日,名為里加的「定單106」移動至造船台,1988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定單106」被正式命名為瓦良格號,以紀念日俄戰爭中沉沒的瓦良格號巡洋艦。至1991年11月,瓦良格號的完成度達到68%。

  此時蘇聯解體,正在工程中的瓦良格號由於位於烏克蘭國內,因而只能夠停靠在廠區外的南布格河口。1993年,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俄羅斯海軍總司令格羅莫夫和烏克蘭總理庫奇馬來到黑海造船廠,討論完成瓦良格的可能性。烏克蘭要求俄羅斯支付整艘航空母艦的造價,俄羅斯則堅持支付當初蘇聯政府未支付的30%貨款,最後討論中斷。1995年,瓦良格號正式退出俄羅斯海軍編製,作為償還債務的替代品交予烏克蘭;時任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決定將瓦良格號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18][19]

  中國購入

早在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部分人士均有自行生產航空母艦的打算。1985年3月,廣州造船廠拆解報廢的澳大利亞海軍墨爾本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曾派員參觀,這次拆解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研究人員留下深刻印象。而當時劉華清打出「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認為航空母艦是戰略中的一環。但是限於國力,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無力生產或者保有航空母艦。進入1990年代中期,生產航空母艦的言論因為實際上無能力負擔的情況下而冷卻。

  1997年,簡氏雜誌的報導《瓦良格號即將解體》後,未建造完成的瓦良格號再度引起世人關注。當年的工程並非是解體艦隻,而是將艦上所有的機電設備拆除。工程完成後,烏克蘭公佈希望以2,000萬美金的價錢,招攬為此艘艦隻解體的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對此很感興趣,當時烏克蘭政府預計解體該艦需2.5億美元,廢鋼卻只值500萬美元。烏克蘭為此曾接觸包括中國的多個國家,中國軍方亦派出代表團前往了解。一家法國公司曾打算將瓦良格號改造成海上航空母艦酒店,但是因為船艙太低而作罷。還有一家英國公司打算將航空母艦改造成海上監獄。[11]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內部分為兩派,一派支持買個半成品回來改造,另一派支持自行研發航空母艦。經計算,需要昂貴的投資才能夠使到航空母艦完成,軍方高層於是決定放棄購買。(一說為兩國私下秘密訂立買賣協議)[5]

  1984年從廣州軍區體工大隊退役的香港創律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徐增平,在1997年通過新聞報導了解到烏克蘭正在出售瓦良格號後,就飛赴烏克蘭實地了解考察,提出以創律公司名義購買航空母艦的構想。[20] 他以自己的名義註冊了一家名為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的私人公司,並且以購買船隻為賭船為理由,前往商量及討論購買事宜[21]。有資料顯示,當年大舉投資實業的華夏證券投入了5.8億人民幣以購買瓦良格號,其有可能為徐增平的資金來源。[22][23]

  1998年至1999年年間,航空母艦本體初步定價在1,800萬美元,在中方提出需要航空母艦的設計圖紙用於改造時,烏克蘭將價格提高到2,000萬美元。雙方初步同意後,中方等候批覆,烏克蘭方面卻突然稱需要通過拍賣會拍賣。經過公開競標,中方正式以2,000萬美元投得航空母艦及30多萬張、近20噸重的設計圖紙,然而當中部份關鍵的設計圖紙有遺失。烏克蘭方面的船廠人員及警衛在圖紙交接完畢後,敬禮送別,不少人為之流淚。[24]

  拖回中國

交易達成後,瓦良格號的設計圖紙由專機運往中國,航空母艦本身則於1999年被拖往中國。瓦良格號船身的名字旁,標有英文「聖文」單詞,代表該船的新註冊地聖文森特島和格林納丁斯群島的首府。按原定計劃,船將會經過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地中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這時,土耳其以無動力大型艦隻的拖運若發生意外,有可能阻塞博斯普魯斯海峽或達達尼爾海峽為理由,拖延發放航行許可。中方為此與其展開長達一年半時間的談判。

  談判中,土耳其認為即使中方能遵守其約定的20條海上防範措施,對海峽內的船隻威脅只能降低60%-70%。為此土耳其方面需要在航空母艦通過期間,禁止船隻通過,使用7艘拖船和消防救生船維持秩序,另要求所有船隻安裝由土耳其提供的通信設備,通過時打開船上所有照明設備。對於其通過時的所有風險,運輸方全部承擔,並且需要支付10億美元保證金。最終雙方達成協議,航空母艦得以允許通過。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在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時,共有16名領航員和250名水手參與運輸工作。11月3日航空母艦進入愛琴海後,遇上了風暴,3艘拖船的拖纜相繼刮斷,航空母艦失控。航空母艦上3名俄羅斯籍水手、3名烏克蘭籍水手和1名菲律賓籍水手儘力挽救仍無法阻止航空母艦失控,最終航空母艦在希臘優卑亞島擱淺,希臘海事救護直升機救走水手。11月6日,拖船哈里瓦冠軍號(Haliva Champion)的水手阿力士·利馬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11月7日,運送公司用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再次控制住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從地中海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再從西岸環繞非洲大陸。2001年12月11日,航空母艦駛過好望角後橫穿印度洋。2002年2月5日,航空母艦駛入馬六甲海峽,隨後進入中國的南海區域。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整個航程達15,200海里,花費3,000萬美元[4][25]。

  改造

2011年7月3日拍攝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旁邊舷號88是中國海軍的徐霞客號海軍豪華客輪(也有說法稱為訓練艦),用以航空母艦訓練人員的輪換。

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停靠在大連港後,並未如早前所宣稱般改作為賭場用途,而是將其放置在海港上一年而未有任何動作,甚至任由民眾靠近參觀。有資料顯示,徐增平通過關係找到已經退休在家的海軍中將張序三,表示只要軍方想要,願意原價賣給海軍。由張序三牽線與負責艦船研究的船舶第七研究院聯繫,最終將航空母艦交予中國軍方。[5]

  2005年4月26日,大連港輪駁公司的6艘大馬力拖輪把瓦良格號拖進了大連造船廠的乾船塢,8月初,瓦良格以標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灰色塗裝再次下水;並且開始進行更改安裝工程,包括結構更改安裝:取消艦首12單元反艦導彈垂直發射筒,將士兵船艙前移合併,以獲取擴充機庫的空間;安裝了4台總功率為200,000馬力的TB-12蒸汽輪機等等。然後中國又花費了約一年多的時間,將船上的部分設施拆除[26]。直至2008年7月,瓦良格號仍然未有更多的改造工程進行。[27] 2008年末,中國戰略評論家張召忠少將公開指稱瓦良格號將會是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這番言論使得瓦良格號再次成為世界軍事論壇上的焦點。與此同時,瓦良格的改造工程重啟,艦首部分和遠程反艦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被拆除,並開始加裝新的武器設施。[28] 與此同時,航母工作人員的訓練工作展開。位於武漢中國艦船設計研究中心新區的形似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艦橋和甲板的建築建成,並被用作模擬訓練。該建築物尺寸和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十分相似,擁有和瓦良格號類似的滑躍式飛行甲板和艦橋,建築頂部還停放有飛機模型。[29][30]

  2009年5月,瓦良格號艦首的蘇聯海軍的航空兵徽章被拆除,船身的俄文艦名被鏟去;8月21日艦島改造開始。經過了幾個月的改造,2010年3月19日,瓦良格號進入舾裝碼頭,進行外部改造。[31]

  2011年4月,環球網及新華網等官方媒體均轉述予外國媒體有關該航空母艦的消息。[32] 同年6月,瓦良格上的工作人員開始清理甲板,相控陣雷達和地對空導彈已加裝在艦上,這被外界認為是主體改造工作完成。[33]7月27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此為官方對瓦良格號的軍事改造工作的首次承認。[34]

  試航

2011年8月1日,甲板經清理及塗漆工作完畢,傍晚數以百計的海軍官兵列隊登上了航空母艦進行系統測試。[35] 8月10日,瓦良格號出海進行航行試驗,主要測試其動力輸出系統,8月14日上午返航,共計5天時間。返回後繼續在船廠進行改裝和測試工作。[36]

2011年11月29日,第2次出海,開展相關科研試驗,12月11日返回,持續時間長達13天。[37]

2011年12月20日,第3次出海試航,[38] 12月29日返回,持續時間達9天。

2012年1月8日,中國航空母艦平台第4次出海試驗,1月15日返回,歷時8天。

2012年4月20日,8時許再次從大連啟航,出海進行第5次海試,[39] 經過11天海試,於4月30日在濃霧中悄然駛回大連港,海試比預期超出一天時間。[40]

2012年5月6日,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進行第6次試航,5月15日17時許駛回大連港泊位,完成了為期9天的海上測試。[41] 5月23日9時起至6月1日7時,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進行第7次試航,持續時間超過200個小時,共計10天。[42][43]

2012年6月7日9時5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開始進行第8次航海測試[44],6月22日10時42分,完成第8次海試返回大連港,[45][46] 共計16天。

2012年7月6日上午,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再次駛離遼寧省大連市造船新廠碼頭,開始進行第9次航海試驗[47]。7月30日8時2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完成長達25天的第9次航海試驗,返回大連造船新廠碼頭,這是迄今歷次海試中時間最長的一次[48],歷時25天。

2012年8月27日15時35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在經過近一個月的休整之後,駛出遼寧省大連市的停泊碼頭,開始第10次海試。[49] 8月30日9時3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在經過4天的第10次海試後,平穩地停靠在遼寧大連港碼頭。此次海試時長度不足70小時。[50]

  入列

2012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公布艦隻更改名稱為遼寧號;同日早上10時許,官方於大連造船廠舉行交接入列儀式,將16號艦隻正式交付予解放軍海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均有出席[51],其他人士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國務委員及國務院秘書長馬凱,中央軍委委員及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中央軍委委員及海軍司令員吳勝利等。眾人於儀式完成後登艦視察,檢閱海軍儀仗隊及視察艦上設備[52][53]。

  設計特點

在設計之初,蘇聯意圖建造一種達90000噸級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性能與美國配備有蒸汽彈射器的航空母艦相似;但因應資金,技術及戰略需要,蘇聯被迫降低標準,作為基輔級航空母艦向烏里楊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的過渡艦型。最終,該級別航空母艦為65000噸級,放棄了配備蒸汽彈射器轉而採用滑跳式甲板。艦載固定翼戰機依靠使用本身的引擎動力,衝上跳板升空。這種設計比起採用平面彈射器的航空母艦具備更高的飛機起飛角度和高度,所需要的操作人員較少;但飛機離艦的動力完全依靠該飛機的自身引擎,要在較短的甲板上達到足夠的離艦速度,增加了對其艦載機設計的難度。故此,對於艦載戰機起飛的重量亦有所限制,較難實現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升空,大大降低了其作戰效能。為了保證飛機在超低速的狀態下平穩而不進入失速狀態,會對飛行員的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54][55]

  該艦原也可以擔任巡洋艦,因為它原裝有12枚長程P-700 花崗岩/SS-N-19海難反艦飛彈和諸多武裝。中華人民共和國購入該艦後,在後期的改造工程中拆除了反艦飛彈發射裝置,並予以改裝以適合其它用途。[28]

  原艦參數

主尺寸:艦長302米(全長)、281米(水線)、艦寬70.5米、吃水10.5米

飛行甲板:長304,5米、寬75米

機庫:長152米、寬26米、高7米

排水量:55000噸(標準) 67000噸(滿載)

動 力:4台蒸汽輪機 4軸 200000馬力

航 速:29~31節

續航力:大於7000海里/18節

艦 員:1960+626(飛行人員)

武器裝備:

12單元SS-N-19反艦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2枚) 4座六聯SA-N-9防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92枚) 8座「卡什坦」(Kashtan)導炮合一近防系統 4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防炮 2座10管RBU 12000反潛火箭發射器 最大可載50架飛機,約為Su-33(Su-27)和Mig-29戰鬥機、Ka-27反潛直升機、Ka-31預警直升機等類型 電子設備:

聲納:Zvezda-2 主動搜索/攻擊(中低頻)聲納和MGK-345 Bronza/Ox Yoke 艦體聲納 雷達:兩座三面對空搜索雷達;1座MR-710「頂盤」三座標對海/空搜索雷達,D/E波段;2座MR-320M「雙支柱」對海雷達,F波段;3座「棕櫚葉」導航雷達,I波段 火控:4座「十字劍」,K波段,控制對空飛彈;8座「熱閃」火控雷達,J波段,控制近防系統 電子干擾:2部PK-2、10部PK-10[18]

  遼寧號武器裝備

18聯裝HQ-10(FL3000N)防空飛彈×3:左舷前部,左舷後部,右舷前部 30毫米近防炮(10-12管?)×3:左舷後部,右舷前部,右舷後部 12聯裝反潛/反魚雷多管火箭(RBU-6000)×2:左舷後部和右舷後部 多功能干擾火箭:24聯裝×4(左舷後部和右舷後部各1座,右舷中部2座),16聯裝×2(左舷中部)

  各方反應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於7月27日正式宣布中國在「利用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後,各方對此作出了表態。

美國:美國時任負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接受採訪時稱「中國擁有航空母艦很正常,中美兩國有足夠的智慧避免衝突,和平共處」[56]。

日本: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7月28日表態稱「(中國航空母艦)不僅僅令日本產生擔憂,也將成為整個地區和國際社會面臨的問題」,「期待中國公開包括擁有航空母艦的具體目的、今後的建造和部署計劃在內的信息」[57]。

菲律賓:菲武裝部隊發言人米格爾·羅德里格斯海軍准將表態稱「中國的有關舉動不會影響西菲律賓海(即南海)的穩定」,「我認為那影響不大。那是世界各國海軍建立信心的舉措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在建造航空母艦,但沒有理由感到擔憂[57]」。

中華人民共和國囯防部發言人楊宇軍於2012年5月31日在記者會上回應有關「瓦良格號頻繁海試是否意味著中國航母的列裝日益臨近」的提問時說,「自去年8月以來,我航母平台已經多次進行出海試驗,後續還要按計劃開展一系列的科研試驗,這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58]

2012年7月26日,楊宇軍在國防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有關「有傳聞稱,該航母平台將於建軍節前後入役」的提問時說,「至於剛才所說的航母平台將於8月1日前後交付部隊使用,我沒有得到這方面的消息。」[59]

   參考文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3%A6%E8%89%AF%E6%A0%BC%E5%8F%B7%E8%88%AA%E7%A9%BA%E6%AF%8D%E8%88%B0

 

李嘉誠控股公司在南海發現巨型油氣田!(2009-12-10 )   
   
 加拿大第三大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公司——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 Inc)星期二宣布在南海發現了一處巨型油氣田,初步估計儲藏量與荔灣油氣田相似。 
  2006年6月發現的荔灣油氣田可采天然氣儲量約爲4萬至6萬億立方英尺。該油氣田是迄今爲止中國發現的最大海上天然氣田。據了解,在赫斯基能源對該氣田進行商業化運作之前,開發計劃必須先獲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准。 
  中國經濟網了解到資訊顯示,中國海洋石油擁有該氣田51%權益,有權分享該氣田的任何商業石油或天然氣發現。
  赫斯基能源公司的聲明中說,新發現的油氣田位于荔灣3-1區塊東北23公裏處,試驗開采階段每天天然氣産量達5500萬立方英尺,預計正式商業開采時每天産量能夠達到14000萬立方英尺。這處油氣田距離香港僅250公裏,商業前景非常樂觀。
  赫斯基能源公司總裁John Lau說:“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發現,是赫斯基能源公司開發南海油氣資源的一個裏程碑。” 
  赫斯基能源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上市,控股股東是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公司總部設于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的卡爾加裏市,在加拿大西部、加拿大東岸一帶海域經營業務,並在南海、東海和印尼擁有權益。 
中國南海自古就是一個神秘而富饒的地方。據中國國家海洋局統計,南海能源儲備可與波斯灣媲美,至少蘊藏有367.8億噸石油, 7.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
  正是垂涎于此,南海周邊國家夥同西方石油公司,正不斷蠶食我南海油氣資源,並且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菲律賓商報》8月15日透露,菲律賓政府已批准與英國Forum Energy公司合作勘探中國南沙禮樂灘附近的油氣田。對此,中國駐菲律賓大使劉建超警告稱,“這將被視爲侵犯中國主權,將會導致地區關系再度緊張”。
  不過,西方公司近期計劃參與的和南海有關的項目,還不僅僅是菲律賓這一個。據《國際先驅導報》近日得到的一份西方某知名石油公司的內部調研報告顯示,目前西方各大石油公司正加緊公關活動,目標是南海地區27處正在勘探或待建的開采項目。
  200多家西方公司染指南海
  深夜的南海海域,鑽井林立,燈火通明。
  “20多年前,那裏還是漆黑一片,是漁民打漁的好地方。”面對本報記者的采訪,海南省三沙市一家漁業公司的經理崔思義滿腹苦水,他氣憤的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漁業海域如今布滿了外國公司的鑽井平臺,如果靠近,則會遭遇外國軍艦的強力驅逐。
  崔思義的所見所聞,在那家西方知名石油公司提供的報告裏得到印證,該報告顯示,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尼等南海周邊國家,已經與埃克森-美孚、英荷殼牌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合作鑽探了約1380口鑽井,其中大約八九成位于爭議海域(即中國南海海域)。
  而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副主任薛力在其爲媒體撰寫的一篇文章中也指出,其他國家已經從許多國家招來200多家公司,在南海鑽探了1000多口井,年石油産量達5000萬噸,這遠遠超過了中國大慶油田4000萬噸的年産量。
  被崔思義視爲南海“吸血鬼”的這些外國鑽井平臺,外界難以窺其全貌,因爲南海周邊國家以及介入的西方石油公司對此諱莫如深。但本報記者獲得的如下信息,足以說明南海周邊國家掠奪我油氣資源的嚴重程度。
  越南是較早掠奪我南海資源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越南就與蘇聯合作開采了頭頓地區東南150公裏處的白虎油田,最高年産量足有540萬噸,但由于蘇聯技術落後,導致海水侵入了貯油層,油田被毀壞。隨後,越南改與美英等西方石油公司合作。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2008年的報告表明,自1978年以來,越南先後與日本、蘇聯、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印度等國的數十家石油公司簽訂了勘探和開發合同,招標區域有120多處,幾乎覆蓋了中國整個南沙和西沙海域。其中,越南在我南沙海域的青龍、白虎和大熊是最主要的3個油田,年産量都在500萬噸以上。
  馬來西亞則是在我南海開采油氣資源最多的國家。目前,該國在南海的石油年産量超過3000萬噸,天然氣近1.5億立方米。南海其他國家則緊隨其後,在南海油氣開發上毫不遜色。
  油管後面有“炮管”撐腰
  崔思義不止一次目睹這些矗立于海上的“吸血鬼”,他向本報記者描述說,“周圍海域有軍艦巡航,空中不停有直升機飛過。但是他們的鑽井平臺本身倒不張揚,上面幾乎沒有任何國家或公司的標識。”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李金明教授把這種做法稱爲“油管子連著炮管子”,他說,先是武力占領,然後在軍艦的保護下進行油氣開采,“這是南海周邊國家侵犯中國南海主權的套路。”自1988年3月14日中越“赤瓜礁沖突”以來,除文萊外,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都直接派軍艦保障其海上油氣田的安全。
  除了軍事保護,南海周邊國家在油氣資源開采上還采取了打“擦邊球”的做法。李金明教授指出:“爲了避免過度刺激中國,它們開采的油田通常會選擇在斷續線邊緣上。”例如,越南在南海的9大油田中,只有位于萬安灘的青龍油田完全在中國斷續線內,大熊油田則稍微靠近斷續線。
  區域內外聯手制衡中國
  “南海國家與西方石油公司合作,如同草船借箭,既有經濟、技術上的原因,更有政治上的考慮。”李金明教授指出,海上石油開采是一項高風險、高技術和高投入的産業,越南、菲律賓等國家選擇與西方大石油公司合作開發油氣田是很現實的考慮。
  英荷殼牌公司的一份市場評估報告爲此提供了佐證。目前,在海底每鑽井1米需要1萬至2萬美元,海上鋼結構鑽井平臺每平方米則需3萬美元以上。建設一個中型海上油氣田,就需要至少5億美元。無疑,南海周邊國家無力獨自承擔如此高昂的海上開采成本。
  李金明同時指出,拉攏西方石油公司“入夥”,背後也有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將“南海問題國際化、複雜化”的政治考慮。西方國家在得到經濟利益的同時,必將在南海問題上起到制約中國的作用。
  西方向中國打“南海牌”的企圖已經顯現。“美國之音”8月16日報道,美國參議院外交常設委員會8月15日舉行聽證會,探討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應當扮演積極的角色”、“反對任何恐嚇美國公司的舉動”。該議案的重要推動者吉姆?韋布曾是越戰大片《野戰排》的故事原型,他曾被曝與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聯系密切,而埃克森-美孚與越南、菲律賓合作開采了我南海多處油氣田。
  中國未産一桶南沙油
  南海爭議海域的“共同開發”正如火如荼。然而,中國至今卻沒有在該海域産出一桶油。
  盡管1957年4月,南海鶯歌海上閃動的勘探火苗曾讓全中國爲之一振,但1965年南海糾紛後,中國主動將海洋石油工業重心由南海轉到了渤海。
  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副主任薛力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這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中國海洋開發能力不夠,存在技術、資金和組織管理上的瓶頸;另一方面,中國的海洋戰略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需要不斷調整。
  據介紹,全球能夠在水深300米開采油氣的企業不足20家,在3000米海底開采石油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而南海平均水深達1200多米。直到2004年,中海油才掌握了部分深海勘探開發的技術。
  薛力同時透露,中國國內石油産業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南海開發。“中海油幾乎壟斷了海上油氣專營權,中石油是‘旱鴨子’,下海沒有海外開發權,現在頂多只能在淺海區域搗鼓。”
  其實,中國也曾有過與西方公司聯合開采南海爭議海域油氣資源的嘗試。
  1992年5月,中海油與美國克裏斯頓能源公司簽署了“萬安北-21”合同。5年後,當克裏斯頓能源公司依照合同在南沙群島西部萬安灘附近海域進行勘探時,卻遭到了越南政府的抗議,電纜、管道等也遭到破壞。隨後,中越兩國陷入“口水戰”“外交戰”。1997年4月1日,中國政府主動把“勘探三號”船及拖船撤離了萬安北海域。然而,越南後來卻不顧中方的反對,執意與美國埃克森、英國BP石油公司等合作開采我南海油氣田。
  對此,薛力指出,“中國之所以沒有做出針鋒相對的反應,主要是出于大局考慮,並不是沒有能力組織區塊招標聯合西方公司開采。”
  多重因素增加南海維權難度
  “我退他進”的局面,令中國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形同虛設,南海周邊國家實際執行的是“擱置與中國爭議,共同與西方開發”。 在既成事實的基礎上,南海國家才敢于跟中國叫板。李金明教授認爲,相關國家在開發我南海資源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外彙,再用這些外彙購買武器裝備,反過來再強化對我南海海域的侵占。這事實上已經成爲南海國家掠奪我海域的具體思路。
  李金明教授還指出,“越南、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通過與西方石油公司的合作,把美國的利益和軍艦都拉攏過來,以形成對中國外交和軍事上的掣肘。”
  無疑,這些都增加了中國在南海維護主權的難度。甚至有悲觀者認爲,中國已經不可能再拿回那些美麗的南海島礁了。
 
聯合國指出:中國建全世界最高水壩威脅湄公河!
 
 【聯社曼谷2009-5月21日電】聯合國一份報告今天指出,由于中國大肆修建水壩,對湄公河流域的未來構成了最嚴重的威脅。湄公河是世界主要大河之一,也是該地區的主要水源。湄公河在中國境內名叫瀾滄江。
    中國目前正在湄公河上遊(位于雲南省境內)修建8座水壩,其中包括最近竣工的小灣水壩。它高達292米,是全世界最高的水壩。聯合國的報告說,它的蓄水能力相當于東南亞所有水庫的總和。
    與此同時,爲了促進經濟發展,幫助國擺脫貧困,老撾已經開始在湄公河及其支流上修建23座水壩,預計將于2010年竣工。柬埔寨和越南也制定了宏偉的建壩計劃。
    報告指出,建壩計劃的影響包括“河水流量發生變化,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降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說,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跨界河流的利用和保護,實行開發與保護相平衡的政策。
    建壩計劃將增大湄公河的壓力。這條河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整個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裏,棲息著數十種珍稀鳥類和魚類,是6500萬人口的衣食來源。湄公河及其支流原本已經面臨污染、氣候變化和早先修建的水壩的威脅。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1&fid=80776&tbid=627
 
中國在湄公河大建水壩,聯合國突然警告中國 2010-3-25
 
回想1986年中國開始在湄公河上建造第一批水壩的時候,位于下遊的東南亞國家並不怎麽在意。但如今,中國水壩對地區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憂慮。此外,由于害怕與中國對抗,加上東南亞的內部沖突,(下遊國家)不大可能作出協調一致的行動。
中國利用湄公河發電工程龐大,改變了湄公河的自然流動,這引發了警報,特別是在越南、柬埔寨、泰國和老撾這四個位于湄公河下遊的國家。在那些盆地地區,超過6000萬人靠這條河滿足食物、水源和交通需求。
聯合國環境計劃和亞洲理工學院(Asian Institute ofTechnology)的報告警告說,中國在湄公河(中國把境內河段稱瀾滄江)建八座梯級水壩的計劃可能對河流及其自然資源構成相當大的威脅。一份呼籲制止水壩建設的請願書交到泰國總理手中。這份請願書有1.1萬人的簽名,簽名人員有很多是在湄公河主流及支流沿線生活的農民及漁民。
一些分析家說,如果批評人士最擔心的事情化爲真實,中國和東南亞大陸鄰居的關系將嚴重受損。但眼見中國實力及影響力不斷增長,東南亞各國政府只能啞巴吃黃連。與此同時,老撾、柬埔寨和泰國已經推動在自己境內的河段築壩的計劃,這引起越南的反對,並削弱了當地環保主義者反對中國做法的聲音。
中國在湄公河上築壩的計劃如期推動,不過東南亞國家築壩的計劃卻擱置了。在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放緩全面沖擊亞洲出口主導型經濟之前,老撾和泰國宣布計劃效仿中國在湄公河主流築壩。如今老撾在湄公河支流的發電量超過3200兆瓦。但這也受到危機的沖擊,因爲作爲湄公河下遊主要電力消費國的泰國宣布由于全球經濟低迷,它將大幅度減少從老撾進口的電量。
然而,經濟的放緩給東南亞國家提供了喘息空間,評估湄公河主流築壩項目將如何影響流域民衆的利益。但如果沒有中國的全面參與,任何管理湄公河的計劃都不會有效。
北京有意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鄰國進行貿易、投資、通訊、交通和能源合作,以便和東南亞大陸實現更加緊密的經濟融合。但如果這個地區認爲中國的水壩對他們的發展前景産生負面效果,中國的這個戰略可能引起反彈。
瀾滄江水壩成爲緬甸泰國人眼中的妖魔?
作爲瀾滄江中下遊計劃建設的八座梯級電站的龍頭,規模僅次于三峽的小灣水壩日前下閘蓄水,首臺機組將于今年建成發電,這將加快瀾滄江流域水電開發的步伐。然而,瀾滄江下遊--湄公河地區國家和人民,卻對這座水壩産生了深深的擔憂,記者在泰國和老撾采訪時發現,一輪反水壩的行動正在醞釀中。
---事件緣由---湄公河變化無常湄公河在老撾語中是“水之母”的意思,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它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全長4880公裏,是亞洲最大的國際河流之一。
水資源湄公河多年平均人海水量爲4750億m3。湄公河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爲5800萬kW,可開發水能估計爲3700萬kW,年發電量爲1800億kW?h,其中的33%在柬埔寨、51%在老撾。目前,已開發的水能不到1%。沿岸諸國湄公河總長度和流經各國的裏程:中國段2161。2公裏,緬甸役265公裏(中國南阿河口至老緬泰分界點)。老撾段1987。7公裏,泰國段 976。3公裏,柬埔寨段50I。7公裏,越南229。8公裏。流域面積:中國16。7萬平方公裏,緬甸 2。1萬平方公裏,老撾21。5萬平方公裏,泰國18。2萬平方公裏,柬埔寨16。1萬平方公裏,越南6。5萬平方公裏。
其中湄公河下遊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四國組成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 簡稱mrc)。
居民下遊流域居民約占河畔4國人口的1/3。幾乎所有的人都從事農業,水稻爲主要作物。人口最密集之處在三角洲與呵叻高原。爲數不多的城市人口一直在急遽增長,主要是通過移民遷往都市。流域人口沒有共同種族關系。種族集團從湄公河上遊地區包括克倫人和苗人這些山地集團在內的漢藏人到湄公河下遊流域的高棉人、占人、泰人、孟人和越南低地集團均有。越南人密集于三角洲,高棉人和泰人至爲廣泛地分布於下遊流域。
經濟三角洲中屬越南部分渠系布局巧妙。小海輪可上溯金邊,盛水期吃水近5公尺(15尺)的船舶可達磅湛。在松博(Sambor)與巴塞之間,持續水運主要爲孔南瀑布及其他瀑布的壁障所阻,上遊對河流的利用局限於當地交通。通過湄公河委員會的活動,湄公河主流及其若幹支流的通航條件也已得到改善。
河流治理和水資源開發1 湄公河流域開發規劃1957年,在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簡稱亞遠經委會一ECAFE,1987年改稱亞太經委會一ESCAP)的支持下,成立了由越、老、柬、泰4國參加的湄公河流域研究協調委員會。4國又各自設立了本國湄公河委員會,就湄公河開發作了氣象、水文等前期工作。自1963年起,委員會開始進行大量的工程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在此前後,泰國、老撾和柬埔寨在本國分別修建了一批灌溉工程和水力發電工程。
1970年湄委會提出了《1970年流域指導性規劃》,在河口至清盛間的2400多km的幹流河段上選擇7級水利樞紐,總庫容達2589億 m3,有效庫容1360億m3,總裝機容量2330萬kW。其中巴蒙水利樞紐爲高壩大庫,遷移人口30多萬人。1989年又提出了修訂方案,包括7級和8 級兩個比較方案,推薦8級方案。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法國政府資助下,經過2年多的重新勘察研究,1994年提出了一個9級開發方案(見湄公河幹流徑流水電站主要參數表)。1994年方案基本屬徑流式開發方案,淹沒損失大大減少,遷移人口約6萬人,但總裝機容量減少了約1000萬kW。幹流梯級開發方案尚未最後選定,仍有修改的可能。
1994年規劃中,對支流的水電開發也提出了初步意見。估計可開發1820萬kW,其中老撾1300萬kW,泰國100萬kW,柬埔寨220萬 kW,越南200萬kW。支流上10萬kW以上的水電站估計有25座。支流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老撾,該國擬大力發展水電,將電力出口到泰國。支流開發後,可提供有效庫容660多億m3,除了防洪、發電外,可就近發展灌溉120多萬hm2。
2 已建的多目標水庫和大型水電站湄公河水資源和水能資源開發的很少,見湄公河已建的多目標水庫和大型水電站表。
已建的大型灌溉工程:①越南的丐山(CaiSan)工程,位于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灌溉面積4。3萬~6。0萬hm2。②柬埔寨的馬德望工程,灌溉面積2。8萬~4。5萬hm2,水電站裝機容量0。5萬kW。
3 湄公河中的運輸駁船年徑流量4633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河首位。主要補給水源爲流域降水和雪山融水,其中降水占河流徑流量的1/2以上,雪山融水占1 /6左右。5月份雨季開始,水位上升,9~10月爲汛位高峰,最大洪峰流量曾達7。57萬立方米/秒。泛濫地區主要在三角洲,洪泛面積約400萬公頃,由于有洞裏薩湖調節,減輕了泛濫程度。1~2月爲枯水期,最小流量1250立方米/秒。
航運不發達,上下遊航運不能直通,上中遊昌盛以下可分別通小汽艇和小輪船,金邊以下通3000噸海輪。大部分河槽深切,多峽谷,適宜建壩,有蓄洪、灌溉、發電之利。水能蘊藏量幹流達1000多萬千瓦。
回應
聯合國,和春秋戰國時代的周天子一樣,小國的論壇.但是對大國少有約束力.
幫助他們啦,防止他國發生旱澇災害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91367
 
中南半島大旱 都怪中共築水壩【聯合報╱記者鄭惠元 2010.03.27
 
大陸的嚴重旱災,已波及到中南半島國家。這些國家認為,中共在湄公河(中國境內為瀾滄江)上游修建水壩才導致旱情加重,但中共官員否認。
發源自青藏高原,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及越南的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的河流,本次大陸西南部旱災,導致湄公河水位降至二十年來最低點,造成中南半島地區同樣陷入嚴重乾旱。
路透報導,湄公河水位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水位下降,泰國、寮國、越南和柬埔寨的農業、漁業及飲用水供應深受衝擊。
其中,泰國七十六省中,有五十二省被列為旱災區。
中南半島的乾旱不但對稻米生產影響嚴重,更將引發糧食安全問題。湄公河流域的泰國及越南稻米產量占全球稻米貿易量近四成,全球第二大稻米生產國的越南自去年九月以來降雨量大減,估計水稻產量至少減少三分之一。
早先,中南半島國家對中共在湄公河上蓋水壩的作為,即多次抗議,適逢今年旱災,各國更將缺水原因直接歸咎中國。
泰國法政大學政治學者宋齋說:「下游國家想迫使中國的大壩放水,但我認為這絕無可能。中國自己還面臨西南地區大旱,怎會放水。」
下個月,作為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的四個國家,將派出領導人出席在泰國華欣舉行的高峰會,中國也已經同意出席,但是分析者認為,中國不會讓步。
中共駐泰國大使館官員指出,湄公河乾旱與中國境內的大壩無關。他強調,整個湄公河流域都遭遇旱情,中國也是受災國。
中國瀾滄江出境處年均徑流量僅佔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徑流量的百分之十三點五,即湄公河水量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湄公河流域,而非中國。
 
瀾滄江雲南段 構築15座水電站 【聯合報╱記者鄭惠元 2010.03.27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世界上的主要文明的起源,都是在河流的附近,河流提供人類生活保障和生態平衡,對於人類的生存繁衍十分重要。
但近年中共在三江(怒江、金沙江、瀾滄江)上游廣設攔水壩、水電站,也引起環保生態專家的憂心。大陸水利專家劉樹坤說,國際上對河流水資源的開發一般控制在百分之四十的程度,確保河流功能正常。但大陸大部分河流的開發程度卻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嚴重破壞下游生態。
例如,瀾滄江的雲南段規劃建設十五個梯級水電站,包括曼灣、大朝山、景洪、小灣、糯扎渡、功果橋等電站,在當年當局的一聲令下,魚兒悠游的家,剎時成了塵土飛揚的工地,怒江、金沙江也都是如此。
生態專家甚至認為,西南地區水電開發的「大躍進」,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不亞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森林的毀滅性砍伐。
上游國家藉由建大壩、水電站,挾持水資源,更造成國際爭端。大陸利用瀾滄江(湄公河)潛在的巨大發電量,改變湄公河自然流動,嚴重影響越南、柬埔寨、泰國和寮國等四個湄公河下游國家的水資源利用。
對此,泰國民眾曾遞出「呼籲中國制止水壩」的請願書,並聯合寮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國組成湄公河委員會,用行動警告中共必須關注下游國家的生存需求。
越南等國就旱災與中交涉 中方:與建壩無關
  環球網3月25日報道 在中國西南地區遭受特大旱情之際,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出現嚴重旱情。但是,這些國家認爲,中國在湄公河(我國境內爲瀾滄江)上遊修建水壩導致其旱情加重。據路透社25日報道,四個東南亞國家將于下周就此問題向中國提出交涉,但中國官員認爲,湄公河幹旱與中國大壩無關。
  據路透社報道,湄公河水位遭遇半個世紀來最嚴重的水位下降,越南,泰國,老撾和柬埔寨的村莊深受其害,其農業、漁業以及飲用水供應都受到影響。作爲湄公河委員會(MRC)成員國的這四個東南亞國家將派領導人出席4月3日-5日在泰國海濱城市華欣舉行的峰會。中國已同意出席會議。
  泰國法政大學政治學者宋齋說:“下遊國家想迫使中國從其大壩放水,但我認爲這絕無可能。”他表示,中國自己還面臨國內西南地區大旱的壓力。天氣預報顯示,該地區缺水局面短期內不會緩解。
  對于這些東南亞國家將湄公河水位下降歸因于中國在上遊修建水壩一事,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政務參贊陳德海23日表示,整個湄公河流域普遍遭遇旱情,中國也是受災國。湄公河幹旱與中國大壩無關。
  陳德海介紹說,瀾滄江出境處年均徑流量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徑流量的13.5%,湄公河水量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湄公河流域。中國與中南半島幾個國家都是好鄰居、好夥伴,在今年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旱情中同爲受害者,只是所處位置不同,受災程度不同。
  陳參贊強調,中國在瀾滄江水資源開發中一貫高度重視對資源、環境和生態的影響,並與有關國家保持良好溝通。
回應
不鳥它們,要水交錢來買
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因爲水而引起的,多建大壩蓄水保家園是頭等大事!比産核彈保險系數更大些! 
還交錢來買呢,人家就算交了錢,我們也無水可賣啊
果然是國家利益才是真的……其實這對我們絕對是一個機會
如果他的鄰居是美國他還會這樣嗎,我們缺少強硬領袖。
加速擴建水利工程,不鳥它們
對越南這樣忘恩負義的國家就應該斬盡殺絕,以除後患。
一定要把水源控制好,將來很有可能像石油一樣大幅上漲。
借題發揮罷了。
讓他們撤出南海的所有島礁,我們就給他們水
與中國交涉?!開什麽玩笑!那中國今年西南的特大幹旱,中國更應找他們了!是他們截去了吹向中國的水氣,致使不下雨而幹旱欠收,如此重大罪行應加倍賠償中國!
     今年中國西南的幹旱是由于東南亞各國引起。
   1:看看這幾年東南亞各國增加的人口,從原來的不到1億人到現在的幾億人,他們的人口增加了幾倍,由于他們增加人口,而大量的砍森林,用來變成稻田,使生態嚴重破壞。看看這幾年中國的人口正在減少。中國的田地也在減少,而東南亞各國呢?
   2:東南亞各國爲了增加就業,大量增加工廠,由起是需要森林的工廠。中國是每年植樹增加森林而東南亞各國卻是森林越來越少。
   中國因該對東南亞各提出抗議,要他們控制人口增加,減少對森林破壞的工廠,不然中國因用武力來解決。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91849

囂:雅魯藏布江中國只能分1/10,否則開戰
 
中國要在雅魯藏布江築壩截流,將江水引到西北去治理沙漠荒原,已成爲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有人說,中國在雅魯江截流,中印必定開戰。   
令中印兩國各界高度關注,也令世界各國高度關注,這可能是大西線工程遲遲沒上馬的根本原因。我說,僅爲雅江截流引水一事,中印兩國絕對不會開戰。
一、所爭之水白白流進海洋,有開戰的價值嗎?目前印度每年用了多少雅魯藏布江水來灌溉?從中國流下來的1600億立方米雅魯江水,絕大部分都白流到印度洋,每年印度灌溉用水可能不到十分之一,只要查閱沿江兩岸自流灌溉的農田面積,就可以估算出年用水量。
雅魯江每年有1000---1200億立方米水,白白流進大海,這是不爭的事實。就算印度要開戰,所爭之水白白流進海裏,不惜死亡上億人來打核大戰?這埸水戰有何價值?印度首腦和將軍們不明白麽?
二、雅魯江截流後,剩余多少水量給印度?1600億立方米,如果按四六分成,中國北調600億立方米,還有1000億立方米下供印度和孟加拉國。印度灌溉最多400億立方米,相當中黃河年流量,還有600億立方米流向孟加拉國。
如果按三七分成,中國北調480億立方米,剩余1100億立方米,印度和孟加拉國都用不完。不論三七分成,四六分成,雅魯江截流後剩下的1100億方水,印度和孟加拉國都用不完,還有什麽必要對中國發怒呢?還有什麽必要同中國打水戰?打常規戰?打核大戰?
三、中國北調水量不超過四成,符合國際規定,印度開戰輸道理。任何戰爭,總得要有個出兵理由,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理不順,兵不順,戰不順。得理者多助,戰必勝,失理者寡助,戰必敗。國際規定,幾國共用的河流,截流量不能超過四成;雅魯江出國年徑流量達1654億立方米(墨脫縣巴昔卡,海拔高程約150米)。中國可調總量約爲640億立方米。只要中國調水總量符合國際規定,印度開戰必輸道理,在國際上就難獲別國同情支持,戰爭必敗無疑。
有的國家總想印度向中國開戰,削弱印度和中國雙方,借刀殺人,借水開戰。就看印度人是否願意上當了。 
四、打常規戰,印度必輸無疑,聰明的印軍將帥不會主動開戰。印度陸空軍實力比中國相差甚遠,就算與中國平等,地理地勢先輸一著,我軍居高臨下,印軍始終處于下位,向上進攻,難;我軍從高處向印度進攻,並可從東中西部多點同時進攻,令印軍首尾難顧。中國邊境距印度首都新德裏約400多公裏,用短程導彈就可以打到新德裏,每天可打,對印度威懾力極大;印度國境距中國首都北京2000公裏以上,同中國打常規戰毫無價值,中國耗一元,印度就得耗5元,這種賠本的戰爭,印度能打幾年?。
如有他國玩借刀殺人之計,出錢出炮出彈出人給印度,如果印度人願意爲他國當替死鬼,才有可能借雅魯江截流之事向中國開戰。
五、打核大戰,兩國同敗,無勝家,不值得開戰。打戰是爲了勝利,打一埸沒有勝利的戰爭,聰明的將帥是不會主動開戰的。如果印度真的希望新德裏和幾十座大中城市上億人口死亡,亂打原子彈,中國的原子彈氫彈不會比印度少,中國人也更不怕死。中印兩國兩敗俱傷,誰人得利?印度與中國將被多國占領瓜分。這種結局,印度人不會不明白。
六、減輕洪災,減輕旱災,印度千年之喜,還有必要向中國開戰嗎?雅魯藏布江下遊是印度東部的阿薩姆邦,年均降雨4000毫米以上,多年水災頻發。雅魯藏布江水下泄過多,對他們是災上加災。中國在上遊截流,洪期蓄水,可減輕印度洪澇災害;旱季可多放水,減輕印度旱災;這是印度千年之喜,中國爲印度辦了千秋永利的大工程,不言感謝?豈有向中國開戰之理?
七、雅魯江截流是中印友好的千年大計。
印度千年發展大計是:同中國合作投資,建設雅魯藏布江自流管網供水工程,東水西調,售水售電,共同分利。具體方案是:
從雅魯藏布江大彎1500米高程處建設蜂巢型砼井群,濾水排石排沙,砼井永不淤積,也不怕地震。以砼井群爲源頭,向西沿喜瑪拉雅山脈山腰開挖盤山渠道,埋設多條大型鋼砼,向西跨越恒河平原。每年調400億方足夠,利用1300多米落差,印度可建1000公裏長,共2億畝自流噴灌網絡,永遠不用油電,自流噴灌,千年之久,其價之巨,印度自可測算。只有東水西調,才可將恒河西南部上遊幾十條支流全部實行梯級截流,築壩建庫,蓄水提灌,才可能永遠解決中部高原缺水問題,才可永遠解決恒河流域上中下遊爭水矛盾。
只有從雅魯江大彎處取水,才有100多米的落差,才可能建1000公裏長,約2億畝的自流噴灌網。
一管多用,旱季噴灌,雨季發電,1300米落差,400億方水量,每年可發千億度電,對印度提供永不枯竭的強大動力,千年之久,其價之巨,印度自可測算。
雅魯江截流,印度水電兩得,洪旱兩治,城鄉兩利,工業、商業、農、林、牧、果、漁、旅遊,八業齊發,千年巨利,不感謝中國?豈有向中國開戰之理?
印度不可能不明白,印度中部高原1—5月旱季枯水是永遠的;能夠永遠根治中部高原旱災和東部洪災的,能夠永遠給印度提供強大電力的,只有從雅魯江大拐彎安管道;能夠給印度帶來最大最多最好最長久利益的,只有中國;能夠成爲印度永恒朋友的,只有中國。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91849&extra=&page
 
印度警告中國:中國截流雅魯藏布江 將引發戰爭!
 
擁有3萬億美元的經濟、13億人口和1600美元人均GDP的中國人以爲自己富有。在他們看來,印度只是一個窮對手,盡管印度經濟達1萬億美元,人均GDP1000美元,並在技術領域的發展要比中國更強、更大。
試圖截流布拉馬普特拉河的計劃表明,中國人只關心自己不在乎別人。啓動這個計劃屬于魯莽之舉。不過,對于中國人來說,他們所需要的是將水引向三峽大壩以及向幹旱的東北地區提供水源。
對印度來說,這個計劃將是一場人爲災難。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如果一半水被中國人引走,這條河流將會季節性幹涸。印度和孟加拉國的1億人將會失去生計。印度肯定會設法防止這一幕發生,這無疑會開啓印中這兩大對手的新爭端,並可能最終引發軍事沖突。
在這個魯莽的計劃中,中國人指望他們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正如上所述,他們把印度視爲窮對手。但涉及到10億人的生存問題時,印度將集合其自身的財力、技術和商貿力量奮力而戰。這種對抗的規模可能遠遠要比當前印中領土爭端大。一旦面臨上述局面,印度將會有不少支持者。
當今中國政府對本國實力過于自信。如果必要的話,這種自信將不得不受到軍事上的考驗。試圖截流布拉馬普特拉河將導致一場戰爭。短期而言,中國將擁有靠近邊界的基礎設施優勢。但在一場範圍更大的持久戰中,中國將遭遇劣勢,因爲西藏公路和鐵路線可能會被摧毀。對于中國來說這是雙輸局面。
此外,在戰爭開打前,印度可以通過在邊界地區和印度洋展示軍力來宣示自己的意圖。美國和俄羅斯的支持將是關鍵。美國可在臺灣海峽牽制中國,而俄羅斯人則在沿烏蘇裏江邊界。至于巴基斯坦,必須防止它在印度西部邊界挑釁。控制巴基斯坦將需要美國的支持。
總而言之,一場更大規模的爭端可能在印度-中國邊界出現。但願中國能頭腦清醒,不要上馬雅魯藏布江截流工程。▲(作者哈裏薩德畢業于印度旁遮普大學,現住在加拿大,邱峰譯)
回應
我們在自己的國土地上築大壩,又關你阿三的鳥事!
怕了吧。哈哈不給水喝。完了在打他們一下。這回他們可有的受了。哈哈。啊三還是老實厚到點吧。。
我就奇怪了,這樣的挑唆也有人回應。
阿三就是欠揍。
印度哪個傻B寫的哦,簡直不知所雲了,感覺印度是老大而美國、俄羅斯都是他的走狗了。
印度阿三以爲自己富起來了說,一天到晚國內都出事還想著跟這個比跟那個比,簡直是不知深淺啊,把美國、俄羅斯都當成自己的走狗了,我看這個阿三沒腦子!自己是美國的走狗還差不多,跟著老美屁股後面多去啃點骨頭,喝點稀飯吧!
其實在雅魯藏布江建大壩對印度和孟加拉是好事,君不見每年雨季河水泛濫,造成巨大損失.大壩建起後,至少能調節水量,減少災害.反對中國建壩是目光短淺的政客言論.
阿三也什麽時候學會威脅人了!很有進步!!!
從政治,曆史,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探討中華民族的崛起。固有領土如外蒙,藏南,庫頁島,琉球,釣魚島,南沙等的收回能爲中華民族的崛起提供有利的出海口,能源通道和進退之如的戰略空間,是中國恢複漢唐盛世的領土基礎。而今,我們還有好多的領土沒有回來,希望關心這個問題的人進來,爲中華民族的崛起獻計獻策,收回我們的固有領土,提升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19140-4-1.html
 
印度百爪撓心:中國工程師在尼泊爾參與興建水壩工程
 
《印度時報》2009-10-25日繼續指責中國在印周邊搞“反印新戰線”,而這一次的證據僅僅是中國在尼泊爾開辦了一些語言中心和幫尼搞水利工程。
  《印度時報》稱,中國開啓了“另外一個對抗印度的前線”,散播反印度宣傳言論,這一次是在尼泊爾。該報稱,“中國人在尼印邊境城市開設了語言中心教授中文,但……這些中心僅針對尼泊爾公民開放。”
  《印度時報》的另一個證據是,目前有40名中國工程師在尼泊爾班克(音)地區參與興建斯克塔水壩工程,該水壩離印度邊界僅14公裏。
  文章稱,“如果斯克塔水壩由于技術原因垮壩,將對印度邊境一方的安全造成嚴重影響。由此可見,中國似乎在這個工程上有著籌劃完備的針對印度的計劃。”
  中國軍事專家戴旭25日表示,印度媒體這樣炒作是出于霸權主義心態,是印度帶著敵意與陰暗的心理杯弓蛇影地看待中尼兩國的正常交往。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91749
 
亞洲下場戰爭是"水戰爭"? 水資源影響世界 2009年08月29日 中國國防報 
 
    近來,有一條新聞在網際網路上引起很大關注,那就是印度媒體一再炒作中國開發利用西藏水資源,聲稱這可能成為比中印領土爭端更嚴重的“戰略問題”。
    無獨有偶。俄《側面》周刊也指出,當世界的目光多集中在居高不下的石油價格上時,殊不知水資源也正日益成為影響世界,尤其是亞洲局勢動蕩的重要因素。而且,用水爭端還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全面戰爭。  
    印存心卡三國“脖子”  
    西方學者公認,亞洲最易發生“水戰爭”的是南亞,而最有可能首先訴諸于武力解決的莫過于印度。在南亞7國中,竟然有3個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都和印度之間有用水爭端。
    眾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爭端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領土問題上,但水資源的爭奪,也稱得上是印巴衝突的潛在催化劑。
    發源于印度、下遊經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是世界最大的灌溉係統,總灌溉面積達2000萬公頃。1960年,印巴簽署《印度河水使用協議》,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國的用水爭端,卻沒有解決兩國在烏拉爾大壩問題上的長期分歧。
    自1985年以來,巴基斯坦就一直反對印度在傑赫勒姆河上修建烏拉爾大壩,巴方稱印度此舉違反了《印度河水使用協議》的第1條第11款,該條款規定,禁止任何一方進行可能改變河水流量的人工工程。更重要的是,巴方認為此舉威脅了自己的安全,因為印度可由此截住河水,不讓其流往巴基斯坦。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研究員安德魯認為,印度可能已經意識到,水遠比原子彈更容易讓巴基斯坦屈服。
    而據外媒報道,在東北部地區,印度早已管住尼泊爾、孟加拉國的“水龍頭”。
    位于印度與尼泊爾西部邊境之間的馬哈卡裏河,于1816年被定為尼印兩國邊界。尼境內的河流,每年約有830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其中大部分輸往印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總理普拉昌達執政期間,印度準軍事部隊突然佔領馬哈卡裏河北岸兩塊有爭議土地,被尼泊爾指責為企圖霸佔界河水量。
    與之相比,印度和孟加拉國對恒河水量的爭奪就更激烈了。孟加拉國媒體長年痛斥印度以鄰為壑,單方面修建河堤,導致180公裏恒河河岸毀壞,另外印度擴建1970年完工的法拉卡大壩,也使恒河水在孟加拉國的流量進一步減少。
    事實上,印孟兩國已多次在水資源和領土問題上大動幹戈,2005年4月16日,印度安全部隊企圖在鄰近孟加拉國的阿考拉地區,沒收孟加拉農民的取水灌溉設備,遭到孟國步槍隊的阻攔,雙方發生激烈武裝衝突,造成印方一名高級指揮官死亡,2名士兵受重傷。孟加拉國一再警告印度,新德裏要想主宰恒河,那就是對1億多孟加拉國人民的宣戰。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8/29/content_11961873.htm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南水北調全線受阻
 
  中評社北京2009-7月15日電/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中國南水北調工程未通水先缺“水”,近日傳出全線推遲的消息:開工近7年的中線由於開徵地拆遷、移民補償及生態配套等問題,導致項目投資不足,長江水將推遲4年進京;最早開工的東線一期工程,亦因水源污染成本的增加,通水時間被迫從2007年延至2013年;而計劃以隧洞貫穿巴顏喀拉山從而引長江上游之水入黃河的西線工程開工日期,也遲遲未定。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原計劃2010年開工的西線工程,已經如期開工無望,甚至何時開工也是未知數。
  對於5,000萬元撥款為何沒有落實的問題,談英武無法確定。但這位從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研究50多年的老專家認為,即使沒有這筆撥款,西線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也不會輕易停止,因為西線工程是整個南水北調工程的一部分。他表示,目前西線工程仍處於建議書制定階段,預計一兩年內有望完成,也就是說,工程建議書完成的時間將比預期晚了5-6年。即使今年項目建議書獲得通過,後續工作大概需要8年時間,西線工程最早也要2017年才開工。但在原規劃中,2015年西線工程一期通水。 
  談英武介紹,水利部01年審核通過了黃河水利委員會提交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綱要》,將這個構想具體化為打造一條海拔3,500米的“天河”,用人工隧道將170億立方米長江上游水浩浩蕩蕩送入黃河上游。按2008年價格水平預計,未來40年內造價達3,040億元。這堪稱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大的水利工程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論證 研究半世紀共157個方案
http://news.sohu.com/20050322/n224792726.shtml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無可替代?
http://news.sohu.com/s2006/06daxixian/
中央關注“大西線工程”提議 百名將軍支持2006年07月27日
http://news.sohu.com/20060727/n244477137.shtml
國外調水
http://www.nsbd.gov.cn/search/search.wct?channelid=1209
大陸環境危機 
 
另參本館:假科考之名《石油世紀》《石油耗劫》兩岸油災  油價漲不漲《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中國海軍   中國石油大戰略  中國與印度  中國與非洲   中國與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與韓朝  中國與澳洲 中國與東協  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中國海洋調查船 啥是深層海水 人造礦泉水

台長: 阿楨
人氣(7,620) | 回應(17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海軍 |
此分類下一篇:補給艦
此分類上一篇:醫院船

顯示全部173則回應

圖博館
特殊船型模型試驗第二條是反潛問題
  半潛艦肯定裝不了直升機庫,那麼反潛能力就差了許多,在編隊中,這個問題可以由通用驅逐艦承擔。
  第三條則是成本
  半潛艦比傳統艦艇多了一套壓縮空氣排水系統,不僅擠占船舶空間,成本也增加了,另外由於甲板乾舷特別低,上浪嚴重,適航性不好,而且船體必須全部水密,這兩樣都會導致使用成本上升。
  半潛艦航行阻力較大,動力系統也會更加昂貴,載彈量比傳統防空驅逐艦多,也會導致造價上升。根據筆者對船舶製造的了解,這部分成本的增加可能導致一艘半潛艦的造價達到同等級防空驅逐艦的1.5倍左右。
  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且不說垂發系統可以做得更大,單是在對方空中威脅下強悍的抗打擊力和低可探測性已經有足夠的理由投資建造這樣一款科幻戰艦。(作者署名:風帽穿甲彈)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9/doc-ifyhrxtp6328379.shtml
2017-06-30 08:52:25
圖博館
中國造新艦比航母還厲害:可載500導彈一艦可敵一國
2017.6.6新浪軍事

  中國正在發展一款設計前衛、造型奇特的新概念軍艦,既可以在水面航行,也可以潛水航行。它或許意味著曾風靡一時的“武庫艦”將在中國海軍重獲新生,成為中國航母戰鬥群中的火力支援平台。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3日稱,冷戰後,西方曾提出建造一種高機動性、載有數百枚對陸對海攻擊導彈的“武庫艦”,美國海軍的設計方案是在萬噸級艦艇上安裝500個導彈垂直發射單元,配備包括“戰斧”巡航導彈、“標準”艦對空導彈、“魚叉”反艦導彈、導彈防禦和對岸火力支援系統等多種導彈,當時曾被認為是可以取代航母地位的革命性艦艇,但因種種原因最終被放棄。據稱,自2011年以來,中國研究機構已經對兩種設計都進行了水池模型試驗。網上傳言稱,中國將於2020年啟動“中國版武庫艦”的全面概念驗證。
  早年就听說過“武庫艦”一詞,不過那並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基於冷戰後期的海上打擊戰略的衍生品。在冷戰結束不久後的1995年,美國海軍正式提出了發展武庫艦的研製計劃,再具體要求中,該艦配置500個導彈垂直發射裝置,艦員要控制在50人以下,艦體採用雙層殼體,全長250米,最大航速25節,艦上不配備任何雷達電子探測系統和作戰系統,所有作戰需要的戰術情報和攻擊目標資料全部用協同作戰網絡(CEC)提供,是一種網絡中心戰的作戰模式。雖然一艘武庫艦可以攜帶6艘DDG-51“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導彈量,看上去作戰效能高,成本低,但由於武庫艦無法自行完成作戰任務,所以到了1997年4月,該計劃被美國海軍改名為“海上火力支援驗證艦”,但在12月就徹底取消這一計劃。不過現在建造的3艘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可算是美國武庫艦的繼承者,儘管在功能上已大大改變,但其科幻色彩仍十分濃厚。
2017-06-30 09:00:50
圖博館
可沒想到,世界發展到現在,這一設想沒在美國實現,反倒是在中國得到了證實。根據中國官方透露的信息,“中國版武庫艦”有2個備選方案,一種是大部分艦身潛入水下、只留防空武器和雷達等露出水面的半潛艦體設計,另一種則是採用雙指揮塔的潛艇武庫艦設計。根據中國電視台透露的設計草圖和水池模型,“中國版武庫艦”將採用扁平化艦體、具備船體轉向系統,可以在全潛、半潛、水面中速、水面高速4種航行模式自由切換。當“中國版武庫艦”保持半潛狀態時,會大大減少雷達反射面積,當其配合海軍編隊作戰時,則浮出水面高速航行。有猜測認為,它的滿載排水量將達2萬噸,具有數百個導彈發射單元,在航母編隊的艦載航空兵和水面艦艇的防空火力圈內,以強大的火力實現對海、對空、對陸打擊
  根據想像圖觀察,“中國版武庫艦”將裝備多達44個垂直發射模塊,這樣就能實際備彈量達到352枚,成為標準的導彈發射平台。當然,不僅如此,在該艦的艦橋前後,還將裝備兩門大口徑全自動隱身艦炮,口徑很可能是155毫米或者203毫米,主要用來實現對陸上目標的遠程密集打擊。不過,就設想的該艦的排水量來看,如果排水量達到2萬噸的規模,那麼,其所載的導彈垂直發射模塊還會增多,實際達到60多個模塊也應該沒問題,也只有那樣才能和當年美軍的能載500枚導彈的武庫艦相媲美。如此多的導彈發射模塊,將能使“中國版武庫艦”搭載包括長劍-20巡航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海紅旗-9B防空導彈、魚-11反潛導彈等各種現役高技術導彈,甚至可以使用專用模塊搭載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從而能夠在遠洋追獵美國航母戰鬥群。
  很明顯,中國致力於發展的“武庫艦”,主要是用於守護海疆或應對未來可能突發的海上戰爭。因此,採用全新的現代戰爭軍事觀念,在盡量隱蔽、縮小本身目標的同時,使戰艦擁有巨大的攻擊能力,全艦載滿反艦、防空、反潛等各種功能各種射程的的戰術導彈。這樣一艘滿載各種導彈的“海上武器庫”,將比一般的航空母艦更具有攻擊力,有能力一次消滅一個國家。
2017-06-30 09:01:41
圖博館
如果外國所說的“中國版武庫艦”能夠實現,那麼無疑是中國海軍的一次史詩般的革命,將是中國海軍在裝備航母之後,繼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後的又一鉅作。如果在中國海軍未來的航母戰鬥群中配屬一艘“中國版武庫艦”,那麼,其所擁有的超強打擊能力,將與中國海軍航母打擊力量一道,成為中國發展中的遠洋海軍的中堅力量。(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他如果真的攜帶了東風21D,在一兩千公里之外就可以消滅任何軍艦了,怎麼沒有生存能力了?無知透頂。
 一個沒有自主獨立作戰生存能力的東西,一個別人幾十年前驗證過風險集中過大無用的東西,小扁做的自帶吊機貨船戰力世界第一。
 載彈量不是越多越好,適中,適用就好,大家試想一下,不論飛機、軍艦載載多的彈藥,目標未發現,未發射出去,自身先亡,有用嗎,沒用。
 關鍵是可行性及適合我用,在新領域創新科技領域中國完全可以超車。別人有設想,我們來實現,中國是個夢想成真的地方!
 不如造一艘6――8萬噸的戰列艦裝備4座三聯裝403主砲,128枚聯垂直發射防空導彈,24枚反艦導彈。300――400毫米裝甲。放在南海看看誰能把它擊沉。相信全世界沒有哪一款導彈的戰鬥部能打穿它的裝甲。
 又在扯武庫艦……智商捉急啊。曾經的大和號 也說無法擊沉。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06/doc-ifyfuzmy2084705.shtml
2017-06-30 09:02:39
圖博館
中國計劃在2018年推出海上低傾角發射服務

據中新社2017.7.6報導,記者從6日在北京舉辦的長征商業發射用戶大會上獲悉,中國計劃在2018年推出海上低傾角發射服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宇航部副部長唐亞剛在會上介紹這一消息。他說,這項發射服務將面向商業用戶,對於低傾角衛星來說“將是比較划算的發射方式”。
據介紹,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計劃推出的海上低傾角發射服務,將使用基於成熟技術和產品研製的固體運載火箭,針對發射傾角在0至10度的任務需求。發射軌道最高為距地500千米,發射載荷質量最大約500千克。
發射傾角是指衛星發射方向與赤道的夾角,衛星達到最小軌道傾角即所在發射場緯度。目前中國四個發射場中緯度最低的是位於北緯19度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地點距離赤道越近,運載能力損失越小。”唐亞剛解釋說。
1995年,來自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挪威的四家公司共同投資海上發射公司(SeaLaunch),旨在利用移動海上發射平台,在赤道水域使用專門改進的天頂—3SL運載火箭發射商業有效載荷。該公司在1999年3月發射了首枚火箭。海射公司使用的是液體運載火箭,但因經營不善,一度申請破產。
唐亞剛說,相對液體運載火箭來說,固體運載火箭對於發射設施的要求較低,“對普通的萬噸級貨船進行相應改造,就可以進行發射”。他表示將在年內開展試驗。
此次大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舉辦。該公司是中國政府授權的從事商業發射、衛星系統以及空間技術合作的商業機構。
  回應
兔子要建一個曾母暗沙發射中心?在永暑島發射可以嗎?
估計是發射船+快舟系列組合
2017-07-07 13:03:28
圖博館
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開建,四川金沙江27級水電雛形初現

據澎湃新聞2017.8.3報導,在建規模全球最大的水電工程、四川金沙江下游幹流河段梯級開發的第二級——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今天全面開工建設。工程總投資約1778.9億元,水庫具有年調節能力。
  根據金沙江下游四級開發方案,從上至下分別為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四個梯級。上述四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4646萬千瓦,相當於兩個三峽水電站,均由中國三峽集團承建開發。
  下游四級電站中,溪洛渡和向家壩水電站全部機組已於2014年投產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1386萬千瓦和640萬千瓦,是目前中國已投運的第二、第三大水電站。2015年12月24日,烏東德水電站主體工程全面開工。加上三峽及葛洲壩水電站,長江中上游梯級開發的格局大致形成。
  目前,金沙江中下游河段部分水電站已陸續投產運營,上游水電梯級開發相對緩慢。上游開發較慢的背後,除了建設成本較高之外,還有一重不容忽視的原因——當前電力市場供過於求的格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力企業的開發積極性。
  金沙江是長江上游幹流河段,全長2308公里,流域面積近50萬平方公里,其乾流落差3300米,水能資源蘊藏量達1億千瓦,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達8891萬千瓦,年發電量5041億千瓦時,富集程度居世界之最,是中國最大的水電基地,也是“西電東送”的重要能源基地。
  金沙江全流域共計劃開發27級水電站,包括上游13級、中游10級,以及下游4級,總裝機量超過8000萬千瓦,規模約為四座三峽工程。
  金沙江中游河段規劃的10級電站分別為:龍盤、兩家人、梨園、阿海、金安橋、龍開口、魯地拉、觀音岩、金沙、銀江。目前,金沙江中游的部分水電站已投產運營。比如,金安橋水電站的機組已於2012年8月全部投運;龍開口水電站、魯地拉水電站也均於2014年全部投運。
......
  回應
 現在雲南一年的發電量,包括自用的、西電東輸和少部分輸國外,還有一大半機組是閒置的,電用一度浪費一度都用不完,還在拼命蓋水電站是什麼邏輯?
 服了,金沙江雲南段的水電站發的的電只有云南用,三峽只給重慶和湖北供電嗎?雲南是工業落後用電才富裕,最大的瓶頸是交通。一旦交通解決了,光旅遊就要大量電力。雲南人不出省打工,全在家生產,那是要多少電力呀。西部工業化水平低,還沒到達大規模工業化時期,你現在看著少,將來只會感嘆便宜的水電不夠用的.
2017-08-04 10:49:24
圖博館
我能說1樓是噴子嗎?棄水電量=機組閒置?今年1月至6月,南方電網累計消納雲南水電489億千瓦時,超年度計劃1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提前實現全網主要水庫的汛前消落目標;西電東送完成電量802億千瓦時,超過年度計劃79億千瓦時,清潔水電佔比約為81%,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 南網認真落實國家部委關於加大清潔能源消納力度的有關要求,超前謀劃清潔能源專項行動方案,制定了2017年雲南水電消納的20條舉措。及時向國家有關部委匯報,積極協調有關省區政府能源主管部門爭取政策支持。同時,採取加強對雲南來水量及貴州供煤形勢監控,全力做好西電東送主網架通道運行維護各項工作;利用計劃和市場兩種模式,全力推進省間市場化交易,靈活調劑省間餘缺等措施,提前實現了雲南主要水庫汛前水位的消落目標,緩解了雲南汛期棄水風險。 受近期持續降雨影響,雲南、廣西汛期富餘水電較年初預測進一步增加,水電消納困難增大。南網根據新情況、新特點,組織落實好迎峰度夏期間防範電網運行風險的各項措施,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同時充分發揮南方電網大平台優化配置資源的優勢,最大限度滿足用電需求和吸納可再生能源,全力保障南方五省區夏季高峰安全用電的需要。
 1樓朋友,作為最為成熟的清潔可再生能源,造物主的饋贈,水電是一定要科學合理的規模化開發的,你說的機組閒置有很多原因,比如:1、地方上大量無序開發的中小水電,這類水電多數庫容很小或者沒有庫容,基本沒有調節能力,有水發電,沒水停機造成閒置,再一個入股的多半有身份不可描述的股東,擠占消納份額;2、具有年調節能力以上大水庫的電站少,調節能力差,看著裝機很大,但除了汛期並不能滿發,實為虛假庫容;3、外送通道不足,國家西電東送戰略受到限制:主要原因在於地方保護,送電到華中、華東市場必然要搶占當地火電份額、影響當地GDP和就業,甚至造成規模小效益差的小火電力破產失業,所以西電東送戰略的落地並非易事,各地地方保護主義盛行,通道建設困難重重。但是在環境保護的大趨勢下,西南乃至西藏的水能終究會發展起來,並就地結合風能光能打包互補,淘汰中小火電,實現節能減排。朋友,咱們國家現在有這個技術和資金,當然要拼命建設,殊不知西方列強早已將自家的水電開發程度提升到了90%以上,那些窮國小國想建都建不起來,要找我們貸款並出人出力幫他們建,千萬不要胡亂聽信那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謠言
2017-08-04 10:53:01
圖博館
南水北調:讓北方近一億人喝上長江水

  南水北調工程。“工程通水後,東線工程已經完成4個調水年度的通水任務,中線工程連續兩年多不間斷地供水,經受住了各種工況的考驗,充分證明了工程質量是可靠的,運行是安全的。”2017.9.15,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黨組書記、主任鄂竟平表示,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遠超預期,工程建成通水後,沿線已有近1億人喝上了長江水。
  截至9月中旬,僅中線工程已累計向華北地區輸水96億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市5310萬人。
  遏制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
  隨著南水進京,多年來超採嚴重的密雲、懷柔、順義水源地,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得到遏制。2017年4月,平原區地下水埋深比2016年同期回升0.36米。
  東線工程投入使用後,充沛水量也使山東平原區地下水位較去年同期上升0.18米。
  回應
 中線工程造福了1億人,下一步是大西線工程盡快上馬,造福子孫萬代
 違背自然規,終將要被懲罰的。報應將落在子孫後代身上。
 現在的公路。鐵路。礦山,飛機,汽車,電腦...等等都改變了地球的原狀,是不是都要被懲罰?都要恢復到,茹毛飲血,住在樹上或洞中才不受懲罰?腦殘!
 北方就沒有河流?黃河水都不用,留著發財?
 黃河水就是泥漿水,一碗黃河水半碗泥沙漿。根本不能用來灌溉與飲用。
2017-09-19 11:43:15
圖博館
黃河變清調查:泥沙每年減少7.6億噸大洪水機率增加

歷史記載可查的“黃河清”共有43次,最長的一次為1727年,黃河澄清2000餘里,持續20多天;新世紀以來的“黃河清”,持續時間之長遠超記載,史所罕見。然而,泥沙銳減黃河變清,成因複雜懸疑待解,下游“懸河”利劍仍然高懸。
《瞭望》周刊2017-9月刊發《黃河變清調查》專題報導。報導稱,專家指出,除生態建設工程外,氣候變化、水利工程、經濟社會發展也是導致黃河泥沙銳減的重要原因。近十年來,黃河中游地區城鎮化提速,在基建和房地產拉動下,出現了“採沙熱”。而且,隨著黃土高原產沙區大量農民外出打工或遷居城鎮,導致大量坡耕地撂荒或棄種,從而引發植被自然恢復。
  《黃河流域綜合規劃》認為,目前的水利水保措施年均減沙4億噸左右,到2030年適宜治理水土流失區得到初步治理後,每年可減少入黃泥沙6億~6.5億噸。屆時,入黃泥沙可減少至9.5億~10億噸,遠期可減少至8億噸。雖然入黃泥沙銳減,黃河水沙調控體系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黃土高原輸沙規律未變,黃河下游持續數千年的“人沙賽跑”遠未到散場時。
  報導指出,黃委會曾測算,黃河下游有發生55000立方米每秒大洪水的可能。結合現在的地形地物分析,下游大堤一旦決口,洪水泥沙災害影響範圍涉及冀、魯、豫、皖、蘇五省110個縣(市),總土地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億,耕地面積1.12億畝。而且,歷史上黃河大堤汛期決口後,從未有當即堵复的先例。
....
  回應
聖人出,黃河清
古人尚且不信之事,何必再庸人自擾。
 降水北移,以後西北植被會逐漸恢復,黃河水量會暴漲,極其有可能改道而重回黃河古道,在這裡說一句,如果家住黃河古道的朋友,未來幾年早點考慮搬家吧,咱們藉住的地方要還給黃河了。
 對了,前段時間洞庭湖也是搞還湖行動,其實這不是為了環保好看,氣溫回升,降水增加,洞庭湖也會慢慢恢復到歷史上的那樣,所以政府已經行動,避免以後帶來的損失!

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大壩蓄水首次突破162米

2017.9.23日10時,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壩前水位達到162米,當天12時達162.01米,預計10月上旬水庫水位將達到164米。
  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於2005年9月26日動工,2013年加高工程全面完工,當年8月29日通過蓄水驗收,大壩由原來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蓄水位由原來的157米增加至170米。
  2014年12月,丹江口水庫正式向北方京津冀豫四省市調水,目前已調水90多億立方米。
2017-09-25 12:38:02
圖博館
港媒:千里引水隧道新構想欲把“新疆變加州”

  香港《南華早報》2017.10.30文章,原題:中國工程師計劃建造1000公里隧道以使新疆沙漠地區繁榮昌盛 參與有關項目的專家表示,中國工程師正在測試或將用於修建1000公里(引水)隧道的技術,以實現藏水入疆。有工程師表示,擬建的該隧道將使“新疆變加州。”目前,中國最長的隧道是已建成的長85公里的遼寧大伙房水庫輸水項目,而世界最長的是紐約長達137公里的地下供水主管道。
  中國已於今年8月開始在雲南省中部修建總長度將超600公里的隧道。研究人員表示,修建雲南隧道將成為修建藏水入疆隧道——從雅魯藏布江向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引水——所需新技術、工程方法和設備的“排演”。
  “雲南中部的輸水工程是示範項目”,曾在中國許多重大輸水隧道項目發揮關鍵作用的中科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傳慶(音)說,“這將表明我們擁有在危險地形修建超長(引水)隧道的知識、實力和工具。”他說在雲貴高原上修建雲南隧道,將使中國領導人對藏水入疆項目更有信心並更有可能(對相關項目)予以放行。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有著“亞洲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的下方。該引水工程最早由清朝官員左宗棠等提出。但巨大成本、工程難題、潛在環境影響以及可能遭鄰國抗議等因素,意味著它從未離開過製圖板。但張研究員表示,如今中國(科研人員)正悄然採取步步為營的方法使之成為現實。四川大學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韋(音)表示,100多名科學家已組成多個團隊就此開展全國性研究,他所在團隊於今年3月向政府提交最新的藏水入疆隧道建議。
  張說中國終將有一天會推動該項目。他認為新疆的缺水狀況在許多方面都類似於20世紀初的美國加州。當初美國通過中央河谷調水工程令加州變成全球最富饒的農業地區之一,“藏水入疆將使新疆像加州那樣繁榮。”(作者陳冰琳,丁雨晴譯)
  回應
鄰國抗議?還是不用考慮了吧,你不做,他們也消停不了折騰。
中國人就是敢想敢干,這真是開天劈地,敢教滇藏之水落九天,驚天地,泣鬼神,乾坤扭轉!
希望儘早立項並啟動南水北調大西線工程。
2017-10-31 10:51:36
圖博館
“引漢濟渭”秦嶺隧洞出口段貫通

2017-11-25,由中鐵十七局集團二公司施工的引漢濟渭秦嶺隧洞出口段6500米隧洞順利貫通。這是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線地質條件最複雜、施工難度最大的工程標段,它刷新了隧道獨頭通風世界紀錄,打破了國內隧道鑽爆法無軌運輸獨頭通風的掘進紀錄,也標誌著世界最長水利隧洞引漢濟渭秦嶺隧洞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被水利部專家譽為“完全可以和都江堰、鄭國渠、靈渠相媲美”的引漢濟渭工程,穿越秦嶺山脈,隧洞全長98千米,採用分段開挖法,其中出口段位於陝西省周至縣境內,為引漢濟渭秦嶺隧洞全線施工難度最大段落,是重點控制管段。
  隧洞通風難是世界性難題,而秦嶺隧洞斷面尺寸為6.76×6.76米,是雙線鐵路隧洞斷面大小的三分之一,雙線高速公路隧洞大小的二分之一,由於口徑小,通風問題更是難上加難。同時,秦嶺隧洞出口段獨頭掘進6500米,通風問題成了首要解決的難題。
  在施工過程中,中鐵十七局集團二公司技術人員創造性地建設了多級風站,在隧洞內3000米處建立了壓風站和變電站,滿足了施工用電通風需要。並在施工過程中,採取打釋壓孔、全斷面開挖、一次成型、佩戴防護用品等措施,確保了施工安全。
  此外,秦嶺隧洞出口位於秦嶺生態自然保護區,臨近黑河水庫,環保要求高。該公司項目部在洞口僅有的空地上建起了配套齊全、標準規範的污水處理站,並引用污水處理監控終端監視系統,對水質實行24小時不間斷無線監控、通過第三方水質檢測,使所排防水處理均達到二類水排放標準,確保了綠色環保施工。
  引漢濟渭工程一期計劃投資191億元,由秦嶺輸水隧洞、三河口、黃金峽水利樞紐3大部分組成,總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相當於100多個西湖的水量,受益人口1400多萬人,還將使500萬畝失灌耕地有水可灌。
  截至2017年11月底,工程建設按計劃進行,秦嶺輸水隧洞完成開挖支護主洞80.86千米,完成總目標98.3千米的82.26%,預計2020年全線貫通。
  “引漢濟渭”調水工程完工後,可滿足西安、咸陽、渭南、楊凌4個重點城市及沿渭河兩岸的13個縣城5個新城和2個工業園區的生活及工業用水,可有效改變關中超採地下水、擠占生態水的狀況。
  “引漢濟渭”調水工程每年將增加渭河幹流水量7-8億立方米,這不僅密切陝南與關中經濟聯繫,有效維持渭河沿岸經濟社會發展,還可以通過水權置換爭取更多的黃河用水指標,保障陝北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推動全省盤活水資源大文章。
2017-11-26 11:13:29
圖博館
回應
真是基建狂魔的絕世壯舉,期待更偉大的引藏濟新。
又抽漢江的水,南水北調中線抽了漢江的水,引漢濟渭又抽漢江的水,這樣不好吧,不能逮著一隻羊傉羊毛啊
漢水怎麼這樣厲害,既要支援長江,又要支援北京,還要支援關中。
必須再修一條引江濟漢了,漢江水本來就很少了
2014年9月26日,引江濟漢工程正式通水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11_25_436469.shtml

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建成通水2014-10-15 中國建設報

我國南水北調四大補償工程之一引江濟漢工程日前建成通水。通水後,工程將全面發揮效能,奔騰的長江水將匯入漢江,潤澤江漢平原地區。引江濟漢工程是我國現代最大的人工運河和湖北省最大的水資源配置工程。工程進水口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李埠鎮,出水口位於潛江市高石碑鎮,全長67.23公里。2010年3月26日,引江濟漢工程破土動工。今年8月底,引江濟漢主體工程完工,共完成土方開挖6206.25萬立方米。
2017-11-26 11:14:23
圖博館
中國科學院遙感所副研究員陳甫:林芝6.9級大地震引發大量滑坡泥土帶入雅魯藏布江

  印方的報導
印度中央政府消息人士說:“我們在香河上游雙方的分界線附近的葛嶺地區觀察到了這種河水變黑的現象。” 印度中央水務委員會(CWC)從2017.11.18開始檢測到河水變黑。消息人士還說,藏南地區在11月17日曾經發生地震,印度政府曾經以為是山體滑坡堵塞了河道,導致了水流變黑,但是隨後發現河水變黑的狀況沒有改善,只是在水中檢測到了大量的熔渣。12月8日發布新聞,當地採水樣分析,發現完全是泥,沒有其他化學成分。
  衛星追踪
我們首先通過最近兩個月的衛星圖像分析雅魯藏布江的水色變化,以及周邊區域是否存在異常情況。
上圖綠色的是植被,棕色的是裸露的土地、淡藍色是冰雪、藍色是江水,白色是雲朵。注意在其中黃色圈出的部分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河道甚至都顯著地移動了位置,可見堆積的泥石的規模有多麼巨大。
  林芝地震
可以看到震中就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前的大峽谷地帶,和衛星圖像非常一致。
  回應
三哥:我不聽我不聽!都怨你都怨你!
印度人的平均智商之低讓我們無比感動。
http://www.guancha.cn/ChenFu/2017_12_19_439673.shtml

印度又「偷窺」中國了,這次說我們「偷走一條河」!

印度媒體近來似乎染上了用衛星「偷窺」中國的毛病。繼借衛星圖片渲染「中國軍隊在洞朗搞建設」后,2017.12.13,印媒ThePrint又拿著衛星圖說中國人在西藏建了「秘密隧道」,把本該流向印度的水轉引到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國處在雅魯藏布江上游,印度處在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這個地理事實不改變,印媒對中國的疑神疑鬼恐怕就無法改變。
  不過,印媒所有估量都建立在低解析度圖像基礎上,連這篇報道都承認,印度政府稱,沒有證據表明存在任何引水工程。但該報道依然拿衛星圖說事,認為位於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的印度對於這條河擁有全部權利,從這條河裡引用任何水源都有可能傷害印度農業。此外,遇到突發情況,引水項目一旦突然釋放水流,也會為印度帶來災難。
  回應
真希望是真的
早就應該解決沙漠沒水問題,是個好辦法,別浪費一滴水,
2017-12-19 11:09:22
圖博館
李克強: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9%左右
2018年01月11日07:28 新華社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8.1.10在金邊和平大廈出席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並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
  瀾湄合作就像新型火車頭,把中國與湄公河五國之間的合作帶入“高鐵時代”。中國是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第一大貿易夥伴,是老撾第二大貿易夥伴。初步統計,2017年中國同五國貿易總額達2200億美元,同比增長16%。中國累計對五國各類投資超過420億美元,2017年投資額增長20%以上。自首次領導人會議以來中國與五國新增航線330多條,2017年人員往來約3000萬人次。
  瀾湄合作是首個由流域六國共同創建的新型次區域合作機制,是共商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兩年來,我們按照首次領導人會議確定的“3+5合作框架”,推出一系列合作倡議和舉措,研提了200多個務實合作項目。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瀾湄合作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效。
  機制平台逐步健全。我們搭建起領導人會議、外長會、高官會、工作組會四級會議機制。
  重大發展項目有序推進。中方承諾的優惠貸款、優惠出口買方信貸和產能合作專項貸款逐步落地,支持了湄公河國家20多個大型基礎設施和工業化項目。中老鐵路、中泰鐵路相繼開工。總投資額17億美元的越南永新火電站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老撾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項目一期投產發電、二期完成截流,全部建成後將保障老撾12%的電力供應。柬埔寨暹粒新機場開工在即,預計建成後年旅客吞吐量將達500萬人次。
  人文交流合作有聲有色。中方主辦的“湄公河光明行”活動,讓柬埔寨、老撾、緬甸三國近800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近兩年,超過1.2萬名湄公河國家學生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3000多位在職人員赴華參加短期研修培訓。瀾湄職業教育基地在雲南掛牌,已為湄公河五國培養了上萬名專業技術人才。瀾湄大學生友好運動會2017年5月在雲南成功舉行,增進了青年一代的了解與友誼。
  ...在此,我願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做好水資源合作。中國已連續15年向有關國家提供瀾滄江汛期水文數據。瀾滄江水電梯級開發不消耗水量,還可實現“調豐補枯”,有效幫助下游國家防洪抗旱。我們要著眼於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制定“水資源合作五年行動計劃”,加強旱澇災害應急管理,開展水資源和氣候變化影響等聯合研究,改進水質監測系統。
2018-01-12 10:54:06
圖博館
第二,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等產能合作。中方擁有性價比高的水利電力裝備和工程建設力量,中方支持企業按照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湄公河國家參與建設一批水電站、水庫、灌溉、飲水工程,實現合作共贏。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通信等領域的產能合作也有廣闊前景。中方倡議實施“瀾湄流域北斗衛星定位導航服務系統建設及民生領域應用示範(一期)”項目。
  第三,拓展農業合作。近10年湄公河國家對華出口水果年均增長21%。雖然中方對湄公河國家農產品貿易存在逆差,但我們不搞貿易保護,願意進口更多優質農產品,滿足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第四,提升人力資源合作。今年中方將向湄公河國家提供2000個短期研修和在職學歷學位教育名額、100個為期四年的本科獎學金名額,邀請一批中高級官員赴華參加農業、醫療、衛生、水利等領域研修,並為湄公河五國瀾湄合作秘書處(協調機構)提供人力資源培訓。中方倡議成立瀾湄合作教育聯合工作組,做好教育務實合作的頂層設計。鼓勵高校間開展聯合培養項目,探索建立學分互認制度。推進職業院校合作,支持在湄公河國家設立瀾湄職業教育中心。
  第五,推動醫療衛生合作。中方將實施“瀾湄國家專項減貧惠民計劃”,未來3年在湄公河國家開展100個醫療衛生等領域援助項目。
.......
http://news.sina.com.cn/w/zx/2018-01-11/doc-ifyqqieu5615796.shtml
2018-01-12 10:54:49
圖博館
英媒:缺水的中國需要“駱駝經濟”

  英國《金融時報》2018.2.27:中國嚴重缺水危及經濟發展前景 中國評論家和經濟學家需要給他們喜愛的動物寓言集——黑天鵝、灰犀牛、白像以及反腐敗鬥爭中的“拍蠅打虎”——再增加一個,那就是“駱駝經濟”,必須要非常快地適應水資源短缺。危機日益逼近,帶來的潛在經濟、社會和政治後果比人口統計、債務和去槓桿要嚴重得多。
  真的有那麼糟糕嗎?不幸的是,事實就是這樣。國際公認的用水緊張線是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於1700立方米,低於1000立方米為面臨缺水,低於500立方米為嚴重缺水。中國的總體水資源大約是人均2000立方米/年,但80%的水資源在南方。在北方,有8個省嚴重缺水,還有4個省缺水。他們佔了中國農業的38%,發電的50%,產業的46%和人口的41%。以下是經濟學家需要考慮的幾個更加可怕的統計數據。京津冀地區1.12億人的人均水資源只相當於嚴重缺水標準的一半。過去25年來,有2.8萬條河流消失。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1到3米。黃河的水流量只相當於上世紀40年代的1/10。
  “別擔心”,有經濟學家說,“中國有南水北調工程。他們會輸送水,或者進行海水淡化。”唉,可惜數量不夠。即使南水北調工程把所有的水輸送到京津冀地區,該地區的人們仍然面臨著嚴重的缺水。從西藏或者俄羅斯轉運水是幻想。海水淡化不可靠:非常耗電,但生產電力(主要靠燃煤發電)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中國政府正慢慢地走向“駱駝經濟”,推出了激勵措施,在循環利用、灌溉、環保、抗旱農作物等方面進行投資,在高壓輸電方面領先世界。不過要適應“駱駝經濟”,北京還需要盡快推進高科技製造業、服務業、再平衡的用水政策(當前的水價/補貼有利於工業而不是消費者)以及有效的農業(這非常重要,因為農業當前用了水資源的62%)。當然,這會帶來全球影響:農產品價格上漲,對開發節水技術的公司進行投資或與其合作,在中國之外重新佈置耗水型產業。不太積極的方面是,未能實現“駱駝經濟”將對世界貿易、投資和就業帶來重大影響。或許對中國全球雄心——這需要一個強大的和可持續的經濟——的影響最大。(作者查爾斯·帕頓,陳一譯)
  回應
英媒你操心過多了。
這個得儘早規劃,別事到臨頭才著急!
2018-03-01 11:03:41
圖博館
紅旗河工程

西北的生態問題,是我國最大的生態問題。西北乾旱缺水的生態環境,導致我國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嚴重製約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只有徹底解決西北國土的水資源問題,才能有力保障我國的發展空間。
  為此,S4679課題組組織六位院士、十二位教授以及多位年輕博士進行攻關,研究西部調水的問題。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現實可行、科學合理的西部調水線路——“紅旗河”。這是一條沿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進入新疆的調水環線,將一舉改變中國的生態格局。
  引言
2017年11月15日,S4679課題組“紅旗河”西部調水課題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邀請了國內二十餘家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單位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紅旗河”西部調水的必要性、工程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實施的重要意義。
2017年12月1日起,《積極籌劃“紅旗河”西部調水保障可持續發展》一文在新華網、人民網、中華網、中國網等相繼發表。
一面紅旗指引方向,一條大河通向輝煌。“紅旗河”工程是著眼於大生態、大格局、大戰略的西部調水方案;是一條我國經濟發展、文化融合的大動脈;是生態工程、民生工程、戰略工程,是一舉多得的千年工程!更是造福民族、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千秋偉業!
  背景
眾所周知,我國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最大製約因素就是自然條件。具體而言,東部地勢平緩、河流眾多,基本可以滿足區域生態、工農業及生產生活用水;西南地區是中華水系諸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河流眾多、水量充沛,而廣袤的西北地區,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唯獨缺水。因此,如何將西南地區豐沛的水源引入西北,是擺在中華民族面前的一個重要命題。
  中國西南三江(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受自然條件影響,雖水量充沛、水質優良,卻利用率極低,同時還經常對下游沿河兩岸民眾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這也是下游地區無法獨自面對的挑戰。我們應當管理好中華水系,使之更好的服務於下游人民,同時也更好的為中華民族的生態建設、生產生活、糧食安全做出貢獻,這是科學管理中華水系的初衷。
2018-03-15 10:15:21
圖博館
因此,“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應運而生。研究紅旗河方案的是一個代號為S4679的課題組。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資源學家王浩是課題組的專家組組長。
  “紅旗河”西部調水方案主體線路設計
“紅旗河”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附近開始取水(水位2558米),沿途取易貢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後進入怒江(水位2380米);然後,於三江並流處穿越橫斷山脈: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後經隧洞進入瀾滄江(水位2230米),借用瀾滄江河道43公里後經隧洞進入金沙江(水位2220米);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後,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繞過沙魯里山到達雅礱江(水位2119米),繞過大雪山到達大渡河(水位2022米),繞過邛崍山到達岷江(水位1945米),繞過岷山到達白龍江(水位1880米)、渭河(水位1808米);從劉家峽水庫經過黃河(水位1735米),以明渠為主繞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沿祁連山東側平原經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到達玉門(水位1550米),接著沿阿爾金山、崑崙山的山前平原,穿過庫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瑪幹 漠南緣到達和田、喀什(水位1300米)。全程6188公里(含200公里自然河道),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萬分之2.10。高水位運行,使更多地區可以自流受水。
  “紅旗河”取水水位較低,因此水量充足。基於對輸水能力和水源地情況分析,預計年總調水量可達600億立方米,僅占主要河流取水點總量的21%,將在我國西北乾旱區形成約20萬平方公里的綠洲。由於全線保持高水位運行,可以自流覆蓋絕大部分乾旱區域。這些地區地勢平緩、光照充足,可根據需要設置大量支線,工程實施後,將形成約1萬公里長、20公里寬的綠洲帶。隨著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並產生累積效應,將帶來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紅旗河”西部調水方案的代表性支線
為惠及更多地區,設計了三條主要支線:通向延安方向的“紅延河”,通向內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以及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風河”。“紅旗河”的三條主要支線均是基於相關區域地理特點的最優選擇,使得在保證坡降的前提下,能夠全程高水位自流,保持高水位優勢,有能力將水源和水能送往更多的干旱區域。
2018-03-15 10:16:12
圖博館
滕吉文院士認為,“紅旗河”方案意義重大,線路設計非常巧妙,邊界條件非常好。沿線複雜的地質和構造問題確實是工程的難點,但總的來說都有應對方法。我們不能畏首畏尾、徬徨懈怠,要紮實研究、勇於創新、突破難點,積極推進“紅旗河”方案,為我國的生態建設、糧食安全、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陳運泰院士表示:“工程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趨利避害,我們要充分利用它的好處,也要充分關注它可能的問題。但是,不能因為有強烈的構造運動,不能因為那是一個地震的多發地,是山地災害、滑坡、泥石流經常發生的地方,我們就束手無策。我們做地球科學工作的,應該貢獻自己的力量。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水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非常宏偉的構圖,希望盡快、儘早的完成'紅旗河',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一些空間。”
  周豐峻院士認為,講到“紅旗河”建設的時候,不能忘掉要提出它在抗險救災,消除洪水這方面做的貢獻。紅旗河建設的意義,首先應該提到這一點,我們是防洪在先,防洪是我們主要任務之一,是首先要做好的,可以讓我們全國人放心。南亞的國家,東南亞的國家,讓他們不但理解,理解了之後還要支持。現在這個方案,我認為真是經過深思熟慮,在考察全國的地理信息的基礎上,提出一個最優方案
  胡春宏院士認為,“紅旗河”優勢非常明顯,它把我們中國的這些水系能連通起來。如果紅旗河的水量能補到這個地方以後,我認為會對整個這一帶的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這個事情真的實現的話,那對我們中國整個的發展方向,可能會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2018-03-15 10:18:38
jsoujsou
中國提前警告雅魯藏布江水位達150年最高,印度躲過洪水

《南華早報》2018-9-9報導《洪水預警扭轉了中印關係?》,以下為全文:
一年時間中,中印關係發生了多大變化啊!去年,印度東北部的一場洪水被認為是中國造成的。今年,中國因幫助印度將損失降到最低而受到稱讚。
中國8月向印度發出雅魯藏布江水位上漲——達到150年來最高水位——的預警,給了印度當局足夠時間進行準備,阿薩姆邦等數十個地區的成千上萬人在最近的數次洪水中受到影響,但與去年的破壞相比,損失微乎其微。
  新德里曾指責中國違反早些時候就共用水文資料達成的協議。2006年,印度和中國曾簽署一項協定,根據該協定,中國每年5月15日至10月15日與印度共用發源於西藏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和薩特萊傑河(參考消息注:在中國境內稱朗欽藏布江)的水文資料。雙方在2013年和2015年的諒解備忘錄中續簽了這一協議。
  但是,當去年洪水襲擊印度東北部的時候,有報導稱中國沒有遵守協定。有人猜測,為了報復印度和中國軍人當時在洞朗地區的軍事對峙,中國沒有向印度提供這些資料。
  中國則表示,其水文系統被洪水沖毀,因此無法分享資料。
今年情況完全不同。印度總理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舉行“非正式會晤”,重啟關係,標誌著雙邊關係達到頂點。
  阿薩姆邦災害管理局的官員一致認為,中國發出的警報“起了作用”。中央水資源委員會和阿薩姆邦災害管理局的官員說,儘管印度開發了本國的高科技衛星成像系統,可以發現地面上的擾動,但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地面資料,這些資訊是不夠的。
2018-09-12 09:04:08
圖博館
中國企業參建海外水電站約320座 占世界水電市場份額超70%

據中國電力新聞網2019-01-22報導,近年來,中國水電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碩果累累,相繼建成了巴基斯坦NJ水電站、緬甸瑞麗江一級水電站、柬埔寨華能桑河二級水電站等等,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最高標準打造出一個個所在國的‘三峽工程’。
中國水電企業業務已經遍及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投資水電超過2000億元,。截至2018年底,我國水電總裝機容量約3.5億千瓦、年發電量約1.2萬億千瓦時。除了量變,更重要的還有質變。“112項世界之最,934項發明專利,135項工程品質標準,三峽工程在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推動引領著我國由水利水電大國變成水利水電強國。”回顧2018年,三峽工程在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生態保護等方面綜合效益顯著,全年累計發電首次超過1000億千瓦時,創造了新的發電紀錄。
去年10月份,亞洲第一長壩、柬埔寨最大水電工程———華能桑河二級水電站全部投產發電,年發電量占到全國發電量五分之一,並創造了在柬已建大型水電站最低上網電價,進一步推動了當地工業、農業等產業的發展及人民生活用電的改善。截至目前,瀾滄江水電公司境外水電裝機已達到了100萬千瓦。已經參與到湄公河流域上丁(160萬千瓦)和松博(240萬千瓦)水電站兩個專案中,初步計畫送電越南。同時,已委託完成湄公河老撾-緬甸界河段水電規劃報告,提出規劃相臘、孔康、孟喜三級水電站,目前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近年來,中國水電建設者正在一步步佔領世界水電市場。以中國能建集團為例,他們先後建成了以巴基斯坦NJ水電站、緬甸耶涯水電站、埃塞特克澤水電站為代表的一批大型海外水電工程,備受海外市場認可。
  回應
另外30%裡面就有導致老撾數百人死亡的韓國大項目
我關心的是那剩下的30%啥時候讓中國企業拿到手。
兄弟,還讓不讓人活了,其實,美帝最怕的就是中國的高科技一旦佔領了世界市場優勢,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都得排隊破產。
也給別人留口飯吧。吃獨食招人恨。
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華日軍、“聯合國軍”、“五眼聯盟”,誰曾想著給我們留條活路
目前願意爭這個市場的國家很少,這種工程很苦。不能簡單地高興的。
誰教你不苦就可以賺到錢的?
2019-01-24 09:38:55
圖博館
印度報復喀什米爾恐襲:揚言建水壩限制對巴鐵供水

  印度交通部長尼廷∙加德卡裡2019-02-21表示,“莫迪總理領導下的我國政府決定限制向巴基斯坦供水。相反,我們將從我們的東部河流引水,以便向我們在查漠-喀什米爾以及旁遮普邦的同胞供水。”其中一座水壩——在拉維河上的Shahpurkandi地區的建設已開始。
  印巴關係危機在2月14日之後急劇惡化,當時一名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在印北查漠-喀什米爾邦的准軍事化員警部隊車隊旁自爆。伊斯蘭主義組織“默罕默德軍”宣稱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本次恐襲造成45人死亡。
  襲擊後印指責巴支持恐怖主義團夥,從伊斯蘭馬巴德召回其大使進行磋商,同時還將來自巴商品的關稅提高至200%,實際上以此禁止了這些商品的進口。巴方堅決反對在未經任何調查的情況下將伊斯蘭馬巴德與恐襲聯繫起來,並建議與印度共同對事件進行調查。
  回應
印度兩條河都發源於中國,你敢截我就敢改道,搞岩土工程,誰堪與我。

印度又揚言要切巴基斯坦水源,這項中國援巴工程早料到了

2019-02-14喀什米爾恐襲事件,印巴之間緊張的弦再次繃緊。2月21日,印度表示要建水壩,阻止印度河上游東邊3條河流的水流向巴。一些專家分析稱,這是恐襲事件發生以來,印度發出的最大威脅。
不過,雙方在河流水源上的爭論從印巴分治開始就已經存在了,印度用水作為“外交武器”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援巴建造的N-J水電站似乎有望成為巴基斯坦抵禦印度水源威脅的重要“武器”。因為根據《印度河水條約》,如果巴方在屬於該國的河流下游建設水電站,印度在上游的水電專案就不能影響巴方取水。該專案全部4台機組去年已實現投產。
2019-02-23 10:06:22
阿楨
印媒:水資源比中國多近4倍 但印度應向中國學用水

  印度金融商業網站2019-05-28印度應向中國學習用水 印度曾頻頻報導稱中國為了水資源恐會用幹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要理解這種狀況,不妨看看圖表(如圖)。儘管中國幅員遼闊,但水資源缺乏。印度的水資源要比中國多近4倍。事實上,印度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正因缺水,中國被迫做出印度懶得做的一些事。中國可能曾覬覦跨界河流。但2010年中國成功降低太陽能板的成本,圍繞水資源與印度的危機似乎已緩解。
  過去20年來,中國展開種種改革,確保了在農業不降低生產率的前提下使用更少的水。這是印度應學習的經驗。印度水資源豐富,從沒有教農民如何節制用水。且在印度,河流湖泊被污染後,管理者和企業都不會受到懲罰。
  印度總是說土地分散影響農業。可看看中國,土地分散比印度更嚴重。但看看農業生產率,雖然中國的水資源比印度少得多,但從農業產值來看,中國打敗了印度。中國的農業產值至少比印度大6倍。中國在這方面創造了奇跡。
  首先,中國教育農民如何少用水多種植。這意味著要安裝相關系統,測量用水量,然後對過度抽水加以處罰。其次,中國擬定了一份高耗水(工業)生產清單,然後制定措施減少此類產品的國內生產。第三,中國對用過的水進行回收利用,如今是世界上在這個領域做得最有成效的國家之一。此外,中國還制定了防止“因水而戰”的政策。如此一來,印度就不用擔心與中國因為水發生紛爭了。而印度國內的水戰卻是個大問題。印度在這方面反應太慢。最後,中國會嚴懲污染水的企業,甚至對過度用水也不放過。中國有許多值得印度學習的地方。而在用水經驗上,印度尤其需要向中國取經。(作者RN•巴斯卡爾,喬恒譯)
2019-05-30 08:32:02
阿楨
中國不搞環保炒作?因為我們是種樹狂魔 2019-09-27 觀察者網

最近,16歲瑞典輟學學生桑伯格可謂是風頭無兩。9月23日,她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指點江山”、“怒斥政壇”,引來全球目光。
此情此景,讓部分國內網友開始“積極反思”,質疑中國人在環保方面的作為。在桑伯格聯合國演講之後,還有網友稱讚她是在為地球的未來而奔走呼號,指責那些反對她的中國網友思想層次不夠。
層次不夠?一位網友表示,桑伯格只是在“放嘴炮”。
另一位網友則回復了《論語》中的經典名句——“聽其言而觀其行”。
  既然說道了“觀其行”,中國表示有話說。
1991-2016年,中國一共新增林地527152平方千米,遠遠超出第二名美國的79186平方千米和第三名印度的69205平方千米,庫布齊、毛烏素......一片片綠化了的沙漠見證了中國人種樹治沙的功力。而同一時間段內,森林的消失其實是主要發生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和非洲南部,特別是巴西和印尼。
雖然中國的種樹面積冠絕全球,但光靠一個“種樹狂魔”根本不足以概括中國在環保方面的投入。截至2016年,中國是全世界風能和太陽能累計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世界並沒有無視中國在環保方面取得的成效。早在此次聯合國氣候大會,王毅外長表示:作為國際社會的負責任一員,中國將認真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義務,言必信、行必果,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變,與各國深化氣候合作的意願不變,推動氣候多邊進程的努力不變。
只要各國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建成一個清潔美麗、共同繁榮、命運與共的美好世界!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9_09_27_519543.shtml


難道就因為是中國,《Nature》說我種樹都有錯? 2019-09-27 觀察者網

2019-09-25,在學術界非常有名的期刊《Nature》的官網上發佈了一篇“新聞”報導,我認為它的觀點並不是很客觀,論證也並不如何妥當,整體論調比較偏頗。報導對於中國的植樹造林運動表示了部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比較大的質疑。其核心觀點認為,在中國的植樹造林可能會加劇水資源的短缺。作者部分肯定了我國植樹的成績,說樹木阻擋了沙漠化。但話鋒一轉就說很多非原生植物被用於沙漠綠化,還說有科學家擔心這樣的種植會加劇水資源短缺。甚至引用了牛津大學地理學家的言論,說這個主意不錯,但是在沙漠中種樹是愚蠢的。
2019-09-28 08:15:11
阿楨
如果單純從學術觀點來講,我肯定也非常反對一刀切地種植樹木來抵抗沙漠化,因為我知道這並不符合生態的自然規律。但是,問題在於現在我們並沒有這樣做,作者的說法完全是自己豎起靶子自己來打。
  在這些問題上,咱們國家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確實走過一些彎路。寫到這裡,我猜肯定有人要黑一波三北防護林了。當年三北初建的時候,曾經樹種比較單一,有歷史局限性。楊樹種了太多、太密,在今天看來並不符合科學發展的思路。但當年也不是只種了樹,還有別的。
  所以說,單把種樹拿出來講顯然是不合理的,畢竟我們從來就沒有搞過所謂的一刀切,走的一直是“喬、灌、草”相結合的道路,最多也就是中下層在具體施行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實踐方面的問題。
  更具體的咱們還可以參見2002年關於進一步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見,檔中充分指示了關於因地制宜、恢復原生植被等若干方針。換句話說,文章作者指出的問題,咱們自己都在源頭上做了預防,而作者2019年還把這個寫成新聞,至少也是個拾人牙慧。而新聞,講究的就是時效性,不然為什麼叫news呢。
  客觀上講,樹必然要耗掉一部分水,但大面積的乾旱是由植樹造林引起的麼?這種論調不僅缺乏因果性的證據,連相關性的證據也非常匱乏。作者說我們植樹造林把水資源弄短缺了,把國家搞乾旱了,那歐美沒我們綠化做得好,難道就不乾旱了麼?歐美也乾旱啊。乾旱是全球問題,怎麼就到我們家變成了植樹造成的呢?這個邏輯講不通吧。
  而且作者引用的文獻和他的論述,存在著眾多不協調。比如他用來論述我國越來越乾燥的文獻中就有明確的表述,認為近年來國內乾旱問題與東亞夏季風減弱有關,絲毫沒提植樹造林的事情。也就是說,乾旱本身確實存在,論文也沒有講和植樹造林有關,這個新聞的作者非要把兩件事捏在一起,造個大新聞。這種觀點根本站不住腳嘛。這就像是說海盜數量減少可能導致全球變暖一樣,只能當個玩笑而已。但《Nature》偏偏把它當回事一樣發到官網上,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2019-09-28 08:19:19
阿楨
對港自制,大陸70周年國慶閱兵展現更大自信 2019-10-01 陳一新

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0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各種新武器首次亮相,北京並沒有如預期,在10月1日前對香港展開大規模的鎮壓,反而是對香港提出和風細雨的呼籲,顯示出中國大陸在天安門事件30年後,不僅在包括經濟、科技與軍事的綜合國力有長足的進展,而且在國家治理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當天受閱的人員有1.5萬人、160多架軍機,以及580輛坦克和其他武器。首次公開露面的飛彈至少有以下4種。
第一類有「航母殺手」改良型之稱的東風17超音速導彈,射程達2500公里,約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海上大型軍艦。(楨:安裝在履帶戰車上,安裝輪式卡車上的為道爾M1T。)
第二是巨浪二型潛射洲際彈道飛彈,最大射程目前為7400公里,可改進到10000~12000公里,並可攜帶1~3個核彈頭。
第三是東風41型洲際導彈,可攜帶10枚彈頭,最大射程約14000公里,超過美13000公里的民兵飛彈,最高速度可達25倍音速。
此外,東風100陸基巡弋導彈,最大射程2000~3000公里,飛行速度達3至4馬赫,可以對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或攻擊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水面艦艇。
  相關新聞
國慶閱兵受閱裝備全部中國造 40%首次亮相
美媒高度關注國慶閱兵:東風-41/17A,偵8/攻11無人機,無人潛航器太先進了
施洋:大閱兵中的“大混編”與我軍的合成化體系發展方向相似
絕殺南海 陸最新反艦巡航導彈鷹擊18首次亮相
繼俄之後陸首款高超音速武器曝光 東風17彈頭造型奇特(回應:美五年內搞不出來,至於俄就吹吧。東風-17外型上可明顯看,後段長型圓筒狀是火箭推進器,屬長型圓筒狀;前段尖頭扁形是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火箭推進導彈至大氣層邊緣後,彈頭與火箭分離,彈頭再以幾乎「水漂」式的彈道繼續飛行,在重返大氣層後能進行機動,突破反導彈系統的攔截,達到精準打擊的目的。

一次看懂習近平領導下的5次大閱兵 2019/09/30 中時電子報

第1次:2015年9月3日首次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是建政以來第15次大型閱兵,也是首次在非「十一」國慶期間舉行。
第2次:2017年7月30日,在「八一」建軍節90周年前夕,於朱日和戰術訓練基地舉行。是首次以慶祝建軍節為主題閱兵,也是習首次在野戰沙場檢閱部隊,更重要的是這次是軍隊改革後首次閱兵。
2019-10-02 07:44:35
阿楨
第3次:2018年4月12日南海大閱兵,首次公佈了094戰略核潛艇和093攻擊型核潛艇,共有48艘軍艦、76架戰機、1萬多名官兵參與,是中共建政以來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正式對外宣示,中國已經完成積極防衛南海主權的工作,改變了以往在南海被動的地位。
第4次:2019年4月23日海軍成立70周年閱兵在青島海濱舉行,同時也舉行國際艦隊檢閱式,各式艦艇32艘(包含首次受閱的航母)、戰機39架。另有61國艦艇與代表團參加國際閱艦式。
第5次: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是歷來首次亮相新型武器裝備最多的一次。

談到國慶大典 阿扁一肚子鳥氣 2019/10/01 中時電子報

雙十國慶即將登場,蔡英文總統卻面臨兩友邦斷交等問題。前總統陳水扁呼籲蔡英文總統取消勞民傷財、勞師動眾的「國慶大典」,並細數往事,指國慶閱兵是軍國主義產物(楨:?) 、橘營立委大鬧會場,「生日」成「祭日」。所以,這種國慶大典不辦也罷。臺北府前總共舉辦過十七次國慶閱兵。除1949年的第一次,蔣介石總統已經辭職下野,李宗仁代總統逃亡美國,是由東南軍政公署長官陳誠主持外,其餘16次歷經4位總統,蔣介石共11次,蔣經國及李登輝各2次,嚴家淦1次。2000年阿扁上任就把國慶閱兵給取消了,直到現在,馬蔡都沒有再恢復。
  相關新聞
閱兵是軍國主義產物?
  閱兵-維基百科
閱兵,是指對武裝部隊進行檢閱的儀式。通常在國家重大節日、迎送國賓和軍隊出征、凱旋、校閱、授旗、授獎、大型軍事演習時舉行。用以慶祝、致敬,同時展現本國的軍事建設成就,並可壯觀瞻,提振軍威,鼓舞士氣。
目錄
3 知名閱兵
3.1 中華民國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
3.3 蘇聯/獨立國協
3.4 美國
3.5 英國
3.6 法國
…..
2019-10-02 07:51:50
阿楨
中國在湄公河興修水利 動了誰的乳酪? 2020-05-04 余鵬鯤

…….
湄公河的水能資源豐富,自1950年開始便有眾多國家及國際機構計畫開發下湄公河水資源的水電、導航、灌溉、防洪功能。但是從1950年開始到1994年幾十年間,眾多發達國家及專業國際機構進行實地勘察及論證後,最終都沒有實施的湄公河幹流大壩專案。一方面是因為當時中南半島的局勢不允許進行這樣的水利開發,另一方面也是西方的低效率和貪婪使得沿途國家不支持西方公司主導的大型水利工程。
  但是中國率先在瀾滄江上修建了漫灣水電站(1996年),而且逐步地達到了今天15級水電站的預定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發生災難性的工程事故和生態後果,使得西方打“生態牌”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理論不是這麼可信了。
  現在老撾還打算在中國的技術支援下,用十幾年的時間在湄公河幹線上修建9座水電站,並完成70餘個支線水電站的修建。這更是為西方環保“小將”們所不能接受的。
  對於中國而言,開發湄公河並不全是為了發電,灌溉也是重要目的之一,但最重要的目的是促進和保證通航。早在2000年中老緬泰四國交通部長就正式簽署了《瀾滄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協定》。根據協定各方的合法船舶可在中國思茅和老撾瑯勃拉邦港之間自由航行。
  商船能在湄公河上自由航行對中國而言意義重大,湄公河是雲南省最重要的出海水路,通過湄公河與陸路的配合,還可能直接與印度洋的貿易通道相溝通,這是第一島鏈和麻六甲海峽所控制不了的。
  拋開這些戰略意義不說,發展湄公河的水運有利於促進出口,有利於延緩低端產業向東南亞進行轉移的速度,有利於雲南和貴州的經濟發展。這些也不是唱衰中國的西方媒體願意見到的。
2020-05-07 07:44:55
阿楨
湄公河沿岸經濟的往來,還會帶動周邊國家的發展。東南亞國家平均受教育水準在發展中國家相對較高,是最有希望借鑒中國道路、中國方案的地區。如果說越南的發展西方還可以用普選勉強解釋過去,那麼隨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發展就很難解釋了,這將促使其他發展中國家認真考慮中國道路。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西方媒體經常抹黑中國在東南亞的行動,挑撥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關係。這種行為是註定要失敗的,這是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和東南亞多邊機制的有效性決定的。這種能力在過去的萌芽階段,就能完美處理“10•5湄公河慘案”這樣撲朔迷離、紛繁複雜的突發事件。十年過去了,這種能力只會更加強大。
  但是《紐約時報》中文網的這種抹黑還是給了我們一些啟示,首先就是要警惕極端生態主義。當極端生態主義以瑞典環保少女桑伯格這樣的形象出現時,人們普遍能認清其荒謬性。但當其以一種溫情脈脈的面孔參與到有環境風險的工程決策中時,迷惑力還是很強的,《紐約時報》在東南亞人民面前扮演的就是這樣一種角色。
  《紐約時報》的這種表演,以及最近發生的中泰網友之間的“罵戰”,說明在湄公河沿岸政府合作異常火熱的大背景下,民間交流還是非常貧乏。國之交在民相親,只有民間交往也跟上去,才能讓東南亞民眾都知道是誰一直在做大發展的蛋糕,又是誰一心要動地區和諧的乳酪。
https://www.guancha.cn/yupengkun/2020_05_04_549183_3.shtml
2020-05-07 07:49:12
阿楨
柬埔寨洞裡薩湖無魚可捕 可能與大陸11座水庫有關 2020/07/22

路透社報導,東南亞最大湖泊洞裡薩湖(Tonlé Sap),以往在夏季會遇到定期的擴充,但是卻連續第二年推遲,嚴重影響了當地漁業,也威脅了超過一百萬人的糧食供應。
泛濫延遲,歸因在2019年降雨減少,以及湄公河上游太多的水壩,其中2座在寮國,11座在中國大陸。就寮中的立場來看,這些水壩帶來了重要的經濟利益,調節了水流量,有助於防止嚴重的洪水和乾旱。但是,對下游的國家來說就造成悲劇了,湄公河水量減少,不止影響漁業,也影響農業和飲用手。
  回應
去估狗地圖,這也能黑中國?
現在最夯神經病「甩鍋中國」!
大陸現在水很多,你要多少都會放給你!

7月颱風不見影 天氣風險公司一張圖看今夏為什麼特別不一樣 2020-07-22

「天氣風險 WeatherRisk」說,夏天本來就是太平洋高壓的主場,但今年6至7月的太平洋高壓已經是異常的強勢。以往太平洋高壓平均的勢力範圍大概在中緯度的洋面,低緯度讓出空間讓颱風可以發展,西南季風進入南海,梅雨鋒面則依照時節南北擺盪。但今年高壓的勢力範圍已經完全壟罩到台灣、華南甚至南海一帶,西南季風難以吹送到中南半島附近。
為什麼今年的高壓如此異常?目前初步有幾種看法,包括印度洋海溫偏高,尤其是西印度洋一帶的上升對流雲系很旺盛,讓東印度洋、靠近中南半島和菲律賓一帶出現下沉氣流,增強高壓勢力。有研究指出,聖嬰年的隔年,菲律賓至南海一帶的高壓勢力都會比較強,讓高壓容易往低緯度伸展。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720335
2020-07-23 08:04:05
阿楨
為什麼塔拉灘的地表以前很缺水,建了太陽能電站就不缺水了? 2020-10-03

其實很簡單:因為扶貧建了太陽能電站後地表有了水了。
這地方以前是荒漠。因為:1.缺水。也就是天上基本不下雨。2.巨曬。啥生命都能迅速曬乾曬死。
1.架起來的太陽能板提供了遮蔭。2.太陽能板需要清洗維護,洗太陽能板的水流到地面後滲入地表,地表有了水,撒上草籽後,草就長出來了。
  回應
近些年來,中國西北內陸的降水量普遍明顯增加,這是全球氣溫變暖的同步進行的一個現象。歷史上的王朝盛世跟較高的平均氣溫有高度的正相關。可以預料,中華盛世再臨,是有生之年看得見的。
機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西北假如沒有人綠化,不照樣還是荒漠?有了綠植也就固定了沙土,涵養了水分,久而久之變成了草原,再持之以恆幾個百年過去說不定就是森林。

世界糧食計畫署駐華代表:中國樹立扶貧領域光輝典範2020-10-03

2020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近日,世界糧食計畫署駐華代表屈四喜高度評價中國在扶貧領域的成就:中國的耕地面積和草原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四分之一。中國整個耕地面積只占全球的9%,但是人口占到20%,中國很好地利用了9%的耕地,解決了全球20%人的吃飯問題。
2020-10-04 09:23:48
阿楨
給宇航員的好消息:月亮上的水比想像中多 2020/10/28 中國科學報

  本周發表于《自然—天文學》的兩項研究給出了證據:月球極地真的存在陰暗的大坑,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
  2008年,人類在月球探索到水的痕跡。大多數水會蒸發,但還有些水會通過稀疏的大氣層直達月球上的那些陰暗角落。
  此前,洪尼伯等人使用NASA紅外天文學的平流層望遠鏡,發現,月球表面的窄帶上,每公斤月球土壤可能含有100-400毫克水。這不僅能讓NASA決定將宇航員送往何處,還可以減輕有效載荷,攜帶更多科學設備到太空中。

中國已有耕地紅線政策保證糧食安全,為什要建紅旗河?2020/10/28

新疆氣候很適合種植高質作物,白天熱光很足,夜晚氣溫低,糖分很足。而新疆乾旱少雨,是靠高山冰雪融化水。
橫斷山脈在豐水期是大量降水的,東南亞也是雨水期,通常都形成洪災,中國利用通過紅旗河運水是合適的,對東南亞也是有利的。
紅旗河運水不只是新疆的,甘肅,青海,等地也可以抽調部分水用於滴灌種植,實質上有利於西北部發展,只是因為成本這方面需要考慮。
  回應
 勞民傷財的想法,硬要搞就是國運的轉折。
 當初南水北調時也是這麼說的,結果現在呢。
 有紅旗河的施工量,你從渤海搞海水淡化往上抽不好麼....
 紅旗河是永久型工程,建好後也不消耗能源,哪一樣不比海水淡化強?紅旗河工程量是巨大,但和鄭國渠/都江堰一樣,建好後沃土萬里,況且開工後,會帶來多少的就業機會、材料設備需求?

水熱聯供:「零能耗」海水淡化新方向 2020/10/28 中國科學報

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提出「水熱聯供」利用北方東部沿海地區火電與核電餘熱為動力,將海水製取為100℃~120℃的熱淡水。通過單管長途輸送,不僅能用於建築供暖,還能在終端分離出常溫淡水,滿足城市淡水的需求,實現了零能耗海水淡化。從連雲港到大連沿海地區的1億千瓦火電和核電,可滿足這一地區40億平方米建築冬季供熱需求,占我國北方供熱建築總量的四分之一;在供暖期產生的35億噸淡水,還能滿足20%的淡水供應需求。
2020-10-31 10:22:36
阿楨
NASA去年那張說中國讓地球變得更綠的照片 又有後續了

2020年10月29日,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的學術文章《從大氣溫室氣體濃度估算出中國陸地碳匯量巨大》引發媒體關注。
  2010-2016年,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尤其是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新種植森林)年均吸收約11.1億噸碳,吸收了同時期人為碳排放的45%。

  簡言之,至少近六年來,中國人為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近一半,都被我們所種植、培育的森林吸收掉了。據文章指出,其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是中國重要林區,尤其是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新種植森林。
  作為一直以來被公認 “全球碳排放量最大國家”,一旦所排放二氧化碳的近一半能夠被日益茂盛的森林所直接吸收,那麼這麼多年來圍繞碳排放等氣候議題而形成的話語場無疑將發生深遠變化
,對國際社會長期以來借中國碳排放量說事兒的一次有力回擊。
  而有了這些資料的支撐,無論是在曾被發達國家佔據主場的氣候談判中,還是對未來中國承諾的踐行中,中國的底氣和信心都會更足——今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中國領導人作出鄭重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回應
全世界只有中國做到了讓沙漠面積逐年減少,為此我感到自豪!
法國人說:中國推廣的環境綠化不符合科學,對環境保護有害。公知們也可勁的吹捧轉發,看到這篇文章,公知們又要忙了。
2020-10-31 10:24:13
阿楨
港媒:印度已被中國拖進戰略競爭 代價十分高昂

  香港《亞洲時報》2020-11-20稱,印度被中國拖進了代價高昂的戰略競爭,印度浪費了大量本可用於其他地方的資源。
  北京不再將印度視為當下競爭對手,因為印度的經濟和軍事能力遠遠落後於中國。但是北京認為印度可能是未來的競爭對手。根據各種國際組織的預測,到2050年或以後,中國的競爭對手將不再是美國,而是印度。因此,中國它想為印度作為未來競爭對手的發展製造障礙:
  首先,中國希望驅動印度進入代價高昂的戰略競爭。例如,中國不停地將自建航母投入現役,而印度則需外購。美國一艘福特級航母約130億美元,印度國防預算年年為736.5億。中國還將測試各種射程的導彈,迫使印度購買防禦系統來應對。
  其次,中國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軍隊後,印度將大大增加其國防開支。
  第三,為使印度海陸空軍現代化,新德里將浪費大量資源。由於印度的民族主義,將使印度政府將稀缺的財政資源用於不合理的專案,例如在喜馬拉雅山區修建道路或機場,或購買航母。
  第四,由於上述三個因素,印度必須將重點放在邊境的保護上,而不是將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和減少貧困放在首位。
  如果印度犯了這樣的錯誤,那麼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無可爭議的經濟和軍事強國。印度參加了最近舉行的四方演習,退出RCEP,就像中國期望的那樣。
  回應
 標題有問題。中國早在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表示,絕不搞侵略擴張稱霸,從沒有拖印度進入什麼戰略競爭。
 但印度事實上已被拖進戰略競爭了。
2020-11-25 09:12:52
阿楨
多數國家電費和輸電費是分開的,中國卻是統一計算 2021-06-29

【本文來自《發改委:我國居民電價偏低,下一步將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評論區】
電價高低是相對于居民收入而言的。世界發達國家1000度的電能的費用占月工資的6.9%:韓國3.19%,美國2.67%,挪威2.29%,法國4.1%,瑞士4.36%,波蘭12.35%,芬蘭4.24%,英國5.77%,葡萄牙13.44%,日本8.19%,盧森堡5.46%,愛爾蘭6.63%,荷蘭6.94%,奧地利7.14%,義大利11.13%,丹麥10.68%。中國是20.68%,是發達國家的2.52倍。
首先,你不考慮峰穀以電價較貴的廣州市為例,用電260度內為0.58/度,261-400度為0.63/度,每月401度以上的電價0.88元/度,1000度電的價格為777元,而全國月工資約為7500元,折合10%。
其次,多數國家電費和輸電費是分開的,而中國的電價是包含輸電費用的。
最後,發電的主要成本(燃料、設備折舊)各國其實都差不多,收入低的國家電費比例自然也就高了。
  回應
嗯,你收入只有1000塊,所以糧食只能賣一毛一斤,五星酒店只能100元一晚,LV的包包只能200塊一個,不然就是這個世界的錯!
同樣道理,為什麼有人要拿中國通信資費占收入的比例去和發達國家對比來說事呢?
  相關新聞
白鶴灘水電站2021/06/28投產發電,共安裝16台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輪最大的發電機組,僅次於三峽工程,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968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160萬噸、二氧化硫17萬噸。將與三峽工程、葛洲壩工程,以及金沙江烏東德、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一起,構成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
  回應
不要臉的中國在雲南把上游的水攔截造成下游東南亞四國的河水乾涸生物滅絕,人民也難以維生。骯髒 齷齪的中國人
愚蠢无脑蛙,这条河跟东南亚四国没一点关系,完全流经大陆境内。
不要臉的1450,整天在網上造謠。造謠的1450死全家!
台灣的燃煤發電的總裝置容量不到1500萬千瓦。
台灣可以用愛發電,2300萬人能產生可觀生物電,豈是燃煤或水電可比呀!
綠畜政府趁著疫情火速簽約,中火又榮升世界第一大火力發電廠
2021-06-30 10:28:46
阿楨
老撾拒絕中國基建,70億找韓國建大壩,潰壩後又求中國出手,咱幫不幫?
  回應
潰堤的是副霸D,高16公尺黏土霸,不是主霸。
自2014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水電成為我國第二大能源。2020年,中國水電發電量1.35萬億千瓦時,水電裝機容量3.7億千瓦超過全球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216MZg6nEM

是誰在幫助寮國實現「水電富國」? 2017-02-14

湄公河全長的44.4%流經寮國,60%水力資源在寮國,據亞行估算,流經寮國的湄公河蘊藏電力約為1.8萬兆瓦,寮國的利用率還不到4%。寮國60-70%的水電站都由中企承建,目前共10項,投資額9.9億美元。目前,泰國和越南等「大湄公河圈」的電力需求, 7-8%通過寮國來滿足。
  相關新聞
值得信賴!中國幫助寮國南歐江流域打造一庫七級(座)水電站 2020/10/13
習近平2021-09-21週一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 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
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2021/09/28 中時
中國資助的菲律賓Kaliwa大壩2019年8月動工
從「緬甸菲律賓水壩興建受阻」看中國主導的亞洲建設投資問題 2015/04/08 阿潑
國際河流組織2008年《新的長城》:「中國水壩行業指南」說:「目前,中國的水電企業和銀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壩建造者。」2012年版《新的長城》,中國海外水壩建設增加了100個,在全球74個國家參與建設304座大壩。但與此同時,受到環保團體與民意施壓,中國在緬甸密松/菲律賓Kaliwa大壩,也被叫停。

中亞油田 各方勢力競逐 2008-09-18 Steve LeVine,譯者:陳曉夫

在里海東岸,以美國Chevron石油公司為首的一個團隊,正在超巨型的坦吉茲(Tengiz)油田為五十座新油井開啟閥門。在取得哈薩克境內石油開採權十五年之後,Chevron終於能將這處油田的產量,至少倍增到每天五十四萬桶。
只是如何將石油運出閉鎖於內陸的哈薩克,一直是難題:俄羅斯不斷刁難,阻止、限制穿越俄境的石油運輸作業。
2021-12-28 08:26:06
阿楨
Chevron曾設法跨越裡海,取道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經由油管與鐵路,繞過俄羅斯運出部分石油。近年來,Chevron已經經由俄境運出大部分石油;但基於安全考量,它希望經由喬治亞建一條新油管,出口更多石油。問題是,這條運油走廊的興建,因俄突於今夏出兵喬治亞而變得風險倍增。哈薩克已經取消在喬治亞海岸建煉油廠的計畫,將運油走廊擴建到喬治亞的黑海沿岸,幾乎已經不可能。
對於石油與天然氣需求三分之一仰賴俄國進口的歐洲而言,莫斯科今後在政治與經濟議題上,很可能遠較過去更加需索無度。
早在喬治亞衝突前,裡海地區每天出口的六百三十萬桶石油,85%以上經由俄油管運交。從上個世紀九○年代起,俄屢次運用它的石油與天然氣管線,1993年關閉土庫曼對西方的天然氣出口,迫使土庫曼降價向烏克蘭輸氣,就是例證。
在Chevron於1993年接管前,坦吉茲油田日產六萬桶,Chevron計畫增加十倍。但莫斯科以俄國油管輸運量有限與環保為由,下令減半。Chevron不得已,只得寄望於透過喬治亞、高成本的鐵路運輸。
Chevron希望坦吉茲產能最後達到日產百萬桶,但得十年才有望實現,問題是,俄不願配合將境內油管流量加倍,除非Chevron支持莫斯科建一條經希臘通往地中海的新油管,以挑戰美國支持的亞塞拜然、喬治亞與土耳其的BTC油管。Chevron雖拒終屈服,但還需三年才能完成,於是哈薩克與Chevron恢復所費不貲的鐵路運輸,經由烏克蘭與喬治亞,每天用一萬三千個油罐車運三十萬桶石油。
哈薩克仍然保持樂觀,總統女婿、石油主管的提穆爾.庫利巴耶夫(Timur Kulibayev)指出,中國2009年將完成從哈薩克通往中國新疆、每天運油四十萬桶的油管。經過十五年明爭暗鬥,俄美都嘗不到甜頭,卻讓中國拿走了中亞的石油與天然氣,倒是一大諷刺。
  相關新聞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全長一萬公里,土庫曼188公里,烏茲別克530公里,哈薩克1300公里,中國境內8000公里,至2020-12-31,累計輸氣量達3359億餘標方,安全運行4034天。
BTC油管2011-08-25正式啟用,預估到2010年,裏海地區產油量日可達500萬桶,亞塞拜然靠BTC獲得500億美金,喬治亞與土耳其也有6到25億進帳。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升級波及能源市場 2020-09-27兩亞在納卡武裝衝突,外界擔心會影響BTC油管,美國天然氣期貨跌超5%。BTC日送能力為120萬桶石油,但實際不到一半。
2021-12-28 08:38:11
阿楨
俄增兵烏邊境 俄烏危機 歐洲天然氣漲4倍 普丁咎由自取

美國總統拜登與俄國總統普亭2021-12-07的視訊峰會歷經2小時後結束,普亭要求北約停止東擴和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
普丁2021-12-24表示,歐盟創紀錄的天然氣價格只能歸咎於自家政策,因部份歐盟成員國以高得多的價格在區內轉售俄羅斯的低價天然氣。 普丁還呼籲歐盟批准北溪二號管道,以緩解價格緊張狀況。
歐洲指標天然氣價格14日大漲至紀錄新高,較年初水準飆升近800%。該價格在上週五有所回落,但今年迄今漲幅仍超過400%。
北溪二號管道遭到美國,特別是幾個東歐國家的反對,他們說該管道將使歐盟更加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目前歐盟35%的天然氣需求由俄羅斯滿足。
從俄羅斯到德國的北溪二號管道已於9月建成,目前仍在等待德國和歐盟監管部門的批准。
德國天然氣輸送網絡運營商Gascade的數據顯示,通常向西歐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亞馬爾-歐洲管道週日連續第六天出現反向輸送,將天然氣從德國輸向波蘭,這使價格緊張狀況加劇。
  相關新聞
普京稱北約曾承諾不東擴,北約:從未承諾不擴張
2021-12-28 09:01:19
阿楨
緬甸租借給中國的科科群島,為何讓印度恐懼,看看現在建設得如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TzQdRw8oA
紐約時報:「太平洋爭奪戰,中國遙遙領先!」為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ZyLwFBaKE
  回應
美國文化是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利己主義。而且美人崇拜個人英雄主義,認為強者有權利主宰一切,弱者只能順從。而中國文化強調以德服人,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是亞洲,甚至大部分的時候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中國從來沒有主動靠武力殖民任何一個其他國家。中國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個靠被侵略,然後同化侵略者來擴張領土的國家。
  相關新聞
中國八大海外基地 看完恍然大悟 2016/02/25 環球新軍事

海外基地並不等於海軍基地:前者為軍/民兩用,作為中國在海外指定區域展開經貿,商務,文化,防務活動的集中性支撐點。也可用於保障武裝部隊給養,戰備補給,裝備保養維護,護航撤僑,甚至是軍事行動。優點,戰略定義廣泛,功能廣泛,進退遊刃有餘,可以從事外交,商貿,軍事等多方面活動,牽制敵對勢力,突破對華的封鎖。缺點,軍事支援能力不如美軍基地。
中國首個海外基地吉布地為於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扼守紅海入印度洋的要衝,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擴大在非的影響力,與美在非的戰略部署進行抗衡,向東扼守著中東海灣地區。
一個吉布地遠遠不夠,可能成為中國的八大海外軍事基地:
一,緬甸科科群島科科群島, 30平方公里,北距中國只有1200公里,東南距馬六甲海峽數百公里。
二,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緊扼從非洲、歐洲經紅海、荷姆茲海峽、波斯灣通往東亞、太平洋地區數條海上重要航線的咽喉, 2001年中國參與這個深水港的建設和開發,利用中亞與該港口相連的公路與鐵路,中國有望開闢一條往新疆等西部地區輸送能源的通道。設立電子監聽站,可以監視從荷姆茲海峽到阿拉伯海之間的船行航行動態,以及印度洋上的美國迭戈加西亞軍事基地。
三,孟加拉吉大港。
四,柬埔寨苦克莫島。
五,中泰聯合基地。
六,索羅門群島:比卡齊克亞島
七,波里尼西亞:土阿莫土群島
八,斯里蘭卡:漢班托塔
2022-06-04 07:55:13
阿楨
黃河水竟然變綠了?原因是什麼? 2022-05-14

華夏民族的發源地在黃河流域,最近有遊客發現黃了幾千年的河水竟然變成了綠色?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十分嚴重,黃河每年水中含有的16億噸泥沙。
自2000年開始,我國就針對黃河“水少沙多”的癥結採取了“攔、排、放、調、挖”的治黃措施,一些幹流的河水顏色逐漸清澈,黃河下游河床的泥沙平均高度也降低了2.6米,優質水占比80%以上。
黃河壺口瀑布河面寬40米,高度落差達到30多米,流量最高可達2700立方米每秒。黃河平水期的流量約為1000~1700m³/s,枯水期只有300~800m³/s。在自然和人工的黃河上游萬家寨水庫蓄水兩重因素之下,壺口瀑布的水位不斷降低。
河水變更清澈,光線就能夠進入河底,水中的藻類變多,所以清澈的河水看起來自然就變綠了。河水的變綠促進了黃河流域魚類繁殖和經濟發展。
對於黃土高原的整治,國家提出了二十八字方略:“全部降水就地入滲攔蓄,米糧下川上原、林果下溝上岔、草灌上坡下坬”。具體就是將當地的降水儲存起來,然後在黃土高原上進行開墾種植,恢復土地活力,以此達到整治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隨著方針的貫徹落實,黃河河水變黃的根本原因也在逐步解決,當黃土高原真正的實現了“青山”,黃河自然也就會變成“綠水”。昔日的“塞上江南”也將煥發生機,為我國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帶來極大的改善。
2022-12-30 07:32: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