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07 06:33:58| 人氣6,627| 回應7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武直1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上圖是先前網傳/還真有但叫武直19,下圖才是WZ-10)
WZ-10已成中国军用直升机领域地道国产原型机
 
俄羅斯最新曝光︰中國最新武直19成功首飛(組圖)
武直19 
俄羅斯最新曝光︰中國最新武直19成功首飛(組圖)
武直-9 武直-19 武直-10
俄羅斯最新曝光︰中國最新武直19成功首飛(組圖)
 
空军世界 :: 解放军武直-10型武装直升机
紅箭-10與光電制導系統圖片
武直-10清晰挂架圖片
 
 
武直10機身已經塗上陸航編號,證明其已經開始裝備部隊 
 
空军世界 :: 解放军武直-10型武装直升机
下圖據說是武直-10可能采用的雷達
  
 武直10機身墨綠色:南京軍區已列裝 發動機獲突破! 2011-01-31
 
繼「殲20」戰機成功試飛後,中國再傳出有關新軍備的震撼消息:中國自己研發的攻擊直升飛機「武直10」(WZ-10)已經列裝部隊。武直10是中國第一種專爲作戰設計的直升飛機,西方軍事專家估計其作戰能力可以和美國著名的「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媲美。  
  有軍事愛好者比對這批「武直10」照片和之前網上出現的測試機照片,發現列裝的「武直10」和測試機有很大不同,除了機師坐艙有改動外,最明顯是發動機完全不一樣。有自稱知道內情的人士透露,測試機用的是加拿大生産的PT6C-67C發動機,但加拿大在美國壓力下取消了供貨計劃,此令中國「武直10」列裝的時間不得不壓後。近期中國在戰機發動機研發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現在列裝的「武直10」使用的是國産太行「渦軸-九」(WZ-9)發動機。
  美軍裝備的「阿帕奇AH-64」直升機就是一種攻擊直升機,其在海灣戰機中有出色表現。
  有熟悉中國軍事的西方評論認爲,中國「武直10」是世界一流的中型攻擊直升機,其和「阿帕奇AH-64」相較顯得較小一點,其挂彈會少一些,但裝甲、武器性能等均不比「阿帕奇AH-64」遜色,其機動性可能更高。它問世的最重要意義,是使中國有了專門設計的攻擊直升機,並使直升機生産技術水平一舉提升了二十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33a6701017eml.html?tj=1
 
武直10和殲20塗表隱形中國“特色”2011-02-02 (另參本館:武器如何隱身? PLA四代機之爭
 
隱形飛機采用非金屬材料或者雷達吸波材料,吸收掉而不是反射掉來自雷達的能量。雷達吸波材料分兩大類,一類是諧振型,一類是寬頻帶型。其中諧振型雷達吸波材料是爲了某一頻率而設計的、以磁性材料爲基礎、能把相消幹涉和衰減結合起來的吸波材料。寬頻帶雷達吸波材料通常通過把碳-耗能塑料材料加到聚氨酯泡沫之類的基體中制成,它在一個相當寬的頻率範圍內保持有效性。把雷達吸波材料與雷達能量可以透過的剛性物質相結合,形成雷達吸波結構材料,這種材料還屬于保密的吸波材料之一。運用最新的材料,隱形飛機在雷達上反射的能量幾乎能夠做到和一只麻雀的反射能量相同,僅僅通過雷達就想分辨出隱形飛機是非常困難的。
  機體表面高分子吸波複合材料技術。中國的各型戰鬥機都是銀光閃閃的外觀(鋁合金蒙皮原色),如果距離足夠近,還能看到寬大的機體縫隙和衆多的熱鉚釘。而這些地方恰恰是雷達波反射最集中的所在,之所以中國的軍用飛機極易探測和識別,就來源于此。這既是飛機制造工藝的問題,也是中國飛機設計的長期弊端。
  衆所周知。複合材料大型結構件技術。這是當今世界第四代(俄爲五代)戰機已經開始大批應用的一個技術,該技術既可以大幅減少飛機的機體重量(從而提高飛機的載彈量和載油量)而不減少飛行結構強度,還可較易實現飛機的隱身目的。中國已經在殲10實現了複合材料尾舵、垂直舵、非關鍵結構件等較大型複合材料技術,複合材料在軍用飛機上的應用比重也越來越多。而殲20的整個機體複合材料化,爲中國第四代戰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突破,機身的特性塗料爲殲20的隱形效果達到了更加完美,這點連美國和俄羅斯都不得不爲之贊歎。
  據最可靠消息,中國已研制出了實用的等離子發生器,在飛機高速飛行過程中,形成等離子霧,把飛機整個包裹在這層霧狀的東西裏,不但雷達發現的機率極小,而且肉眼也很難在一定距離觀察的到。也就是說,中國的隱形戰機的技術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從武直10和殲20的外表可以讓我們得出結論。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15619-1-1.html
 
淺析WZ10的外部設備(楨:WZ10乃集各國武直實用性之大全,而非為炫技!)
 
    目前來看,這首批裝備部隊的WZ10未配備毫米波雷達,這說明其對面導彈打擊方式還是激光制導,所配套的紅箭10也是激光導引頭。
    而這套設備的眼睛也就是機首的機載穩瞄系統TADS(包括一臺高分辨率攝像頭、一臺望遠系統、自動跟蹤器和激光指示跟蹤裝置)。
    扯到這裏,不由得傷感下,本來以前廬舍超級愛WZ10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他那和AH64一樣的大鼻子,即飛行員夜視設備(PNVS)和目標截獲/識別系統(TADS),這可是世界上第二個采用此兩套設備的武直,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心髒不給力,爲了減重,砍掉了這個大鼻子,換了個和小9下面一樣的東西。
    雖然功能沒有減少,但是64有那麽大個鼻子是有道理的,原因在于64的PNVS安裝在機頭上方,它可以使飛行員(正或副駕駛員/炮手)在夜間能通過頭盔顯示瞄准系統(IHADSS)看到機外1比1(原大)的景物圖像,景物圖像顯示在飛行員頭盔的單鏡片上,而且在這種景物圖像上可以疊印直升機的空速、飛行高度、方位等簡單飛行數據。TADS位于PNVS下方,它可以在白天或黑夜爲飛行員提供放大了的目標圖像(放大圖像有利于識別和攻擊),不同的是這種放大圖像在前艙是顯示在副駕駛員/炮手的頭盔鏡片上,在後艙則顯示在正駕駛員前面的顯示屏幕上。
    阿帕奇之所以要兩套裝置,那是因爲PNVS是專門爲飛行使用,保證飛機在夜間或其他惡劣氣象條件下正常飛行,TADS則是專門用作目標捕獲和指引。這樣一來可以確保駕駛和攻擊分開來,實戰中,假如夜晚用機炮攻擊兩側目標,炮手需要吊艙,則他可以調用TADS,而駕駛員則繼續用PNVS。
    如今的WZ10只有一個TADS,我軍在小9夜戰型的最初解決辦法是兩名飛行員都帶上單兵夜視儀(見圖),但是後來又有使用IHADSS的圖,個人猜測駕駛員使用單兵夜視儀(和阿帕奇駕駛員比視線裏沒有飛行參數),炮手用IHADSS。這個問題理得不太清,還望高人指點下。
    當時砍掉大鼻子也是無奈之舉,將來心髒給力了,再換回來,還要把大蘑菇也弄上。
    二、警告與對抗設備
    目前發現的警告裝置有:翼尖的激光告警裝置、機頭機尾的四個黑色雷達告警探頭(和小9上一樣),未見紅外、紫外告警裝置,可能是我沒認出來~
    對抗裝置有箔條、紅外投放器,還有四個未知的探頭,猜測是雷達幹擾機(和雷達告警裝置外置布置類似),未見紅外幹擾機。
    紅外幹擾機應該是有國産的,但是不知爲何沒有用上
    其他對抗設備應該說不錯,但與美軍當前發展應用的DIRCM(定向紅外對抗)、ATIRCM(先進威脅紅外對抗)乃至HIDAS(綜合防禦系統)還有差距,但有理由相信我們的同等設備也在抓緊研制之中,對抗的整體實力與美軍現役武直是相當的。
    三、其他
    1、駕駛艙上部,前起落架上的三個電纜切割器;
    2、駕駛艙右上方的OADS全向空速管傳感器;
    3、機身下部的白色物體,Z9WA也有,殲十背上也有!爲國營第765廠(陝西淩華電子有限公司)生産,不知何物,猜測爲高頻通信天線(純屬猜測,不要打臉啊)
    4、尾梁上下的兩個馬刀狀極高頻通信天線;
    5、還有兩個當登機踏板的著陸燈。
    6、鼻子上的敵我識別天線
    其他的就不認識鳥,歡迎補充
    後記:目前的WZ10應該還是有些不盡人意,機載穩瞄不夠全面,對抗設備不夠先進。
不過相信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有配備DIRCM或ATIRCM的長弓10盤旋于神舟大地的樹梢。
回應
應該不是由于“心髒病”的問題而減配,是否爲PNVS、TADS還不成熟?或使用要求不需全能?
  長工雷達呢,雷達才使硬道理。
    樓主好專業
  顯派個屁,不知你什麽意思,既然你這麽厲害國家怎麽不請你去造,還沒有正式公布的裝備,你就來個詳圖,看你這種得瑟的人就來氣,欠斃的貨。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15611-1-1.html
 
前幾日 本軍盲的淺析WZ10外部設備一圖,漏洞百出,是在對不住大家……
 

特發此貼以示歉意。
糾正之前的幾點錯誤:
1.最開始沒看到PNVS,不過確實是有的,體積比較小,性能我等也不好猜,萬一又逆個天啥的~
2.攻擊手進座艙確實不是踩著路燈,在左側著路燈上有個踩的
3.最開始那張圖有個地方打錯了,把極高頻打成了甚高頻
4.白色的東西經多方證實確爲無線電羅盤
5.最開始的圖把導彈逼近告警裝置(Missile Approach Warning System)也弄了進來,其實是沒看到的,有人說可以和激光告警整合,本軍盲不懂行不行……
6.總共有4個電纜切割器
7.關于有人對那個黑色球狀探頭裝置是否爲雷達告警接收器的質疑,見四樓。
我之前的理解是,這個東西確實是黑色,不能透光的,MAWS是紅外或紫外,不知道是不是必須要光學探頭(我看到的西方MAWS都是光學的,如果MAWS確實必須是光學探頭,那麽這個黑色的就肯定是電子設備了)。
其次,以色列的阿帕奇上,在美軍阿帕奇裝雷達告警機的同樣位置,裝的是一種和我朝這種黑色探頭一樣的東西,這樣理解是不是可以說那確實是雷達告警機,並且我朝與以色列~
目前看WZ10確實沒有紅外幹擾機,紅外對抗手段只有紅外誘餌彈。
如果本菜在新圖中標的B裝置(在AH64D後期型號可見)確實爲雷達幹擾機的話,那WZ10的ECM還是不錯的
以上內容如果還有錯誤,歡迎指正啊!!!多謝.最後,新春愉快!!!!!!
http://www.hobbyshanghai.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050
 
   武裝直升機火控雷達

   武裝直升機火控雷達是直升機火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于探測地(水)面和空中目標,爲機載武器提供目標信息。其基本功能是:對目標進行探測、定位、識別分類和跟蹤,爲系統進行彈道及火控計算提供信息,從而確定載機航向和武器的發射方位、時機,引導載機接敵、控制彈藥的投射和制導。
  現今,武裝直升機載反坦克導彈等主力武器的有效射程已達8-10千米。爲滿足這類武器對雷達探測距離和精度等方面的要求,又使雷達的重量、體積、功耗與武裝直升機的裝載能力相適應,折衷優選的火控雷達工作頻段是以35千兆赫爲中心的Ka波段。如果爲了增大雷達探測能力,掌握更大範圍的戰場態勢,也考慮采用包括毫米波和微波頻段在內的雙頻段火控雷達。  
  武裝直升機發展的裏程碑  
  1985年,美國諾斯羅譜?格魯曼公司開始進行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武裝直升機機載毫米波火控雷達的概念研究,曆經14年後,這部名爲“長弓”的雷達于1998年開始服役。“長弓”毫米波火控雷達的天線安裝在“阿帕奇”直升機主旋翼軸頂部。實戰表明,配備了“長弓”毫米波火控雷達的“長弓阿帕奇”直升機在殺傷力、生存性和作戰效率等方面,都遠勝于未配備雷達的“阿帕奇”:殺傷力提高4倍,戰場生存力提高7倍,作戰效率提高28倍。武裝直升機的發展曆史自此跨過一個裏程碑。英國、以色列、阿聯酋、沙特阿拉伯、日本和新加坡等國相繼采購了配備“長弓”雷達的“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中國臺灣也提出了采購意向。
  俄羅斯也在研制與“長弓”雷達性能相當的“勁弩-52”雷達。它是一種包括毫米波和L波段兩種工作頻段的直升機雷達,已于2004年3月開始在“卡-52”武裝直升機上試飛。此外,“米—28N”武裝直升機的旋翼軸上方有一個能自由轉動的錘狀整流罩,裏面也將裝有毫米波火控雷達。這種雷達不僅具有探測和火控功能,還可以作爲輔助導航裝置。
  歐洲直升機公司也曾提及打算爲其“虎”式武裝直升機加裝一部桅杆式脈沖雷達,提供360°對空監視;或者加裝一部毫米波雷達,用來跟蹤和捕獲地面類識別等任務。   
  “長弓”毫米波火控雷達系統
  
  APG-78“長弓”雷達是一種工作頻率爲35千兆赫的相幹多普勒脈沖雷達,可在晴天、夜間及煙、霧、塵、雨、雪等各種惡劣氣候條件下和電子對抗環境中工作,對運動目標的探測距離爲8千米,對固定目標的探測距離爲6千米:可掃描直升機前方55千米2的區域,同時顯示、區分和跟蹤128個目標,可自優先順序,對16個威脅目標進行排序,並在1分鍾內攻擊它們。
  “長弓”雷達的發射功率低,采用極窄的筆形波束主瓣和保密的低截獲率調制等低可探測技術。它還采用實波束測地面目標,進行非協同目標識別,能穿透僞裝物和樹葉識別固定目標,最後顯示實波束視頻和合成圖像。可進行360°全方位連續掃描,也可對特定扇區進行重點掃描。“長弓”雷達還是一種多功能雷達,有地面目標瞄准、空中目標瞄標、地形地貌顯示和內部測試等4種工作模式。
  加裝“長弓”火控雷達後,AH-641)的技術水平和綜合作戰能力明顯提高,成爲21世紀初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AH-64原來不裝雷達,作戰時需有OH-58直升機伴隨或利用其他戰場偵察設備提供目標數據。裝上雷達後可以自主搜索、跟蹤目標,探測到的目標數據不但可通過數據鏈傳給其他直升機。“長弓”像(MMWI)雷達制導的“長弓海爾法”導彈交聯,利用MMWI雷達尋的器檢測、捕獲和追蹤已瞄准的威脅目標。  
  “科曼奇”雷達與“眼鏡蛇”雷達  
  目前,“長弓”雷達是惟一進入部隊服役、曆經戰火洗禮的武裝直升機火控雷達。隨著有源電掃描陣列(AESA)技術的蓬勃發展,美國改進、升級“長弓”雷達,以裝備其最新研制的RAH-66“科曼奇”武裝偵察直升機,因而又稱爲“科曼奇”雷達。采用AESA技術提高了“長弓”雷達的作戰性能、顯著降低了體積重量。2004年初,美軍正式宣布取消“科曼奇”直升機研制計劃,將研制中發展的雷達技術用來改進“長弓阿帕奇”Block3和Block4,以延長“長弓阿帕奇”直升機服役時間,進一步增強其作戰性能。
  “科曼奇”雷達的作用距離和戰場搜索面積分別是“長弓”雷達的2倍和4倍,具有更強的防區外作戰能力。它采用電掃描技術取代原來的機械掃描天線,可在10秒以內掃描戰場,體積和重量減小了一半(重量降低到59千克);真正具備了“同時多功能”能力,顯著增強了作戰性能。同時,軟件升級使“科曼奇”雷達的探測距離,移動目標從8千米增加到16~20千米,固定目標從6千米增加到8千米。
  此外,長弓國際公司還與貝爾直升機公司合作研制“眼鏡蛇”雷達系統。它是從爲“科曼奇”偵察直升機研制的毫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展而來的一種吊艙式雷達,用來裝備AH-1Z“超級眼鏡蛇”直升機,安裝在AH-1Z直升機水平短翼的翼尖或傳統“眼鏡蛇”直升機的存貯艙內。“眼鏡蛇”雷達重量不足90千克,能在15分鍾內安裝或卸載。與“科曼奇”雷達相比,其天線尺寸更小,但新技術的引入使其性能幾乎與“科曼奇”雷達不相上下。  
   “勁弩-52”雙頻段火控雷達
  “勁弩-52”(出口代號)是俄羅斯“法紮特倫”NIIR公司研制的武裝直升機火控雷達,又稱FH01或Myech-U(本國代號)。2004年3月,“勁弩-52”雷達被裝在卡莫夫直升機公司新研制的“卡-52”武裝直升機上開始試飛。此外,“法紮特倫”公司還希望爲俄羅斯“米”式直升機提供“勁弩”雷達衍生型,建議爲米裏設計局最新研制的“米-28N”或“米-24M”武裝直升機提供一種吊艙式的“勁弩-ka”雷達。
  “勁弩-52”是一種雙頻段火控雷達,包括“勁弩-Ka”和“勁弩-L”兩型。“勁弩-Ka”工作在Ka波段,采用機械掃描天線,天線孔徑爲80厘米,裝在直升機前部。該雷達主要用于導航、監視和武器制導,使直升機能采用自動地形跟隨和回避技術進行超低空飛行。它對坦克的最大檢測距離爲8~12千米,可探測到400米處的電力線。“勁弩-L”工作在L波段(波長10厘米),用于直升機自衛。該雷達裝在直升機旋翼桅杆頂端的球形整流罩內,能爲直升機提供360°全方位空域覆蓋,對防空導彈的最大探測距離爲5千米。“勁弩-L”又稱“勁弩-50”,己用來裝備“卡-50K”和“卡-50-2”直升機。
  此外,“法紮特倫”NIIR公司還研制了“勁弩-L”的改進型——FH-04“勁弩-D”雷達,重量僅29千克,也工作于L波段,4副32×27厘米的固定平面天線置于直升機機身表面。因此安裝簡單,可以克服在旋翼桅杆頂端放置旋轉天線所帶來的各種問題。據稱,“勁弩-D”雷達對飛機和地空導彈的探測距離分別爲10千米、3千米。
  “勁弩-52”集毫米波與微波雷達的優點于一身,具有空-空、空-地等工作模式,可爲“卡-52”、“米-28”等各型武裝直升機提供全天候、全天時作戰能力。空-地模式包括目標探測和定位、動目標指示和數據跟蹤、地形測繪、地形跟隨/規避、空地導彈和火炮控制。空-空模式包括空中目標探測和跟蹤、空空導彈和火炮控制。  
   “寶石-280”毫米波目標瞄准雷達
image  
  NPO“金剛石”研究所研制的“寶石-280”毫米波目標瞄准雷達(代號爲N025),是一種性能稍次于“勁弩-52”的輕型雷達,用來裝備俄羅斯最新研制的“米28N”武裝直升機,安裝在直升機主旋翼軸桅杆上。首架“米,28N”量産型樣機計劃于2005年中期開始試飛,同年底交付俄羅斯空軍。2008年投入使用的“米-28N”將達到50架。俄空軍希望2012年前獲得300架“米-28N”武裝直升機,以逐漸取代現役的“米-24PN”。“寶石-280”雷達對橋梁等大型固定目標、戰術導彈發射架、裝甲車和無裝甲防護車輛的作用距離分別爲25千米、15千米、10—12千米和6—8千米。“寶石-280”兼具攻擊和導航2種工作模式。作戰時,“米-28N”首先用“寶石-280”雷達對地面目標進行初始檢測,然後傳給Tor光電系統確認,實現精確識別和打擊。  
  幾項新一代火控雷達技術  
  爲進一步增強武裝直升機的作戰性能,使其成爲“先敵發現”、“先敵瞄准”和“先敵攻擊”的致命武器,美國、俄羅斯和歐洲的軍事大國均在研究多種火米波火控雷達,使武裝直升機火控雷達向智能化、綜合化、網絡化方向發展。
  毫米波有源相控陣技術  
  “長弓”火控雷達采用的機械掃描體制有其固有缺點。隨著有源電掃描技術的迅速發展,毫米波收發組件呈商品化趨勢,美軍于是采用電掃描體制對“長弓”雷達進行改進,使其獲得了“同時多功能”、隱身和超小型化等作戰優勢。采用有源相控陣體制,可以通過多個固態收發組件的空間功率合成,彌補毫米波頻段功率較小的缺點,增加作用距離,實現數字多波束和“同時多功能”,增強抗幹擾能力和可靠性。  
  目標分類識別技術  
  目標識別是現代雷達技術的前沿,以及新一代機載雷達的重要突破口。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的目標識別難度極大,至今尚無成熟的技術和方法。識別處于靜止狀態的坦克、車輛十火炮等地面目標尚且困難,辨別真假彈頭、敵我目標、人爲與自然目標就更不容易了。“長弓”雷達在對目標進行檢測和分類時,對動目標采用多普勒技術、多普勒信號特征和俯仰角測量方法;對固定目標采用窄方位角波束、高分辨率距離分布圖和全極化矩陣特性,對雜波中的地面目標采用了頻率捷變、極化分集技術:對地面運動目標和空中目標采用了僞隨機頻率波形技術。“長弓”雷達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目標分類和識別能力,但仍不能判定目標的具體型號(如T-72和T-80坦克),尚需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類能力。
  隱蔽作戰是武裝直升機的基本戰術原則之一。武裝直升機必須采用多種隱身設計技術,包括火控雷達的低截獲概率性能,以免被敵方偵察接收機截獲,免遭敵方幹擾和反輻射導彈襲擊。低截獲概率雷達的主要技術措施包括:降低平均功率、降低峰值功率、擴展信號頻譜、降低發射天線旁瓣等。  
  戰場管理和目標交接技術  
  智能化戰場管理和目標交接能力使武裝直升機具有致命殺傷力和強大生存力。“長弓”火控雷達與機上武器系統交聯,發現目標後,可根據戰場情況自動進行目標分配和目標交接,實現戰場智能化管理、提高作戰效率。“長弓阿帕奇”直升機一般是編隊作戰,編隊中一架直升機將火控雷達設置爲對空目標搜索模式,另一架則設置爲對地目標搜索方式,同時利用射頻幹涉儀對敵方防空系統進行偵收,在綜合顯示器上顯示威脅目標的位置和距離。發現目標後,火控雷達對目標進行識別,並對危險目標進行優先排序。然後將數據傳給本機武器系統,發射導彈直接對目標實施打擊,或者將目標數據傳給他機,引導其對目標遂行打擊。這樣就能加強武裝直升機的態勢感知能力、提高直升機編隊的作戰效能、降低直升機被截獲的概率、提高直升機的生存力。  
  射頻幹涉儀技術  
  探測和分辨地面防空系統是武裝直升機的必備功能。除了用上面提到的方法探測地面防空系統中的火力單元外,還可以利用射頻幹涉儀技術。射頻幹涉儀可以在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探測敵提高直升機生存力,或者將射頻幹涉集儀與雷達探測到的目標信息進行數據融合,對處于發射狀態的敵防空系統實施無測探測、被動測距、識別和定位。
  未來武裝直升機的作戰環境將日益惡劣,因此對機載火控雷達的性能將提火控雷達要采用有源相控陣體制,以增加探測範圍、進行快速掃描、高速獲取目標信息,要提高雷達定位精度和分辨力,爲武器系統提供精確的目標定位利引導參數,要采用毫米波自適應天線來提高雷達的抗幹擾能力,適應現代戰場複雜的電磁環境,要減小天線體積、進行特征控制,降低雷達被截獲的概率、提高雷達隱身性能,雷達要向多功能方向發展,除火控外,還能完成大範圍目標偵察、監視、地形回避、防撞、目標識別和威脅等級排序等多種功能。
http://www.hudong.com/wiki/%E6%AD%A6%E8%A3%85%E7%9B%B4%E5%8D%87%E6%9C%BA%E7%81%AB%E6%8E%A7%E9%9B%B7%E8%BE%BE
 
武直10>百度百科  
   
武直-10計劃主要由中航工業昌河飛機制造總公司負責,于1992年責成全國四十余家相關院所立項開發,爲陸軍“9.5”計劃重點攻關項目,得到軍方總裝部領導的重視。總裝部副部長徐懷中中將數度到該公司視察項目進度。
  設計特點
武直-10型攻擊直升機的設計綜合了中外攻擊直升機的各方面優點,采用了國外流行的攻擊直升機布局,實行了5葉漿單旋翼、串列式座艙,其射手在前,駕駛員在後,實行了兩座艙間防彈玻璃分隔。縱列式座艙的布局非常接近A129,各由4面六角形整體擋風玻璃構成。水平視野和垂直視野也與A129基本相當,後者的水平視野爲260度,垂直視野爲-34~+56度。 陸航武直10攻擊直升機(16張)  直升機全約長14.15米(旋葉轉動時),高約3.84米,最寬處(注:包括短機翼)約4.35米,采國際流行的縱列式座艙布局,窄機身,後3點式防沖撞起落架;基本繼承了Z-9式的涵道式尾槳和飛行傳動系統。主槳由4片全複合材料槳葉構成,直徑約爲12米,尾槳爲11片彈性玻璃纖維寬葉。   
  據稱,直-10型攻擊直升機的技術受到了意大利著名直升機廠商阿古斯塔公司的影響。電子戰系統綜合了國産“浴火”雷達、預警接收機分系統等多信息融合技術産品的特點。其前座艙配備了引進的俄羅斯卡-50型直升機的00式K-37型彈射椅,低空救生能力超過了歐美同類機型。而且,武直-10型攻擊直升機是一款具有第三代攻擊直升機特點的隱形攻擊直升機。   
  武直-10不僅配備裝甲,外型被彈面小,而且采用了很多新技術,在戰鬥力方面與直-9相比有質的飛躍。例如,直-10的頭盔瞄准具可將作戰時必要的光學,紅外線、儀表的視頻和圖文信息都投射到頭盔前面,不必頻繁盯著儀表。炮塔和光電塔同步隨動于頭盔瞄准具,這使飛行員看哪裏,哪裏的視頻圖像就同步顯示到頭盔上,使視力無論在白天還是晚上都提高上百倍。   
  該機配有自動跟蹤/照相,視頻錄像功能,有在複雜條件下幫助起降的無線電高度表,以精確控制旋停高度。座艙中配備有兩三個數字多功能顯示屏,儀表大都實行“傻瓜”式和直觀式,並有語音、圖文提示和告警。機艙中的2個飛行員可以相互傳遞和切換語音、視頻、照片,進行相互默契協調,並有數字地圖和GPS/GLONESS導航,可以說,該機的數字化水平相當高。   
  武直-10的垂直安定面也部分借鑒了A129的設計方式,尾梁的下方小垂直安定面安裝了尾輪,但是尾槳的安放位置正好相反,武直-10爲4葉槳,布放在垂直安定面右側,而A129的2葉槳位于垂直安定面左側。直- 10著陸裝置的起落架都是單輪式,尾輪是固定式的。
  發動機
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工業的軟肋。無論是“飛豹”還是殲-10,它們在發展過程中都受到了發動機問題的困擾,而立足出口的“梟龍”戰機甚至一度因爲俄羅斯不同意中國再出口RD-93引擎,連交貨都成了問題。最近,直-10型攻擊直升機也因爲發動機問題而引來了國外媒體的關注。   
  國外媒體一致認爲中國武直-10安裝了2臺加拿大普惠公司生産的 PT6C-67C型渦軸發動機,發動機排氣孔的設計采用了降低紅外特征的方式。   
  PT6C- 67C渦軸發動機的最大連續輸出功率爲1531馬力。據媒體估計,武直-10型攻擊直升機的重量約爲5.5噸,最大武器外挂1.5噸,旋翼直徑12米,最大平飛速度超過270公裏/小時,巡航速度約230公裏/小時,機載燃油航程約800公裏。
  中國已爲武直10換裝國産發動機
2010年2月17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的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登載簡氏集團赴新加坡空射武器編輯羅伯特-休森(Robert Hewson)的署名文章,文章以“中航工業從歐直公司轉向爲直-15更換發動機”爲題,引用歐直公司首席執行官魯茨-伯特林的話說,中國已做出決定,抛開普惠加拿大公司PT6C-67B型發動機,爲直-15系列直升機配備國産動力裝置;文章同時提到,中國已成功地爲Z-10攻擊直升機更換了名爲WZ-9(渦軸9)的國産發動機。   
  文章首先說,中國中航直升機有限責任公司(AVIC Helicopter Co.,也叫做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英文爲Avicopter)擺脫EC-175/Z-15中型直升機項目的聯合研發方——歐洲直升機公司(Eurocopter),做出決定:爲中國方面的直-15系列直升機(即Z-15)配備國産動力裝置。   
  簡氏文章說,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將圍繞一款新的目前尚未最終確定的渦輪軸發動機,對直-15進行重新設計,這款發動機將由中國與法國的透博梅卡公司(Turbomeca)合作研發。而歐洲直升機公司將繼續研發和制造其EC-175系列直升機,將按照此前的計劃,爲其配備普惠加拿大公司(也叫做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Pratt & Whitney Canada)出品的PT6C-67B型發動機。簡氏表示,該刊還了解到,中國已經成功地爲昌河飛機工業公司的Z-10攻擊直升機更換了國産動力裝置,而且,據信這種動力裝置命名爲WZ-9,Z-10攻擊直升機以這種發動機爲動力進行了飛行。   
  簡氏還提到,(中國)生産了一些Z-10的原型機,它們配備有PT6C型發動機,這就引發一個嚴重的問題——西方的發動機爲一個概念上的商用研發項目提供動力,卻如何成爲純軍用飛機的發動機。有關Z-10直升機使用PT6發動機的“喧囂”,或許是中國決定爲直-15直升機尋求一款替代發動機;爲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也許關注于爲一款具有戰略意義的直升機項目提供持續供應。   
  簡氏防務周刊文章提及,在2010年2月份的新加坡航展(Singaore Air Show)上,歐洲直升機公司總裁和首席執行官魯茨-伯特林(Lutz Bertling)確認了直-15直升機的(發動機)重新設計一事。伯特林指出,EC-175/Z-15直升機項目啓動以來,過去五年來,該項目按照預定的計劃節點進行,第二家EC-175直升機機身已經在去年12月份交付法國。EC-175和直-15直升機所有主要的結構部件都在位于哈爾濱的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制造。伯特林確認了中國決定將普惠加拿大公司排除在直-15項目之外的決定,他說:“我們的中國夥伴已經決定從搞一款單獨的發動機——來自透博梅卡的未來的尚未面世的設計。”他補充說,此舉將在某種程度上延遲直-15直升機的研發進程。   
  簡氏在文章末尾說,決定爲直-15直升機找到一款替代發動機的另一個原因是,解放軍計劃將這款7噸級的多功能直升機引入軍中服役。中法聯合研制的直-15直升機總是作爲一款民用飛機出現,限定的領域一直強調商業市場(前景),而中國當前民用航空領域限制較緊,上述市場尚不存在。而對于戰場使用和艦載直升機來說,直-15倒是一款理想的平臺,它將填補解放軍航空能力方面尚且存在的明顯空白   
  武器系統   
中國這次公開的是武直-10的三號試驗機,攜帶了8枚“紅箭”-10型反坦克導彈。在早前的試飛過程中,一架試驗機還攜帶了8枚“天燕”-90型空空導彈。目前的測試正集中在武器運用方面,機炮是30毫米單管型機炮。   
  武直-10安裝了前視紅外探測系統,並且擁有一個機載穩定瞄准系統,有電視成像、激光測距功能,主要用于制導“紅箭”-10型反坦克導彈。從穩定瞄准系統的外形判斷,應該安裝了激光照射系統,因此,“紅箭”-10型反坦克導彈可能采用半主動激光制導系統。
  性能數據
機長:14.15米   
機高:3.84米   
空重:5100公斤   
旋翼直徑:12.00米   
航程:1120公裏   
最大起飛重:6000公斤   
尾槳直徑:2.58米   
爬升率:11/秒   
實用升限:6400米   
有地效懸停升限:未知   
巡航時速:115公裏    
無地效懸停升限:2000米   
最大時速:258―295公裏   
續航時間(25分鍾余油)3小時45分。
http://baike.baidu.com/view/637153.html?tp=0_00
 
俄羅斯最新曝光︰中國最新武直19成功首飛(組圖)  

  東方網2010-8月10日消息︰據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網站8月9日報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已于日前展出了其最新研制的攻擊直升機——直-19的首架試驗用機。
  這種新型攻擊直升機以中國陸軍航空兵現役的直-9W為基礎研制,主要用于打擊坦克等重型目標。
  從目前公布的照片上看,直-19的機體較窄,采用了串聯式座艙部件。其保留了直-9WA直升機的尾部和主旋翼設計方案。除此之外,為了降低設計風險,中航工業集團可能還為直-19安裝了與直-9WA相同的動力裝置。有媒體報道稱,直-19攻擊直升機已于今年5月份完成了首飛。
  有分析人士指出,直-10中型攻擊直升機的研制工作目前已經接近尾聲,而新進推出的直-19很可能將與前者形成高低搭配,用于彌補前者數量上的不足。此外,由于在動力裝置的整合問題上遇到困難,導致直-10項目的進度受到延誤,而這可能也是導致中國人研制的直-19的原因之一。直-10直升機于2003年4月29日完成首飛,其排氣口采用了有利于降低紅外信號的設計。最初,直-10裝備的是加拿大生產的PT6C-76C發動機,但其量產型號可能會裝備與直-9相同的發動機。有消息稱,首批直-10A目前已開始裝備中國陸軍航空兵。
  作為直-19研制基礎的直-9W是中國生產的第一種攻擊直升機,目前是中國陸軍航空兵部隊的主力裝備。直-9W裝備有威力強大的“紅箭-8A”反坦克導彈、57/90毫米火箭彈、23毫米機關炮以及用于打擊空中目標的TY-90空對空導彈等。
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100791-big5.html
 
WZ-10墜毀!防止新的大躍進! 2007-07-16

mk800新評論:近期中國境內一家媒體,報到了一架中國正在實驗的WZ-10專用武裝直升機,墜毀的報導。而且匹配了圖片。畫面中的確在第二幅出現爆炸效果。那麼WZ-10真的墜毀了嗎?但是不久此報導便被修改。
今天日本《讀賣新聞》簡單報到了此事。中國一架在實驗中的WZ-10武裝直升機,與昨日發生不明事故,導致飛機失控,墜毀。據稱總計約有5人在此次事故中受傷。但是沒有死亡報告。
歐洲直升機公司負責飛行安全設計的技術工程師稱媒體稱:中國欲求在一個原本設計為“輕型專用”武裝直升機上,掛載打擊能力超越或者與AH64D阿帕奇形同的載荷重量。這本身就是一種帶有極大的冒險行為。
他指出:武裝直升機專用的發動機功率產生的提升力,與其直升機的最大載荷成正比例關係。因此,各個國家在設計都在紛紛盡可能在設計中減少不必要總量,以增加載荷與油料基數。但是中國自行研製的WZ-10與美制AH64D阿帕奇直升機,具有本質的不同。前者是按照輕型武裝直升機設計完成的。他的設計能力註定了他的有效載荷攻擊能力。而後者則是具有“空中巡洋艦”的稱呼的重型武裝直升機。目前全世界僅有美國,俄羅斯在生產製造重型武裝直升機。
中國自行研製的渦漿-10發動機。類比了烏克蘭的部分技術。但是在設計中還有一定的缺陷沒有得到解決。中國在2003年前,總計製造了6架Wz10武裝直 升機。但是,在2003年實驗中,1架可能因為動力故障而墜毀。而中國隨後終止了原本打算在2004年胡錦濤上臺之際,推出的這個產品。返回到廠方繼續實 驗。
而中國軍方對於武裝直升機的要求,也在逐步加大。不斷增加武裝直升機的載荷要求,但是卻不計算WZ10設計原始資料。因此,導致 中國盲目尋求要超越AH64D阿帕奇的“陸地巡洋艦”的能力,以打造所謂自主的“陸地驅逐艦”。但是由於設計與動力系統的匹配不適合。因此,造成了首次墜 毀。而這次,目前原因還尚未透露。但是可以想到的是,最大可能因素還是來源於“設計與要求”的不匹配。

mk800:武器設計的過程中, 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任何事物最初都是這樣。但是,我們還是要分析失敗原因。如果真的是人為為了“新時代的超英趕美”而導致以上失誤。那麼實在令人痛心。而 好在中國早期研製成功了具有世界水準的零-零直升機用彈射座椅。它可以最大限度挽救寶貴的試飛員。
如果是因為我們的設計與研發能力,特別是動力系統與控制系統,自動駕駛導航系統的匹配上。我個人覺得國人大可不必對此感到沮喪。我們獨立研究這種我們從來沒有研製過的專用武裝直升機。對比我們以往取得“Z9多用途”“Z8多用途”它具有設計本質的不同。而對於我國這是一個實屬空白的課題。
只要不是人為追趕造成的,那麼我們應該正確對待。並且永遠積極鼓勵我們的研製專家們。而不是惡語打擊他們。
中國目前來看,俄羅斯在緊緊逼迫中國,要不你就掏錢購買的我老爺機:MI28浩劫。要不就買新的K50.幫你恐怕有些難度。那麼這就可能意味著我們要獨立闖過這個難關。一旦過去了。我們的前途就是光明的。
最後:希望中國軍工倍加努力。人民在期望與支持你們。同時,在這個領域走出中國自己的特色建造中國自主的武裝專用直升機的品牌之路!
求人不如靠自己!還是要說: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http://bbs.news.sina.com.cn/?h=/g_forum/00/04/01/view.php%3Ffid%3D39169%26tbid%3D6492&g=1
 
武直10

直10計畫主要由哈爾濱飛機制造總公司(HAMC)負責,于1992年責成全國四十余家相關院所立項開發,爲陸軍「95」計畫重點攻關項目,得到軍方總裝部領導的重視。總裝部副部長徐懷中中將數度到該公司視察專案進度。
  WZ-10爲發展自Z-9B的中型專職武裝直升機,全機淨重約5,543公斤。其主要任務爲樹梢高度戰場遮斷,消滅包括敵地面固定和機動的有生力量,並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WZ-10未來配合設有頂置瞄具的Z-11輕型直升機取得目標,可完全在接敵隱蔽處發動進攻,故戰場生存能力極強。該機除部份光電瞄准系統可見于WZ-9外,更配有FLIR,因此具有有限複雜天氣和夜間作戰的能力。
  直升機全約長14.15米(旋葉轉動時),高約3.84米,最寬處(注:包括短機翼)約4.35米,采國際流行的縱列式座艙布局,窄機身,後3點式防沖撞起落架;基本繼承了Z-9式的涵道式尾槳和飛行傳動系統。主槳由4片全複合材料槳葉構成,直徑約爲12米,尾槳爲11片彈性玻璃纖維寬葉。采傳統布局的WZ-10同美制RAH-66相比,不具備雷達隱身的氣動結構,而是通過大量采用吸收雷達波長的複合材料和塗裝來縮短被敵人發現的距離,同時也達到減輕飛機重量的目的。
  動力裝置采兩臺歐洲MTR出品的MTR390渦軸發動機(turboshaft),具體資料不詳,估計大致與義大利A129同級。
  航電設備采國産和法制數位化系統。導航系統爲3軸yrolaser+RadioAltimeter+Doppler Radar+GPS。座艙內前後都有平顯(HUD)和3具多功能低頭數顯(MFD),(外加一些主要飛航儀表的指標式backup)結合HOTAS的模式切換控制系統,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負荷,也使的飛行員得以花更多時間觀察周圍地理,戰術環境而不是眼花撩亂的各式儀表。這正是當代戰場戰術運用的最大特點之一,事態意識也是一代和二代武直技術上的分水嶺!
  WZ-10最大武器外挂約1,500公斤,機身兩側的短翼約長4.32米,可挂載包括57毫米多管火箭,23毫米機炮夾艙,紅箭-8反裝甲導彈等對地武裝,對空自衛有PL-5和TY-90兩種空對空導彈。同時,配合「專武10」計畫研發的鐳射制導半主動反裝甲導彈,「閃電-2」也接近完成。火控系統爲類似法國「星夜」(Starry Night)的數字一體化設計。後座武控官可利用國産頭盔瞄准具,結合機鼻球形FLIR,爲機頭下方的30毫米機炮和外挂武器標定目標。拜美國1553B資料總裝線所賜,WZ-10同樣勝任挂載各類北約制式機載武器,爲將來飛機升級,出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爲專職武裝直升機,WZ-10的戰場生存能力被看作是同攻擊能力一樣重要的項目指標。其設計人員充分考量了當代武直運用的實例和其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使WZ-10基本具備了未來高科技戰場的生存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防撞毀起落架和複合材料的使用外,其完整的電戰系統也功不可沒。專爲武裝直升機研發的「浴火96」由垂尾前後端的一組雷達警告接收器和發動機上方的鐳射告警接收器與機載有源,無源幹擾器自成一體,有自動保護程式,也可由駕駛員人爲控制。其他電戰裝置還包括安裝在座艙前的IFF敵我識別器。在受到敵無制導武器的攻擊時,其座艙防彈玻璃可抵抗7。62毫米彈藥的傾徹,座艙下的複合裝甲可抵禦12。7毫米機槍的射擊。前後座艙中間有防火,防彈牆,以防敵人「一石兩鳥」,同時,飛航,武控等主要系統的冗度設計使得當一名駕駛中彈時,另一名駕駛可馬上恢複對戰機的操作。在最壞的情況下,還有類似Ka-50操作方式的零零彈射座椅作爲最後一根救命草。
  未來WZ-10A升級計畫將包括頂置毫米波雷達,電腦中央處理能力提升,加裝紅外熱氣抑制裝置,電戰夾艙和艦載能力。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411

WZ-10已成中國軍用直升機領域地道國産原型機 2008-09-28《艦船知識》雜志

  標准認證、材料和系統在研制“WZ一10”的過程中,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十分注重對取得的科研成果實施標准化和專利化的認證和科學化管理,以便確保中國軍用直升機健康和有續的發展。例如,對信息交換和處理系統數學軟件實施了GJV289A標准認證(類似于美國的1553B標准認證)。據臺灣軍方透露,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實施的GJV289A標准,可以使武器系統與北約標准兼容。香港中國問題研究中心的專家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認爲,爲了讓“WZ一10”使用北約的武器系統,只要爲其火控系統更換一個模塊就可解決問題。對于研制者來說,這種更換模塊的做法有其深遠的商業性戰略意義,即可以拓寬“WZ一10”的出口市場。
  再例如,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向南昌直升機制造廠副總工程師李明的“旋翼原理樣機複合材料槳葉”頒發了國家(發明專利)特許證書。此前,中國沒有這項技術。爲了解決這一難題,李明率領專家小組,一方面邀請國外權威專家講課吸取經驗,另一方面關起門來進行研究,終于創造和發明了自己的生産專利。據悉,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向所屬科研人員頒發的國家(發明專利)特許證書已經超過了25項。其中,95KT型號的複合材料槳葉,已經在中國研制新型飛行器領域中得到廣泛的運用。
  在2004年舉辦的中國珠海航展上,中國第613電子科研所展出了自己的電子産品。其中,軍用直升機飛行員多用途頭盔引起了與會者的高度關注。這種多用途頭盔可以與機載火控系統和導航系統等系統相聯。改進後的OH58D瞄准系統,已經裝備直一9直升機,該系統可以完成目標指示、火力控制及對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實施制導等任務。臺灣專家稱,OH58D瞄准系統可以與法國研制的“星夜”瞄准系統相媲美。衆所周知,中國第613電子科研所研制的OH58D瞄准系統,曾于1996年在中國珠海航展展出。此外,中國華烽集團研制出一種機載直流電動機,以便用于軍用直升機的啓動和保證機載電子設備的使用。據媒體報道,該科研項目的完成前後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
  “WZ一10”安裝了1部由中國北方電子公司研制的重量爲69.5千克的毫米波雷達,該毫米波雷達可以確定目標的坐標、目標的型號、並引導導彈對其實施攻擊。據臺灣媒體報道,“WZ一10”裝備了與以色列拉法爾公司研制的十分相似的紅外夜視儀。飛行員座艙安裝了彈射座椅以及新型飛行員離機系統。盡管專家們對于該系統的性能沒有做出一致性的評價,但是,可以猜測到這套系統有可能與俄羅斯卡莫夫公司研制的卡一50和卡一52武裝直升機相同。
  “WZ一10”座艙爲1臺平視顯示器、3臺多功能液晶顯示器和1部油門與駕駛杆手動操縱系統。機載導航系統由l臺激光陀螺羅盤、1臺無線電高度表、1部多普勒雷達和1部全球定位導航系統組成。“wZ一10”安裝了“YH96”國産雷達告警系統。該系統可以對來自後半球的雷達輻射和激光輻射實施告警,攔截光學誘餌投放器和實施無源幹擾。該系統既可以由飛行員控制,也可以自動控制。此外,“WZ一10”還安裝了可以在電子戰條件下有效使用的敵我識別器。
  據臺灣軍事專家分析,“WZ一10”所有機載設備可以在最爲複雜的條件下使用,從而大大降低了機組人員的工作負擔,並可以在空戰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戰術決策。此外,機載控制系統、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和電子地圖相互鉸聯,以確保在高度爲10~15米的超低空遂行作戰任務,並可以保證及時規避地面和空中障礙物。
  武器裝備臺灣軍方從獲取的第1張照片計算出“WZ一10”武裝直升機最大武器外挂量爲1600~2000千克,並可以挂載下列武器裝備:機頭前部安裝了1門23毫米(有媒體稱口徑爲30毫米)自動航炮。此外,自動航炮旋轉角增加到130度。機載導彈包括:反坦克導彈和裝有紅外導引頭的近距空空導彈。可以按照以下4種方案挂彈:第一種,可以挂載16枚“紅箭一8”和“紅箭一9”反坦克導彈。“紅箭一9”反坦克導彈射程爲600~6000米。第二種,可以挂載8枚“紅箭一8”和“紅箭一9”反坦克導彈。此外,還可以挂載36枚火箭彈。第三種,可以挂載8枚“紅箭一8”和“紅箭一9”反坦克導彈。此外,還可以挂載8枚“天燕一90”空空導彈。第四種,可以使用最新研制的“閃電一2”反坦克導彈系統。“閃電一2”反坦克導彈系統已經通過了綜合試驗,並開始裝備部隊。臺灣軍方稱:“閃電一2”反坦克導彈系統的作戰性能達到了1990年代末的國際水平。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WZ一10”武裝直升機已經成爲中國軍用直升機領域地道的國産原型機。在研制過程中,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培養了一支寶貴的科研隊伍。當然,最重要的是爲建立中國直升機工業自主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9-28/0920523463.html

海外媒體推測中國新型武直-10(WZ-10)武裝直升機

此前,英國的《簡氏防務周刊》報道稱:中國的“武直-10”型武裝直升機計劃正在取得穩步進展。目前,負責“武直-10”項目的軍工部門已經向中國軍方交付了3架“武直-10”的原型機。其中有兩架正在試飛,第三架估計將用于機體靜力試驗等項目。據稱,“武直-10”已完成了400小時的試飛,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簡氏》並將這種專用武裝直升機稱爲“解放軍樹梢殺手”。
而在近日,英國“今日中國防務”網站也發表文章稱,位于中國江西省的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和中國直升飛機發展研究院,目前都正在爲解放軍發展一種攻擊型武裝直升機。外界將這種直升機稱爲武直-10,據稱這將是一種第三代雙座武裝直升機。從設計的尺寸和性能上看,這種武裝直升機與歐洲的“虎”式直升機和南非的Rooivalk“茶隼”型武裝直升機非常相似。
文章還表示,這種武直-10直升機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就已經開始發展。昌河集團的母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正在與一些歐洲夥伴就民用直升機的動力系統展開合作,不過這種動力系統既可以用于民用中型直升機,也可以用于攻擊型武裝直升機。根據發動機産業的一些書籍描述,武直-10使用了加拿大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PT6C-67C型渦輪軸發動機,該發動機也是阿古斯塔公司A139直升機的發動機。據稱A139與我國直-15型中型運輸機關系極爲密切。
這型武裝直升機的特點爲:駕駛員座艙將采用一前一後階梯串列式雙座;機身設計變窄,類似于西方的直升機外形設計。這型直升機主槳將采用五葉片渦輪軸發動機和尾槳將采用四葉片。據目前披露的一些圖片來看,該機尾槳采用了兩組兩片交錯成一定角度的布局方式,這種布局的主要優點是兩組槳葉産生的噪音可互相抵消掉一部分,從而降低整體噪音水平。據稱,自2004年開始,中國已經建造有數架武直-10的原型機。在武直-10的設計方案完全確定並得到批准生産之前,這些原型機將接受各種測試。但這條消息沒有得到權威部門證實。
海外媒體在今年3月刊登的文章稱,由于中國同意大利阿科斯塔(Agusta)直升機制造公司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系,目前已經組建了合資公司,共同生産雙發的A109型直升機,中國目前擁有5架A109直升機,並且希望生産更多的同型直升機。海外媒體稱,此前有媒體猜測,中國的武直-10與歐洲的“虎”式武裝直升機和南非的“茶隼”型武裝直升機可能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最近披露的一些網絡圖片顯示,這一猜測並非無的放矢。
據稱此圖爲武直-10使用的主要武器——紅箭-10反坦克導彈。該導彈使用半主動激光制導,原理、結構上類似于美國AH-64使用的“地獄火”導彈。傳說其制導頭技術來自于俄羅斯。
海外媒體引述南非的消息來源稱,“大約在2001年以前,中國人頻繁地訪問了我們(南非)。同時邀請我們的人到中國進行交流。他們有的來自陸軍、空軍,有的來自不同的軍工企業,並參觀了我們的‘茶隼’型直升機。不過,2001年以後,中國人員幾乎就不再來了”。
隨後,海外媒體又訪問了歐洲的EUROCOPTER公司。該公司人士聲稱:“關于武直-10的設計,我們沒有同中國進行過任何聯系”。
最終,由于近年來阿科斯塔公司是西方直升機企業中與中國合作最爲密切的夥伴,所以海外媒體認爲,武直-10在前視紅外(FLIR)系統的布放位置、發動機的安裝方式、尾翼設計等方面都更加接近阿科斯塔公司生産的A129型直升機,而非歐洲的“虎”式武裝直升機。
據安徽省科技獎科技進步類推薦項目文檔顯示,武直-10采用了先進的液晶顯示技術。 機載環境對液晶顯示器件有特殊的要求:機載環境下常有太陽光直射,因此要求LCD在強環境光下具有較高的亮度和對比度。機載環境要求LCD具有較寬的工作溫度範圍(-45℃~65℃)。以上兩個方面都是普通民用液晶所不能滿足的,通過把AM-LCD應用到機載環境上,能夠解決上述問題。該顯示技術研制了高亮度背光源,使顯示亮度最高可達到1000cd/m2,徹底解決了強陽光下顯示的問題。並研制了具有減反射功能的濾光片,采用在玻璃表面鍍減反射膜技術,降低了強環境光在屏表面形成的反射,進一步提高了産品在強環境光下顯示的對比度和清晰度。該項目采用了透明加熱膜制作技術,研制了高透過率、低吸收率、小電阻透明平板加熱器,並研制了閉環溫度控制系統,在低溫環境下可對液晶屏進行自動加熱,在-40℃低溫啓動時,加熱5分鍾內就可使液晶屏正常顯示,並可保證液晶屏始終工作在合適的溫度下,解決了液晶屏不能在低溫下正常工作的難題。而且該項目加熱器與液晶屏的連接采用了透光性在97%以上的粘接膠粘接,增加了透光性,並使結構得到了加固。
據網友分析,據2009年第一期《中國航空報》報道,通過減重優化等措施,昌飛某重點型號的研制調整設計方案已通過評審,研制工作全面啓動。這新聞可能說明,專武現階段正式定型無望,裝備遙遙無期,原型機正在鍛煉減肥中。直-10的研制可能限于困境,加拿大進口發動機指望不上,需要改用國産WZ-9發動機機,而國産發動機相對功率小體積大,必須重新調整設計方案,優化減重減,從而確保性能。
http://www.airforceworld.com/pla/wz10-helicopter-china.htm

武直十又傳出新消息:整體項目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2009-10-16 )  

有關中國Z-10武裝直升機的消息顯示,這個項目仍在穩健地進行,其西方供應商使得這個項目成爲可能。昌河航空工業公司已經交付了3架原型機,其中2架據信正在進行飛行試驗。
  一架據說在位于西安閻良的中國飛行研究院(CFTE)進行飛行測試,其位于陝西省西北部。兩架或更多的據說在景德鎮的解放軍陸航局設備處,其位于江西省北部。
  來自北京的消息稱,Z-10測試小組用這種新型直升機迄今已經飛行了超過400小時。最新的圖片顯示,有可能Z-10的3號原型機采用了JDW的早期設計方案。
  Z-10清楚地顯示具有5葉旋翼系統,采用與衆不同的順時針旋轉方向。據推測,中國已采用了得到歐洲技術支援的旋翼系統和阿古斯塔授權的齒輪箱和傳動系統。
  新型的剪刀型尾槳和尾部布局設計第一眼就能清楚地看到,Z-10具有最新發展的機鼻下方航炮連同短翼武器挂架。臨時的飛行測試設備和數據傳感器安裝在機鼻部位。
電線剪切器保護系統安裝在串列雙座座艙之上。黑色機身尾部塗有PLA的標記。
  在中國,Z-10通常被稱作WZ-10。
  來自西方的設備沒有任何特別的出口許可,是以中國國內的中型直升機(CMH)計劃僞裝下銷售的。
  商業的CMH設計工作仍在進行,一些Z-10的設計和CMH是相通的,但是Z-10比CMH先進得多。
  和蘇霍伊Su-27/沈陽J-11一樣,中國正在推進Z-10/CMH的國産化進程,關鍵的進口項目--重要的發動機--最後會被本地生産的設備取代。
  然而,WZ-9(渦軸-9),Z-10的指定發動機,已經發展了好幾年且落後于進度。Z-10發動機供應商加拿大。
據歐美專家評論,該機作爲世界一流的中型攻擊直升機,武器性能、電子設備可能稍遜于“阿帕奇”,但機動性和空戰能力可能更勝一籌,其綜合性能可與美國主力機種的“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相媲美。而在近日,英國“今日中國防務”網站也發表文章稱,位于中國江西省的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和中國直升飛機發展研究院,目前都正在爲解放軍發展一種攻擊型武裝直升機。外界將這種直升機稱爲,據稱這將是一種第三代雙座武裝直升機。從設計的尺寸和性能上看,這種武裝直升機與歐洲的“虎”式直升機和南非的Rooivalk“茶隼”型武裝直升機非常相似。它問世的最重要意義,是使中國有了專門設計的攻擊直升機,並使直升機技術水平一舉提升了20年。 
        直-10型攻擊直升機的設計綜合了中外攻擊直升機的各方面優點,采用了國外流行的攻擊直升機布局,實行了5葉漿單旋翼、串列式座艙,其射手在前,駕駛員在後,實行了兩座艙間防彈玻璃分隔。縱列式座艙的布局非常接近A129,各由4面六角形整體擋風玻璃構成。水平視野和垂直視野也與A129基本相當,後者的水平視野爲260度,垂直視野爲-34~+56度。 
        據稱,直-10型攻擊直升機的技術受到了意大利著名直升機廠商阿古斯塔公司的影響。電子戰系統綜合了國産“浴火”雷達、預警接收機分系統等多信息融合技術産品的特點。其前座艙配備了引進的俄羅斯卡-50型直升機的00式K-37型彈射椅,低空救生能力超過了歐美同類機型。而且,直-10型攻擊直升機是一款具有第三代攻擊直升機特點的隱形攻擊直升機。 
        直-10不僅配備裝甲,外型被彈面小,而且采用了很多新技術,在戰鬥力方面與直-9相比有質的飛躍。例如,直-10的頭盔瞄准具可將作戰時必要的光學,紅外線、儀表的視頻和圖文信息都投射到頭盔前面,不必頻繁盯著儀表。炮塔和光電塔同步隨動于頭盔瞄准具,這使飛行員看哪裏,哪裏的視頻圖像就同步顯示到頭盔上,使視力無論在白天還是晚上都提高上百倍。該機配有自動跟蹤/照相,視頻錄像功能,有在複雜條件下幫助起降的無線電高度表,以精確控制旋停高度。座艙中配備有兩三個數字多功能顯示屏,儀表大都實行“傻瓜”式和直觀式,並有語音、圖文提示和告警。機艙中的2個飛行員可以相互傳遞和切換語音、視頻、照片,進行相互默契協調,並有數字地圖和GPS/GLONESS導航,可以說,該機的數字化水平相當高。 
        直-10的垂直安定面也部分借鑒了A129的設計方式,尾梁的下方小垂直安定面安裝了尾輪,但是尾槳的安放位置正好相反,直-10爲4葉槳,布放在垂直安定面右側,而A129的2葉槳位于垂直安定面左側。直- 10著陸裝置的起落架都是單輪式,尾輪是固定式的。 
        直-10攜帶了8枚“紅箭”-10型反坦克導彈。在早前的試飛過程中,紅箭-10反坦克導彈。該導彈使用半主動激光制導,原理、結構上類似于美國AH-64使用的“地獄火”導彈。傳說其制導頭技術來自于俄羅斯。一架試驗機還攜帶了8枚“天燕”-90型空空導彈。目前的測試正集中在武器運用方面,機炮是30毫米單管型機炮。 
        直-10安裝了前視紅外探測系統,並且擁有一個機載穩定瞄准系統,有電視成像、激光測距功能,主要用于制導“紅箭”-10型反坦克導彈。從穩定瞄准系統的外形判斷,應該安裝了激光照射系統,因此,“紅箭”-10型反坦克導彈可能采用半主動激光制導系統。 
        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工業的軟肋。無論是“飛豹”還是殲-10,它們在發展過程中都受到了發動機問題的困擾,而立足出口的“梟龍”戰機甚至一度因爲俄羅斯不同意中國再出口RD-93引擎,連交貨都成了問題。最近,直-10型攻擊直升機也因爲發動機問題而引來了國外媒體的關注。 
        國外媒體一致認爲中國直-10安裝了2臺加拿大普惠公司生産的 PT6C-67C型渦軸發動機,發動機排氣孔的設計采用了降低紅外特征的方式。 
        PT6C-67C渦軸發動機的最大連續輸出功率爲1531馬力。據媒體估計,直-10型攻擊直升機的重量約爲5.5噸,最大武器外挂1.5噸,旋翼直徑12米,最大平飛速度超過270公裏/小時,巡航速度約230公裏/小時,機載燃油航程約800公裏。 
        由于材料和部件都可在國內解決,直-10定型後便能大批量生産,作爲中國陸軍航空兵作戰的主力裝備,可與直-11形成搭配,從而可以改變傳統的陸戰模式而實現立體化。 
        直-10的列裝,加上引進俄羅斯的卡-29式等機型,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地位將得到質的提升,武裝直升機將會成爲陸軍作戰的主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9aa5f0100exhw.html?tj=1

(楨 2012-11-22:重讀2007-09-04貼文<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再看2012珠海航展的武直10/19/未來概念,深感PLA研發之神速!特將散貼各文的直升機整理如下。參【圖博館】:OH-58D與AH-1W 美軍AH-64 RAH-66直升機 未來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及其克星》《直升機原理》《軍用直升機》 臺評共軍的直升機 武直-9 武直10 武直WZ11 卡-50 米-28 Mi-28N vs Ka-50/52 米-24武裝直升機 南非“隼”直升機 義大利A129 ”虎”直升機 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CH-47運輸直升機 美軍V-22魚鷹 UH─1H與UH-1Y UH-1Y直升機 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直-8直升機 EC-120/HC-120 直-15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俄中米-8多用途直升機 米-26 美國CH-54起重直升機 英義EH101 北約直升機NH90 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中國航母 中國預警機

 

輕型通用直升機

 

中AC310原歐航HC120

 

直-11多用途轻型直升机

直11原法AS350

 

AC301

 

中意合製CA109 原意A109

 

中欧联合研制直升机新锐 —— EC120/HC120

2007-6月28日,巴黎航展剛剛落下帷幕,由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法國歐直公司和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等三國四方聯合研制生産的第500架EC120直升機,在歐直公司的馬裏安制造廠舉行了隆重的交付儀式。該架直升機的用戶是德國內政部,將用于德國聯邦警察的飛行培訓。(詳參【圖博館】:EC-120/HC-120

 

中波SW4

 

中型通用直升機

 

直9/H410/H425原法SA365詳參【圖博館】: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167號驅逐艦所搭載的直-9搜救型
直-9直升機野外夜間搶修
H410

H425

 

直-15型6吨级多用途直升机

直15/AC352原歐直EC175詳參【圖博館】:直-15

 

臺陸軍裝備UH-1H詳參【圖博館】:UH─1H與UH-1Y

美國新UH-1Y直升機
 

大型通用直升機

 

直-8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直-8在演練機艦配合懸停加油(原法SA321,民用型AC313)詳參【圖博館】:直-8直升機
空军世界 :: 直-8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原型機的浮水試驗
空军世界 :: 直-8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陸軍型直-8A
国产AC313直升机准备起飞
AC313
SA321超黃蜂
 
博物館中的米-8詳參【圖博館】:俄中米-8多用途直升機
空军世界 :: 空军世界 :: 苏联/俄罗斯 米-8 / 米-17 “河马”中型通用直升机
米-14是米-8的海軍改型,具有船底型的機身結構,可漂浮在水面上。
解放軍武裝型俄制米-171

解放軍的俄制米-171在機動吊裝修理方艙

空军世界 :: 空军世界 :: 苏联/俄罗斯 米-8 / 米-17 “河马”中型通用直升机

米-8系列型號對比圖

 

陆航部队将成为解放军陆军战斗力倍增器(组图)

解放軍的美制S-70C詳參【圖博館】: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臺軍的S-70C(MH-60民用型)

台想購之MH-60L

MH-60G 鋪路鷹(Pave Hawk)特戰直升機
 

南航珠直2011-11-29 引進第二架S92(美中等國合製) 編號B-7116

 

空军世界 :: EH101 欧洲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歐洲的EH101詳參【圖博館】:英義EH101

義大利EH101試射反艦導彈
 

北約直升機NH90詳參【圖博館】:北約直升機NH90

空军世界 :: 欧洲NH90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NH90展開了起落架處的浮囊,降落在水面時候可確保浮在水上

 

重型通用直升機

 

關于“中俄有可能以米-26重型直升機爲基礎合作研發新型重型直升機”的傳聞,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型號副總設計師、AC311直升機總設計師李家雲李總師表示,這不是簡單地針對米-26的合作,中國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目前來看,希望將中國重型直升機的研發型號定位在30噸級別,而最大起飛重量達56噸的米-26重型直升機,中國已經購進了2架,在抗震救災中,公衆熟知的飛龍公司米-26發揮了獨特的關鍵作用,但總體而言,米-26這種噸位的用途不會太廣泛,研發30噸級的重型直升機則更適合中國國情。詳參【圖博館】:米-26

前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制造的迄今为止最大的直升机Mil V-12

最大载重超越C-130——俄罗斯米-12超重型直升机
 
臺軍CH-47D詳參【圖博館】: CH-47運輸直升機
 

力大無比的“空中吊車”CH-54詳參【圖博館】:美國CH-54起重直升機
 

美軍V-22魚鷹詳參【圖博館】:美軍V-22魚鷹

V-22“鱼鹰”倾斜旋翼飞机

V-22“鱼鹰”倾斜旋翼飞机

V-22“鱼鹰”倾斜旋翼飞机

 
輕型武裝直升機
 

武直WZ11輕型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 武直WZ11

国产武直11攻击直升机高调亮相全外挂武器(图)

 

中型武裝直升機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直-9WA詳參【圖博館】:武直-9

组图:国产Z9WE武装直升机现身珠海航展

觀瞄裝置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紅箭-8反坦克導彈詳參【圖博館】:共軍反坦克飛彈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23mm機炮

中国TY90空空导弹可对付AH64直升机A10攻击机

天燕-90(TY-90)紅外制導空空導彈詳參【圖博館】:中國空空導彈

 

2012珠海航展:武直10詳參【圖博館】:武直10

俄羅斯最新曝光︰中國最新武直19成功首飛(組圖)

空军世界 :: 解放军武直-10型武装直升机
紅箭-10與光電制導系統圖片

蓝箭-7导弹

中國推銷藍箭-7空對地導彈可配備武直十

空军世界 :: 解放军武直-10型武装直升机

武直-10可能采用的雷達
图为外媒转载的改进型武直-19,这架新出现的直升机的旋翼顶端安装了一部毫米波探测雷达。

武直19攻擊直升機亮相 配毫米波雷達

俄羅斯最新曝光︰中國最新武直19成功首飛(組圖)
武直-9 武直-19 武直-10之比較圖

2012珠海航展:武直19

中国武直19细节图曝光 中日武装侦察直升机实力对比

中国武直19细节图曝光 中日武装侦察直升机实力对比

 

OH-58D詳參【圖博館】:OH-58D與AH-1W

AH-1 “眼镜蛇” Cobra 武装直升机

AH-1W

美海軍最新AH-1Z攻擊直升機服役 戰力媲美AH-64D

AH-1 “眼镜蛇” Cobra 武装直升机

AH-1各型號對比

 

法德虎式武裝直升機 (詳參【圖博館】:”虎”直升機

欧洲 虎 武装直升机 Europe Tiger Helicopter

欧洲 虎 武装直升机 Europe Tiger Helicopter

欧洲 虎 武装直升机 Europe Tiger Helicopter

 

意大利A129武装直升机

義大利A129詳參【圖博館】:義大利A129

意大利A129武装直升机

 

南非隼式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南非“隼”直升機

南非CSH-2“石茶隼”武装直升机

 

重型武裝直升機

 

美国AH-64 阿帕齐 武装直升机

美制AH-64D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詳參【圖博館】:美軍AH-64

 

米-28N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Mi-28N vs Ka-50/52

“格尔梅斯”制导弹药和其发射筒
格爾梅斯制導彈藥和其發射筒,主要用于打擊各種現代化坦克、輕型裝甲目標、工事、水面目標和低速空中目標等。

 

米-24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米-24武裝直升機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短翼挂架,有兩個57mm火箭發射器和兩個AT-2反坦克導彈發射器。挂有一串12.7mm槍彈。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反潛直升機

 

直9C詳參【圖博館】: 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俄軍卡-28
海軍艦載機部隊挂反潛魚雷出動 詳參【圖博館】: 中國魚雷
反艦飛彈 詳參【圖博館】: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直-9機頭罩內南京電子研究所研製KLC-1 X波段多功能直升機載監視雷達 詳參【圖博館】中國機載雷達
 
美國海軍艦載SH-60B詳參【圖博館】: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美海軍RH-53D佈雷與掃雷直升機
 
加拿大海軍CH-148反潛直升機
 
法國EH公司的NH90
 
英國EH公司的EH101
 
預警直升機
 

在預警機方面,尼米茲的E-2C是最成熟的。俄羅斯沒有發展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而我國JZY-01的曝光,說明我國已經或在著力解決航母彈射起飛技術。楨:現配8預警機!詳參【圖博館】:中國航母 E-2 直-8直升機 中國預警機

8預警機
 

中國航母預警機問題的解決方案

 

水轰-5水上反潜巡逻机
上岸時僅開動兩臺發動機的水轟-5

經過改進後水轟五預警機雖和運八平衡木的功能相差不大,但雙航母群和水上預警機方案的最大缺點則是,在水上預警機起飛前從船塢母艦中下海,和降落後將水上預警機從海面回收進船塢母艦中這兩個過程都太過繁瑣。太繁瑣的事情總是會耗費太多的時間,而且還往往有著很高的故障率,而預警機是航母戰鬥群最重要的耳目,必須時刻保持耳不聾眼不花,而在這一點上,水上飛機方案的這項性能恐怕是相當難以達標。對比之下,米-26方案分別在容易實現和使用方便可靠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楨:水上預警機要維修/移防/避颳...時才需像氣墊船一樣折疊翼後直接開進去,其餘時可停在各艦旁海面加油。更好的解決方案是時速與航母群相當的同温層太陽能預警飛艇!詳參【圖博館】:俄中水上飛機 飛艇 米-26 )

洛馬公司 HAA 飛艇想象圖
 
爲什麽不能將重型直升機改造爲空中加油直升機? 詳參【圖博館】:日俄中台加油機
 
最佳答案 沒必要呀!
我感覺沒有必要搞是從兩個方面考慮的一個是航程,在一個就是加油中的安全問題,或者可以說是飛行高度吧。
你想想固定翼飛機和直升飛機的航程嘛。差的太多了!固定翼隨便都是上千公裏的半徑航程就更遠了。直升機貌似沒有聽說作戰半徑上千公裏的。況且直升機也受自身負載的限制不可能帶多少油料的。所以西方沒有搞過。
還有飛行高度。你看看直升飛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800米的空中飛行。如果兩家直升機進行加油,高度還要降低。在平原還可以,如果像是在阿富汗那樣多山國家,一邊加油,一邊還有保證飛行安全。太難了!想不撞山都難啊!
蘇聯/俄羅斯就不知道了。不過一樓老兄說的還是第一次聽說的。(楨:解放軍可首創直-8加油直升機,以解決航母欠彈射而飛機載重不足 。網上果真找到所見略同者!)

  用艦載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保障戰機遠海奔襲 2012-05-04 洪超飛

直-8加油直升機給殲15加油構想圖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0/59/56/3_1.html

英國海王Mk2 AEW預警直升機
 

直升機發動機詳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图文:国产涡轴8型直升机专用发动机

渦軸WZ-8直升機發動機 主要用于直9系列直升機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H425直升機用WZ8C發動機

武直-10用1000千瓦發動機渦軸9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中法合作的渦軸16發動機 直-15(AC352)換裝渦軸WZ16發動機2013首飛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中航工2000千瓦渦軸發動機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中航工5000千瓦級大功率發動機

 

無人機發動機
 

图文:国产7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模型

7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图文:国产5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模型

5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图文:国产2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模型

2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無人直升機詳參【圖博館】:中國無人機

 

日本海上自衛隊飛機2011-6-22拍到中國艦艇附近的無人機似S-100V-750!

2009巴黎航展西班牙S-100滯空6航程180km,載重50kg

U8E滯空4航程150km,最大時速150km,高度3500m,載重40kg

美国RQ-8A“火力侦察兵 Fire Scout”无人侦察直升机

美國RQ-8B滯空8,半徑400km,時速232km,高度6100m,載重273kg

V-750,滯空4航程500km,時速161km,高度3000m,載重80kg

Z-3,滯空4,半徑110km,時速km,高度3200m,載重25kg

图文:国产天眼2无人直升机正在进行试飞

中國天眼2共軸無人機

图文:欧洲EADS公司展示的共轴无人侦察机

2005莫斯科航展歐洲EADS共軸無人機

未來直升機詳參【圖博館】:未來直升機

 

2010珠海航展:中國涵道式概念直升機

2012珠海航展:中國同軸式概念直升機

西科斯基公司新型X2高速直升机完成首飞(组图)

美國X2直升機首飛成功

俄羅斯西科斯基公司擬研制的同軸高速直升機

 

傳說中的X-49? 由MH60而來。

獵殺賓拉登 美軍匿蹤直升機MH-X意外曝光詳參【圖博館】:賓拉登

MH-X特殊的尾旋翼殘骸,可看出其特殊包覆旋翼的結構


波音研發的RAH-66匿蹤直升機,已停止詳參【圖博館】:RAH-66直升機

 

2012珠海航展:武直10系純中國血統不輸阿帕奇 2012-11-12 環球時報

 

  號稱坦克殺手的武裝直升機一直被西方認爲是解放軍裝備中的軟肋:當美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海灣戰爭中肆意獵殺伊拉克坦克時,中國卻拿不出一款像樣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不過11日在即將開幕的第九屆珠海航展現場,先後進行飛行表演預演的兩種專用武裝直升機打破了西方的陳舊觀念。解放軍陸航研究所張德和大校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中國新型武裝直升機的性能已經直逼美國最先進的阿帕奇,這兩種專用武裝直升機將極大提升解放軍在島嶼等特殊環境中的作戰能力。

  直-10原准備采用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T6C-67C發動機,但因爲美國的阻撓,該計劃最終放棄。不過張德和認爲,西方阻撓並未擋住中國的前進,反而逼出了直-10這種純正中國血統的武裝直升機。

  張德和認爲,從戰場生存力、武器裝備、飛行性能、信息化等各項主要指標來看,直-10性能已經直逼“阿帕奇”,超過歐洲的“虎”式,直-19也遠超日本的OH-1,這足以證明某些“中國武裝直升機抄襲其他國家産品”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對于中國爲何要發展兩種不同的武裝直升機,張德和解釋說,這兩種武裝直升機的定位不同,直-10是瞄准世界領先水平而專門研制的,直-19則是在通用型號上進行的改進,性能略低,但技術比較成熟。未來這兩種武裝直升機可以組成“高低搭配”。

  相關新聞

中國陸航新型武直10與武直19將形成高低搭配

媒體稱解放軍武直-10主要用于同阿帕奇空戰

武直10采用納米隱身材料可配兩棲艦奪制海權詳參【圖博館】: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俄稱中國推銷藍箭-7空對地導彈可配備武直十詳參【圖博館】:中俄精確制導武器

 

國産AC313直升機 2010珠海航展獲32架外國訂單 2010-11-22 人民網

 

  中國的直升機已經出口。1月3日,我國向肯尼亞交付一批直9直升機,並承擔肯尼亞飛行員培訓任務。3月18日,大型民用直升機AC313在首飛儀式現場就已經獲得5架國內訂單,次日有主要來自東南亞、西亞、非洲和南美州的客戶訂購32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總經理林左鳴表示,截至11月,中國今年已售出18架民用直升機。

  我國直升機産業有50余年的發展史,目前擁有30多個型號的産品,形成了從1噸級到13噸級較爲完整的産品系列。中航工業自主研制或者合作研制的1噸級AC310民用直升機、2噸級AC301A民用直升機、6噸級AC352民用直升機、13噸級AC313民用直升機,構成了輕、中、大和重型直升機系列化發展的新産品譜系,呈現出“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基本態勢,通過多個型號研制和國際合作的鍛煉,已逐步走向系列化和産業化的發展之路。

  國內市場迎來“井噴期”

  民用直升機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特別是災難救助、警用巡邏、交通指揮、公務飛行、護林防火等方面的需求尤爲突出。

  目前我國平均每800萬人口擁有1架民用直升機,爲世界平均水平的1/50,我國直升機在冊總數不僅落後于發達國家,甚至落後于巴西、南非等一些發展中國家。按照中國國家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的預計,到2020年,中國至少需要10000架直升機,這些飛機的市場總價值超過840億美元。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總設計師吳希明表示,如果按國土面積計算,我國要想達到美國目前的水平,需要民用直升機12000多架,可見我國民用直升機今後20年增長的空間非常大,國內直升機市場即將迎來“井噴期”。

  政策護航助推發展

  盡管目前我國直升機研制水平不斷提高,國內主要直升機生産企業年生産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

  11月14日,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今年先在沈陽、廣州兩飛行管制區深化試點低空開放,明年起至2015年將在全國推廣。

  目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正積極構建以天津爲核心,哈爾濱、景德鎮、保定四地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全新産業格局。按照中航工業直升機産業發展規劃,從2010至2015年,中國將重點發展AC352民用直升機,完成1噸超輕型AC310民用直升機研制,對直8、直9、直11加以改進。

  航空專家張德和表示,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上還存在著明顯差距。今後我們應加快研究旋翼系統技術、發動機和傳動裝置技術,在直升機總體布局、優化設計、氣動性、可靠性、舒適性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22/1029620203.html

 

預計2011-2014年世界攻擊直升機市場銷售額爲120億美元

 

  [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網站2011年4月13日報道] 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對2011-2014年世界攻擊直升機市場所作的分析顯示,根據目前的合同及投標意向,預計未來四年間將銷售221架新型攻擊直升機,銷售總額爲123.6億美元。

  2007-2010年間世界攻擊直升機出口166架,出口額爲38.2億美元,其中新型直升機爲72架,價值35.6億萬美元。

  與過去的四年相比,2011-2014年間攻擊直升機的銷售數量將增長306.9%,銷售額將增長346.9%。

  2007-2010年間世界市場上對新型攻擊直升機的年均需求爲18架。而2011-2014年間年均需求增長到55架。

  2007-2014年間在新型攻擊直升機供貨量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國,供貨量爲146架,價值123.4億美元。2007-2010年間AH-64“阿帕奇”直升機出口37架,價值約25.4億美元。2011-2014年間預計銷售量爲109架,價值98億美元。在不考慮投標購買攻擊直升機結果的情況下,預計美國在未來四年間在攻擊機市場上仍將占據領先地位。

  排在第二位的是俄羅斯,供貨量爲59架,價值12.4億美元。2007-2010年間,俄攻擊直升機出口15架,價值2.7億美元。2011-2014年間訂貨量爲44架,價值9.6億美元(這是在2007-2010年間米-28N“夜間獵人”的出口訂貨確定的情況下)。

  排在第三位的是意大利,該國從2012年起將開始在土耳其生産A129“貓鼬”直升機,出口27架,價值6.2億美元。

  排在第四位的是法國,該國與澳大利亞簽署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出口AS665“虎”式直升機合同,2007-2010年間出口16架,價值7.2億美元。

  排在第五位的是中國,2010年首次向肯尼亞交付Z-9WA攻擊直升機,出口四架,價值3000萬美元。

  目前,投標結果尚未明確,預計2011-2014年間將交付41架攻擊直升機,價值約9.8億美元。

 

俄稱中國直升機技術進步巨大 武直十已產十架 2011-06-22 中評社

 

據環球網編譯俄羅斯《起飛》雜誌社網站載: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中國在軍用直升機研製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中國直升機研製和生產龍頭企業主要有兩個,其中昌飛生產直-8、直-10、直-11和CA109直升機,哈飛生產直-9以及民用型H410、H425、HC120直升機,還和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研發直-15。

  俄刊稱,中國直升機製造業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1956年哈爾濱飛機製造廠在蘇聯幫助下開始許可生產米-4直升機,代號直-5。之後中國多數直升機的名稱都以漢字“直升機”首個漢字“直”編號。也正是哈爾濱飛機製造廠開始掌握許可生產ASH-82V活塞式發動機,中國代號HS-7。中國使用HS-7發動機組裝的首架直-5直升機於1958年12月14日升空,在直到1979年的隨後二十年內,這裡共生產了575架各種類型的直-5直升機,其中包括火力支援型、布雷(反坦克地雷)型和搜救型。

  俄刊稱,在掌握了直-5生產技術之後,中國航空專家們不斷嘗試完善其性能,研製新型產品,不久就在借鑒蘇聯直升機結構的基礎上研製出首型國產直升機直-6,主要區別是機身輪廓明顯不同,而且放棄HS-7活塞式發動機,改用WZ-5燃氣渦輪發動機,其原型是蘇聯安-24飛機使用的AI-24發動機的中國版WJ-5。直-6於1969年12月15日首飛,之後直到1977年仍在不斷完善和改進。儘管曾計劃在批量生產,但未能落實,僅出廠11架樣品。中國另外還自主研製直-7直升機,重14噸,載重量3.5噸,使用兩台WZ-5A渦軸發動機,1975年在原型機出廠進行地面試驗之前曾進行改進,但最終未能成型,項目隨即停產。當時中國南京還在努力研製另外一種國產輕型直升機“延安二號”,使用仿自蘇聯AI-14R發動機的HS-6C活塞式發動機, 1975年9月4日首飛,但是試驗樣品未能完成飛行試驗階段的任務,沒能成功。HS-6C活塞式發動機還被哈飛用在三座型701直升機上,後者是美國貝爾47G直升機的中國版,1970年1月23日首飛,但在濟南的量產規模相當有限。

  俄刊稱,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逐漸在直升機研製和生產領域取得相當大的成績,特別是在合法自主仿制法國直升機方面,首先是SA321“超黃蜂”,然後是AS365“海豚”和AS350“鬆鼠”,在中國分別命名為直-8、直-9和直-11。這三種直升機成為中國大多數國產軍用和民用直升機研製的基礎,今天和從俄羅斯進口的各型米-17/171直升機一起構成了中國軍隊和民航直升機的基礎。另外,最近十年來中國還簽署相關合同,完全掌握了其他幾種型號直升機的合法許可生產,其中包括HC120(歐洲直升機公司EC120)、CA109(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A109E)、輕型S-300、S-333直升機,並且還在和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研製直-15/EC175新型中型運輸直升機。

  俄刊稱,幾年前俄新社曾披露稱,2007年3月中俄簽署合作協議,在成都成立聯合企業四川藍天直升機有限公司,負責維修和組裝米-171直升機,計劃在2008年就開始組裝20架米-171,之後把產能擴大到每年80架。這項交易的實際完成情況現在暫時還不清楚。另外,2008年2月中國和波蘭斯維德尼克公司簽署協議,在九江組裝150架W-3A“雄鷹”、MI-2PLUS 、“卡妮娜”、SW-4直升機。此前在2003年,中國洪都航空工業集團還在南昌和美國RDM控股公司組建聯合企業,使用美國供應的部件組裝輕型直升機MD500N和MD600N。

  俄刊稱,擁有西方現代化燃氣渦輪直升機生產實踐經驗之後,中國航空製造師開始在其基礎上研製國產直升機,90年代末開始研製國產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直-10。有消息稱,直-10已在定型量產後開始裝備部隊。還要指出的是,除了組裝生產和自行研製的直升機以外,中國軍隊還在使用各型進口直升機,既有俄羅斯喀山直升機製造廠生產的米-17(米-17-1V、米-17-V5、米-17V-6)、烏蘭烏德航空製造廠生產的米-171、庫梅爾陶航空製造廠生產的卡-28反潛和搜救直升機,也有美國的S-70C、法國的“超級美洲豹”和“美洲獅”直升機。

  俄刊稱,目前中國直升機隊伍中直8、直-9、直-10、直-11、直-15系列國產產品備受關注,它們的具體研製情況如下:

  直-8重型多用途直升機

  昌飛生產的直-8重型多用途直升機採用傳統六葉單旋翼和五葉尾槳布局,水陸兩栖型機身,安裝3台WZ-6渦軸發動機,功率1630馬力,載重量4噸,使用外掛時可達5噸。1975年中國決定由昌河工廠組織生產法國航宇工業公司SA321Ja“超黃蜂”直升機,並由江西航空發動機廠為其生產發動機。上世紀70年代中國海軍航空兵得到了13架法國SA321直升機,之後進行詳細研究,1976年開始設計國產直-8多用途直升機,研製工作於1979年因經濟因素中止,1984年恢復,1985年底製造出首架原型機,1985年12月11日首飛,1994年11月12日定型,至今已至少生產60架直-8系列直升機。

  首批兩栖型直-8於1989年列裝中國海軍。搜救型右側配有絞車,攜帶兩艘氣艇。反潛型配備引進的ORB-32搜索雷達、HS-12吊放聲納,裝備兩枚ET52(仿自法國A244S)或“魚-7”(仿自美國MK46)反潛魚雷。掃雷型可拖曳防雷掃雷具。直-8A陸軍運輸直升機是1999年在直-8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使用法國透博梅卡公司“馬基拉2A”發動機,2001年首次裝備陸航兵,2002年11月開始列裝首批量產型產品。直-8F兩栖運輸直升機使用3台加拿大PT6A-67B發動機,功率1877馬力,2004年8月首飛。2006年以其為基礎研製出中國空軍及空降兵使用的直-8K、直-8KA搜救直升機,座艙下裝配強大的探照燈、吊掛絞車、陀螺穩定光電系統,2007年開始裝備中國空軍。直-8最新改進型號是艦載型直-8J、運輸型直-8JA、救護型直-8JH。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哈飛研製的直-9輕型10座多用途直升機採用4葉單旋翼帶尾槳式布局,安裝2台WZ-8A渦軸發動機,功率710馬力,載重量1.9噸,根據法國AS365N“海豚”直升機專利研製生產。1980年7月2日中法簽署合同,由哈飛許可生產50架,並在株洲為其生產100台發動機。1981年開始組裝首批28架直-9,相當於AS365N1,之後又組裝20架直-9A,相當於AS365N2,法國組裝部件的供應直到1992年才結束。

  俄刊稱,在掌握專利生產技術之後,中國從1986年開始自主生產直-9直升機和發動機零件,開始實現國產化。哈飛製造的首架國產直-9B於1992年1月16日首飛,1993年投入量產,當年開始列裝陸軍航空兵部隊,它能執行運送8-10名全副武裝隊員、搜救、通信、炮兵指揮、無線電電子對抗等任務。之後為中國海軍航空兵研製艦載型直-9C反潛直升機,配備HS-12吊放聲納、國產KLC-1搜索雷達,裝備1-2枚反潛魚雷或C-701電視制導反艦導彈。

  俄刊稱,自1998年起開始為陸軍航空兵生產直-9W裝甲攻擊直升機,可在4個掛架上攜載8枚射程3-4公里的“紅箭-8/8E”反坦克導彈或4枚“天燕-90”空空短程導彈,可配備12.7毫米機槍、23毫米機關炮、2管57或90毫米火箭彈(各備彈18和9發)。在反坦克型配置方案中使用陀螺穩定光電瞄准儀。直-9WA改進型於2005年裝備陸軍航空兵,其機首下面的陀螺穩定光電系統由洛陽光電技術中心研製,具備電視和紅外信道,能保證日夜戰鬥使用。換裝WZ-8C新型發動機,功率860馬力。配備新型通信設備和無線電電子戰設備,座艙儀表板增添兩個大尺寸多功能顯示器和1個小尺寸顯示器。出口改型直-9WE則於2008年研製成功。

  直-9系列的其他改型也很出名,包括陸軍直-9G攻擊直升機和直-9F警用巡邏直升機,其中直-9G可全時辰晝夜戰鬥使用,能夠攜帶的武器裝備品種更加豐富。各型直-9的生產規模不少於200架。

  直-9的首種民用商業改型是H410,最大起飛重量4.1噸,可運送13名乘客外加1名飛行員,載重量1.9噸。2001年9月H-410A改進型直升機升空,它使用更加先進的WZ-8C發動機,能在炎熱和高山氣候條件下使用,2002年7月10日得到認證,之後批量生產。其進一步發展型是H425,起飛重量增至4.25噸,載重量增至2.1噸,2003年12月首飛,從2005年起開始量產。

  俄刊稱,直-9(H410、H425)系列直升機不僅在中國廣泛使用,還積極外銷。2000年6月向馬裡空軍出口兩架直-9B,之後又向老撾和毛里塔尼亞空軍各交付2架和1架直-9B。直-9的最大進口國是巴基斯坦,巴海軍首批得到18架直-9C反潛直升機,2009年9月又開始接收另外6架。2010年1月中國向肯尼亞空軍供應4架直-9WE攻擊直升機。還向佛得角出口了兩架直-9多用途直升機。今年還應向孟加拉國海軍交付3架直-9C反潛直升機。

  直-10雙座攻擊直升機

  俄刊稱,昌飛研製的直-10雙座型陸軍裝甲作戰直升機採用五葉單旋翼X形尾槳布局,安裝兩台渦軸發動機,具體使用PT6C-67C型還是MTR390型暫時還不清楚。中國早在1979年就已開始研製國產攻擊直升機,中國軍事專家分析認為,裝配高射速機關炮和反坦克導彈的現代化攻擊直升機是對抗敵方裝甲設備的最好手段。此後中國得到了8架配備“霍特”反坦克導彈的“小羚羊”直升機,經過認真研究後,昌飛開始研製國產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代號直-10或武直-10。原型機2003年4月29日首飛。武器系統包括機首位置的23毫米高射速機關炮、機翼下外掛的(兩側各2個掛架)最多8枚“紅箭-9/10”反坦克導彈(分別仿自“陶”式和“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或最多8枚“天燕-90”空空導彈或最多4枚“霹靂-5”、“霹靂-7”、“霹靂-9”空空導彈,以及各種口徑的火箭彈。據稱武直-10已於2010年11月定型,列裝部隊,目前至少已生產10架。

  直-11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俄刊稱,昌飛直-11輕型多用途六座型直升機採用三葉單旋翼和雙葉尾槳布局,安裝1台WZ-8D渦軸發動機,功率680馬力,仿自法國AS350B“鬆鼠”。中國從美國得到幾架退役的AS350B直升機後,經過認真研究和適當修改,最終研製成功。首架原型機1994年12月16日首飛,1996年得到認證,之後開始批量生產。1998年8月直-11多用途直升機和教練直升機開始列裝陸航兵。2002年先後研製出直-11ME1和直-11MB1性能更完善的多用途改型直升機,使用現代化航電設備,改裝2B1A渦軸發動機,功率860馬力,升限由4500米升至6000米,其中直-11MB1在2003年3月7日首飛。為陸航兵研製的直-11W武裝直升機2004年12月首飛,可攜帶4枚“紅箭-8”反坦克導彈和4管57毫米火箭彈,或者2個12.7毫米航空機槍吊艙和7管70毫米火箭彈。2005年研製成功的直-11J可用作教練和巡邏直升機,已從2005年起量產。直-11N則是農業型和消防型。目前各型直-11至少已經生產了50架。

  直-15中型多用途運輸直升機

  俄刊稱,直-15前景中型6噸級多用途運輸直升機由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合作開發,採用4葉單旋翼和3葉尾槳布局,配備兩台PT6C-67E渦軸發動機,可運送14-16名乘客。2005年12月5日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簽署聯合研發協議,歐洲直升機公司面向歐美市場的產品代號EC175,哈飛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代號直-15。首架EC175試驗樣品機機身組裝工作於2008年11月15日完成,並在法國完成最後組裝,2009年12月4日首飛,計劃在2011年進行歐洲EASA標準認證,從明年開始向歐洲市場供應。預計在今後20年內直-15/EC175的市場訂單為800架。

 

樹梢殺手:中國陸航部隊的崛起 2012-07-31 編輯:王璟

 

  提要:中國陸軍的強大在世界上是沒有爭議的,但是現代戰爭對陸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家斷言,21世紀是陸軍空中突擊力量激增的時代,陸軍航空兵必將成爲現代陸軍的新質戰鬥力和主戰兵種,在“地面戰爭,陸航爲王”的現代戰爭中,中國陸航兵種是否緊跟著世界的步伐?

  中國陸軍的強大在世界上是沒有爭議的,但是現代戰爭對陸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家斷言,21世紀是陸軍空中突擊力量激增的時代,陸軍航空兵必將成爲現代陸軍的新質戰鬥力和主戰兵種,在“地面戰爭,陸航爲王”的現代戰爭中,中國陸航兵種是否緊跟著世界的步伐?

  未來戰爭,是陸、海、空、天一體的多維對抗。但是,在空、地,以及空、海的機動兵器之間,高度上存在一段0到100米之間的空白區。直升機的戰鬥區域正好填補這個空白區。因此,在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模式中,直升機的角色地位尤爲重要,它就像一根紐帶,將陸、海、空的兵器緊密銜接起來。

  中國陸軍航空兵自1986年10月開始籌建,1988年1月成立第一支航空兵大隊以來,經過短短十多年的建設,目前已發展成爲一支擁有多種機型、具備相當規模和作戰能力的現代化空中突擊力量。

  中國軍隊通過對近年來發生的幾次現代化戰爭的深入分析,認識到軍用直升機------特別是武裝直升機在當今戰場上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組建陸軍航空兵部隊,其目的在于加強陸軍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形成陸軍各兵種間的相互協同的強大的立體攻防體系,從舊有的以步兵爲主的野戰軍體制轉爲機械化程度很高的能適應現代戰爭的合成化集團軍。

  中國“空中騎兵”誕生

  1984年10月1日,一次令世界震撼的大閱兵正在進行。正是在那次閱兵中,中國武裝力量的統帥們面露喜悅的同時又陷入了另一種憂患。他們覺得在英勇的中國陸軍家族裏除了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步兵、防化兵、偵察兵,還缺少那種在中東戰爭、越南戰爭、兩伊戰爭中充當“開路先鋒”和“空中殺手”的陸軍航空兵。

  1985年,中國解放軍高層作出戰略決策:裁減軍隊員額100萬;對陸軍進行現代化合成化改造。走向合成的中國陸軍不能只在地面沙場揚威,還應當有自己的“樹梢殺手”,實現空地之間的立體合成,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在未來戰爭中,更好地擔負起保衛祖國的神聖使命。

  在全軍建設實行戰略轉移、全軍裁員100萬的特定背景下,中央軍委審時度勢,果斷作出組建陸軍航空兵的戰略決策。經過精心運籌和准備,1986年10月3日,在慶祝共和國37歲生日之際,中央軍委正式批准組建陸軍航空兵的方案。並明確指示:“要下決心建設好這個兵種”。

  從此,陸軍航空兵作爲最年輕的一個兵種,走進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使素以“鐵腳板”著稱的步兵只能在地上機動和遂行任務的曆史宣告結束。

  1999年10月1日。在建國50周年閱兵慶典儀式上。突然旋翼的轟鳴聲從遠處傳來。25架國産武裝直升機組成5個整齊漂亮的“人”字形梯隊,掠過廣場上空,頓時整個廣場沸騰了!這是陸軍航空兵第一次參加國慶閱兵,也是國産武裝直升機首次亮相世界。

  外電對此評論:中國輕型直升機已躋身世界前列。它的首飛成功標志著我陸軍航空兵已初步具備駕馭新機型的能力。

  中國陸航部隊的戰力

  陸航成立後,首先從空軍接收了一大批裝備,包括國産的直-5直-6,直-9和進口的美制S-70C“黑鷹”(24架)及法制AS-342L“小羚羊”(8架),形成了陸航的基本框架。在利用既有裝備加強訓練的同時,也積極開展專用機型的研制和引進,其重點放在了以直-8,直9的現有國産先進機型爲原型的專用改進型號(如戰術支援型),並集中力量突擊“重中之重”--專用(中型)武裝型和輕型反坦克型。

  武直-9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部隊裝備的首種攻擊直升機,國內代號WZ-9,外銷代號Z-9G。武直九型直升機,是由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在直九甲型直升機的基礎上,改裝出來的攻擊直升機。目前,它是一種晝夜使用的多用途攻擊直升機,主要用于執行反坦克、反裝甲、壓制地面火力和攻擊地面零星目標的任務,也可用于突擊運輸、通信聯絡和戰場救護等任務。

  武直-10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陸航部隊裝備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武直-10是中國陸航部隊的“明星”。其在中國陸航部隊中的角色與“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美軍中的角色相當,受關注程度不亞于中國隱形戰機殲-20。武直-10是中國自主開發研制的第一款專用型武裝直升機,以反坦克作戰爲主要任務,具有優異的作戰性能,技術含量高,火力強大,航電系統先進,其總體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雖然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目前的作戰能力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西方卻認爲它的締造者和高層具備了戰略性的發展眼光。

  陸航局前局長李希元將軍曾經強調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正密切注意著發達國家以及周邊國家陸軍航空兵建設發展的潮流態勢,從中吸取先進的經驗和理論,加快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我們將制定嶄新的戰術戰法,努力更新武器裝備,改善現有裝備性能,加速提高我們的實力。從長遠來看,一個挑戰就是我們必須做到將最新的裝備在最斷的時間裏整合到我們不斷擴充的機隊裏去,並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新裝備的潛能,制定適宜的作戰理論和戰術,從而爲建立一支強大的可靠的陸軍的獨立空中武裝力量提供可靠的保證。”

  有外媒評論解放軍的陸航部隊稱,中國陸航部隊的崛起,與上世紀80年代以來軍事指導思想的變化直接相關。解放軍在新時期的改革方向,主要體現在人員削減、組織簡化等方面,目的是逐步編成若幹“少而精”的部隊以應付可能的局部沖突。因此,以直升機爲主戰裝備,兼具打擊力、機動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的陸軍航空兵,就成爲實現該目標的重要選擇。

  文章稱,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發展至今,已初步具備“快速投送、精確打擊、有效制空和適時保障”等4種能力。其分別對應的任務內容可逐一概括如下:

  空中機動作戰。就整體而言,解放軍陸航機降作戰的戰術指導思想是“立體包圍形成局部優勢”和“機動部署分割敵軍”。作爲陸航的首要使命,空中機動作戰使得戰場更加立體化,行動更迅速,作戰地域也趨于模糊,按具體情況又可細分爲“機降襲擊與營救”、“機降突擊和進攻”、“機降突擊和防禦”等模式。主要在于借助直升機的靈活性與火力,在氣候或地形的掩護下,將快速反應部隊直接投射至重要戰術地點,從而實現縱深打擊、阻遏對方前進乃至“斬首”敵軍政要員的目的。

  空中火力突擊。解放軍陸航部隊的另一使命,在于實現陸空火力合成。空中火力突擊的戰法包括隱蔽攻擊、伏擊、輪番攻擊等類型,而直升機特有的靈活性,對傳統地面作戰力量特別是裝甲部隊威脅極大。在條件允許時,陸航部隊還可同炮兵、轟炸機、戰鬥機協同作戰以確保火力連續性,這種一體化戰法不僅存在于陸軍各兵種內部,有時也體現爲跨軍種的聯合作戰。

  反敵直升機戰鬥。反敵直升機戰鬥泛指運用各種機載武器,摧毀敵方武裝直升機、固定翼攻擊機乃至無人飛行器等低空、超低空目標,其主要意義在于確保局部優勢並掌控所謂“第五空間”(距地面300米以下的超低空)的主導權,爲己方的自由活動掃除障礙。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經驗,對抗敵軍武裝直升機的最佳反制方式正是另一架直升機。至于承擔此種任務的主角,既可能是專用的武裝直升機,也可能是攜帶進攻性武器的通用機型。

  戰場勤務。一般而言,空運兵員、武器、物資給養、傷員乃至敷設雷場,均屬于陸航的本職工作。解放軍認爲,隨著技術的進步,陸軍航空兵在未來戰爭中將可以更快速度、更長距離、更大容量的方式向前線輸送作戰力量。

  有軍事分析認爲,從解放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提倡的“三軍聯合作戰”角度觀察,陸軍航空兵也堪稱實踐這一理念的先鋒。由于陸航部隊充分結合了現代戰爭所必需的機動性與戰鬥力,故相比其他兵種更易彌補因發展強度與機動能力不一所帶來的落差,進而促進陸軍與其他軍兵種的一體化聯合,實現戰力倍增。

http://insight.inewsweek.cn/report-6915-page-4.html

 

正視差距:美軍師屬戰鬥航空旅VS解放軍陸航團 2008-05-20 庫茲涅佐夫上將

 

美軍:

戰鬥航空旅編制與主要裝備全營裝備:攻擊直升機18~21架、偵察直升機13架、UH-60直升機3架。

攻擊直升機連(3)(每邊AH-IS眼鏡蛇式攻擊直升機7架或AH-64阿帕奇式攻擊直升機6架、偵察直升機4架)

營部與營部連(偵察直升機1架、UH-60直升機3架)攻擊直升機營(3)

旅部與旅部連全般支援戰鬥航空連(2)(每連觀察直升機10架、UH-1直升機10架戰鬥航空連(2)(每連UH-1直升機1架,CH-47直升機24架炮兵航空連(偵察直升機15架)

戰鬥航空連(UH-60直升機15架)

營部與營部(固定翼飛機5架)

戰鬥航空營戰鬥航空旅全營裝備:固定翼飛機5架、UH—60直升機15架、偵察直升機15架、UH—1直升機22架、CH—47直升機48架、觀察直升機20架。全旅裝備:攻擊直升機54~63架、偵察直升機54架、UH—1直升機22架、UH—60直升機24架,觀察直升機20架、CH—47直升機 48架、固定翼飛機5架。共計227~236架。

解放軍:

目前我軍陸航團的編制,分析從網上和各種媒體上獲得的信息後推測,我軍陸航團做爲團級單位,通常應該編制有三個飛行大隊或一個機務大隊,即一個武裝攻擊直升機大隊、運輸直升機大隊和、一個負責偵察,通指,校射、救護的混編大隊。[有的陸航團還有運-7型固定翼軍用運輸飛機],如果一個陸航大隊編制 8--10架直升機的話,一個陸航團應該擁有有24至30架左右的各型飛機。但也有的軍迷說一個陸航團只有兩個大隊,那麽有一個大隊要兼顧兩項職能,一個直升機大隊的飛機數量可能就會多一些,一個陸航團可能擁有25架左右的各型直升機。

這次地震救災,明顯的感覺就是直升機數量不足,幾乎把全軍能用的直升機都調過去了,還不夠用.詳參【圖博館】:中共的救災能力

所以我覺得陸軍還是應該集中力量發展陸航,擴編陸航團爲陸航旅,率先裝備幾個重點集團軍,另外可以試點編制空中騎兵旅或者空中騎兵師,在某些重點集團軍試點,非重點的集團軍,也應該確保一個陸航團的編制.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520/14854474.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6,627) | 回應(7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陸軍 |
此分類下一篇:米-26
此分類上一篇:武直-9

顯示全部75則回應

圖博館
有消息稱,中國在購買蘇-35SK後,也購買了一部分117S進行測試,俄同意單獨出售117S並可能同意轉讓技術。不過,近年來俄兩家主要發動機製造廠商都遇到了人員流失,生產質量管理水平下降等問題,同時對外宣傳時產品數據有所誇大。有消息表示國內測試的Al-31FN series 3實際推力並不比標稱13.5噸推力的國產渦扇-10B有特別明顯的優勢,而可靠性、質量穩定性方面還不如後者。
  回應
 只能說中國投入幾千億(?)研究航發仍然進展落後,沒有創新能力,一直在仿造從來沒跟上
 搞笑,請問你知道什麼是創造力嗎?中國不過是以前落後太多,現在能趕到這一步已經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1樓傻缺,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互相模仿,你看那飛機,汽車,坦克,吃的用的,不都差不多嗎?中國頂尖的黑科技多的是,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模仿,你說的創造力也就指是誰強誰弱而已。這樣說你能明白嗎?
 中國經濟總量是俄羅斯5倍,工業規模實際超過俄20倍,各項工業技術指標都超級過了俄,俄軍工已經停滯發展了,以後就看中美競爭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16/doc-ifyarrcc7431995.shtml

中國發動機

(楨2012-11-17補:網上憤/糞青型的軍迷,動輒以「心臟病」罵中國發動機,其實各形發動機、中國多已能生產,但未大量裝備、仍從俄進口之因有:1.可靠性不足。2.生產線不像實驗室未能量產。3.為與俄維持戰略關係。回想【圖博館2007-04-06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小引:
  綜觀共軍戰機所用引擎型號的種種猜想與爭議,牽涉到複雜的仿製、自製與外購等自己科技自主實力和外國(俄為主)軍政經的優勢及利益。 以共軍雙龍:梟龍J7MF和猛龍J10所用引擎為例,就折衝於中俄間。當WS13天山渦扇發動機(以名山和「渦扇」併音來代稱引擎,米格29原用引擎RD33的國產改進型)研發出可供J7MF使用時,俄便也才願提供更佳的RD93。雖然J7MF可用自製引擎還包括渦噴WP13FⅡ、渦噴14昆侖發動機、甚至渦扇9秦嶺發動機(依此,中巴合作FC1所用引擎,即使俄在印度抗議下,仍會提供RD93,其因是FC1不只有中國引擎可用,法、以等國也想搶食。)
2017-02-17 12:46:38
圖博館
同理,當J10所用引擎WS10A太行發動機優於俄SU27SK原用引擎AL31F時,俄又推銷J11(俄在中生產的SU27SKM)的AL31FN。在此同時,WS10的BCD型也在研發中,俄又傳出要提供五代機(即美四代機F22)所用引擎AL31FNM1(它的向量噴口在滿功率以及加力推力的狀態下可以上下左右旋轉)給中國。
  之所會如此,除了中方想引進更佳引擎科技、俄方不願使去市場、尤其中俄間旣合作又競爭的戰略關係外,也體現了唯有自主自力發展,才有可能與他人談判(不只引擎如此、其它領域亦然),這對台軍IDF的雙小引擎應也些啟發吧!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3580434

中國新型圓筒爆轟式發動機實現突破性進展,技術已經超越美國2017-01-05

  中國為何在最近如此高調宣布這則新聞:發動機已經開始彎道超車?
近日,一則官方新聞讓中國軍迷圈炸開了鍋,據了解,由美國航空航天學會(AIAA)出版的美國航空航天期刊(Aerospace America)近期發表了2015年美國及全球航空航天的綜述,並用四分之一的版面介紹了王健平教授領導的北京大學工學院燃燒推進中心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的研究進展。
  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是一種基於爆轟燃燒方式的新概念發動機,具有一次起爆、燃燒速度快、熱效率高、結構緊湊等優點,有望帶來航空航天推進技術的跨越式發展,近年來受到世界各主要國家的高度關注,燃燒一般分為兩種模式,即爆燃燃燒和爆轟燃燒,我們常見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就是爆燃燃燒模式,這種模式下燃燒波傳播速度為米每秒量級,能量傳播的很慢,而爆轟燃燒的傳播速度可達到千米每秒量級,能量級別數十倍甚至百倍於傳統發動機。
同樣推力情況下,普通發動機長3米,自重1噸,而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可能只有0.5米長,自重200千克,對於飛行器來說,這將徹底改變現有設計的遊戲規則,最大飛行速度馬赫數10的戰鬥機,馬赫數20的客機將不再出現在科幻小說中。
  爆轟發動機就是通過一定手段,將燃料壓縮並點燃,再通過類似於爆炸那樣爆轟波在燃燒室頭部沿圓周方向旋轉傳播;燃燒後的高溫高壓產物經膨脹幾乎沿圓軸方向迅速噴出,產生推力,簡單講,目前,爆轟發動機就像是在發動機內進行成千上萬次可控制的小爆炸,通過這些爆炸來推動飛行器,一旦這種動力系統獲得突破,人類的航空器發展史將翻開新的一頁,就如同從氫氣球到固定翼飛機一樣,爆轟發動機是人類航空史上的一個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新捷徑。
2017-02-17 12:47:33
圖博館
目前,被廣泛研究的爆轟發動機主要有三種,分別為駐定爆轟發動機、脈衝爆轟發動機和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其中最後兩種目前已經作為最有研究價值的發動機選型,而被多個國家重點研究,目前,美國國防部先期研究計劃局(DARPA)、美國空軍科研辦公室(AFOSR)、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NRO)、美國能源部(DoE)都在研究這種發動機,可見重視程度之高,美國為啥重視中國取得的科技成果,因為美國人在這一領域第一次開始落後了,這是美國始料未及的,如果中國率先研製出真正實用化的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那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超越,中國也很有可能在發動機領域第一次彎道超車。
https://kknews.cc/zh-tw/news/mgrkmoz.html

蘇-35是雞肋?

(楨:中俄蘇-35採購案一波三折,各種猜想都有,但多從中想買但俄不急售分析,這種分析欠全面性析判。
1.中俄領導人考量的是兩國的戰略關係,而不只是軍方的單一武器問題。
2.即使是蘇-35本身,中方此時也非急需,買更多是為了部分技術之參考。
3.了解上述二點,頭腦便能較清楚,而不會陷於網上噴糞!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04982

兩因素令俄航發可靠性不如西方中國屢犯同樣毛病2017.01.16新浪軍事

  2016年11月,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一架新型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在“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著艦訓練中失事墜毀,據事後調查元兇很可能是其使用的RD-33MK供油泵故障導致雙發失效。而同樣是在11月,蘇-35的發動機117S首次以AL-41F-1S的新命名亮相,它是俄現役最先進的軍用發動機,但其全週期壽命也僅為2000小時,遠遠低於西方同類發動機產品。俄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和可靠性為何不如西方發動機?
  薄弱工業基礎是主因
  發動機配套戰鬥機的思路有問題
  發動機的研製規律和飛機是不同的,發動機的研製週期比飛機更長,技術更複雜,難度更高,一個飛機項目研製週期一般15到20年左右,而一代航空發動機研製時間25~30年。不應該將發動機作為飛機的配套子系統,與飛機採用相同的研製週期進行研製。
2017-02-17 12:48:56
圖博館
結語
  蘇聯航空發動機走過的崎嶇之路,對於從一開始就師從蘇聯的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價值,我們應該充分研究和吸取蘇聯航發事業的經驗和教訓,避免再走蘇聯已經走過的彎路,這對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騰飛也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楨:太行大修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美國民用發動機4000,軍用1000-1200. 任何新發動機都是從短到長,毛子AF-31開始也是30,美國的F100也讓F15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圍觀日本戰機的菊花!發動機研發實力不如中國2017.01.22

近日在日本展覽上有網友拍攝到了日本T-4教練機、F-4、F-2戰鬥機的發動機噴口細節。其中多裝備美製發動機或其日本授權型號,只有T-4使用自研發動機。實際上,日本航空發動機研發實力遠遜中國,目前尚不能研發大推力航發。
央視評論員:“中國爆買客攻陷日本”讓誰不高興了2015-10-04
  相關新聞
 徐實:造出日本筆尖鋼壟斷後,中國製造要向更高領域衝擊
 中國東北成功研製T800碳纖維赶超日本 不止一代人的努力
 東北經濟新活力:瀋陽i5數控機床/新松機器人/T800碳纖維打破日本壟斷(回應:老搞東北標題黨有意思?讓人反感!  對於東北一點兒都不了解的人就在這裡瞎噴?瀋陽經濟是不好沒有人否認,難道現在有一個好的企業你們都看不下去了嗎?)
 2016世界超算TOP500榜首神威太湖之光,運算速度93PFlops每秒十億億次
 天河二號将升级至每秒十億億次
 日本向中國發起挑戰--計劃投入1730億美元建設效能達130PFLOPS的超算。而中國接受了挑戰--中國著手研發峰值效率為世界最快計算機十倍的超算。美國也有可能參與這場爭霸賽。
 奧巴馬2015年設定的2025年超算目標(每秒100億億次,當時世界冠軍天河二號才5.49億億次)卻被中國E級超算提前8年實現
 中科院與阿里巴巴2015-7-30合作成立亞洲首個量子計算實驗室,希望通過10-15年的努力,能夠比目前超算快百億億倍;到2030年,研製具有50-10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中國10億人,每個人能分到10萬台天河二號的運算能力)。
2017-02-17 12:49:39
圖博館
美媒《國家利益》:亞太現航母軍備競賽中國將有6艘壓倒周邊
 俄媒軍工綜合體網站的評估,中國三大艦隊擁有700多艘水面艦隻和潛艇,已完成控制第一島鏈的階段目標,2020年前將完成在第二島鏈,到2050年時建立可在世界大洋任何地點執行任務的遠洋海軍。
 原來中國這麼牛!中日科技力量對比!
 全世界都認為中國軍工強大日本憑啥武器自信超中國
 中日軍力全方位對比:再來次甲午戰爭中國還會敗嗎2017.1.17新浪軍事
  回應
 此甲午非彼甲午!北洋海軍十年未添一艦,日軍都是速度快的新船,射速也快,還是開花彈!清軍是大傢伙,射速慢,實心彈!日本軍艦買得晚,已比我們先進,裝備新,速度快,船身小,更適合當時渤海黃的狹窄的作戰環境,而且西方賣軍艦給我們的時候,已經在算計我們,看看砲彈就知道,讓我們無法與他們一戰……其他自身原因,講太多了……

印度展示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還不如中國出口貨先進

  在2017年2月14日,印度航展拉開大幕。在本屆航展上印度拿出不少國產航空裝備方面的產品,其中一款戰機用的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引起關注。近年來,給戰鬥機裝上相控陣雷達似乎成了高性能新戰機和改裝老戰機一個必選項目,有科技實力的國家紛紛研發自己的產品,當然,雄心勃勃的印度也不例外。
  從印度這款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外形來看,不僅口徑不大,工藝方面也顯得很粗糙,最早它出現的時間是在去年的2月。這款雷達型號為L-273 Uttam AESA,計劃用在印度國產LCA MKII型“光輝”戰鬥機。根據印度介紹,其具有約786個T/R模塊,對目標的探測距離是0.25公里至150公里,T/R模塊數量集成這麼少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說已經很落後。
  反觀中國準備給印度眼中釘“梟龍”戰機準備的國產出口型KLJ-7A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它具備超過1000個T/R模塊,作用距離達170公里。據介紹其水平已經達到了美國F-35的APG-81雷達級別。這還只是中電科的外貿產品,真正為殲10C/殲11D/殲16/殲20配備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性能將更加先進。作者署名:空軍之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6/doc-ifyarrcf4210741.shtml
2017-02-17 12:50:31
圖博館
中國又山寨一款先進裝備助直19精確打擊能力猛增2017.02.16新浪軍事

  近日,被網友稱為是“長弓版” 武直-19的照片在網絡上再次曝光,與普通武直-19不同的是武直-19在旋翼頂端安裝了一個類似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機載毫米波雷達,因此一些美國軍事論壇的網友抱怨“怎麼又被中國山寨了一款裝備”。
  該型雷達還能穿透偽裝物和樹葉識別固定目標,最後顯示實波束視頻和合成圖像;顯著縮短捕獲目標的時間。按照美國人的說法,配備了機載毫米波雷達之後,武裝直升機的攻擊能力比沒有安裝的提高4倍,生存能力提高7倍,戰場綜合作戰能力提高27倍,可謂效果顯著。
  我國的直升機工業起步晚,技術上一直處於追趕的姿態。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研究毫米波雷達,中國軍方也是在2003年嘗試將其運用於直升機。所以武直-10和武直-19的初生產版本都沒有配備毫米波雷達。現在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解放軍武直-10、武直-19的改進就成為關注的焦點;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改進方面就是要配備機載毫米波雷達,以縮小與美軍AH-64E的差距。根據相關資料來看該型雷達性能已經超過了原版的長弓毫米波雷達,因為美長弓毫米波雷達仍舊採用拋物面天線和機械掃描體制。不過目前還只看到武直-19進行了部分安裝,現階段它將於武直-10配合,把偵察的信息反饋武直-10和其他直升機上,讓其他直升機的駕駛員不必承擔繁重操作任務,同時也可以減少暴露,提高戰場的生存能力。
  由於武裝直升機在現代戰場的重要地位,隨著中國直升機,光電紅外和毫米波雷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解放軍未來的武裝直升機會愈加驍勇、出色。(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裝上毫米波雷達就說山寨 我也是醉了
不要叫小編叫小便吧
憑什麼說這是山寨的?其實小編才是山寨的。
小編是美狗!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6/doc-ifyarrcf4202268.shtml
2017-02-17 12:51:38
圖博館
武直10為何裝這款小口徑航炮並非因發動機不給力2017.02.24 新浪軍事

  現代戰爭中攻擊直升機佔據著重要的位置,自然成為各國重點發展的裝備之一,如今我軍也列裝了自已的攻擊直升機,尤其是直10型--中國自主研發第一款攻擊直升機,與國外先進機型的差距已相當小了。其中在武器系統上,別人有的武器類型,直10也樣樣都有,差的也許只有機砲口徑為23毫米。
  這與美製AH-64,俄製米28採用的30毫米口徑不同,那麼中國武裝直升機為何會安裝這樣一款武器那?許多人將直10採用23毫米視為落後的表現,直接將原因歸給為:發動機功率不足,認為發動機功率不足,造成無法安裝更大重量的機砲系統,似乎不裝30毫米機砲就低人一等了。
  其實,只要仔細一查證,那麼會發現,原來並非想像的樣子,真不是發動機惹的禍。確切的說,與發動機談不上什麼關係。機砲為直升機的標配武器,怎麼可能等到列裝時,再去研發那?應在原型機試飛時,即將完成樣炮。直10在原型機階段時,採用進口發動機,不存在所謂功率不足的問題,可是我們卻找不到有關為直10研發30毫米機砲的記錄,也看不到什麼原型實物,也就是說,在上世紀90年代時,開始研製直10時,機砲口徑就確定為23毫米口徑,而不是採用30毫米,與發動機沒關係。
  中國為直10研發的23毫米機砲也是鍊式機砲,也可以與頭盔瞄準具聯動,功能上也不差。為直-9武裝直升機配備的固定式23毫米鍊式航炮,為直-8直升機配備的23毫米鍊式航炮吊艙等等,已經形成系列化。除了口徑之外,在結構及原理與國外同類產品一樣,這怎麼能說是一種落後那?
  許多人都叫喊,中國直-10發動機功率不足,那麼功率夠大了,就非得裝30毫米炮嗎?現代直升機的機砲只是武器之一,不是唯一的武器,更不需要與別人比口徑大小,各國的情況不同,任務需求也一樣,如何選擇依自身情況而定。
  任何武器在設計上,都存在性能取捨的問題,沒有什麼十全十美的事情。從威力與射程上,自然是30毫米更好,可是要付出尺寸與重量更大的代價,射速也不及23毫米,備彈量也會受到影響。23毫米口徑的性能完全滿足了我軍的要求,保靠性好、彈道性能也不錯,任務需求而言,足夠用了。
2017-02-25 09:08:27
圖博館
新型直19或已裝備解放軍陸航旅帶有桅頂雷達(圖)2017.02.24觀察者網

  23日,社交媒體出現的照片顯示,一架裝有桅頂雷達的直-19型武裝直升機正在進行訓練飛行。圖中可見這架直升機已經塗上機身編號,這表明該機已經正式列裝解放軍陸軍部隊。從照片拍攝的地點分析,該機可能是解放軍39集團軍某陸航旅所屬。
  此前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宣傳片中出現了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廠房內直-19直升機總裝照片,可以看見帶有桅頂雷達的直升機,以及桅頂雷達天線陣列畫面
  美國AH-64D“長弓阿帕奇”的毫米波雷達採用的還是機械掃描天線
  美國“長弓阿帕奇”直升機可以攜帶大量“長弓海爾法”毫米波雷達製導導彈,憑藉雷達鎖定目標,然後發射導彈,導彈本身可以實現發射後不管,有利於同時打擊大量坦克目標
 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已經裝備的新型AKD-10B空地導彈(圖中較大的)可能有類似“長弓海爾法”的改進型號
  此前國內官方媒體文宣已經報導,該直升機攜帶的雷達是我國自行研製的新型毫米波偵察雷達,具備穿透植被等偽裝,遠距離搜索敵方坦克、裝甲車、低飛直升機和飛機的能力。配合毫米波制導的新型空地導彈和數據鏈系統,裝備該型直升機的作戰部隊可以獲得類似美國AH-64“長弓阿帕奇”的同時對抗大量目標的作戰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24/doc-ifyavvsk3100932.shtml
2017-02-25 09:12:05
圖博館
直10為何頻繁練跨海攻擊國產兩棲攻擊艦可載10架2017.03.20新浪軍事

  央視軍事頻道近日報導,東海艦隊某登陸艦支隊與陸軍兩棲部隊、直升機部隊以及空軍聯合開展登陸作戰實兵演練。報導畫面中出現第1集團軍某陸航旅直-10武裝直升機與071型船塢登陸艦沂蒙山艦(舷號988)合練場景(上圖)。
  這並不是直-10第一次與登陸艦“親密接觸”。去年,同樣是第1集團軍某陸航旅的直-10已先後與072型坦克登陸艦、071型船塢登陸艦等進行過合練。目的就在於提高直升機跨海作戰能力,為直升機提供海上備降場。
  直-10在未來跨海作戰中主要擔負尋殲敵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打擊敵支援灘頭陣地裝甲部隊等任務。我軍重視直升機空戰,從我國研發出世界上首款專門為武裝直升機開發的空空導彈——天燕-90就可以看出。
  直-10最大航程和滯空時間等數據並未正式公佈。參照歐洲同類中型武裝直升機數據,直-10最大航程不會超過1000公里(可能在800公里左右),滯空時間約為3小時。而對岸離大陸最近處為130多公里,平均距離不到200公里。所以,直-10進行跨海作戰,並保證有足夠時間尋找敵武裝直升機,展開空戰,就其相關指標來看,並不太困難。
  然而,由於完全在敵軍控制區域作戰,不可控因素太多。比如戰鬥中被擊中,機體受損需緊急降落;遭到攻擊後直升機雖可正常飛行,機上人員卻已負傷需要治療。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正是直-10部隊不斷與海軍登陸艦部隊展開合練的原因。
  075型兩棲攻擊艦需搭載較多武裝直升機
  075型兩棲攻擊艦有望於今年之內開工建造。該型艦正常排水量預計約3.6萬噸,可搭載約30架各種型號直升機。作為類似美軍“黃蜂”級的全通甲板兩棲攻擊艦,075型未來作戰任務主要是實施兩棲立體登陸作戰,遠洋反潛作戰等。
  目前我國現役武裝直升機有直-10、直-19、直-9WA等型號。顯然,從防護性、載彈量、專業性等角度來說,直-10是最適合上艦的。然而這只是自我比較,受制於功率相對不足的發動機,直-10的防護性、機動性、載彈量等都與AH1-W有一定差距。
  去年底有報導顯示,我國已在研發新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而且具有相當隱身能力。
  預計在075入列後,直-10、直-18反潛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直-20通用直升機等現役和即將服役機型將成為主要搭載機型。(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20/doc-ifycnpit2411479.shtml
2017-03-21 10:39:57
圖博館
俄海軍升級艦載直升機卡52上艦優於中國武直10 2017.03.20新浪軍事

  俄海軍的艦載直升機,不管是反潛直升機還是預警直升機,基本還是蘇聯時代的產品,基本上沒有得到任何升級,即便是出口到中國的卡-28反潛機,雖然是蘇聯解體後俄新製造的,但其技術水平依然停留在蘇聯時代,由於俄並沒有對自己的卡-27進行大規模升級,導致中國海軍的卡-27也長期得不到升級,導致其性能已經落後,中國海軍已經將未來的主力反潛直升機放在了直-18和直-20的反潛型號上。
  近日,據美媒報導,俄已經開始大力調整其艦載直升機機群,這是一項延伸至2025年的國家武器採購計劃的一部分。
  其中卡-31R預警機將部署到大修後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卡-226則是新研製的型號,換裝了法國透博梅卡公司的阿赫尤2G發動機,與卡-226A所使用的250-C20R相比,功率大大增加,使卡-226T的最大起飛重量和實用升限均有明顯提升,屬於一致通用運輸直升機。
  卡-27PL反潛機配備兩台1660 千瓦(2257 軸馬力)TV3-117V 渦輪軸發動機。
  至於卡-52K,在卡-52的基礎上改裝,承襲了共軸對轉旋翼的優異性能和強大的火力攻擊能力,主要特點經過了防腐蝕處理,採用了可折疊的旋翼槳葉,具有更小的佔地面積,設計有4個外掛點。它還採用了新型火控雷達,將海上和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提高了一倍,達到近200千米,而“維捷布斯克”主動防禦系統能有效防禦紅外制導導彈。武直-10過於貧弱的發動機系統限制其搭載更多的武器、裝甲和電子設備。(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卡52共軸雙旋翼高度太高,而且海上氣候惡劣,共軸雙旋翼還會互相打架。這種只提優點,完全不顧海軍用途和自身缺點的文章實在是水平太低。
 互相打架是早期型的,這個問題早就解決了,還來拿來說。
 就武裝直升機的火力、機動、防護三大特點來說,卡52的共軸旋翼限制了它的機動性,在高速急轉彎時會造成上下旋翼的異常揮舞.這種情況已發生多次並造成了機毀人亡,以至於俄軍都未正式裝備。
 對於武直10來說,發動機問題已不大,2016年生產那批武直10均在用功率達1,200KW的渦軸9增推版。此外,無論是功率達1,600KW的渦軸16還是2000KW的渦軸10均已堪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20/doc-ifycnpit2402814.shtml
2017-03-21 10:47:51
圖博館
直19E武裝直升機完成首飛 銷往海外市場

  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製、綽號「黑旋風」的最新出口型武裝直升機「直19E」,2017.5.18在黑龍江哈爾濱首飛成功。
  直19E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客製化,根據不同的出口國家任務設備進行改裝,根據客戶的需求裝備國內外的武器。
  直19E採用單旋翼、涵道尾槳、窄機身構型、串列式座艙布局和後三點不可收放式起落架形式。空機重量較小,最大起飛重量4250公斤。與國外同型級別武裝直升機相比,直19E具有體積小、靈活度高等特點,在巡航速度、爬升率、使用升限和航程等方面具有優勢。
  此外,直19E可攜帶空對地導彈、空對空導彈、航空火箭彈、機槍吊艙等武器,主要用於攻擊敵方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車輛、堅固工事等重要地面目標,可壓制敵地面火力,打擊敵地面兵力,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直19E還可用於攻擊直升機等低空飛行目標,參與奪取超低空制空權,為直升機護航。
  有專家表示,直19E的優點是使用方便,適合低強度、頻繁出動、快速反應的任務,其次是較高的性價比。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直升機公司總設計師表示,目前已有國外客戶對該機表示有興趣,而現時的潛在客戶主要還是中國傳統軍售國家。有業內人士更預測,直19E型機在未來10年內,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00至150架機。

直-19-維基百科
  簡介
該直升機主力由吳希明設計,直19於2010年當年立項、當年完成設計總裝首飛,於2011年服役先配北京陸航8團,瀋陽9團,後裝成都2旅,3蘭州,4總參謀,7山東濟南等。
  特點
直-19保持直-9原型底部結構不變,按適墜性要求,損傷容限對主體結構設計進行改進。對該機型操縱/控制、液壓、電氣重新設計;重新布置燃油系統,滿足抗彈擊、自密封的適墜性要求。換裝縱列/串座式窄機身駕駛艙布局,駕駛員在前,射手兼副駕駛員在後,裝抗墜毀吸能座椅,在座艙周圍採用局部裝甲防護。
  起落架為後三點固定跪式設計,保證墜毀時乘員的安全。機身塗以吸波材料,大面積複合材料結構,平板駕駛艙玻璃,提高隱身能力。機身右側安裝可伸縮的紅外彈發射;後駕駛艙頂部安裝了紅外干擾機;旋翼可安裝毫米波雷達(陸航8團配該雷達)。
2017-05-20 09:32:01
圖博館
兩側採用短翼,每側有兩個外掛點,對武器懸掛裝置進行重新設計,可同時掛8枚反坦克飛彈/對空飛彈 +兩個火箭彈發射巢,亦可以以8枚反坦克飛彈加8枚對空飛彈的配置共16枚起飛作戰,多次演習見短翼內側掛點帶2副油箱。直-19配備先進的光電吊艙(配有白光、熱成像、雷射等多個探測設備)、綜合火控系統、顯示系統、航電系統、電子戰系統、電子自衛系統、數據鏈、通信系統及新的控制系統等:看哪裡飛到哪裡 +第三代頭盔,航電綜合化和數位化,配備玻璃化座艙。
  直-19採用四槳葉Starflex星形柔性複合材料單旋翼,主旋翼槳葉前緣為拋物線形的槳尖,旋翼直徑12.01米,後機身採用涵道式尾槳 ,安裝渦軸8C發動機(單發最大應急功率735千瓦),對動力系統、傳動系統、冷卻系統進行適應性改進、對主減系統進一步改進,以便在直升機空重和最大起飛重量增加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較好的飛行性能。
  改進後直-19起飛重量增至4500 kg,空機重量增至2350 kg,可用燃油量增至850 kg,續航能力增加至4小時。直-19的雙發動機性能類似AH-1S/F單發型號,但仍弱於AH-1Z/AH-1W雙發型號。AH-1單發1,100-1,200千瓦,直-19雙發動機1,300-1,400千瓦,2者起飛重量都是4噸左右,直-19同時間偵察,可以做類似OH-58D的角色。美國嘗試使用RAH-66取代AH-1、OH-58兩機但落馬;直-19機身塗吸波材料,大面積複合材料結構,液晶電腦化駕駛艙,函道式尾槳等提高隱身,雖然隱身和機動性能仍遜於RAH-66,但中國至少可以找到這樣的機型並且成本低,可以大規模取代SA342小羚羊和直-9WA/Z。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B%B4-19
2017-05-20 09:33:22
圖博館
直10新照曝光總體佈局壓倒性優勢這已完胜美阿帕奇2017.6.18新浪軍事

  近日,中國陸軍首次曝光的武直10,清晰顯示了中國自行研製的世界級武直的一大特殊之處:
  武直10的飛行員在前艙,武器操作手在後艙!
  這與米-24、AH-64是恰好相反的!中國直10的這一特異之處,說明其火控光電系統的先進程度,超越了AH-64的水平!
  為什麼米-24、AH-64要把武器操作手放在前面、飛行員在後面呢?看這張照片就會明白了:
  AH-64機頭最前端的光電轉塔,是目標截獲/標識系統(TADS)和飛行員夜視系統(PNVS)等。它的正後方,連接著“目標指示瞄準系統操作部”,武器操作手通過操作這一操作部,來完成機砲、火箭彈和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的瞄準發射工作。
  不難看出,這一操作部由於與機頭光電轉塔有剛性連接,武器操作手只能坐在前艙。飛行員也就只能坐後艙了。比較例外的是,AH-64的武器操作手和飛行員都可以使用頭盔瞄準具使用機砲,也就不受座位限制。米-24、AH-1與此類似。其實,星球大戰裡的轟炸機也是這樣的 ……
  AH-64武器操作手這一操縱姿勢,人機工程效果較差,必須雙手握持操縱桿,半趴在單目望遠目鏡上,眼睛貼近目鏡,在振動、搖擺的環境中進行全過程操作。不過,這已經比米-24或者AH-1要好不少。
  為什麼直10要改成飛行員在前艙呢?這意味著要費很多功夫,把光電轉塔獲得的信息傳遞到後艙的武器操作者,會不會得不償失?
  原因也很簡單:在一樹之高的超低空,飛行員需要更好的觀察位置,才能更好的完成複雜的操縱任務。
  但是,在米-24、AH-64的時代,將光電信號較好的傳遞到後艙,技術要求太高,付出的代價太大,因為美蘇都沒有採用這一設計。但在中國研製直10時,掌握了使用白光攝影機、熱成像攝影機等直接輸出數字式高清視頻信號的關鍵技術,這使得通過柔性電纜傳輸相關複雜影像成為了可能。
  下面兩張照片,還可以看到直10有兩個大型彩色多功能顯示器,這也全面優於AH-64。
  從本文第一張照片,以及上圖可以看到飛行員使用的平視顯示器,安裝在座艙頂部。
  注意看兩張照片中,左邊大屏幕在顯示非常不同的內容,這是多功能彩色顯示器的優點之一:一屏多用。
  下圖中座艙頂部的平視顯示器
  中國直1女飛行員宣傳照中,女飛在飛行員座席上拍照。原本的直10原型機上,飛行員兩側有裝甲護板,因為發動機功率不足的原因,批量服役型號只能取消了這一沉重的部件(?)。
2017-06-19 08:20:48
圖博館
直10的23毫米機砲打靶 ——飛行員與武器操作手都可以使用這一武器,且能夠通過雙目頭盔顯示器控制其跟隨視線實施瞄準攻擊。
  直10後艙的武器操作手座席,很明顯並沒有使用AH-64或者米-24那樣陳舊的單目望遠鏡式觀瞄系統。武器操作手直接查看大型彩色多功能顯示器,進行各種武器,包括AKD10空地導彈的發射。
  著名直10飛行員盛建忠坐在後艙武器操作手座席,頭戴雙目頭盔顯示器。這一雙目頭盔顯示器,在美國和西歐直升機強國中也是近十年才開始裝備的設備。兩側配有晝夜光電傳感器。
  最後來一張早期型直10的照片。這一直接使用進口普惠PT6C渦輪軸發動機的原型,沒有動力不足的缺陷,使用了更為類似AH-64的光電轉塔。但當時直10飛行員在前的座艙佈局,已經確定。
  誠然,在中國發展直10的過程中,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遭遇了一些暫時未能克服的技術難題。但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軍工在許多方面的重大突破,相信幾年內隨著中國新型渦輪軸發動機的全面成熟,直10將更上一層樓,全面逼近世界最先進水平!(作者署名:加特林)
  回應
 文中標題所講的壓倒性優勢,我沒有在文中看到。我只知道由於直10的動力不足,導致了飛機火控系統縮水,整體防彈能力低下(量產型取消了飛行員防彈板) ,載彈量不足,進而導致整體獲利水平偏弱。
 呵呵!酸好酸!也不看看直十能飛萊維斯曼能翻跟斗(目前有幾種武裝直升機飛這個機動)!還在貶低它的發動機!直十五都出來了渦軸十六也有了!動力早就不是問題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18/doc-ifyhfnrf9294561.shtml
  相關新聞
2016.12.20,直15(AC352)在哈爾濱首試飛
武直10為何裝這款小口徑航炮並非因發動機不給力2017.02.24 新浪軍事
中國正研發新型直10B直升機將換發動機載彈量猛增2017.05.22新浪軍事
深度:直10加陶瓷防彈板暴露一大缺點 已有解決方案2016.11.08新浪軍事
  武直10的主要任務是對地打擊坦克,陣地等。這樣很容易遇到高射機槍和小口徑高射砲的攔阻射擊,而武直10的側面座艙玻璃和側面機身,很難抵擋得住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子彈的打擊。因此武直10(7.62毫米)防護能力弱的缺點就被暴露出來了。
2017-06-19 08:22:16
圖博館
2012年珠海航展中,中國軍方公開宣稱武直-10具有防護裝甲,機體正下面能承受12.7mm機槍子彈射擊(側面7.62毫米)。
  這次珠海航展曝光武直-10開始安裝了防彈陶瓷板。該陶瓷板應該與先前巴陸軍測試的Z-10P上的陶瓷板相同,位於飛行員雙肩處,型號為ZJYP1-9110-200,據研判可抗12.7mm彈的打擊,平時不用時可以放下。
  相對於其他防護裝甲,陶瓷裝甲具有硬度高、質量輕的優點,其對彈頭和彈藥破片的防禦能力都很強,已成為一種廣泛應用於防彈衣、車輛和飛機等裝備的防護裝甲。
  由於渦軸九的起飛功率只有957kw,迫使武直10想盡一切辦法來進行減重;削減一部分次要性能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代價。比如次要方向的防護能力等等,這樣讓武直10的空重從5.5噸減重到5.1噸。
  不過國內已經完成了1800KW-2000KW級的渦軸10的研製,未來完全可以在武直10改進型的基礎上將其發展類似於AH-64E這樣的10噸級武裝直升機。(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渦軸9的功率不夠達不到直10/20要的(PT6C)1200w以上,現在等的是中法聯合研製直15的發動機渦軸16,如果安上直20性能就會超過黑鷹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8/doc-ifxxnety7694431.shtml

解放軍裝備窘況徹底改觀!武直10大批列裝!各方預測成軍規模!2017-06-17

眾所周知,因為種種原因,解放軍陸軍裝備始終滯後,尤其是直升機的發展!曾經在2008年的地震救災中,集中全軍直升機仍顯不夠用。
  近年來,隨著中國武器裝備井噴式發展和投入的不斷加大,這種狀況已得到徹底改觀!
  據有關資料披露,中國軍隊各陸航部隊目前都有至少1個武直10大隊,武直10已經在全軍範圍內普及。
  早前,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6月13日發表文章稱,中國陸航現有直升機總數已經超過1000架,還將進一步擴編。這輪編制體制改革前,有7個陸航旅又5個陸航團。到2017年5月,已擴編為11個陸航旅又1個陸航團。目前,每個陸航旅/團都至少有1個直10武裝直升機營和1個直19武裝直升機營,專用武裝直升機數量早已突破300架。
  美方預測,未來,中國軍隊將為13個集團軍和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各配備一個陸航旅,共15個陸航旅。每個陸航旅配備2~3個專用武裝直升機營、1~2個改裝武裝直升機營和4個突擊/運輸直升機營,裝備近百架直升機。中國陸軍還會建立2~3個空中突擊旅,每個旅配備2個攻擊直升機營和2個突擊/運輸直升機營,中國陸軍直升機總量將會突破1500架。
2017-06-19 08:24:59
圖博館
武直19改進型服役配毫米波相控陣雷達技術或超美2017.9.13新浪軍事

  最新一期《兵器知識》雜誌中的一張圖顯示,試飛已久的帶有新型桅頂毫米波雷達的直19武裝直升機改進型,已經進入陸航部隊服役。這標誌著我軍武裝直升機全天候作戰能力將有質的提高,比起已經廣泛裝備美軍及其盟國的AH-64“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直19改型的毫米波雷達很可能是相控陣體制的,這創下了全球第一。
  直19改的毫米波雷達天線,大小和AH-64的AN/APG-78毫米波雷達類似,但“厚度”看上去要厚不少,這種新型毫米波雷達採用了相控陣雷達特有的平板天線,當然還是旋轉的單面有源相控陣天線,但比起AN/APG-78這種卡塞格倫天線機械掃描雷達先進一代。
 網傳的直19所用的新型相控陣毫米波雷達天線陣面
 APG-78“長弓”雷達採用卡塞格倫機械掃描天線
  直19改型裝上毫米波相控陣雷達後,將擁有比長弓阿帕奇所用AN/APG-78更強的多目標處理能力和抗干擾性能。2016年珠海航展上,兵器工業曾展出過代號為藍箭21的新一代毫米波雷達製導空地導彈,這意味著中國版的“長弓海爾法”已經出現,裝備我軍的直19改型不在話下。
 中國版“長弓海爾法”——藍箭21圖
  毫米波雷達和毫米波雷達製導的空地導彈,很可能還將裝備我軍的武直10武,畢竟其比起直19具有更大的起飛重量和更強的武器攜帶能力。比起我軍武直普遍使用激光半主動制導的AKD10空地導彈,毫米波雷達及其配套空地導彈,可以在戰場煙霧、夜間和敵軍坦克裝甲車輛普及激光告警和對抗措施的情況下,成為更強勁的“坦克殺手”。
  雖然美軍也曾為RAH-66“科曼奇”武裝直升機研製過新型相控陣毫米桅頂雷達,但隨著下馬而告終,而中國也自此成為全球首個在武裝直升機上使用相控陣毫米波雷達的國家,後發優勢不言而喻。(作者署名:非著名鍵盤俠烏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3/doc-ifykusez0088949.shtml
2017-09-14 09:29:48
圖博館
大陸首款出口型直19E武裝直升機 拿下訂單2017-09-15 聯合報

哈飛航空與保利公司14日簽署5架直19E武裝直升機意向採購合約。
  直19E最大起飛重量4,250公斤,最大巡航速度為每小時245公里,配備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和火控系統,可混掛藍劍-9空對地導彈、天燕-90空空彈、火箭、航空機槍吊艙等多種武器,能在野戰保障和複雜戰場環境下執行多種任務,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
  與國外同級別武裝直升機相比,具有體積小、靈活度高、良好的機動性和較高的戰場生存能力等特點。目前該型號武裝直升機正在進行試飛,計畫2018年年初完成相關測試後,可交付用戶。
  保利是大陸十大軍貿公司之一,也是大陸唯一一家擁有陸、海、空、天、警等各型裝備綜合軍貿權的軍貿公司,與全球近百個國家的政府和用戶有合作關係。

武直-19毫米波雷達領先阿帕奇:採用有源相控陣2017.9.16 新浪軍事

  直升機毫米波雷達有三家,中國雷達體制最領先
  美俄使用的都是机械扫描雷达,内部的天线都是传统的弧面天线,要进行360度旋转才能完成全向扫描,而武直-19用的毫米波雷达是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有两面背靠背平板天线阵列,类似预警机“平衡木”扫描天线,使用效率更高,损耗更小更省电,而且探测距离也更远。
  为何安装在顶部?
  其實不難理解。傳統的光電吊艙,不能裝在直升機旋翼的頂部,因為旋翼揮舞會造成光電吊艙探測器的視場,機鼻之下則是最佳位置,而對毫米波雷達來說安裝在旋翼頂部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而且還能帶來一個關鍵好處就是,增強了直升機的隱蔽性,很多時候只需要稍微露個“蘑菇頭”就行了,此時身在遠處的對手根本就不知道起伏山丘的背後竟然隱藏著致命的“殺手”!(作者署名:兵工科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6/doc-ifykymue6543046.shtml
2017-09-17 11:40:54
jsoujsou
中國直10動力並非不足 功率載荷比美阿帕奇還高10% 2018-05-17新浪軍事

  長久以來,國產直-10武裝直升機一直存在動力不足的傳說,不過從最新資料來看,這個傳說應該是一個謠言,直-10動力還是比較充沛的,功重比甚至比美國AH-64還要高。
  外界認為直-10動力不足主要原因應該是對於直-10重量認識存在偏差,此前說直-10最大起飛重量7噸,不過從最新資料來看為6噸,實際上當年中國決定研製直-10時,考慮到國內經濟技術實力、航空工業基礎尤其是渦軸發動機工業基礎,因此有控制了直-10最大起飛重量,直-10原計劃配套渦軸-9發動機總體技術水準大約相當於法國TM333,這個級別發動機支持直升機級應該在6噸以下。

  從卡莫夫透露資料來看,直-10是6噸級
  俄羅斯卡莫夫直升機公司曾經透露他們為中國相關單位完成了直-10總體設計工作“941工程”,這個說法應該還是偏差,確切的說941工程是直-10參照設計,上世紀中國相關單位在總體設計方面還比較薄弱,所以相關專案會經常找國外成熟廠商進行參照設計,例如當年中國研製殲轟-7,就曾經找德國MBB公司進行參照設計,按照中方要求,MBB以兩部斯貝發動機為基準,設計兩個方案,分別是變後掠翼和後掠翼,中國相關單位對MBB提供方案進行分析,發現國內相關方案與後掠翼方案性能相近,因此堅定相關單位選擇後掠翼方案的信心,所以941工程應該也是中國相關單位以直-10為背景,找卡莫夫公司進行了一次參照設計,以便對中國自己方案進行補差補缺。

  直-10配套的渦軸-9渦軸發動機

  渦軸-9主要性能與法國TM333發動機相當
  根據海外資料,直-10配套發動機渦軸-9功率大約是960KW,直-10功率載荷大約是0.32KW/公斤,與歐洲虎式武裝直升機相近,後者配備的MTR390渦軸發動機起飛功率大約在1000KW左右,最大起飛重量6100公斤,功率載荷大約0.327KW/公斤左右,需要指出這些指標比美國AH-64還要高,AH-64D最大起飛重量(帶長弓雷達)10500公斤,配套T-700-GE-701C最大起飛功率大約為1400KW,功率載荷只有0.27KW/公斤,新世紀換裝T-700-GE-701D,最大起飛功率提高到1500KW左右,功率載荷隨之增加到0.3KW/公斤,即便這樣AH-64的功率載荷也要比直-10和虎式低。
2018-05-18 09:52:52
jsoujsou
從各方面情況來看,直-10與虎式相當或者相近

  不過這個功率載荷仍舊偏低,從海外資料來看,佈署在馬里的德國虎式在氣溫極高的時候,就無法出擊,而美國AH-64D在阿富汗高原環境下有時也需要折掉長弓雷達來保證燃料載荷,因此直-10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發動機功率,以保證直升機具備更好的高溫高原性能,直-10曾經計畫裝備的PT6C-67C,起飛功率達到1250KW,兩部發動機加在一起功率達到2500KW,功率載荷達到0.416KW/公斤,這個指標已經非常驚人,可以想像直-10配備PT6C-67C之後,飛行性能和機動性能將會得到一個非常大改善,另外高溫高原性能也更好,甚至比AH-64還要高出一大截,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要堅決阻止加拿大向中國提供PT6C-67C主要原因。

  直-10功率載荷比AH-64還要高
  有消息說中國已經著手研製渦軸-9,將功率增加到1200KW左右,以便改善和提高直升機飛行性能,尤其是高溫高原環境下性能,進一步提高直-10作戰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5-17/doc-iharvfhu4408334.shtml
2018-05-18 09:54:12
圖博館
新版直10亮相珠海航展 航電導彈都比俄產品更好 2018-11-03 新浪軍事

  說起武裝直升機,美國的阿帕奇直升機當之無愧的霸王,海灣戰爭低空突襲隱蔽出擊伊拉克邊境預警雷達,攻擊伊拉克T-72坦克贏得了陸上戰爭,海灣戰爭累累戰果替生產廠家贏得了世界各國的訂單。
  外貿型武直10ME亮相
  武直10曾輸給土耳其直升機,武直10ME,之前僅僅在宣傳圖片中看到,這一次終於在珠海真機展出,讓我們看看如何。
  首先,飛機顏色變了,不是武直10傳統的灰黑色,而是黃色和綠色夾雜,是一種沙漠迷彩,面向的就是中東南亞北非戰場。
  武直10在巴鐵丟單,最大的原因就是功率不夠大,土耳其可以輕鬆買到重武直阿帕奇的發動機T-700,有消息說武直10ME換了渦軸-9改進版,發動機功率達1300KW。
  首先飛行員座艙兩側特別增加了2塊裝甲板,前下方射過來的輕武器彈藥。
  另外,特別增強了離心除塵設備,風扇葉片一轉動,顆粒就四散飛出外面,這專門針對沙漠戈壁地區的沙塵做了特殊優化設計,雖然在我國南方不太實用。
  另外是,自衛航電高度強化,就像防空導彈是戰鬥機的敵人一樣,肩扛導彈是一切直升機的天敵,所以武直10ME特意提升了對雷達照射和導彈預警設備。
  由於肩扛導彈大多採用紅外導引頭,武直10ME特意將噴口朝上,讓強勁的螺旋槳氣流直接吹襲冷卻噴口熱流,雖然損失了點懸停功能,但是活下來才重要。
  發動機噴口朝上,不增加發動機重量,但是效果還是不如阿帕奇的多孔格柵彎曲通道冷卻效果好,從這個角度來說,武直10ME換裝1300KW大馬力發動機,或許有一定的疑問(楨:?),也有可能設計師覺得阿帕奇的S型彎曲冷卻排氣設計太笨重,不如旋翼氣流冷卻效果好。
  從附加的裝甲和電子對抗設備,以及增加的機頭炮彈數量來說,武直10ME比原型增加不少重量,總體傾向還是,這款直升機還是換了更大功率發動機,不然很難向挑剔的客戶交代。
  總體上來說,武直10航電和導彈都比俄羅斯好,僅次於美國,武直10裝備的空對地導彈,陸軍航空兵經過幾百發實彈射擊,命中率超過90%。(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就那兩塊小鋼板,防禦有限啊~
那是特種材料做成的裝甲板,抗住23毫米以下普通彈藥,中東戰場基本是14.5毫米機槍,以前沒裝附加裝甲也就是抗12.7毫米機槍,其實這種裝甲板好處是隨時升級,更換更方便!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03/doc-ihnknmqw1870611.shtml
2018-11-04 10:40:02
圖博館
新版直10亮相珠海航展 航電導彈都比俄產品更好 2018-11-03 新浪軍事

  說起武裝直升機,美國的阿帕奇直升機當之無愧的霸王,海灣戰爭低空突襲隱蔽出擊伊拉克邊境預警雷達,攻擊伊拉克T-72坦克贏得了陸上戰爭,海灣戰爭累累戰果替生產廠家贏得了世界各國的訂單。
  外貿型武直10ME亮相
  武直10曾輸給土耳其直升機,武直10ME,之前僅僅在宣傳圖片中看到,這一次終於在珠海真機展出,讓我們看看如何。
  首先,飛機顏色變了,不是武直10傳統的灰黑色,而是黃色和綠色夾雜,是一種沙漠迷彩,面向的就是中東南亞北非戰場。
  武直10在巴鐵丟單,最大的原因就是功率不夠大,土耳其可以輕鬆買到重武直阿帕奇的發動機T-700,有消息說武直10ME換了渦軸-9改進版,發動機功率達1300KW。
  首先飛行員座艙兩側特別增加了2塊裝甲板,前下方射過來的輕武器彈藥。
  另外,特別增強了離心除塵設備,風扇葉片一轉動,顆粒就四散飛出外面,這專門針對沙漠戈壁地區的沙塵做了特殊優化設計,雖然在我國南方不太實用。
  另外是,自衛航電高度強化,就像防空導彈是戰鬥機的敵人一樣,肩扛導彈是一切直升機的天敵,所以武直10ME特意提升了對雷達照射和導彈預警設備。
  由於肩扛導彈大多採用紅外導引頭,武直10ME特意將噴口朝上,讓強勁的螺旋槳氣流直接吹襲冷卻噴口熱流,雖然損失了點懸停功能,但是活下來才重要。
  發動機噴口朝上,不增加發動機重量,但是效果還是不如阿帕奇的多孔格柵彎曲通道冷卻效果好,從這個角度來說,武直10ME換裝1300KW大馬力發動機,或許有一定的疑問(楨:?),也有可能設計師覺得阿帕奇的S型彎曲冷卻排氣設計太笨重,不如旋翼氣流冷卻效果好。
  從附加的裝甲和電子對抗設備,以及增加的機頭炮彈數量來說,武直10ME比原型增加不少重量,總體傾向還是,這款直升機還是換了更大功率發動機,不然很難向挑剔的客戶交代。
  總體上來說,武直10航電和導彈都比俄羅斯好,僅次於美國,武直10裝備的空對地導彈,陸軍航空兵經過幾百發實彈射擊,命中率超過90%。(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就那兩塊小鋼板,防禦有限啊~
那是特種材料做成的裝甲板,抗住23毫米以下普通彈藥,中東戰場基本是14.5毫米機槍,以前沒裝附加裝甲也就是抗12.7毫米機槍,其實這種裝甲板好處是隨時升級,更換更方便!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03/doc-ihnknmqw1870611.shtml
2018-11-04 10:40:05
圖博館
新版直10攜巡飛彈亮相珠海航展 美軍阿帕奇都沒裝備 2018-11-05 新浪軍事

  直-10在珠海航展上面公開無人機協同作戰能力,注意前面SW6無人機,機翼收攏狀態
  武裝直升機與無人機協同作戰是新世紀武裝直升機發展重要方向,在本世紀初伊拉克戰爭之中,美軍AH-64由於孤軍深入,居然被弱小的伊拉克打得鎩羽而歸,新一代防空系統例如俄羅斯鎧甲防空系統抗擊距離超過20公里,武裝直升機本身空間、載荷有限,無人機就成為得力幫手,AH-64E主要改進專案就包括增加對武裝直升機控制,無人機獲取資訊能夠直接發送給AH-64E,避免武裝直升機冒險接近目標。
  根據珠海航展圖片來看,直-10武裝直升機不但可以控制無人機,還可以在空中發射機載無人機,在它的翼下可以掛載國產SW-6小型偵察型無人機,平時機翼可以收攏,以方便在機翼下掛載,可以配備光電吊艙、電子偵察系統,在空中巡航飛行,由於SW-6體積小、重量輕,空中飛行雜訊小,不容易被發現,可以接近目標或者深入對方控制區域進行探測和偵察,獲取資訊通過資料鏈直接傳遞給直升機,指引後者攻擊目標,直升機也可以轉發給後方指揮部,為戰鬥機、遠端導彈、火炮提供目標指示,這樣就不需要直-10冒險接近目標或者深入對方控制區域,提高直升機戰場生存能力。
  此次珠海航展直-10還增加了一種新武器-CM-501XA巡飛彈,巡飛彈是新世紀出現資訊化彈藥,它最大特點是能夠長時間在戰場上空滯留,打擊時間敏感性目標或者遠端目標,例如對方導彈發射車、坦克、自行火炮等,另外它還可以配備資料鏈,將獲取目標資訊傳遞給載機,實現偵察打擊一體化,CM-501XA採用矩形彈體,這樣設計不但可以降低RCS,還能夠實現模組化戰鬥部,根據需要配備不同的戰鬥部,對付不同目標,使用靈活性更高,它採用大展弦比彈翼,具備較大升阻比,低速續航能力較強,尾部採用X形彈舵,以提高巡飛彈機動能力,CM-501XA配備讓直-10對地面目標攻擊距離一舉超過20公里,能夠在鎧甲防空系統射程外對它進行打擊,這樣就進一步提高直-10武裝直升機戰場生存能力,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國產武裝直升機已經針對新一代野戰防空系統進行改進和升級。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05/doc-ihnknmqx0652999.shtml
2018-11-06 13:01:54
阿楨
我國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分辨技術已達國際領先

“我們已經研製出微波光子雷達成像晶片,像砂粒一樣小,比傳統雷達設備小一萬倍。它不僅可用于安全領域,在無人駕駛汽車等也可以大展身手。” 2019-04-27,在2019全國微波光子雷達技術研討會上,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雷達成像與微波光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潘時龍告訴記者,我國在微波光子雷達部分技術領域已取得較大進展,成像雷達解析度達1.3釐米,已領先其他國家。
  微波光子技術被美、俄、歐認為是決定“未來戰場優勢”的關鍵技術。微波光子學是利用光子技術完成微波、毫米波、THz波系統中複雜甚至是無法完成的信號產生、處理、傳輸與控制等功能。
  微波光子雷達利用光子技術,能夠有效提升雷達系統的目標解析度、作用距離、回應速度等關鍵性能,有助於實現偵察、干擾、探測、通信的一體化。
  “微波光子雷達頻寬大,可支援多頻段、多信號協同工作,實現高解析度成像、多目標識別和低RCS目標探測。同時,可以顯著提升信噪比和改善因數,大大改善強雜波中微弱信號的檢測能力。可以產生和處理適應各種複雜環境的信號波形,拓展了信號自由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航電子資訊工程學院院長賁德認為其優勢明顯,“比如1千兆到100千兆是微波光子雷達工作的頻段,現有雷達對這個頻段顯得有些無能為力。”
  回應
微波光子雷達,可以在150公里外發現並鎖定隱形飛機。當然我們只是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
應該是150公里以內,然而空對空導彈也就一百公里的攻擊距離,所以說,你探測距離再遠也沒用。
誰告訴你沒用?我在一百公里外探測到你,就可以選擇最合適的攻擊陣位、最合適的攻擊角度,等對方一進入導彈攻擊範圍就立即發射,這樣可以發揮導彈的最大發射距離,不管箭能射多遠,眼睛看的越遠越好。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9_04_28_499611.shtml?s=sygdkx
2019-04-29 08:20:40
阿楨
不搞串聯座?法國計畫裝備新一代H160M武裝直升機

2019.05.27,法國國防部長宣佈H160M將成為新一代武裝直升機,並計畫至少購買169架。將逐步取代法國三軍現有的小羚羊、小狐、海豚、黑豹、雲雀III型以及部分超美洲豹直升機。
  回應
法國這輩子是造不出海豹了,造啥都像海豚
因為這不是專職的武直,這不會取代歐直虎式。

酷似武直9!法國採購H160M武裝直升機,性能強于武直10(楨:?武直9升級版!) 2019-05-28

近期法國宣佈,將採購169架H160M,用來替代SA341(小羚羊)、AS565(黑豹)等武裝直升機,H160M源於民用版H160,機身兩側加裝了武器掛架,更新了航電系統,H160M可以執行對地攻擊、反艦/反潛等任務,外形酷似中國武直9,相比武直10性能如何?
H160M屬於6噸級直升機,採用全複合材料設計,最大航程741千米,搭載兩台TM800發動機,總功率2600馬力,傾斜12度的涵道式尾槳,能夠增加40公斤載荷,雙翼式安定面配置,能夠提升50公斤載荷。
雖然H160M沒有使用專用武裝直升機的串列雙座設計,但作戰能力依然堪比中國武直10,武直10搭載兩台渦軸9發動機,總功率2566馬力,最大起飛重量7噸,為了保持機動性和載彈量,只能減輕裝甲配置,中法研製的渦軸16發展順利,單台功率2000馬力,但現在只能商用,想裝配給軍機,還給需要一定的時間。
2019-05-29 09:04:00
阿楨
史上最快最靈活 美未來攻擊直升機S97首飛 2019/06/27 中時

近幾年在直升機領域大放異彩的西科斯基(Sikorsky)公司又有新作,日前為其最新型的S-97突襲者(Raider)攻擊直升機進行首次公開飛行,展示其橫飛、向後飛、迴旋飛行的超機動靈活性與極安靜的隱蔽模式。這些高難度性能都是美國陸軍的未來型攻擊偵察直升機(FARA)的必備條件,在將來應對中俄挑戰時不可缺少的要素。
據《即時防務》報導,美陸軍規劃的未來攻擊偵察機需要比現有的直升機飛得更快、更遠,要能穿透先進的防空系統,還必須在低速和高度下靈活地飛行,能靈巧地在棱線後方與建築物之間穿行以逃避敵方偵測。西科斯基以新的結構方案解決這些問題,S-97突襲者直升機結合新型轉子和螺旋槳的配置,高動力低噪音的渦輪螺旋槳複合式發動機,加上精密自動化控制系統協助飛行員靈活進行操控。
自動化飛控軟體對S-97直升機的操控十分重要,特別是在高速狀態下,首席飛行員比爾費爾(Bill Fell)在簡報中說,試飛時未如原先計劃那樣將飛機速度推到200節(370公里/小時),只停留在190節,而這個速度比仍然比目前AH-64阿帕契武裝偵察直升機快25%。在早期的飛行測試中,由於使用較好的控制軟體,S-97在水平飛行時可以達到207節,俯衝時可達到215節。
S-97的高速來自於後端的推進式螺旋槳,它比傳統設計有更高的燃油效率,高速行駛的振動問題得以克服,氣動效率更高。當需要靜音潛行時,可以停掉後螺旋槳,使用極靜音模式飛行,而且還能保持令人驚訝的130節速度。
這種複合式直升機設計除了可以達到更高速度之外,還可以增加靈活性,讓直升機可以倒退飛行、快速橫飛、突然停止,還有許多傳統直升機做不到的高難度動作。
美陸軍的未來攻擊偵察直升機不僅要使用自動化來改善飛行性能,它還具備同時監控多架無人機的功能,陸軍的設計是一次操縱4架,功能涵蓋通信中繼、誘餌、干擾與偵察,甚至還會搭載武器。至於直升機上將會準備用以驅散大量小型無人機的武器,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自動化程序來協助飛行員進行操控。
2019-06-28 07:11:58
阿楨
官方:直20所有部件全國產 2019-10-10 環球時報

  在剛結束的國慶閱兵上首次公開亮相的10噸級直-20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在10日開幕的第五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再次亮相。
  多名國內頂級直升機專家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採訪表示,直-20的研製過程中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包括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做到的先進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振動主動控制、電傳飛控以及新的旋翼低雜訊構型、高性能的旋翼氣動佈局。
  高原飛行是直-20的重要使用方向。因為高原空氣稀薄,從技術上來講,在高原飛行的直升機的發動機必須具備相當可靠的能力。

我軍直20採用純國產渦軸10發動機:最大功率達2000KW 2019-10-10 新浪軍事

  上世紀70年代,隨著中美關係升溫,中國曾從美國引進一批民用版黑鷹直升機,由於其T700系列渦軸發動機的功率強勁,所以在空氣稀薄的西部高海拔環境下的表現遠超當時中國所有直升機。但隨著中美合作期結束,中國最後只獲得了20多架民用版黑鷹,這些直升機迄今依舊活躍在西藏等地,並且在汶川、玉樹、舟曲等地震或泥石流災區的救援活動中有過出色表現。但中國軍工技術人員很清楚,這些黑鷹直升機已經接近使用年限,所以研發一種中國自主的高性能直升機已經迫在眉睫。而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前提,就是必須攻克最兇猛的攔路虎:發動機問題。
  渦軸9這種1991年立項的發動機在2010年該發動機正式成功後,其最大出力不足1000KW,而黑鷹的T700發動機出力則高達1200KW。根據記錄,海拔3千米時米17的發動機出力竟會降低40%,此時該機執行500千米運輸任務時只能運載10人,比平原地帶能運載27人的表現差距甚大。2017年,中國航發動力研究所聯合南方公司、動力控制所等十幾個單位組成聯合研發突擊團隊,最終攻克了渦軸10的研發難關。
  渦軸10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600KW,緊急出力狀態下可達2000KW,這除了設計進步外,還要得益於材料工藝和加工水準的長足進步。還將作為中國軍用直升機的重要平臺,如果武直10逐步完成換裝後,就必然會在速度等方面有極大提升,並促進武直10整體的防禦裝甲、機載設備、武備水準大幅提升,最終達到或趕超美軍阿帕奇的水準。
2019-10-11 08:45:25
阿楨
航空發動機溫度超過2000攝氏度 為何不會被熔化? 2019-10-10 新浪軍事

  現代航空發動機的燃燒室溫度最高可以達到2000℃以上,渦輪溫度在1500度左右,尾噴口燃氣雖然已經經過了一定冷卻,但是溫度也普遍超過500℃。在如此高溫之下,普通材料早就承受不住,高空發動機之所以不熔化,主要是採用了特殊的高溫耐熱材料以及多種降溫結構設計的綜合運用。
  目前渦輪葉片多採用燒結成單一奧氏體的耐高溫穩定鎳基合金、鐵基合金、鈷基合金。渦輪葉片採用中空結構,讓氣流產生對流、在葉片上形成空氣保護膜,並且葉片表面有有集自潤滑和耐高溫為一體的複合材料熱障塗層,這樣一整套措施下來,可以將靜子葉片溫度下降300到600℃,足以保證金屬合金材料的穩定運轉。
  航空發動機工作溫度每提高100℃,推力就將增加20%以上,隨著渦扇15和渦扇20等高性能發動機的不斷湧現,相信我國高溫合金材料必將在一次次的前進中最終登上世界之巔!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10/doc-iicezuev1292738.shtml

國產新概念武直“超級大白鯊”亮相天津直博會 可用於低空快速偵察

  據出展資訊瞭解,此款直升機是採用了國際上現在流行的翼身融合體設計以及前行槳葉概念設計的一種新構想型高速直升機;翼身融合型的好處就是,能夠有效減輕直升機的重量,獨特外形也使得被雷達探測到的面積減少。
  “超級大白鯊”複合式翼身能有效減重量減少被雷達探測到的面積
  由上圖可見“超級大白鯊”採用的是共軸旋翼系統與渦輪噴氣相結合的複合式推進設計,機身表面還設想塗有隱身塗層,複合式推進方法可選擇垂直起飛或選擇短距離滑行快速起飛。
  通過最大起飛重量可以分析出似乎該機型並不能像傳統武裝直升機一樣攜帶大量的武器裝備, 而且不太可能裝備有效機身防護及駕駛艙防護,但較輕的重量加上兩具渦輪噴氣發動機為該機型提供了遠超傳統直升機的速度優勢以及爬升效率。加上較為科幻的低矮造型可能更適用於裝備電子偵察吊艙的低空快速偵察任務,而非進行傳統意義上武裝直升機的對地攻擊、近距支援等任務。
  另一方面來講,該機也可能是僅僅出現在直博展上曇花一現的構想展示品,航展中經常有各個公司推出的航空器構想模型,在展覽上進行展示後也再無聲跡。不論如何,廠商們提供的的構想機型也讓觀展的各位眼前一亮,並為中國的航空器技術發展提供更多的想法與創意。
2019-10-11 08:51:46
阿楨
武直-10淘汰歐俄型號 美軍阿帕奇直升機仍是世界第一 2019-10-20浪軍事

  中國武直-10水準究竟如何,從技術水準來看,美國阿帕奇直升機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第二究竟是誰,國際軍事圈早早將俄羅斯直升機排除在外,原因是雖然功率大,重量大,裝甲厚防護好的優點,但是弱項太明顯,航電系統太差,而且主力導彈技術落後,飛行員從發現目標到開火,一直得不停使用雷射光束照射,直到導彈命中,時間過於漫長,遇到敵人反擊,生存力低下,所以直接淘汰!
  剩下就是歐洲虎式和中國武直-10之爭,噸位差不多,技術水準也差不多,航電和武器也類似,實際上很難分出高下,但是武直-10武器配備比較齊全,一款飛機相容了機炮,火箭彈,空對地導彈,直升機專用空對空導彈,這是歐洲人做不到的。
  虎式為了省錢,特意分成帶機炮和不帶機炮的型號,這就給作戰帶來了巨大不便,某些時候對低價值目標攻擊,也不得不發射昂貴的空對地導彈,這是一種極其浪費的奢侈行為,我們中國不幹這種事情。
  隨著中國航電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攻克了武裝直升機專用毫米波雷達,而且中國毫米波雷達還比美國高2代,採用有源相控陣技術,反應更快,跟蹤目標更多,而且可以即時分發給隊友,直-19已經開始大量裝備先進毫米波雷達,給武直-10安裝先進毫米波雷達輕而易舉,如此一來,武直-10輕鬆超越了歐洲虎式直升機
  現在的問題在於,中國何時能夠將阿帕奇斬落馬下,其實這個答案已經有了,直-20裝備2台1600KW的高功率渦軸發動機,還有先進傳動系統,外加5葉高升力螺旋槳,這已經完全具備了重型武裝直升機的最重要條件,超越阿帕奇,並非難事,完成從5.5噸專用武裝直升機向10噸重型武裝直升機的跨越。
  中國直升機工業近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超越黑鷹已成定局,美國阿帕奇很快也不在話下,在如此重大的成績面前我們不能驕傲,美軍開始用全新技術替代現有一代直升機,美軍考慮將阿帕奇升級換代,新一代武直最大速度將達到400公里每小時甚至500公里每小時!(作者署名:大水)
2019-10-21 08:49:18
阿楨
太行版殲10C被曝服役 尾噴管與殲16一致推力提高16% 2020-03-02 新浪軍事

  近日,一架殲10戰機在網上引起關注,裝備渦扇10太行版發動機的殲10C正式服役了,困擾殲10多年的發動機頑疾終於治癒了!
  過去殲10使用的是俄制AL31FN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到125千牛,動力基本上足夠殲10進行各種高難度機動,但是AL31相比美制發動機仍然存在著油耗高、大修間隔短、軸承的潤滑可靠性差的問題,導致軸承喪失旋轉精度、最終卡死抱軸,導致發動機空中停車。
  相比之下渦扇10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支撐設計,不存在潤滑可靠性的問題,渦扇10B最大推力比AL31FN提高了16%,達到了140千牛,超過了目前絕大部分F16戰機的推力。只有最新型的F16V使用的F110GE134發動機,推力才略微超過渦扇10B。
  殲-10C擁有DSI進氣道、鍍膜座艙蓋等半隱形設計,首度採用了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具備使用霹靂-15新一代中距空對空導彈以及新型精確對地打擊武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02/doc-iimxyqvz7092349.shtml
  相關新聞
泰國要買新戰機取代F16:曾考察殲10C FC31也有機會
印度買一架法國陣風戰機1.3億美元能買3架中國殲10C
巴基斯坦又被土耳其T-129和美國AH-1Z坑了,或將重新考慮中國直-10武裝直升機 (回應:當初加拿大斷供,坑苦了武直10,設備簡化裝甲減弱,尤其發動機高原基本不堪重用,面對阿三基本沒勝算,所以才棄用,現在不同了,發動機搞定了,所有短板得到彌補,加上價格不算高,市場還是有的!)
2020-03-03 08:01:49
阿楨
戰場斥喉OH-58D 沒它還真不行 2020/05/06 中時

美國陸軍正在物色新一代的戰搜直升機,將要從洛馬與貝爾二擇一,最快在2021年確定。這是一項「補破網」的工作,因為美國陸軍在2006年以「預算無法支應」的原因,將全部的OH-58D戰搜直升機全部除役,結果事後卻發現,沒了這種戰場斥喉,作戰反而更不方便。
早在越戰期間,貝爾206A得到美國軍輕型偵察直升機(LOH)的認可,成為OH-58A,擔任戰場觀察,以及砲擊標定的斥喉任務。在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期間, OH-58D擔任AH-64的好幫手,得到相當好的成效。
美國陸軍原本以為,AH-64在安裝桅頂毫米波雷達,具有「察打一體」的性能後,擔任觀測的OH-58D就能功成身退了,然而實際操作卻發現,阿帕契的操作成本比OH-58D高的多,飛一趟偵察任務反而更花錢,所以在2017年,就提出了「未來戰搜直升機」(FARA)計畫,其實就是OH-58D的接班人,有5家飛機公司通過初選,最後由賽考斯基與貝爾進入決選。
2020-05-07 07:43:25
阿楨
中國試射世界領先的新導彈 武直10打擊範圍將翻倍

  2020年6月22日19時30分,在內蒙古阿拉善某試驗基地,某型機掛載某新型空對地導彈起飛,對目標進行投射,導彈精准命中目標。
  ▲我軍現役三型武裝直升機的主力空對地導彈都是AKD9,尺寸稍大的AKD10主要用於直-10;下圖可見外貿型藍箭-7和藍箭-9(重量僅為26千克)的尺寸對比
  ▲在“裝甲與反裝甲日”上展示的多型外貿空對地導彈,可見氣動佈局與AKD10相似,但明顯放大的藍箭-11和藍箭-21;後者最大射程達25千米,使用複合制導模式
  雖然相比之前武直-9用紅箭-8對付的時代強了很多,但受限於研製時的技術儲備情況,AKD10在尺寸、重量與美制地獄火相當的同時時,射程要明顯短於後者特別是其改進型。
  而為了對抗現代野戰防空系統,美俄的武直都在測試射程更大的空地導彈。美用“長弓阿帕奇”武直試射了以色列射程25公里的“長釘-NLOS”。
  塔斯社去年3月20日報導,米-28NM或卡-52可以掛載8枚程25公里的“產品305”,該型導彈同樣採用複合制導,並在敘利亞的反恐實戰中試用過。
  雖然系統小型化一直是各型機載導彈研製的目標,但新型導彈的尺寸和重量也不可能完全停留在AKD10的標準上。這就難免讓很多人擔心,“直-10的小身板能扛起來新導彈嗎”?我們今年2月曾提到,北部戰區陸軍第80集團軍陸航旅的直-10裝甲強化型,通過使用功率更大的渦軸-9改進型發動機,加裝了帶有彎曲混合管的國產新一代紅外抑制器,降低了信號特徵,全面提升了戰場生存能力。
  ▲雖然已有多個型號的桅頂毫米波雷達在直-19上試用,但在現代陸戰戰場資訊不斷整合的今天,新型導彈的使用並不一定要依託載機本身的“長弓化”才能實現
  武直-10除了升級渦軸-9改進型發動機之外,也採用了類似水準的綜合航電系統和機載匯流排系統,以任務管理為核心,實現了系統的高度綜合化,為使用新型導彈提供了便利。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15/doc-iivhvpwx5498928.shtml
2020-07-16 07:48:41
阿楨
簡氏:中國新型毫米波制導導彈曝光 射程超美軍一倍

  據簡氏防務網站2020-08-07報導,中國新型直升機載反坦克導彈的更多資訊曝光。
  中國的國有媒體在8月6日發佈了視頻片段,展示了從昌河公司(CAIC)武直-10(WZ-10)發射的武器。
  視頻中可以看到WZ-10與至少一架配備了桅頂毫米波(MMW)雷達的Z-19A攻擊直升機協同工作,該雷達的外觀與安裝在波音AH-64“阿帕奇”的AN / APG-78“長弓”火控雷達相似。
  種新型導彈有點類似於北方工業公司(Norinco)的藍箭-21(BA-21)導彈,該導彈在2018珠海航展上展出過,射程約為18公里,並裝有雙模毫米波雷達/半主動鐳射尋的器。
  相比在目前反坦克導彈上普遍採用的鐳射制導,紅外成像制導,電視制導等方式,毫米波雷達具更高的抗惡劣天氣的能力,並且制導距離更遠,不受鐳射和紅外線干擾裝備影響,能夠全天候作戰。因此世界軍事裝備研製大國均對這種制導方式進行了研究。目前使用毫米波雷達制導的反坦克導彈有英國的“硫磺石”和美國的AGM-114L“長弓地獄火”等。受限於“地獄火”的彈體,AGM-114L“長弓地獄火”的最大射程只有約8公里。
  相關新聞
武直10從071船塢登陸艦上掛彈起飛
第3艘075兩棲攻擊艦10月下水
  回應
為了對抗現代野戰防空系統,美俄的武直都在測試射程更大的空地導彈。美用“長弓阿帕奇”武直試射了以色列射程25公里的“長釘-NLOS”。米-28NM或卡-52可以掛載8枚程25公里的“產品305”。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8-13/doc-iivhuipn8410719.shtml
2020-08-14 08:32:33
阿楨
陸直10遇上印阿帕契 只能掉頭跑 2020/08/14 旺報 楊俊斌

AH-64「阿帕契」性能卓越,已有十多個國家引進,其中包括台灣和印度。在2015年,印度耗資14億美元向美國購買22架AH-64D。由於交付時間延期,採購型號由競標時的AH-64D變成AH-64E。相較原版「阿帕契」,AH-64E強化在高海拔環境下的飛行能力,換裝起飛功率高達1470千瓦的T700GE-710D渦軸發動機。
今年7月9日,最後一批AH-64E交付,印度空軍訂購22架AH-64E全部到貨,在全部攜帶「地獄火」飛彈的情況下,印度空軍AH-64E機群一次可摧毀352輛坦克,其中一批AH-64E已部署到拉達克地區,目標指向中國。
反觀中國,僅有一款起飛重量約6噸的武直-10中型直升機,比AH-64E少4噸。裝備陸產渦軸發動機功率約1000千瓦左右,略優於AH-64E。直-10最多能攜帶8枚紅箭-10飛彈或8枚「天燕-90」空對空飛彈,數量僅為AH-64E的一半。在防護能力與機載雷達方面,也有不小的差距,「阿帕契」在性能上有絕對優勢。
在單一武器對抗模式下,直-10難與AH-64E在對抗中取勝。另外,印度本身並沒有建立AH-64E的生產線,戰時損失一架就少一架。全球「阿帕契」生產數量高達2500架,直-10至今沒有超過100架。
  回應
 武直-10 有「天燕-90」空對空飛彈,阿帕契沒有空空飛彈,阿帕契遇上武直-10遇上只能掉頭跑
 AH-64E使用2台GE公司T700-701D,AH-64E的最大起飛重量約為10.4噸,最大升限約為6096米。T700-701D渦軸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只可持續10分鐘)約為1486千瓦。這樣,2台T700-701D發動機在AH-64E最大起飛重量時提供的功率重量比約為285.8千瓦/噸。武直-10,重6噸,裝備2台渦軸9,功率約為957千瓦,功率重量比約為319千瓦/噸,高於AH-64E的285.8千瓦/噸。因此,在中印邊界的高原地區飛行,武直-10遠優於AH-64E。另外武直-10已經換裝了2台渦軸9C,其單台功率已提高到1200千瓦。
 央視最近報導直-10有裝備了射程二十公里以上、兼具毫米波和半主動雷達制導的空對地導彈,這可是世界領先的導彈,直接從直-10上視距外對地攻擊,射後不管(fire-and-foget)。
 武直10還能掛載空射型偵查與電戰無人機:天翼-6(長度1.6米,翼展2.4米,重量20公斤,時速80-100公里,飛行高度1000米,巡航時間一個半小時。),對目標區域進行偵查,同時給武直10發射的導彈進行中繼制導,甚至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直接對敵軍的防空雷達直接下手,給武直10提供必要而關鍵的掩護。
2020-08-15 07:52:50
阿楨
殲10首單出口紅利 巴國再取消土耳其訂單轉買中國武直10ME 2022/01/07 中時

據土媒《國防工業新聞》報導,在交貨遭延誤之後,巴已經決定取消其2018年從土購買30架T129攻擊直升機的訂單,轉向採購中國的直-10ME,也是直-10首次出口。
巴2018年向土訂購30架15億美元的T129,由於該LHTEC-T800發動機是美國製造,但美國長期不予回應,土因此一直無法執行該項訂單。
直-10ME是它由直-10升級而來:配備主動和被動對抗裝備,換裝功率達1200千瓦的更強大發動機,採用新的發動機排氣噴口以減少紅外特徵,附掛裝甲板提供防禦能力等。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擁有空地、空空導彈,火箭彈、航炮等多種機載武器,可有效打擊敵方地面工事,裝甲和非裝甲移動目標,以及直升機等空中目標。
  相關新聞
巴坦取消土訂單轉買中國直10ME 輸家是美國
  相關新聞
陸殲10C確定出售巴鐵 關鍵在PL15導彈WS10發動機 2022/01/04 中時
美媒《軍事觀察》:巴軍殲10C令印度蘇-30MKI/陣風戰機面臨重大挑戰
俄羅斯電子設備遇美歐以色列禁運 Su-35戰機被大量退單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但S-300在敘利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鎧甲-S1在敘利亞/利比亞/納卡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  
  回應
直升機方面中國比起美俄歐,還要落後一截。
美俄歐武器很多性能是有水分的。
仿製A129的T129,發動機要看美國的眼色,值5000萬美元一架嗎? 選升級的直-10ME,售後保養、維修無憂,還能獲類似梟龍的待遇.....
2022-01-08 08:39:44
阿楨
中國航發大爆發,新款直10ME換裝更強勁心臟,長弓霹靂火單挑台灣「長弓阿帕奇」 2022-03-30

近日,一張最新款直-10ME武裝直升機的照片,引起外界關注,桅杆頂部則安裝了一部雷達,看起來與美國AH-64長弓阿帕奇很像。
從外觀來看,長弓阿帕奇像的頂個盤,而俄羅斯米-28N則像頂個球。而照片中的直-10比阿帕奇厚一些,但又沒有米-28N那麼圓,可能對這兩種都有借鑒。
AH-64 長弓最大特點是“發射後不管”,射導彈後可以實現自主索敵與追蹤功能,可以不需要駕駛員確定目標,直接撤離戰場,提升直升機的生存率。另外,長弓每6秒鐘就掃描一次,可在8公里的範圍內同時鎖定與區分多達256個目標,並且篩選出16個首要目標。在伊拉克戰場中,將伊拉克龐大的裝甲坦克群以摧枯拉朽之勢擊垮。
而米-28N的 “夜空獵手”是毫米波與釐米波雙波段雷達,能在黑夜、大霧與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照樣能準備識別與追蹤目標。並且配備鐳射測距儀等設備,能以10至15米低空貼地飛行時,及時避開障礙物,並且能在障礙物後方探測前方目標。
直-10ME機頂雷達可能兼具這兩種特性,使其能發揮更好的優勢。在2019年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中國的直-19直升機就出現過類似的裝置。
最初直-10,採用加拿大PT6C-76C發動機,但美國制裁,後續直-10採用國產渦軸-9A,造成直-10的航程、起飛重量等難以安裝機頂雷達。而如今已換裝渦軸-9C發動機,為直-10加裝機頂雷達創造了條件。
美國因S-400事件對土耳其進行制裁T-129發動機,巴基斯坦因而轉向中國訂購直-10ME。
2022-04-03 11:06:25
阿楨
美媒:中國航母加裝新型防禦系統,可發現隱身導彈 2022-10-02

最近,央視報導中中,遼寧號航母艦島前方出現了一套能夠360度旋轉的神秘光學設備。美國軍事網站《戰區》認為,這應是一套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雖然機載IRST系統也能夠進行旋轉,但無法進行360度的環向探測。“遼寧”號航母上安裝的多台艦載IRST系統,或者是依靠多艘護航艦上的多台艦載IRST聯網,就可以通過三角測算算出來襲目標的定位資料。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在8000米以上,對巡航導彈的探測距離為20000米以上,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則在30000米以上。可以追蹤不低於30批,並向指控系統提供10批來襲目標的資訊,具備強大的抗飽和攻擊能力。
美軍正在裝備大量的隱身導彈,比如AGM-158C隱身反艦巡航導彈就被美國海軍視為未來針對中國海軍水面艦隊的重要武器。但是,這些隱身巡航導彈主要是採用隱身外形設計以及少量隱身塗料來規避常規艦載雷達和探測系統的追蹤,在艦載IRST系統面前,其隱身效果將會被大大削弱。 AGM-158C為0.95馬赫左右,如果沒有隱身性能加持,那麼1130近防炮就可以對其展開攔截。8000米的距離意味著紅旗-10/1130近防炮可對AGM-158C進行2-3次的攔截。
現在五代戰機的頭盔顯示器和機載分散式孔徑系統,已擁有360度的環向視野。而水面戰艦的體積比戰鬥機更大,如果兩者的資訊溝通程度能夠進一步提升,那麼戰艦可以直接為戰鬥機提供火控資料,戰機也可以直接為戰艦提供火控諸元。
2022-10-07 08:17:30
阿楨
武直十出口巴基斯坦?不知道解放軍能不能裝備!

巴基斯坦陸軍將於2023年裝備中國武直-10MP型武裝直升機,意味著自2015年開始的巴基斯坦陸航武裝直升機換代計畫,在經歷了一波三折的多次反復以後,中國武直-10成為了最終的贏家!
  自從10年前武直-10部隊以後,就一直在不斷升級進化。2018年推出了改進型外貿版直-10ME-01型,增加了航炮擴展彈艙使炮彈增加3倍,還增加了防沙塵進氣道、紅外抑制型上彎排氣管,再加上座艙和發動機艙附加裝甲板,也被解放軍陸航採用成為國內自用版的標準裝備。2021年,進一步改進推出直-10ME-02,進一步升級火控和自衛電子防禦系統,成為了世界中型武直的天花板!其配置已遠超出同噸位的歐洲虎式,甚至超出了比它大不少的美國AH-1Z,至於T-129更是無法相提並論!
直-10ME-02加裝了毫米波桅頂相控陣雷達,源于武直-19的毫米波桅頂雷達,探測距離20公里,比採用機械掃描的美國長弓更遠,解析度和多目標處理能力更高!其次,顛覆了以往的無源被動自衛防禦系統,採用了全新的有源,這套堪稱豪華的自衛防禦系統,筆者只在美軍部分執行高風險任務的特種作戰直升機上見過,而且還不像02那樣如此齊全完備!
  一般直升機的無源被動自衛防禦系統分為光電/雷達自衛系統,分別對紅外制導導彈和雷達制導導彈進行防禦。而直-10ME-02的有源系統分為三部分,一是綜合主動鐳射干擾機(DIRCM)系統安裝在短翼兩端上方的流線形夾艙中,整合了鐳射告警和主動鐳射干擾機的功能, 360度旋轉的球形光電轉塔,發射雷射光束“照瞎”導彈的導引頭,使其失效。二是有源主動雷達干擾機(ESM),位於機身下方佈置的四個固態平板天線和相控陣,通過探測、接收敵方的雷達信號,生成相應的假信號,對敵方雷達進行干擾。即便是已經發射的雷達制導導彈,也可干擾使其失去有效鎖定,讓其最終失的。第三是有源導彈逼近告警系統(MAWS),目前無源被動告警的紫外線的光電探頭,作用距離近,受天氣和環境因素影響。而02的有源MAWS統採用四部固態雷達陣面,目前中國相控陣雷達技術“白菜化”,將有9塊相控陣磚板,可謂奢華之極!
2022-11-14 10:16:37
阿楨
目前,解放軍陸航近年來的裝備發展重心,並不在提高某種型號的單機性能上,而是努力強化資訊化、網路化體系作戰能力的建設。直-10投入戰鬥時,會有直-19利用桅頂毫米波雷達進行偵察,結合無人機臨空監控、照射瞄準或中繼,還能得到專用電子干擾直升機的支援和預警指揮直升機的指揮,其作戰效力將遠遠高於一架豪華頂配版武直的單打獨鬥。體系的作用在俄烏戰場上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得不說解放軍陸航的思路是相當正確的!
  回應
 這可能不是頂配!因為我覺得我們自用的武直十可能跟殲20雙座一樣可以指揮金鵰無人攻擊直昇機在高烈度戰埸上作戰.
 中國現在把目標放在無人機。看俄烏戰。中國的眼光遠大
 爲了面子,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對外人更好。
 顧客多付款買頂配版,就是這麽一回事而已!商業決定。
 買別人的軍火一般都是一步到位買最好的,因為跨國軍火貿易受到太多因素影響,升級起來也不方便。自家用就是實用為主,根據使用需求可以自行改裝升級
 出口的產品給國內的好,例如醬油國內有漆加劑國外沒有,中藥材出口日本等國家是上品國內民眾用的是劣品。中國人民萬歲!
 你出過國沒? 我在沙特超市里全是中國造的, 品質一般, 價格貴的要死 , 都是些在國內我看不上的東西 , 而且都是歐盟標準 .
 紐約也是,一個做超市的廣東朋友來考察一下後講,全部都是大陸三無產品居多。
 安安靜靜呆在井裡就好,不要說話,一說話就丟人
 又再吹牛逼沒實戰
 五大國的氫彈也都沒實戰過.
 別著急,島上那麼多靶車,夠武直十慢慢敲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DTA1g3Vls
2022-11-14 10:26:58
阿楨
2023天津直升機博覽會 陸航新銳裝備、飛行表演亮點

本屆直博會參展參演的直升機和無人機共計65架,其中直升機49架、大型無人機13架、多旋翼垂直起降航空器3架,包括直-20、直-10、直-19,直-8, AC-311A、AC-312E、AC-352,此外,還有空客H135,貝爾B505,西科斯基S-76等全球主力機型。其中,AC332、直-11E、AW189、旋戈500C無人機, KVD型多用途無人機、垂直起降無人機,渦軸-16發動機、氫燃料發動機均為首次參展。多款外貿武裝直升機
  直-11E是航空工業在AC311A基礎上,利用直-11WA武直的研製經驗,2噸級出口型武直。
  直-9WE是哈飛製造的4噸級雙發武裝直升機,配備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和火控系統,可攜帶導彈、火箭、航炮、機槍等多種武器,滿足雙駕駛、儀錶飛行、全天候使用條件,可執行晝夜間作戰任務。
  直-10ME是昌飛在直-10基礎上,研製的6噸級專用武直,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和超低空機動性能,可配掛多種對空、對地精確制導武器,具備晝夜間作戰能力,多樣化武器配置方案。
  直-19E是哈飛研製專用武直,最大起飛重量4250公斤,最大巡航速度245公里/小時,配備了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和火控系統,可混掛藍劍-9空地導彈、天燕-90空空導彈、火箭、航空機槍吊艙等多種武器,能在野戰保障和複雜戰場環境下執行多種任務,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
  旋戈-500W無人直升機可掛載小型鐳射制導導彈/機槍、晝夜觀瞄設備等不同的任務設備,可執行戰術情報偵察監視、目標精確打擊等軍事任務,能夠對地面輕型車輛、人員等輕裝甲類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可廣泛用於對地攻擊、反恐、緝私緝毒等軍用領域。
2023-09-16 07:33:55
阿楨
沒有飛狼了 美國陸軍決定取消未來戰搜直升機計劃2024/02/09 中時

戰區(The Warzone)報導,2018 年,美國陸軍提出一份報告,指出在OH-58D奇歐瓦戰士(Kiowa Warrior)偵搜直升機退役後,美國陸軍只能用AH-64阿帕契直升機執行戰場搜查與攻擊任務,但是武裝強大的AH-64擔任環境搜查的任務有些浪費資源,所以需要OH-58D的直系接班人,一種飛行速度快,具有一定程度武裝的偵搜直升機,也就是「未來戰搜機」FARA計劃。
兩大直升機研發商-塞考斯基、貝爾直都相當積極投入研發,其中塞考斯基提出雙軸共旋翼直升機「突擊者X」(RAIDER X),採用剛性雙軸加上尾部螺旋槳加速器,座艙布局是併列雙座,其特殊設計方案,頗似80年代的科幻影集「飛狼」。
而貝爾公司則提出Bell 360「不屈者」 (Invictus),採用更傳統的直升機設計,沒有明顯的加速推器設計,其外型類似已取消的RAH-66卡曼契直升機,也受到不少軍事迷的歡迎。
客觀分析,塞考斯基對FARA更為積極,採用更多具有突破性的先進技術,而貝爾的方案明顯較保守,這是因為貝爾公司的V-280傾轉旋翼機,已贏得美國陸軍「未來遠程突擊飛機」(FLRAA)專案,這又稱為「黑鷹直升機接班人」,所以貝爾沒有太多精力再研發下一款高速直升機。
不管是突擊者X或是不屈者,它們都在等待奇異電器的T901渦輪軸發動機,所以目前還未試飛。
就在此時,美國陸軍根據預算文件,發現,FARA已花費了至少 20 億美元,並要求在未來五年再投入 50 億美元才可能看到成果,因此美國陸軍決定停止該專案。
美國陸軍還表示,FLRAA計畫不變,仍然致力採購貝爾 V-280 「不屈者」高速傾轉旋翼機,所以對貝爾公司來說,他們的影響很有限。
美國陸軍的考量,是烏克蘭的戰場經驗。陸軍參謀長蘭迪•喬治上將(Randy George)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在烏克蘭了解到,空中偵察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安裝在各種無人系統和太空中的感測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影響範圍更廣、價格也更便宜。我相信透過現代無人機系統的創新、採購和部署,包括未來戰術無人機系統、發射效應和商用小型無人機系統,可以提供更全面與即時的戰場環境資訊。」
  相關新聞
魚鷹墜毀影響美國國會對傾轉旋翼機的信心 V-280可能失去合約 2023/12/25 中時
2024-02-10 02:26:2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