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14 08:31:59| 人氣9,990| 回應385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大飛機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前評<中國造>:本要將「中韓造船之爭,大陸中船搶當全球No.1 」補貼於<中國>,但為對比<高雄空港>,還是另貼<中國>吧!本要將「中國大飛機之夢」補貼於< ARJ21與日C-X>,但為對比< 華揚屎威靈>,還是另貼< 中國大>吧!

C919  維基百科

中國C919大飛機(還處試航取證階段,預計在2018年投入使用,380架訂購) 
C919飞机机身特写





林左鸣:100亿对振兴中国发动机仍是"杯水车薪"
長江CJ-1000A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1:2金屬模型:環球網2011-09-26引述報道,未來20年內,中國可能需要購買5000架商用飛機和2300架商務飛機;這些飛機大概需要配備16000臺民用渦扇發動機,最差的情況也需13000臺渦扇發動機。同時,中國軍方的大型飛機可能也會需要500-1000臺發動機。C是China(中國)的首字母,是C919的首字母,又是Commercial(商用)、Civil(民用)的首字母。J爲Jet Engine(噴氣發動機)的首字母;1000A,代表發動機推力等級在10000kgf-19999kgf,A是第一型産品代號。C919先用遄達1000發動機 推力53200磅到75000磅
图解国产C919大飞机部件
中國C919大客機,C是 中國商用飛機公司英文COMAC的首字母China之縮寫,9的寓意是天長地久,19代表載客量爲190座,C919未來的290座型號可能命名爲C929。如Airbus(空中客車公司A-7系列)和Boeing(波音B-3系列)
C919是由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研製中的168-190座級窄體幹線客機。C919並非是中國的第一個大型客機計劃,終止於1986年的運-10有相似的載客量和更高的國產化率,但C919是第一個市場化的整機全新設計的窄體客機計劃。C919專為短程到中程的航線設計,屬於單通道150座級,標配168個座位,最多可容納190個座位。C919項目於2008年11月啟動。2009年9月8日,C919外形樣機在香港舉行的亞洲國際航空展上首次公開亮相。按計劃,C919將於2014年首航,2016年交付航線起用。後來因製造商發現中央翼盒使用的碳纖材料出現不明風險,同時材料亦成本太高,更換鋁鋰合金可有效降低成本。C919客機首飛日期可能延遲最少一年,由2014年推遲到2015年第二季,向客戶交付時間則需由2016年,順延至2018年[1]。
  命名
C919全稱COMACC919,C取自中國(China)和中國商飛(COMAC)的首字母,並寓意將與空中巴士(Airbus)及波音(Boeing)形成"ABC"並行的局面;飛機型號選擇9,是因為9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永恆,後面的19指最大載客量為190個座位[2]。
  性能規格
C919的尺寸與空中巴士A320飛機非常近似,這可能是為了共用相同尺寸的貨運托盤。它的機身寬3.96米,高4.166米,機身截面積為12.915平方米,翼展為33.6米,加上翼尖小翼時則為35.4米。有效載荷為20.4公噸。巡航速度0.785馬赫,最大飛行高度12,100米。標準版航距為4,075公里、增程版航距則為5,555公里。[3]
  特點
中國商飛表示,由於已知銷量遠小於同樣大小的波音和空中巴士機款,該公司商用客機單價更貴,但隨著訂單數的攀升有望逐步降低。C919客機將比目前波音737和空中巴士A320節省15%的燃料使用,由於使用與下一代波音737 MAX和空中巴士A320 neo相同的先進引擎,減碳排放量更達50%,且座位會更寬闊。[4]
  訂單
截至2012年11月13日,C919客機共獲得來自15家用戶的啟動訂單。

此外,英國航空、瑞安航空、美國東方航空與中國商飛簽署諒解備忘錄,意向購買C919。[6]
  部件製造
由於中國新生的商用航空業仍然缺乏專門知識,C919將首先配備從外國進口的引擎和來自外國公司的其它關鍵部件。
C919將選用CFM LEAP-X 系列發動機作為其動力來源。
飛機將在上海完成設計和總裝,引擎與航電設備均為外國製造,當然中國也表達了在今後的產品中使用中國製造的引擎的意願。同時米其林公司也宣佈將向其供應 Air X子午線輪胎。
機頭雷達由中航工業天津製造。機頭由中航工業成都製造。機尾及垂尾由中航工業哈爾濱製造。中心翼盒、外翼盒、翼段、副翼由中航工業西安製造。前機身,中機身段以及後機身等值段由中航工業洪都製造。前緣襟翼與後緣襟翼由中航工業昌河製造。中航工業上海為第一生產線和總裝廠,中航工業洪都為擬定的第二生產線和第二總裝廠。為配套C919的生產及總裝,南昌航空工業城(即中航工業洪都新址)已於2009年開始建造,計劃於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生產C919的主要部件。
  國產發動機2011年9月,北京航展上中航工業展示了中國首款商用航空發動機——「長江」CJ-1000A。該發動機將於2020年以後裝配C919。[14]
2012年3月,中國工程院院士馮培德表示,長江1000國產發動機預計在「十三五」期間用上。[15]
  參考資料
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china/20130601/51448731
2孫聞. 吳光輝委員:首型國產大型客機將命名為"C919". 中國政府網. 2009年03月06日 [2013-03-03].
3,http://www.aviationweek.com/aw/generic/story_channel.jsp?channel=comm&id=news/COMAC090809.xml
4 亞洲航展:中國展出大飛機模型關健技術仍靠進口
5.0 5.1 5.2 5.3 5.4 5.5 六家航企簽購100架C919.民航資源網.2011-11-16
6.0 6.1 6.2 6.3 C919珠海航展獲50架訂單.民航資源網.2012-11-13
7工銀租賃與中國商飛簽署45架C919訂單協議.民航資源網.2011-10-19
8 川航與中國商飛簽署20架C919客機訂單協議.民航資源網.2011-10-21.
9交銀租賃與中國商飛簽署30架C919訂單協議
10中國飛機租賃與商飛簽署20架C919訂單協議
11中國C919大型客機參加新加坡航展 新獲20架訂單
12農銀租賃簽署45架訂單儀式 C919訂單達280架.民航資源網.2011-6-29.
13. C919大型客機再添新客戶 訂單總數達到330架.民航資源網.2012-9-19.
14中航工業展示我國首款商用航空發動機模型(圖). 新浪網. 2011-9-22 
15大飛機確定兩套發動機 國產型命名為長江1000. 人民網. 2012-3-27 
http://zh.wikipedia.org/wiki/C919

國産大飛機發動機亮相:到底行不行? (2009-11-05 )  

SF-A发动机模型参展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预展(费磊摄)。

SF-A發動機模型參展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預展

正在上海舉行的2009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預展上有一款發動機模型首度亮相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該發動機型號SF-A,是一款推力範圍爲1萬2千到1萬3千公斤力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是可以匹配未來“國字號”大飛機C919的第一款國産飛機發動機模型,這預示著中國正在邁出大飛機心髒國産化研制的重要步伐。
  回顧中國研制大飛機的曆程,可謂一波三折。1970年中國啓動了第一個大飛機項目“運十”的研制工作。經過十年之功,可乘坐100多人的“運十”飛機于1980年制成並成功實現了試飛。然而,1985年,這種僅比空客開發晚兩年的大型飛機因種種原因黯然落馬。之後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後期,中國並沒有放棄大飛機研制計劃,但思路不再是自己研制,而是立足與國外合作。
  2007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批准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2008年5月11號大飛機項目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挂牌成立,20多年來中國要不要造大飛機的爭論終于水落石出,2008年11月C919項目正式啓動。
  2009年11月2日,中國自主設計、研制的首款國産飛機發動機在上海舉行的2009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預展上首次揭開面紗。這款發動機就是SF-A,由隸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研制,可滿足大型客機的動力需求。中國的這個發動機到底行不行?曾大江認爲SF-A達到了大飛機發動機的入門級水平,與波音和空客的差距是明顯的,但有總比沒有好,而且中國會不斷改進,不斷進步。曾大江預計到2020年中國大飛機可以開辟出一個新天地。
    這是今年1月成立的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首度在上海工博會布展亮相。中航商發隸屬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我國研發商用飛機發動機、研制滿足國産大飛機需求的下一代發動機、未來面向全球市場提供航空發動機相關産品和服務的國家航空領域項目總承制單位。
    在此次工博會上,中航商發共展出了三個展品。除SF-A模型之外,還有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研制的推力3000公斤至4000公斤力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模型和展示中航工業集團公司制造能力的串裝件。
    其中,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可作爲商務飛機或支線飛機的動力,由1級風扇、3級增壓壓氣機、7級高壓壓氣機、短環燃燒室、1級高壓渦輪、3級低壓渦輪、簡單收斂噴管以及全權限數字控制(FADEC)系統等組成。串裝件展示了民用航空發動機的主要零部件,中航工業具備按照國際標准生産民用航空發動機部件的能力,包括風扇、風扇機匣、低壓壓氣機葉片(盤)、高壓壓氣機葉片(盤)、壓氣機機匣、高壓渦輪葉片(盤)、低壓渦輪葉片(盤)等。
    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上海電氣集團、上海國盛集團共同出資組建,主要從事中國商用飛機發動機及其相關産品的設計、研制、總裝、試車、銷售服務、技術開發與技術咨詢業務。公司最終注冊資本60億元人民幣。
    2007年2月,國務院批准大型飛機研制(含發動機)重大科技專項立項。2009年1月,承載著爲大飛機裝配“中國心”使命任務的中航商發成立。
    目前,該公司正依托中航工業開展海外人才招聘和研發中心組建工作,計劃于2009年底完成臨時研發辦公環境的建設工作,在上海組建100至150人的研發隊伍,將于2010年完成渦扇發動機總體設計,初步具備渦扇發動機總體設計技術能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6ab940100felt.html?tj=1

運20與多款運輸機對比圖

運20與多款運輸機對比圖:從圖上看,運20集合了多家機型的一些特征,垂尾與機尾與C-17相似,機翼副翼與伊爾76相似,機首就是像是A400M機的拉長版本。
軍用運輸機分為戰略運輸機和戰術運輸機
  戰略運輸機
戰略運輸機是指主要承擔遠距離(一般是洲際間的)、大量兵員和大型武器裝備運輸任務的軍用運輸機,這類運輸機具有的特點是:載重能力強、航程遠,起飛重量一般在150噸以上,載重量超過40噸,正常裝載航程超過4000千米,能空降、空投和快速裝卸,主要是在遠離作戰地區的大型/中型機場起降,必要時也可在野戰機場起降。美國的C-5,俄羅斯的安-22、安-124、安-225、伊爾-76等都屬於這類飛機。 
  戰術運輸機 
戰術運輸機是指主要在戰區附近承擔近距離運輸兵員及物資任務的軍用運輸機。戰術運輸機一般是中小型飛機,起飛重量60~80噸,載重量20噸左右,可運送100多名士兵;航程3000~4000千米;大多安裝渦槳發動機,巡航速度通常為500~700千米/小時。典型的戰術運輸機有:美國的C-130,烏克蘭的安-12和我國的運-8。戰術運輸機主要用於在前線戰區從事近距離軍事調動、後勤補給、空降傘兵、空投軍用物資和運送傷患,其特點是載重量較小,主要在前線的中、小型機場起降,有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
http://www.baike.com/wiki/%E8%BF%90%E8%BE%93%E6%9C%BA
在動力系統方面,運-20最初可能採用D-30型發動機,隨後會用WS-18(楨:WS-20?)發動機或是FWS-10型發動機的改進型號。WS-18各方面的性能應該和CFM-56相近,重量為2000公斤,而伊爾-76採用的D-30KP的重量為2300公斤,特別是前者的耗油量比後者要低20%。這樣,在載油量不變的情況下,國產軍用大型運輸機的航程顯然要比伊爾-76要遠。或者在相同的航程情況下,運載量比其要多。
美權威周刊稱運-20國産發動機WS-20性能優異
漢和稱中國已購239臺D-30發動機 將大量造轟-6K

平可夫2013-01-30稱運20配非常古老發動機D-30 耗油大噪音高
  回應(詳參【圖博館】:)
中國有進步時,他就要出來貶損一下。在配合宣傳中國威脅的時候,他又把中國的裝備吹上天。
  我記得有人曾經說過,中國航母的攔阻索問題還沒有解決,但事實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貧可伕整天胡說八道,因爲你戴著有色眼鏡看今日的中國,因而所言頻頻出錯也不足爲怪,休矣吧!
  用不了5年,發動機問題就會解決。並且很快會獵裝
  這是個不折不扣的漢奸,雜種,就知道對自己吼、蔑視自家祖宗的野
  我記得這B說中國沒有隱身戰鬥機。如果有了他就去死還是再也不公開發表言論來著?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1-30/1050714309.html

俄航空門戶新聞網2012-12-24:中國建戰略空軍等不及運20 無奈采購伊爾476
  回應(詳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僵局》
爲什麽非俄羅斯不買,啥子爛東西中國都要?
伊476也剛試飛,不會比運20早多少,所以到現在中國還沒下訂單。
運20你敢坐嗎?
你想坐都沒有機會,運20是不運蠢豬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2-28/0913711051.html

俄軍工綜合體新聞網2013-01-29稱WS-20進度不得而知 運-20仍遜色伊爾476
  回應
  一般中國新飛機出來了,歐美說這是仿制我們的,而俄羅斯呢,先贊揚中國一番,然後指出該武器必須依靠俄羅斯才能咋樣咋樣,捧下自己軍工,唉,窮屌絲傷不起
  俄羅斯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就是這種小人心態。我國的運20是博采衆長,絕不會采用已被淘汰的設計,等我們自己研制的大渦扇裝機之後,什麽伊爾476根本就是小兒科。
  在發動機,機翼方面,我國確實落後俄!但是航電,複合材料,制造工藝!確實已經把老毛子甩了幾條街了!總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別,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1-30/0906714293.html

運-20

中國運-20重型運輸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重型軍用運輸機,由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研發並製造。該機的研發製造參照了伊爾-76的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同時結合了美國C-17的部份特點。與中國空軍使用的伊爾-76運輸機相比,運-20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有了很大的改進,載重也有了一些提高。2013年1月26日下午14時整,運-20在閻良基地首次升空,並於15:00成功降落,至此,中國運-20首飛圓滿成功。運-20的成功首飛,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的一次重大勝利,標誌著中國擁有了屬於自己大型運輸機,是中國空軍建設戰略空軍的一座里程碑。 
  發展歷史
新中國建國50多年來,我國的航空軍事運輸力量在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軍方就已經意識到了航空軍事運輸的重要性,提出了“大搞直升機、大搞運輸機”的決策。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先後研製了運-8和運-7H軍用運輸機,並批量裝備部隊。而後又從俄羅斯進口了20架伊爾-76大型運輸機,形成了一定的航空軍事運輸能力。這些空運力量主要用於部隊、裝備的調動以及救災物資的緊急輸送。
  中國的國防政策與安全形勢決定了中國不會進行遠離本土進行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中,中國空軍的航空運力必須滿足積極支援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保衛祖國領土領空等等的軍事後勤保障和快速反應要求。因此,中國空軍的作戰範圍以及中國武裝力量的作用範圍至少應達到4000km,快速運輸相應的人員和物資裝備。
  按這一要求,我國約需相當數量的大型軍用運輸機,而我國至今(2013年)軍事航空運輸的主力機型是運-8中型中程運輸機和少量伊爾-76大型運輸機,空運力量嚴重不足,不僅滿足不了現代戰爭的需要,就是應付突發事件也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中國將如何發展自己的航空軍事運輸力量,是當前國防現代化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現代戰爭日益廣闊,節奏日益加快。因此,世界各國都極力加強本國軍隊的快速反應和佈置能力,以便能夠迅速將兵力、兵器運送到急需地區,控制局勢,為後續部隊的增援和展開爭奪時間;或者將部隊突然投送到對方要害和防禦薄弱地區,給其忽然、致命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空運就被委以重任,這是因為空運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其最大的優點就是速度快。現代噴氣式運輸機的巡航速度在800千米/時左右,渦槳運輸機也達到500千米/時,以其他運輸手段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另外,空運不受地形、水文條件的影響,空運可以跨越許多被其他運輸手段視為天險的障礙,將人員、物資運輸到急需要的地區。因此,各軍事大國都十分重視空運能力,特別是運輸機的發展,以便在未來戰爭中取得先機。
  傳統上將運輸機分為重型和輕型兩類,前者如安-124、C-5,其載重量大、航程遠,但對跑道等後勤支援設施要求較高,因此多執行樞紐到樞紐的空運任務,然後再由安-12、C-130這些運輸機或者其他運輸手段將部隊送抵前線。這樣一來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時間的消耗,所以出現了大型運輸機的概念,集前者的大運載量和後者的前線起降能力於一體,可以直接將重型武器裝備送抵前線,典型型號如美國的C-17。
  根據上述情況,中國航空軍事運輸力量最需要的應是大型運輸機。這種飛機可以裝運陸軍絕大多數的武器裝備,並且有不小於4000km的航程,有很好的短距起降性能,能在未鋪砌的跑道上起降。也就是說,我國必須擁有自主研製的類似C-17級別和性能的軍用運輸機,否則我國在未來戰爭中必將承受巨大的軍事壓力,遇到更大的困難。大型軍用運輸機作為我軍戰略性裝備,對改善我軍裝備現狀、實現國防現代化、保衛國家安全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已經進行的需求分析,大型軍用運輸機需求量總數將在數百架以上,早日開展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研製,已經成為各界人士的共識。
  早在1993年,西飛開始了大型運輸機的前期論證,先後投入了30億元進行準備。1997年,西飛公司向軍方提出研製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方案。2001年,西飛公司提出建設新西飛的戰略規劃,即以形成200噸級大型飛機研製生產能力為目標,大幅提升航空製造技術和加工能力,實現從100噸級到200噸級飛機研製生產的重大跨越。
  2000年以色列迫於美國壓力終止與中國在預警機方面的合作後,中央下決心搞出預警機,這時一個迫切的問題就出現在我們面前,大型預警機需要大型飛機作為平臺,所以中央命令西飛研製一款能作為大型預警機平臺的大型運輸機,當時要求要以伊爾-76為藍本,在技術上比伊爾-76MD型先進,西飛的技術儲備這時候發揮了關鍵作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拿出了總體設計方案,也就是現在廣為人知的運-20。由於中國空域廣闊,即使預警機採取高低搭配,需要大型預警機在數十架之多(其中一部分擔負戰備值班,一部分作為儲備機)。由於在後續設計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因此西飛將眼光投向了傳統合作夥伴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在獲得了烏克蘭的技術支持後,西飛解決了大運在設計上的問題。可以說,是在預警機平臺的迫切要求下,才有了運-20大型運輸機。
  在2004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動力專家、現任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劉大響提交了《關於儘快開展大型飛機研製的建議》的提案提到:“對於中國要不要搞大飛機、能不能搞大飛機,我認為各方面專家們的意見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認為中國一定要搞自己的大飛機。第一,中國有這個需要,第二,中國有這個技術基礎,有這種可能性。第三,這也是我們走向航空強國的必經之路。如果沒有自己的大飛機產業,就只能算是航空大國,而不能說是航空強國,大飛機是個重要標誌。”200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航一集團突然發佈了一個從未面世的運輸機模型。從外觀上看,它不屬於運-7、運-8家族,也和中國任何一種運輸機都沒有相似之處。這架飛機採用懸臂式上單翼、雙渦扇發動機佈局,總體而言與伊爾-76大型運輸機有幾分相似之處。官方稱該機為WJ噴氣式教練機,但從該機設計特點來看,該機屬於不折不扣的大中型運輸機。現在看來,該機的設計與運-20頗為類似,這證明最遲於2004年中航就已經開始了大型運輸機的研製。
  2006年初,“發展大飛機”作為國家決策被寫進《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一五規劃發展綱要》。2007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批准大型飛機研製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至此,有50多年歷史的中國航空工業,終於繼運-10之後,再次將製造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飛機提上議事日程。
  2007年3月,我國宣佈啟動大飛機工程,布點于西安和上海兩座城市。其中“大客”50%以上的設計製造、“大運”全部的設計研發、製造,都在陝西完成。陝西省也制訂了《陝西航空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08-2020年)》,全力支持大飛機專案。省政府將從四個方面來構建陝西航空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機制,把大飛機專案實施作為長期戰略。運-20的發展就此具備了地域依託,掃清了地方與企業在協調上的障礙。
  2007年6月20日,大型運輸機項目正式立項。這也標誌著西飛長期以來在大型運輸機開發方面所做的努力開始獲得產出,國產大飛機開始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同時,從3月份啟動大飛機工程而6月份即正式立項來看,西飛在此前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運-20由計畫走向設計投產已水到渠成。
  2007年7月7日,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在陝西省副省長洪峰,西安市副市長楊廣信等陪同下考察了中航一飛院和西飛集團。參觀後,張雲川一行聽取了吳光輝代表一飛院所作的"國家重要型號"指導思想、設計目標、研製保障條件建設需求的工作彙報。張雲川指出,“必須圓滿完成好國家重要型號”“在關鍵技術上,要運用先進而可靠的技術,要應對國際挑戰,大幅度提升自主創新,尤其是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在研製中,要考慮軍民飛機的通用性、技術的互動性,以及技術成果的共用”。從上述消息不難判斷,西飛當時正在進行運-20的設計工作,且該機運用的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準,並可能與同期進行的大型客機研製互通技術。而張雲川一行的目的很可能是考查運-20的原型機設計情況。
  2007年8月22日的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刊登文章,推測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確定了建造重型運輸機的計畫。《簡氏》的文章稱,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於2007年7月初參觀位於陝西西安的工廠,視察了建造大型運輸機生產線的進展情況。在參觀期間,張雲川說,應該在成熟技術及中國創新性技術的基礎上建造重型運輸機。《簡式》推測,該機很可能在伊爾-76MD飛機的基礎上建造而成,不過將擁有更好的運載能力和功率更大的發動機,其大小很可能接近於波音公司生產的C-17戰略運輸機。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正在進行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開發工作。這種發動機將為大型飛機提供動力。另外,該中心還在研究碳纖維材料,期待它能實質性地減輕飛機的空重。該機將由三名機組人員操控,計畫擁有最高為66噸的運載能力,機身長49米,翼展49米,機翼面積為310平方米,機高為15米,最大起飛重量為220噸。不難看出,《簡氏》的推測已經與後來曝光的運-20方案相當類似。
  2007年12月29日至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陝西省省委書記趙樂際、省長袁純清和一航總經理林左鳴等陪同下前往西飛飛機城進行調研。溫家寶在視察西飛車間時表示,“西飛在搞大運,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大飛機搞上去”;“一個飛機,還有三個大的關鍵技術,我雖然不是行家,但我聽也學到了:第一是發動機,第二是材料,就是你們組裝的這些材料。第三是電子設備。現在你們已經能夠參與組裝世界一流飛機的機翼、機身了,這對於以後我們製造自己的大飛機在工藝上打好了基礎”。由溫家寶的發言不難看出西飛已具備製造大型運輸機的技術條件,並已通過與國外的合作積累了部份建造大飛機的經驗。而且根據國家領導人往往在專案發展關鍵階段的慣例判斷,運-20此時很可能正處在設計的衝刺階段。
  2008年1月8日,從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傳出消息,該基地多個重大專案將參與大飛機工程。據航空基地工作人員介紹,從現有力量分佈看,西安有望承擔50%以上的大型客機工作量、大約60%以上的大型運輸機工作量。同月下旬,由清華大學研發設計、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建成以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噸位的8萬噸模鍛液壓機專案的一期工程4萬噸重型航空模鍛液壓機項目將在閻良航空基地正式動工建設。此外,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閻良試驗基地專案、張立同院士“陶瓷複合金耐高材料”項目建設都正在積極建設中。航空基地還與中航一集團所屬的西安地區航空企業、研究所進行溝通,加強合作,積極參與大飛機工程。以上項目對於運-20的研製生產具有重要作用,實質上可以看作運-20的配套項目。
  2008年5月8日在中國航空工業發展高層論壇上獲悉,未來幾年西飛集團公司將突破和掌握大型飛機總裝集成、複合材料大型結構件製造、大部件裝配等關鍵技術,在2012年實現大型運輸機首飛目標。據一航西飛總裁高大成介紹,未來5年,西飛將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突破和掌握大型飛機總裝集成、複合材料大型結構件製造、大部件裝配等關鍵技術,確保在2012年實現大型運輸機首飛目標。至此,運-20的研製計畫時間已完全敲定,並逐漸對外界公開。
  2008年7月15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院士一行,在陝西省政協副主席周衛健等人的陪同下,調研了大型運輸機專案的進度,並聽取了來自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西飛公司、中國一航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中國一航試飛院的代表對大運專案的進展情況的彙報。鄔賀銓院士在總結發言中提到,在16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當中,大飛機是最先啟動的,尤其是大運真抓實幹,令人感到振奮。他認為至今(2013年)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大客、大運雖然有不同的運行方式,但是為了資源分享,怎樣相互配合值得思考。可以看出,運-20的研製也為大型客機項目積累了技術與經驗,實現了軍民用項目的良性互動。
  2008年11月20日,中航工業副總經理耿汝光在“2008中國商用飛機研討會”期間透露,中航工業正在整合旗下的大型飛機研發生產力量,組建中航工業運輸機公司。耿汝光稱,運輸機公司主要承擔大型飛機的設計、研發、製造、銷售和轉包生產等工作,目前正在對各項資產進行梳理,比如沈飛的民機業務今後將專注於機尾及相關部件製造,成飛專注於機頭,而西飛則專注於機翼。未來裝入運輸機公司的資產將以西飛和陝飛為主,同時輔以成飛、沈飛和哈飛的民機製造業務。運-20工程各主要承包商及其負責部份至此公佈於眾。
  2009年2月18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總經理林左鳴在西安宣佈中航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意味著大飛機計畫中最核心的內容——大型運輸機專案及大型客機零部件項目責任主體已正式明確。當日林左鳴還與陝西省省長袁純清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中航飛機總經理胡曉峰稱,預計5年後,以西飛為生產主體的大型運輸機將正式投入商用。這是運-20製造方首次公佈運-20的出廠時限。
  2009年11月5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對外宣佈,中國國產軍用大型運輸機正在生產中,將于當年年底亮相。當日,在中航工業成立一周年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中航工業飛機公司總經理胡曉峰透露,“我國獨立研發、生產的軍用200噸級大型運輸機將于年底在西安飛機製造公司亮相”。據介紹,這款中國最大的軍用大型運輸機從研發到生產製造全部由中航工業西飛公司獨立完成。後該機雖未按胡曉峰所言於年底亮相,但胡曉峰的發言至少證實了運-20的研製已進入收尾階段。
  2013年1月26號下午14:00許,我國首款自主戰略重型運輸機"運-20"在跑道上加速後,一躍而起,起飛成功。“運-20”代號“鯤鵬”,由西飛集團主要研製,以66噸的最高載重量,躋身全球十大運力最強運輸機之列。
  設計特點
運-20採用常規佈局,機翼為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角24°,無翼梢小翼。懸臂式T形尾翼。垂直安定面與機身連接處向前伸有小背鰭,嵌入式方向舵分為上、下兩段,升降舵分為兩段。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可靠重力應急自由放下。前起落架為雙輪,主起落架為6輪。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機身,主起落架旋轉90°向裡收入機身兩側整流罩內。該機為大展弦比超臨界翼型,採用包括前緣縫翼及外吹式襟翼系統等增升裝置。
  高置T形尾翼的佈局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T"型平尾的優點是平尾的速度阻滯係數大,效率高,同時,平尾相當於垂尾的端板,也能使垂直尾翼的氣動效率提高.缺點是要使垂直尾翼的結構重量增加,而且只有對於平直的或小後掠平尾才有可能。最大的問題是機翼和尾翼之間氣動干擾的情況和結構佈置的難易程度。首先是要使平尾能避開機翼尾渦的不利干擾,如果平尾處於機翼強烈尾渦的影響區內,則飛機的操縱性和穩定性難以保證,機翼尾渦隨迎角的增大而增強,亞音速大迎角和超音速中等以上迎角,在機翼後面都會有很強的尾渦擾流區.一般來講,將平尾佈置在機翼翼弦平面上下不超過5%平均氣動力弦長的位置,有可能滿足大迎角時縱向穩定性的要求. 現代飛機採用下平尾和中平尾的型式較多,這樣容易避開大迎角時機翼尾渦的影響,有的飛機為了使平尾完全處於機翼尾跡之外而採用"T"形尾翼,即將平尾安裝在垂直尾翼的頂端。
  由於中國採用了獨特的新技術,運-20已經接近國際先進運輸機的水準。運-20以伊爾-76運輸機的設計為基礎,但是體積更大,運載能力更強,電子設備也十分先進。此外,運-20還參考了美國C-17“環球霸王”運輸機的部分設計,如垂直尾翼、超臨界機翼等。
  結構上,運-20將採用超臨界翼和提高複合材料使用比例,這樣可以降低飛機的結構重量。由於飛機升力增加,升阻比提高,因此即使發動機推力、最大起飛重量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其載重也會增加。而伊爾-76採用的是臨界翼,運載/起飛重量比低。
  針對中國空軍的要求,運-20在伊爾-76基礎上加寬、加高貨艙以便適應新時期大量的出現的超寬、超高貨物。伊爾-76貨艙寬度和高度小,裝載適應性差,而我國新運的貨艙容積增加到320立方米,超過伊爾-76三分之一。因此,國產軍用大型運輸機看起來會覺得比較短、粗,這也是新時期軍用運輸機一個普遍的外觀特徵。
  在動力系統方面,最初可能採用D-30型發動機,隨後會用WS-18發動機或是FWS-10型發動機的改進型號。WS-18各方面的性能應該和CFM-56相近,重量為2000公斤,而伊爾-76採用的D-30KP的重量為2300公斤,特別是前者的耗油量比後者要低20%。這樣,在載油量不變的情況下,國產軍用大型運輸機的航程顯然要比伊爾-76要遠。或者在相同的航程情況下,運載量比其要多。
  伊爾-76的航電系統落後,儀錶多為傳統指針式儀錶四、航空電子落後。針對這一問題,運-20採用國產綜合航電系統,以ARINC429匯流排為骨幹,將電子飛行儀錶、飛行控制、導航、通信、氣象及發動機資料及指示等系統有相連,實現資料的綜合處理,並且在座艙的彩色顯示幕進行顯示。另外可能會添加自衛干擾系統,包括導彈逼近告警系統、干擾發射機和投放架等。
  超臨界翼、先進貨艙設計、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綜合航空電子系統,這四點也許就是運-20的主要特點。
  至於為什麼運-20運輸機是200噸級,不是C-17的265噸或更大,這實際上也是受我國發動機的水準限制的(楨:?美M1坦克60+噸而中99坦克50+噸!)。大家注意就在這個新聞的同時,還有一個新聞,在2009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我國首次展出了SF-A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其推力指標就在120-130千牛級,這個指標“恰好”又是伊爾-76的D-30KP渦扇發動機的指標。當然,這個資料也不是憑空而來的,我國新一代渦扇發動機實際上參考了CFM-56發動機的核心機,因此在推力等各項指標上與其相近,而CFM-56就是這個水準的發動機。目前CFM-56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型號是用於A340的CFM-56-5系列,最大推力為150千牛左右,而C-17裝備的F117-PW-100渦扇發動機的推力在180千牛。所以, 我國現有能力能夠拿到的發動機就是120-150千牛這個級別,從而決定我國研製的運輸機也是這個級別。
  需要解釋的是這裡所說的運-20的200噸級並不是指飛機的載重為200噸,而是最大起飛重量為200噸級。至今(2013-1-27)載重超過200噸只有前蘇聯的安-225型運輸機,其載重為250噸,其他如安-124和美國的C-5銀河均在120噸左右。[4]   發展前景
運-20運輸機的研發成功,可將裝甲車、坦克甚至武裝直升機等重型裝備迅速部署到“一線戰場”,將會和運-8、運-7將形成合理搭配,進一步完善國產軍用運輸機體系。到那時,不但我國的戰略空軍將會實際成型,中國空軍的遠端機動能力和戰略投送能力將會獲得大幅提升。而我國軍用急需的各類大型特種飛機,也會得到良好的飛行平臺,將會形成事實上的國產大型軍用機群。
  運-20不僅可充當大型運輸機直接增強戰略投送能力,而且還可作為預警機、空中加油機和大型電子偵察機等“特種機”的平臺。中國空軍最先進的空警-2000預警機仍舊以俄羅斯的伊爾-76為平臺,運-20的研發成功,意味著未來中國的大型預警機將實現100%國產化。
  此外,中國空軍的空中加油機轟油-6是以轟-6轟炸機為基礎,將原來轟炸機的彈藥倉改為燃油儲存倉,並加裝軟管加油系統研製而成的,使空軍初步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但是轟油-6的燃油攜帶量和滯空時間與美俄等國家的大型空中加油機相比仍有差距。而運-20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完全可將現有的空中加油系統整合到運-20上,研發出一款專用的大型空中加油機。此外,運-20還可作為反潛巡邏機和電子偵察機的平臺,進一步拓展中國海空力量的巡航範圍。
  運-20研製成功後,不但會大幅增強我國的兵力戰略投送能力,還將會在此基礎上派生出適應各類特種需求的大飛機。如改裝出大型軍用加油機,就可以實現為我國的重型作戰飛機加油的夢想,因為至2013年為止的轟油-6只能給殲-10和殲-8之類的戰鬥機加油,殲-11、蘇-30和“飛豹”因為載油量大至今還沒有合適的加油機。這也是至今我們沒有看到這些飛機裝備空中受油管的主要原因。
運-20對於我國發展中型運輸機和大型客機同樣有重要作用與意義。我國既然能夠製造出如此之大的軍用運輸機,肯定也會同時製造比它小一些的改型機或重新設計中型運輸機(100~150噸級),用這類機型來改裝成我國的戰略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等特種機型,無疑將會更合理。大型客機和大型運輸機會有70%的技術可以通用,先行研製的大型運輸機,將為大型客機的研製起到探索作用。另外從C-17軍用運輸機已進入卡塔爾航空公司服役以及伊爾-76TD在各國民航部門優異的服役記錄,可以判斷將運-20改為民用運輸機也並非難事。
  戰略意義
儘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隱形戰機和艦載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惟在軍用運輸機上,相比美國和俄羅斯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服役中的最大的國產運輸機只有運-8,但是其運載量小,而且航程短,及採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因此在航速上受到相當大的限制;相較於中國空軍的整體發展程度,並不匹配。
如今中國空軍運輸機的主力機型是從俄羅斯進口的20多架伊留申76。在訓練演習及搶險救災中高強度使用,伊爾76的妥善率堪憂。此前,中國空軍為了彌補空中運輸力量的不足,曾經向民航甚至物流公司借用飛機運輸貨物。因此,運-20對提升後勤水準有著重大的意義。
  需要數量
中國目前還需要約300架與運-20同運載量的飛機來維持補給。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27037.htm?fromId=9678391

中鋁外強中乾 大飛機訂單拱手讓于外人 

鉅亨網2009-11月3日消息,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美國最大的鋁材生產商美國鋁業有望參與中國大飛機的專案,極有可能為中國大飛機專案提供特型鋁材。
據悉,美國鋁業“正在考慮研發生產特型鋁材和鋁合金”,可能會被用于中國大型商用飛機“C919”上。
中鋁公司副總經理呂友清對媒體表示:“美鋁的技術比我們先進,因為美國的飛機工業非常發達,波音飛機上的大部分鋁材也是美鋁提供的,所以我們現在要進行趕超。”
中鋁此前也為國內的直升機、航太用鋁材料提供過原材料,但為大飛機提供鋁合金用材料還不多,畢竟加工工藝,所需要的載重、規格和材質都不同。呂友清說:“我國以前沒有民用大飛機製造工業,因此相應的材料工業也就沒有市場,此前中鋁曾經為波音的某些零部件比如機翼提供過鋁材料,但如果要提供機艙等整體大飛機的鋁材料還是一個考驗。”
“C919”正是大飛機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正在集合各方力量潛心研製的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生產的第一款大型商用飛機,這種擁有190個座位的單通道窄體飛機計畫在2014年進行首次試航,並于2016年交付使用。雖然總裝已經確定在上海的生產線上進行,但其零部件和材料卻會面向全球採購。
其實,早在今年1月,中國商飛就分別與中國鋁業、寶鋼集團以及中航工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意在加強全面的合作。這三家企業恰恰也是中國商飛除了政府之外的三大股東。
對此,中國商飛副總經理、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指出,與美鋁簽署的只是框架協定,“我們的目標是設計出一種高效、高性能,在全球航空市場具備競爭力的飛機,所以我們必須審視替代設計方案,並與美鋁這種引領創新材料技術的公司合作,並主要是由他們來提供材料,我們一起研究。”
與中鋁相比,美鋁在飛機材料供應方面的確更有經驗。在中國自主研發的支線飛機ARJ21-700上,就有美鋁提供的特型鋁構件。
ARJ21專案前副總設計師周濟生表示,製造大飛機的材料,是中國大飛機製造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最難突破的。“在‘運十’下馬后,我國對大飛機用高強度鋁合金的研製就中斷了,要再啟動需要投入資金和人力,更需要時間。”
目前,中國商飛公司已經通過對88家國內標準件的綜合評估,初步確定了58家國內供應商可參加C919大型客機標準件、特准工藝認證和品質體系認證。同時,中國商飛公司還對31家國外潛在供應商和51個國內潛在供應商發送了徵詢書,並與國內9家機體供應商簽署了理解備忘錄,下一步將組織大型客機系統設備供應商招標,計畫年內完成大型客機機體、系統設備供應商合同簽訂。
近日,中國商飛市場研究中心也在上海正式成立,主要承擔民用飛機市場研究與預測、銷售支援、市場競爭分析、客戶選型管理等工作,為包括ARJ21新支線飛機和C919大型客機在內的公司民機項目發展提供充分的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以建立滿足飛機銷售、市場和客戶需要的完善而強大的市場研究和銷售支援體系。
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fi=%5CNEWSBASE%5C20091103%5CWEB1643

專家:中國大飛機部件國產化率力爭達到30%

  中評社北京2009-5月26日電/承擔大飛機項目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已一年整。一年來,大飛機項目取得哪些進展?市場前景如何?近日,人民日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慶偉。
  在張慶偉簡樸的辦公室,這位親歷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並指揮了載人航天、繞月探測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少帥”談起國產大飛機,語氣堅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把搞大飛機上升到國家意志、人民意志,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迎難而上,靠鋼鐵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早日讓中國的大飛機翱翔藍天!”
  大飛機研製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大飛機本身
  大飛機一般是指起飛總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包括軍用、民用大型運輸機,也包括150座級以上的幹線客機。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歐洲和俄羅斯有製造大飛機的能力,而占領國際幹線民機市場的只有美國的波音和歐洲的空客。
  我國發展大飛機可謂一波三折。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就曾經啟動大飛機“運10”的研製,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於1985年下馬。
  對於要不要搞國產大飛機一直存在爭論。有人認為,如今的世界是日益開放和全球化的世界,國外的大飛機產業已經非常成熟,我們買國外現成的飛機一樣可以滿足國內民航業的需求,為啥還非要自己搞呢?
  與張慶偉的談話很自然地從這一問題切入。
  “我們今天搞大型客機既是為了在龐大的民用航空器市場能夠占有中國人的一席之地,畢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我們很難做到眼看著偌大的市場被人壟斷、瓜分而熟視無睹。”
  張慶偉話鋒一轉:“但是,我們搞大飛機的意義又絕不僅僅是為了大飛機本身。研製大飛機對提升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帶動產業升級,促進科技進步,形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等的意義更大。”
  大型客機是目前世界上最為複雜、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被譽為“工業之花”,光零部件就有300萬到600萬之多。而且由於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耐久性要求都遠遠高於汽車、火車等民用產品,運營壽命高達幾萬個小時,長達幾十年,因此對材料、電子、裝備、冶金等上游產業的要求非常高,通過搞大飛機,勢必會促進這些相關產業的升級。 
 張慶偉說,我國工業的特點是門類齊全,看起來似乎大飛機所需要的配套產品國內都能提供,但是由於受基礎產業整體實力的限制,加之民用飛機還要滿足適航要求,因此真正能為大飛機提供配套的現成產品十分有限。
  比如我們目前已經完成首飛的支線客機ARJ21—700,在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由於國內產品暫時達不到技術要求,因此國產化率很低。
  而未來的大飛機,我們的目標是國產化率要達到30%,這就對國內的材料、電子、機載設備、加工製造等相關產業提出了迫切的升級需求。因此,發展大飛機無疑是一個最好的促進我國產業升級的引擎。
  張慶偉認為,產業升級這些年我們一直在提,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像大飛機這樣的國家級項目拉動,由於缺乏明確的方向,往往速度會很慢。相反,如果有了項目帶動,這些傳統行業的升級就有了具體的目標和標準。
  比如,看起來不起眼的機上坐椅外套、地毯等紡織品,要用於民用飛機就必須具備防火性,這就對傳統紡織業提出了升級要求。
  同時,因為大飛機是現代高新技術的高度集成,通過大飛機研製還能帶動相關科技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
  張慶偉說,促進科技進步最好的手段就是以應用為先導。通過一個國家項目來帶動科技創新是最有效的。否則科技創新就會缺乏針對性和驅動力,科技成果也就容易被束之高閣而難以轉換為生產力。
  大飛機項目涉及到流體力學、固體力學、計算數學、熱物理、化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等諸多基礎學科,通過大飛機這樣一個重大科技專項的帶動,這些基礎學科的發展就會大大加快。
  大飛機研製開展不到一年,已經啟動一批關鍵技術攻關,並有一些關鍵技術獲得突破。例如,在我國低速空氣動力學研究領域難度很大的試驗技術:渦輪風扇動力模擬試驗技術已經獲得成功。這項試驗技術的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歐盟之後,在世界上第三個掌握這項試驗技術的國家。
  幹了20年航天的張慶偉有一個切身感受,雖然航空航天是姊妹學科,關係密切,但是搞民用大飛機和搞運載火箭有本質區別。“搞大飛機不僅要取得研製成功,還要取得商業成功。”張慶偉說。
  航天的運載火箭,只要發射成功就可以了。而對於要投入到民用航空市場的大飛機,能夠飛上天只能說成功了一半。其最終成功必須要經過市場檢驗。也就是說,我們生產的大飛機,市場認不認可,乘客買不買賬,有沒有市場競爭力是問題的關鍵。
  因此,如果說航天產品更注重的是技術和可靠性,那麼民用航空產品就既要重技術,更要重市場。
  這就給了我們生存空間,可以讓我們在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節能性和環保性上超越他們。比如我們的C919,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燃耗將比現有的同類飛機低15%以上。張慶偉說,將來面世的以字母C開頭的中國大飛機,性能以及價格肯定會優於波音737和空客320。
  張慶偉說,研發生產與市場開拓同步的戰略已經讓中國商飛公司初步取得了市場回報。於去年底首飛成功的支線飛機ARJ21—700,目前已經取得了208架訂單。有了這一良好開端,張慶偉認為,只要我們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技術進步的民機發展道路,堅持研發與市場兩手抓,未來中國大飛機一定可以翱翔藍天,並會在國際航空市場上開花結果。
  張慶偉簡介
  張慶偉,男,1961年11月生,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共第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曾擔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國防科工委主任、黨組書記。2008年3月至今,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作為年輕的航空航天專家,他還先後擔任過長征二號丙、長征三號甲火箭主任設計師,長征二號E火箭副總設計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組長等職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7/9/1/100979190_4.html?coluid=4&kindid=18&docid=100979190&mdate=0526094238

美報:中國"大飛機"不是威脅

  《今日美國報》2009年10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想用大飛機競爭波音和空客 當前,中國大舉進軍標准的商用客機業務還隻不過是一個正在展出的20英尺長的模型飛機,然而C919噴氣式客機模型代表的意義卻大得多。
  這就是中國所稱的“大飛機”項目。它象征著該國正努力大舉挺進商用客機業務,並向美國的飛機制造商巨頭波音及其競爭對手歐洲空客發起挑戰,這兩家公司控制著全球噴氣式客機市場。這也將表明中國的雄心:它不僅僅是為世界提供消費品的低技術生產國。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上個月指出,發展大型客機是中國政府的戰略決策,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工程。C919樣機模型在8月揭開面紗,基於樣機的工作上個月才剛開始, 2014年才會計劃進行首飛,而到2016年該客機才會投入商業運營。即使到那時,它的目標也是中國國內市場,而非以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的客機需求為目標。
  但是中國的制造商已經表示,C919的設計比世界上賣得最好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更出眾。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市場營銷部的負責人說,與當前正在運營的同類型飛機相比,該飛機更加先進,節省燃料在12%-15%之間,有助於降低碳排放。這家公司還說,C919能以更低價格投放市場。
  這種自夸的確能使C919客機成為波音和空客的競爭對手,前提是所夸耀的話能夠變成現實。但分析人士卻表示懷疑。盡管獲得國家支持並且擁有一個強勁旅游市場,但是中國制造商卻面臨著眾多技術和商業挑戰。悉尼獨立智庫“亞太航空中心”首席執行官薩杜賓說:“我認為波音和空客不會因此感覺受到威脅。”對中國商飛公司來說,為使新型飛機對尋求低運營成本的航空公司有吸引力,提高燃料效率也是一項艱巨任務。
  促使“大飛機”項目成功投入商用的一個重大因素是中國繁榮發展的國內旅游市場,它將是有志於成為全球競爭者的中國商飛公司的第一個具有競爭性的戰場。波音和空客已經在為中國的航空公司提供客機。另一個重要因素是C919客機的全球需求非常強勁。
  目前,波音和空客並沒有對中國“大飛機”項目表現出擔憂,不過他們也謹慎地表示會給予重視。美中航空合作項目執行理事丁州說,美國不應該擔心競爭,中國進軍大型客機市場可能為兩國航空公司帶來“雙贏”。
  正在展出的C919模型極具吸引力,中國客機的未來也激發人們的興奮感,甚至有些經濟民族主義情緒。“中國人民有能力做這樣的事,”35歲的毛才宏(音)興奮地說,“如果中國能保持發展勢頭,我們就能制造出高水平、舒適安全的飛機。”機械工程師程中(音)說:“(購買)客機每年花費中國數十億美元,既然我們有能力造,為何讓外國人把所有的錢全賺走呢?”(陳一譯)
http://caac.people.com.cn/BIG5/114103/10191499.html

中國國産兩百噸級軍用大型運輸機年底面世

解放军未来大型战略运输机想像图

解放軍未來大型戰略運輸機想像圖

  中新社北京2009年十一月五日電 (宗晨亮) 中國最大的軍用運輸機將于今年年底面世。該款運輸機設計爲兩百噸級,其研發、生産制造過程全部由中國獨立完成。
  中航工業集團飛機公司總經理胡曉峰五日在此間透露,中國的軍用、民用大飛機均在生産中。其中,中國空軍軍用兩百噸級大飛機具體實物飛機將在年底亮相,其從研發到生産制造過程全部由中航工業西飛公司獨立完成。
  此外,由中航工業承擔的中國民用航空大飛機C919零部件也在加緊生産中,將如期交付中國商飛集團。胡曉峰表示,“C919的進展很順利”。
  另悉,中航工業集團表示,由中航工業自發研制的L15“獵鷹”高級教練機將參加本月舉辦的迪拜航展。L15獵鷹高級教練機將在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與國外教練機進行競爭。中航工業希望通過走出國門,展示中國高級教練機的實力,爭取更多的海內外訂單。
  中航工業集團透露,該款教練機已經引起外國軍方的興趣。目前,已經有不少國家的空軍派出飛行員來中國進行試飛體驗,中航工業預計將會贏得不少訂單。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1-05/2126572711.html

漢和稱中國大型軍用運輸機性能遠超安-70

 国产大型战略运输机3D效果图作者:xman123zibo

國産大型戰略運輸機3D效果圖

 中国的大型军用运输机不会是安70的简单复制品

中國的大型軍用運輸機不會是安70的簡單複制品

  美國合衆國際社24日發表平可夫的文章稱,中國將于本月就聯合研制大型軍用運輸機一事與烏克蘭簽署相關協議,不久之後,兩國就會啓動聯合研制軍用運輸機項目。
  平可夫稱,其從烏克蘭安東諾夫飛機制造公司得到的消息稱,烏克蘭與中國一直在就聯合設計大型軍用運輸機進行談判,而且本月兩國將就此簽署協議。平可夫還引用烏克蘭軍事工業消息來源稱,大型運輸機的基本設計概念已有定案,中國軍用運輸機采用的設計概念與技術與烏克蘭和俄羅斯聯合研制的安-70運輸機不同,將由四臺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據稱,在兩國在11月簽署相關協議後,運輸機其他設計細節也會定案。
  平可夫指出,雖然近幾年中國不斷鞏固其與烏克蘭的戰略軍事聯系,但這卻是兩國首次聯合開發大型飛機。他引用來自俄羅斯航空工業的消息來源稱,中國在這個項目上沒有向俄羅斯尋求援助,這暗示著中國設計合作的對象正從俄羅斯向烏克蘭轉變。這還暗示出新飛機將會是安-70運輸機的升級版本,而不僅僅是它的複制品。
  平可夫稱,事實上,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安-70運輸機在俄羅斯與烏克蘭進行飛行測試時,中國便對該機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然而,該機的研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首架原型機于1994年12月在烏克蘭基輔試飛,但第二年該機便發生了墜毀事件;第二架原型機也于2001年在俄羅斯鄂木斯克省因事故被毀。2002年,俄羅斯與烏克蘭就各自擁有該項目百分之五十的股份達成一致協議,並建造了另外兩架原型機。不過,2006年4月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後,俄羅斯便推出了這一項目。
  目前,該機型仍處于試飛階段,而且其買家似乎也只有烏克蘭空軍--其已以宣布要采購五架安-70運輸機。平可夫認爲,中國之所以做出要在安-70運輸機設計基礎上生産自己的軍用運輸機的決定,是想利從安-70運輸機已經完成的大量飛行測試中獲取經驗,以縮短研發時間。
  平可夫稱其從安東尼飛機制造公司資料來源得知,中國軍用飛機將不會安裝安-70的D-27發動機,但其並沒有透露中國會采用哪種發動機爲其運輸機提供動力。D-27發動機推力爲14000馬力,最大載重爲47噸,在載重20噸前提下的航程爲6600公裏。
  對于中國新運輸機可能會采用哪種發動機的問題,平可夫指出,雖然中國最近從俄羅斯進口了240臺D-30KP-2發動機用于升級其H-6K轟炸機,但這些新進口的俄制發動機似乎不太可能出現在軍用運輸機上。目前,俄羅斯准備用升級後的D-30KP-3或PS-90發動機替換其Il-76運輸機之前所配備的D-30KP-2發動機,這是因爲D-30KP-2發動機沒有達到歐洲最新的噪音控制標准,以至于由這種發動機提供動力的Il-76運輸機無法獲得在歐洲機場降落的許可。
  平可夫還稱,雖然此前中國曾計劃從俄羅斯進口38架飛機(30架伊爾-76運輸機及8架伊爾-78空對空燃料補給機),但這筆交易至今尚未最終敲定,這是因爲俄方不再接受兩國曾于2005年敲定的價格。他還引用從俄羅斯航空工業來源消息稱,由于Il-76運輸機目前仍是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支柱産品,所以俄尚未同意將該機的生産技術轉讓給中國,雙方也未曾就此事展開過協商。
  不過,俄羅斯國防産品出口公司副總裁亞曆山大?米克希福在最近參加英國航空展時曾表示,中國仍然有意繼續其有關采購伊爾-76及伊爾-78運輸機的協商,並稱相關合同依舊有效。據米克希福透露,目前俄中雙方仍未就運輸機價格達成一致意見:"我們需要重新商議一下運輸機的價格,並且希望新的價格能夠符合國際價格標准。"米克希福還強調說,考慮到恢複生産以及裝配飛機的時間安排,俄羅斯之前就已經准備好要在烏裏揚諾夫斯克市設立一個新的制造工廠,于2011年開始Il-76運輸機的生産工作。
  平可夫稱,中國缺乏設計、制造大型運輸機方面的經驗,其在該領域內進行的相關項目也不順利,如中國的Y8F-600中型軍用運輸機項目,也是在2002年得到安東尼飛機制造公司的設計援助後才得以順利進行。
  按照最初的設計,中國的Y8F-600型運輸機由四臺普惠加拿大公司生産的PW150B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提供動力,由英國制造的R408推進器提供推動力。加拿大方面已經把測驗用發動機交付給中國,據稱該發動機將會被應到中國的民用飛機上。
  然而,考慮到來自美國限制向中國出口軍事技術的壓力,平可夫懷疑加拿大最終可能無法向中國出口足夠滿足其需要的P&W發動機。他認爲,中國最終只能選擇將俄羅斯或者烏克蘭制造的發動機運用到其軍用運輸機上。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6/0733531857.html

溫家寶:研制大型飛機是國家意志的體現08-05-12 人民網-

  大型飛機重大專項已經立項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制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飛機。讓中國的大飛機飛上藍天,既是國家的意志,也是全國人民的意志。我們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做成功,實現幾代人的夢想。這不僅是航空工業的需要,更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大飛機研制會帶動一批重大領域科技水平提升,將使中國整個客機制造業向更高領域邁進。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8-05-12/0810499626.html

中國大飛機2014年首飛2009-03-12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張洪飆表示,中國研製的大飛機將於2014年首飛。
本身是全國人大代表的張洪飆說,到目前為止,大飛機項目進展順利,得到了各方認可,預計可在2016年適航取證。
飛機設計研製的整個過程,一般包括早期發展、工程發展、詳細設計、全面試製、適航取證等五個階段。大飛機計劃2014年首飛,2016年適航取證。
張洪飆解釋說,從首飛到進入試飛階段再到適航取證,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和繁瑣的程序。試飛包含數十個課目,時間也相對比較長。
適航取證後,意味著飛機的安全性設計被認可,也就獲得了「準生證」。拿到此證後,飛機便可以進入批量生產的實質階段。
他又指出,去年地震救災,中國引進的俄羅斯大型直升機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中國目前還缺乏國產大型直升機的現狀,張洪飆透露,航空工業集團即將和俄羅斯有關方面,簽署聯合研製大型直升機的協議,一起研發更先進的大型直升機。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32/1/1/1065897/1.html

中國大飛機8年後上天 性能將超現役同類飛機

  中評社香港2009年3月5日電/當外界出現中國大飛機製造是自主創新還是“抄技術”的爭論之際,正在北京開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接受訪問時非常地堅定表示,中國的大飛機一定是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一定是自己的。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八年後,“中國製造”國字號大飛機就能翱翔於藍天之上。
  大公報報道,吳光輝說,目前,有關科研人員根據原材料、標準件、設計實驗方法、製造和未來使用等要素,梳理了多個有關大飛機研製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正在逐個攻克。我們有信心最終解決所有難題,相信大飛機製造在中國人面前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非核心將善用國際資源 
  吳光輝指出,儘管關鍵技術自己攻克,但中國也會善用國際資源,與國外就一些非核心領域展開合作。與國外飛機公司的合作有兩種模式,一是很少部分的技術合作,但不包括產品級的合作;二是聘請一部分國外專家對個別問題展開合作。 
  據悉,在國際上,大型飛機都是國際化的產物,波音、空巴、龐巴迪等等莫不如此,有的國家甚至連飛機總設計師都是外聘的。但是中國大飛機的總設計師和副總設計師等核心成員,都是中國人。中國研製大飛機,解決技術問題可謂“聚全國之智,舉全國之力”。 

  全國飛機設計精英聚上海 

  由於國家對這個項目強力支持,去年,來自全國40多個單位的400多位專家、學者和研究員,聚集到設在上海的中國大飛機研製總部,而中國商飛公司也配備了近千名工程設計人員。這些中國飛機研究製造領域的精英用了半年時間,對大飛機項目進行認真的論證、梳理,並組織技術攻關。從技術上保證大飛機是一個國家級產品、具有國際級水平。 

  採主承製商─供應商模式 

  在大飛機製造方面,中國採用主承製商─供應商模式。吳光輝說,大飛機的知識產權在中國,因此主承製商在中國,飛機整體組裝、系統集成、關鍵技術由中國自己完成。但其他方面,譬如系統、原材料等可以採用國際資源,利用國際化的飛機體系,選擇國外一些供應商,面向全球採購。吳光輝所在的中國商飛希望,大飛機的研製能夠帶動國內相關產品、設備和系統的發展。因此,鼓勵國外的供應商和中國的企業進行合作,比如聯合設計、轉包生產,或者在中國建生產基地等,這樣能夠提高中國航空技術水平,帶動產業鏈發展。 

  性能將超現役同類飛機 

  大飛機上天,猶如“兩彈一星”的研製一樣,承載著國人的夢想。吳光輝表示,不會辜負國人的期望。這個底氣源於中國現有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他說,中國正在設計的大飛機從性能和設計水平來看,無論安全性、經濟性還是舒適性、環保性,都將全面超過現在的同類飛機,使用成本也將比現役飛機低10%、排污低10%以上。他還說,中國大飛機瞄準的市場只有一個,那就是國際市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0/5/6/100905612.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905612&mdate=0305143612

哈飛集團等成爲我國大飛機5大主制造商08-06-04日 東方網

  “大飛機”發動機的研制是中國制造商面臨的一大挑戰,中國一航正在加緊進行發動機方面的研究。國際航空制造業巨頭波音和空客的發動機,則主要由世界三大發動機供應商GE、羅-羅和普惠供應
  “大飛機”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後,除了總裝、研發基地在緊張的選擇之中,“大飛機”的主要制造商也已經浮出水面。《第一財經日報》昨天從中航二集團旗下的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哈飛集團”)獲悉,哈飛集團與同在中航二集團旗下的陝飛集團,中國一航旗下的西飛集團、沈飛集團和成飛集團並肩成爲“大飛機”五大主制造商。
  ARJ21項目前副總設計師周濟生告訴記者,制造大飛機的材料,尤其是複合材料的研制,是中國大飛機制造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最難突破的。“以前國際上的大型客機采用的材料都是以先進鋁合金爲主,複合材料爲輔,但到了波音787時,複合材料使用出現質的飛躍,不僅數量激增,而且開始用于飛機的主要受力件。”
  周濟生介紹,所謂複合材料,主要是指碳纖維、樹脂等材料,目前中航商飛制造ARJ21支線飛機也運用了複合材料,但主要是從美國進口,這一領域也是中國企業需要提升的地方。
  據哈飛集團副總工程師李瑞義介紹,大飛機機體結構的30%~40%將采用複合材料,這也爲哈飛集團能夠成爲“大飛機”五大主制造商之一奠定了基礎。
  據記者了解,複合材料是哈飛集團的優勢産業。作爲目前國內最大的航空複合材料研制、生産基地,公司擁有總面積近7萬平方米的複合材料廠房,各類設備100余臺套;成立了複合材料結構設計室,建立了完整配套的複合材料研發、制造、檢測、實驗技術體系,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技術和制造隊伍;建立了複合材料知識數據庫,掌握了國際先進、配套齊全的標准規範。
  目前,作爲我國直升機和通用航空飛機的機身制造商的哈飛集團已經將複合材料廣泛應用于“直九”系列直升機、HC120直升機及空客A320結構件、波音787整流罩等産品。
  在昨天舉行的國際航協年度會議期間,中國一航旗下的西飛集團總裁高大成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中國一航旗下的多家公司已經擁有了生産複合材料零部件的能力和經驗。比如成飛集團已經向波音交付了波音787方向舵,波音787主要特點就是應用了複合材料,而方向舵則是飛機制造主體部件的一部分,也是中國目前承接最大的民用飛機複合材料部件,長約10.7米,寬3米,說明我國企業已經擁有了自行制造飛機主體部件的能力。而西飛集團自1994年就開始爲波音的項目提供零部件。
  不過,中國一航副總經理胡問鳴昨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除了機身主體,“大飛機”發動機的研制將是中國制造商面臨的一大挑戰,目前,中國一航也在加緊進行發動機方面的研究。而目前波音和空客的發動機主要由世界三大發動機供應商GE、羅-羅和普惠供應。
http://news.sina.com.cn/c/2008-06-04/025315675771.shtml

中國上馬大飛機的“三大條件”已經成熟
  
  新華網北京07年3月12日電(記者令偉家、趙曉輝)“我們能不能搞大飛機,關鍵有三點:經驗積累、經濟實力和技術基礎。目前,這三個條件已經基本具備。”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如是說。
  身爲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劉大響代表一直呼籲中國盡早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大飛機。
  劉大響代表說,大型飛機研制既需要比較成熟的運營經驗,又需要高精尖的技術,還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持。
  他說,我國通過研制ARJ-21支線客機在人才、技術、材料、制造、適航取證和項目管理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爲下一步研制大飛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大響代表舉例說,歐洲的空客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連續25年虧損,最終使空客得以和美國 波音平分世界市場。
  目前我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世界第四位,財政收入達到近4萬億元, 外彙儲備超過1萬億美元。“這表明我國已有經濟實力研制自己的大飛機了。”劉大響代表說。
  我國的工業基礎、科技水平、人員培養也有了較大進步。劉大響代表說,目前我國一些飛機制造企業在爲波音、空客生産關鍵部件,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制造大飛機的生産能力。
http://news.sina.com.cn/c/2007-03-12/093712494017.shtml

國産大飛機研制經費預計投入500到600億  07-03-19廣西新聞網

  初步測算投資研制經費約500-600億元人民幣;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將負責項目牽頭,國防科工委等部門參與,並由一位副部級官員統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劉高倬證實,國務院目前基本采納的方案思路是“一次立項、兩個機型、軍民統籌、系列發展”。大型飛機項目最快于今年內搭建實體平臺,項目運作周期或逾十年。
  南方航空前副總裁表示,從國家戰略角度看,中國必須研制自己的飛機,“不研發不生産就永遠是空白,一旦有外交、政治等問題牽涉,國家就很被動。”
  “我並不看好國産大型民用飛機的商業前景,因爲航空公司顯然會采購技術上已非常成熟的波音、空客的産品。”一位不願具名的國際航空咨詢公司的研究員說,“但從國家利益上說,中國必須走出這一步。”
“大型飛機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工業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航集團科技委副主任劉大響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2020年前國産大飛機上天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認爲,如果進展順利,我國有望于2020年前13年內擁有自己的大飛機。
  劉大響說,大飛機一般是指起飛總重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包括軍用、民用大型運輸機,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幹線客機。研制大型飛機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之初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個標志性工程。大型飛機工程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 十一五”規劃綱要。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大型飛機設計與制造、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16項重大專項已陸續啓動。
  大飛機研制需要高精尖的技術、雄厚的資金和較長的時間。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歐洲四國和俄羅斯具有制造大飛機的能力,而占領國際市場的只有美國的波音和歐洲的空客。
  全國人大代表、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方勇說,我國有較完備的航空工業體系,從飛機主機、航空 發動機到航空機載設備,都有完整的研發和制造基地,研發能力僅次于美、歐、俄。目前我國已是波音和空客的重要部件供應商。
  劉大響代表說,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ARJ-21支線飛機將于2009年底投入運營,這必將爲我國設計制造大飛機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和市場營銷經驗。“如果國家能在今年立項,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到2020年前,我國自己研制的大型飛機將飛上藍天,實現中國人民的又一強國之夢。”
http://news.sina.com.cn/o/2007-03-19/090112565581.shtml

我國大飛機項目啓動技術方案論證08-07-02 東方網

  隨著大飛機公司中國商用飛機公司的正式組建,大飛機研制工作正陸續展開。《第一財經日報》昨天從中國一航獲悉,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已全面啓動了大型客機的技術方案論證工作和預發展工作, 大飛機未來的具體“面貌”將逐步揭曉。
   目前,爲配合中國商飛做好此項工作,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籌備組已要求中國一航和中航二集團向所屬企事業單位迅速組織“精兵強將”前往上海,全力支持中國商飛做好大型客機的技術方案論證工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中國一航和中航二集團已有包括上述單位在內的近30家企事業單位約200位專家報名參加論證工作。另據記者了解,這些專家將于近日在上海召開會議,正式組建論證項目工作組。
  據國內一位參與過ARJ21等國産飛機研制和制造的專家介紹,啓動大飛機的技術方案論證,就是標志著大飛機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將展開。可行性論證主要包括大飛機的總體技術方案、項目的經濟型論證、産品客服配套、公司可用資源規劃以及所需國家政策等。其中,總體技術方案主要是飛機的層設計,即飛機大小、航程等;經濟型論證主要包括項目的投入經費、盈虧平衡點、研發時間、生産交付能力、目標市場、市場前景等;産品客服配套則是圍繞大飛機的客戶支援、適航取證、配套途徑等;公司可用資源規劃是對公司人力資源、設備、廠房等資源進行的規劃。
  “一般來說,可行性論證大概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然後會形成一個研究報告。”上述專家表示,由于大飛機公司采取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因此預計可行性研究報告形成後會提交主管政府部門和公司董事會審議,獲得批准後就會進入預發展階段,也就是初步設計。在預發展這一階段,公司會對可行性報告中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細化,確立包括系統設備的供應商(包括發動機、機載設備等)、所用材料、配套産品的招標等細節,並進行結構設計和草圖設計。
  中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前副總設計師周濟生告訴記者,在ARJ21飛機項目運作過程中,中國首次以主承包商身份,在全球範圍內通過招標方式選擇能共擔風險、共同發展的供應商,預計大飛機也將會繼續采取這種模式,尤其是發動機這一部件,先期中國可能無法自行研制和生産。
  目前,“大飛機”的主要制造商也已浮出水面。中航二集團旗下的陝飛集團和哈飛集團,以及中國一航旗下的西飛集團、沈飛集團和成飛集團並肩成爲“大飛機”五大主制造商。
  仍有更多企業希望參與到大飛機的研發和制造中。“由于國家在大飛機立項時提到堅持體制機制創新,我們也希望民營企業可以參與大型飛機的研制,發揮團隊的技術優勢,承擔或分享大型客機總體、氣動和綜合集成等核心工程研發業務。”周濟生表示。
  周濟生現在的身份是民營廣東昌盛飛機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設計師。如今,周濟生和他的同伴們通過公司老總投入的1500萬元,已完成了大飛機的第一輪總體方案設計,成爲國內第一家涉足大型民機總體設計的民營企業。目前公司基本確定了兩套設計方案。其中一套是200~300座客機,雙通道布局,與波音767大小近似;另一套則是150~200座客機,單通道布局,大小與波音737及空客A320類似。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8-07-02/0813508243.html

我國已啓動大飛機近20項關鍵技術科研攻關

  “這只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對于剛剛于2008年05月11日挂牌成立的中國大型客機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慶偉表示。作爲中國國産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大飛機研制已進入實體操作階段。

  多元化融資

  中國商飛總經理金壯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民資、外資也可能參與今後大飛機的研制生産,包括機載部分、零部件生産,會有國外供應商參與。
  根據《大型飛機方案論證報告》,國産大飛機項目初步測算投資研制經費約600億元。而此次中國商飛公司注冊資金爲190億元。
  對此,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航空技術所副所長劉景剛認爲,引進民營資本的意義不僅是解決資本難題,更重要的是要引進市場化運作機制。
  據透露,目前有多家航空制造商正在與中國一航等方面洽談,爭取以合作的方式參與大飛機研發項目。

  加快行業整合

  同時,以大飛機項目爲契機,中國一航與中國二航的整合也開始進入倒計時,據透露,國內兩大航空集團最晚將在今年8月份進行資産整合。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則以旗下上海飛機制造廠、中航一飛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中航商飛等都將並入中國商飛。
  大飛機項目專家論證組成員分析稱,大型客機研發的産業鏈很長,可以帶動機械制造、電子、冶金、化工、材料、能源、信息和計算機等許多基礎産業和高新技術的發展,並帶來巨大的産業升級機會。
  據了解,過去的一年裏,與大飛機研制相關的一些關鍵技術陸續有所突破。其中包括去年4月在西安啓動的全球噸位最大的模鍛液壓機項目和今年4月寶鋼集團研制出的大型飛機起落架用鋼和鈦合金結構用鋼。中國商飛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已經啓動了近20項關鍵技術科研攻關。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8-05-13/0603499728.html

大飛機試飛基地初選爲上海浦東機場

  中新社上海 2008年十月九日電 (記者 常惠英) 記者今日從上海機場集團方面獲悉,二0一0年上海虹橋機場擴建工程將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屆時,上海兩大機場保障能力將達到年旅客吞吐量八千四百萬人次,可滿足世博會期間大批海內外旅客出行的需求。此外,有關人士證實,浦東國際機場未來的第五條跑道有望用于大飛機試飛,同時也用于民用航班的起降。
  據悉,上海虹橋機場擴建工程總投資超過一百五十億元人民幣,是該機場百年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擴建。到二0一0年,虹橋機場新增一條跑道和一個航站樓投入使用後,該機場的航站樓與軌道交通、高速鐵路、城際列車等將組成便捷的大型換乘樞紐中心,極大地方便南來北往的旅客在此換乘。
  上海機場集團總裁吳念祖今日在相關會上介紹說,世博會將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在上海集聚,預計半年內上海機場的客運量有望淨增三千五百萬人次,其中包括三百五十萬的海外旅客增量。爲此,浦東機場老航站樓已按樞紐運行要求進行流程優化改造,虹橋機場擴建工程和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也在緊鑼密鼓建設中。
  作爲上海迎世博行動的重點區域和重要門戶之一,上海機場集團今日全面啓動迎世博行動計劃,並明確提出到二0一0年上海航空港整體服務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浦東機場建成國際一流機場,虹橋機場打造成國內最具人性化機場的目標。
  據悉,浦東機場第五跑道以及該機場近南彙的土地範圍,初步被確定爲試飛總裝基地。根據現有目標,位于大場地區的上海飛機制造廠將具備年産二十架支線飛機的能力。而浦東的總裝基地,將達到每年生産五十架支線飛機、五十架單通道飛機、五十架二百五十座級飛機,以及維修維護三十架飛機,總計每年處理一百八十架飛機的效能。
  同時,雖然大飛機試飛基地已經基本選定在浦東國際機場,但目前相關方案還在深化研究中,等待有關方面的最後批複。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8-10-10/1018524820.html

中國大飛機研制硬傷:未掌握發動機關鍵技術2008年11月04日東方網
 
  我們的“神七”2008年已經上天了,可我們的大飛機將要到2020年前後才能首飛,足足晚了12年之多,難道說造大飛機真的比載人航天還難?
  包括神舟飛船在內的載人飛船等航天器只需要一次性成功,機器落地以後就可以報廢處理,而大飛機則要反複使用,其質量和可靠性每次出動都將攸關數百名乘客的生命安全。
  看看以下三大難點,我們就能看出造大飛機的關鍵和困難所在:
  第一、造“心髒”需龐大資金:國産大飛機要有強健的“心髒”。大飛機的單次最大航程超過5000公裏,在大飛機的模擬實驗中,飛行300萬次才允許發生一起事故,如果按一個“空中飛人”每天飛行一次來計數,那麽他要連續坐飛機8200年才可能遭遇一次空難!爲了這樣既能長途又保安全的飛行能力,大飛機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心髒”——大型渦輪噴氣式發動機來支撐,這種發動機燃氣流進入渦輪前的溫度可達1500°C,渦輪轉速超過5000次/分鍾……缺乏大飛機發動機的關鍵技術,正是目前我國研制大飛機過程中的“硬傷”!比較而言,歐洲國家投入研發大飛機的經費超過200億歐元,而我國投入的只有300~400億人民幣,是前者的1/5都不到,投入少又要研制出相當高要求的發動機確實是嚴峻的考驗。
  第二、複合材料需要突破:對高端複合材料的要求也會影響到我國大飛機的研制進度,目前我國的複合材料研究實力在全球還大大落後于日本等先進國家,如果未來10年我國在相關複合材料上的研究還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那麽國産大飛機研制很可能要受制于人。
  第三、人才缺口比較大:人才緊缺也是現在國産大飛機項目中不得不面對的難題。飛行商業運作是長線經營,離不開飛機設計、制造工藝、材料、客服等四種人才。空客的研發團隊一般需5000多名技術人員,而如今即使在我國大飛機研發的“重鎮”上海,符合條件的高等院校人才也僅爲700人。
  此外研制成功後又如何在國際上取得適航證,如何打破波音、空客等長期把持的國際壟斷而進入市場,也是“中國造”大飛機必須艱難邁過的一道坎。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04/1150528419.html

中國商飛大飛機項目複合材料可能引入外資

  美國赫式複材公司高層昨(2008年11月20)日透露,公司已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Ltd.,簡稱“中國商飛”)開展了初步商談,將向中國“大飛機”項目提供複合材料,這也是首次有外資公司明確表示希望對中國“大飛機”項目提供支持。
  此前,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理事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杜善義曾指出,複合材料技術已經躍升爲大飛機三大關鍵技術之一,且在已經立項的大飛機項目上至少要占到25%。哈飛工業集團副總工程師黃領才認爲,國內複合材料構件加工能力已經能和國外企業展開競爭,並具備了研制大飛機複合材料的基礎。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8-11-21/0956531220.html

西飛正在研制國家重點型號發動機 將用于大飛機

本報訊 5月24日下午,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一行在陝西省委書記趙樂際、省長袁純清,中國一航總經理林左鳴等陪同下,來到一航一飛院、一航試飛院、一航西飛考察。張德江是從寶成鐵路109號隧道搶險施工現場考察後,專程來到西安閻良航空城考察的。
  5月24日16時,張德江考察一航一飛院,重點了解了國家重點型號的研制情況,並作出重要指示。
  在樣機庫,院長方玉峰、書記張亞平及總師唐長紅向張德江副總理簡要介紹了一航一飛院概況、在研型號以及專業設置、試驗室等情況。
  當看到國家重點型號任務模擬全過程演示時,張德江十分高興。他深有感觸地說,在抗震救災中如果有它的參與將起到不小的作用。唐長紅表示,在這次災難面前,我們更加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所肩負使命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這時,站在一旁的林左鳴總經理鄭重表態:“請張副總理放心!雖然我們面臨的困難很大,但我們中國一航上下已經下定決心,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拼盡全力盡早將國家重大專項搞出來。”
  張德江對國家重點型號的“心髒”表現出極大的關注。他說,“航空發動機是技術密集産業,它決定著飛機的載重量、航程等關鍵指標。關鍵技術和設備買是靠不住的,我們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我們的聰明才智,才能打造真正屬于我們的航空力量。如果搞不出自己的航空發動機,那我們將永遠受制于人。我們所說的‘大飛機飛上藍天’,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飛上藍天。”
  “雖然我們面臨諸多困難,但我們也有優勢,可以通過聯合攻關、軍民結合等方式予以攻克。”
  張德江說:“研制大飛機是幾代航空人共同的夢想。現在,千載難逢的機遇曆史性地落在我們身上,我們就一定要勇于承擔,以百倍的努力完成好黨和人民的重托。這次中央下大決心搞大飛機,爲我們提供了相當的環境條件,這就需要航空人形成合力,早一天讓中國的大飛機飛上藍天!”他說:“面對四川大地震,我們每個人在悲痛的同時,也更加清晰地看到,擁有一支強大航空運輸力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今天的中國越來越表現出它的實力和潛力,當今的世界已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但要成爲真正的世界強國,就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航空力量,國家重點型號正是振興中國航空的標志性工程之一。因此,我們的目標只能有一個,那就是一定要讓中國的大飛機飛上藍天!”
  16時25分,張德江一行來到一航試飛院飛行監控大廳,院長劉選民向張德江副總理介紹了現場工作人員,張德江和大家一一握手,並笑著對大家說:“試飛院的科研人員都很年輕啊。”在監控大廳,張德江觀看了反映試飛院整體情況的彙報片以及某重點型號專題片,並認真地聽取了劉選民有關試飛院的工作性質、試飛的特點以及近年來的主要工作彙報,不時點頭表示贊許。
  走出監控大廳,張德江一行來到一航試飛院改裝廠房前。在整齊停放著十余種重點型號飛機旁邊,型號總師、試飛員和機務人員排成整齊的隊伍。張德江和大家親切握手,並興致勃勃地登上飛機,觀看了機艙設施。
  17時許,張德江一行來到一航西飛總裝廠,與在廠房門口迎候的中國一航總經理助理、一航西飛總經理高大成、黨委書記孟祥凱等公司領導一一握手。廠房內整齊排列著正在進行總裝的運七和“新舟”60系列飛機,張德江不時地向工人們招手致意。
  烈日照射下的停機坪上,“新舟”60、“飛豹”等飛機整裝待發,試飛站員工在飛機下列隊歡迎。張德江與列隊員工逐一握手。在某型號飛機前,張德江若有所思地注視著高大的飛機,聽著高大成的彙報。隨後,張德江登上一架“飛豹”飛機,觀看了駕駛艙。在“新舟”60停機坪,張德江還饒有興趣地登上了即將交付奧凱航空公司的“新舟”60飛機,對中國新一代渦槳支線飛機進行了體驗。
  在西飛國際廠房內,張德江一行受到了國航總廠員工的列隊歡迎。張德江面帶微笑地向大家揮手問好。在整齊有序的總裝型架間,張德江一邊聽著彙報,一邊連連點頭。在薛瑩班,張德江親切地和薛瑩班員工一一握手,並稱贊說:“去年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裏看到介紹你們班的事迹,我們大家要向你們班學習。” (王莉芳 杜春江 王 瑩 高社斌 王增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5-28/0814502730.html

大飛機未來將現美國歐洲中國三足鼎立架構
 
  霍尼韋爾全球副總裁沈達理2008年9月26日在渝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稱,中國的航空航天市場是全方位的增長,未來將形成美國、歐洲、中國三足鼎立的全球航空航天架構。
  “中國的航空航天市場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5年內這個市場還會有很大的增長。”沈達理說,這一方面源于中國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則受惠于監管政策的放松。此外,還因爲中國目前在對合作夥伴的關系處理上,有很好的合作和開放的態度。
  霍尼韋爾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該公司旗下的航空航天集團是全球6000多個民用、商用和地區運輸客戶的供應商。目前霍尼韋爾的航空航天集團在華有4家合資企業及一家獨資企業,爲中國及海外提供輔助動力裝置、航空零件設備、航空電子産品,以及機輪刹車維修等服務,並生産發動機及環境控制系統部件。
  2007年9月,沈達理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曾披露,在中國計劃設立大飛機制造公司的消息傳出後,他立即任命了一位中國區專職副總裁,專門負責處理與中國大飛機項目的合作事宜。
  到目前爲止,霍尼韋爾在華已經與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支線客機ARJ-21項目上有合作。沈達理26日稱,目前該公司已經爲中國的Y12飛機(運12,中國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研制的輕型雙發多用途運輸機)開發了一個機載電子系統。
  沈達理說,目前霍尼韋爾正密切關注中國的航空企業重組,已經做好與重組後的中國航空企業合作的相關准備。
  關于大飛機項目,“中國的大飛機項目是否能取得成功,其難點在能否取得商業成功上,而不是制造技術上。” 沈達理說,目前中國的主要注意力在如何造出大飛機上,事實上要檢驗該項目的成功與否,商業上是否能夠取得成功才是關鍵。因爲之前也曾有其他國家造出了大型幹線客機,但是他們都倒在了市場能不能接受這一問題上。
  因此,中國的大飛機項目不能只考慮國內市場,還應該考慮國外客戶是否能接受的問題,這樣才能確保未來在商業上取得成功。
  沈達理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立完成大飛機項目,波音、空中客車也一樣,他們在全球都有很好的協同,在項目管理、工程管理、商業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個全球化協同運營的體系,中國的大飛機項目也有必要從更遠的視角來考慮問題。
  目前國內發展商用飛機項目受制于發動機等核心技術限制,如ARJ-21在今年3月 “由于關鍵系統供應商未能按時提供試驗條件,首飛時間向後推遲”。沈達理對此暗示稱,目前一些國家和地區確有因爲政治及其他原因限制相關技術輸出的條款,或者有一些人爲障礙,但是霍尼韋爾身爲一家全球跨國企業,“可以在世界其他地方開發類似的技術和産品,譬如在印度或者其他任何地方開發或生産,就沒有技術出口限制了。”
  沈達理沒有提及這些“在世界其他地方開發類似的技術和産品”,是否由這些不受限制的區域完全從頭開發或生産。
  2007年,霍尼韋爾在華銷售總額是2004年的3倍多,沈達理預計今年該公司在華銷售總額將增長30%,達到14億美元。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8-10-06/0906524006.html

 日本C-X運輸機:東瀛島國的暗渡陳倉
 
2010年1月26日,日本自行研制的運輸機C-X成功首飛。日本自己將C-X列爲中型運輸機,但從性能指標來推測,C-X實際上是一款大型軍用運輸機。我們關注C-X,不能僅局限于C-X對日本自衛隊遠程投送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看到C-X對日本航空工業的傳承和發展。
26日,日本自行研制的運輸機C-X在岐阜縣進行首次試飛並取得成功。這是日本航空工業繼P-X之後取得又一個重要的成果,標志著新世紀日本航空工業取得了重大突破。
C-X在日本被稱爲次期運輸機,意爲新一代運輸機。該機和已經試飛成功的P-X是新世紀日本最重要的航空工業研制計劃中,可以說對于本世紀日本航空工業取著關鍵的承上啓下的作用。
C-X的機長43.9米,翼展44米,高14.2米;飛機空重60.8噸,正常起飛重量121噸,最大起飛重量141噸;最大載荷37噸,貨艙尺寸爲16×4×4米,航程5600公裏/37噸載荷、8900公裏/12噸載荷。
  日本陸自的戰略機動轉型
我們知道,在1960年美日安保條約簽署後,日本實際上成了美國的附屬國,對于美國的戰略亦步亦趨。上世紀90年代,隨著美國陸軍的轉型,日本陸自也開始了自己的轉型。即由重點防範來自北方前蘇聯的攻擊,轉變發展重裝部隊,轉變向發展戰略機動型部隊。如將駐名古屋第10師團改編爲戰略機動型師團,裝備上十分重視輪式車輛的研制與裝備。雖然與履帶式裝甲車輛相比,其越野性能稍差,但是其可以憑借發達的公路網進行遠程戰略機動,特別是由于自重要輕型履帶式車輛,因此可以更加方便的進行空運。
所以,日本新的防衛大綱十分重視輪式車輛的采購,並且陸上自衛隊認爲現役的87式偵察車及96式輸送車能力不足,同時爲與美國陸軍新型的“斯崔克”部隊統一後勤,陸自選擇了與斯崔克戰車同系列的“皮蘭哈4”型戰車。根據陸自的規劃,希望以“皮蘭哈4”爲底盤研制多型改型車輛,盡可能的統一輪式車底盤,以簡化部隊後勤保障的負擔。
日本空自的運輸機隊不足
“皮蘭哈4”是瑞士莫瓦格公司在“皮蘭哈3”系列戰車的基礎上研制的。美國的“斯崔克”就是後者的改進型,其主要提高了防護能力,包括披挂新的附加裝甲,以增強對地雷和直瞄射擊武器的防護能力,車底可防禦當量爲8千克的反坦克地雷。爲此,Ⅳ型的戰鬥全重達到25噸。外形尺寸爲7.2×2.8×2.2米(長×寬×高)。
而空自目前擁有的運輸機主要包括25架C-1、16架C-130,前者最大載重爲8噸,後者也只有20噸,難以運載“皮蘭哈4”戰車。空自需要一種新的運輸機來支持陸自的轉型,所以要研制C-X運輸機。
根據有關報道,C-X是由日本川崎重工牽頭研制,其他如富士、三菱、新明和等航空工業公司參與研制。值得指出的是,其采用與所謂次期反潛機同時研制的方針,同時在許多部件和設備都可能通用的辦法來加快飛機的研制進度。
2000年,日本防衛廳決定研制C-X/P-X;2003年確定飛機的總體方案,並且確定C-X采用推力260千牛的CF6-80C2渦扇發動機。這型發動機也是空自E-767空中預警機、KC-767空中加油機等飛機的動力裝置。C-X原計劃2008年首飛,但由于首飛前的測試發現飛機機體強度有問題,所以推遲到今年才首飛。
  C-X的性能數據
根據海外資料,C-X的機長43.9米,翼展44米,高14.2米,飛機空重60.8噸,正常起飛重量121噸,最大起飛重量141噸,最大載荷37噸,貨艙尺寸爲16×4×4米,航程5600公裏/37噸載荷,8900公裏/12噸。其總體性能與空客最新研制的A400M運輸機相近,除了基本的軍用運輸機外,日本還打算發展該機的電子偵察機、空中指揮控制機和民用運輸機等型號。
C-X的貨艙比較先進,具有良好的運載能力和升級空間。它究竟屬于中型運輸機,還是大型運輸機?這是個令人困惑的問題。
在C-X的幾個指標中,筆者認爲以下幾項尤其值得我們重視:
1、推力富裕的渦扇發動機
首先其發動機推力高達260千牛,相之相比伊爾-76的D-30KP發動機的單臺推力只有120千牛級,如此大的推力不但確保了C-X的載荷能力,也爲飛機日後的升級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換句話說,即使不考慮修改翼型,就是單純的加大機翼翼展,增加機翼面積,就會提高C-X的載荷和最大起飛重量。
先進的發動機也保證C-X有較大的載荷航程,從設計指標上看其在載重37噸的時候居然有5600公裏的航程。與之相對應的伊爾-76T,在載荷爲40噸的時候航程在3000公裏左右;安70在載重爲35噸的時候航程也只有3000公裏。
事實上,C-X的載荷航程指標與換裝了CFM56發動機的伊爾-76MF大型運輸機已經相差無幾,後者在載重40噸時候航程爲5200公裏。而最新的空客A400M在載重爲32噸的時候航程爲5000公裏,遠不及C-X。
由于采用了渦扇發動機,其巡航速度高達M0.8,高于安-70和A400M和M0.7的標准巡航速度,與伊爾-76MF大型運輸機相近。
2、貨艙寬度大,裝載適應性好
還有就是其貨艙尺寸,其寬、高達到4米,與A400M、安-70相同。從外形上看C-X顯得特別的短粗,這實際上是現代運輸機貨艙發展的趨勢,例如伊爾-76的寬、高只有3.4米,也就是說其裝備適應性要明顯低于載重還不如它的上述三種飛機。
盡管C-X貨艙長度只有16米,略小于A400M和安-70的19米,但是對于運輸機來說加長機身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標准型的C-130J貨艙長爲12.2米,而加長型C-130J-30就增加到16.8米。另外一種飛機就是C-141A,由于其貨艙容積的限制常常使飛機達不到最大起飛重量。爲此,洛克希德公司根據美國空軍的要求對270架C-141A進行改裝,主要是加長機身,機翼前加長4.06米,機翼後加長3.05米,從而使貨艙容積增加61.48立方米,裝載能力提高30%。
所以,C-X實質上就是一款大型軍用運輸機,而不是什麽中型運輸機。
憑借強大的發動機做後盾,C-X可以非常容易的通過加長機身、加大翼展等方式,將載重提高到40噸。現在之所以將載重限制37噸,可能只是出于日本一向的示弱的慣例。比如,近萬噸級的金剛級也叫護衛艦,前不久出來的2萬噸的驅逐艦都是這方面的例子。
日本之所以回避40噸這個指標可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日本新一代主戰坦克TK-X的重量就是40噸級別。根據有關資料,日本研制的新式主戰坦克企圖通過小型化、輕型化保持主戰坦克的戰略機動能力,並通過裝備信息指揮情報系統來提高陸自裝甲部隊的指揮控制能力。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此型坦克研制成功,配合C-X的運載能力,到時日本將具備把裝甲部隊投送到近5000公裏外的能力。再搭配遠程戰鬥機如F-15FX、E-767、KC-767這樣的具備遠程作戰能力機種,就會讓日本的海外派兵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
對于周邊國家來說,日本具備大規模遠程兵力投送能力是非常敏感的,這才是最值得我們警惕的地方。
  戰後的YS-11客機與零式戰鬥機
我們知道舊日本航空工業做爲日本法西斯侵略行爲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日本戰敗投降後,一度被解散。盡管美國出于對抗蘇聯的目的,有限度的解除了日本發展航空工業的禁令,但是在機種上還是嚴格限制,比如不允許日本發展作戰飛機。因此,戰後日本主要發展的機型集中在運輸機和教練機上面,所以運輸機的發展很大程度關系著日本航空工業的傳承與發展。
舉個例子,戰後由于日本經濟尚處于恢複之中,在各財閥經濟、技術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日本成立了日本飛機公司來進行YS-11客機的研制,其設計隊伍就包括零式飛機的設計師堀越二郎。盡管從經濟目的來講,YS-11沒有達到目的,但是其保證日本航空工業得以延續和傳承,特別是原來的設計團隊不至于流失,從這一點來說YS-11的成功實際上超過其本身。
山姆大叔的“聯合研制”
上世紀7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發展的,自主發展航空工業成爲日本國內的共識。爲此,日本航空工業先後提出了反潛機計劃、大型噴氣式客機Y-X/Y-XX計劃,甚至戰鬥機的研制都提上日程。
但是在美國的“關照”下,這些計劃都變成了與美國“聯合研制”。如反潛機改爲引進美國的P-3C,Y-X/Y-XX變成了與波音公司聯合研制767、777等飛機,而戰鬥機是在美國F-16的基礎上“研制”F-2。
接下來隨著日本經濟陷入停滯不前,日本航空工業幾乎徹底成了美國航空工業的附屬。在這種情況下,爲保持日本航空工業的研制發能力不至丟失,寶貴的研制經驗和隊伍不至于散失,日本航空工業急需要新的項目來完成新世紀航空研發隊伍的新老交替和經驗傳承。這就是日本爲什麽要在新世紀啓動C-X/P-X以及MRJ客機計劃的主要原因。
  東瀛島國的暗渡陳倉
由于現階段,美國的禁令對于日本來說仍舊不可逾越的雷池。因此,日本在第三次F-X計劃仍舊以自産美制作戰飛機爲主;所以,日本在研制機型與以前一樣,仍舊以敏感度較低的運輸機型爲主。
日本發展C-X有一個較好的借口,就是美國缺少類似的機型。我們知道在美國空軍運輸機型呈現啞鈴型,即以大型戰略運輸機C-17、C-5爲主力,輕型的C-130做爲補充,恰好就缺少日本需要的中型運輸機。所以,在將來更加有利的支援美國“斯崔克”部隊的口號下,日本較爲順利的研制出來了C-X。不過從設計指標來看,其還是玩了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花招,搞出來一種有大型運輸機潛力的“中型”運輸機。
這恐怕也有點試探對于日本所謂的“自主發展”容忍底線的意味,畢竟大型運輸機直接涉及到美國自身的安全,而大型客機又能會直接沖擊美國戰略産業——航空工業。而日本一向被波音視爲自留地,這也許是爲什麽日本要在P-X選擇國産發動機,C-X要選擇進口發動機的原因。除了進口發動機可靠、成熟外,不過分刺激美國估計是另外的原因。
另外同樣的做法就是日本P-X項目,對于日本這樣的島國且外向型經濟爲主的國家業說,自行研制、裝備反潛機的意義恐怕僅次于自行研制戰鬥機。所以美國人未來對P-X的態度恐怕將是美國人對于日本“自主”程度的放寬到什麽程度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
我們對于C-X的評價並不能局限于飛機本身,更不要被一個中型運輸機的稱號迷惑,關注C-X、日本航空工業乃日本在相關領域未來的發展,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做的。
另外,中國自研的大型軍用運輸機也在密鑼緊鼓的進行,有消息稱也將在今年進行首飛,研制進度基本與日本C-X一致。盡管中國的大運設計指標更高,如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00噸;但由于中國基礎工業較爲薄弱,又無法獲取西方的技術支援;中國航空工業在與日本同行的競爭中要獲得勝利,需要中國航空人的加倍努力。
http://war.news.163.com/10/0128/17/5U4NB8OS00011232.html

日媒稱軍用大飛機取得重大突破已領先中國(圖) 07-06-13世界新聞報

  中國立項造大飛機的消息剛公佈不久,日本突然傳來新型軍用大飛機研製取得重大進展的消息,在這一領域搶在了中國前頭。據日本媒體近日報導,日本已生產出新型軍用運輸機C-X和新型遠端巡邏機P-X的原型機。預計,兩大遠端作戰飛機很快就要進行試飛。
  航程5000公里以上 可進行洲際作戰
  軍用大飛機一般是指起飛重量達100噸以上、航程為5000公里以上的作戰飛機,包括大型轟炸機、大型運輸機和海上遠端巡邏機等。據日本媒體報 道,日本兩大新型軍用飛機均為自行開發,總投資高達30億美元左右。其中C-X重達141噸,配備兩台渦扇發動機。如果空載的話,航程可達1萬公里,如果運載37噸作戰物資的話,C-X可飛行5600公里,成為能夠進行洲際作戰的遠端飛機。
  P-X還沒有公佈具體作戰性能,但已知P-X採用了類似美制P-3的後掠翼和配備4台發動機的設計模式。配備4台發動機足以說明其航程至少5000公里以上。目前P-3是日本自衛隊航程最遠的海上巡邏機,該機配備4台發動機,航程達8000公里左右。另據媒體披露,實際上P-3的許多構件與C-X相同,設計與美國新型巡邏機P-8相似的功能,而P-8目前還在研製中,將取代P-3。
  據悉,2006年3月,01號C-X試驗機交付,開始進行靜態試驗。根據計畫,P-X大約於2011年前後服役,C-X大概2012年左右投入使用。屆時,日本自衛隊將購買44架C-X運輸機,取代航空自衛隊現役老化的C-1和C-130運輸機。此外,日本海上自衛隊還將購買80架遠端巡邏機P -X,替換日益老化的P-3巡邏機。
  依靠美國技術支持 空中機動能力較差
  大型軍用飛機是一個國家軍事技術實力的重要體現。在亞太地區,能夠自行研製軍用大飛機的國家寥寥無幾。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擁有多種型號的自己研製生產的大型軍用飛機,包括大型轟炸機、大型運輸機和海上遠端巡邏機等。日本很可能成為繼美俄之後自行開發新型軍用大飛機的重要國家,甚至走在了中國和印度等國的前頭。印度雖然擁有一些大型軍用運輸機和遠端海上巡邏機,但全部是外購的。
  據悉,日本是在2001年開始自行研製C-X運輸機和P-X海上巡邏機的,試圖在21世紀裏擺脫對美制遠端飛機的依賴。在這之前,日本一直努力開發自己的作戰飛機,並已取得很大的進展。其中,F-2是日本與美國共同開發的新型戰鬥機。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還在獨自秘密研製隱形戰鬥機。
  然而,日本畢竟是個航空技術很一般的國家,兩種大型軍用飛機的研製,是與美國的技術支持分不開的。1982年,日本開始購買美國大型海上巡邏機 P-3。在大約20年時間裏,美國總共向日本提供了大約100架P-3,為日本研製大型軍用飛機打下了強大的技術基礎。實際上,C-X和P-X的設計均沒有離開美國提供的C-130運輸機和P-3海上巡邏機的思路。共同社2002年2月曾報導,美國希望與日本共同進行P-X的電子和通訊裝置的研究,共用它國情報。
  不過,雖然C-X和P-X航程較遠,但均為慢速飛行的作戰飛機,最大時速只有1馬赫左右,一旦進行空中作戰,很容易遭到對方戰鬥機或者導彈的追殺。同時,C-X和P-X比較“笨重”,空中機動能力很差,難以進行靈活的空戰。如果C-X或者P-X執行遠端作戰任務,需要戰鬥機護航。
  新聞分析:自衛隊大飛機 影響亞太安全
  日本自行研製軍用大飛機,對西太平洋未來空中安全環境有著深遠影響。兩大軍用飛機樣機交付試驗,意味著日本為進一步發展軍用大飛機的道路已經鋪平。
  日本航空自衛隊已從美國訂購4架KC-767空中加油機。一旦KC-767在未來歲月裏交付日本航空自衛隊,將極大增加C-X或P-X的航程。長期以來,日本P-3海上巡邏機不時出沒中國東海等一些海域附近上空,偵察中國海上戰艦活動等情況。P-X將來部署海上自衛隊後,在空中加油機支援下,將可以長時間對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目標進行空中窺探。
  如果需要,日本自衛隊的新型運輸機或海上巡邏機還可以進行現代化的改裝,運載現代化的偵察系統或者導彈之類的武器彈藥,“搖身一變”成為遠端偵察機或者轟炸機。
  如果P-X改裝成遠端轟炸機,將對周圍幾千公里範圍內的目標構成戰略威懾態勢。一旦空中加油機提供支援,日本自衛隊大型飛機不僅可以在西太平洋地區活動,甚至可以進入亞洲更大範圍內執行作戰任務。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6-13/1642449386.html

日本P-X飛機進攻性明顯 空中反潛能力延至南海

日本共同社8月29日報道說,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29日在岐阜縣各務原市的工廠正式將一架新型的P-X反潛機交與防衛省,該機型是由日本牽頭開發的,也是日本新一代噴氣式大型反潛巡邏機。
  在今年的日本防衛省的預算中,編列了679億日元預算爲海上自衛隊采購4架P-X反潛機。日本計劃中的反潛機采購數量最少爲70架,研究經費3400億日元。這些新型反潛機將逐步替換海上自衛隊老舊的100余架P-3C反潛機,並配合海底反潛聲呐、先進水面艦艇,在第一島鏈打造了一個立體的反潛網絡,給東亞地區的和平抹上了一層陰影。
  日本空中反潛能力延伸至南海
  據新華社報道,這款飛機的首席設計師久保正幸介紹,P-X反潛機全長38米,翼展35.4米,高12.1米,起飛重量達79.7噸。該機首次采用了先進的光傳操縱系統,能確保良好的飛行性能並具有抗電磁幹擾能力。
  P-X飛機的動力裝置爲4臺日本自行研制的XF7-10渦輪風扇發動機,單臺推力約6噸,該型發動機還具有耗油低、噪音小的特點。而P-3C裝備的是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所以P-X的速度和升限要明顯高于P-3C。日本所裝備的P-3C爲美軍1981年和1984年的改進型號。從交付年代就可以看出,P-3C的信息化水平已經比較落後。
  P-X巡航速度達820公裏/小時,比P-3C的620公裏/小時快了許多。它的巡航高度爲1.1萬米,比P-3C的8800米高了不少。P-X航程約8000公裏,也比P-3C航程遠。日本的空中反潛網,由東海延伸至南中國海。
  P-X機身呈筆直的圓柱形,機尾有用于磁場偵測的偵測管,在駕駛艙後的機艙內配置有專司各種數據處理的控制臺。P-X在機首上方裝有先進敵我識別器,而下方有可收縮隱藏的紅外線傳感器。機首內裝自行開發的相控陣雷達,雷達天線則分置于前起落架艙門兩側。駕駛艙後機身上方有兩只突出圓錐體,前邊的圓錐體是電子支持裝置天線,後邊圓錐體是衛星通信天線。在主翼根部之後有聲吶浮標投射孔4個,但投射方式不用P-3C那樣的火藥射出而改爲利用壓縮空氣射出。

  新反潛機進攻性明顯

  反潛飛機在作戰時,速度和高度都是比較低的,不需要很高的速度和升限。那麽P-X飛機以及美國的P-8A飛機,都采用渦輪風扇發動機來提高飛機的速度,其目的何在呢?
  反潛飛機在戰時主要執行應召反潛任務。也就是說,反潛飛機到達戰場越快,發現潛艇的概率就越大。P-X飛機的最大速度比P-3C提高20%,巡航速度提高了37%,說明P-X飛機發現潛艇的概率會更高。
  而且P-X飛機巡航速度的提高,搜索相同面積區域的時間相應地比P-3C縮短,日本海上自衛隊用以替換P-3C的P-X飛機數量可以大大減少。
  日本還沒有公布P-X的航電設備的細節,目前已經知道的有:P—X使用了光傳操縱系統,采用日本自行研制的相控陣雷達。另外,P-X的駕駛艙和任務控制臺都采用大屏幕的液晶顯示器,取消了機械儀表,這說明P-X飛機的顯示和控制系統數字化程度很高,遠優于P-3C飛機。
  日本防衛廳官員說,依照設計,P-X的聲吶性能更爲強大,可有效地探測處于靜止狀態的潛艇。而且P-X可以攜帶魚雷,反潛炸彈等多種反潛裝備,此外在機翼下方有8個武器外挂點,必要時還可以攜帶反艦導彈攻擊水面目標。日本媒體稱,P-X反潛巡邏機在反潛和海上巡邏方面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也是進攻性很強的武器。
  P-X飛機的速度快、航程遠、作戰半徑大、信息化程度高,作戰效能要優幹P-3C飛機。相比較而言,P-3C更適合平時的巡邏,而P-X更適合戰時環境,也可以說,從P-3C到P-X,進攻性更爲明顯。不僅僅立足于日本周邊海域的反潛巡邏,更是考慮整個東亞地區的反潛作戰。這是日本反潛作戰能力的一個重要變化。它的制造生産將牽引日本更遠地偏離“專守防衛”政策的軌道。

  日本暴露對亞太海權野心

  據悉,日本最少裝備70架P-X反潛機。那麽,如此衆多的P-X要對付誰呢?
  據西方媒體報道,P-X真正有可能面對的對手是中、俄、朝三國潛艇。數量龐大、性能不凡的P-X,很有可能成爲中國潛艇部隊的勁敵。
  毫無疑問,日本的反潛實力已經大大超越了“專守防衛”的需要。而日本在發展P-X反潛機中的“執著”,更讓人對其戰略企圖心生疑竇,專家認爲日本此舉具備多種目的。首先,針對中朝潛艇的意味濃厚。日本向來擔心中朝的潛艇力量發展,特別是近年來中國潛艇部隊發展迅速,爲此2006年版的日本防衛白皮書專門提到要加強能夠快速反應的反潛巡邏機的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P-X高調公開的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同時,日本開發新型反潛巡邏機,也表明美日在軍事領域的合作越發緊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作戰思想一直是必要時把自己作爲美軍的輔助部隊使用。日本自衛隊負責美軍的後勤和警戒,特別是承擔反潛的任務。因此,日本海上自衛隊特別重視反潛能力,新型P-X反潛機的研制,顯然將大大增強日本海上自衛隊在美日軍事合作中的籌碼。同時,作爲日本30年來首次嘗試研發的國産大型飛機,P-X對于日本自主國防工業,也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
  不過,成本過高一直是日本軍工業的一大難題,P-X也不例外。據估算,每架P-X飛機的價格大約是1.56億美元,將近是P-3C單價的5倍。
  可以看出,日本在P-X反潛機上不計經濟得失、不在乎美國盟友的壓力與引誘,不能排除這背後有著日本致力于獨立發展軍力、在亞太海權爭奪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戰略野心。(作者:錢程燦)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9-01/1002519183.html 

中國擁有研制大型軍用運輸機關鍵技術儲備(圖)2008年11月05日東方網
 
  大型運輸機涉及材料、氣動、動力、電子、信息、軍事裝備、結構、機械加工等行業,是典型的高技術與高集成産業。它不同于中小型運輸機(運7、運8),具有中小型運輸機所沒有的特殊技術,主要包括總體氣動設計技術、特殊結構設計技術、起落架技術、飛行控制系統技術、動力裝置技術、航空電子系統技術、貨艙和貨運設施技術以及戰爭條件下的生存力技術等等。可喜的是,經過多年的技術儲備,中國航空企業已經掌握了這些關鍵技術,再加上我國使用伊爾-76多年,已經積累了使用、維護和管理大型運輸機的經驗,所以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國已經具備自主制造大型運輸機的條件和能力,發展大型運輸機刻不容緩。
  一、未來戰爭需要大型運輸機
  除非發生世界大戰,筆者認爲中國未來有可能面臨海外勢力的侵略。面對這樣的戰爭我們采取的唯一可行的積極辦法是:發展我們的戰略空軍,發展國産大型運輸機,增強我們的遠程兵力投送能力,使我國的航空兵能在最短時間內遠程作戰,保護國家的海外工業基地和資源。所以,未來戰爭要求我國必須發展大型運輸機。
  二、總體氣動布局與設計方面的儲備情況
  中國航空界科技人員通過長時間的對伊爾-76的氣動特點研究,再加上與烏克蘭安東諾夫航空聯合體(研制安-70廠商)的長期合作,目前已經掌握成熟軟件數值計算輔之以風洞測試結果,可以對大型運輸機全機流場進行精確計算,並能夠獨立靈活的進行大型運輸機所特有的超臨界機翼設計、高效增升裝置設計、T尾布局設計等等。也就是說,中國的科研人員已經具有獨立設計大型運輸機總體氣動布局的能力。依筆者的觀點是:中國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産權且氣動指標優于伊爾-76的運輸機是沒有問題的。
  三、特殊結構設計這一技術方面的儲備情況
  大型運輸機的機體結構要求堅固耐用,經得起惡劣氣候和頻繁使用的考驗,所以需對其結構進行特殊的設計,主要包括:長壽命低成本結構設計技術、大型複合材料結構件設計、翼身對接結構設計技術、翼吊發動機吊挂設計技術、整體油箱密封設計技術、整體結構件設計技術等。這些特殊的結構設計技術,是建立在大量的實機試驗的基礎數據之上的本領。我國科研人員由于長期對伊爾-76的研究,相應的試驗數據已經具備做技術支撐的能力。所以,在特殊結構設計這一點上,我國也有相應的技術儲備。
  四、起落架設計技術儲備情況
  我國空軍裝備伊爾-76多年,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使用和維護其起落架的經驗,但尚無使用其他型號大型運輸機的經驗。因此,未來國産大型運輸機的起落架還是需要以參照伊爾-76的設計技術爲佳,並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
  五、飛行控制系統方面的技術儲備情況
  對于電傳飛控技術我國有好多成型的經驗可以借鑒,從殲-10、殲-11戰鬥機到購買的波音、空客民用飛機,到中國巴西合作的ERJ-145支線客機,再到自主建造的ARJ-21支線客機和組裝的空客A320客機,都是中國的航空科技人員可以借鑒的目標。
  六、航空動力裝置技術儲備情況
  通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已經成功研制出供殲-10和殲-11使用的10A渦輪風扇發動機。令國人倍感驚喜的是10A發動機就是從國外引進的CFM-56發動機核心機而派生研制成功的,且該核心機性能屬國際領先,技術也比較成熟,目前中國已經掌握了該核心機的生産技術。利用該核心機發展適用于未來大型運輸機的發動機是行之有效的發展途徑。前段時間已有媒體報道我國研制出大飛機用航空發動機的消息。筆者分析:航空科研人員研制出與伊爾-76的Д30發動機動力性能的相似的發動機還是有能力的,相信中國的科研人員有這個能力和水平。萬一我國的這款發動機滯後幾年成熟的話,可采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即先購買俄制發動機,之後在國産發動機技術成熟後再換裝。
  七、航空電子系統方面的技術儲備情況
  航電方面我們可借鑒的機型很多。從波音、空客的民航客機,到ERJ-145、ARJ-21支線客機,以及新舟60客機和運八上的最新研制成果等等,都可以參考。可以肯定的說研制出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産權的航電系統不是什麽大問題。
  八、貨艙和貨運設施研制技術儲備情況
  大型運輸機貨艙和貨運設施方面的技術點主要包括:1、貨艙設計。使之便于大型裝備從後面裝卸,便于兵員的運輸,便于滿足運送多種類型人員、物資、設備和快速裝卸爲原則;2、空投系統;3、空降系統。大的方面講就包括上面的三個關鍵技術點,由于伊爾-76運輸機的相關技術可以借鑒,再加上貨艙和貨運設施方面也不是高難技術,所以筆者相信我國的科研人員有能力攻破相關技術。
  九、我國大型運輸機戰爭條件下的生存力方面技術儲備情況
  生存力是指飛機在執行任務使命時,躲避或承受敵對環境的能力。通常大型軍用運輸機裝有以下防衛措施:1、雷達告警接收機;2、導彈告警接收機;3、金屬箔和曳光彈散布器;4、激光告警接收機;5、紅外對抗手段;6、主動電子對抗;7、對所有防衛設備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這些軍用的防衛手段,我國的研究並不落後,且有運7、運八的研制使用經驗,相關技術難不倒我國航空科研人員。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我國自主制造大型運輸機各方面的技術條件已基本具備。但限于國內條件所限,我國自主制造的大型運輸機需要參照俄制伊爾-76等國外運輸機的成熟技術。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05/1338528721.html

簡氏稱中國西飛確定借助伊爾76研制重型運輸機

近日,停頓近三年的中國采購38架俄羅斯運輸機的合同有了新的消息。美國合衆國際社6月10日刊發平可夫的文章,文章稱中俄在尋求陷入停頓的伊爾-76/78采購飛機問題的解決辦法,如果進行重新商談,中國或購買新一代伊爾-476型運輸機。伊爾-476型運輸機是現有伊爾-76運輸機的有限升級版本。

中國運輸機采購合同陷入停滯

  平可夫在文章中稱,中俄之間關于飛機交易的談判開始于7年前。2005年中俄雙方簽定了該項合同,經過雙方協商,中國以較低的價格購買30架伊爾—76MD型運輸機和8架伊爾—78型空中加油機。中國最初提出每架飛機支付1800萬美元。俄羅斯方面則提議每架飛機的價格爲2200萬美元,最終雙方經過談判後決定每架飛機的價格爲2000萬美元。
  一段時間以來,由于就涉及中國進口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的交易出現了一些分歧,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軍事合作已經出現停滯狀態。中國方面表示,俄羅斯違反了關于出售38架該型運輸機合同的一些條款。不過,俄羅斯認爲這種理由並不成立。
  中俄雙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價格方面。俄羅斯認爲,在國際運輸機市場上,2000萬美元這一低價格是前所未有的。相比之下,大約在同一時期,約旦訂購了一架改進型伊爾—76運輸機,合同標價爲每架飛機大約5000萬美元。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中俄之間的這筆交易從一開始就産生了爭議。雙方之間關于采購伊爾—76型運輸機的討論自2001年就已經開始,到2005年終于簽訂合同——但是到2008年,還沒有交付一架伊爾—76運輸機。
文章援引來自伊留申金融公司(Ilyushin Finance)的消息說,經過一番協商,俄方與中國在伊爾-76飛機上的論爭終于取得了某些進展,中國願意探討簽訂新協議的可能性,但中國方面堅持運輸機的具體型號、産地和價格都要重新商談;中國還提出,在簽訂新的官方協議之前,要到飛機生産廠家實地查看一番;一個較爲可行的計劃是中方首先到烏裏揚諾夫斯克(Ulyanovsk)飛機制造廠考察,伊爾-76飛機的新版本,即伊爾-476。

伊爾-476只做有限升級

  中國空軍目前使用的是伊爾—76MD運輸機,其配備有D-30KP型發動機,單臺推力12噸。在最大載重爲47噸時的最大起飛重量爲190噸,最大載重48噸,巡航速度每小時800千米,空降時速度每小時260千米,最遠航程7500千米圏最大載重時爲4400千米。機上乘員7人,配有導航雷達、氣象雷達及機載計算機等先進電子設備。
  伊爾—476是伊爾-76MD的最新改進型號,安裝了一套全數字飛行控制系統、玻璃駕駛座艙,以及一臺新一代的佩爾姆PS—90A76型渦扇發動機,以及改進的“庫普爾”—76M航電系統。巡航速度增加到825千米/小時,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10噸,載重60噸。
PS-90A76型發動機推力爲14.5噸,相比伊爾-76原先使用的D-30KP型發動機的12噸推力略有增加,同時,其油耗減少13%-17%,而且在噪音和排放物方面,PS-90A-76型發動機符合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將于2006年開始實施的更加嚴格的要求。

中國急需自主制造大飛機

  中國大型運輸機的缺乏導致了軍隊遠程投放能力的不足。在這次汶川地震中,解放軍出動的軍機是當仁不讓的主力軍。地震發生後,解放軍空軍的伊爾-76、運八運輸機幾乎在第一時間就裝載著各種器材、物資向災區飛去。不過,擔當救援主力軍的解放軍軍機,國外研制生産的占了多數。此次充當中國空軍戰略大運輸主力的伊爾-76是國內裝備的載重量最大、航程最遠的軍用運輸機,在汶川上空空降15名空降兵勇士的飛機就是該型運輸機。目前國産最大的運輸機是運八,該機最大載重量只有20噸,難以滿足戰略空運和重型裝備空投的需要。
  進入新世紀以來,西飛、陝飛等企業一直在考慮重型運輸機,而中國的“大飛機”項目爲其注入了生命力。2007年8月22日的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就刊登了一篇文章,推測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確定了建造重型運輸機的計劃。
  《簡氏》的文章稱,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于2007年7月初參觀位于陝西西安的工廠,視察了建造重型運輸機生産線的進展情況。在參觀期間,張雲川說,應該在成熟技術及中國創新性技術的基礎上建造重型運輸機,該機很可能在伊爾-76MD飛機的基礎上建造而成,不過將擁有更好的運載能力和功率更大的發動機,其大小很可能接近于波音公司生産的C-17戰略運輸機。
  該機將由三名機組人員操控,計劃擁有最高爲66噸的運載能力(C-17運輸機的運載能力爲75噸),機身長49米(C-17爲53米),翼展49米(C-17爲51米),機翼面積爲310平方米(C-17爲353平方米),機高爲15米(C-17爲16.8米),最大起飛重量爲220噸(C-17爲279噸)。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正在進行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開發工作。這種發動機將爲大型飛機提供動力。另外,該中心還在研究碳纖維材料,期待它能實質性地減輕飛機的空重。
  大飛機是指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飛機。大型飛機工程已被列入中國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一五”規劃綱要。只有中國自主研發成功大飛機,才能打破歐美對華武器禁運,才能真正進入航空強國之列。(作者:錢程燦)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6-24/0728506666.html

中國大型運輸機研制起點:伊爾-76最合適(圖) 文/張鵬翼

這麽多年來,中國一直未能自行研制和生産大型運輸機。雖然中國可以大量進口民航客機,但是大型客機和大型運輸機在使用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用客機改裝的貨運機也不能代替專用運輸機。從西方國家采購大型軍用運輸機基本不可能,從俄羅斯引進的大型運輸機數量也非常有限。因此,依靠從俄羅斯進口大型運輸機,在數量上也無法得到保障。中國研制生産自己的大型運輸機,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中國對于大型運輸機的性能要求

  中國的大型運輸機應當能夠滿足國內全部地區的遠距離輸送任務,還應當能夠作爲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的平臺。從這些任務需求,我們可以確定它的各項性能的限制:1.應當能夠空運陸軍的重型裝備,尤其是主戰坦克,其最大載重量應當超過50噸。同時,貨艙的高度和寬度度應當能夠容納得下一輛主戰坦克。2.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最大距離5500千米,東西最大距離5000千米。從哈爾濱到拉薩的距離大約3500千米,從烏魯木齊到臺灣的距離3700千米。因此,運輸機的最大載重航程(50噸)應當大幹3700千米。3.大型預警機的每架次執勤時間應當不低于5小時。加上路途往返時間,其續航時間應當爲7小時。由運輸機改裝爲大型預警機,估計會增加15噸以上的載荷,而且預警雷達的天線會帶來額外的阻力,因此,原型運輸機的最大續航時間應當大于7小時,估計爲9~10小時。4.應當具有15噸以上的重裝空投能力,可以空投裝甲車和火炮。5.具有在野戰機場起降和高原起降能力。
  我們假設飛機的空重爲X噸,則根據大型運輸機的一般規律,其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2x噸,則在滿載情況下的載油量爲2X-50一X=X一50噸。假設飛機巡航時(速度800千米,小時)耗油水平和伊爾一76飛機相當,則平均每噸每千米耗油約0+06千克(包括起飛、著陸用油和備份油)。由此可以計算2X×0.06×3700=(x一50)×1000。則可以算出x約爲90噸(伊爾76是89噸)。由此我們可以推算,如果大型運輸機要滿足上述的
需求,那麽它至少是一架和伊爾一76}N當大小的運輸機。即空機重量90噸左右,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80噸。伊爾一76級別的大型運輸機,在航程、載重量和續航時間方面,可以滿足中國對大型運輸機的性能要求。另外,伊爾一76最大空投重量20噸,可以在野戰機場上起飛,有改造爲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的先例。因此,伊爾一76級別的運輸機,符合中國對大型運輸機的各項需求。而我國又使用伊爾一76多年,有使用維護的基礎,以伊爾一76爲參考對象研制大型運輸機,是可行的選擇。

國産大型運輸機的研制起點

  伊爾_76研制年代比較早,技術已經相對落後,在研制大運輸機的過程中,還有其它的參照對象可供選擇,例如c一17和安一70。那麽我們研制大型運輸機到底應當選擇什麽樣的起點呢?是偏于穩妥還是偏于先進性?這個抉擇應當從我國的航空工業實際出發。
  首先,發動機是大型運輸機的心髒,也是大型運輸機研制的基礎。大型飛機一般采用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
  C一17的發動機爲F-117一PW-100,也就是PW2040發動機的軍用版。伊爾一76采用的發動機爲D一30KP-2,伊爾一76的改進型伊爾一76MF采用的發動機爲Ps一90A。
  總體而言,D一30KP-2還略低于西方1977~1992年的水平,而PW2040和PS一90A相當于1993~2007年的水平。
  我國在lO年內可以研制出的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和cFM56相當,也就是相當于西方1977~1992年的水平,略高于D一30KP一2,但是還達不到PW2040和PS-90A的水平,總推力也相差較大。因此,還不具備研制C-17類型飛機的能力。
  安一70飛機采用4臺D-27槳扇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我國尚屬空白,不利于國內在短期內進行仿制,因此不宜采用。而且安一70飛機總體尺寸比伊爾-76小,雖然它的最大載重量爲47噸,與伊爾?76接近,但是最大載重時航程僅1500千米,而伊爾一76的最大載重航程爲3800千米。安-70在載重和航程方面比伊爾一76還是有一定差距,因此,安一70還不能作爲我國的大型運輸機,但是可以作爲中型運輸機的考慮對象。
  除了發動機以外,決定大型運輸機研制基礎的就是材料水平。伊爾一76采用的是傳統金屬材料,沒有采用複合材料。而c一17在機體結構中采用了約8.1%的複合材料和10.3%的鈦合金,安-70采用了約25%的複合材料。最新研制的大型客機波音787,采用了高達50%的複合材料。我國在複合材料方面的研制和生産都比較落後,只在最新研制的戰鬥機上適當采用了一定比例的複合材料。而且我國沒有研制大型運輸機的經驗,因此不能在大型運輸機上采用過高比例的複合材料。
綜合發動機和材料方面的水平,我們設計大型運輸機的起點,應當選擇稍高于伊爾一76的水准。由于技術的進步,我們在許多技術方面可以超過伊爾-76。
  1.伊爾一76采用的是傳統翼型,而現在超臨界翼型在大型飛機上的應用已經比較成熟。采用超臨界翼型可以降低約3%的阻力,從而增大飛機的航程。2.伊爾一76采用的是機械操縱方式,而現在電傳操縱在戰鬥機上的應用已經成熟,完全可以用到大型運輸機上。采用電傳操縱之後可以帶來以下的好處:可以實現無憂操作,避免飛機失速。尤其是因爲大型運輸機在飛行過程中耗油多,或者還要空投貨物,重心變化較大。使用電傳操縱可以放寬飛機重心移動的限制,便于駕駛。采取放寬靜穩定度的設計,可以減少配平阻力,還能減小平尾面積,從而降低結構重量。采取機動載荷控制技術,可以減輕機翼局部載荷,降低結構重量。3.采用一定比例的複合材料,減輕飛機結構重量。4.在現有發動機基礎上研制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涵道比可以明顯高于D一30KP一2,從而降低發動機耗油率(涵道比越大油耗越低)。5.采用先進的液晶顯示器代替傳統儀表座艙,提高飛機駕駛的綜合化和自動化程度,機組成員可以由現在的7人減少到4人。 以伊爾一76TD爲參考對象。伊爾一76TD空重約87噸,最大起飛重量190噸,最大載重量50噸,最大載油量85噸,最大載重時航程3650千米,最大載油時航程7800千米,最大續航時間約10小時。采用上述設計之後,估計空重可以降低到83噸,阻力降低3~5%,發動機油耗降低10%。
  1假設最大載重量不變,則最大載重時燃油可以由53噸增加到57噸,加上阻力和油耗的降低,預計航程可以增加23~25%,達到約4600千米。2.假設最大載油量不變,則最大載油時航程可以增加14.5~17%,達到9000千米左右。最大續航時間約11.5小時。3.假設最大起飛重量不變,則最大載重量可以由50噸增加到54噸,航程增加14.5~17%,達到4200千米左右。
  總體來看,相比伊爾一76TD有明顯改進,但還達不到伊爾-76MF的水平。主要原因是伊爾-76MF采用的PS一90A發動機單臺推力達到16噸,我國目前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還達不到這個水准。
  但是伊爾一76MF由于沿用伊爾-76的系統設計,雖然采用了PS一90A發動機,其載重量和航程的增加仍然比較有限,不能完全發揮PS一90A的作用。若我國引進PS一90A作爲國産大型運輸機的發動機,則設計性能可以優于伊爾一76MF。缺點是暫時沒有相匹配的國産發動機,影響飛機的國産化程度。若以上述的方案爲起點,預留一定的空間,在研制出14噸以上推力的國産發動機之後,可以達到伊爾-76MF的性能水平。
  大型運輸機自1960-1970年代之後,其基本布局就一直沒有太大的變化。大型運輸機不像大型客機那樣面臨巨大的商業競爭壓力。大型客機在燃油消耗率、准點率、乘坐舒適性方面都希望能做到精益求精。而對于大型運輸機來說,雖然也要追求先進性,但滿足本國需要是首要目的。由于中國從未研制過大型運輸機,技術基礎有限,但需求又十分迫切,因此我們研制大型運輸機應當選擇恰當的起點,能夠在預定的時間內研制出滿足需求的飛機,而不應當盲目追求高技術。以伊爾-76爲基准,適當使用當代已經成熟的先進航空技術,並留下一定的發展空間,是比較合適的選擇。艦船知識第7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16/0901511123.html

烏克蘭:中國大型軍用運輸機離不開我們

烏克蘭軍事工業界的消息來源表示基本的設計構想已經定型,那就是中國的大型運輸機將采用諸多的AN70的設計概念和技術,采用4發噴氣式發動機,更多的細節將在11月之後正式定案。
早在90年代中期,中國就對當時俄羅斯、烏克蘭正在試飛之中的AN70表達了強烈的興趣,AN70在1994年12月16日首飛,俄羅斯與烏克蘭同意在2002年同意以50%的比例分享風險,總共制造了2架原型機,第一家架原型機在1995年失事,第2架在2002年受損,後來得到修複。目前只有烏克蘭空軍宣布將計劃購買5架AN70,2006年4月,俄羅斯宣布完全推出AN70計劃。
上述最新動向顯示,中國看重以AN70爲基礎,設計自己的大型飛機,主要原因是因爲這種飛機具有相當的設計經驗,能夠節省時間。
但是沒有透露AN70將使用什麽樣的發動機,知識確認中國的大型軍事運輸機將不會使用AN70現在的D27發動機,每臺D27推力爲14000馬力,AN70的最大載重量爲47噸,航程爲6600公裏(20噸條件下)。
中國最新從俄羅斯進口了240臺D-30KP-2用于改良H6K轟炸機,這種發動機不太可能作爲大型軍事運輸機的動力系統。因爲俄羅斯已經采用D-30KP-3或者SP-90替換目前使用的部分II76上的D-30KP-2,D-30KP-2不符合歐洲最新的噪音標准,因此裝備這種發動機的II76不能在歐洲國際著陸。
至于在俄羅斯重新生産、組裝這些飛機的時間表,他強調俄聯邦已經撥出專門的款項,在Ulianovsk建設新的車間,2011年開始,就可以生産新的II76運輸機。
烏克蘭航空界的消息來源說Y8F-600的首飛再度推遲。這種得到ANTONOV設計支持的運輸機原定在2007年春天首飛,但是迄今爲止仍未首飛。
Y8F-600原定采用加拿大P&W公司生産的4臺PW150B渦輪發動機和英國的R480螺旋槳,但是這些西方生産的發動機是否能夠出口中國,受到美國的壓力。因此,從這一動向判定,中國最新軍用運輸機的計劃,只有能夠選擇俄羅斯或者烏克蘭的發動機。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2&fid=106826&tbid=5914

漢和稱中國大型軍用運輸機性能遠超安-70(圖)

  美國合衆國際社2008年11月24日發表平可夫的文章稱,中國將于本月就聯合研制大型軍用運輸機一事與烏克蘭簽署相關協議,不久之後,兩國就會啓動聯合研制軍用運輸機項目。
  平可夫稱,其從烏克蘭安東諾夫飛機制造公司得到的消息稱,烏克蘭與中國一直在就聯合設計大型軍用運輸機進行談判,而且本月兩國將就此簽署協議。平可夫還引用烏克蘭軍事工業消息來源稱,大型運輸機的基本設計概念已有定案,中國軍用運輸機采用的設計概念與技術與烏克蘭和俄羅斯聯合研制的安-70運輸機不同,將由四臺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據稱,在兩國在11月簽署相關協議後,運輸機其他設計細節也會定案。
  平可夫指出,雖然近幾年中國不斷鞏固其與烏克蘭的戰略軍事聯系,但這卻是兩國首次聯合開發大型飛機。他引用來自俄羅斯航空工業的消息來源稱,中國在這個項目上沒有向俄羅斯尋求援助,這暗示著中國設計合作的對象正從俄羅斯向烏克蘭轉變。這還暗示出新飛機將會是安-70運輸機的升級版本,而不僅僅是它的複制品。
  平可夫稱,事實上,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安-70運輸機在俄羅斯與烏克蘭進行飛行測試時,中國便對該機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然而,該機的研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首架原型機于1994年12月在烏克蘭基輔試飛,但第二年該機便發生了墜毀事件;第二架原型機也于2001年在俄羅斯鄂木斯克省因事故被毀。2002年,俄羅斯與烏克蘭就各自擁有該項目百分之五十的股份達成一致協議,並建造了另外兩架原型機。不過,2006年4月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後,俄羅斯便推出了這一項目。
  目前,該機型仍處于試飛階段,而且其買家似乎也只有烏克蘭空軍--其已以宣布要采購五架安-70運輸機。平可夫認爲,中國之所以做出要在安-70運輸機設計基礎上生産自己的軍用運輸機的決定,是想利從安-70運輸機已經完成的大量飛行測試中獲取經驗,以縮短研發時間。
  平可夫稱其從安東尼飛機制造公司資料來源得知,中國軍用飛機將不會安裝安-70的D-27發動機,但其並沒有透露中國會采用哪種發動機爲其運輸機提供動力。D-27發動機推力爲14000馬力,最大載重爲47噸,在載重20噸前提下的航程爲6600公裏。
  對于中國新運輸機可能會采用哪種發動機的問題,平可夫指出,雖然中國最近從俄羅斯進口了240臺D-30KP-2發動機用于升級其H-6K轟炸機,但這些新進口的俄制發動機似乎不太可能出現在軍用運輸機上。目前,俄羅斯准備用升級後的D-30KP-3或PS-90發動機替換其Il-76運輸機之前所配備的D-30KP-2發動機,這是因爲D-30KP-2發動機沒有達到歐洲最新的噪音控制標准,以至于由這種發動機提供動力的Il-76運輸機無法獲得在歐洲機場降落的許可。
  平可夫還稱,雖然此前中國曾計劃從俄羅斯進口38架飛機(30架伊爾-76運輸機及8架伊爾-78空對空燃料補給機),但這筆交易至今尚未最終敲定,這是因爲俄方不再接受兩國曾于2005年敲定的價格。他還引用從俄羅斯航空工業來源消息稱,由于Il-76運輸機目前仍是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支柱産品,所以俄尚未同意將該機的生産技術轉讓給中國,雙方也未曾就此事展開過協商。
  不過,俄羅斯國防産品出口公司副總裁亞曆山大?米克希福在最近參加英國航空展時曾表示,中國仍然有意繼續其有關采購伊爾-76及伊爾-78運輸機的協商,並稱相關合同依舊有效。據米克希福透露,目前俄中雙方仍未就運輸機價格達成一致意見:"我們需要重新商議一下運輸機的價格,並且希望新的價格能夠符合國際價格標准。"米克希福還強調說,考慮到恢複生産以及裝配飛機的時間安排,俄羅斯之前就已經准備好要在烏裏揚諾夫斯克市設立一個新的制造工廠,于2011年開始Il-76運輸機的生産工作。
  平可夫稱,中國缺乏設計、制造大型運輸機方面的經驗,其在該領域內進行的相關項目也不順利,如中國的Y8F-600中型軍用運輸機項目,也是在2002年得到安東尼飛機制造公司的設計援助後才得以順利進行。
  按照最初的設計,中國的Y8F-600型運輸機由四臺普惠加拿大公司生産的PW150B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提供動力,由英國制造的R408推進器提供推動力。加拿大方面已經把測驗用發動機交付給中國,據稱該發動機將會被應到中國的民用飛機上。
  然而,考慮到來自美國限制向中國出口軍事技術的壓力,平可夫懷疑加拿大最終可能無法向中國出口足夠滿足其需要的P&W發動機。他認爲,中國最終只能選擇將俄羅斯或者烏克蘭制造的發動機運用到其軍用運輸機上。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6/0733531857.html 

大飛機

   大飛機一般是指起飛總重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包括軍用大型運輸機和民用大型運輸機,也包括一次航程達到3000公裏的軍用或乘坐達到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機。
  從地域上講,我國把150座以上的客機稱爲大客機,而國際航運體系習慣上把300座位以上的客機稱作“大型客機”,這主要由各國的航空工業技術水平決定的。
  
簡單介紹:

  世界著名大飛機如空中客車公司的A380和波音公司的737、747、777,及未來的787。而我國在1980年曾研制出著名的“運10”。
  34年前,中國開始了一項代號爲708的工程———制造自己的大型噴氣客機。那時,國家領導出訪國外,都是乘坐租賃的外國航空公司飛機,外界評論中國“尚未進入噴氣時代”,是“一只沒有翅膀的鷹”。1970年8月,國家正式下達文件,這項工程便被以文件下達的年月命名爲708工程。來自全國航空工業300多個單位的各路精英被調集參與研制任務,以後該機被命名爲“運10”。
  “運10”是我國飛機設計首次從10噸級向百噸級沖刺,這種量級的放大和跳躍會出現“尺度效應”,需要重新找到解決的途徑。許多結構和系統,甚至概念和方法都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
  當時,世界噴氣航空技術已經誕生了約15年,各種相關技術都落入設計者的視野。“運10”設計的飛行時間大部分在高亞音速區域,而當時只有前蘇聯的“圖104”、歐洲英國的“三叉戟”和美國的波音飛機能達到這個速度。中國當時把三個設計方案,全攤在桌上,互相討論,對比分析,博采衆長,爲我所用。綜合百家之長,集成創新,形成自己的總體方案。從航空技術總庫中挑選合適的手段,獨立自主地進行新的“工程綜合”來形成自己的設計。經過164次複雜的實驗,1980年,一架我國擁有完全知識産權的大型噴氣式客機出現在人們面前,使“運10”成爲中國第一架按英美適航條例設計的國産飛機。
  “運10”飛行最遠航程8600公裏,最大時速930公裏,最大起飛重量110噸,最高飛行升限超過11000米。最值得稱道的是,該機還在被稱爲“空中禁區”、“死亡航線”的西藏,連續7次試飛,均獲得成功。
  研制大型飛機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之初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個標志性工程。大型飛機工程已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一五”規劃綱要。目前,大型飛機設計與制造、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16項重大專項已陸續啓動。
  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ARJ—21支線飛機將于2009年底投入運營,這必將爲我國設計制造大飛機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和市場營銷經驗。如果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到2020年前,我國自己研制的大型飛機將飛上藍天,實現中國人民的又一強國之夢。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2008年5月26日訊 隨著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商飛公司”)的挂牌,我國大飛機項目正式上馬。22日,有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臨港發展公司)知情人士透露,大飛機項目總裝、研發、零配件生産基地已經基本確定,但是需要中國商飛公司的技術部門進行論證。
   中國商飛公司企業文化部部長、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新聞發言人劉林宗告訴記者,目前關于選址一事他還不清楚情況。

尚需最後論證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早報記者,在大飛機挂牌之前,上海有關部門在給國務院的相關報告中稱,大飛機的總裝基地欲落戶浦東機場;研發中心欲落戶閔行紫竹科學園區;而此前一直盛傳大飛項目落戶地——上海臨港産業區將承擔大飛機項目零部件生産基地的重任。
  “有關部門欲‘三足鼎立’支撐整個大飛機項目。但是目前還沒有正式的確定,需要最後進行論證。”這位人士表示,“大飛機公司也將落戶浦東新區陸家嘴,從而在上海形成大飛機公司總部-研發中心-總裝基地-零部件生産基地等大飛機的一個産業鏈。在臨港,很多生産大飛機零部件的公司將積聚起來。”
  事實上,關于大飛機項目落戶臨港的消息去年就在業內有傳言。去年5月,曾有媒體報道,上海臨港産業區有望成爲大飛機項目的熱門候選地點。而臨港新城管理委員會內部人士也承認,大飛機項目專家組的確曾于去年來臨港産業區考察過,而上海臨港産業區初步被定爲大飛機項目的基地。臨港新城位于上海東南長江口與杭州灣交彙處,占地近300平方公裏,定位于以現代裝備産業爲主體的國家級制造業基地,從功能上劃分爲五大片區,其中綜合産業區的産業導向包括“飛機零配件制造、飛機發動機及其零件制造、飛機維修等”。

將和浦東機場共享跑道

  對于將總裝設在浦東機場,昨日一位航空業專家分析認爲,因爲大飛機項目可以和浦東機場共用跑道。“大飛機總裝基地需有跑道支持,以方便日後試飛,此前曾經有一個方案是將總裝基地落戶在臨港,但是臨港距離浦東機場有一定距離,所以我覺得將總裝基地設在浦東機場可以節約一定成本。”這位專家預計,大飛機公司將在浦東機場就近的地方建立一個總裝廠。
  至于研發基地設立在紫竹科學園區,這位專家認爲,紫竹科學園區是看重其科技氛圍,另外中航商飛機有限公司客戶支援中心和中航商飛機總部與研發中心也在那裏。“華東師大新校區與交通大學新校區隔路相望,英特爾、微軟等國際巨頭也已在此立足,將研發中心放在那裏基本符合預期。”
  據了解,上海紫竹科學園區位于上海市中心區域閔行區的東南角,以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數字技術、軟件技術、納米科技、生命科學等六大類産業作爲園區的主導産業,重點吸引高科技企業總部、研發中心、風險投資公司入駐園區。不過,也有專家認爲,大飛機項目的研發基地與總裝基地過遠,不適合一些大飛機動力方面的試驗。
  我國已啓動大飛機近20項關鍵技術科研攻關
   “這只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對于剛剛于11日挂牌成立的中國大型客機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慶偉表示。作爲中國國産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大飛機研制已進入實體操作階段。

多元化融資

  中國商飛總經理金壯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民資、外資也可能參與今後大飛機的研制生産,包括機載部分、零部件生産,會有國外供應商參與。
  根據《大型飛機方案論證報告》,國産大飛機項目初步測算投資研制經費約600億元。而此次中國商飛公司注冊資金爲190億元。
  對此,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航空技術所副所長劉景剛認爲,引進民營資本的意義不僅是解決資本難題,更重要的是要引進市場化運作機制。
  據透露,目前有多家航空制造商正在與中國一航等方面洽談,爭取以合作的方式參與大飛機研發項目。
[編輯本段]加快行業整合
  同時,以大飛機項目爲契機,中國一航與中國二航的整合也開始進入倒計時,據透露,國內兩大航空集團最晚將在今年8月份進行資産整合。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則以旗下上海飛機制造廠、中航一飛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中航商飛等都將並入中國商飛。
  大飛機項目專家論證組成員分析稱,大型客機研發的産業鏈很長,可以帶動機械制造、電子、冶金、化工、材料、能源、信息和計算機等許多基礎産業和高新技術的發展,並帶來巨大的産業升級機會。

中國研制大型客機的六大意義

  中國實施大型客機項目具有以下六大重要意義:
  首先,大型客機項目是一個國家工業、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對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使中國早日實現現代化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
  其次,航空工業産業鏈長、輻射面寬、連帶效應強,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型客機是現代制造業的一顆明珠,是現代高新科技的高度集成。
  第三,發展大型客機,能夠帶動新材料、現代制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能夠拉動衆多高技術産業發展;還將帶動流體力學、固體力學等諸多基礎學科的重大進展,將會全面地、大幅度地提高中國科學技術水平。
  第四,發展大型客機,將更好地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出行需要,也必將成爲一個潛力無限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五,研制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客機,不僅可以爲航空工業的發展提供突破口和新的增長點,還有利于提高中國航空工業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終形成強大的航空工業。
  第六,中國擁有13億人口,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應該擁有自己的大飛機,這樣才與我國社會主義大國的地位相稱。

中國大飛機最新進展

  在11月3日舉行的2008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披露了今後幾年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四大主要任務和目標 。備受國內外關注的中國大飛機研制將有序取得進展。預計“十二五”期間開展型號設計試驗和試制,“十三五”期間取得型號合格證和生産許可證,並開始投放市場。
http://baike.baidu.com/view/840901.htm?pf=1

 

台長: 阿楨
人氣(9,990) | 回應(385)|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石墨炸彈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雷達

顯示全部385則回應

阿楨
虧損6億美元,美國巨頭還遭遇索賠!中企29架訂單後,有新進展 2020-05-11

  波音在2019年,繼獅航和埃航兩起空難之後,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紛紛宣佈停飛波音的旗艦機型737Max,導致波音不但在與老對手空客的競爭中敗下陣來,自身的經營狀況也出現問題——2019年為波音近20年來首次出現年報虧損。然而進入2020年後,深陷困境的波音又遭遇了疫情的衝擊。
  波音2020年一季度營收為169.1億美元(同比下降26%),淨虧損6.41億(去年同期為盈利21.49億),商用飛機交付量僅為50架(去年同期為149架)。除了各項財務資料大幅下滑之外,由於疫情對航空領域的衝擊,波音不得不宣佈裁員1.6萬人,並且正在尋求美國政府的援助(該公司4月已經用完了全部138億美元的授信額度)。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指責波音編造虛假,回避此前履行的承諾,向波音索賠。巴航工業成立於1969年,是巴西最大的航空製造集團,被認為是僅次於波音和空客的“全球第三大航空製造商”。
  在2018年,波音為了與空客在支線客機領域展開競爭,曾與巴航工業簽署備忘錄,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波音控股80%),波音需要向巴航工業支付42億美元的收購費用。
2020-05-13 08:02:15
阿楨
中國AG600海上首飛成功

  2020年7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世界在研最大的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栖飛機“鯤龍”AG600在山東青島海域,成功實現海上首飛。
  在軍用領域,水上飛機的主要任務有:早期艦載機、空戰偵查、艦炮射擊誤差修正、反潛、運輸、救援等等。當二戰結束後,隨著航空水準的不斷發展,水上飛機的獨有優勢被陸上飛機和直升機逐漸取代,現在水上飛機逐漸退出軍用環境,僅有少數國家繼續採用擔任救護或者是反潛等任務。
  但是在民用航空領域中水上飛機並非完全毫無優勢可言,水陸兩栖飛機可在航程範圍之內將通過陸地機場航班降落的遊客直接運抵至擁有開闊水面的旅遊景區降落,並與接下來的其他旅遊項目對接,使航線與景區實現無縫連結,省去了大量的機場建設成本,提升了景區遊客體驗度。此外,水上飛機的用途也可以從旅遊運輸擴展至消防與救護任務,尤其是利用水上飛機在水面降落的同時,汲取大量水源的進行森林火災的撲滅。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於1955年組建了水上飛機部隊,1968年我國自行生產的新一代大型遠端水上巡邏反潛轟炸機水轟5首飛成功,並在之後數十年間 多次參與重大森林火險任務。2009年,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栖飛機AG600獲國務院立項,正式進入研發階段,2017年12月24日,AG600在廣東珠海陸上首飛成功。
  AG600採用懸臂式上單翼、前三點可收放式起落架、單船身水陸兩栖飛機佈局形式,選裝4台國產渦槳6發動機,機長37米、翼展38.8米、機高12.1米,最大起飛重量53.5噸。最大航時12小時,最大航程能有4500公里,只需要4個小時就能從三亞趕到曾母暗沙,成為南海維權利器。該機的適應能力很強,能抵抗2米的風浪和3-4級的海況。它一次能救助50名受困人員,比日本US-2的救援數多近一倍。
2020-07-27 09:09:39
阿楨
大陸「新舟」600飛機首次出口非洲 2020/08/24 旺報

非洲國家貝南首架「新舟」600飛機在陝西西安完成驗收,新舟600飛機首次成功出口非洲大陸。
貝南駐中國大使阿多維蘭德(Adovelande Simon Pierre)和參贊埃巴赫(Aebh Luc Comlan)組成的驗收團隊,以及中航西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程寬、副總經理張勇、新舟60/600項目總師呂海及相關業務人員,出席驗收簽字儀式。
自2005年4月23日,首架新舟飛機交付非洲辛巴威後,新舟系列成功打開中國自主品牌客機飛向世界市場的「航道」。15年來,新舟飛機陸續飛行在非洲大陸厄利垂亞、吉布地、尚比亞、蒲隆地、剛果、辛巴威、喀麥隆、安哥拉等國家。
「新舟」600是由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公司,在新舟60基礎上改良而成新一代渦槳支線客機。
  相關新聞
新舟60和新舟600型渦輪螺旋槳飛機交付數量已超過100架 2018-02-06
2020-08-24 07:41:29
阿楨
大飛機不再卡脖子!國產大涵道比航發正式試飛,C919迎來中國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YebL2EVeI
  回應
感謝川建國的斷供激將法。

C919何時能用上國產發動機?擺脫進口航發受制於人的困境 2020-07-23

C919在研製之初,商飛就在發動機方面選擇“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計畫引進通用電氣的LEAP-1C發動機,以快速通過國際適航認證開始運行;另一方面,自主研發CJ-1000A雙軸大涵道比直驅渦扇發動機,用於後期的C919訂單。
CJ-1000A 2018年5月18日點火成功,核心機轉速最高達到6600rpm。核心機試驗歷時39天,累計試車46次,初步驗證了核心機各部件及相關系統的性能、功能和匹配性,同時也驗證了壓氣機分塊預估、燃燒室點火預測、渦輪工作狀態分析等。
早期CJ-1000A在細節上與LEAP有一些差距。例如渦輪風扇葉片,採取了比較保守的鈦合金空心寬弦葉片技術,比美國發動機的碳纖維複合材料零件更重,效率更低,而且轉速更高,噪音更大,離心力也更大,對發動機機匣的包容能力要求更高,總重量更重。2019年底,江蘇新揚公司的T800級別碳纖維材料航發葉片取得了突破,將用於CJ-1000A。
更大推力35噸的CJ-2000未來將配CR-929雙通道寬體客機(首飛2025年),2020三月初,核心機C2XC-101也完成了點火。
另一款中航工業發動機公司渦扇20(以WS-10/太行發動機為基礎)研發進度明顯更快,運-20開始試飛了,將來還可作為大型客機、新型雙發中型運輸機、飛翼佈局遠程隱身轟炸機和第二代遠端反潛巡邏機的主要動力。
2020-08-24 12:14:01
阿楨
波音737MAX最終調查報告出爐 波音與聯邦航空局應共同承擔責任

新華社舊金山9月16日電 (記者吳曉淩) 波音公司2020-09-16就美國國會眾議院運輸和基礎設施委員會關于波音737 MAX係列飛機設計、開發和認證的最終調查報告發表聲明稱,公司已將報告中的許多改進意見和內部審查結果納入737 MAX機型和飛機總體設計流程。
  眾議院運輸和基礎設施委員會在15日完成的最終報告中指出,經過為期18個月的調查,委員會發現由于技術設計標準存在缺陷,錯誤估計飛行員反應時間以及生産壓力,導致波音公司未能安全開發和設計737 MAX。
  報告認為,波音從傑出的生産企業變為專注財務成功的公司,安全性因生産壓力而被犧牲。為避免重蹈覆轍,波音公司迫切需要將公司文化重新建立在安全基礎之上。
  報告還指出,聯邦航空局應與波音公司共同承擔737 MAX這一不安全機型的開發和認證責任。雙方都必須從中汲取重要教訓。
  報告稱,波音公司在737 MAX的設計和開發上失敗了,聯邦航空局在監管波音和飛機認證方面也失敗了。“一個合規機型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裏發生兩次致命的墜機,這一事實清楚地表明,目前的監管體係存在根本缺陷,需要整改。”
  報告指出,聯邦航空局必須大幅擴大和改進對波音的監管,建立更積極主動的認證和監督機制,以確保飛機的設計安全。
  報告最後説,只有真正、全面和果斷地致力于改變委員會在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才能提升航空安全,並真正幫助波音和聯邦航空局從737 MAX悲劇中吸取慘痛教訓。
  737 MAX係列客機因半年內發生的兩起空難暴露出防失速自動控制係統設計缺陷,從去年3月起在全球多國遭禁飛。
2020-09-19 06:48:48
阿楨
中日國產客機競賽:從日本MRJ之死看中國ARJ21的成功 2020-11-07 觀察者網

  2020年10月27日,中國商飛向國航交付了第二架ARJ21-700,累計交付了37架,日本三菱的MRJ卻正式宣告了死亡(ARJ21在2002年立項、MRJ在2003年立項),這背後無疑是意志的較量與實力的比拼。
  MRJ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
  回顧MRJ歷程,除了日本航空工業基礎不牢之外,國家意志不足,雖然政府承擔了研發費用的三分之一(500億日元),但隨著不斷遭遇問題以及延期所帶來的費用膨脹,也顯得杯水車薪。
  MRJ的市場定位也給其帶來了致命隱患,北美市場佔80%(日本20%),但座位數(不高於76而MRJ90為92)還是最大起飛重量(不超過86000磅而MRJ90為87200磅)都超過了美國FAA的限制。
  腳踏實地,砥礪前行
  ARJ21相對保守的構型、沒有進行技術大躍進、採用成熟可靠的發動機與子系統讓ARJ21遭遇的技術難題少了不少,ARJ21的背後不僅僅是商飛,還有西飛、成飛、沈飛等兄弟單位的支援,有著中航工業的支持,更離不開中國政府的政策傾斜。
  在2005年ARJ21專案走上正軌、需要廠房與技改資金時,發改委與國防工委當機立斷承擔了三分之二的資金。對於ARJ21專案所需的廠房,也是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走“綠色通道”進行快速審批。2006年中航工業再次決定投入6億人民幣以加快上飛廠在ARJ21專案中所需要的技改。
  對於一架民航機而言,技術再先進但如果沒有市場的話,依然會面臨舉步維艱的困境。尤其一款全新的民航機研發成本極高,需要大量的訂單才能盈利,而盈利點通常在四五百架的規模。
  ARJ21雖然也有嘗試外銷,卻始終立足於擁有世界第二大民航市場(目前為第一)的中國本土航空市場。截止2019年8月,ARJ21的訂單數已經達到了596架,如果按照國際常見飛機盈虧點四百架來計算ARJ21已經過了盈虧線,進入良性迴圈。而這596架的訂單絕大多來自國內市場,西部地區龐大的支線航空需求給ARJ21專案創造了良好的土壤。
  所以完成一架21世紀先進支線客機(ARJ21)需要什麼?需要中國、黨中央、發改委、國防工委和中航工業的九個子公司、數百個相關專業、上千家配套廠家、十四億人的市場。
  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
  回應
沒有市場的產品就是扯淡!
2020-11-08 08:52:46
阿楨
美國新一波制裁 恐重創大陸國產客機C919 2020-11-24 聯合報

據路透報導,川普政府擬宣佈89家與軍方有關的中國企業清單,限制其購買美國商品和技術,當中包括中國商飛。C919雖是大陸自行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但包括發動機、發電和配電系統、液壓系統等關鍵零組件,甚至是輪胎、煞車等仍仰賴進口,而且主要是從美國進口。
  回應
 C919客機可用歐盟的產品替代之,波音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全球化民用飛機本來就是商用零件從世界各地購買,是為了省研發成本,和容易獲得適航認證。C919航電雷達等電子系統並非大陸沒有,轟-6、運-20航電雷達系統比C919複雜的多,全是陸製!
 老美過去是怎麼對付台灣的友達面板/HTC手機,呆蛙覺青817忘了嗎?!
 世上的高端科技已頂到了天花板.中國不只在航太/超級電腦/高鐵/基建/飛彈/造島/稀土精煉...追上領先歐美.目前只剩一大: 飛機引擎/ 一小: 積體晶片.只要投入時間,金錢.指日可待!
 不只,還有量子科技、AI人工智慧、5G網路、互聯網、數據鏈、數字貨幣、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融合、北斗導航、沙漠變綠洲、高功率雷射都在領先歐美之列!
  相關新聞
大飛機不再卡脖子!國產大涵道比航發試車試飛,C919迎來中國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YebL2EVeI
  回應
感謝川建國的斷供激將法。

外媒:運20換WS20試飛 無需中轉加油就能洲際飛行 2020-11-24 新浪軍事

上週六,一張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的照片引起了軍事愛好者的注意,這是一架裝備了4台WS-20大涵道比發動機的運-20在試飛中。除了能減少對進口發動機的依賴外,有望提升運-20的主要性能,包括航程和載重量。
2020-11-25 09:09:42
阿楨
收購烏克蘭"動力沙皇"受阻 中國企業向烏索賠228億

  烏通社2020-12-05援引北京天驕公司在烏克蘭合作夥伴DCH集團的新聞稿稱,中國投資者已告知烏政府,根據烏中投資促進和相互保護的協定,對烏提出國際仲裁,要求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8億元)的賠償。
  回應
馬達西奇到了最後會和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一樣的。
這就烏克蘭是當美國佬奴才的下場!

中國新版L-15AW戰機亮相 2020-12-09 兵工科技

  目前除了洪都設計的L-15“獵鷹”在進行攻擊機功能的拓展外,國外同類教練機如雅克-130、M-346和T-50等都在進行類似的改進,隨著第四代和四代半戰機的普及,國際上對於L-15這類高級教練機的需求很大。
  對於大多小國來說,L-15AW就是一款能兼顧從日常訓練到空中攔截的“多用途戰鬥機”。如果作戰任務有進一步的要求,比如超視距空戰、多目標攔截、反艦等進階要求,還可以選擇配置更高的L-15B。
  總的來說,L-15可以說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輕型多用途戰鬥/教練機,物美價廉,定位很准,很受第三世界國家空軍的青睞,因而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回應
可惜發動機還是烏克蘭的AI-222K-25F
高級教練機,FC31,梟龍改進型,都在等WS-19。

L-15教練機動力裝置_百度百科

L-15教練機01架原型機採用捷克DV-2S發動機,後續型號將換裝帶有加力燃燒室的烏克蘭АИ-222К-25Ф以實現超聲速飛行,未來幾年內使用國產“岷山”發動機。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 2020-04-09

渦扇15,是為殲20的標配,性能對標美國F119。
渦扇10,是殲10/11B/16標配,使用壽命遠超對標的俄AL-31F。
渦扇20,是運20標配,對標俄D-30K和國產的渦扇18。
渦扇13,是JF17梟龍/FC31鶻鷹標配,對標俄RD33。不過真正的目標渦扇19,對標美國F414。
CJ1000AX/CJ2000,是國產大客機C919/C929標配
2020-12-10 10:12:52
阿楨
央視曝國產大飛機喜訊 新航發推力增加2倍將迎井噴 2021-01-03 新浪軍事

  近日央視報導了CJ1000鈦鋁合金發動機葉片已通過震動疲勞測試,有望整體減重200千克,有效提高發動機推重比,降低油耗。
  央視在報導中還透露,除了CJ1000外,為CR929中俄大客準備的CJ2000渦扇也在加緊攻關中,推力將從CJ1000的13噸大幅增加到35噸,計畫在2030年之後裝備CR929。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1-04/doc-iiznctkf0039870.shtml
2021-01-05 08:51:45
阿楨
中國航空發動機水準能排全球第幾?目前至少並列第4 2021/03/05 新浪

  第一美國。GE和PW航發領先至少二十年。理由:F119/F135推重比10級的大推力發動機別國沒有實際服役的產品。
  第二英國瘦死的駱駝,全靠一個羅羅撐著,民航RB211/Trent長期和GE9家族對抗,軍航EJ200也是推重比9級的中推。
  第三俄羅斯苟延殘喘也是只瘦死的駱駝,就靠蘇聯家底度日了,新東西不多,對標F119的“產品”30還沒出來。
  老四法國後勁不足。軍航就守著個8.5推重比的中推M88-2混日子。民航仗著CFM56、LEAP的底子還可在15噸級上風騷一把。
  中國眼下並列第四,不過前景最看好。j20的軍航大推渦扇15一直“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渦扇10改進型也可以扛一扛。J31的推重比9以上的中推渦扇19要更神秘一些。民用航發就看C919的長江CJ1000了,而遠程寬體C929的CJ2000還在核心機試驗階段。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3-05/doc-ikftssaq1459818.shtml
  相關新聞
印媒:殲20仍飽受發動機困擾 而印度LCA卻能用上美F404航發
  回應
j20已用上了國產ws10c。而印度只能花大錢買發動機,還有臉說比中國強?
  相關新聞
運20運輸疫苗2021-02-28直飛菲律賓的背後--用上了國產渦扇18一年內消滅五大詬病:數量多了;動力好了;使用不受限了; RVSM設備認證有了;加油/預警/…系列化發展有了。2023年可能安裝大涵道比渦扇20,將徹底解決國產大飛機的“心臟病”問題。
2021-03-06 09:19:26
阿楨
陸十四五 拚科技自立自強 2021/03/06 工商時報

全國人大會議5日開幕,此次會議將審議「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草案,科技創新、自立自強成當中重點,AI、量子資訊和半導體則被列重點。雖未列出GDP增速具體目標,但要求保持合理區間,研發經費年均增長7%以上,數位經濟增加值要占GDP一成、高價值專利比例成長一倍等目標。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至65%、城鎮調查失業率5.5%內。
  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出人意料地設定了GDP增長目標
外媒解讀李克強總理GDP “溫和”增速6%“保守”、“謹慎”,認為可能超過8%。外媒報導兩會,塞進了自己的議程。

中國經濟永遠超不過美國?美華裔學者獨排眾議做驚人預測 2021/03/05 中時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發表《美國對華政策的未來——對拜登政府的建議》中引用華裔學者易富賢的研究,表示中國人口的轉折點出現在2012年,經濟成長也在同一年減速,不只2028年超越不了美國,反而會在2035年速低於美國。
歐日曾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但由於落入老齡化陷阱,然後重新回到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國生育率1991年已低於美國,2000年比日德希葡義還低,所以,人均GDP不可能達到美國的50%。
  回應
美國人均GDP6萬7千美金,為何一般人過得那麼辛苦!
那可以叫美國不要整天像瘋狗一樣亂吠中國威脅論了嗎,別整天對中國沒事亂搞什麼貿易戰科技戰宣傳戰。
本文只是多年前中國崩潰論的變種版,內容雖略有不同,但還是先畫靶再找理由,聽起來是很有理,但其實只是一種心靈毒湯自我安慰的幻想。
2021-03-06 10:15:42
阿楨
陸半導體與造船優勢讓產業鏈大亮紅燈 美國會思對策 2021/03/12 中時

「Breaking Defense」10日報導,隨著華府愈來愈重視中國在諸如半導體、造船等數個關鍵領域的壟斷優勢,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涵蓋兩黨成員的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任務小組,正積極將研究報告寫入2022年國防預算中,以提高對國內產業供應鏈的支持。小組對於高科技與半導體製造中心,集中在台韓中,這次疫情讓美國產業鏈狂閃紅色警戒。2021年2月,拜登簽署行政命令,以審查美國在多個領域中的供應鏈,包括製藥、高能量電池與稀土。還要求國防部針對國防產業基地的潛在弱點,提供白宮研究報告,
  回應
中國壟斷半導體?是最大市場那是沒錯,但都是40奈米~的低階芯片。
軍用芯片可靠性要求很高,仍用40奈米以上高度可靠製程!除非大牌旗艦型手機,還是14奈米甚至更低階(中芯早已量產14奈米,N+1製程也已研發完成,只是被卡在被美國抵制而無法購入EUV光刻機)。筆電不論多新都還是12奈米甚至更低階,車用晶片不論多新是都還是40-50奈米。現在全世界都把晶片當成戰略物資,那麼大陸只能全力奉陪到底了,很快就可以追趕甚至超越台灣。大陸也有自主研發的光刻機和蝕刻機等半導體製程設備,上海微電子的光刻機,10多年前就已達90奈米(28奈米預計今年推出),台積電用的就是上海微電子的設備。
  相關新聞
美組科技民主聯盟 陸兩會反擊:十四五規劃科技自主與創新
中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林毅夫:想卡中國晶片脖子只會加速中國進步,讓自己加速失去競爭優勢。
2021-03-13 09:05:28
阿楨
拜登為何犧牲波音與空客達成和解 或為遏制中國航空 2021-06-23

  美媒《福布斯》報導,美歐近日宣佈,在未來5年之內,雙方將擱置對波音和空客徵收總價值高達115億美元的關稅。原因是為了應對中國在航空工業領域的不斷崛起。
  雖然預計C919短期內還無法與空客和波音競爭,但幾乎可以肯定是該機會擁有一個龐大的內部客戶群,即世界最大的航空市場中國。
  波音表示,如果中國不恢復購買波音飛機,波音將無法生產737MAX,從2012年到2018年,中國是波音的最大採購國。
  回應
中俄在C929大飛機合作方面一定要放下分岐合力突破歐美的封鎖!
美國不放棄打壓我們的高科技產業,我們就捏死波音!
  相關新聞
瑞典法院2021-06-22維持華為5G禁令,瑞典法院2021-06-22維持華為5G禁令,瑞典電信巨頭愛立信警告可能遭中國報復。
參加國際太空站遭拒被迫自建 陸晶片業或複製相同路徑
陸國產晶片將以28nm為新起點 14nm量產可望明年底實現
劉鶴主持陸第3代半導體突圍
光刻機禁售陸 ASML憂3年後將被陸反超並退出市場
華為佈局光刻機技術
華為推出鴻蒙強調萬物互聯,挑戰iOS、Android
2021-06-24 08:45:45
阿楨
運20B疑首次被官方證實 換裝大涵道航發性能達到預期 2021-07-17 新浪軍事

  日前,航空工業網微博號發佈的一張漫畫圖片引發網友熱議。運-20,機翼下方安裝四個粗壯的“酒桶”,暗指該機已經換裝了大涵道比的發動機。
  所謂涵道比,指的是渦扇發動機外涵道與內涵道空氣流量的比值,而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是指涵道比4以上的渦扇發動機。
  大涵道比的發動機體積大、油耗低、噪音小,因此適合作為遠端運輸機和民航客機的動力,而戰鬥機通常使用低涵道比的發動機。以往,運-20採用D-30KP-2/渦扇-18,其涵道比為2.42,屬於中涵道比發動機,技術水準較為落後,動力和燃油經濟性都只能說是堪用。
  運-20立項之初,其動力系統預備了俄制D-30KP2、渦扇-18、渦扇-20三套方案:D-30KP2承擔了早期試飛研製的需求,解決有無問題;而渦扇-18則是D-30KP-2國產化改型;渦扇-20則是最終版本,能使得飛機達到設計目標。
  1架運-20可以裝載2輛30噸級的15式輕坦,實現7800公里的遠端部署,55噸的最大有效載重可能無法完成這項任務。而換裝渦扇-20之後,運-20B能達66噸,當初的設計指標最終得以實現。
  2016年一張衛星圖,一架安裝4台渦扇-20的伊爾-76試驗機停放在機場上,到了2020年底,換裝了四台渦扇-20的運-20現身網路,其動力系統的成熟度再度提升。
  回應
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雖然省油,但推力小。
嗯,不如你的嘴吹力大。
直徑變大,推力增加,但並不意味速度能增加。因為不能超音速……
也沒說速度能增加啊,也沒說能超音速啊,你把屁眼對準再噴好嗎?
2021-07-18 08:17:29
阿楨
日本C-2運輸機亮相迪拜航展 想尋求出口卻一事無成

  迪拜航展2021.11.14-18,是日本參展C-2運輸機,展示了進軍國際軍火市場的野心。
  C-2是用來取代C-1和C-130運輸機機隊,全長43.9米,翼展44.4米,高14.2米,採用兩具單台推力27噸的通用CF-6-80C2K1F渦扇發動機(也安在波音747、A330,最大速度917公里/小時,巡航為890公里/小時,空重為60.8噸,載重量為30噸,貨艙尺寸達到4米×4米×16米(寬×高×長)。
  運20全長47米,翼展45米,高15米,4台D-30KP2發動機單台推力才12.5噸,最大起飛重220噸,最高載重66噸,尺寸差不多, C-2運載能力僅為運-20的45%,由於缺少大型鍛壓機,其XC-2使用的中央翼盒厚度就高達540毫米,大大影響了貨艙體積。更別說其機體強度不足導致重載試驗中機體撕裂,在材料上偷工減料,貨艙地板上打孔減重、民用設計單柱起落架的毛病了,甚至又被曝出載重量僅能達到24噸,單價卻貴到2億美元一架,還出現過艙門掉落和空中加壓破損的事故。
  相關新聞
運-20換裝4台大涵道比渦扇-20(單台推力13至16噸)有效載重達66噸,可輕鬆運載58噸的99A主戰坦克。
2021-11-20 09:25:02
阿楨
加拿大斷供失敗!新舟-700現身西飛,國產航發關鍵時刻頂住壓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YU_7ANB4po

宣告與運-7的「決裂」:新舟700已完全脫胎換骨 2019-06-05

新舟700並非600和60的單純升級改造。與600相比,700採用了最新型普惠PW150C渦槳發動機,推力提升一倍(兩台3200軸馬力提升到6200),螺旋槳從四葉改為六葉,垂直尾翼變為T字型,機身長度加了6米,起飛重量加了近6噸,時速從514km/h猛增到637km/h,載客人數從52人增加86人。
新舟脫胎於國產運-7運輸機,運-7是前蘇聯安-24的仿製型號,氣動佈局和尺寸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主要改進都限於發動機和機載設備方面。所以說,新舟600儘管是2008年首飛的,但實際上仍屬於安-24的升級版,而後者是1960年首飛的。運-7在1970年首飛,直到1982年才成功定型。安-24,在1976年就停產了。也就是說,運-7在誕生之日就已經是一款過時飛機了,使用的是落後20多年的技術。

新舟600支線客機獲成績 未來需重起爐灶

中國新舟系列至2014年11月,累計交付100架,累計訂單270架,分佈在全球17個國家的27家的260餘條航線上,飛行時數超過27萬。
新舟600在60的基礎上升級,2008年10月9日首飛,使用兩台加拿大PW127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整機壽命由30000小時提高到了60000小時,還加大了可檢修區域,使飛機的維護維修更加便捷。航電方面採用了綜合航電系統,飛行人員使用五個大型多功能顯示器(MFD),操作直觀方便。。
  相關新聞
「新舟」700獲11家客戶285架意向訂單 2019-03-10 香港文匯報
2022-03-19 08:40:48
阿楨
羅羅公司陷入困境,拒絕中國伸出的援手,淪落裁員9000人賣掉公司,恐重蹈馬達西奇覆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qKVPEIE8ow

英國羅羅公司陷入困境,後悔沒賣C929發動機,中國航發迎來新春天2020/12/25

在全球客機領域,主要以美國波音與歐洲空客為主,兩家共佔到市場份額的99%以上。這兩家公司之所以在全球客機領域居於壟斷地位,既與其自身成立時間早、研發時間長有關,更與其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脫離不了關係。其中,發動機技術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如果沒有性能優秀的發動機,那連客機領域的大門都進不去。而向空客與波音提供發動機的公司,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則在該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英國羅伊斯公司是歐洲最大的航空發動機企業,與美國普惠、通用電氣齊名。該公司於1906年成立,成立時間比空客與波音還早,堪稱是航空發動機領域的鼻祖。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羅伊斯公司積累了大量發動機研發技術,生產出了一批性能一流的高精尖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性能出色,而且使用壽命長、耗油率低、噪音低,深受客機公司的青睞。因此,空客與波音的部分客機採用羅伊斯公司的產品,例如波音787和空客A380。
中國在該領域起步時間不比歐美晚,但由於種種一系列的原因,首架自主研製的運-10下馬,最終黯然退出客機市場。但這並沒有讓中國人放棄自研客機的念頭,在2008年,中國商飛成立,後續研發出了中國首型中型客機C919。繼C919後,商飛又與俄羅斯展開合作,開始研製大型客機C929。該型客機起飛重量約220噸,航程約1.2萬公里,座數在300-350左右。在研發過程中,中國曾向羅伊斯公司採購瑞達XWB發動機,但卻被對方斷然拒絕。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實行對華技術封鎖政策,一些先進的產品根本不願意賣給我們。此次羅伊斯公司拒絕將發動機出售給商飛,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不過,這一決策令羅伊斯公司十分後悔,因為在國際市場的競標中,波音與空客選擇了其他公司的發動機,導致羅伊斯公司沒有拿下訂單,發動機面臨賣不出去的尷尬。隨著虧損越來越嚴重,羅伊斯公司迫不得已提出與中國合作的請求。不過,該公司依然不肯將最先進的發動機賣給我們,而僅願意出售一些性能中等的產品。
隨著未來中國民航市場的發展,對客機的需求量會進一步增加。英國羅伊斯公司卻執著的不肯將發動機賣給中國,只能面臨淘汰的命運。如今,中國正在研發性能更好的國產發動機,未來將迎來屬於國產發動機的新春天。
2022-03-19 10:23:39
阿楨
12架運20抵塞爾維亞 美媒:中國人凸顯戰略投送能力提升

  美聯社報導,6架中國空軍運-20飛機近日經過土耳其等國領空,2022-04-09降落塞爾維亞首都,10日第二批6架,交付紅旗-22(HQ-22)防空導彈(外貿型號為FK-3)。
  美聯社還稱,中國武器“會加劇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的緊張局勢”,西方擔心,俄烏衝突期間,巴爾幹地區的武器運輸可能會威脅到該地區“脆弱的和平”。
  The Drive網站《戰區》欄目援引開源情報(OSINT)表示,他們已經追蹤到43架完成組裝的運-20A/運油-20運輸機,實際的運-20機隊規模可能要大得多。
  回應
俄烏戰爭,西方天天送武器!有力的回擊北約的中國威脅論!
西方能賣臺灣武器,干涉主權國家內政,就不許中國軍售嗎!
20年前中國沒運武器,不是也被強盜們把塞爾維亞打得肢解了嗎?真是強盜的嘴臉!
  相關新聞
國產航發量產建功,運20產量翻倍,可載最先進坦克99A
2022-04-12 08:03:08
阿楨
又是波音737!東航2022-03-21墜毀 同型機「十年釀10大空難」股價下跌8%

2010-01-25,衣索比亞航空409號班機:波音737-800從黎巴嫩起飛後不久墜毀地中海,90人失蹤。
2010-05-22,印度航空IX812波音737-800降落衝出跑道,159人遇難,7人倖存。
2013-11-17,韃靼斯坦航空363號波音737-500於喀山降落撞擊跑道,50人罹難。
2016-03-19,杜拜航空981號737-800在俄羅斯托夫機場降落時墜毀,62人罹難。
2018-09-27,新幾內亞航空73號波音737-800降落時墜海。1人死亡,35名安全。
2018-10-29,印尼獅子航空610號波音737 MAX 8起飛13分鐘墜毀,189人全部遇難。
2019-03-10,衣索比亞航空302號波音737 MAX 8起飛6分鐘墜毀, 157人全部遇難。
2020-02-05,土耳其飛馬航空2193號波音737-800降落衝出跑道斷成三截,3人遇難,179人受傷。
2021-01-09,印尼三佛齊航空182號737-500機起飛4分鐘後失聯,墜毀,62人遇難。
2022-03-21,東方航空5735號波音737-800墜毀於廣西梧州藤縣。
737MAX事故原因是換裝更安靜、更高效的引擎,但機翼離地面距離過近,於是把引擎安裝在更靠近機翼的前部。造成飛機重心的偏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安裝了機動特性增強系統 (MCAS),結果兩起事故(獅航與衣航)都是這套電腦系統做出了錯誤的修正。而且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在並未完全了解MCAS的情況就發給波音MAX適航許可,2021年1月,美國司法部裁定波音串謀詐騙美國政府,罰款25億美元。
  回應
極速直線下墜「死亡俯衝」原因:飛行員自殺/劫機恐攻……估計又是一件沒真相的事故!
在失事原因確實定之前,這顯然是帶風向的謠言。
飛機11分鐘升至8870米,到14:20急降至2263米,飛行員後回升至2621米,繼而再次急降,廣州管制員多次呼叫機組,但未收到回復,ADS-B最後記錄是14:22:35,982米。
印尼那架也是直墜入海!
2022-04-22 06:21:04
阿楨
相關新聞
習指示全力搜救,加強安全排查,民航局:為期2周安全大檢查,飛機損毀嚴重,原因調查難度大。
網瘋猜東航墜機原因,專家呼籲:切莫亂猜傷口灑鹽。
東航墜機結束中國最長12年安全飛行紀錄(中國民航持續安全飛行突破1億小時,是世界民航史上最好的。)
台媒:疑疫情衝擊,壓縮維護經費肇禍,東航稱不實,起飛前符合適航要求,機組人員健康狀況良好、飛行經歷完備。
疫情衝擊大陸航空業,2022年前兩月虧222億人民幣。新冠疫情全球航空業慘兮兮!中國2020年9月強勢反彈恢復去年航班量。
東航空難衝擊中國航空股,鐵路股強勢。機場民眾排隊退票、改搭高鐵。
川航737貨機03-25機械故障被迫在重慶上空盤旋八小時,萬幸最後安全落地。
又是737!馬航04-03空中驚魂「急墜2000米」 乘客拋飛:感覺我要死了
法航04-06波音777降落失控機長緊急拉升險墜機,波音777事故--維基百科
最大客機A380發展史:從夢中情人到賠錢貨 https://youtu.be/OsCTPa5mw3Q
民航局04-20發佈MU5735初步報告:記錄器嚴重受損,資料修復及分析工作仍在進行中。後續,將依據相關程式繼續深入開展殘骸識別、分類及檢查、飛行資料分析、必要的實驗驗證等調查工作,科學嚴謹查明事故原因。(回應:啥也沒講啊? 還是講了很多,人、地勤、空管、保養都沒問題。 根據規定,30天須發送調查初步報告,黑盒子都還沒解密完,估計準確原因沒一年查不清楚。)
2022-04-22 06:22:33
阿楨
即將交付的首架C919大飛機首飛試驗成功

2022-05-14日6時52分,編號為B-001J的C919大飛機從上海浦東機場第4跑道起飛,于9時54分安全降落,標誌著中國商飛公司即將交付首家用戶的首架C919大飛機首次飛行試驗圓滿完成。
  記者從中國商飛公司瞭解到,在3小時2分鐘的飛行中,試飛員與試飛工程師協調配合,完成了預定的各項任務,飛機狀態及性能良好。目前,C919大飛機試飛取證和交付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自2019年起,6架C919在上海、閻良、東營、南昌等地進行飛行試驗,開展了一系列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2020年11月,C919獲型號檢查核准書(TIA),全面進入局方審定試飛階段。
  2021年3月1日,東航與中國商飛在上海簽署C919採購合同。首批5架C919引進後,將以上海為主要基地。
  回應相關新聞
1架空中巴士A319客機由重慶飛西藏客機衝出跑道起火 122人逃生
  回應
以後不用坐波音了
大飛機提高國產化率是關鍵,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
2022-05-15 07:21:20
阿楨
烏"動力沙皇"馬達西奇公司被毀 中國戰機會受影響嗎 2022-05-27 軍迷圈

  5月25日,俄軍使用巡航導彈,打擊了位於紮波羅熱的、烏克蘭最大的航空發動機製造企業馬達西奇的生產車間,大家最擔心的:一是傳說中的、可以配裝給安-124型運輸機的D-18T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有沒有事?二是否會對咱們中國的利益產生影響。
  安-225搭載了6台D-18T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
  D-18T的設計企業,是由紮波羅熱的伊夫琴科設計局主持的,馬達西奇只有製造、而非設計能力。蘇聯解體之後,其實已經喪失了製造甚至大修D-18T的能力。更何況,中俄有一個研發同等推力量級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計畫。俄PD-35型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中國也有CJ-2000A型發動機。技術指標和實際性能都遠遠超過了老舊的D-18T型,能夠和西方國家研製的新一代航空發動機相提並論。目前馬達西奇的產品線,主要集中在小推力渦扇、渦槳、渦軸發動機上,比如從2020年給土耳其無人機使用的小型渦槳發動機; AI-25-TLK則使用在教練-8型中級教練機上。
  洪都製造的教練-10/L-15“獵鷹”高級教練機,還是馬達西奇的AI-322-25型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而且更先進的LIFT型還打算配裝AI-322-25F加力型。儘管咱儲備了400台AI-322-25備用發動機,但總有用完的時候,因此早做打算總沒壞處。當然,代替的辦法總是有的:
  一是轉向俄羅斯的禮炮廠,在2015年也完成了AI-322的俄羅斯版本AI-222-25的國產化,主要配裝給了雅克-130型高級教練機;
  二是使用我們自己的WS-17小推力渦扇發動機。
  總而言之,不管怎麼做,現在都到了上Plan B的時候了。畢竟空軍的戰鬥教練體制在改進,對教練-10A型教練機的需求量正在急劇上升,而L-15型的優秀性能,又讓它在國際上賣的不錯,已經有諸多國家對該型飛機表示了濃厚的興趣。比如阿聯酋,不僅簽署了首批12架訂單,後續還準備再引進36架,這使得L-15可能會繼K-8後,成為我們的又一款外貿明星教練機。這種關鍵時刻航空發動機可不能掉鏈子,研仿也好替代也好,都要立即動手,趕緊做。
2022-05-28 11:28:27
阿楨
C919大飛機獲重大突破 即將取證交付進行商業飛行 2022/06/16 中時

今年5月完成首架用戶試飛的C919大飛機最近將獲得重大突破。據大陸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C919即將取證交付,誌著這架由大陸國產的大飛機將進入商業飛行。同時,由於已經與2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04份雙邊適航協議,C919在取證之後也可以開啟在這些國家地的市場運營。
據《新浪網》報導,這項消息是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的「中國這10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透露的。取證交付是新機型研發最後一環,標誌著新飛機即將進入商業飛行。在此之前,中國商飛公司編號B-001J的C919大飛機安全完成試飛,在取證之後將進行首次對客戶交付。中國商飛已確認,今年內會交付第1架C919飛機。
報導說,「取證」即取得中國民航局的「航空器適航證」,這是新機型研發最後、最關鍵一環,標誌著可以交付客戶,在國內進入商業飛行。
同時,中國已經與27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04份雙邊適航協議,包括加拿大、巴西、新西蘭、澳大利亞、俄羅斯等,C919取證之後也可以在這些市場運營。
報導指出,大陸東方航空此前已採購4架C919,並披露單價約為6.53億元人民幣(合9700萬美元),相比同級別的波音737、空客A320的1億美元左右「便宜一些」。
中國商飛表示,C919已獲得28家客戶共815架確認或意向訂單,其中國外訂單34架,總訂單金額超5000億元人民幣。該公司樂觀地預計,到2039年旗下的C919、ARJ21機型市場總規模可達73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兆元。大陸航空業分析師認為,C919的總銷量有望達到2000架左右。
報導指出,C919是中國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效能與空中巴士A320NEO及波音737MAX相當。自2019年起,6架C919在上海、閻良、東營、南昌等地開展了一系列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2020年11月,C919獲型號檢查覈準書(TIA),全面進入局方審定試飛階段。
2022-06-17 07:38:26
阿楨
陸訂購逾1兆台幣292架空巴 波音成美中關係緊張犧牲品 2022-07-02 聯合報

大陸在7月1日宣布國內三大航空公司聯合向空中巴士購買292架客A320NEO,總金額達到史上最大的372.57億美元。空巴的對手波音遭到重創。
美國彭博社1日稱,空巴獲得大訂單對波音在中國民機領域主導地位造成了很大影響。波音歷來將中國航空公司視為最大客戶,但在其最暢銷的737 Max型號兩次墜毀以及美中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後,波音的在華業務已經放緩。中國航空公司在5月從其近期機隊計畫中刪除了波音737Max中的100多架,理由是交付的不確定性。
大陸環球時報旗下的「樞密院十號」文章稱,中歐這一大單對外發佈意味著空客在全球民機領域最大競爭對手美國波音公司遭到重創,美媒紛紛坐不住了……。官宣時間選在7月1日應該是為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A320neo系列集成了新一代發動機等新技術,可以減少20%的燃料消耗,這才是中方選擇與空巴的重要基礎,美媒不去反思,一味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炒作中歐之間的民航採購合作,無法解決自身在中國市場份額下滑的現實困境。
空巴官網稱,新訂單「展示了中國航空市場的積極復甦勢頭和繁榮前景」。截至2022年5月底,中方航空公司擁有的在役空巴機隊總數超過2070架。空巴在中國有超過1900名員工。其中,有許多員工在位於中國天津的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工作。這條總裝線於2008年啟用。2017年,全新的A330飛機完成與交付中心在中國天津啟用。該中心與A320系列飛機亞洲總裝線和空巴天津交付中心位於同一園區內,是空巴在歐洲以外的首個寬體飛機完成與交付中心,負責A330飛機的客艙安裝、噴漆、飛行測試、客戶驗收和交付等工作。
  回應相關新聞
陸爆買292架空巴制裁波音?報復拜登卡C919砍3千億單?
美國欲中斷發動機供應,C919大飛機要折翼?國產替代已蓄勢待發
俄烏戰爭!波音宣佈全面停止供應俄國零組件與維修服務
CR929將重新設計,不依賴西方零部件
  回應
波音不是美中關係緊張的犧牲品而是美帝規則的犧牲品
波音已沒新飛機了,就是拿737改一改,刻意移動引擎位置的結果,造成重量不平均,又加裝一個壓低機頭的軟體,然後軟體誤判之後,連機師也控制不住。空巴有在研發,波音已經沒有了。

NASA局長2022-07-01聲稱小心“中國佔領月球”,中方批美才是最大威脅
  回應
美國現在各行各業都患上了“恐中症”了,而且還病得不輕。
2022-07-03 07:31:15
阿楨
中國C919大飛機訂單逾千架 近年內將全數改用國產發動機 2022/05/16 中時

C919日前在上海浦東機場首飛成功,目前已有6架飛機進行試飛,將在2022年交付給東航,2023年批量交付、2025年產50架。
C919,目前使用美國GE和法國賽峰(Safran)合資的CFM的LEAP-1C,中國商發的CJ-1000AX將實現國產發動機替代。
未來20年中國對類似C919這類窄體客機的需求量為每年平均300架左右。假設未來C919在國內能夠達到1/3市佔率,則C919年平均交付量有望達到100架,大飛機產業鏈有望迎來快速發展。
2022-07-25 07:36:40
阿楨
遭到加拿大製裁PW150C後,新舟700裝上“中國心”AEP500渦槳發動機【傅前哨】
  回應
aep500 發動機同時裝運30 艦載空警600和新舟700,渦槳市場很小 之所以搞這個飛機實際是為了打掃這個發動機,湊齊批量。
中國航空發動機從國外禁運與技術封鎖,經過幾代人、幾十年的刻苦研製與技術累積,厚積薄發,現在成果出來了,渦扇、渦軸、渦槳、渦噴,一一批產裝備了,中國加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kiCu1q7tQ

為何外國斷供新舟700客機航發?卻不敢斷供C919客機的航發? 2022-01-19

是外國供貨商仁慈嗎?絕對不是,那是因為我國的渦扇20已經成熟!渦扇20直徑2.34米,比美國F117-PW-100的2.18米還要大,推力可達18.3噸以上!
雖然比不上進口Leap-1C,但用來應急完全沒問題,足以保證至長江CJ-1000A成熟!這似運20初期用D-30KP-2和渦扇18應急,隨後換裝渦扇20徹底解「心臟病」問題!

同時研發至少9款航空發動機,中國未來將不再被發動機拖累! 2020-06-19

渦扇-10B至少13.5噸的加推力,8的推重比,已有殲-10、殲-11、殲-16以及殲-20等換裝了。專門為殲-20戰機打造的第四代大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渦扇-15,或許還要再等3年。基於俄制RD-93的渦扇-13,最大加推力8.5噸,接近8的推重比;還研製中推渦扇-19,會安裝到在梟龍/FC-31。小推力渦扇發動機「岷山」,推力4.7噸,已以安裝到L-15教10/9或無人機。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渦扇18/20,CJ-1000A。
2022-10-06 09:26:55
阿楨
因KC-46等項目,波音虧損33億美元

美“防務新聞”(DefenseNews)報導,波音2022-10-26報告稱,由於KC-46加油機項目的12億美元費用以及一些其他軍工計畫的問題,報告了高達近33億美元的虧損。更高的生產製造和供應鏈成本以及KC-46、VC-25B(基於波音747-8的下一代空軍一號)、MQ-25和T-7A的“技術挑戰”,加上NASA的商業宇航員計畫,是虧損的主原。
報導指出,KC-46的一些問題仍然存在,如為存在缺陷的遠端視覺系統(RVS),導致了數十億美元的成本超支,遠端視覺系統是KC-46上的加油控制系統,相比於KC-135與KC-10上位於機尾、通過特殊視窗目視控制的傳統加油操作艙,RVS通過若干攝像頭和感測器代替了用於目視的透明視窗,使得加油操作員可以坐在機艙內通過顯控台引導收油飛機並操作加油探杆,但目前KC-46上的RVS系統存在某些照明條件下顯示圖像失真甚至無法看到圖像的問題,這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為解決這一問題,KC-46的最新費用使其總耗資達到約68億美元。
  回應
全球唯二的公司,還有軍火生意,居然會虧損?
前段時間中國買了2400億元人民幣(372.57億美元)的空客,法國人不會把這錢給波音吧。
  相關新聞
波音和中華航空2022-09-27宣佈,雙方已敲定787訂單。
波音737-800機型「16年來16起意外」、682條生命驟逝 2022-03-21
美強銷我24架波音787 華航不想埋單 2022-04-28 航空界人士:迫於無奈,近年不管長榮、華航,私底下都比較傾向購買空巴,一方面是A350整體評價略優於波音787,再加上先前波音737發生過意外...
波音、空巴訂單較勁 牽扯國際地緣政治
中國三大航空2022-07-01宣佈,與空中巴士簽約合計購買近300架客機
2022-10-28 09:12:52
阿楨
除了C929大飛機專案,中俄另一合作工程AHL重型直升機也被擱置 2020-08-04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利益永遠放在第一位,即便有眾多密切合作,一旦涉及到核心技術也難免會產生糾紛,想要擁有自己的尖端武器還是應該走自主研發之路。
  相關新聞
2022年珠海中國航展取得300架C919和30架ARJ21客機新訂單(航展前已C919已獲28個客戶的815架訂單已ARJ21已獲得20家的670架客機/70架貨機訂單)
中國2022-07-01向訂購292架空巴A320,CR929客機合作案或棄俄換歐

俄副總理2022-07-04官宣,減少參與中俄寬體客機CR929

  除了俄羅斯捨不得分享技術經驗外,中國希望CR929國際認可,計畫效仿波音和空客的分包模式,大量使用來自不同國家供應商的系統。對此,俄羅斯有著不同的見解。一方面,俄本就有比較完整的配套產業,從發動機到起落架,各種設備都能生產,希望CR929的大蛋糕也能讓這些廠家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俄烏戰爭俄與西方正在迅速惡化,其航空產業已被卡脖子。為此,俄希望,盡可能排除中俄之外的西方廠商參與。
  相關新聞
中俄大飛機專案再生變故,中國的提前佈局,正是預料到了這一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kN53Hz43U
  回應
我預言聯合建月球基地也將拉胯
俄羅斯拉胯的習慣,國人早有預感不能讓俄拖累,咱們自己幹。
2022-11-09 10:05:14
阿楨
陸國產客機內部曝光 全球首架C919交付東航 2022/12/09 中時

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交付機,劃9日早上10時45分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 11時06分抵達上海虹橋機場,該飛機註冊號為B-919A,為全球首架交付。2023年春投入商業載客後,C919將以上海為主要基地,加密上海至北京大興、廣州、深圳、成都、廈門、武漢、青島等航線。
  回應
好消息!恭喜!但仍須不懈的努力向100%零件自製率奮勇前進!
不成啊,你看美國佬現在幹的那些事兒就知道了,吃獨食走不了太遠的
難道你希望中國飛機前進發展之路,就像晶片一樣,隨時被西方卡脖子嗎?中國非得被卡脖子才''成"嗎?
有備份就行,中國不是那種不讓人活的主。
  相關新聞
第3架AG600M水陸兩栖飛機2022.12.09首飛成功!
2022-12-10 09:27:02
阿楨
國產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首次交付海外 2022-12-19 新華網

記者從中國商飛公司獲悉,我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於12月18日正式交付首家海外客戶印尼翎亞航空(TransNusa),標誌著國產噴氣式客機首次進入海外市場。
這是12月18日拍攝的正式交付首家海外客戶的國產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當日,我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正式交付首家海外客戶印尼翎亞航空(TransNusa),標誌著國產噴氣式客機首次進入海外市場。新華社發
此次交付翎亞航空的ARJ21飛機為95座全經濟艙佈局,客艙內飾、旅客座椅和外部塗裝均為客戶定制化打造。機身外部塗裝是以翎亞航空LOGO色調為基礎的設計圖案,藍色代表天空,黃色代表人類,綠色代表大地。
ARJ21飛機是中短程渦扇支線客機,航程2225至3700公里,主要用於中心城市與周邊中小城市的輻射型航線,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抗側風能力和夜航運營性。該機型現已交付近百架,開通300多條航線,通航100多座城市,安全運送旅客超560萬人次。
近年來,中國商飛公司緊緊圍繞“一帶一路”佈局,在海外市場合作、適航認證、客戶培訓、航材保障等方面進行開創性、創新性探索和實踐,使ARJ21飛機“出海”條件不斷成熟。
中國商飛公司將向翎亞航空提供全壽命週期的客戶服務和運行支援,全力保障ARJ21飛機安全順暢運營。
  相關新聞
陸國產客機內部曝光 全球首架C919交付東航 2022/12/09 中時
中國C919大飛機訂單逾千架 近年內將全數改用國產發動機 2022/05/16 中時
遭到加拿大製裁PW150C後,新舟700裝上“中國心”AEP500渦槳發動機【傅前哨】
為何外國斷供新舟700客機航發?卻不敢斷供C919客機的航發? 因為我國的渦扇20/長江CJ-1000A已經成熟!
2022-12-19 07:36:20
阿楨
巴鐵公佈殲-10C參數,渦扇-10推力非常令人意外,“心髒病”治愈 2023-01-03 傅前哨

自中國向巴基斯坦批量出口殲-10C以來,巴鐵就不斷展示其比印度陣風戰鬥機更加優越的性能
  回應
起喜歡這種出口轉內銷、由買家親口說出的好消息,更重要是由巴鐵親口承認的參數;相信不久將來,會看到巴鐵精心製作的殲10CE版本 Top Gun 上演!
航空發動機這都努力了多少年了,發動機獨立成一個公司出成效,從WS10/15/18/19/20。
台灣F-16V最大起飛重量19.2噸,而最大後燃推力不過100KN多一點,殲10C(E)重量多了80公斤,但是卻有一具最大後燃推力145.2KN的渦扇10,F-16V在近距纏鬥包絡線的表現,恐怕就得差上殲10C一大截, F-16的不敗神話,很大概率就要在數年內的台海上空徹底終結,千萬別不信邪。
牛。從WS10/15/18/19/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_P2JzC4Io
  相關新聞
解放軍拚福建艦試航 有望2024服役 電磁彈射內部首次曝光

反超美國GPS,中國北斗獲165國認可,有望拉動3000億的市場 2020-12-15 騰訊網

在北斗之前,全球比較完善的導航系統分別爲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以及歐盟Galileo。其中,美國GPS早在1994年就完成全球組網,擁有高達98%的全球覆蓋率。
2000年開始啓動的北斗系統,終於打破美國GPS的壟斷局面。而北斗系統也不負衆望,獲得165個國家的認可,好評度反超美國GPS。近日,日本《日經亞洲評論》的標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令GPS失色」數據顯示,北斗的使用遍及165個國家。
那麼,北斗系統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1、短報文通信
2、高精度定位;
3、安全可升級;
據瞭解,北斗系統主要有行業市場、大衆市場、特殊市場三大應用市場,將拉動超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

165國勝負已分!北斗導航反超GPS,印軍服了:確實深謀遠慮

印媒稱,在1996年二炮發射彈道導彈時,曾遭到GPS的信號干擾,最終導致導彈打偏, 1998年首次試射印俄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導彈時,也遭到了GPS的干擾而失敗,然而北斗導航應時而起,甚至和GPS也分庭抗禮,贏得了165國的競爭,這確實是深謀遠慮的長遠佈局。
2023-01-04 08:35:05
阿楨
秦剛駁斥債務陷阱 中國武器賣翻非洲中東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2023-11-13與非盟主席法基共同駁斥了所謂中國給非洲帶來「債務陷阱」的無理指責。世銀報告,在非洲整體外債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所持債務占比近3/4。

英國《泰晤士報》2023-11-09述IDEAS報告指,中國透過向「一帶一路」參與國出售無人機,擴大武器出口的版圖。其中沙烏地購入70架,埃及和巴基斯坦亦分別有60和25架。
  相關新聞
非洲市場美俄武器退出前三 陸CP值高成冠軍
大買40億美元! 沙特珠海航展買陸先進武器
大疆無人機獨占全球80% 年賺400億人民幣
波音連續第四年輸給空巴 主因是大陸市場
C919生產線5年將產150架 訂單已超1200架
2023-01-14 08:42:11
阿楨
政學界:別讓台灣成地雷島 2023-01-16 聯合報

我陸軍司令部表示,火山佈雷系統屬反戰甲車輛地雷,非屬渥太華公約規範的人員殺傷性地雷;並有定時自毀功能,符合國際地雷運用規範。
「美準備將台灣烏克蘭化」
中研院士朱雲漢撰文,台灣民眾應覺醒,絕對禁止在台使用地雷,更不允許部署地雷的武器踏上臺灣,「美國正準備將台灣烏克蘭化。」
二○○六年台灣推動「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立法,促成金馬加速排雷。幕後推手包括伊甸基金會、金門前立委吳成典,因地雷失去一條腿的金門民眾李錫盛更多次跨海來台現身說法,李激動地說,早期金門是前線,當時是軍管時代,嚴格限制民眾禁入雷區;現在台灣到處都有人,如果真的佈雷,後果不堪設想。

戰防雷不炸人?5爭點事實 2023-01-16 聯合報

一,戰防雷非渥太華公約限制的人員殺傷雷?
事實是:華府人權觀察組織仍與其他人道組織爭取將戰防雷列入禁止範圍。
二,人員踩戰防雷,未達到戰車重量,不會爆炸?
事實是:羅浮堡大學試驗,人員在不同條件下,譬如跑步,從車上跳下來,就可能產生一五○公斤以上壓力,觸發地雷引爆。此次採購戰防雷是壓力引爆—美造M87A1應為磁性引爆,金屬接近反應就引爆,不分敵我車輛接近就炸。
三,戰防雷只炸車不炸人?
事實是:人權觀察組織稱,美造M87A1雷操作手冊警告,如果有人不慎移動戰防雷,可能引爆。
四,地雷定時自毀功能?
事實是:未有證據顯示定時自毀功能不會故障。
五,戰防雷執行灘岸區域阻絕?
事實是:國防部前部長嚴德發稱,M-1戰車才是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關鍵戰力。
2023-01-16 09:49:16
阿楨
尼泊爾空難72死! 外媒曝波卡拉機場由中國「一帶一路」援建「14天前才啟用」2023-01-15 民視
  回應
飛機起飛出事,問題在機場?可憐又可悲的民視記者啊!
綠到出汁,有夠可悲的媒體,沒救的媒體。
哇哇~綠媒已經失心瘋到這種地步

尼泊爾空難30年來最慘 與復興失事砸小黃墜基隆河同機型 2023/01/15 中時

失事飛機是使用ATR72雙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客機,由空中巴士(Airbus)和義大利的Leonardo合製。專家認為,ATR72推力不足,是有待淘汰的飛機型號。2015年2月4日復興航空一架由臺北飛金門的ATR72-600型機,從臺北松山機場起飛後不久隨即失控撞擊高架橋、墜落基隆河,造成40名乘客死亡、3人失蹤。事故原因是墜落前8秒駕駛才發現收錯油門。
2023-01-16 09:49:57
阿楨
中國長江2000發動機首飛成功! C919客機2025年換裝國產發動機CJ-2000A
  回應
標題有問題,C919客機國產發動機是CJ-1000A,長江2000是給CR929適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wrej9TKmfQ

CR929穩了,長江2000發動機核心機點火成功,最大推力35噸 2020-04-15

  目前C919已超千架訂單,但其動力心臟是美法聯製的LEAP-X1C。
  國產CJ-1000A直徑1.95米,與LEAP-X1C相差不大,葉片均為18片,但長江葉片是鈦合金,LEAP-X1C料是三維碳纖維樹脂,極易加工,且抗振性、使用壽命和耐高溫性能上更優異。
  上月初CJ-2000順利點火,相較CJ-1000A的13.5噸推力,最大推力超過35噸。
  作為跨洲際飛行的遠端寬體客機,CR929的研製就是中俄兩國航空衝擊國際市場,與波音787和空客A350XWB一爭高下的產物,目前可供CR929選擇的發動機類型有英國羅羅的瑞達7000衍生型號,還有俄研製的35噸推力PD-35。
2023-01-21 07:45:10
阿楨
三菱終止MSJ支線客機研發,原因是什麼? 202302-10 張仲麟

1. 其實2020年就都知道不行了,研發都砍了,剩點人收尾,昨正式官宣結束。
2. 這是市場經濟,飛機沒有客戶,當然就不行了。那日本研發實力不是挺強的麼?造出好飛機怎麼就沒人要了?MSJ比中國的ARJ21技術指標還要強,全世界找客戶,最起碼日本國內找客戶,總能找到吧?
3. 出問題的恰恰是“日本研發實力很強”這個假設。因為日吹的影響,人們容易覺得日本研發真很牛逼,沒那麼牛,也是因為美國不讓研發飛機,實力和研發體制很強,那麼多諾獎。
4. 研發是分領域的,強不強要看幹的結果,美國也有弱雞的領域。日本客機研發實踐證明就是不行,遠不如中國。
5. 日本客機研發是三菱來幹,歷史上零式戰機什麼的都是多少年以前的事了,行不行都是新一代研發人員的事。實際上,日本新人真的不行,寬鬆教育、假加班、磨洋工。最後出了大問題,MSJ重大設計缺陷,試飛出了重大事故,搞到要推倒重來。
6. 日本政府本來是給補貼的,但是沒有擔當,上回一個什麼YS11客機搞出來了,但是市場不接受,給了幾億美元都虧光了。這次就不敢多給了,也是幾億美元意思一下。三菱自己花了百億美元規模折騰,看後面會成無底洞,就不搞了。這次都沒有推向市場就over了。
7. 日本其實一堆研發問題,很多領域都被中國與韓國超過。其實研發體制算是有特色,有的需要歷史積累精細研發的表現不錯。但是也有重大弊病,經常就莫名其妙不行了,大家都不負責或者諱疾忌醫,拖到福島核電站事故爆發一樣徹底完蛋。
8. 東亞中日韓都是猛搞研發的國家,各有優勢,也都有重大缺陷。但是日本以前領先,就有日吹神話。現在主要是日本爆出大問題。應該安慰一下日吹,日本還是有很多厲害的領域,但是不要搞得好像什麼都強,什麼都去強行解釋。收著吹,加點小批評,給個建議。
2023-02-11 06:34:05
阿楨
日新型火箭首射失敗 太空戰略受阻 2023-03-08 聯合報

日本國產最新主力運載火箭H三一號機七日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太空中心升空,因無法確認第二節火箭引擎點火,控制中心判斷火箭無法安全飛行,在發射約十五分鐘後傳送自毀指令,發射任務宣告失敗,殘骸研判落入菲律賓東方海域。日本學者表示,日本太空開發戰略將會推遲,影響極為重大。
H三是日本卅年來首款中型運載火箭,載運量為兩千至兩萬公斤,號稱發射衛星費用比競爭者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更便宜。如今首次升空失敗,日本政府表示「非常遺憾」,負責H三火箭組裝工作的三菱重工業股價因此下跌。
H三火箭一號機可謂一波三折,原訂二○二○年要發射,但因新引擎研發不順等因素,不斷延後,今年二月十七日準備發射之際,偵測到火箭第一節的裝置發生異常,臨時喊停,七日升空又出師不利。
日本火箭開發之路不斷遭遇各種失敗,不同原因都得費時採取相關對策,造成無法發射火箭的空窗期可能持續很長時間,這對希望擴大人造衛星發射業務的日本政府與產業界來說衝擊甚大。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原本計畫未來廿年每年要發射H三火箭六次。
東京理科大學教授米本浩一說,這次H三火箭一號機問題可能出現在第二節引擎本身,或是點火的電力系統。因為火箭本體自毀落海,能獲得資訊有限,推測查明原因要花的時間可能以年為單位。米本說,日本太空開發戰略本身將會推遲,「影響極為重大」。
H三作為日本國產最新主力火箭,被定位為日本今後太空開發的一張「王牌」。日本文部科學大臣永岡桂子對發射失敗深感遺憾,「我對無法回應國民及相關人士等各界期待感到抱歉,會以文部科學省立場盡速查明原因、制訂對策,為回應外界對H三火箭的期待,將跟相關機構合作全力且迅速地因應」。
日本上一起國產火箭發射失敗案例,是二○二二年的小型火箭「愛普瑟隆固態燃料火箭」六號機;如果以主力火箭H二A來看,上一例則是二○○三年的H二A火箭六號機。
  回應
日本MRJ失敗,中國ARJ/C919成功。15年努力付之一炬!三菱宣佈放棄MRJ支線飛機,日本大飛機夢碎 2023-02-10 華爾街見聞
打造航太強國 陸2款重磅火箭首飛時間表曝光 2023/03/06 中時 其中直徑5米,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預計2027年前後完成首飛。直徑10米,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則爭取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飛。
2023-03-08 08:13:27
阿楨
俄進口替代型SJ-100飛機完成首飛

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2023-08-29稱,用於進口替代的俄羅斯國產SJ-100支線飛機的樣機完成首次試驗飛行。飛行時長為54分鐘,最高飛行高度為3000米,最快速度為每小時343公里。根據飛行任務,機組人員對飛機空中飛行的穩定性和可操控性、客艙壓力控制系統、空中降落和複飛性能進行了檢查,證實了俄機載國產系統的穩定運行。
  回應
這機載客量和起飛重量勉強是可以和咱們arj21對標的產品,它2000年開始研發,比我國ARJ21還早兩年,我們是02年才立項,現在咱們的arj21在15年正式交付成都航空,現在累計已經正式交付幾十架了,累計飛行時間超過百萬飛行小時了吧。
毛子是真不行了,前段時間聽到毛子退出CR929項目的喜訊,沒有了毛子,C929必然全速前進
人家這個飛機早出來了,裝備了一百多架了,叫SSJ-100。現在被俄羅斯制裁,很多歐美的零件買不到了,這個是全國產化的產品,改叫SJ-100了。
2023-08-30 07:23:38
阿楨
“玲龍一號”小堆鋼製安全殼2023-11-03吊裝就位
ACP100 “玲龍一號”2021年7月在海南開工建設,是全球首個陸上商用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壓水堆,是繼“華龍一號”之後國核電自主創新的又一重大成果。項目建成投運後,預計年發電量達10億度,可滿足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
ACP1000與華龍一號同採非能動堆芯冷卻系統,極小概率的最糟多重外部事故下無外界干涉還可安全運轉14天為緊急事故處置爭取充分時間,為世界核能科技前列。全體機件在地平線以下,與以往高大聳立的核電站不同,灌注混凝土加固的周遭廣大土地本身就是圍阻體,更外層的土地也成為無限大的圍阻體。

中國下一艘航母「核動力」全靠它?專家分析:「玲龍一號」還差的遠2022-12-15 新頭殼
玲龍一號機組的輸出功率約為 125 兆瓦,換算成動力相當於 15、16 萬軸馬力,高於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 A4W 反應爐,後者輸出功率約為 100 兆瓦,換算即 14 萬軸馬力。僅看功率,玲龍一號已經可以作為核動力航母的動力。玲龍一號的體積也符合核動力航母使用,高約 15 公尺、直徑 10 公尺,可以放進大型船艦的動力艙中。另外,核能發電廠的反應堆是使用低濃縮鈾,濃度約 3-5%,約每3年就要更換一次燃料。而世界各國的核動力中,法國戴高樂航母20% 、俄羅斯北風之神45%,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則用到 97.3% 相當於是核彈再處理的濃度。

陸突破關鍵技術 研製緊湊型加速器質譜儀 2023/11/08 中時
中核集團研製出中國首台緊湊型加速器質譜儀(AMS),其中,串列加速器長度僅為1米,大小為傳統串列加速器1/3;整套譜儀佔地面積約30平米,較傳統同性能的AMS裝置縮小2至3倍;可實現碳-14、鋁-26、碘-129、鈾-236等十餘種核素的高效與高靈敏分析,相關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可廣泛應用於大氣霧霾、海洋汙染、生物醫藥、天體物理等研究領域。
2023-11-08 20:04:22
阿楨
美軍E-6B「末日飛機」塗層斑駁 似乎已經歷世界末2024/01/29 中時

1架有著「末日飛機」之稱美國海軍E-6B空中指揮機,最近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它的白色塗層斑駁不堪,露出米黃色底漆,被動力-戰區(The Drive-The Warzone)網站戲稱「似乎已經歷世界末日」。
這架序號164387的E-6B的機身、尾部大部分區域都已經缺少了原本的白色漆,戰區的記者打電話給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 (NAVAIR),得到的說法是:「那架E-6B的塗漆,沒有黏附在底漆上,感謝你們告知,我們正在調查原因,並尋求適當的解決方案。」
對方補充說:「這架飛機仍然可以安全的執行任務,也能繼續支援所有分配到工作。」
這架飛機的白色塗層應該是抗輻射與強電磁波的功能,據悉應用了大量的鈦化合物,為何出現剝落,目前還沒有答案。
不過,在過去幾年,美國海軍的好幾艘軍艦,因長時間海上部署,造成艦身積鹽與生鏽,引發不小的關注。一種看法認為,這顯示美國海軍預算的困窘,從歐巴馬時期就出現維護預算不足的情況,使得原本的例行養護工作,選擇能省就省,因此原本對軍艦除鹽、防鏽、補漆,變成久久才一次。
E-6B可能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既然目前國際上還沒有明顯的核武衝突危機,那麼E-6B表面的抗輻射白漆,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尤其特殊塗料的成本,一定是普通塗料的好幾倍。
E-6是以波音 707 客機為基礎,加上各種機密通訊設備的核戰通訊機,這些飛機的通訊器材主要是提供了關鍵的中繼節點,如果需要,最高指揮者也可以從過這些節點,傳達「實施核打擊」的命令,也稱為緊急行動指令(EAM)。
E-6B 擁有大量專業的通訊設備,以支援這項罕見的任務,比如釋放8公里長的長波拖曳天線,才能直接與水下的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戰略潛艦進行通信。它也能在飛行時,指揮義勇兵3型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井。
E-6的操作成本偏高,因此美國海軍正在尋找後續機種,可能會以通用運輸機C-130J-30 「超級力士」(SuperHercules)擔任載台,安裝重要的通訊設備以取代 E-6B 機隊。
2024-01-30 02:50: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