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18 07:06:26| 人氣4,612| 回應42 | 上一篇 | 下一篇

B-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图为带有几枚SDB模型的组合挂架,悬挂在B-2弹舱内的旋转弹架上。

B-2 幽灵 隐身轰炸机

 

 

 

 

 

 

 

 

 

B-2的驾驶舱:

B-2 幽灵 隐身轰炸机

 
 
 
 
 
B-2(請點文末網址有多圖)

B-2“幽靈”(Spiri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也是唯一的大型隱身飛機。其隱身性能可與小型的F-117隱身攻擊機相比,而作戰能力卻與龐大的B-1B轟炸機類似。目前B-2有三個型號,1993年12月交付的Block10型,1995年交付的Block20和1997年的Block30。目前美軍正在大幅度改善B-2的常規高精度打擊能力,並逐步解決隱身設計所帶來的維護問題 。
研制B-2隱身轟炸機的構想始于1975年。當時美國國防部所屬的“先進計劃局”出籠了一個代號爲“哈維”的項目,落實到空軍,就派生出了XST(XST意思是實驗,隱身,戰鬥)計劃。在這一計劃中美軍工科研界首次提出了將隱身技術運用到飛機上的設想。富有研制軍用飛機經驗的洛克希德公司捷足先登,率先獲得了軍方的研制合同,並很快拿出兩架全尺寸XST樣機,初步證明了隱身技術應用在飛機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當時“冷戰”仍酣,爲能隱秘的突破蘇聯防空網,尋找並摧毀蘇軍的機動型洲際彈道核導彈發射架和其它重要戰略目標,美國空軍提出要制造一種新的戰略轟炸機,強調突防能力,要求能夠避開對空雷達探測,潛入敵方縱深,以80%的成功率完成任務。爲此,空軍擬制出了“軍刀穿透者”計劃,把隱身技術的應用列入了具體議事日程。由于洛克希德公司不久前提交的樣機受到好評,空軍將生産F-117A隱身戰鬥機的合同交給了這家公司。隨著隱身戰鬥機的投産,美國國防部和國會要人也開始接受了“隱身轟炸機”這一概念,並于1977年正式批准了空軍提出的研制這種飛機的申請報告。隨後,美國空軍 把新型隱身轟炸機的研制項目正式定名爲“先進技術轟炸機(ATB)”。這就是B-2隱身戰略轟炸機的最初名稱。1980年9月美國空軍要求洛克希德公司與諾斯羅普公司針對先進技術隱身轟炸機(ATB)計劃,就性能、成本、後勤支援、項目管理與保安等五個方面提出建議書。洛克希德的方案爲SeniorPeg(老假腿人),諾期羅普公司爲Senior lce(老鑽石)。1981年10月20日,諾斯羅普公司獲得競爭的勝利,絕密代號改爲Senior CJ。該代號是爲了紀念死于癌症的主管隱身飛機的美國空軍副部長CJ凱利。美國各大航空技術公司很快都投入到了ATB計劃中,波音公司負責鈦合金的飛翼後中段、外機翼、燃油系統、武器發射系統和起落架,爲此波音公司增加了一萬名職工。LTV公司負責飛翼中段,鋁與鈦合金結構及複合材料結構,雇用4000人。通用電氣公司專門改造了推力爲84.5千牛(19000磅)的F119-GE-110渦輪風扇發動機。諾期羅普公司本身的12000名職工負責制造前中段與駕駛艙及總裝配。
80年代初,B-2經曆了幾次大的設計更改。比如在1984年,對主翼設計進行了重大改動,因爲空軍不僅要求飛機能從高空突入,而且還要能超低空突防,從而帶來了提高飛機升力、增強機械結構強度、進一步降低其雷達反射截面等一系列問題,上述拖延使飛機的設計曆經數年才得以定型。
B-2的研制過程是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之後美國保密程度最高的軍事科研工程。1982年4月8日諾斯羅普公司購置了洛杉磯郊區的畢柯萊佛拉(Pico Rivera)地區的一座閑置廠房,原屬于福特汽車公司,隨後將其改裝成保密工廠,一個窗戶都沒有。軍隊與保安人員的24小時進行監控,保衛支出竟高達20億美元。爲防止蘇聯潛艇潛入加利福尼亞近海監聽計算機軟件系統發出的電磁輻射,畢柯萊佛拉的CAD/CAM(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終端裝置所在的房間,都采用了特制金屬板進行電磁屏蔽。每臺計算機都裝有特制的罩套,未經批准的人員無法看到熒幕。
關鍵崗位上的工人全部進行測謊試驗,嚴防間諜與吸毒者。只有少數高級管理人員知道計劃的細節,且監控更加嚴格。參與計劃的諾斯羅普公司的一位副總裁的加拿大籍夫人被迫入籍美國。在遠離廠區的地區注冊了假公司,用于交接從轉包商運來的部件。這些部件在深夜用無標記的卡車轉運到畢柯萊佛拉。空軍官員訪問畢柯萊佛拉一律要換穿便服。更甚的是偌大的國會中只有8名議員知道此事。
外界首次得知B-2是在1988年4月20日,美國空軍首次展示了一幅B-2飛機的不准確的手繪彩圖,世界爲之一震。同年11月22日,編號爲AV-1的B-2原型機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一時成爲美國公衆爭相一睹的怪物,世界各國的軍事刊物也爭相對它加以報道。這期間,它經曆了軍方進行的多次秘密試飛和嚴格檢驗,生産廠家不得不根據空軍方面提出的種種意見和各種苛刻要求不斷進行設計修改。83年研制計劃的修改使B-2由高空突防變爲低空突防轟炸機。 1987年1月起,在KC-135上安裝B-2的電子設備進行試飛。據計劃6架B-2被指定用于研究發展的試驗試飛,將進行3600小時的試飛。除第二架試驗機外,剩余5架在完成試飛計劃後將被改裝成標准型進入服役。另外還制造了兩架用于靜力試驗的機體。首架原型機1988年11月出廠,1989年7月首 次進行了2小時20分的試飛。首架原型機主要進行氣動及適航試飛;第二架原型機主要進行載荷試飛及擴大包線試飛,該機沒有標准的隱身構形;第三、第四架原 型機裝有全套電子設備,主要進行電子設備、隱身及武器試飛;第五、第六架主要進行武器和實際服役試飛。在曆時整整5年之後,1993年12月17日美國空 軍終于接收了第一架作戰型的B-2A型飛機。1997年4月2日,首批6架B-2A隱身轟炸機正式服役。裝備B-2的第1支部隊是第509轟炸機聯隊的第393中隊,已經裝備了8架第20批的飛機,具備了初步作戰能力。

B-2A轟炸機機身長21.03米,高5.18米,翼展52.43米,最大載彈量22680公斤。機上裝有4臺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出産的F118-GE-100型渦扇發動機。飛機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作戰航程可達1.2萬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則可達1.8萬千米。每次執行任務的空中飛行時間一般不少于10小時,美國空軍稱其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能力。
B-2A隱身性能出衆,其雷達反射截面不到0.1平方米。隱身性能首先來自它的外型。B-2A外形光滑圓順,毫無折皺,不易反射雷達波,駕駛艙呈圓弧狀,照射到這裏的雷達波會繞艙體外行“爬行”,而不會被反射回去。密封式玻璃艙罩呈一個斜面,且所有玻璃在制造時摻有金屬粉末,使雷達波無法穿透艙體,造成反射。機翼後掠33度,使從上、下方向入射的雷達波無法反射或折射回雷達所在方向。機翼前緣的包覆物後部,有不規則蜂巢式空穴,可以吸收雷達波後方的探測雷達波無法反射回去。
而且B-2A無垂直尾翼,這就大大減少了飛機整體的雷達反射截面。機體下方沒有設置武器艙或武器挂架,連發動機艙和起落架艙也全部埋入到了平滑的機翼之下,從而避免了雷達波的反射。B-2飛機的整個機身,除主梁和發動機機艙使用的是鈦複合材料外,其它部分均由碳纖維和石墨等複合材料構成,不易反射雷達波。並且這些不同的複合材料部件不是靠鉚釘拼合,而是經高壓壓鑄而成。此外,整個機體都噴塗上了特制的吸波油漆,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敵方探測雷達的回波。
爲了隱身的需要,B-2A飛機的發動機進氣口放置到了機翼的上方,呈S狀,可讓入射進來的探測雷達波經多次折射後,自然衰減,無法反射回去。發動機噴嘴則深置于機翼之內,也呈蜂巢狀,使雷達波能進不能出。此外,發動機構件內還裝有氣流混合器,它能將流經機翼表面的冷空氣導入發動機中,持續降低發動機室外層的溫度。噴嘴呈寬扁狀,使人在飛機的後方無法看到噴口。特別是由于采用了噴口溫度調節技術,噴嘴部分的紅外暴露信號大爲減少,飛機的隱身性能大爲增強。
B-2 幽灵 隐身轰炸机

B-2A機載雷達爲AN/APQ-181型 相控陣雷達,休斯公司制造。這種相控陣有2個雷達天線陣列,特點是不需外加旋轉或搖擺式天線,只通過信號陣位的改變和組合,可對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進行掃瞄。它的工作頻率在12-18GHZ,旁波瓣小,抗電子幹擾能力強。工作模式共有21種,最突出的是合成孔徑雷達工作模式和反合成孔徑雷達模式。前者主要 用于掃瞄陸地地貌,可清晰地獲取161千米距離內地表的掃瞄圖像,供飛機對地面目標轟炸時使用;後者則主要用于識別和捕捉海上目標,最遠有效距離可達128千米。另外還可讓B-2A轟炸機使用地形匹配和地形規避技術,使其能貼地低空突入敵方空域去遂行轟炸任務。
該雷達兩套天線裝在兩個雷達罩內,位于機翼前緣下方,分別距離機身中心線2.7米。兩套天線並不同時工作,當一套發生故障時,另一套自動啓動接替工作。一套天線由65個高精度加工平板組成,本身的RCS很小。
B-2A上還配有先進的NSS導航系統。該系統內包括兩種導航設備,一種是慣性導航單元,一種是NAS-27型天文導航單元,分別爲B-2A提供先進的自動導 航和傳統的星座對位導航方式,互爲補充保險。機上的目標瞄准系統采用的是全球定位GPS輔助瞄准系統,顯示模式可放大四倍,方便觀察瞄准,炸彈擊中目標的 誤差通常小于6米。B-2A還帶有型號爲APQ-50型的電子對抗系統。該系統既可爲飛機提供雷達預警,又能迅速偵悉敵方雷達所處的方位座標。飛機上的 ZSR-62型主動式電子對抗系統能夠快速、主動地對敵進行幹擾和壓制。飛機上還有一些其它電子系統,TCN-250塔康系統,VIR-130A自動著陸系統,AN/APR-50雷達告警接收機以及ZSR-63防禦輔助設備等。另外還有通信管理系統和駕駛艙內的各種顯示系統,它們能夠將所有傳感器獲取的信息及圖像彙合並顯示出來,供機組人員判斷處理情況、與地面相關部門聯絡時使用。兩名機組成員的座位前面,各設有4個15.2厘米大小的全彩色多功能顯示屏,使情況顯示一目了然。
B-2A轟炸機的兩個旋轉彈架能攜帶16枚AGM-129型巡航導彈,也可攜帶80枚MK82型或16枚MK84型普通炸彈或36枚CBU-87型集束炸彈,使用新型的TSSM遠程攻擊彈藥時攜彈量爲16枚。當使用核武器時可攜帶16枚B63型核炸彈。此外AGM-129型巡航導彈也可裝載核彈頭。2002年2月B-2增加了使用聯合防區外空對地導彈JASSM的能力。

由于其先進性、保密性和可維護性的緣故,加上産量少、通貨膨脹,B-2的造價是及其昂貴的。1978年制造廠商生産132架飛機的報價是366億美元。到了1984年升至425億美元,美國空軍不得不減少訂購數量。1987年美國空軍決定只購買75架,但仍將要付出350億美元的款項。1993年美國國會確定只采購20架B-2A,空軍預付的研制費和廠家的開工制造費已漲到444億美元。到了這個時候,即使不算研制費用,每架B-2的造價也達到8.4億美元。1995年根據最後的合同規定,廠家以每年3架的生産速度制造出20架B-2A,每架飛機約合6億美元。最終加上研制費用,購買一架B-2A的費用超過20億美元!B-2的維護費用也是個無底洞。幾年前剛裝備部隊時,各大公司的技術人員負責維護工作,每飛行小時的維護時間爲132小時。每次飛行任務完 成後,高速氣流都會對機體表層造成磨損,導致隱身性能下降。因此每次飛行後技術人員都要用類似噴漆的方法對B-2A表層的雷達吸波材料進行維修,而新噴的吸波材料只有在一定的溫度、濕度下才能幹燥固化。這就對機庫又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因此缺乏充足的配件和完善的維護設備的海外基地來說,是無法布置B-2A的。
爲此,美軍在2002年4月對B-2的雷達吸收材料塗層進行了改進,新型塗層已經完成了80%的研制工作。新的磁性雷達吸收材料可以使塗層的厚度和位置控制在較爲易于維護的範圍內。這樣以前由人工完成的塗層工作將可以由工業機器人來完成,降低誤差和人力成本。計劃使用四個機器人來完成B-2轟炸機的塗層工 作,可以提高8%的任務完成率,並降低人力維護工作量,平均每飛行小時降低50%,大量節省成本。機器人系統將安裝在加州帕姆代爾空軍47號廠房的航空站 維護設施中,並由專家來確認B-2轟炸機的塗層性能,整個工作將從今年秋天開始。預計將每架飛機所配屬的人員由12人減爲4~6人。

2002年6月14日美國國防部稱,由于電視和電影工業將在2007年左右開始使用新的一些無線通信頻帶,將可能與B-2的機載雷達目前所使用的頻帶發生沖突。屆時B-2轟炸機的雷達可能會對上述頻帶的傳媒廣播通信衛星造成嚴重損害。B-2系統項目辦公室已經與雷神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就一份價值在11億美元至13.5億美元之間的合同進行談判,該合同的內容是改造雷神的APQ-181雷達以使它不與商用衛星發生沖突。空軍目前完成的一項研究傾向于對 APQ-181雷達進行混合升級,包括采用主動電子掃描陣列天線,以避免頻率沖突和增加雷達的工作範圍和保真度。APQ-181雷達造于1983年,使用根據國際條約分配給基本用戶進行衛星上聯和下聯的Ku波段頻段。作爲飛機多模導航和攻擊雷達。APQ-181雷達通過消除GPS坐標與目標真實位置之間的誤差來提高B-2發射的波音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的精度。該雷達也具有隱身、地圖生成和空對空功能。Ku波段的電磁頻譜是在12.5GHZ和18GHZ之間。這個頻段的部分頻率不主要用于雷達。
2002年8月美國空軍發現在部分參加阿富漢“持久自由”行動的B-2上,其隱身塗層上出現了大量頭發絲粗細的裂紋。這些裂紋有1到2英寸長,看起來像一排排的紐扣鎖眼。裂紋發生在飛機尾部的蒙皮上,這一部位受到高溫高壓的侵蝕。隱身塗層出現裂紋不會危及飛行安全,但裂紋的發展將導致塗層脫落,從而影響B-2的隱身性能,這是真正令人頭疼的問題。美空軍急于尋找這一問題的解決辦法,包括加固塗層結構,附加新的表面塗層,以及尋求防止裂紋發展的措施等等。直到2004年4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宣布首次將特殊配方的塗層應用于現役B-2,基本解決了上述問題。這種塗層材料被稱爲替代高頻材料,可以像油漆一樣 噴塗,而不像以往那樣要使用工序繁複的吸波帶及吸波膩子。其塗覆工作可以在普通的維修條件下實施,不需要特別的外部環境,即不需要高度複雜的封閉機庫即可完成,而飛機的隱身性能不發生改變。這樣進行打開維修口蓋等工作時。以往采用吸波帶覆蓋這些口蓋的縫隙時,效率頗低,耗時費工,新開發的這種噴塗型吸波材料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點,明顯減少了維修時間。B-2翼展爲52.4米,需要約914.4米長的吸波帶。取消這些吸波帶可將維修時間從數天減至數小時,進而節約停場維修時間。
B-2的教練型將率先使用這種新的塗層材料。機隊中其他飛機更換新塗層的工作將隨著其常規維修程序逐漸展開。每年約開展3架B-2的常規維修工作,每架耗時10個月,將整個機隊全部更換上新的塗層前後跨度約爲7年。采用新的塗層可使維修相對簡單易行。塗覆工作在加州帕姆代爾的諾?格公司安蒂洛普谷制造中心進行,采用機器人噴塗系統。考慮到B-2的大尺寸因素,這種機器人噴塗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噴塗系統之一。采用機器人噴塗系統不僅可降低工時、節省人力,更主要的是可提高精度。該系統所包含的4個機器人可提供結構所需的每英寸厚度上上千層的塗層。每臺獨立控制的機器人被安排用來噴塗B-2的某一部分。盡管該機器人噴塗系統是特爲B-2開發的,但仍有可能轉作它用。開發新型塗層及機器人噴塗系統僅僅是諾格公司取得成果的一個例子,依靠與空軍的合作,該公司正在致力于不斷改進現有的飛機隱身技術,其他方面的改進工作包括更好的通訊及數據交換設備、新型的電掃描天線陣,以及能挂80枚炸彈的智能挂彈架。這種挂彈架能使B-2隱身轟炸機的挂彈能力較目前提高5倍,炸彈的制導通過全球定位系統實 現。B-2新的挂彈架已于去年底試驗成功,並計劃于今年投入使用。
2007年6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已與波音公司簽署一份曆時62個月、價值1.71億美元的系統開發和驗證(SDD)合同。該合同是美國空軍B-2隱身轟炸機新型極高頻(EHF)衛星通信系統的第一個增量升級項目。EHF衛星通信系統一共有3個增量升級項目。這3個項目完成以後,EHF衛星通信系統將使得B-2轟炸機能以目前超高頻(UHF)衛星通信系統100倍的速度發送和接收戰場信息。在增量I項目中,諾斯羅普格魯門公 司將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單片綜合處理單元替換B-2轟炸機上目前使用的飛行管理計算機。此外,合同內容還涉及到光纖網絡的開發,以支持數據在飛機之間和飛機內部的高速傳輸。霍尼韋爾公司也將提供一個磁盤驅動單元,以便于EHF數據在B-2上的存取。在增量II項目中,EHF衛星通信系統的能力將被 完全綜合到B-2飛機的控制和顯示單元中,B-2飛機將具有以EHF頻率發送和接收信息的能力。據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EHF衛星通信系統項目經理 Mark Rhoades稱,EHF系統也將使得B-2轟炸機能夠更加輕松地與美國國防部的全球信息柵格網絡建立連接。
B-2降落時打了機翼後沿的擾流板,同時起到了減速的作用。另外,B-2的起落架艙門非常巨大,可能也是爲了在起降時,提供額外的縱向穩定性。而縱向穩定性一直是飛翼型布局飛機的技術難點。進氣道上方打開的小艙蓋是輔助進氣道艙蓋。下圖爲B-2投彈。

2000年2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和雷神公司開始提出各自的選擇方案,以解決B-2現用的雷神公司APQ-181雷達的費用矛盾。APQ-181雷達非常先進,但價格非常昂貴。爲此美國空軍將于3月份前完成研究工作,考慮更換改進現有雷達元件,或研制新雷達,從而解決費用問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遠程轟 炸機商務開發人員聲稱,他們的方案可以把B-2雷達的合成孔徑成像和定位精度提高到0.3米。
2002年8月美國空軍決定僅購5個B-2“前線部署掩體”(下圖),以確保在前線基地保護B-2脆弱的隱身塗料。這種掩體采用骨架式充氣蒙皮結構,內部寬大,長 76.2米、寬38.1米、高16.76米,可以承受每小時177千米的大風,及沈重的積雪壓力。內部裝備有空調、增濕器及其他設備,環境可控,從而可保持在B-2敏感的塗料可承受的範圍內。美國空軍要求這種掩體便于運輸,可以快速安裝和開啓。前線部署掩體還將作爲B-2的半永久機庫使用。
2003年3月,一架B-2在28日晚上首次實戰投放了兩顆2130千克的新型EGBU-28制導炸彈,炸毀了巴格達市內位于底格裏斯河畔的一個通訊塔。 這是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最大的炸彈。EGBU-28有全球定位/慣性導航和半主動激光全程的雙模制導模式,比以往的JDAM炸彈更爲先進。EGBU-28既能有效摧毀大型堅固目標,也能盡量減少附帶殺傷。在伊拉克戰爭期間,B-2不加油航程爲11119千米, 已有兩架轉場到印度洋上的迪亞戈加西亞美國空軍基地,從該基地起飛轟炸伊拉克不需要進行空中加油。
2003年6月,美國空軍計劃按照B-2超地平通信計劃,在B-2轟炸機上增裝Link-16數據鏈。應用Link-16數據鏈數據,將令B-2駕駛員實時獲知飛機所處位置。同時超地平通信包,還具有和Harris生産的通信衛星PRC-117無線電臺的接口能力,支持FalconView系統軟件的接口能力,接收戰術數據鏈J(6016B)和3011 App. A 協議能力和接收GPS的位置與時間信息等能力。
2003年9月10日,美國空軍的一架在尤他洲試驗靶場,一次投放了80顆227千克的JDAM炸彈,轟炸了長度不到1609米的模擬小型機場。每顆JDAM炸彈都經過了單獨編程,以理想的角度和航向,各自攻擊了的預定目標。許多炸彈直接命中目標,平均圓概率偏差小于3.05米,從而完成了爲期6個月的投彈試驗任務。這次成功的試驗確定了未來幾年B-2A轟炸機實施更新的首批項目,其中包括加裝2270千克的鑽地炸彈、雷達現代化和更新隱身材料。B-2A轟炸機一次出航可攜帶這種小型靈巧炸彈(即“小直徑彈藥”,SDB)的數目比原來多5倍,更適用于對敏感地區的大量目標實施攻擊。這次試驗雖然驗證了 B-2A轟炸機的這種載彈攻擊能力,但還要幾個月才能將首批227千克的JDAM炸彈交付使用。按照美國空軍修改後的合同,預計在明年春交付的第7批産品 中,購買該彈型的數量超過6900顆。
2004年8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官員表示將向懷特曼空軍基地交付首架具有新隱身塗層的B-2轟炸機,這標志著B-2的隱身和雷達改進工作達到關鍵裏程碑。隨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還將對另外的19架B-2進行同樣的隱身改進。諾格公司官員稱,大約一年改進3架,預計7年(即2011年)才能改進完B-2所有機隊。用于B-2飛機的新塗層是一種名爲“交變高頻材料(Alternate High-Frequency Material,AHFM)”的新型耐久性塗層。這種塗層噴塗在轟炸機外表面有口蓋(維修入口)的壁板處,大約90%可移動蒙皮壁板使用這種材料,使用這種材料可減小縫隙尺寸、避免反射雷達信號。對B-2飛機的雷達改進目前仍處于初始開發階段,預計今年秋季授予合同項目,B-2飛機將安裝新的有源電子掃 描天線雷達(AESA),AESA雷達由雷聲公司研制,預計不久後將進入系統研制與演示驗證階段,雷達的安裝由諾格公司承擔。
2004年12月,在俄克拉荷馬州廷克空軍基地,E-3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飛機(AWACS)機隊與該基地的全球力量轟炸機聯合試飛工作隊聯合對B-2A隱身轟炸機實施Link-16數據鏈綜合驗證試驗。Link-16數據鏈以高速率安全地傳輸數據信息並具有抗堵塞能力,可使飛機,即參與者與正在視線內飛行的其他飛機傳輸和共享數據。Link-16可在指揮控制系統與飛機、導彈等武器系統平臺之間以及在各作戰單元之間傳輸各種戰術數據信息,有效連接信息源、指揮控制中心與武器系統平臺,實現戰場資源共享。Link-16數據鏈最大的優點是,如果鏈路中的一個參與者被摧毀或失效,整個數據傳輸系統不會因此崩潰。B-2A是首個安裝Link-16數據鏈的轟炸機型,目前,試驗人員正在分析試驗結果,預計要花費幾周的時間。
2005年3月,B-2轟炸機正在按照全面現代化計劃進行一系列升級,但有關項目官員稱,在爲該機裝備極高頻衛星通信系統前將需要尋求一種過渡解決方案。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B-2項目負責人杜克杜費斯尼稱,升級計劃存在爭議並不會耽擱B-2的改進,但某些預定提供的設備,例如衛星及其終端已被推遲。具體就是指超視距(通信)終端系列(FAB-T)的延期。極高頻衛星通信系統可爲B-2提供高數據率的上傳和下載能力,並確保在執行核打擊任務時的通信。 FAB-T則是由波音公司領導的項目,是爲B-2提供極高頻語音/數據衛星通信功能的終端。B-2的其他升級內容正在進行中,包括:裝備超高頻衛星通信 設備,大約在下個月完成;改進有源相控陣雷達;裝備Link 16終端,預定在明年開始作戰評估;裝備靈巧炸彈架(SBR),預定下個月完成;采用新的隱身塗層。諾格公司還可能爲B-2增添許多附加能力,如裝備全球空中交通管理系統以及完成與小口徑炸彈(SDB)的最終綜合。
2006年4月,來自于美國俄亥俄州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材料與制造委員會的工程師們,與B-2系統小組和材料專家一起,解決了一個關鍵的材料成批生産問題。此問題直接影響美空軍B-2轟炸機機隊的作戰可維護性,進而影響到作戰可用性。通過他們的努力,在飛機上使用交變 高頻材料,顯著地降低了B-2的每飛行小時平均維修工時,使飛機的可出動率保持在2/3以上。爲提高B-2機隊的能執行任務率,B-2系統小組的一個主要 工作就是去除膠帶式口蓋縫隙密封和接合件,以交變高頻材料取代它。飛行試驗成功地證明了其有效性。但是,當需要在機隊規模使用時,該材料需要擴大生産,但各批産品之間性能一致性卻難以保證。由于此材料在性能上的這種風險,延緩了它在機隊範圍內的推廣使用。   
面臨該材料被取消的威脅,來自空軍研究實驗室制造技術部門的專家們,啓動了價值爲2800萬美元的交變高頻材料快速響應處理改善項目,以解決B-2主要的可維護性問題。此小組迅速鑒定了交變高頻材料的制造問題和實施方案。該項目的成功給B-2系統小組和空軍司令部在機隊範圍內實施交變高頻材料帶來了信心,提高可執行任務率50%,降低每飛行小時平均維修工時50%,顯著提高了飛機可用度,並節約了成本。另外,交變高頻材料的快速響應處理改善項目研制和驗證了一個使材料用于B-2 機隊的可重複制造方法。用此過程中研制的方法,確定了影響各批次産品性能一致性的關鍵因素。交變高頻材料在啓動快速響應處理改善項目的六個月內再次使用,然後B-2 系統小組在機隊範圍內推廣。小的專業材料制造商曾適量制造了與交變高頻材料相似的材料。通過這個項目,制造技術小組證實了始終滿足嚴格性能指標的大批量生産材料的能力。這使制造商能及時按預算發貨,減少飛機停飛時間。交變高頻材料快速響應處理改善項目增強了機隊的可維護性,改善了材料的交付程序,降低了産品成本。該項目將材料生産所需時間從26周降爲12周,並且實施了一個改進的試驗方法,使每批産品縮短8個工作日。該項目也減少了風險,提高了材料耐用 性,降低了維護費用和材料成本。以前需要一周時間的維修量現在只需30分鍾。此項目的成功引起了其它武器裝備項目辦公室的注意。
2006年9月,美國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和雷聲公司最近表示,它們已決定向美國國防部建議一種逐年推進的增量式漸進升級途徑,在未來許多年內對B-2進行改進。但考慮到未來國防預算將逐步緊縮,以及美空軍正開展下一代遠程攻擊(NGLRS)系統的論證和概念研究工作,此建議能否實現還不確定。不過,諾格公司和雷聲公司的建議可能包括用B-2作爲NGLRS的試驗平臺。目前兩家公司正按合同進行B-2升級改進項目,每年經費約5億美元。2007財年該項目的預算還沒確定下來,兩家公司正努力遊說國會批准在這一財年爲B-2綜合”小直徑炸彈”第一階段型(SDB Ⅰ)、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和重量達3萬磅(13.6噸)的”重型硬目標侵徹彈”(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MOP)所需的經費。目前B-2最大可在機內彈艙攜帶80枚制導炸彈,但諾格公司的官員斷言這一數量可通過采用新型炸彈架增加到 160枚,甚至240枚。他們還提出可改進該機的任務計算機,使之可混合搭載和使用各型炸彈,例如一枚MOP和多枚SDB。他們還表示,希望能在2007年初爭取得到一份該機的基于性能的後勤(PBL)保障合同。以B-52重型轟炸機爲參照對象,諾格公司的官員們還表示相信B-2將能使用75年。
2006年10月,在美國空軍協會在華盛頓特區舉辦的航空與空間座談會暨技術展覽會上,美空軍空中作戰司令部(ACC)司令官羅納德克伊斯將軍表示,ACC正尋 求在2018年之前獲得一種新的遠程轟炸機,並已爲此撥款。這種新的轟炸機可能將集成目前美空軍B-2、F-22和F-35三種隱身飛機所使用的先進技術,以滿足美空軍2030~2040年的需求。此後美空軍可能會獲得飛行速度約爲5馬赫的新型高超聲速轟炸機。對于其他采用高超聲速技術的武器系統,ACC將首先考察其效費比,再決定是否采辦。
2006年10月,美國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希望其B-2A轟炸機可作爲試驗平臺,對美空軍的”下一代遠程攻擊系統”(NGLRS)所需要的技術、武器和作戰概念進行驗證和評價。諾格公司表示,B-2A是美國目前惟一的遠程、高生存力、大載彈量重型轟炸機,這些特點使它比其他任何平臺都適合用作NGLRS的試驗平臺。采取這種方式不僅可降低NGLRS項目的風險,而且對美 空軍目前最年輕的轟炸機--B-2A來說也是一次綜合新技術和新武器的機會,可以用來增強B-2A機隊的戰鬥力--這對美空軍來說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爲它計劃使B-2A機隊再服役50年甚至更久;或者反過來說,若美空軍繼續推動B-2A的升級改進,那麽B-2A所采用的新技術和新武器也都可用于NGLRS。因此,馬佐稱在NGLRS項目中充分考慮利用B-2A和/或推進B-2A的升級改進,可以形成”雙贏”的局面。美空軍目前打算在明年根據一份 備選方案分析的結論,正式啓動NGLRS的研制工作。該系統目前被設想爲一種高生存力(含低可探測性)的新型平臺,可用于補充現有的B-2A、B-1B、B-52H重型轟炸機力量和F-22、F-35等低可探測性多用途戰鬥機(其中F-35尚未服役)。盡管對該系統的基本戰術技術性能要求仍在制訂中,但基本要求將包括可滲透敵嚴密設防的空域並在此空域內執行數小時的任務,包括投射大量的彈藥摧毀敵高價值目標。另外就目前情況來看,美空軍更傾向于超聲速的、而不是B-2A這樣的亞聲速設計。諾格公司、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競爭NGLRS項目。
目前,諾格公司正爲美空軍繼續改進B-2A。按”替換高頻材料”(AHFM)項目,該公司正在爲B-2A機隊采用新的外蒙皮雷達吸波材料。新材料與以往所用的相比顯著地降低了維修時間,可大大提高機隊的可執行任務率。按馬佐所說,目前已對6架B-2A實施了AHFM改進(美 空軍現役的B-2A共21架),其結果令人鼓舞--維修時間由原來的36小時降低到了現在的17分鍾。此外,B-2A還在進行加裝Link 16數據鏈設備、改進座艙顯示器和計算機處理器等升級工作,預計整個機隊的這種升級將在2007年完成。諾格公司還正與雷聲公司一起爲B-2A的雷達換裝新型有源電掃描天線,目前該天線已裝機試飛,小批量生産合同預計將在明年初授予。其他改進還包括增添極高頻衛星通信能力(預定將在2007年初開展開始 研制與驗證)。諾格公司還在與美空軍協商進行該機的其他增量式漸進改進,包括綜合113千克級的”小口徑炸彈”(SDB)和1,3608千克級的重型硬目標侵徹彈(MOP)。馬佐稱每架B-2A利用現有的炸彈架將能攜帶120~160枚SDB,若采用新型炸彈架則能攜帶240枚;每架B-2A可攜帶2枚MOP。美空軍還對進一步改進B-2A的中央計算機、使之可混合攜帶SDB和MOP有興趣(例如在一個彈艙中挂SDB,另一個挂MOP)。該機還可能進一步改進雷達,以增添高分辨率SAR(合成孔徑雷達)加地面移動目標指示(GMTI)複合模式。馬佐最後說,B-2A在機內空間、重量、機上電力供應等方面 都還有很大裕度,可以支持將來定向能武器上機使用。
2006年11月,美國空軍空中作戰司令部公布數據稱,在2006財年美空軍裝備的B-2隱形轟炸機只有約三分之一能夠隨時出勤。美空軍空中作戰司令部表示爲提高能執行任務率(MCR,指可隨時執行任務的戰機占所裝備戰機的比例),已經爲B-2開發了新型隱形塗層。由于維護保養過程非常複雜,B-2轟炸機的能執行任務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美空軍發言人本周一表示,2006財年美空軍B-2轟炸機的能執行任務率爲36.7%,而這一數字已是曆年中的較高水平。在2005財年B-2轟炸機的能執行任務率僅爲30.5%,而從10月到現 在的07財年能執行任務率爲43.3%。美國空軍空中作戰司令部表示,通過使用新型隱身塗層B-2轟炸機的能執行任務率有望提高到51%。目前美軍的機務 人員在日常維護後修複吸波塗層費時費力,但是新的材料可以免除大部分勞動。美空軍計劃在五年內完成現有的21架B-2轟炸機的相關升級。
2007 年1月2日,美空軍轟炸機主管稱,空軍將對B-2隱身轟炸機進行一系列升級。目前有些升級工作已經完成,還有一些仍在規劃中,有的將提前10年以上進行規劃。目前完成的升級包括:已經安裝了改進的炸彈挂架,使攜帶500磅的炸彈數量從16枚增至80枚,增加了400%;隱身塗層也進行了改進,使維護工作由 以前的數天減至現在的數分鍾。其他重要的升級還在繼續。B-2下一步改進將安裝LINK-16數據鏈,可將目標瞄准信息直接傳輸給轟炸機;改進雷達,使B -2可以攻擊地下目標。
2007年3月,美國空軍已經通過了B-2隱身轟炸機的主承包商――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提議的改進這種轟炸機的衛星通信系統的計劃,同意該公司開始研制和驗證極高頻(EHF)衛星通信系統,以便使B-2隱身轟炸機發送和接收戰場信息的能力提高約100倍。B-2轟炸機的衛星通信系統目前工作頻段爲特高頻(UHF),其改進計劃的第一階段是用一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綜合處理設備取代現有的飛行管理系統,第二階段是使B-2轟炸機具備極高頻信息發送和接收能力,第三階段是使B-2轟炸機的控制和顯示系統具備全部綜合使用極高頻信息的能力。B-2轟炸機的極高頻衛星通信系統可以使其與美國全球網絡信息系統――全球信息柵格(GIG)系統的連接非常方便,從而可根據需求來選擇、存儲、管理和傳送信息。極高頻衛星通信系統是B-2轟炸機的主承包商及其子承包商正在實施的提高B-2轟炸機作戰能力的項目之一,其他項目還包括:改進”靈巧”炸彈的投放裝置,從而可一 次挂載並投放80枚227kg重量級的”靈巧”炸彈,挂載和投放的數量是目前的5倍;采用特殊的表面塗層,可大大減少維修時間和作戰准備時間;安裝瞄准線戰術通信系統,使駕駛員可及時獲得瞄准和威脅信息,並具備對戰場態勢的實時感知能力;安裝先進的電子掃描陣列天線,以便在未來具備更強大的成像能力。
2007年7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宣布,該公司已經著手研究爲美國空軍的B-2隱身轟炸機裝備新型的30000磅(13620千克)級鑽地彈 (penetrator weapon)。裝備這種武器後,B-2將有能力摧毀地下深處的堅硬目標。相關合同爲期7個月,價值250萬美元,是諾?格公司2007年6月1日與美國 空軍航空系統中心(Air Force’s Aeronautical Systems Center,位于俄亥俄州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簽署的。該巨型鑽地彈(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MOP)由波音公司研制,采用GPS制導,其堅硬的鋼制外殼長20.5英尺(約6.24米),內部裝填的常規炸藥超過5300磅(約2406千克)。目前每架B-2轟炸機可以攜帶2枚MOP,每個彈艙內各攜帶一枚。現在面臨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將這種巨大尺寸的武器固定在B-2轟炸機的彈艙內。至于今後是發展一種MOP的有限作戰能力改型,還是根據面臨的更複雜任務開展更廣泛的發展計劃,美國空軍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做出決定。B-2轟炸機的載彈量爲40000磅(約18160千克),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如:當安裝靈巧炸彈挂 架時可以攜帶80枚500磅(227千克)級GPS制導炸彈或36枚750磅(340千克)級炸彈,當安裝旋轉發射挂架(rotary launch assembly)時可以攜帶16枚2000磅(908千克)級炸彈。爲B-2裝備MOP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及其子承包商與美國空軍一道爲實現B-2 轟炸機的現代化改進所做出的最新努力,改進後的B-2將有能力對付日益增強的敵方威脅。近期已經實施或正在實施的B-2改進項目主要包括安裝靈巧炸彈挂架使飛機擁有攜帶80枚500磅(227千克)級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這一數量是以前的5倍。
2007年11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已經完成爲B-2隱身轟炸機雷達改進計劃(RMP)開發的新型雷達天線試驗裝置(DTU)的安裝、綜合和首飛。B-2是美國實施遠程打擊的主要力量,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是B-2的主承包商。RMP采用雷聲公司設計和制造的一種新型有源相控陣天線。這將使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領導的工業團隊可以繼續進行B-2隱身轟炸機的RMP計劃,在2006年,正是由于天線問題影響了計劃的進行。DTU的交付和安裝是RMP計劃的重要裏程碑。飛行驗證的實施不僅是這種高度複雜的雷達技術成熟的表現,而且也是B-2改裝的工作團隊團結合作的結果。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正在美空軍愛德華茲基地的編號爲AV-3 的B-2轟炸機上實施RMP飛行試驗。首飛是在10月30日進行的。飛行試驗采用2部新型天線,試驗將持續到2008年初。那時公司將爲試驗機B-2換裝兩部生産型天線。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是一個擁有12萬雇員、銷售額達300億美元的大型軍工企業。它能提供各種新型的系統、信息服務、航空航天系統和艦船等高科技産品。
2008年1月,駐密蘇裏州Whiteman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509轟炸機聯隊于上周四宣布,該基地的武器專家正在研究將重達30000磅(13620千克)的巨型鑽地彈(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MOP)搭載在B-2"幽靈(Spirit)"隱身轟炸機的彈艙內。按照計劃,每架B-2轟炸機將可攜帶兩枚MOP,兩個彈艙內各一枚。據透露,爲B-2轟炸機裝備MOP的計劃開始于2007年7月,在去年11月美國國會批准1000萬美元的經費後進展加快。MOP目前仍然處于測試中,該炸彈主要用于摧毀洞穴、坑道和掩體等地下隱蔽目標或經過加強的堅固目標,伊朗的核設施或基地組織的地下設施都屬于這一類目標。該型炸彈正式裝備後,將成爲美國空軍武器庫中最大的炸彈,遠遠超過目前所裝備的21000磅(9534千克)的巨型空爆炸彈(Massive Ordnance Air Blast Bomb,MOAB)、15000磅(6810千克)的"daisy-cutter"炸彈以及5000磅(2270千克)的BLU-113/BLU-122等各型炸彈。
2008年1月,B-2“幽靈”是一款能在全球範圍內實施目標打擊的雙人座轟炸機。第393遠征轟炸機中隊機組人員駕駛B-2轟炸機從埃德森空軍基地出發飛行了將近24小時,充分展示了B-2的全球到達能力。部署在關島基地的B-2轟炸機飛行員經常從密蘇裏州的懷特曼空軍基地起飛,對設在阿拉斯加或夏威夷的訓練區域的目標進行武器投放,並有空中加油平臺協助支援。B-2部署在關島,意在維護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增強威懾。但平時實施全球力量出擊,B-2座艙的2個飛行員已不能滿足需求,而是需要更多的人。第393遠征轟炸機中隊的作戰副指揮賴安?林克少校說,“制定全球力量出擊的任務計劃至少需要1個月。” 爲執行長期任務而花費這麽多時間制定計劃的主要原因,是爲了確保像坦克、指揮和控制、地面成員和訓練範圍等這些事物之間能全面協調,完善制定程序。在確定飛行的幾個星期前,要讓4個人對1架執行特殊任務的飛機制定詳細的計劃。除此之外,機組人員還要在飛機內外巡視,點火並進行巡航調試,看看狀態是不是良好。“在出動期間,2名飛行員要預先試飛飛機。”還要挑選1個人扮演試飛員,1個飛行員進行指揮與控制,另一個負責監督飛行,並且要求所有的飛行員要制定簡明的任務計劃,確保飛行就緒。
平時計劃有時要花費好幾周進行協調,而戰時要根據所需在數小時內制定完畢並開始執行。第393遠征轟炸機中隊司令約翰?韋特卡中校說:“在執行全球力量訓練任務期間,我們要訓練新的任務骨幹和專家,且要制定完全不同時段的作戰突擊任務計劃”。約翰?韋特卡中校稱,在演習或作戰任務期間,空中作戰中心和B-2任務計劃單位要采取協同行動縮減任務制定時間,制定戰時計劃時,要制定一個B-2作戰指揮官隨時隨地可選定打擊目標進行攻擊的任務計劃。林克少校稱,管理一個作戰轟炸機團,很大程度上要關注飛行員的訓練、標准、日程、派遣、戰術和任務計劃。飛行員的飛行在工作日常中占據的比例並不是很大,而且也不會單獨訓練飛行。一旦B-2機組人員接到命令,就會立即准備就緒,隨時准備向目標投放武器,而且還有個非常專業的空勤組,飛行員把生命交付于他們。雖然飛行員執行飛行任務,但是空勤組要確保他們能順利到達,保證他們能戰勝最惡劣的環境安全返回。主官機組飛行裝備零件的負責人說:“我們要細心照料飛行員,確保不讓他們擔心任何事”。空勤人員會認真維護維修象飛行員所穿戴的救生衣、頭盔以及附帶供氧設備等每一件設備。
2008年7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的用于升級B-2A隱身轟炸機飛行管理系統(FMS)的現代化計算機體系結構開發完成了第一階段。B-2項目經理Ron Naylor稱,繼6月初美國空軍批准初步設計評審(PDR)之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將在10月完成最後的設計,于2009年第四季度交付升級後的計算機並開始飛行試驗。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正在用奔騰級(Pentium-class)霍尼韋爾公司的綜合處理單元(IPU)升級B-2轟炸機現有的 256Kb級的芯片處理器,改進後的FMS的處理速度可以達到1Gb/s。一旦這種處理器和帶有光纖通道界面的新磁盤安裝之後,就能夠對B-2轟炸機的武器與傳感器系統進行一系列升級。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正在升級B-2轟炸機的雷達天線,例如,有源電掃描陣列。然而,只有FMS達到合成孔徑雷達所要求的數據吞吐量時雷達處理器才能啓用。美國空軍也在爲對B-2轟炸機加裝波音公司的GBU-39小直徑炸彈(SDB)。沒有處理器升級的話,對80枚小直徑炸彈做目標變換耗時甚長。由新處理器支撐的最直接升級將是改進的通信組件。綜合處理單元的補充是大型現代化努力的第一個增量,所謂的B-2轟炸機極高頻(EHF)和計算機升級項目。第二個增量將用EHF標准替代B-2轟炸機的多星超高頻系統,這是由先進超視線終端的波音公司系列的未來人造衛星群提供,將使B-2轟炸機成爲全球信息網的一個新"節點"。這一升級要求改變B-2轟炸機後機身之上的模線外型。在3月發布的項目評審中,美國政府問責局(GAO)擔心設計變更可能會不經意地改變B-2轟炸機的雷達散射截面(RCS)。Naylor反駁稱,我們擁有來自全公司和空軍從事隱身研究的專家,他們認爲天線對飛機低可探測性特征沒有影響。
2009年6月,美國空軍今天披露了一項在未來3年內爲B-2A轟炸機裝備重量爲13600kg級的重型鑽地炸彈(MOP)的計劃。GBU-57A/B重型鑽地炸彈由波音公司研制和生産,是一種采用柵格式尾翼的精確制導炸彈,主要用于摧毀地下加固目標。該彈的試驗工作已經持續了幾年,美國空軍計劃在2011年6月以B- 2A轟炸機爲載機開始飛行試驗,並在2012年6月形成作戰能力。據悉B-2A轟炸機挂載這種重型鑽地炸彈並不需要對作戰飛行軟件作任何改動,從而不僅節省了時間,還可避免額外的費用支出。美國空軍計劃采購20枚重型鑽地炸彈,其中5枚爲試驗彈。目前美國空軍現役的最重鑽地武器是重量爲2270kg級的 GBU-28炸彈,並曾在2003年試驗過重達9080kg級的巨型空爆彈(MOAB)。
2009年6月美國空軍公布,計劃在未來3年內爲B-2A轟炸機裝備重達13600千克的巨型鑽地彈(MOP)。多年來,波音公司不斷對GBU-57A/B鑽地彈進行試驗。該彈可摧毀地下深埋加固掩體目標。據美國空軍宣布,計劃在2011年6月起裝備該彈進行飛行試驗,2012年6月促使其達到作戰狀態。在B-2A上裝備巨型鑽地彈不會改變B-2A的作戰飛行項目,避免在驗證期間增加成本和耗時。按照美國空軍“最佳采辦”計劃,預計將購買5枚試驗彈和10枚巨型鑽地彈。但據美國空軍聲稱,也可能還會再多采購5枚巨型鑽地彈。前些年,立法者曾反對前任政府提議爲B-2A購買20枚巨型鑽地彈的提議。但是隨著國會允許美國空軍推進研發和采購15噸的掩體鑽地炸彈(bunker-buster bomb)後,反對者的意見也逐漸消退。目前,美國空軍僅次于巨型鑽地彈的大型侵徹武器屬2270千克的GBU-28。在2003年空軍還曾展示過重達9080千克的巨型空爆彈(MOAB)。
2009年8月,英國路透社透露,美國空軍將在2010年7月將最大的常規非核炸彈裝備在B-2轟炸機上。美國空軍發言人安迪?博蘭德稱,如果國會同意爲該項目注資,在2010年將把巨型鑽地彈裝備在B-2轟炸機上。負責該項目投資和管理的國防威脅降低局官員稱,這種重達30000磅(13620千克)的巨型鑽地彈,主要用于穿透200英尺(60.96米)深的地下深埋掩體目標,目前處于測試階段。該巨型鑽地彈能裝5300磅(2406千克)的炸藥,其爆炸威力是BLU-109的10多倍。目前,空軍正在與國防威脅降低局合作,從技術驗證向采辦階段推進該項目。工業部門推測美國正力求加速部署巨型鑽地彈,最早于2010年7月部署完畢,屆時可選擇對伊朗和朝核項目實施軍事行動。
2009年8月爲保證諾格公司研制的B-2隱身轟炸機能夠服役至2050年以後,將對該機進行新一輪的結構、機載系統和武器系統的改進計劃。據第 509(B-2)轟炸聯隊司令Wheeler說,此舉的目的是使總計20余架的B-2機隊保持良好的保障水平。美國國防部決定推遲研制新一代轟炸機無疑也使B-2改進計劃得到更多的重視。不過Wheeler表示,即使新一代轟炸機項目如期進行,B-2也仍將作爲轟炸力量的一部分。他說,B-2改進計劃的目標是針對未來的威脅;該改進計劃基于關鍵的航電系統和機載系統的增強,加上新的武器系統能力,以及維持隱身結構和蒙皮的改進。一項關鍵的改進涉及延遲的B-2雷達改進項目(RMP)。在RMP項目中,B-2原來的機械掃描天線正在被有源電子掃描天線陣(AESA)所替代,預計年底前將有5架B-2飛機完成此項改進。RMP項目由諾•格公司管理,2004年即獲得美空軍總額3.82億美元的改進合同,但由于遇到集成等問題使該項目延遲。
RMP項目還包括新的供電系統和改進的接收器/激勵器,每架飛機將有兩副AESA天線,遇到的問題之一是與數字電視衛星信號的頻譜沖突;目前RMP項目大約延遲兩年。RMP的延遲對其他的系統改進項目産生了連鎖反應,這些系統改進項目是爲B-2提供“開放式架構”的工作中的一部分。AESA改進將爲未來增加雷達模式提供條件,包括高清晰度合成孔徑雷達和增強的陸/海移動目標指示模式。諾格公司在2008年12月獲得了剩余14架B- 2的RMP改進合同,合同金額爲4.68億美元。盡管RMP項目延遲,仍計劃在2010年10月之前完成該項目。大部分B-2航電系統改進項目的目標是可持續性和性能改善。以前B-2的隱身性能保障問題是最頭疼的問題,但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這一問題現在只能排在第三位,航電系統保障問題已經排在了隱身性能保障問題的前面。航電系統保障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技術過于陳舊,大多數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技術,其專用試驗設備已不好找。

機長:21.03米
機高:5.18米
翼展:52.43米
機翼後掠角:33度
空重:45360-49900千克
最大武器載荷:18144千克
最大機內燃油量:81650-9072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152635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70550千克
進場速度:259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15240千米
航程:(空中加油一次)大于18520千米
作戰航程:(帶8枚近距攻擊導彈,8枚B83炸彈,武器重16919千克),(高-高-高)11667千米,(高-低-高)8149千米,作戰航程(帶8 枚近距攻擊導彈,8枚B61炸彈,武器重10886千克,起飛重量162386千克),(高-高-高)12223千米,(高-低-高)8334千米
http://www.airforceworld.com/bomber/b204.htm
憂中國壯大 蓋茲:美研發B3轟炸機【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林寶慶 2009.09.18
 
 
美國國防部長蓋茲16日對中國軍事現代化恐削弱太平洋美軍實力表示憂心,他因此一改過去立場,力挺美軍發展B3長程轟炸機計畫。
蓋茲說,太平洋美國航空母艦和空軍基地,面臨中國的新威脅。他說:「在考量中國等國家的軍備現代化時,我們應較不擔心他們對稱地挑戰美國的潛力,例如戰機對戰機或艦對艦,比較要擔心的,是他們有能力擾亂我方自由調度,縮小我方戰略選項」。
蓋茲是在美國空軍協會年會中,發表主題演說。
他說,中國在網路、反衛星作戰、反空襲、反潛艦武器及彈道飛彈上的投資,可能威脅美國在太平洋展現實力和協助盟友的能力,特別是威脅美國在亞太的空軍前進基地及航母戰鬥群。
蓋茲說他特別擔憂中國的反衛星能力。他說,中國積極發展反衛星能力,將威脅美倚重的太空資產。
他說,這種情況將降低美國短程戰機效用,而須倚重長程轟炸機。
蓋茲說:「我堅信會看到美國擁有長程空中攻擊能力。」
今年4月,蓋茲中止總價150億美元的研發新型轟炸機計畫。這項計畫是為接替1980年代諾斯洛普公司(Northrop Grumman)設計的B-2隱密轟炸機。
蓋茲一改立場,力挺研發替代的「B-3」轟炸機方案,不過國會仍在對此進行檢討。
蓋茲指出,中國解放軍將於2020年代部署第五代戰機。但是中國解放軍軍事專家費學禮認為,中國將比蓋茲所說的更早幾年部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5141927.shtml
 
美防長支持研制新型遠程轟炸機對付中國
 
  與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發布《2009年國家情報戰略》報告將中國列爲美國的利益挑戰國相呼應,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2009年09月16日聲稱,中國越來越先進的武器可能會對美軍構成“新威脅”,削弱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力量。
  而爲了應對這種新威脅,蓋茨首次公開支持美國空軍研發新式遠程轟炸機,以保持美國的全球打擊能力。
  針對美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論,國防部發言人胡昌明昨天作出回應:“美方的上述觀點和言論毫無事實根據,也是極不負責任的。我們要求美方尊重事實,采取切實措施糾正錯誤言論,正確引導輿論,停止破壞兩軍關系的行爲。”
  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也在昨天表示,中美之間雖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也存在著廣泛和重要的共同利益。我們願與美方一道,加強各領域交流、對話與合作,妥善處理兩國間的問題。
  鼓吹“中國新威脅”
  蓋茨當天在馬裏蘭州對美國空軍協會發表演講時稱,美國駐紮在太平洋地區的航空母艦和空軍基地面臨著來自中國的“新威脅”。“事實上,當考慮到像中國等一些國家的軍事現代化計劃時,我們應該較少地擔憂他們在傳統戰力上對美國構成的對稱性挑戰——比如機對機或者艦對艦的挑戰——而應該對他們幹擾我方自由活動及縮小我方戰略選擇等方面的能力花費更多心思。”他說。
  蓋茨進一步表示:“(中國)在網絡戰、反衛星戰、防空和反艦武器、彈道導彈上的投入可能對美國投送武力、協助太平洋地區盟國的主要途徑形成威脅,特別是對前線機場和航空母艦編隊。”
  爲軍購預算賺吆喝?
  蓋茨說,這些“新威脅”“會削弱近程戰鬥機的作用,更突出了從地平線另一端發動打擊能力的重要性——無論是何種打擊手段。”他還稱,無論未來的空中遠程打擊力量是有人轟炸機、無人機還是二者兼備機型,它的生産必須具有“滿足預定産量”的現實性。
  蓋茨今年4月曾表示,對需求和技術發展有更清晰的了解之前,他不支持研制下一代轟炸機。美軍現在主力戰略轟炸機爲B-1和B-2兩種型號。美國最初打算采購132架B-2,但實際采購數量還不到1/6。
  美國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防務專家巴裏?沃茨認爲,空軍急切希望能在2018年之前擁有新型轟炸機,要實現這個目標,可能至少需要150億美元。他認爲,新一代遠程轟炸機無空中加油的戰鬥半徑需要達到約4700公裏。
  蓋茨重提在明年多撥5億美元國會預算,確保新的F35隱形戰機可以如期在2011年組建首支訓練中隊,在2012至2013年正式服役。他說,等到中國自行生産首架第五代戰鬥機時,美國將擁有超過1000架F22和F35戰鬥機。
  有美國軍方背景的《國防新聞周刊》在最新一期中刊文稱,中俄正在大力生産新型戰鬥機,兩國先進戰鬥機的力量很快就會達到與美國空中力量相當的地步。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18/1039566401.html
 
美國艦載無人攻擊機X-47B
 
图文:X-47B已中标美国海军舰载无人攻击机项目
盡管海軍無人系統的開發明顯落後于陸軍和空軍,但美國海軍現已高調宣稱將在未來大規模裝備作戰型無人機。早在2007年7月中旬媒體就紛紛報道:兩個競標者——波音X-45C和諾斯羅普-格魯曼X-47B——誰能笑到最後可能很快就會有答案。
簡單來說,美國海軍需要的是一種20噸級、能夠以彈射方式起飛、通過攔阻索著陸的大型隱身無人攻擊機。不過這種無人機要真正投入使用可能還要等到2020年後。光在近期開始的論證工作就需要6年,主要目的是探索過去人工智能和無人作戰系統從未進入過的領域。諾-格的官員們曾說過,他們將極爲小心地試飛。在還存在未知因素的情況下美國海軍對該項目仍有保留。2013財年一季度前不會作出裝備首架艦載無人攻擊機的決定,畢竟海上與陸地不一樣,航母甲板比較粗糙且容易顛簸。即使最後無人攻擊機能夠上艦,也很可能需要與F/A-18E/F或F-35C共同執行任務。
在空軍的無人機已經擁有實戰經驗的情況下,目前美國海軍急需讓自己的無人機成功執行幾次作戰任務。但尷尬的是海軍現在根本沒有實用的機型,導致過去研制工作一直不順利主要原因其實出在海軍內部——部分官員仍然有比較嚴重的保守主義傾向,比如認爲無人艦載機的出現會威脅到F-35B/C等有人駕駛戰鬥機的采購和地位。
按照一些分析人士的說法,盡管還沒有人懷疑航母編隊是目前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武力投送力量,但已有迹象表明,這一地位將會逐漸遭到削弱。總部在華盛頓的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宣稱,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正在獲得更強大、足以在離本國海岸更遠距離之外摧毀航母的能力。他們可能會通過改進過的潛艇、巡航導彈和反艦彈道導彈來達到目標。同時,中國改進過的防空力量也將能更好地對付艦載機。而保守主義者則頻繁舉出1996年“臺海導彈危機”中,2個美國航母戰鬥群施加“強有力影響”的例子。
必須承認,一架隱身飛翼布局、具備高技術的亞音速無人機,在加裝JADM或JSOW等精確制導彈藥後將具備極強的攻擊能力。相比有人作戰飛機更具優勢的是,這樣的無人平臺可以通過空中加油而擁有幾乎無限的續航力。因此其打擊範圍和打擊時效性都將是革命性的。但這些技術有的目前是存在的,有些目前還不存在。
例如X-45C和X-47B作爲論證型無人作戰系統雖然還不會安裝作戰裝備,諾-格卻大膽的宣稱X-47B擁有在飛行過程中補充燃料的能力。實際上無人機的空中加油技術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X-47B現在經常被提及的50小時續航力還要倚仗在空中進行一次燃料補充。用航母現在的艦載大容量加油機給大隊的無人機加油是不現實的。有人提出一種類似于空中燃料基地的大型無人授油平臺,它既能給有人駕駛飛機加油,也能同時給多架無人機加油,但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這還僅僅是個幻想。
一種正在研制中的無人機加油挂鈎已經在2006年美國防務技術發展局(DARPA)的一次會議中被展示過了。同時,空軍用一架“萊爾”25模擬無人噴氣機和一架紐約空軍國民警衛隊的KC-135加油機完成了論證試驗。英國從事空中加油業務的科巴姆公司今年也要在美國進行無人機對無人機的加油試驗。這些最初的試驗將通過幹接觸(既僅試驗對接,而不傳輸油料)方式實施,並將使用一種新式的遠程目標捕捉定位裝置(用于對接前兩機的定位),波音曾用這種探測器從事過航空彈藥的補充工作。
無人攻擊機的自動著艦是另一個必須加以論證的技術。2007年5月,美國海軍的“哈裏?杜魯門”號航母曾進行了幾次試驗,波音的飛行員在離甲板137米範圍內對一架F/A-18F雙座戰鬥機進行了非手動式控制操作,但嚴格地講這次論證活動與X-45研發項目並不相幹。
http://war.163.com/08/0117/15/42E0BF6500011232.html
 
美國海軍首架X-47B無人作戰飛機公開亮相(組圖)
 
  據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網站2008年12月16日報道 諾?格公司今日展示了海軍首架新型無人作戰飛機,出席典禮的包括美國海軍官員、政府官員代表、供貨商和諾?格公司的員工。這架新的X-47B海軍無人作戰飛機(UCAS)是諾?格公司爲海軍生産的兩架UCAS中的第一架,用來演示無人作戰飛機從航母甲板上起飛進行作戰。
  海軍在2007年授予諾?格公司演示合同,諾?格公司僅在一年後就完成了飛機的組裝工作。
  這架X-47B目前將進行子系統和結構測試,爲2009年秋季進行的首次飛行做准備。UCAS的海上演示試驗計劃從2011年晚期開始。
  第二架X-47B正在加利福尼亞的帕姆戴爾(Palmdale)進行初步組裝,預計2009年完成。
  X-47B UCAS由諾?格公司生産,工業團隊的其他成員包括戴爾公司、伊頓航宇公司、通用航空公司、GKN航宇公司、霍尼韋爾公司、洛?馬公司等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2-17/1024535217.html
 
美海軍艦載無人轟炸機項目選中X-47B(圖)
 
  英國《飛行國際》2007年8月3日報道  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日前在攻擊機領域贏得了一個裏程碑式勝利,擊敗波音公司獲得6.35億美元合同將驗證艦載無人轟炸機的可行性。
  美國海軍于8月1日宣布,已選中諾?格公司X-47B,而不是從陸基X-45C發展而來的波音X-45N。X-47B將用于驗證低可探測性的無尾構型無人機能在航母甲板上著陸,並證明甲板操作過程中與有人機不發生沖突。
  美海軍的該項無人空戰系統技術驗證機(UCAS-D)項目將曆時6年,預計2011年X-47B將實施首次艦載著陸。美海軍預算文件顯示該項目總成本預計爲15億美元,目前還不清楚爲何上周的合同只包含總金額的一半不到。海軍官員將利用此次驗證工作爲采購類似飛機機隊執行遠程打擊任務的決定提供信息,自上世紀90年代初A-6E退役,航母已喪失了此項能力。海軍的該決定將在2013年後做出。
  諾?格公司的勝利爲其在艦載攻擊機市場創下了一席之地。諾?格正在加州帕姆黛爾制造2架原型機,飛行試驗預計2009年開始。
  波音此次落敗將對其在攻擊機市場的遠期表現産生嚴重影響,由于在F/A-18E/F和F-15E生産項目之後沒有獲得新研制合同,波音必須尋找新工作以保持其工程與制造技術能力直到下個機會的到來。
  但波音並未完全脫離艦載攻擊機新研工作。該公司與海軍簽署了合同,將繼續驗證無人機與F/A-18艦載機協調使用的飛控系統軟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7-08-08/1011458826.html
 
F-35戰鬥機已經過時?美提出第六代戰機發展戰略 08-02-01環球時報 
 
波音公司設計的X-45C無人戰鬥機
 
    美國波音公司近日提出了第六代戰機發展戰略。波音公司認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制造的F-35聯合攻擊戰鬥機存在多處缺陷,而經過改進的“超級大黃蜂”戰機屬于4.5代(或4.75代)戰機,性能將不會低于F-35,完全能夠滿足美軍獲得第六代戰機之前的作戰需求。同時,波音公司希望以此舉取得五角大樓(以及外國軍方客戶)對其具備研發生產第六代戰機能力的認同,它可在2024年左右交付第六代戰機。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8-02/01/content_7544996.htm

2025年美將造出首架14馬赫超音速無人轟炸機
 
人民網北京05年11月9日訊 美國阿諾德工程研製中心的專家們已利用風洞對未來無人駕駛超音速飛機的原型機模型進行了一系列測試。試驗過程中,該模型的最高速度曾一度達到了音速的14倍(4640米/秒)。
  這種被稱爲“極超音速交通工具1”的試驗模型是“獵鷹”計劃取得的初步成果之一。據美國軍方人士介紹,目前有大量來自五角大樓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下屬研究中心和空軍的科學家在從事這項計劃。
  “獵鷹”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研製一種能夠攜帶至少4.5噸重的有效載荷在兩小時內飛行17000公里的超音速無人駕駛飛機。
  按照美國防部最初的計劃,這將是一種超音速轟炸機。但美軍方目前已在研究將其發展爲軍用運輸機的可行性。
  預計這種新型飛機的首架原型機將在2025年建造完畢,但其大尺寸模型機有可能會在2010年便實現首飛。
2009巴黎航展法國神經元無人機外形與美軍B-2A相似,神經元無人機項目于2005年巴黎航展期間開始啓動,2006年正式簽署合同。項目由法國發起,瑞典、意大利、希臘和瑞士共同參與研制的。該機預計于2011年首飛。目前項目合作夥伴薩伯公司在6月初已經完成了“神經元”(Neuron)無人作戰飛機的風洞試驗。機體制造階段也在風洞試驗後開始進行。
 
俄羅斯無人機
“鰩魚”
 

俄羅斯展示最新隱形無人轟炸機(請點文末網址有多圖)

  中新網2007年8月24日電 俄羅斯23日公布無人駕駛轟炸機模型,承造商表示,這款飛機在回避敵人雷達和防空炮火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越了美國知名的隱形戰鬥機。
  據悉,俄羅斯電視臺播出外形像蝙蝠的“Skat”全尺寸戰機模型在莫斯科郊外航空展展出的畫面,這項由俄羅斯米格公司進行的計劃,首度曝光。這架飛機平坦、後掠翼的外形,令人聯想到美國空軍的隱形戰機。這架飛機采用無人駕駛技術。
  報道稱,此型號轟炸機的承造商宣稱他們的匿蹤技術將使得這架飛機比美國的隱形轟炸機,更不容易被雷達偵測到。
  米格公司米高揚設計局的巴可夫斯基表示,“許多公司都在研究這個領域,但是到目前爲止,很少有公司獲得成果。今天我們已經展開建造戰機的實際作業。”
報道引述巴可夫斯基的話說,即使該轟炸機遭到猛烈炮火攻擊,也能夠攻擊地面及海面目標,特別是敵軍防空陣地。這架戰機重10噸,載彈量2噸,航程4000公裏。
俄羅斯23日公布無人駕駛轟炸機模型,承造商表示,這款飛機在回避敵人雷達和防空炮火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越了美國知名的隱形戰鬥機。
 
中國“暗劍”無人機
“暗劍”無人機:可進行點穴戰

    在珠海航展之前,中國從來沒有公開展示過自己的無人作戰飛機模型或實機,因此,這次無人機家族中的無人作戰概念飛機“暗劍”成為軍事迷們最熱的追捧展品。
    該機型機身很扁,少有的黑顏色機身。中國航空科技集團一位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暗劍”是未來我國無人作戰飛機的概念方案之一,具有超音速、超高機動能力和低空探測性,和美國隱形戰機差不多,可以較好地躲避雷達,主要用於未來對空作戰。
    從記者看到的模型來看,該機類似美軍X-45無人戰鬥機,流線型的外型配合扁平的機身。從氣動佈局來看,都屬於硬性三角主翼搭配密切耦合前控制小翼的外形,顯然注意了隱形能力。除“暗劍”之外,作戰半徑達100公裏的“天翼”無人戰機模型也“謀殺”了不少軍事迷和記者的膠捲。
    據展館人員介紹,無人戰機具備智慧作戰能力,如格鬥、攻擊、規避危險等能力。備受國內外輿論關注的“暗劍”概念機,很早就已經被提出了。記者對這個名字表示好奇,因為它很有點武俠小說中的刺客的味道,展館介紹人員說,其實“暗劍”這個名字是臨時性質的,真機不一定就叫這個名字。    
    一些軍事迷推測,“暗劍”的主要任務如同其名一樣,負責執行“點穴戰”。在戰時,“暗劍”將通過預警機指揮,利用其隱形和高速突入地方空域,對敵防空力量進行壓制性攻擊。“暗劍”的公開亮相再次證明中國無人機的研製在全面展開,一些型號的原型機可能已經開發出來。
 
詳解中國暗劍無人戰機:距實用化還有較大差距
 
  在今年巴黎航展的中國展臺上,首次在國外公開亮相的“暗劍”無人作戰概念飛機成爲最大的亮點。雖然該機以模型參展的形式確實在可看性和技術含量上有所不足,不過依然透露出了非常豐富的信息。
  “暗箭”在氣動設計上采用了類似B一2和F一117混合體的箭形翼身融合布局,機身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呈現出箭頭形狀的三角形,扁平的流線型機身和機翼圓滑過渡成整體升力面,機體設計能夠與可伸縮前翼、常規機翼、尾翼組成適合高速和大過載機動飛行的整體布局。從外形上推測,“暗箭”應具有超音速、高機動能力和隱身性能,已經達到國際戰鬥機技術的較高水平。而且在去年珠海航展中曾經出現過的“暗影”前掠翼隱身戰鬥機與“暗箭”有很多類似之處,在對中國新一代作戰飛機平臺寄予期盼的同時,又使其蒙上了一絲神秘色彩。
  “暗箭”模型和同時展出的其他國內飛機模型有很大區別,其機體比例和制造精度明顯要比FC一1、JL一9等模型好得多。仔細觀察“暗箭”模型的發動機噴口,可以看出這部分只是簡單的桶體。雖然噴口作爲低信號設計的主要部分需要在技術上采取保密措施,但是在展出模型上對這部分結構完全不做修飾確實也比較少見。“暗箭”模型的高精度和發動機噴口的簡單結構看起來並不是單純的展示樣品,反而類似項目論證期間用來進行風洞試驗用的比例模型。而模型上的桶形噴口也和風洞模型通常安裝支撐調節杆的結構相適應。從“暗箭”展示模型的精度和結構上看,該項目設計已經達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如果真的發展成實用型號時的基本設計不大可能會有大的變化。因此,可以根據目前公開的“暗箭”模型和宣傳資料,對其進行大致的分析判斷。
 
  體積規格
 
  “暗箭”無人機在性能上既要滿足超音速和高機動性的指標要求,還要在機體內裝載傳感器、任務載荷和燃料,同時還必須在生産和使用成本上低于常規有人駕駛戰鬥機。綜合這些特點和要求,就可以大體上估算出“暗箭”的尺寸規格和大致的戰鬥力水平。超音速無人戰鬥機不需要駕駛員的優點確實可以降低飛機體積,但是因其機體空間有限,在航程和載荷上不如有人機,擔負戰役範圍的偵察和攻擊任務時也會受到較大限制。“暗箭”必須具備足夠的燃料、載荷和較完善的傳感器才能夠滿足使用要求,隱身的設計特點又使其必須具有裝載制導武器的內部彈艙。因此,“暗箭”的體積並不會比有人駕駛戰鬥機小太多。“暗箭”無人機的動力裝置采用機腹進氣布局和單臺發動機,按照其技戰術要求以及目前國內航空發動機的基本條件,可以判斷該機是一種體積大于J一7而略小于J一8的中型戰鬥機。
 
  應用範圍
 
  按照“暗箭”模型所宣稱的戰術要求和大致比例來看,基本可以確定該機是正常起飛重量在10噸以上的中型無人機,高空最大飛行速度應該能夠達到2馬赫並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低空最大飛行速度和綜合機動性也可以超過同類技術水平的有人駕駛常規戰鬥機。“暗箭”在載荷和航程上應與F一35這種第四代戰鬥機相差不多,采用標准飛行剖面時的作戰半徑能夠達到800~1000公裏,完全有能力在機體內部彈艙挂載約1000-1500公斤載荷,可以根據作戰任務挂載4枚250公斤制導炸彈或者同樣數量的SD一10空空導彈。
  戰術偵察軍用無人機目前最主要的應用範圍就是執行空中偵察任務,國內、外現役無人作戰飛機中偵察機也處于絕對的多數。“暗箭”所具備的飛行性能完全可以滿足偵察機的絕大部分要求,但是因爲其氣動布局和超音速飛行性能限制了續航時間和作戰半徑,因此作爲偵察機使用時主要依靠高速性能執行戰術偵察任務。中國空軍目前執行戰術偵察任務的主力是J一8E偵察改進型,但是該機已難以在現代化防空體系中有效完成任務,因此非常需要一種飛行性能與戰鬥機相當、卻有較強突防能力的先進偵察機。“暗箭”的超音速飛行能力完全可以與長航時戰略偵察機有效配合,依靠其低信號特征和超音速性能對敵方密集防空掩護區域強行偵察,利用速度和機動性能的優勢規避地面和空中攔截系統的殺傷。具備攻擊能力的“暗箭”在發現重要目標的情況下還可以直接進行打擊,成爲集偵察、攻擊爲一體的現代化先進無人作戰飛行平臺。
  防空與攔截珠海航展上在展出“暗箭”的同時,還展出了與其氣動布局類似的有人駕駛隱身戰鬥機“暗影”的模型。從外形上看,“暗箭”和“暗影”在總體設計思想和性能要求上非常接近。等同于“暗影”無人駕駛改進型的“暗箭”證明了航空設計人員在新機研制中采用了系統對抗的思路,通過有人駕駛常規戰鬥機和無人高性能飛行平臺的配合來獲得最佳的綜合戰鬥力。
  “暗箭”設計要求中的高機動性指標證明了其在空戰中並不僅是攔截平臺。借助與F一35采用的全景紅外傳感器類似的全方位電視/紅外傳感器,“暗箭”完全可以在先進視頻處理/人工智能系統控制下進行格鬥空戰。如果按照美國HiMAT無人技術驗證機的標准判斷“暗箭”的機動性,該機完全可以將機動過載大幅度提高到12G以上,在空戰格鬥機動性能指標上全面能夠超越現役所有常規戰鬥機。因此,“暗箭”雖然在自主作戰能力上未必能夠和有人駕駛戰鬥機相比,但是在大過載機動格鬥空戰中的機動動作方面將占據明顯優勢。
  蘇聯和美國在冷戰期間開發的防空系統就具備全自動對空攔截的能力。采用自動攔截系統的截擊機可以在全自動控制條件下完成整個作戰過程,飛行員只需要在應付突發情況和起飛、著陸時操作飛機。全球定位裝置和飛機自動著陸引導系統已經能夠使無人駕駛飛機像常規飛機一樣起降和飛行,也就是說在飛行安全上曾經制約其發展的最大障礙已經不存在了。目前,影響無人機作爲戰鬥機使用的問題主要在自主作戰和敵我識別這兩方面:
“暗箭”的氣動布局和機腹進氣設計可以明顯看出強化隱身性能和隱蔽作戰能力的意圖,但是作爲隱身無人機,執行空戰任務面對的最大困難就是發現目標。未來空戰中,參戰雙方可以確定都是具備低信號特征的先進戰鬥機,任何一方主動發出信號都會在戰鬥中失去信息保密優勢。全靜默狀態的隱身無人機所具備的低信號特征對敵方和己方同樣有效,己方地面/空中雷達指揮系統難以發現在戰區巡邏中的“暗箭”,無人機本身又不可能主動發出信號來向己方指揮系統報告方位。因此,單純依靠機載慣性和全球定位系統在不進行修正的情況下,將無法確定“暗箭”的准確位置,即使地面控制中心通過將目標信息進行戰區廣播的形式單方面爲其提供資料,也無法根本解決其在全靜默情況下的雙向定位和有效指揮引導的問題。
  敵我識別裝置的使用是制約無人戰鬥機執行空戰任務的另外一個難點。二戰和越南戰爭期間都曾經出現過利用識別器應答信號來發現目標的戰例,雖然這一問題對于無人機和常規隱身戰鬥機同樣存在,但是對于缺少飛行員靈活處置能力的前者而言,其缺陷將更加明顯。
  無人戰鬥機在作戰中一般只能按照程序來分析戰場環境和做出反應,即使在地面控制人員操作下也很難獲得與飛行員同樣的判斷和處理能力。現代空戰中編隊和配合已經成爲戰鬥機戰術應用的主要形式,但是無人戰鬥機缺乏的恰恰就是互相的有效配合與編隊協同。無人戰鬥機很難根據目標情況分析出敵方的意圖,難以准確判斷牽制和佯攻這樣的戰術手段並采取相應對策。因此,無人駕駛戰鬥機雖然在飛行性能上要明顯超過常規戰鬥機,但是其仍不具備在複雜戰場環境下與同技術標准常規戰鬥機抗衡的條件。“暗箭”如果與有人隱身戰鬥機平臺配合作戰確實可以解決指揮引導和敵我識別的問題,但是身處戰場的有人機本身作戰壓力也比較大,飛行員在完成自身作戰任務的同時很難有效引導無人機進行對空作戰,至少在人工智能和雙向通訊系統完全融合到整體作戰網絡之前是非常困難的。
  對地攻擊美國無人對地攻擊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證明了擁有精確制導武器和先進航空電子設備的無人機能夠有效執行地攻擊任務。因此,美國和歐洲已經開始將無人機作爲新一代主力戰術攻擊機來發展。無人機雖然在實戰中展現出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美好前景,但是其戰損率高同樣證明了常規無人機在地面防空火力系統面前仍然脆弱。爲此,美國和歐洲國家近年來發展了很多具備低信號特征的無人對地攻擊機。國外新發展的無人攻擊機在氣動布局設計上大多采用與B一2類似的融合體造型,而“暗箭”的氣動設計和外形特點非常類似國內新一代高性能戰鬥機的方案之一。雖然“暗箭”的低信號特征可能要比國外無人攻擊機略差,卻具備可以超音速飛行的優勢,在整體上屬于通用型更強和發展潛力更大的高性能通用無人作戰平臺。
  “暗箭”攻擊型的高機動性與低信號特征綜合設計水平較高,在國外已經公開的類似機型中處于領先的水平,中國全球定位系統的逐步完善也使其具備了遠距離縱深突擊能力。低信號特征的超音速隱身戰鬥機具備很強的戰術靈活性和突防能力,而可以防區外發射的現代化制導武器明顯提高了其精確打擊能力。“暗箭”采用紅外/激光雷達裝置,可以對小型運動目標進行自主搜索、定位和分析,能夠依靠全球定位裝置和激光/紅外制導的制導彈藥進行精確打擊,依靠其低信號特征優勢還能夠攜帶反輻射武器對敵方縱深進行攻勢防空壓制。“暗箭”如果能夠在2015年內完成設計定型進入中國空軍服役,那麽執行戰役範圍內的對地攻擊任務可能是其最主要的應用範疇。
  “暗箭”黝黑的外表與同樣在珠海展出的“暗影”有人駕駛隱身戰鬥機的灰色塗裝區別明顯。采用與B一2和F一117類似的鐵黑色外表證明了“暗箭”是重視夜間行動的攻擊型飛機。“暗箭”扁平的機身和機腹進氣道使機頭裝載雷達的空間有限,由此分析其目前是以隱身攻擊機爲基本要求進行設計的。“暗箭”與LS一6這類GPS/INS制導炸彈配合將具備強大的殺傷力,而具備低信號特征又使其有條件突破目前最嚴密的地面防空系統的攔截。“暗箭”可以與戰術導彈共同在敵方防空系統嚴密防護地區爲後續攻擊編隊打開通道,這也是國際無人作戰飛機在空戰技術實用化之前最有效的應用手段。
  無人超音速作戰平臺作爲戰鬥機使用的技術難關在十年內很難有所突破,甚至發展水平最高的美國在2020年之前都很難完成真正實用化的無人戰鬥機。因此,“暗箭”作爲戰鬥機使用應該只是具備了必要條件,距離真正達到實用化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和很多難關。“暗箭”和與其同時出現的“暗影”有人駕駛隱身戰鬥機在設計上已經非常完善,這樣的項目進度看起來並不僅僅只是用來進行技術探索的驗證機。中國參加曆次航展所展出的産品中從來沒有過純粹的方案設計(至少到目前還沒有過),因此也不可能把沒有後續發展的方案拿出來公開。因此,“暗箭”在作爲無人戰鬥機使用之外必然有著更加現實的使用途徑。中國空中作戰力量比以前更加重視以攻勢作戰爲基礎思想的攻擊機的發展,現在強調“暗箭”作爲戰鬥機看起來更多是一種掩飾——通過比較偏重于防禦的戰鬥機來掩蓋其作爲攻擊機的真實價值。
 
  綜合評價
 
  相關設計單位在國內其他企業仍然集中主要力量開發亞音速無人偵察機的時候,投入力量和資金去發展技術水平更高和對設計要求更嚴格的“暗箭”,可以說是在無人機作戰平臺的應用上走到了國內同類企業的第一梯隊(並不是領先)。雖然“暗箭”的後續發展還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甚至短期內難以克服的難關,但是以超音速無人作戰飛機爲主的新一代空軍裝備確實符合國際戰鬥機發展的趨勢。
  “暗箭”和“暗影”的出現不僅僅是中國軍事航空技術發展的代表之一,同樣也證明了中國戰鬥機在設計思想和技術手段上都開始顯露出自己的特點。曾經長期仿制和借鑒國外戰鬥機技術和型號發展的中國航空工業,已經通過第三代戰鬥機的發展跨越了從仿制到自行研制的過程。現在的中國戰鬥機科研單位已經有能力按照自己的具體情況、根據軍事需求和技術條件來發展自己的先進作戰飛機,並且已經在先進戰鬥機的設計思想上站在與先進國家同樣的高度上。現代兵器第10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0-19/0735468115.html
 
 
另參本館:
 
殲5/6/7改成無人機 中國無人機 俄羅斯無人機 UAV 與UCAV 捕食者UAV   RQ-4全球鷹 RQ-8A 火力偵察兵  飛艇
 
 
 

台長: 阿楨
人氣(4,612) | 回應(4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圖-160
此分類上一篇:B-1

顯示全部42則回應

摔飛機
太傻還是太聰明,美國空軍爲何老摔飛機?

·美國空軍又摔了一架戰略轟炸機B1B。聯想到此前不久,在關島摔了一架B-2隱身戰略轟炸機,更早一些時候因爲摔了一架F-15戰鬥轟炸機,還停飛了該機所有型號,讓人不由得産生疑問:爲何美國空軍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連續摔飛機?
·
其實,稍加分析就可以知道,在這一連串事故背後,反映著美國空軍乃至全軍的戰略動機和戰備形態。
·
F-15戰鬥轟炸機的停飛,是美國空軍的一種策略。還在這種飛機出事之前,美國空軍就一直抱怨改型飛機已近服役年限,難以對付中國引進的蘇27和蘇30的威脅。此次更拿此型機的墜毀說事,意即該機型不僅性能已顯落後,連維持基本的飛行安全,也難以做到。美國空軍不惜在全世界公開宣示這一觀點,真正的用意乃在于給美國國會施壓,以使其盡早、盡快、盡多地批准購買世界唯一的第四代戰機F22。後者因爲伊拉克戰爭經費緊張,其裝備數量被大大壓縮,這讓美國空軍十分不滿。
·
但兩架型號比較先進的戰略轟炸機的墜毀,反映出的問題就比較深刻而複雜了。在近20年的戰爭中,空中力量特別是戰略轟炸機部隊,爲美國的戰爭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戰略轟炸機由于可以從遙遠的美軍基地起飛,無須使用戰區附近國家的基地,因此省去了很多外交麻煩,也減少了很多軍事風險,因此很得戰爭指揮官的青睞。美空軍的戰略轟炸部隊,因此作戰訓練任務,也大大超過其他軍兵種。對于一般大國,由于沒有戰爭,更少有需要動用戰略轟炸機的必要,所以,很少出現戰略轟炸機事故,而多是戰鬥機例行訓練事故。美國空軍戰略轟炸機連續墜毀,難免不讓人想到美國空軍在加緊備戰。在准備和誰戰呢?想到美國負責中東事務的中央司令部司令法倫將軍,因爲不同意布什對伊朗的軍事政策而辭職,而同時,美國卻加大了對伊朗制裁力度的事實,人們自然從美國戰略轟炸機的殘骸中聞到對伊朗戰爭的火藥味。
·
但筆者認爲,從兩架戰略轟炸機的墜毀和一個美軍司令的辭職,推斷美國對伊朗戰爭逼近,是不夠有說服力的。這是兩件沒有多少直接聯系的事件。法倫辭職最多不過是美國准備對伊朗加大軍事壓力的信號,而戰略轟炸機的墜毀,指向卻要含糊一些。朝鮮核問題最近出麻煩,俄羅斯軍事動作咄咄逼人,所有這些也是美國需要展現軍事威懾的理由。我更傾向于推測,美國戰略轟炸機出事,可能與新式武器的試驗有關。伊拉克戰爭之後,美國各軍兵種都進行各種技術和戰術創新,比如空軍就在空中加油的基礎上,試驗空中加彈。這種技術會大大提高轟炸機的出動效率和頻率,但實際操作中也增加了許多風險。
不管是由于訓練強度加大還是因爲試驗新式武器,美國空軍戰略轟炸機的墜毀,反映出的都是世界最強大國家的軍隊如臨大敵的強烈戰爭意識和精益求精的技術追求,而不是美國空軍訓練安全水平低,更不是美國戰機老化的假象。美國軍隊向來有模糊訓練和作戰界限的傳統。和一般國家軍隊分爲和平建設時期和戰爭動員准備時期的做法不同,美國軍隊永遠處于臨戰狀態。這種狀態要求軍隊的訓練極其嚴格、認真,代價則是高事故率。但正如過去美國一系列局部戰爭所展現的,這種訓練中的高事故率,換來的是卻是戰爭中的高效率和低傷亡。
·
當然,從美國空軍戰略轟炸機的連續墜毀事件中,世人也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雖然身陷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略困境,但美國不僅沒有從軍事迷信中醒來,似乎還有循著慣性思維,重新在國際事務中將軍事能力做外交使用的迹象。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2&fid=75132&tbid=3410
2008-04-08 08:42:54
美懷疑B2墜機是受中國核潛艇電子幹擾造成!(?)

轉載自紐約時報,B2墜機現場一片狼籍,數十噸藍灰色隱身塗料碎片抛灑到方圓17公裏,國民警衛隊封鎖了現場,搜索工作正在展開,但是因爲工作面積過大,人手不足,泄密已經不可避免,我們發現了不少黃種人,他們也許是中國特工,另外當地居民把這當成了千載難逢的發財機會,他們發瘋的在第一時間沖到了墜機現場,拾走了盡可能多的大塊殘骸,我們竟然在拍賣網站上看到了從雷達到電子設備,隱身塗料碎片,竟然還有一臺通用動力公司的f118-ge-100發動機
,軍方發言人說,墜機現場有有毒的氯氟化基硫酸,居民不要把它撿回家,而中國特工竟然在現場不計較價格的從居民手中大肆收購,軍方已禁止任何人出入關島,另據信息透露,原預計在關島巡航即將返航的中國094級核潛艇突然消失,不知去向,也許他們是關掉了發動機停在了原地,軍方拒絕評論轟炸機的墜毀是否與中國核潛艇有必然關系,但不排除墜機原因是由于電子系統受電磁幹擾的因素。
一名美國軍方高級官員透露說,美空軍剩余的全部B2隱形轟炸機都接到了&quot禁飛&quot指令,並且在B2隱形轟炸機墜毀事件初步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所用B2轟炸機都不准起飛。美軍方叫停全部21架B2隱形轟炸機,確保排除重大安全隱患。據美軍高級官員透露說,盡管這架B2隱形轟炸機墜毀,但是他認爲轟炸機上的計算機記錄設備得以保存,它記錄了發動機的工作情況,以及飛行情況,有助于分析事故原因。
  美國空軍在23日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這架 B-2型隱形戰略轟炸機是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後不久墜毀的。美國空軍在聲明中表示,一名飛行員在醫院接受治療,情況穩定,另一名飛行員在經過簡單檢查後離開了醫院。B-2隱形轟炸機被視爲美國空軍的王牌武器,每架造價高達12億美元。這是美軍首次發生 B2隱形轟炸機墜毀事故,這也是全世界迄今發生的單起飛機失事事故中墜毀的最昂貴飛機。
  在上世紀80年代,B2隱形轟炸機的研制成爲美軍的核心機密。B-2型隱形戰略轟炸機由美國諾思羅普公司爲美國空軍研制,于1997年正式服役。B- 2隱形轟炸機又稱&quot幽靈&quot,可以躲避雷達監測,難以被對方發現和跟蹤。在空中不加油的情況下,該機作戰航程可達1.1萬公裏,美國空軍稱其具有&quot全球到達 &quot和&quot全球摧毀&quot能力。在1999年轟炸科索沃的軍事行動中,B2隱形轟炸機首次投入實戰,引起世界震動。先後參加了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http://jianlanfei.blog.china.com/200805/2571786.html
2008-05-12 09:06:57
B-3
空軍2030年將裝備B-3隱形戰略轟炸機
http://www.qianlong.com/2007-06-07 世界新聞報

  據美國《大眾科學》雜誌近日報導,負責美國遠端轟炸機的空軍作戰司令部提出,要在2030年左右,將B-3隱形戰略轟炸機裝備軍隊。
像會下蛋的蝙蝠
  早在2001年,美國五角大樓就提出空軍裝備向全方位隱形化方向發展,提出未來美空軍裝備的各類隱形戰鬥機要達到3000餘架,並儘快研製B-3隱形戰略轟炸機和其他新型隱形武器。
  布希總統上臺後,就大筆一揮,把巨額軍費劃到B-3隱形轟炸機的研製項目上。隨後不久,美國飛機研製專家雲集俄亥俄州派特森空軍基地,並在那裏精心設計出一種能以5倍音速飛行的隱形戰略轟炸機B-3。美國軍方希望在2030年左右,以B-3隱形轟炸機代替時下的B-2隱形轟炸機。
  據報導,B-3隱形戰略轟炸機擁有新穎的外形和結構設計,狀如蝙蝠。新機種的機身、機頭和機翼渾然融為一體。從設計藍圖上看,B-3完全是B-2隱形戰略轟炸機與子彈頭轎車外形的完美結合,且更利於其隱形。
  在結構上,B-3隱形戰略轟炸機也充分利用上、下、後3個表面所封閉的有限空間,大膽革新佈局,既可以避免地面雷達的跟蹤,又可降低被紅外線發現的可能性,從而達到隱形的最佳效果。
  與其他轟炸機明顯不同的是,由於B-3隱形戰略轟炸機的機腹被用作提升機,因此其彈艙移到了介於發動機之間的機體後中部。屆時,炸彈或導彈將沿著拖在機尾的軌道彈出,就像海軍軍艦從尾部投擲深水炸彈一樣。
擅長偷襲的利器
  B-3隱形戰略轟炸機的作戰能力將不同凡響,這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驚人的高超音速遠程飛行能力,可在一小時之內橫越大西洋;二是力求最佳的隱形效果,其機身雷達的散射截面大大少於B-2隱形戰略轟炸機的0.3平方米,甚至低於F-117的0.01~0.1平方米;三是強大的攻擊能力,研製中力求使B-3隱形戰略轟炸機,既具備像B-52那樣可實施地毯式轟炸,又具備B-2隱形轟炸機突施冷箭的作戰能力,其載彈量將會達到或超過B-52的水平,因此它將成為轟炸機中的“大哥大”。
  負責研製B-3隱形轟炸機的美國退役將軍透露:B-3隱形轟炸機裝備的武器將不是普通的炸彈或者導彈,而是定向能武器——專門用於攻擊敵方雷達或者導彈發射架的微波武器或鐳射武器,它將執行遠端突襲敵方空防嚴密的目標、偷襲敵方生化武器基地以及攔截射向美國空軍基地或者本土的敵方來襲巡航導彈等任務。
  美國軍方普遍認為,B—3的隱形性將優於B—2,它的雷達反射面接近於零,可以迷惑熱尋的導彈,並且通過先進的偽裝來欺騙敵人的視覺。在此基礎上,美軍要在21世紀前期具備打一場全隱形戰的能力。(特約撰稿人 魏慶 史偉光)
2008-06-28 11:19:49
版主回應
美軍擬打造新型隱形運輸機突破敵國防空網(圖)

美國專家設想新型隱身運輸機在飛行時酷似一架B-2A隱身轟炸機
  東方網2010年3月9日消息:據美國防務新聞網8日報道,美國五角大樓特別行動官員日前表示,美國特種部隊2020年前需要一款新型隱形運輸機,來突破敵方日益改善的雷達和導彈系統。他表示,美軍2014年的四年一度防務報告必須對此作出明確決定。
  這種設計在飛行時酷似一架B-2轟炸機,而運輸能力則更像一架C-130運輸機。對此,五角大樓資深官員及國防分析家表示,在防空能力不斷改善的時代,美軍的確需要一款新的隱形運輸機。不過,前美國國防部項目分析和評估部主任、現華盛頓智囊策略與預算評估中心分析家巴裏?沃茨(Barry Watts)稱:“資金仍是特種部隊的一大問題。我對特種部隊能否爲其所需運輸平臺籌措資金表示懷疑。”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09/0844586315.html

美空軍想讓所有飛機都具有隱形功能 2003-11-10 中華網 李宣良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美空軍和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透露,美空軍將在未來15年裏,實施龐大的飛機隱形計劃,不僅要使戰鬥機具備隱形功能,而且運輸機、加油機、直升機等飛機也要具備先進的隱形功能。

  實施分成四個階段

  美空軍和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官員介紹,在未來6—12月內首先對下一代軍用飛機的隱形功能進行技術驗證,除了戰鬥機以外,這些飛機幾乎包括了美國軍用飛機的所有類別,有未來隱形運輸機(M—X)、下一代武裝運輸機(AC—X)、隱形加油機(K—X)、未來貨運飛機(C—X)。根據計劃,這些隱形飛機將在2020年前進入實戰部署,也就是說,到了那時,美軍所有出現在戰場的飛機將都具備隱形功能。
  這個龐大計劃需要巨額的資金支持,據《簡氏防務周刊》報道,這一計劃僅技術論證階段的資金投入就需要30多億美元,如果要全部實施完畢,在2020年之前,至少共需投入1000億美元。對此,五角大樓不僅雄心勃勃,還將整個計劃分爲四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需求論證階段,明確各類隱形戰機應該達到的具體技術標准及達到這種標准的可行性,在明年1月前出臺一份正式分析報告;第二階段,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一種能夠通用的、模塊化的機身,可應用于多種飛機、執行多種作戰任務,這是計劃的關鍵階段,需要3到5年的時間;第三階段,將未來隱形運輸機(M—X)和隱形加油機(K—X)作爲重點機種優先予以發展,使其能在陸海空三軍通用;第四階段,在上述機種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實現其他機種的隱形化。

  各國角逐“隱形戰場”
……………
  除了美國外,俄羅斯、英國、日本、瑞典、法國等國家都在加強隱形兵器的研制,並且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隱形轟炸機、隱形戰鬥機、隱形直升機、隱形軍艦、隱形導彈和隱形坦克等相繼問世。

  隱形技術對未來作戰産生重大影響

  國際軍事觀察家認爲,隱形技術的日益廣泛應用對未來作戰和軍隊建設將産生革命性的影響。
  第一,極大地提高了現代作戰兵器和導彈的突防能力。突防兵器雷達反射截面的縮小,從而增加了防禦一方反突擊防禦的難度。
  第二,提高了現代武器裝備的戰場生存能力。由于隱形性能的提高,降低了被敵方雷達等預警系統發現的概率,從而間接地提高了生存能力。
  第三,軍事家們更爲關注的是,隱形技術的發展對超視距空戰提出了挑戰。機載雷達及空空導彈的發展,使超視距空戰成爲現實,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就利用超視距外攻擊對南斯拉夫進行了打擊。而交戰雙方隱形技術的發展,使雙方搜索發現的距離大大縮短,無法實施超視距空戰,不得不回到近距空戰。
  隱形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突破了單件武器的隱形,現在許多國家的目標是把各種不同的兵種都隱形起來,構成一個多兵種的隱形部隊,美軍要讓所有飛機隱形化就是邁向這一目標的重要一步。這種隱形部隊雖然造價很高,但是打擊對方的能力卻是傳統部隊所不能達到的。
http://www.zjrf.gov.cn/jstd/wenzhai/wenzhai0009.htm

另詳參本館:武器如何隱身? 反F-22 隱形戰機剋星:俄“對手-GE”? 《隱形技術:無形戰爭》 《隱形飛機及其克星》 預警機 VS 匿蹤巡弋飛彈 F-15E已具有發現識別和攔截戰機巡航導彈的能力 巡弋飛彈之防禦 RAH-66直升機 F-35-JSF B-2 F-117 隱形軍艦
2010-03-09 09:51:15
阿楨
有關美國用B-2技術抵銷五百億美元借債 2011/08/27

幾個月前網路上就有傳說美國準備以五百億美元販售B-2隱形戰略轟炸機的技術來抵消國債,聯合報在本月21日也作出報導:為抵債美向中兜售隱形戰機技術?(2011/08/21)
「漫談隱形戰機」曾經詳細論述戰機的隱形主要靠外型,而外型是超級計算機算出來。J-20隱形的複雜程度相當於F-22,困難與技巧遠超過B-2,中國大陸既然已經研發出了J-20更先進的設計技術,要B-2技術何用?
B-2的隱形塗料不是、也不可能是最先進的,對中國的幫助很小。
美國的技術真真假假,像B-2如此複雜和敏感的技術銷售其中肯定摻雜有引導中國誤入歧途的地雷,美國非常精於此道。這個交易哪有這麼簡單,其中必有詐,牽涉的驗証非常耗時與困難。天下的交易多的是買錯的,極少有賣錯的,軍事技術的花招和地雷太多了,技術上的交易肯定吃虧的是買方,我們不要如此天真。
說實話,B-2的技術本身對中國而言根本不值錢。B-2如果有什麼價值就在某些參數可以作為反制,美國不會洩露的,如果洩露則其中必有詐,根本不值得信任。沒有人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美國在B-2上的總投資(包括全部21架的製造費用)也不到五百億美元,今天要賣中國五百億美元,開什麼玩笑?
B-2已經確定是一個過時的、面臨淘汰的技術,因為美國已經開始設計B-3。美國固然想淘汰B-2,中國也看不上這個三十年前的設計。
B-2這個交易是個笑話,美國驕傲地尋中國開心的笑話,含有羞辱(teasing)中國的味道。
今天的中國已經有能力設計和製造隱型戰略轟炸機,根本不需要美國B-2的技術。
技術是買不來的,特別是軍事技術。美國不是傻瓜,會賣給大陸的不是無用的就是中國大陸即將研發出來的。所謂「無用的」就是對美國是無害的,因為美國已經有了反制的手段。中國花了大錢反而落入美國的陷阱,中國也沒這麼傻。
任何單項高科技武器對中國的幫助都不大,除非它能夠融入中國的軍事系統,B-2顯然不能,譬如通訊和電子系統。
中國的武器已經自成體系,外國的武器只能作為參考。中國的作戰思想與美國完全不同,中國已經到了一個地步就是不能照搬美國的武器。
YST個人的看法洲際戰略轟炸機並非中國所急需,多造幾艘戰略核潛艇與巡航導彈核潛艇更有效、更經濟、也更具有威懾力,更何況中國即使發展戰略轟炸機也要根據自己的作戰思想來設計。
http://blog.udn.com/YST2000/5586936
2011-08-28 09:36:55
阿楨
英下逐客令 伊朗大使悄返國【世界日報2011.12.05(楨:黑白臉!另參本館:美以伊朗 伊斯蘭革命 無人機)

伊朗學生上周衝擊英國駐德黑蘭大使館後,被英國政府驅逐的25名伊朗駐倫敦外交官員已返抵德黑蘭,但當局刻意保持低調,避免他們與在場迎接的支持者見面。有指這是因為總統阿曼迪內加不願弄僵與英國關係;但與此同時,伊朗強硬派領袖卻警告,歐洲各國勿聯同英國對付伊朗,兩派立場截然不同,有分析認為反映伊朗政權出現內鬥。

伊朗警告禁運將推高油價至每桶250美元 2011-12-05 中廣新聞

伊朗警告,一旦西方國家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將讓油價上漲超過一倍,來到每桶超過250美元,對脆弱的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後果。
伊朗一批示威者日前衝擊英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招到國際社會抨擊。美歐正商討措施,限制伊朗石油出口。
伊朗是第五大石油出口國,每天出口260萬桶石油。
 相關新聞
美英決心推倒伊敘同盟 2011-11-23 環球時報
專家稱敘利亞是俄戰略底線不會成爲下個利比亞2011-11-25世界新聞報

伊稱擊落美國無人機 機身完好 2011-12-05 中央社

 伊朗半官方的法斯通訊社(Fars)報導,美軍1架RQ-170無人間諜機進犯伊朗東部邊界領空,遭該國軍方擊落。  

組圖:美國最新型無人偵察機(UAV)RQ-170

RQ-170哨兵被稱為“坎大哈野獸(Beast of Kandahar)”,特征為沒有尾翼。該機是不會被雷達捕捉到的隱形噴氣式飛機,安裝有特殊相機,不僅在夜間,還能在多雲的狀態下觀察地面。該機還可以捕捉信號情報,在15公裏以上的中高空飛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哨兵於2007年年底首次實戰部署在阿富汗。哨兵與類似鰩魚的美國空軍隱形轟炸機B-2外形相似,機翼寬19.8米,比F-15戰鬥機(機翼寬13米)更大。
http://jongpung.blog.hexun.com.tw/61231314_d.html
 
相關新聞
北約稱1架RQ-170無人機失去控制 美否认遭伊朗击落
伊朗配反無人機新雷達 可擊落侵入領空飛行器 2011-10-10 中國網
美無人機空襲殃及平民 與巴基斯坦關係惡化2011.04.19
巴基斯坦報複北約無人機空襲 要求美軍15天內從巴撤出 2011-11-28
外媒稱美國或用X-47B艦載無人機對付殲20戰機
中國沈飛研究所研制類似X47的無人機竟然還帶尾勾
2011-12-07 09:43:08
版主回應
媒體稱美軍無人機可能遭伊朗電子幹擾墜落

  中新網2011年12月6日電 雖然伊朗軍方人士稱,該架美軍偵察機是遭伊方炮火擊落的,不過一直沒有公布相關偵察機的照片。德黑蘭媒體報道稱,該架偵察機殘骸損毀輕微,顯示它是遭電子幹擾而墜落,而非被防空炮火擊中。報道指,美軍隱形機技術可能由此外泄。美國擔憂伊朗稱隨時將美軍無人機送給中俄!
  美軍則質疑事件可信度,稱即使美軍偵察機墜落,有95%的機會是因爲機件故障。有專家指,要擊落這種戰機十分困難,因爲其使用的加密衛星技術難以被地面系統偵測及控制,即使能破解與衛星的聯絡,也必須擁有最先進的科技才能拆解其保護密碼。
  分析稱,若該架“哨兵”偵察機證實被擊落,可能會削弱美軍的空中打擊能力,因爲伊朗可從中洞悉美軍的隱形機技術,將能夠更爲有效地防範類似隱形技術的美軍主力B2轟炸機。

伊朗配反無人機新雷達 可擊落侵入領空飛行器 2011-10-10 中國網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援引空軍司令部指揮官伊斯梅爾的話報道,過去,伊朗不具備偵測小型無人偵察機的能力,但如今,伊朗防空部隊裝備最先進的雷達系統,可探測發現和擊落所有進入伊朗領空的無人機。
上月,這名空軍指揮官宣佈,伊朗國防專家設計一款太空雷達探測裝置,可追蹤數千公裏以外的巡航導彈、低空飛行器等。
伊朗官方沒有公開這款雷達的性能指標。但美聯社報道,這款雷達的有效探測範圍大約2900公裏。
但西方分析人士稱,伊朗現階段並沒有擊落隱形高空偵察機的能力,相關導彈和雷達技術很有可能來自中國。德黑蘭媒體報道稱,今年3月份伊朗從中國引進了電子幹擾技術,然後7月份就曾成功擊落一架美軍無人機,但當時並未引起美軍警惕,此次再次擊落美軍無人機則證明了伊朗防隱形戰機的能力。

俄向伊朗交付雷達幹擾系統 2011-10-26 軍情網

10月25日,法新社報道,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機構主管Konstantin Biryulin當日稱,俄羅斯已向伊朗交付了一系列Avtobaza車載機動雷達幹擾系統,並正在商談未來向該國交付莫斯科政府認爲不違反目前聯合對伊朗制裁的武器。他向俄新社表示,該系統是防禦性質的,並且,兩國一直在就向伊朗出售軍事技術進行商談。不過,該主管並未透露這些雷達系統已于何時交付,數量爲多少。

中國拒止能力強悍 美軍擔憂朝鮮伊朗效仿!

  據日本《外交官》雜志網站12月2日刊文稱,世界各地的安全專家已經對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該戰略主要是使用一些武器延緩或阻止潛在敵人進入特定的沖突區域。其他國家如朝鮮伊朗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對美優勢,也在采取這樣的戰略。
2011-12-07 09:46:18
阿楨
伊朗宣稱擊落美軍隱形無人機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ylxcjlmjwrzcj/index.shtml

伊朗電視臺播出的RQ-170美國無人偵察機畫面(楨:果然是軟殺!)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羅來安):關注美國和伊朗這對冤家對頭近期的博弈。伊朗國家電視臺在2011.12.08晚上的新聞節目中,展示了日前繳獲的美軍無人機的畫面。畫面顯示,這架美軍無人機保存完好。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伊朗記者羅來安,介紹伊朗繳獲美軍無人機的最新情況。
  記者:伊朗國家電視臺8號晚上播出的直播新聞節目中,展示了日前繳獲的美軍無人機的畫面,畫面顯示,美軍無人機保存完好,機翼長度約26米,機身長4.5米,高度為1.84米。據伊朗通訊社報道,美軍無人機是在距離阿富汗邊境225公里的伊朗東部城鎮卡什馬爾被繳獲的。
  伊朗革命衛隊防空部隊司令哈吉扎德介紹說,根據近期收集到的情報和嚴密的電子監控,一架美國無人機試圖侵入伊朗領空從事間諜活動。在它進入伊朗東部領空後,遭到伊朗武裝力量電子部隊的干擾,在輕微損傷後被伊方成功迫降。
   主持人:據說這架被伊朗繳獲的無人機是美軍現役最先進的無人機,是這樣的嗎?
  記者:是的,據伊朗革命衛隊防空部隊司令哈吉扎德介紹,被伊朗繳獲的RQ-170型無人機是美軍現役最新型的無人機,在該機上使用的技術,以前曾應用於B2轟炸機和F35戰鬥機。哈吉扎德不無欣喜的說,伊朗軍事專家和專業人員更清楚地知道這架無人機的資訊和技術價值。
  另外,法爾斯通訊社也報道說,RQ-170型無人機是美軍目前最先進的無人機,除了隱身技術,還裝備了先進雷達,可以實現在美國本土的遠端控制,起飛時重量達到3850公斤,加滿油一次可飛行1500公里。今年5月“海豹”突擊隊在巴基斯坦擊斃本拉丹的行動中,美方就動用了這款無人機。現在這架保存完好的無人機落到伊朗手裏,對美軍來說確實算是一次重大的挫折。美方擔心伊朗得到這架無人機後,可以更好地了解美軍隱形技術的漏洞,併為他們提供如何識別其他飛機的線索。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1/12/09/2225s3468560.htm
2011-12-09 08:40:13
圖博館
深度:美國B21轟炸機為何只針對中國獵殺東風26導彈2016.3.8 觀察者網

  2016年2月25日,美國空軍部長德博拉·李·詹姆斯在美國空軍年會上宣布,此前名為“遠程打擊轟炸機”(簡稱LRS-B)的下一代轟炸機正式命名為B-21,詹姆斯在會上還發布了一張想像圖,在外觀上很像B-2轟炸機,也是無尾飛翼構形。
  B-21當然是以21世紀命名的,這也肯定能在21世紀形成戰鬥力,但到時候很可能就需要換個名字、換個氣象了。美國海軍的DDG-21級驅逐艦就改稱DDG-1000級,也就是“朱姆瓦爾特”級。無獨有偶,“朱姆瓦爾特”級本來準備替代“伯克”級,大批建造,也是因為成本控制失敗,建造數量最後削減到3艘,如果不是因為3號艦已經開始前期工程準備,本來是可能削減到2艘的。
  美國空軍琢磨下一代轟炸機有日子了。B-52、B-1都大量生產,但到了B-2,因為成本太高,只生產了21架就停產了,單價高達20億美元,難怪引起美國海軍的質疑:還不如買航母。當然,航母早就不是20億美元的單價了,航母和轟炸機的作用也互不代替,這純碎是軍中鬥爭的伎倆。B-2的批量如果達到計劃中的132架,單價會有所下降,但計劃總投資將增加到不可接受的程度,這正是B-2批量極大削減的基本原因。
  B-2剖視圖
  儘管現代戰術飛機的航程和載彈量已經接近二戰時代的重轟炸機,轟炸機仍在美國軍事力量構成具有特殊地位。這不光是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一部分,也在常規戰略打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轟炸機不僅航程遠,可以美國本土為基地直接打擊大洋另一側的遙遠目標,還具有中途招回或者相機打擊突發目標的能力,這是遠程巡航導彈或者彈道導彈所不具備的。轟炸機還具有強大的電子戰能力和強悍的生存力,隱身轟炸機更是具有隱蔽接敵、長時間待機、確認目標然後精確打擊的特殊優點,這對於具有特殊敏感性的高價值目標特別重要。
  B-52轟炸機早已老舊,B-1轟炸機也不具備足夠的隱身性能,B-2的數量太少,在美國戰略重點向亞太轉移的現在,特別需要具有大航程和隱身突防能力的新一代轟炸機。這就是B-21的大背景。
2016-03-10 09:05:46
圖博館
B-21與B-2的比較

  B-2的性能十分優秀,但成本如脫韁野馬,最後數量被迫削減到慘不忍睹的地步,這個教訓是慘痛的。成本控制已經成了美國空軍的老大難問題。F-35吸取了F-22成本控制失敗的教訓,但F-35的成本控制也非常失敗,甚至形成擠占其他軍購的壓力。B-21的成本控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否則大量擠占其他軍購或者無法部署足夠數量的負面影響都是不可接受的。
  美國經濟增長和軍費控制的雙重不力帶來巨大的預算壓力,作為一個成本優先的大型武器研製項目,B-21規定目標單價為5.5億美元,因此不能放手追求先進技術。F-35的成本優先原則在不小程度上決定了F-35的技術先進程度,比如說,從一開始就不考慮超巡和超機動正是出於降低風險和單價的考慮。B-21的成本優先原則最終將產生什麼樣的轟炸機,現在還不清楚,但美國的軍事需要、對戰場的預測和未來軍事戰略決定了B-21的基本設計。
  美國的X-51高超音速飛行器
  出於成本拉動原則,B-21在基本平台層面上不會採用革命性的先進技術,這是與B-52、B-1和B-2完全不同的。B-52在誕生的時候,噴氣式洲際轟炸機是航空科技的絕對前沿。B-1採用變後掠翼,可以在高空達到M2以上的速度(這個要求後來放棄),也可以在超低空以高亞音速突防(這後來成為主要要求),在F-111那樣的戰術飛機剛做到變後掠翼的時候,這也是領先科技。B-2的無尾飛翼和隱身技術再次開創了航空科技的新境界,至今形形色色的無尾飛翼無人機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可以看作縮小的B-2。但至少就公開的B-21想像圖而言,B-21的氣動設計似乎與B-2沒有代差級的區別。
  根據公開文獻,美國對於下一代轟炸機的預研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基本上分為兩大技術路線:高超音速和高度隱身。
  高超音速利用特別高的速度在大氣層邊緣飛行,不光可以盡快發動打擊,縮短反應時間,速度和高度本身也是保護自己的有效手段。儘管反導彈導彈和反衛星導彈的速度和高度大大超過高超音速飛機,反導彈和反衛星的技術關鍵在於對目標彈道的精確計算和將導彈及時送到預設的攔截位置,真正的末端追踪的機動量較小。高超音速飛機則不然,這是機動飛行的,不僅攔截窗口大大縮小,而且不能按照彈道推算來攔截,必須靠導彈滿世界追踪,極大地提高了攔截難度。另外,高超音速飛機也可以隱身,由於高度大,斜距也大,距離本身就是降低雷達反射強度好辦法。
  閱兵式上的DF-26
2016-03-10 09:07:08
圖博館
但高超音速的技術難度非常大,尤其是推進系統。超燃沖壓研發了幾十年,到現在連續工作時間還是不超過分鐘級,離實用很遠。另一方面,隱身技術在過去幾十年裡從理論走入實踐,從單純依靠吸波塗層到以外形降低穩定、強烈的反射到新一代寬頻隱身塗料,隱身設計的方法、技術手段都有了迅速提高。無尾飛翼除了俯視和仰視角度外,全向隱身達到最大化,而且整個機體結構都用於產生升力和承載,升阻比最高,因此非常適合於長航時、高隱身的飛機設計。B-2和歷代無尾飛翼無人機已經解決機背進氣口的設計問題,因此B-21與B-2相像不是偶然的。
  B-2是與F-22相配套的,實際上在同一宏圖中還有一種高隱身、長航時無人偵察機。在使用上,這種神秘的無人機將深入蘇聯內地,偵察、監視機動洲際導彈的踪跡,在戰爭爆發的第一時間,B-2與F-22同時發難,B-2的目標是打掉機動洲際導彈發射系統,F-22則是打掉空中的預警機,兩者一起下手,像庖丁解牛一樣打垮蘇聯的戰略和戰術能力,一舉奪取全面主動。打擊固定的指揮、通信中心的辦法反而很多,不一定需要B-2。由於種種原因,這個體系中的戰略無人偵察機下馬了,至今沒有解密,只有零星的傳說。
  X-47B
  B-2的隱身在突防中避免驚動敵人,在返航中確保生存,但B-2並沒有在目標區長時間徘徊的要求。在新時代裡,美國的不指明的頭號敵人顯然非中國莫屬。中國奉行最低限度核力量的原則,因此不以大量的固定地下發射井為主要的陸基洲際導彈力量,而是比蘇聯還要重視機動發射的洲際導彈系統。另外,中國發展了獨特的反艦彈道導彈,還另有常規彈頭的戰役彈道導彈適合打擊遠及關島的美國在亞太的關鍵基地。這些準戰略中遠程彈道導彈高度機動,使用門檻大大低於核導彈,但對美國戰爭體系威脅巨大,將成為B-21的重要目標。
  由於這些目標的機動性和突發性,用高度隱身的無人偵察機深入偵察、召喚打擊的模式已經不適合了,必須察打一體。考慮到目標的敏感性,無人作戰飛機都不能勝任,高度隱身、具有長航時和精確打擊能力的B-21才能擔當。
  另一方面,這樣的高價值、高敏感目標並不需要大噸位的彈藥投放,傳統的炸彈卡車概念已經過時了。炸彈卡車的功能還是需要的,但現代陸基、海基和空基遠程打擊手段眾多,成本也日益降低,並不一定需要由轟炸機來完成大噸位彈藥投放任務。
2016-03-10 09:08:00
圖博館
相反,轟炸機應該成為深入敵後的ISR核心,作為戰爭體系的眼睛和耳朵,以標定目標和召喚遠程打擊手段為主,只在必要的時候直接出手。這樣,B-21只需要中程轟炸機的重量,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這也是B-21的5.5億美元單價的基本保證。
  26日,在美國空軍協會主辦的2016年度空中戰爭討論會上,美國空軍部長詹姆斯正式公佈了美軍下一代戰略轟炸機LRS-B的正式名稱:B-21。 圖為會議現場
  但中型轟炸機通常意味著中等航程和續航時間。好在無尾飛翼結構的氣動效率特別高。以B-52為例,B-52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20噸,翼展56.4米,航程為16232公里,載彈量為31.5噸。相比之下,B-2的最大起飛重量為170.6噸,翼展為52.4米,航程達到11100公里,載彈量達到23噸。如果降低起飛重量,但大大增加翼展,提高展弦比,可以顯著增加航程,有望用中型轟炸機的重量,實現傳統上只有重型轟炸機才能達到的航程和續航時間。
  在美國空軍年會上公佈的想像圖中,B-21確實具有比B-2更加細長的機翼。問題是,如果機翼前緣與菱形機體前緣保持平直的話,增加翼展將使得翼尖位置比菱形機體後端還要靠後,這將造成靠後的升力大,而且速度提高時還將進一步後移,遠離靠前的重心,帶來平衡和氣動控制問題。如果像X-47B那樣,菱形機體保持不變,但機翼後掠角大大減小,這樣較大的翼展也不至於使得翼尖過度靠後,帶來平衡和氣動控制的問題。並非巧合的是,X-47B和B-21都是諾斯羅普的。當然,這會與想像圖有所不同,可誰規定最終飛機必須與想像圖完全一樣呢?
  X-47B
  除了 ​​察打一體,B-21可能還是第一代採用定向能打擊手段的轟炸機。一般認為,激光和微波武器已經到了實用化的門檻,一旦實用化,這意味著B-21只要還有足夠的燃油,就擁有幾乎無限的“彈藥”,可以重複發射激光或微波武器。但即使定向能的實戰化最終還是趕不上,進攻性信息和網絡攻擊是B-21的另一個用武之地。傳統上,專用的電子戰飛機才具有這樣的能力,但本身俱有強大ISR能力的B-21已經具有與專用電子戰飛機相當的電子偵察和情報分析能力,進一步整合信息與網絡攻擊能力是自然的。
2016-03-10 09:09:39
圖博館
B-21的電子戰能力不是用來保障戰術飛機的,而是用於直接執行進攻性電子戰的,這可以看作戰略電子戰飛機,或者電子戰轟炸機。
  B-21的最大挑戰在於成本控制。中型、長航時、超遠程在氣動上提供了良好的降低成本的基礎,但複雜的ISR和電子攻擊要求將極大地增加軟件挑戰。在這裡,同樣以成本控制為主要考慮的F-35是一個很好的參照點。
  F-35在氣動上相當於簡化、縮小的F-22,並無懸念,最可能造成問題的垂直-短距起落技術由DARPA的JAST計劃對比試飛先行驗證,即使現在事後諸葛亮,也看不出F-35的技術路線有什麼明顯的重大失誤。但係統的高度複雜性和關聯性使得眾多研發偏差互相放大,最終成為研發過程中的千山萬壑。在基本飛行系統之後,軟件研發正在成為最大的技術問題,軟件版本嚴重落後於進度要求弄得F-35連最終能在空中發射航炮都成了新聞。B-21的態勢感知、電子戰和ISR要求遠遠高於F-35,遇到成數量級增加的軟件挑戰將沒有懸念,可能成為成本與進度的最大障礙。(作者署名:晨楓)
  2015年4月15日,美國海軍X-47B艦載無人戰機在切薩皮克灣上空成功完成空中加油對接測試。
  2014年8月17日,美國海軍X-47B無人戰機再次進行試飛任務。 當日,X-47B從美國海軍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CVN-71)上彈射升空,完成了一系列飛行測試。 在試飛期間,X-47B首次演示了與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有人駕駛戰機共同編隊飛行。
  相關新聞
美可能放棄發展無人艦載空中偵察與打擊系統X-47B 轉而發展艦載無人加油機,採購更多的F/A-18EF
  回應
 B2與B-21的關係,就像F22與F35,高低搭配。美國的設計理念已經進入盲區。
 轟炸機無非就是取得制空權以後對地攻擊的大飛機,既然都取得制空權了為什麼還要強調隱身性能啊!
 美國隱身技術最好的f22,現在對中國JY-26米波雷達來說狗屁都不是,還說其他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3-08/doc-ifxqaffy3763643.s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美軍能靠SR-72、X-37B、X-51A打遍全球? 新翔龍與新概念無人機 B-2 F-111戰轟機 從美DD(X)驅逐艦看170的差距 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
2016-03-10 09:18:59
圖博館
轟6K載彈量提高至15噸燃油艙可選掛數噸重鑽地炸彈2016.3.26中國青年網

  2015.9.3,9架轟-6K“戰神”遠程轟炸機組成氣勢恢宏的空中梯隊,列陣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這是中國新型轟-6K轟炸機部隊首次公開亮相。此後,轟-6K又多次在西太平洋訓練等活動中執行重要任務,在相關海域飛越國際水道,引起全世界的極大關注。
  五大改進使轟-6K實現“脫胎換骨”
  轟-6K轟炸機是在轟-6基礎上改進成的新型轟炸機。我國20世紀60年代生產的轟-6轟炸機,推力小、耗油量大、機身彈艙容量小,在未來作戰中存在“腿短、彈少、看不遠、打不准”等問題。近些年來,國產空射型長劍-10巡航導彈不斷完善,轟-6卻不能運載和發射這種導彈。
  為了克服這些缺陷,有必要對轟-6進行加掛巡航導彈的改裝。因為這種改裝費用遠小於研製新型轟炸機或者引進國外轟炸機的費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果重新研製新型轟炸機,全部更新飛機平台,費用十分高昂。正因如此,就連經濟實力雄厚的美國,也不得不讓其老式的B-52轟炸機服役到2030年以後,到那時該機將達80歲“高齡”!
  轟-6K的研製成功,集中體現了我國航空電子、材料技術的最新成果。不僅是近10年來我國航空製造業綜合集成能力的一次大展示,而且為其他老舊航空產品升級改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過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應用,與轟-6原來的改進型相比,最新的轟-6k已經實現“脫胎換骨”的轉變。
  一是提高了轟炸機的節油性能和航程。轟-6K換裝了低油耗、重量輕的D-30KP-2渦扇發動機,該型發動機已經成功應用在伊爾-76和運-20大型運輸機上。為適應新的發動機,對進氣道、尾噴等做了針對性重新設計和修形,發動機進氣口明顯增大,使推力增加了30%,耗油量減少20%。
  二是提高了空地打擊能力。與轟-6相比,轟-6K的主體承力結構沒有大改,但機翼下增加了外掛點,可掛載6枚長劍-10巡航導彈或KD88空地導彈,最大載彈量可達15噸,有效提高了單機和單次火力攻擊密度。為了能夠攜帶重達數噸、體積龐大的鑽地彈,轟-6K將內部彈倉改為由大型可拆卸油箱組成的燃油艙,使之能夠在鑽地彈與油箱間進行選擇,既具備鑽地打擊能力,又能滿足執行其他任務的需要。
2016-03-27 08:32:55
圖博館
三是採用了最新電子設備。對飛機的前機身進行了重新設計,使之變窄,變短。機頭換上全封閉的流線形整流罩,加裝了新型火控雷達和搜索雷達。取消了機頭透明領航員艙和頜下雷達,改裝為雷達設備艙,安裝了新型前視紅外探測裝置和光學瞄准設備,加裝了GP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標準數據鏈系統。為保證突防安全,轟-6上的機砲砲塔全部取消,尾部的無線電操作員艙也被取消,改為電子艙,換裝成新型主動被動大功率電子乾擾設備。
  四是提高了駕駛的適用性。轟-6K載員4人,共兩排,每排兩人,統一安排在機頭。分別為駕駛、副駕駛、電子戰/通信官和領航/轟炸官,全部前向乘坐,並安裝了獨立彈射座椅。進入座艙由前起落架改為由前機身左方開門進出。
  飛機還換裝了包括電子飛行、慣導、外掛管理在內的綜合航電系統和玻璃化座艙,安裝了6個彩色數字式多功能顯示器,使操作大為簡化。同時,還用電傳操縱系統取代了原有的“硬式”助力操縱系統,不僅大幅減輕了飛行員的負擔、提高了飛行品質,而且可節省很大的結構重量。
  六大作用使轟-6K成為中國空軍進攻作戰的核心力量
  作為我國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研發成功之前的應急空中打擊平台,轟-6K是中國現代化戰略空軍的標誌性裝備,在未來立體戰爭中擔負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它不僅是中國空軍進攻作戰的核心力量,也是可靠的戰略威懾力量。雖然航程和載彈量與美俄先進的戰略轟炸機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轟-6K能夠執行中、 遠程轟炸等戰略任務,具備戰略轟炸機的典型特點。因此,許多人將轟-6K稱為中國的戰略轟炸機,並將其譽為我國“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它能夠增強我軍空中戰術打擊能力。轟-6K既是發射巡航導彈的良好載體,又可掛載空地導彈,還能攜帶20枚500公斤級衛星或激光制導炸彈。它既能以巡航導彈或空地導彈打擊地面目標,又可實施近距離轟炸。還可在空中未發射武器前隨時根據命令改變攻擊目標,具有很強的精確性和靈活性,可大大增強我軍空地精確戰術打擊能力。
  第二,它能夠順利實施迂迴打擊。對於背對攻擊方向、且有極為堅固山石保護的洞庫類目標,如果沒有迂迴到目標正前方、能夠準確命中洞庫大門的高精度打擊武器,是很難對其進行有效打擊的。作為空軍的“巡航導彈發射機”,轟-6K可以遠程奔襲,繞過堅固山體,迂迴到洞庫大門正前方,從敵防區外對這類目標實施有效打擊。
2016-03-27 08:33:53
圖博館
第三,能夠對第二島鏈以西目標實施精確打擊。轟-6K的作戰半徑可達3500公里,長劍-10巡航導彈的射程1(2?)000多公里,具有很強的突防能力和精確打擊能力。轟-6K攜帶長劍-10巡航導彈後,其火力覆蓋範圍可達5000公里,將使人民空軍具備對“第二島鏈”以西廣大區​​域進行打擊的能力。
  第四,它能夠提高我軍縱深打擊能力。轟-6K具備遠距離奔襲、大區域巡邏、防區外打擊能力。這意味著,轟-6K可以高空巡航的方式飛向目標,在距目標數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處發射巡航導彈後,按原路返航。此外,轟-6K可攜帶多種炸彈和導彈,能夠對敵海上和陸地重要戰略、軍事、經濟中心進行精確打擊。其作戰模式選擇多、完成任務種類多、打擊目標類型多,是不可小覷的遠程戰略打擊力量,也是高懸在敵對勢力頭頂的“霹靂神劍”。
  第五,它能夠有效支援其他軍兵種作戰。一個轟炸機團一次出動可以摧毀多個戰役目標,這不僅可對敵對勢力形成巨大的戰略震懾,還能為後續攻擊機群打開空襲通道。因此,轟-6K在未來戰爭中能夠起到開路先鋒的作用,成為“首戰用我”的“鐵拳”。
  轟-6K還可以與其他軍兵種的發射平台一起,同時發射巡航導彈,或者在獲得制空權後,對敵實施大面積地毯式臨空轟炸,形成連續、嚴密的火力打擊體系,對敵進行集中、多批次火力攻擊,有效摧毀敵集中的目標群,降低敵作戰效能。
  第六,它能夠提高空中力量的生存和威懾能力。轟-6K航程遠、載彈量大,可長時間滯留在空中,防止對方的突然攻擊,從而提高我空中力量的生存能力。該轟炸機還是空基威懾的主力平台,可以迅速抵達邊境地區或其他作戰區附近進行威懾性飛行,形成防區外打擊態勢,震懾敵人,動搖其抵抗意志,迫使對方放棄侵略意圖,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當然,由於轟-6K是亞音速轟炸機,飛機平臺本身的突防能力較弱,只適合作為導彈平台在防區外實施打擊,或者在擁有絕對製空權的情況下實施臨空轟炸,還必須有大量戰鬥機護航。否則,其自身安全將受到極大威脅。
  我國發展新一代轟炸機必須綜合考慮三大因素
  作為大國重器,美國和俄羅斯一直十分重視戰略轟炸機的研製和發展。近年來,美俄分別提出了本國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的能力指標和特點。美國重點發展的新一代戰略轟炸機是“系統家族”遠程打擊轟炸機(LRS-B)(B-21?),俄羅斯則正在發展“遠程航空兵未來航空綜合體”(PAK-DA)戰略轟炸機。這些新一代戰略轟炸機主要具有以下特徵。
2016-03-27 08:35:09
圖博館
首先是具備較強的快速響應能力。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將具備短時間內完成重大作戰任務的快速作戰響應能力。能夠在戰爭打響的第一時間或戰前數小時從各種不同類型的機場起飛,甚至可以從公路、土跑道和短跑道上起飛,快速到達作戰地域。
  其次是更高的高空飛行能力。新一代戰略轟炸機飛行高度可達18公里左右,這將超過目前大多數戰鬥機的升限。此高度以上的天空背景為黑色,將降低飛機被發現和遭受攻擊的風險;飛行高度的增加還會減小飛機整體的雷達反射面,提升其生存能力。
  再次是良好的隱身能力。隱身技術是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必不可少的技術選項。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將廣泛採用隱身技術,通過減弱飛機的電磁、紅外特徵, 降低雷達反射面積,以高隱身避免或者延遲被對方發現,從而在復雜環境下突破敵人先進的防空體系,實現戰術上的突然性。與此同時,新一代戰略轟炸機將攜帶更先進的雷達、導航、通信、電子對抗系統和偵察監視系統等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具有很強的抗電磁干擾和高危環境下生存能力。
  最後,是具有核常兼備的打擊能力。
  除此之外,美軍明確表示,下一代戰略轟炸機有無人駕駛的可能。
  新一代轟炸機不僅是重要的遠程打擊兵器,還是“三位一體”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戰爭命運的“大殺器”,是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所以,發展新一代轟炸機必然成為各軍事強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之一。就我國而言,發展新一代轟炸機,既是軍事問題,又是經濟問題, 還是政治問題,絕不能盲目跟風,必須綜合考慮並統籌協調以下三大因素:
  一是未來軍事鬥爭是否需要。要根據國家自身的戰略需求、未來可能的作戰環境、作戰方式,以及與現有作戰體系的融合,充分論證新一代轟炸機在我軍作戰體系中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未來軍事鬥爭的需要,維護國家領空安全。
  二是經濟能力是否可以承受。發展戰略轟炸機耗資巨大,是一件燒錢的事,費用不斷上漲是武器裝備發展過程中的普遍現象。為此,必鬚根據國家財力,從全壽命費用角度考慮清楚經濟可承受性,以及效費比等因素,確定我國新一代轟炸機的性能特點和指標體系。
2016-03-27 08:38:29
圖博館
三是科研和生產技術水平的具體情況。必須充分考慮現有工業基礎與科研技術能力,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途徑。要重點突出新一代轟炸機強大的突防能力和對地精確打擊能力。鑑於隱身性能是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的重要標誌,我國研發新一代轟炸機也必須具有隱身功能。但隱身轟炸機涉及的技術門類多,複雜而高端, 必須下大力氣克服大量的技術難關。同時,在研製電子對抗設備、精確打擊武器、自身防護武器、維修設備等配套裝備時,也必鬚根據我國科技水平提出切實可行的指標。(作者張禮軍李偉單位:後勤學院國防大學)
  回應
 中國研發隱形戰略轟炸機的技術儲備還不夠,目前只能挖掘H6能力。
 轟六其實還有改的餘地,運20的第五架試飛機已經改用渦扇20,如果轟六K也改用渦扇20,載彈量還會進一步增加。同時,應藉助俄羅斯的經驗,對長劍加大燃油攜帶量,增加射程。
 轟六的進氣道無法裝下巨大的渦扇20,改用渦扇18
 真是難為六爺了,老了老了還要繼續學習提高,還要繼續撐起轟炸任務的一片天,中國新一代戰轟何時能出來?
 中國的新隱轟在哪裡?美俄都公開了,中國還藏著掖著嗎?
 想套情報?別想了,我們根本沒有轟炸機,只不過是農藥噴灑機而已
 據媒體爆料:中國新轟20隱形航程15000公里,可攜帶20枚巡航導彈對美國全國轟炸,如入無人之境
 我覺得中國發展震懾美國本土的轟炸機,中國沒必要也沒這個能力,這活交給路基海基戰略導彈即可,新轟應盡量採用成熟技術,降低研發和使用成本,性能指標不需太高,但威力必須大,能對抗外來侵略和收拾周邊敵對國家即可。關鍵是能夠很快能很快搞出來。
 決心難下,研製新型轟炸機是一場賭博,美國的B2,以及將研製的B21都是僅僅靠隱身突防,不​(?)能攜帶大型巡航導彈,僅僅攜帶射程一,二百公里的防區外發射武器,一旦被雷達發現,被戰鬥機攔截,就是死路一條。誰都不敢說,十年,二十年後,雷達技術發展到什麼樣子,而研製一款新型轟炸機,至少需要十年,目前中國對付除美國以外的對手,轟六K已足夠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3-26/doc-ifxqswxn6422718.shtml
2016-03-27 08:39:02
圖博館
深度:中國為何遲遲不造轟20 因為有這一獨創新武器2016.3.29新浪軍事

  中國航空近些年取得了一些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中國是世界上唯二的同時裝備試飛兩款五代機的國家,中國也是同時進行軍用大型運輸機和民用大飛機項目的少數國家之一。接下來一個重大疑問就擺在中國面前,既然中國已經取得了這麼多的成績,中國什麼時候能建到自己大型轟炸機“轟20”。尤其是當美國人公佈了最新的B-21隱身轟炸機之後,這個問題變得尤為迫切。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數數現在全世界保有大型戰略轟炸機部隊的國家。美國現有90架B-52H,90架B-1B,20架B-2。俄羅斯,現有12架圖-160,還有70架圖-95S,30架圖22M3。
  假設中國現在開始立項製造“轟-20”......粗略算下,轟-20無論是在數量質量上,都要趕上美俄,至少要到2036年!這麼漫長......那要怎麼辦才好?
  中國現在的轟-6K戰術改戰略轟炸機,配合KD-20A增程巡航導彈的可以控制範圍的2000-3000(?楨:4-5000!)公里範圍內,對付中國周邊的事態應該是綽綽有餘,不過要執行跨洋和跨洲際轟炸任務,轟-6K可擔負不了這個任務。尤其是我們不可能像他國那樣具備海外大型基地,中國怎麼辦?
  如何彌補呢?有沒有能夠不被別人攔截還可以打擊到他國領土的殺手鐧呢?
  “空天軌道轟炸機”(楨:中國神龍,美國X-37),這是世界各國都想研製但是都沒能實際研製出來的裝備。當中國有了空天軌道轟炸機後,可以在太空對地面目標進行垂直空天打擊,哪怕使用類似於“上帝之杖”那樣的投擲金屬鎢合金棒的辦法,也能對敵方關鍵目標予以致命打擊。雖然沒有電影裡那麼誇張,但根據測算仍可以輕鬆擊穿數十米厚的加固地堡,造成類似1噸彈藥直接命中的效果。
  中國這種獨闢蹊徑的獨創絕活,是能夠在短期內擁有遠程戰略打擊力量捷徑,也是可以打破美俄對我們戰略轟炸機技術封鎖的劍走偏鋒,將會有效縮短中國和美俄之間戰略打擊部隊之間的差距,為我們的真正的下一代大型轟炸機彎道超車贏取更多的時間。(作者:無名高地)
2016-03-30 09:17:13
圖博館
回應

 遠見卓識,走在別人的前頭
 不是我打擊中國,是因為中國真的不行!這麼牛逼了為何實際上卻沒有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遠程戰略轟炸機?也沒有一艘自己真正意義的國產航母,但是咋們多的是各式各樣的想像圖,請各位小編尊重事實,尊重事實也是尊重你自己,也是尊重我們的國家!
 你為什麼看不起中國. 轟6本來也是一款戰略轟炸機,只是它不是圖160這種洲際遠程轟炸機,在西太使用轟6在航程上已經夠用了,甚至還能觸及夏威夷。國產航母過幾年就會出來了。
 太空軍事化是必然的一條路,不管你願不願意,都會到來,如果是這樣,我們為什麼不走在別人前面呢?
 @流浪恆星A:無論你想幹什麼,材料和工藝都是基礎,這兩項不過關你啥也別想。
 見到流浪恆星,不用多說,直接開罵就行
 流浪:你過關了?那怎麼航發還打磕巴?
 航發都上了J10 11 15 16 20了流浪狗眼睛瞎了?TM瞎狗都能領狗糧真是天理不容啊
 流浪:裝上、擺拍,這誰都會。啥時候你不再進口航發,啥時候說明你真正過關,說多沒用。
 流星狗,你美爹的發動機就不在地面上擺拍了?你美爹每年照樣大量進口各種軍用、民用噴氣發動機,按你的邏輯,不把進口發動機的事情解決,美帝的發動機也還是不行咯?趕緊問問你美爹去.
 就算航發牛逼了,它還會噴其它的,就像它以前老是噴圓珠筆的珠。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3-29/doc-ifxqswxn6515031.s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重新生產“轟-6M”的現實意義 B-2 《制空權》 美軍能靠SR-72、X-37B、X-51A打遍全球? 美盼搭神舟?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
2016-03-30 09:18:10
圖博館
中國新無人機鷂鷹3 似美軍B2 載彈量超彩虹4兩倍2016.3.29新浪軍事

說起中國的無人機發展,是足以令國人自豪的,短短十幾年時間,中國從一個無人機進口國一躍成為佔全球無人機市場六成份額的出口大國,其中的堅持和創新以及與航空科研人員付出的辛勤汗水是密不可分的。其中,中航貴飛研發的鷂鷹無人機系列極具代表性。從民用無人機向軍用高端無人機的轉變,從低空慢速無人機到高空隱身無人機的攀登,值得喝彩與鼓勵。
圖為鷂鷹1第一代無人機,採用國外成熟的塞斯納輕型螺旋槳飛機為母體,使用大展弦比機翼,翼尖小翼設計,鷂鷹1也被稱為高原無人機,可用於鐵路和電網巡視等任務,取代傳統的人工巡視在高原及復雜地區飛行。
鷂鷹1無人機在原來飛行員駕駛艙位置安裝自動駕駛模塊及光學觀察吊艙,第一代鷂鷹無人機只能民用,並無軍用價值。
圖為鷂鷹2無人機,外形酷似美軍死神無人機,可攜帶激光制導空對地導彈和“天燕”空對空導彈,外部設有4個武器掛架,機頭上部隆起的載荷倉內安置衛星通訊天線,下部有可360度旋轉的光學偵察吊艙。鷂鷹2是鷂鷹無人機從民用轉向軍民兩用的開山之作,值得一提的是,鷂鷹2機腹安裝了小型合成孔徑雷達,可長時間監視目標區域,也可執行地質勘探任務,該雷達可穿透地表對地下一定深度的地道,指揮所,彈藥庫等目標實施探測。
圖為鷂鷹2無人機採用的無人機專用合成孔徑雷達。
圖為鷂鷹2無人機試飛階段塗裝,實用升限達到7500米。
在最近的媒體報導中,一款大型飛翼無人機以模型方式亮相,該大型無人機酷似美軍B-2戰略轟炸機,前三點式起落架,內置彈倉已經雙發後置螺旋槳式設計。
從目前公開的材料得到的信息,該機為鷂鷹3中高空長航時多用途大型無人機。起飛重量2噸,最大載荷700公斤,可內置兩枚350公斤制導炸彈或外掛8枚國產“射手”-1或“藍劍”-7空對地激光制導導彈。
飛翼又稱全翼機。是一種沒有尾翼並且機身的主要部分隱藏在厚厚的機翼內的航空器,只有機翼,沒有機身,機身和機翼融為一體。無疑這種佈局是空氣動力效率最高的佈局,B-2型轟炸機採用的便是飛翼佈局。
因為所有機身結構都是機翼,都是用於產生升力,而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阻力。空氣阻力最小所以雷達波反射自然也是最小,所以飛翼佈局也​​是隱身性能最好的氣動佈局。
2016-03-30 09:38:02
圖博館
除此之外,鷂鷹3無人機還在翼尖使用了小翼設計,可大幅降低燃油消耗量,增加滯空時間。由於採用的是渦輪螺旋槳推進式佈局,因此不需要在機身開闢進氣口,進一步降低了雷達反射截面積。
鷂鷹3最大升限8000米,航程達到6500公里,可連續飛行24小時,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時精度可達到3米,不但比翼龍和彩虹-4無人機飛的遠,飛的久,攜帶的武器也是上述兩款無人機的2倍,堪稱國產戰術無人機的巔峰之作。未來將有可能出口或供國內相關部門使用。(作者:軍事天地)
  回應
我有一點不明白。是螺旋槳發動機有利於隱身,還是噴氣發動機?我以前都是以為噴氣的好。
應該是吧。莫非螺旋槳用了複合材料,不反射雷達波?
葉片都是反射源,噴氣隱身機進氣道都會做成s形,遮擋葉片。翼龍這種渦槳無人機體積比有人機小,加上複合材料機體,本身反射面就比有人機小,葉片反射的多也多不哪去。
和美爹的捕食者全球鷹真心不能比
你爹喊你回去吶,快滾出中國吧,孫子
想叫美國人爹,美國人認你這個兒子嗎
他才不管人家認不認他這種貨色為兒子
捕食者相當於翼龍,死神相當於彩虹4。全球鷹是戰略偵察機
捕食者單價相當多少翼龍?
捕食者A已經落後了,現在都是B,將來還有更先進的,捕食者只(?)能在2000米以下投彈,我們彩虹4能在4000米投彈,最新的彩虹5載彈量更是達到1噸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3-29/doc-ifxqswxn6525065.s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無人機 新翔龍與新概念無人機 中國重新生產“轟-6M”的現實意義 B-2 )
2016-03-30 09:39:16
圖博館
深度:國產隱轟和反隱身裝備為何在珠海同步曝光

  在2016.11.1即將揭幕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珠海航展)布展現場,人們驚奇地發現,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有國產多款無人機產品將組團亮相,非常引人關注的是,彩虹-805與B-2外形幾乎完全一樣,可用於模擬B-2在不同方向的雷達信號特徵,有利於提升複雜環境下中國防空部隊的防空應對能力,也能幫助摸索解決怎麼打、何時打、用什麼打隱身戰機的問題。
  通過照片對比B-2A和彩虹-805的外形,可以發現二者除了進氣口之外,其他方面真是驚人的相似:採用飛翼式佈局和機背埋入式發動機進氣口,沒有明顯的垂尾和方向舵,機身採用圓滑的有利於隱身的流線剖面,機身尾部後緣為W形鋸齒狀……但最大的區別在機身背部的進氣口,B-2A由於每側是兩台發動機體積較大所以為了隱身需要設計成為鋸齒狀,而“彩虹-805”很可能是採用兩台發動機,每側只有一台,所以進氣口是單個的也沒有採用鋸齒狀結構。僅就這些幾近相同的隱身設計來看,可以判定中國的彩虹-805能夠完全模擬B-2A的隱身特性,作為靶機來說,該機達到了設計要求。
  對於傳聞中的轟-20來說,人們對其的最大期待,就是至少要達到B-2A的水平,惟其如此才能使得中國像殲-20追趕F-22那樣,不至於落後太多。從很多猜測或者半真半假披露的有關圖片來看,幾乎可以猜到轟-20也採用了類似B-2A的設計,但在很多隱身細節上,中國的轟-20也有一些不同點。特別是現在看到彩虹-805的外形,應該能夠猜到中國對於B-2A的設計的的確確是吃透了,搞明白了B-2A的優缺點,然後對其進行改進,並融合進中國原理的隱身概念,這應該就是轟-20的設計理念。(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不知道美國人看見這個,啥心情
 肯定是心裡哇涼哇涼的,B2還敢來嗎?
 明明是山寨美國人的,但是就是死也不承認!
 如果只看了幾張照片就能把一架單價20億美元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山寨出來的話,你是想說B2的技術門檻太低呢?還是中國的科研能力太強呢?
 除了山寨还是山寨
 管他山寨不山寨,到战场上能打你美爹就是好样的
 有些人真改不了外国的月亮圆的德行!当年二战德国战败,美国人和苏联人直接抢了很多军事技术、军事人才、军事图纸,才有后来的苏联美国二极冷战对峙!这个飞翼就是当年纳粹搞出来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28/doc-ifxxfysn7968364.shtml
2016-10-29 07:03:45
圖博館
中國無人機新進展:翼龍2或入列空軍彩虹5將出口中東2016.10.28 觀察者網

  說起國產無人機,中航集團成飛公司的“翼龍”系列和航天科技集團某院的“彩虹”系列誰才是頭塊招牌是一個頗有熱度的話題。在11屆航展上,兩家似乎也“暗暗較勁”。
  “翼龍2號”採用國產渦漿-9A發動機,功率為600馬力,可攜帶包括250公斤炸彈在內的各種制式軍用武器,其最大載彈量在600公斤左右。渦漿9A是在直-9使用的渦軸-8A基礎上改進而來,渦漿-9也曾在運-12IV型運輸機上使用
  而彩虹5採用了重油燃料的活塞發動機,功率300馬力, 它展示了攜帶16枚空地導彈的能力,這是一種重量僅為16千克的小型空地導彈,而其其餘掛架上攜帶的都是重量45千克的AR-1導彈,這樣算下來其載荷也在500千克左右。換言之,彩虹5用翼龍2號一半左右的功率,達到了與之相似的載重量與續航力,而且使用重油燃料,可以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尤其方便各國空軍之外(除了空軍之外,其他軍種較少使用航空煤油)的用戶裝備使用。而且,因為重油發動機(本質上是一種特別研製的二衝程柴油發動機)的能量密度較大,使用重油燃料還可以增加續航時間。不過當然了,重油燃料和較小的功率重量比也帶來了飛行速度、加速度慢等一系列缺陷。
  從發動機類型的區別看,這兩種無人機其實並無孰優孰劣的問題。如果說美國採用900馬力渦漿發動機的MQ-9是典型美國肌肉皮卡,那麼功率小一些的翼龍2就是輕型越野車,而功率更小的彩虹5則是更樸實的小貨車了。
  目前,“ 翼龍2”據稱可能即將以“攻擊2號”的型號正式加入我國空軍,而“彩虹5”也已經贏得中東地區某用戶青睞,怎麼說來著——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什麼流行咱有什麼
  本屆航展上出現的無人機當中,最拉風的莫過於成飛“雲影”、”風影”兩款噴氣式無人機,被認為是類似於“全球鷹”——其實從性能和任務上來看,它們更接近美國通用原子能公司的“復仇者”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可是被俄羅斯批評為破壞了“中導條約”的厲害角色——然而中國就這麼把它拿出來賣了……賣了……
  這還不算完,航天科技集團送展的“彩虹805”靶機的外形才是……你們看了就懂。
  此外,本屆航展上還將有更多稀奇古怪的無人機出現,在我國無人機大發展的“井噴時代”,出現什麼新概念,都不必太過奇怪。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0-28/doc-ifxxfysn7961282.shtml
2016-10-29 07:05:16
圖博館
美總統為私利逼空軍買一戰機對中俄威脅縮小數十倍2016.11.30新浪軍事

  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空軍迎來了空中進攻作戰的革命性理念突破,那就是隱身技術的運用。然而在是在那個關鍵的轉折節點上,出於時任美國總統裡根的一部分政治團體的政治利益需求,美國政府不顧空軍的反對,強行逼迫空軍上馬、採購了大量的非隱身戰略轟炸機B1B。
  這批過時的新產品大量擠占了美國空軍的編制和預算,導致後來蘇聯解體以後,B2的製造數量寥寥無幾;如果當年美國空軍的財力全部拿來支持B2的話,今天他們對於中國和俄國的威懾打擊能力,至少是現在水準的十幾倍以上。
  B1由洛克威爾公司(後被波音公司收購)研製,這是一種60年代末期開始規劃、70年代初期開始製造的機型。在隱身概念還尚未真正向戰略轟炸機平台延伸的70年代初期,美國空軍當時是比較看好B1的高速突防能力的,計劃採購244架。但是1977年,卡特政府認為B1造價過於昂貴,作戰性能和成本不成比例,決定終止B1生產,僅保留4架原型機進行試驗和改進。
  而就在B1原型機首飛後很短的時間內,隱身技術在戰略轟炸機上引用的可行性研究就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先進技術轟炸機”計劃推進的非常順利,1981年的時候,美國空軍航空系統分佈已經正式將合同授予諾斯羅普公司,展開B2的全面研製工作。
  實際上從70年代末開始,美國空軍就開始認識到未來的時代是隱身技術的時代,非隱身設計的轟炸機在當前技術的限制下,其飛行速度和高度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在地空導彈面前帶來足夠的生存能力。因此在那之後,美國空軍對於繼續裝備B1抱著非常抵制的態度,他們真的目標始終放在B2身上。
  然而1980年恰逢總統選舉年,裡根為了擊敗卡特的連任計劃、競選成功,在拉選票的過程中向洛克威爾公司許諾將大量訂購B1,以彌補1977年卡特政府取消B1訂單帶來的經濟損失和工人失業危機。在裡根上台以後,1981年美國政府宣布與洛克威爾公司簽訂全面研製合同,訂購100架B1,重啟B1生產。
  為了撫慰空軍的不滿,B1B在設計上開始向B2大幅度靠攏——強調航程載荷和低可探測性,而放棄速度性能。B1B和B1相比,最大飛行速度從2.2倍聲速暴跌到1.25倍聲速——嚴格的說它甚至只能在跨聲速區域進行,而不能進行1.4倍聲速及以上的超聲速飛行。
2016-12-01 08:07:19
圖博館
而在其他方面的改善,主要是最大起飛重量從179.17噸提升到216.36噸;加大了內置的武器艙;並且使用了大量的雷達吸波塗料,將自身的信號等級比B1降低了一個數量級— —但仍然是不隱身飛機。
  由於採用變後掠翼設計等原因,B1B的可靠性一直相當糟糕,而且維護的費用高、花費人力和時間多。這使得美國空軍後來對B1B非常沒有好感,因為便宜、可靠、帶的多、飛得遠,它遠不如老式的B52;而要應對俄羅斯、中國的高性能防空體系,B1B又完全不能起到B2那樣強悍的突防打擊作用。
  B1B首飛於1984年,交付完畢於1988年,而B2則首飛於1989年。由於B1B之前採購了100架,吃掉了空軍極大比例的軍費和編制,B2的早期訂購就不多——132架,甚至在蘇聯解體之前,B2的採購數量就在被不斷削減,比如1990年4月被削減到75架。蘇聯解體以後,美國由於戰略轟炸機規模已經嚴重超出打擊需要,B2訂單被直接砍到20架,而且其中6架還是工程樣機改裝的。
  由於B1B的橫插一槓,倒霉的B2不及生產數量稀少,還因為訂購不斷延誤、成本無法分攤而冠以史上最昂貴戰機的惡名;實際上僅以研製過程的成本控制來說,B2是做的很好的一個型號。
  現在想一想,如果當年沒有這100架B1B,美國空軍現在很可能擁有200架甚至更多的B2,那麼今天中俄承受的防空壓力,必然將十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增加。所以說,政治干涉技術未必是壞事——只要它發生在對手國家,而不是自己家地盤上。(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B2造價和維護使用費用暫且不說,也有技術缺陷的,被變波長雷達發現並鎖定,它那亞音速的巨大的機身根本就跑不掉。如果對手是空軍強國,對美國空軍來說,穿透地方防空網壓制對手雷達,這些活干完了,才會讓戰略轟炸機出動。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30/doc-ifxyawmp0667194.shtml

中國發展轟6K有何意義:穿越日本列島顯示其設計思路2016.11.30新浪軍事

  轟6K戰略轟炸機是轟6的最新改進型號,是中國核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中國來說,該機是一款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因為轟6K中國仿製蘇聯的圖16中程轟炸機,雖然中國幾次改進,但是該機作為戰略轟炸機還是太過勉強了。
2016-12-01 08:08:21
圖博館
而不僅如此,戰略轟炸機可以說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弱項,一個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卻沒有擁有完整的核三位一體能力。所以轟6K的出現就非常必要了。改變了中國這一現狀,中國終於可以以陸基的DF31、DF41洲際導彈,海基的094核潛艇以及巨浪2潛射導彈,空軍的轟6K和長劍10、長劍20導彈來幫中國擁有核三位一體能力。
  對於中國來說,轟6K的問題其實不少,而且中國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中國肯定不會讓轟6K真的去執行戰略轟炸任務,轟6K的存在並不是進行核威懾,而是進行常規威懾,而威懾的對象自然是轟6K作戰半徑能到的範圍。
  轟6K這麼大塊頭,沒有隱形,沒有突防,難道不怕戰爭時期被打下來麼?其實,轟6K的最大作用並不是發揮在戰爭中,而是用轟6K來阻止戰爭發生。這才是轟6K的存在的意義。
  那麼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要怎麼使用這款轟炸機呢?其實吧,用法也不難,中國正在一次一次這麼用著————進行飛行巡航。中國此前剛剛派出轟6K穿越日本列島,轟6K穿越的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都是國際海峽,日本無權過問,而這樣中國大搖大擺飛來飛去,日本卻沒什麼辦法,但是卻能讓它們感到什麼是如坐針氈。
  轟6K的出現,就是這樣動搖日本的想法,此前日本只是認為日本是美國的橋頭堡,是發起攻擊的地方,但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砲灰屬性,而轟6K正是讓他們理解了它們的局面。(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回應
 和平時期威懾力,靠的是戰爭時期的戰鬥力,別看轟六不先進不隱形,戰爭時期都是體係作戰,以色列的F15/F16也不隱形,但成功飛越多個阿拉伯國家,奔襲伊拉克核設施,靠的是整體配合,體係作戰,情報,電子壓制,超低空突防等等,轟六現在巡航讓你看的明白,台灣說“盡在掌握”,戰時你就看不見了,等再次看見,就是你防空能力盡毀之時,總之轟六戰時大有可為.
 因為沒有合適的大型載具,不得已而為之。F15/F16也雖不隱形,但是體積小,速度快,突防能力強,非H6K可比。
 轟六的最大優勢就是,遠離目標。發射巡航導彈,根本不用進入戰區,和美國B1B功能基本差不多。要是靠轟六去搞轟炸,那是找死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30/doc-ifxyawmp0639408.shtml
2016-12-01 08:09:12
圖博館
美稱中國利劍無人機似迷你型B2轟炸機可帶2噸炸藥

美國《大眾科學》網站2017.1.18報導,“利劍”無人機是第一架非北約隱身無人戰鬥機。 這種無人機是中航工業集團公司製造的,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洪都公司完成的,2013年11月份首次飛行。 “利劍”無人機有點像迷你型的B-2飛翼轟炸機,內有兩個炸彈艙,有效載荷可能在4400磅(約合1.9958噸——本網注)左右。 它的發動機為非加力WS-13扇渦輪發動機,採用蛇形進氣道把發動機掩藏起來,不讓敵人的雷達發現。 其機身長約33英尺,翼展46英尺。
  其他類似的外國無人機包括美國的X-47B、英國的“塔拉尼斯”和法國的“神經元”。 隱身無人機與有人駕駛的飛機相比有很多優勢:以更小的機身承擔同樣的內部有效載荷,飛行里程大大增加等。 此外,無人機還有其特有的優勢,如飛行時間更長。
  據中國互聯網上的報導,第二架隱身更好的“利劍”去年開始飛行(配備了隱身發動機)。 如果原型機飛行試驗與第一架無人機的首次飛行試驗結果一樣好,“利劍”可能最早在2019-2020年開始服役。
  最初,據認為,“利劍”無人機將用於防空網密集的地區執行偵察任務以及跟踪外國軍艦。 隨著中國人對“利劍”的熟悉,可能將它作為“首先穿門而過”的武器用於作戰,對付防守嚴密的高價值目標,也可充當其他無人機和航母飛機的空中加油機。
  最終,分佈式系統和人工智能的進步可能有助於“利劍”在無人/有人駕駛的概念中成為有人駕駛飛機的機器人僚機。 它甚至可能獨自承擔自主任務。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20/doc-ifxzuswq2838795.shtml
2017-01-21 23:14:14
jsoujsou
俄圖160連飛42小時並非第一 美這款轟炸機創不破紀錄 2018-07-09 新浪軍事

  俄羅斯國防部網站日前更新了《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紀錄大全》,其中幾項關於戰略轟炸機的飛行紀錄頗為引人注目。根據《紀錄大全》資料,2010年6-7月期間圖-95MS和圖-160戰略轟炸機分別創下了各自機型迄今為止的最遠航程和最長飛行時間紀錄,俄軍共出動8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為其進行了4次空中加油。
  但圖-95MS的42小時17分紀錄也只能排世界第三,美軍的B-2和B-52H分別位列一、二位。而在不著陸飛行距離這項紀錄方面,圖-95MS的2.8萬公里也未能超越B-52H在2015年創下的3萬公里。
  2001年10月8日,美國空軍第509轟炸機聯隊的“美利堅幽靈”號B-2趁著夜色從密蘇里州的懷特曼空軍基地悄然起飛,飛赴阿富汗執行空中打擊任務。在這次跨太平洋的遠端打擊行動中,這架B-2連續飛行了44小時20分,迄今無機可及。在這次持續44小時20分的超長飛行過程中,B-2一共進行了6次空中加油。值得一提的是,這架B-2在迭戈加西亞基地短暫停留之後再次升空返回美國本土,期間發動機一直在運轉,這架B-2的發動機連續運轉時間最終停留在70小時。
  2015年7月1日,美國空軍兩架B-52H從美國巴克斯代爾基地基地起飛,進行了一次不著陸遠端打擊演習,這兩架B-52H戰略轟炸機在飛赴澳大利亞投彈之後返回,連續飛行時間44小時,連續飛行距離超過3萬公里。值得一提的是,在B-52H問世第二年的1962年,它就曾創下過單程無空中加油連續飛行2萬公里的世界飛行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作者署名:軍機圖)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09/doc-ihezpzwu2207810.shtml
2018-07-10 10:13:23
圖博館
簡氏:中國海軍已接收4架轟6J轟炸機 可巡航整個南海

  據美國《外交官》雜誌網站2018-10-12報導稱,最新的衛星圖像顯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已經接收了4架最新型的轟-6J型轟炸機,將主要用於攜帶遠端巡航導彈執行反艦任務。
  轟-6J將取代現役的轟-6G,轟-6J能攜帶更多的反艦導彈,而作戰半徑增加50%達到接近3500公里的水準,轟-6J經過空中加油後將有能力在幾乎整個南海進行飛行和巡邏。
  轟-6J配備了全新的機身,採用重量更輕的複合材料,新型D-30-KP2發動機,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和全玻璃駕駛艙,還配備了新的遠端搜索雷達和用於目標採集的光電瞄準吊艙。轟-6J可攜帶7枚鷹擊-12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鷹擊-12最大射程為400公里,可以達到3馬赫的速度,配備200千克的高爆彈頭,能夠在擊中目標之前進行空中機動,它被認為是中國目前庫存中最有效的反艦導彈之一。
  回應
我想看到的是轟20.

中國曝光轟20轟炸機取得重大進展 美國網友這樣評論

  美國“驅動器”網站2018-10-10報導稱,根據官媒央視第9套紀錄片顯示,中國的新型隱形轟炸機“轟-20”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甚至將很快成為準備好第一次飛行。
  央視紀錄片中將“轟-20”描述為“新型遠端戰略轟炸機”,由西安飛機工業公司(XAC)研發,採用隱身飛翼設計,和美國B-2相似。可攜帶至少10噸武器,不加油飛行9000公里。這將從第二代轟-6,直接進入第四代。
  一些美國網友仍然堅持過去那種“山寨”“剽竊”的論調,似乎沒了美國其他國家就不會研發武器。但是也有更為公正的觀點。例如NoiseTank就認為,智慧財產權不過是美國的一種壟斷宣傳,當初美國的飛翼設計也是從德國那裡剽竊來的。JS Dreye”則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還要向高端製造進軍,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工程師,因此他們早晚都會研發出來轟-20,不足為奇。(作者署名:諍聞軍事)
  回應
笑話!你管我怎麼有的!反正有了轟20,你的屁股就坐在釘板上了!
美國最初研究原子彈的資料,就是剽竊德國的!
哪是剽竊,根本就是搶。
咳,你說少了,從德國剽竊的還有潛艇和航母,現代戰爭的利器幾乎清一色的德國創造。
全世界的火藥技術都是剽竊老子大中國的。
美國人盜竊了雅克141的技術才有現在的F35B
2018-10-13 09:03:58
圖博館
中國轟20都有哪些進展:或用WS18航發體型比B2更大 2018-10-12 新浪軍事

  1、進度:沒有首飛!
  很多文章指出轟-20已經首飛甚至是裝備部隊,那純屬胡說八道,在現在互聯網資訊如此發達的情況下,新型國產軍機首飛真的是“紙包不住火”的,美歐日的衛星也時刻監視著中國閻良的“飛機城”,很難做到保密。
  2、佈局:大概率會是飛翼!
  綜合起來考慮,高升阻比、高亞音速的飛翼佈局是個水到渠成的選擇,畢竟美國人從B-2到B-21都是這一佈局。
  3、隱形能力:必須很強!
  在殲-20上,中國突破了隱形飛機的關鍵技術,總體氣動佈局隱形、隱形塗料甚至是超材料隱形,而為轟-20量身定制的隱形技術中,包括前不久披露的“大S彎排氣管”等涉及紅外隱形的關鍵技術得到突破。轟-20勢必也會像B-2一樣將有源相控陣雷達“貼”在機身上,提升隱形性能,降低自身雷達系統可截獲性。
  4、發動機:可能是渦扇18。
  如果轟-20採用了飛翼佈局或者BWB佈局的話,只需要一種不加力、中等涵道比、足夠省油的渦扇發動機就行了,給轟-6K、運-20配備的渦扇18是俄制D-30KP2的國內複製版,最大推力約125KN,要比B-2的F118近80KN大得多。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會是渦扇20,推力、節油都比渦扇18好,這是由於渦扇20涵道比太大(簡單的說就是太粗了),而轟炸機的發動機艙容易有限,所以中等涵道比的渦扇18反而更合適,當然如果在渦扇20基礎上研發一種中等涵道比的無加力先進渦扇,是替代渦扇18更好的選擇,但這需要時間。
  5、武器:能掛機載巡航導彈超過B-2。
  正是由於轟-20可能會使用渦扇18,可以讓轟-20比B-2做得更大,B-2最大起飛只有170噸,且其彈艙面積偏小,B-2是美國三種戰略轟炸機中唯一不能掛載AGM-86B(B-52H和B-1B都能帶)或者已退役的AGM-129隱形核巡航導彈(只能B-52H攜帶)的,只能攜帶射程短得多的AGM-158,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掛載大量的JDAM以臨空形式進行常規打擊,或者在核戰時用B61核航彈“深入虎穴”打擊敵要害。
  因此B-2是比較單一的,對自身隱形能力要求極其苛刻,造成了單價高達21億美元。而如果轟-20的兩個彈艙可以以旋轉式掛架掛載長劍20或者更先進的隱形亞音速或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各掛載個6枚的話,那麼轟-20就是非常可觀的防區外打擊平臺,對隱形設計的苛刻程度也可以適度放低,可以在遠距離上進行精確打擊。(作者:烏龍防務評論)
2018-10-13 09:08:39
圖博館
中國飛翼佈局隱身無人機試飛 機背進氣翼展10米 2019-01-03 新浪軍事

  “天鷹”隱身飛翼無人機,機頭背部進氣,翼展大概為10米。預計可攜帶隱身設計的光電、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載荷,或者由內部彈艙攜帶兩枚至少100公斤級炸彈、導彈。
  中國航太科工集團3院,是飛航式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研製的重要研製單位,著名產品包括鷹擊-8反艦導彈、長劍-10系列巡航導彈。“天鷹”是其又一出色產品!該單位還研製了出口土庫曼斯坦的WJ-600無人機,實現航太科工集團出口無人機的突破性。
  就隱身偵察作戰無人機而言,採用飛翼氣動佈局,有著極為適合其作戰任務的優勢。飛翼有著大展弦比的特點,升阻比很高,同時相對而言內部空間大,可攜帶更多的燃油、武器裝備。
  因為全機沒有平尾、垂尾、鴨翼等傳統的安定面,使得雷達反射截面積顯著縮小。再通過進氣道優化、淡化機身與機翼的連接外形過度,進一步縮小了雷達特徵。所以美國的B-2、MQ-25、天鷹都使用了這一佈局。
  在雷達反射截面積幾乎同級別的情況下,B-2的展向尺寸幾乎是F-22的4倍,在實現高隱身性能方面的前提下,解決了航程、空間上的難題。
  此外,飛機的尾部為了安裝各種控制翼面,常常佔據相當大的重量比例,但卻幾乎沒有多少可用於武器等作戰載荷的空間。而飛翼去掉平尾、垂尾等安定面,會降低天鷹相當可觀的結構重量。同時,飛翼內部中心可形成一個比常規佈局飛機更寬大的空間,有利於各種載荷的優化佈置,特別是武器內藏入飛機中部,保持飛行中重心一致。也進一步減輕了機翼梁等主承力結構的負荷,例如不需要在機翼下方遠端掛載重物。
  在維護維修方面,飛翼寬大的“浸入”外表面,使得大多數設備都非常接近平整的機體外殼,能夠方便的設計各種維護維修艙門,令檢測更換等操作非常靈活。
  但是,飛翼佈局最大的缺陷,也就是美國空軍XB-35等早期飛翼轟炸機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穩定性很低。因為飛翼佈局沒有垂直尾翼和方向舵,飛機基本的航向穩定性沒有足夠的保障,也缺失偏航控制能力,在過去無法解決。特別是對需要做較大程度滾轉、抗大級別側風著陸等一系列挑戰飛行安全的技術動作的軍用飛翼無人機來說,這更是一個可能致命的困難。(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天鷹與利劍無人機外形大致相同,而載重可能要比後者差很多。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03/doc-ihqfskcn3653494.shtml
2019-01-04 08:13:37
圖博館
中國轟6K機體壽命遠優於美軍B52H 至少能再服役30年 2019-01-09 新浪軍事

  根據一段時期以來的官方透露,我國正在研製一種大型遠端轟炸機轟-20。轟-20很可能與美國的B-21非常相似,亞音速隱身設計,航程超過1萬公里,載彈量20餘噸,具有極強的隱身突防能力,是大國的威懾武器和戰略支柱。
  目前中國現役的近百架轟-6K都非常新,機齡都不超過6年,所以還能繼續服役30年以上。即使未來轟-20大規模量產服役,目前的轟-6仍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的。
  轟-20具備全面隱身能力,超遠航程以及強大的武器掛載能力,可以直接穿透敵方的防空系統,深入敵人後方,未來轟-6K則屬於轟-20的助手,主要是執行一些相對比較低端的作戰任務,例如中距離對地對海巡航導彈攻擊等任務。
  近兩年,轟-6K進行了多種小規模改進,可以與轟-20形成“高低搭配”,像常規戰鬥轟炸和遠海巡航等任務,則完全可以交付給轟-6K,不需要使用先進得多的轟-20。
  以美空軍為例,未來裝備B-21後,將會逐步退役現有的60多架B-1B以及更先進的隱形B-2A,但卻保留了70多架老舊的B-52H, B-21將擔負那些高難度的隱蔽突擊打擊任務,而B-52H則擔負剩下的常規的大面積打擊摧毀任務,到了2040年,這批B-52H的機齡將超過100歲,但其戰略地位作用卻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當美空軍需要轟炸某地區的恐怖分子時,出動B-52H的效費比顯然遠高於B-21。
  同理,轟-6K和轟-20也可以形成類似的搭配,而且轟-6K的機體壽命等條件遠優於B-52H。當然,轟-6K和B-52H轟炸機在航程,載彈量上存在明顯差距,但轟-6K勝在設計服役時間較晚,未來即使是常規轟炸任務,也大多使用精確制導彈藥,對轟炸機的載彈量要求就相應的降低。至於航程問題,最新的轟-6K已經加裝了空中加油管,可以進一步延長航程。所以,以目前轟-6K的作戰能力,要做好轟-20的搭檔是完全不成問題的。(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回應
如果真要讓6爺再飛30年就請中航中航發集體自我了斷謝天下吧
如果你再發這樣沒有頭腦的斷言,那就請你先自我了斷以謝天下吧
還真有可能再飛30年的。轟炸機、運輸機這些比較大的飛機,都是飛完壽命才退役的。
大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產品,就算升級能強到哪去?
美B52更老都不淘,何況咱年輕先進的轟6K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09/doc-ihqfskcn5441766.shtml
2019-01-10 09:21:59
阿楨
中國為何不需要圖160 用2架轟6K也能完成攻擊任務 2019-06-11 新浪軍事

  圖-160在80年代美蘇兩國空天防禦體系下有著巨大優勢:超音速突防在那個時代基本上是碾壓式的優勢。但她的劣勢也同樣讓人撓頭:製造非常困難,蘇聯時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造出來36架,之後俄到現在也只攢出來3架,還是拿著蘇聯時代的舊貨攢的。
  有些人不太明白,軍備這種東西性能第一不就完了,要什麼性價比?
  其實不然,美軍的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為什麼只造了3艘?B-2型戰略轟炸機為何只造了21架?
  除了冷戰之後美國突然沒有了戰略目標沒必要搞這種黑科技武備的因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製造太困難,性價比太低,可靠性不行,造出來的武器堪稱天價,裝備都只能咬著牙,用起來更是小心翼翼——美國後來搞出來了佛吉尼亞級代替了海狼級,現在又在搞廉價版的B-21代替B-2,都是裝備不能只單看性能的佐證。
  目前的圖-160的劣勢,其實還有一個,那就是這種超音速突防的模式未經過實戰檢驗,且有較大概率已經成為一種比較落後的突防模式了,不太適合這種不具備隱身能力的遠端戰略轟炸機用超音速突防模式出動。
  因此圖-160目前的任務,在俄羅斯空天軍裡面能較好地、效率較高地執行的也就是一個防區外攻擊(也就是打巡航導彈)的任務了,但是你弄個轟-6K來也能幹,2架轟-6K就等於1架圖-160出動一次的攻擊力了(都是帶12枚巡航導彈)。
  相反,用隱身性能實施突防,其戰場生存性無疑比超音速突擊要好得多。因此我國空軍未來的新型轟炸機一定是強調全向隱身能力的戰略轟炸機而不是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當然要是二者皆有就更好了。(作者署名:軍武次位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11/doc-ihvhiqay4940534.shtml
  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海軍已接收至少4架轟6J(戰鬥半徑3500公里可攜帶7枚射程400公里3倍音速的鷹擊12反艦導彈)覆蓋海域比G型擴大一倍
2019-06-13 07:49:17
阿楨
世界航空強國為何都在玩飛翼佈局?原來有這三大優勢 2019/10/04 新浪軍事

  第一是亞音速升阻比高。這是人們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開始探索飛翼佈局飛機的主要動力。它把傳統飛機的垂尾、平尾機身都取消了,又由於採用了典型的翼身融合設計,大大降低了飛機的摩擦阻力。升阻比高,意味著相同飛行重量下,巡航阻力更小,需要的發動機功率小,降低了對發動機推力的要求。以B-2和B-52為例,最大起飛重量220噸的B-52,用了8台17000磅推力的發動機。而150噸級的B-2A,只是安裝了4台19000磅(8.6噸,推重比5.94)的F118- GE-100。上述優勢使得飛翼佈局比傳統飛機升阻比更大,動力更節省能耗,航程就更遠航時更長。
  第二大優勢是隱身性能好。飛機最強烈的雷達反射源主要是一些腔體反射(例如進氣道、尾噴管、座艙、雷達罩)、二面角(例如機翼與機身、機翼與掛架,垂尾與水準尾翼等連接處)以及機身、機翼前緣形成的曲面或鏡面反射以及機翼、尾翼前後緣的邊緣繞射。
由於飛翼佈局翼面與機身融合度高,表面由光滑連續曲面構成,幾乎不存在空腔、銳角、凸起等強烈的雷達反射源,外形設計上非常利於隱身。特別是取消了垂直尾翼,減少了飛機一大雷達反射源。
…….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04/doc-iicezzrr0045892.shtml
2019-10-05 08:34:29
媚藥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3 07:08:30
阿楨
台媒: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部署東風17 可威懾美國航母 2020-10-18 環球網

  聯合網10月18日引《南華早報》報導稱,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配備了東風—17取代已部署幾十年的東風-11/15,東風-17射程更遠可達2500公里,且精確度更高,複雜的飛行軌跡使得攔截其非常困難,主要用於打擊對方反導防空系統等高價值目標。
  相關新聞
陸超燃衝壓技術猛進 東風17射程起碼增5倍
陸轟6N搭載長劍-100巡弋飛彈還有無偵-8超音速無人偵察機打擊範圍達6000公里
  回應
打台遠火就行,東風-17是打美軍航母的!

央視證實研製轟-20隱形轟炸機 2020/10/19 旺報

目前,戰略轟炸機依然被美B-2A/B-1B/B-52俄圖-160M2/95MS所壟斷,中國轟-6航程8000公里作戰半徑3000公里,可發射射程2500公里的AKD-20空射巡弋飛彈,但轟-6相對美俄裝備著戰略轟炸機仍存在著差距。
央視7台播出《兵器面面觀》中,中國轟-20正在研製消息被證實,氣動佈局跟B-2A和B-21相同,採用為無垂直尾翼飛翼佈局。B-2A航程1.2萬公里,空中加油可達1.8萬公里, B-21為縮小版B-2,航程10000公里。考慮中國空軍長程轟炸作戰需求,轟-20也將達到10000公里。
2020-10-19 08:37:12
阿楨
美媒:中國在超過10個基地部署轟6 數量比美國都多

  據《福布斯》網站2020年11月16日報導稱,美國空軍正在削減轟炸機部隊,而恰恰相反,中國空軍正在增加轟炸機服役數量。
  文章稱,目前全球只有三個國家擁有轟炸機機隊。俄羅斯空軍有135架圖-22、圖-95和圖-160。美國空軍有156架B-1、B-2和B-52。中國的規模更大,擁有231架轟-6,三國中只有中國正在批量製造新的轟炸機,兩年內增加了36架。
  與美國轟炸機相比,轟-6更小、更落後。大多數轟-6缺乏空中加油系統,航程受到限制,也非隱形的轟炸機。儘管如此,轟-6仍然代表著世界第二或第三大遠程空中打擊力量。
  美國空軍一直計畫購買至少100架B-21新型隱身轟炸機,與74架重新升級的B-52轟炸機,與中國轟炸機力量相抗衡的過程中占優。
  回應
儘管中國的噴子對六爺不是很恭敬,中國軍方卻兩年增加36架轟六。
2020-11-19 07:14:20
阿楨
突破台防禦轟6不夠力 難怪陸要加緊研製轟-20 2021/01/29 中時

中方空軍1月23日出動包括8架轟-6K在內的13架軍機,大舉進入台灣的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讓世人得以一窺它的作戰計畫。
然而,《富比士》28日分析指出,轟-6系列是以1950年代的圖(Tu)-16為基礎研製,體型龐大、動作遲緩,缺乏隱形性能。面對現代防空,極容易遭受攻擊。而這有助於解釋,為何北京在研製新型轟-20隱形轟炸機,可以幫較舊型的轟-6開路。
  相關新聞
美專家:硬打不如偷襲 陸用戰機攻台比不上貨櫃民船
  回應
民航機,貨櫃攻擊! 磚家在辦家家酒嗎?台灣北中南各機場破壞了,民家黨的娃娃兵如何戰。
磚家想太多…第一轮石墨弹,全岛断电。第二轮反辐射弹,防空点开机即摧毁。
台海就百餘公里,根本就不需要轟炸機不須要用導彈,廉價的火箭彈,地毯式覆蓋狂轟爛炸,台灣彈丸之地就已癱瘓70%軍力。
2021-01-31 08:55:07
阿楨
中天軍工民企飛龍-2無人隱身轟炸機下線 號稱比肩B21

  2020-04-20中天飛龍公司稱,其研發的飛龍-2無人隱身轟炸機首架原型機下線。該飛機在飛行速度、作戰半徑、載彈量、隱身性能等方面與美軍正在研製的B-21接近,並將在完成首飛和產品化方面領先美軍B-21。
  飛龍-2採用飛翼無尾佈局、背負式進氣道和內埋彈艙設計;全機90%以上使用複合材料,在蒙皮表面還敷設新型雷達吸波材料;射頻天線均與蒙皮共型安裝,並採用頻率選擇表面(FSS)技術,光學偵察設備與機體結構一體化設計;主動雷達採用寬頻和跳頻工作體制,降低被截獲概率;發動機噴管採用二維固定噴管,並通過引射噴流冷卻,極大降低了紅外輻射強度。因此,飛龍-2無人隱身轟炸機具備了優良的全向雷達和紅外隱身性能。
  飛龍-2配備多種光學和主被動雷達載荷,可在全天候複雜氣象條件下發現和自動識別戰場上各類目標。它可以攜帶多種類型的精確制導武器對敵指控中心、預警雷達、防空系統、軍用機場、航空母艦、兵力集結點等戰場關鍵節點實施打擊。除此之外,飛龍-2還可以作為有人機的“忠誠僚機”協同完成複雜戰術任務,也可根據預設策略實施自主攻擊。它還可攜帶大量搭載模組化任務載荷的“蜂群”無人機,對敵先進防空系統保護的戰役、戰術目標進行分散式偵察、電子干擾/壓制、飽和攻擊和毀傷評估,具有極強的戰場生存能力。
  B-21未來將代替老化的B-52H和B-1B,與B-2一起承擔戰略轟炸任務。B-21搭載兩台普惠F135渦輪風扇發動機目前裝備F-35,可產生25.4噸的非加力推力。B-21的尺寸比B-2小些,載荷13噸,能夠搭載一枚GBU-57巨型鑽地彈,這是美空軍庫存最大的炸彈。航程9000千米,B-2的1.2萬千米, B-21描述為“極低可探測性”設計,而不是F-22和F-35“非常低的可探測性”。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4-20/doc-ikmxzfmk7915487.shtml
2021-04-21 07:22:20
阿楨
屢次秘密現身的F-117在鬼鬼祟祟地做什麼? 2021-08-02 新浪軍事

  F-117作為實際上第一款隱身機,有著極為科幻的棱形機身和複雜的幾何外形。也是美軍中少見的首飛不到30年就退役的作戰飛機。然而,自2008年退役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對F-117飛行的目擊報告。
  從性能上來說,F-117就不太可能是扮演蘇-57等戰機去進行空戰訓練。F-117通常上被人稱作隱身戰鬥機,可事實上沒有任何空戰能力,嚴格上來說是一款隱身轟炸機。過度追求雷達隱身和紅外能力下,裝備了兩台沒有加力燃燒室的F404發動機,最高速度僅0.9馬赫,比 B-52還慢。還有,F-117機翼的強度並不大,用不到6G的超載去和F-16玩近距離狗鬥未免有些開玩笑。此外, F-117座艙蓋上鍍膜,一個沒有光電探頭,座艙缺乏後向視野並且還是毛玻璃,推重比最大僅0.4的亞音速飛機,實在是不適合偽裝成蘇-57與其他飛機對練。更關鍵的是,美軍已經組建了擁有早期型F-35A的第65侵略者中隊作為假想敵。
  結合美軍近幾年開始加緊IRST系統的部署,這種推測或許有著更多的合理性。畢竟如果只是單純的測試雷達能否發現隱身飛機,那麼私人承包商的那些低慢小飛機甚至無人機會更有挑戰性。但是想測試高速飛行的同時滿足雷達紅外雙隱身飛機,那很可能只有F-117可以做到。而這或許也能解釋F-117為何不是高空突入,而是一反常態的進行超低空利用山谷掩護進行飛行,這樣能更好的模擬隱身轟炸機的對地攻擊航線或是隱身巡航導彈的飛行。

AESA與IRST在低可偵測度目標探測追蹤領域的應用 2020-04-15

現代戰機的主動相位陣列(AESA)能在50浬,甚至更遠的距離獲取並追蹤目標。然而,逐漸普及的低可偵測度/匿蹤技術能讓雷達的偵測/追蹤距離大幅減少約三分之一,其他電磁頻段的探測手段又再次受到重視,其中,紅外線搜索暨追蹤((InfraRed Search&Track,IRST)系統以雷達替代方案之姿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2021-08-03 06:48:33
阿楨
殲-20首次降落地面展示,六代機概念模型同步於珠海航空展出現 2022-11-09

解放軍第六代戰機概念模型,採用無垂直尾翼設計,機身採大型三角翼設計,表露追趕美軍「下世代空優機」NGAD的企圖心,也證實了美國空軍空戰司令部司令凱利上將(Mark Kelly)9月聲明中國六代機計畫進度快速的說法。
  相關新聞
回應美國預定12月推出B21 中國轟20隱形轟炸機快來了
第十四屆中國航展簽約總額超398億美元(第十二屆212億,第十三屆125億)

珠海航展六代機,南天門、玄鳥、白帝細節照片曝光,酷似美科幻電影《絕密飛行》的科幻戰鬥機

這款戰機被命名為白帝,以前叫玄鳥,其實中國人並不缺創意,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就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tW3aAv-gg
  回應
白帝是空天戰機,MD-22是寬域飛行器!
  相關新聞
X-37B無人太空梭航行地球軌道908天結束神秘任務2022-11-12降落在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

殲-20一亮相就“趴窩”,跟遼寧艦一樣冒出黑煙?原來中國軍工還有這樣的高科技!
  回應
 當時我看到一股黑煙時,第一時間就想到這個東西,只是沒想起來叫做APU起動補助發動機
 相比黑煙,美航展更有大片的即視感:德克薩斯州2022-11-12達拉斯航展上有兩架二戰老式飛機(P-63戰鬥機B-17轟炸機)在空中相撞墜毀。
 美國人負責科幻,中國人負責實現,,,這個未來真的會成為常態
 有人說中國發動機的壽命短,其實2015年中國就突破了葉片單晶體金屬拉伸技術,渦扇葉片壽命大大延長,整機達到了9500小時的大修壽命,2020年,中國突破了葉片高碳素纖維複合材料拉伸技術,使渦扇發動機的大修時間延長到1.2萬小時,2023年將正式量產,美國最新的渦扇發動機大修時間為1.5萬小時,中國渦扇發動機的心臟病問題已徹底解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yktvWamuh4
2022-11-14 08:08:1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