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10 07:49:31| 人氣6,128| 回應5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想購之MH-60L)

真實詳盡揭露黑鷹型號演變之路

  ◆ 族系歸類
  黑鷹型號相當繁雜,美國海陸空三軍都有型號服役,其分類方法也有多種,如果按照發展的基本型號分,這些黑鷹可以分成兩大型號,即在S-70A和S-70B基礎上發展,其中大部分的陸軍和空軍型號屬於S-70A型,而大部分的海軍型號則屬於S-70B。其具體歸類如下:
  S-70A
  美國陸軍型號 UH-60A, UH-60C, UH-60L, UH-60M,UH-60Q,AH-60L, EH-60A, MH-60A, MH-60K,MH-60L
  美國空軍型號 UH-60A, HH-60G, MH-60G
  美國海軍型號 MH-60S
  美國海軍陸戰隊型號 VH-60N
  以色列國防軍型號 貓頭鷹(Yanshuf)
  日本自衛隊型號 UH-60J和UH-60JA
  S-70B
  美國海軍型號 SH-60B、MH-60R、SH-60F、HH-60H
  美國海岸警衛隊型號 HH-60J
  日本海上自衛隊型號 SH-60J、SH-60K
  西班牙海軍型號 HS.23
  臺灣海軍型號 S-70C(M)-1、S-70C(M)-2
  美軍按照用途不同又將黑鷹分成C、E、H、M、S、U、V七大類,這僅僅是黑鷹國內型號,出口到世界其他國家的黑鷹又各有不同的型號。在其國內型號中,UH-60系列是最早服役也是用途最廣的一類,U即通用,這類黑鷹有UH-60A、UH-60C、UH-60G、UH-60L、UH-60M、UH-60P、UH-60Q、UH-60X八種;CH-60是貨運型黑鷹,專門執行貨運任務,其中C代表貨物,該型總共出現過CH-60S一種;EH-60是特殊電子戰黑鷹,E即電子戰,共有EH-60A、EH-60B、EH-60C、EH-60L四種;HH-60是搜索和救援型黑鷹,共有HH-60A、HH-60D、HH-60E、HH-60G、HH-60H、HH-60J六種;MH-60是多用途黑鷹,主要用於執行特戰,共有MH-60A、MH-60G、MH-60K、MH-60L、MH-60S五種;SH-60是反潛型黑鷹,共有SH-60B、SH-60F、SH-60R三種;VH-60是政要人員專用運輸機,共有VH-60A、VH-60N三種型號。
  本文以S-70A和S-70B為基礎,介紹以這兩型為基礎衍生出的龐大的黑鷹家族。其中UH-60系列在前文中已經詳細述及,本文不再累贅。
  ◆ MH-60系列
  MH-60的主要作用是運載特種部隊執行滲透、補給等特殊任務,並且為這些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當然MH-60也能夠執行戰場救援、運輸等任務。在這些型號中,美國陸軍使用的MH-60A和MH-60L是作為中間過渡型號出現的,MH-60K才是真正的用於執行特戰任務的型號。MH-60L以UH-60L為基礎,採用了通用電氣的T700-GE-701C發動機,單台功率1843馬力,換裝了精度更高的導航系統、前視紅外裝置以及外部副油箱。MH-60K則是在MH-60L的基礎上研製,除了空中加油探管、排氣管紅外線抑制、箔條/紅外干擾彈發射器外,還增加了許多裝置:增加了AN/AAQ-16B前視紅外線回轉座,為了增強貼地飛行能力,MH-60K裝備了一具高精度雷達高度表和得州儀錶生產的AN/APQ-174地形回避/跟蹤雷達。機上採用了IBM公司製造的繼承通信、導航系統。機上的防衛系統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設有AN/AAR-47導彈靠近警告裝置、AN/AVR-3鐳射照射警告裝置、AN/APR-39A和AN/APR-44雷達警告裝置等等。該機的每扇側門上都裝有一挺12.7毫米航空機槍,除此之外,MH-60K還可以加裝毒刺空對空導彈和海爾法反坦克導彈。首架MH-60K早在1990年8月就成功首飛,1992年開始進入小批量生產,該機在阿富汗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MH-60G是美國空軍使用的特戰型號,綽號“鋪路鷹”,其作用和美國陸軍的特戰型號類似,配屬美國空軍特戰司令部,在沙漠風暴中,鋪路鷹為在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的美軍提供了極大的支援,並運載美國海軍的海豹突擊小隊隊員趕在多國部隊對伊拉克實施打擊前成功滲透至科威特海岸。該機以UH-60L為基礎研製,加裝前視紅外系統和全天候地形雷達,使該機具有複雜氣象條件下卓越的低空飛行能力。該機可以運輸8-10名特種部隊士兵,機上的絞盤能夠提升270公斤重的重物,能夠一次性將3名士兵提升至機艙內部,該機外部的貨物鉤能夠承受3600公斤的重物。機上除了兩挺7.62毫米機槍外,可以選裝M-60、M-240、GAU-28機槍。
  美國海軍現役有7型直升機,這對海軍後勤部門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美國海軍早在90年代初就提出設想替換這些飛機,即後來出現的MH-60S騎士鷹和MH-60R。但這兩型飛機在研製過程中計畫被多次修改,所以現在很難分清這兩型飛機。MH-60S在早期發展時稱為CH-60S,研製CH-60S的主要目的是替換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主力運輸直升機CH-46,CH-46海上騎士由於採用了縱列雙旋翼結構,致使其安全性以及運輸效率相當的低,而且該機是服役年齡已經超過40年,機體結構已經嚴重老化,在運輸士兵過程中經常發生墜機事故,因而被美軍官兵戲稱為“飛行棺材”。以UH-60為基礎發展的CH-60原先是作為艦隊戰鬥支援直升機使用的,但1997年,美國海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1世紀的頭15年裏替換美國海軍現役的CH/HH-46D、SH-3、MH-53E、HH-60N等一大批舊飛機,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少海軍現役的直升機種類,所以CH-60S計畫演變為MH-60S,該機除了可以用來執行戰場搜索、特戰行動、回收無人機以及為艦隊實施全天候的後勤補給外,還可以執行類似MH-53E的反水雷任務。
  MH-60S採用UH-60L的機身以及SH-60B海鷹的發動機(T700-GE-401C)、傳動系統以及旋翼系統,主旋翼可以折疊。機內的飛行控制電腦也經過升級,座艙採用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產品,和SH-60R類似,是一種數位化座艙。面板上內置了4具8英寸×10英寸主動矩陣液晶顯示器,系統有兩台飛行控制電腦,兩套GPS導航系統。該機內部空間將是比較大的,機艙內能裝兩個40×48×40英寸的海軍標準貨盤,總重可以達到1814公斤。和黑鷹類似,MH-60S可以加裝多用途掛架,目的是加掛武器和副油箱,其機體結構可以使其外部貨物鉤承受4080公斤的載荷。
  由於機上裝備了現代化的導航/定位設備,該機可以全天候出動並且在惡劣氣候條件下仍然可以高效的執行任務。該機前後輪輪距為29英尺,美軍現役的航母/兩栖攻擊艦/船塢登陸艦等作戰船隻的機庫都可以容納該機。美國海軍在減少了直升機種類後,節省的後勤維護費用將可以購買更多的直升機數量,
  和HH-60H海鷹相比,MH-60S的貨艙更大,並且其貨艙門更寬,這樣更加適合海豹部隊的剛性充氣艇上下飛機,機上使用的自封閉油箱也是從SH-60發展而來,可以經受得住7.62毫米機槍彈的攻擊,而機身兩側的掛架則可以加掛副油箱或者武器系統來增加其攻擊性,
  MH-60S最大的挑戰是替換海軍現役的唯一的重型直升機西科斯基的MH-53E海龍,MH-53E使用的反水雷拖靶重量太大,如果不加改進就使用的話,中型的MH-60S將會有點吃力,美軍正在試驗輕型的拖靶和鐳射成像探測裝置,希望這些裝置能夠適合MH-60S。對MH-60S來說,取代MH-53E的任務較艱巨,2000年初,美國海軍艦載機司令部已經責成艦載機作戰中心對一架MH-60S進行系統的反水雷驗證,試驗中這架MH-60S將會採用以最大飛行速度飛行,以驗證拖索所承受的最大拉力,機上的液壓系統將會收集試驗中掃雷具對機體結構產生的拉力,這些資料將會用在西科斯基最終改進MH-60S上,該機的訂購量目前為237架。2000年開始了試飛,2002年2月已經進入了服役,CH-46目前已經開始逐步退役。
  MH-60R綽號“攻擊鷹”,使用者仍然為美國海軍。但該機和MH-60S有著完全不同的起源——直接從海軍的SH-60升級而來,該機採用了S-70B的機身,MH-60S的玻璃化座艙,得到強化的地板和座艙,新增加的多模式雷達具有合成孔徑模式,能夠搭載各型反潛魚雷以及企鵝、海爾法導彈,該機的目標是取代海軍大量使用的SH-60B和SH-60F。2001年原型機開始試飛,目前仍然處於發展中,最樂觀的估計預生產型將在2005年進入美軍服役。該機的定購量為243架。
  ◆ YEH-60B、EH-60C、EH-60L電子戰型
  1981年2月,美國陸軍改裝的一架UH-60A成功首飛,該機即YEH-60B,用於戰場偵測和目標截獲。該機最明顯的特徵是在機腹下增加了一個方形天線架用於安裝摩托羅拉公司生產的SOTAS雷達系統天線,飛行時,主起落架收起,雷達天線則開始旋轉以搜索戰場。但後來美國陸軍決定和美國空軍聯合搞E-8聯合星,所以SOTAS於1981年9月被取消。
  美國陸軍雖然取消了UH-60B,但還是在後來改裝了相當數量的UH-60A,加裝了一種稱為快速固定IIB(Quick Fix IIB)的電子戰系統和戰場監控等設備,改裝後統一編號為EH-60C。EH-60C的原型機早在1981年9月24日就開始試飛,美國陸軍原先想購買130架,但迫於囊中羞澀,塔拉克系統公司只為其改裝了66架EH-60C,最後一架EH-60C於1988年交付。EH-60C的在機身後部有兩個大型的偶極天線和一具能夠收放的鞭狀天線。機上有兩名無線電操作員,另外還增加了一般直升機上不常見的資料鏈。
  進入90年代後,美國陸軍又對7架EH-60C進行了升級,升級後的型號為EH-60L,這型黑鷹採用了功率更大的發動機,航電系統也得到了提升,但後來由於EH-60C退役,這些改進未能繼續進行。
  ◆ VH-60A、VH-60N政要座機
  1998年,有9架UH-60A被改裝成了政要人員運輸機,這些飛機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直升機第1中隊即HMX-1,駐地為佛吉尼亞,用於替換原先的UH-1N,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的唯一的黑鷹系列。首架VH-60於1988年11月交付。美國海軍陸戰隊為其取的綽號為白鷹,這些白鷹採用了海鷹SH-60B的飛行控制系統,機上增加了一名無線電操作員,操作機上的一些保密通信系統,機頭的雷達罩內增加了一具全天候彩色氣象雷達,機內的航電設備得到相應的提升,政要人員乘坐的艙室得到了裝修,機組成員由正副飛行員、機長、無線電操作員組成,機艙內能裝載10名乘客。該機能夠在2小時內快速折疊,然後裝到C-5A/B或者C-17的機艙內。原先該機的編號為VH-60A,主要用於運輸美國總統、副總統等政府要員,1989年11月3日編號統一改稱為VH-60N,專用于運輸美國總統,外界稱其為陸戰隊一號,機身統一為白色和綠色塗裝。該機將服役至2015年,如果經過升級的話,又肯定能服役至2025年,使用壽命7500飛行小時。
◆ SH-60B、SH-60F、SH-60R海軍型
  和在陸軍中服役的黑鷹相比,海鷹SH-60B大約有83%的零部件和前者是通用的。但是因海上作戰的特殊性,海鷹的改進比較大,機身蒙皮經過特殊處理,以適應海水的腐蝕,
  其主要改進如下:
  增加了旋翼刹車,裝備旋翼自動折疊系統,尾部的水準尾翼呈矩形也可以折疊,而陸軍的黑鷹的水準尾翼則呈梯形;飛行員座艙並沒有用裝甲強化;採用AN/ARQ-44保密資料鏈,圓形的資料鏈天線位於尾梁下方;增加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增加懸停空中加油系統,後機身裝有防撞的雙油箱燃油系統,油箱總容量2241升,油箱1/3以下部分能夠自封;緊急漂浮系統。
  由於該機的電子系統改進較大,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闡述一下。該機的主要探測設備為德州儀錶公司生產的AN/APS-124全方位搜索雷達,安裝在機頭下方的雷達罩內,雖然AN/APS-124的體積不大,但在典型搜索高度,其有效作用距離能夠達到240公里,可以有效對付潛望鏡狀態的潛艇。機頭的雷達罩內裝備的是AN/ALQ-142電子支援測量系統,機上總共有4個該型系統。為了對付新型潛艇,該機還有德州儀錶生產的AN/ASQ-81(V)2磁異常探測儀,探測儀的感測器安裝在機身右側,使用時可以用纜線拖放。機上有25管聲納浮標發射器,每個發射器內有5個聲納浮標,可以使用各種類型的主/被動聲納浮標,由AN/ARR-75接受儀接受來自浮標的信號。
  該機的主要反潛武器為兩枚MK46聲自導魚雷,在執行搜索任務時,可以將魚雷改成兩個455升的副油箱。該機的發動機為T700-GE-401,單台功率1690軸馬力。後期通用又提供了更新型的發動機T700-GE-401C,輸出功率達到了1900軸馬力,由於海鷹的起飛重量比黑鷹重,所以該機的飛行速度並沒有因發動機功率的提升而提高。
  至90年代中期,該機已經交付了150架,美國海軍希望裝備260架該型飛機。海灣戰爭前期,美國海軍對25架準備參戰的SH-60B進行了升級,加裝了AN/ALQ-144紅外干擾裝置,AN/ALE-39箔條發射器,AN/ARR-47導彈靠近告警裝置等等,這些改裝後的海鷹在海灣戰爭中的表現相當的活躍,不僅出色地完成封鎖、反潛等任務,而且還冒險進入伊領空營救被擊落的F-16和AV-8B飛行員,運輸海豹突擊隊員執行任務。為了消除伊拉克的反艦導彈對多國部隊艦艇的威脅,海鷹還加裝了一種被稱為AIRBAC的特大型箔條干擾彈,這些干擾彈由於太大只能從聲納發射筒內發射。
  美國海軍有數十艘的航空母艦,而潛艇則對其產生了嚴重的威脅,為航母配備反潛直升機是必需的,原先這一任務由西科斯基早期產品SH-3H海王擔任,1971年開始裝備,進入90年代以來,海王已經嚴重老化,新型航母艦載反潛直升機的研製工作隨即展開,美國海軍看上了SH-60B,西科斯基在此基礎上推出了SH-60F,綽號“大洋鷹”,美國海軍欣然接受。至90年代中期,美國所有的航母都換裝了這型反潛直升機。SH-60F取消了SH-60B上用於反艦的一些電子設備,其主要的探測設備是本蒂克斯公司的AQS-13F調放式變深聲納,機上共有4名機組成員,即正副駕駛員和兩名聲納操作手,而且該機的外側掛架明顯要比SH-60B大,可以掛載3枚MK50魚雷。
  SH-60F除了能夠執行SH-60B的所有的任務外,還要執行一項對航母來說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在航母彈射或者回收飛機時待命隨時前去營救落水的飛行員。除此之外,SH-60F在執行反潛任務時和SH-60B也有所不同,SH-60F通常是兩架為基本單位出動執行反潛任務,而且反潛搜索時,採用吊防式聲納在被懷疑有潛艇的地方進行搜索,而不是像SH-60B那樣投放聲納浮標,AQS-13F的纜繩長達480米,足夠探測目前所有的潛艇。
  雖然SH-60B/F是比較新的型號,但進入新世紀後,美國海軍還是希望能夠用新機型來替換這兩型飛機,目前正在進行的是SH-60R項目,SH-60R將採用SH-60B進行大幅度的升級。
  ◆ HH-60H、HH-60J、HH-60G系列
  美國海軍在SH-60F基礎上經過改進開發了HH-60G援救鷹,美國海軍對其任務的定義為搜索救援、運輸海豹隊員執行特戰任務、反艦,當然在和平時期也用於執行後勤補給任務,例如運輸郵件和人員,事實上,由於該機的機艙相當寬敞,所以美國海軍士兵一般非常歡迎該機上艦。該機有4名機組成員,機艙內能夠搭載8名乘員,緊急情況下能夠搭載10名乘員。該機由於必須深入地方領域營救飛行員,所以該機能夠攜帶的武器類型範圍相當的廣,可以是兩挺M-60D/M-240機槍或者兩挺GAU-17A,另外該機可以攜帶4枚海爾法導彈或者毒刺空對空導彈、小牛空對地導彈等等武器。而且,為了能夠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任務,該機配備有先進的夜視器材,而且該機裝備空中加油探管。HH-60H的原型機在1988年8月17日首飛,次年開始進入美國海軍服役,定購數量為45架。
  1986年,美國海岸警衛隊選擇了西科斯基公司的HH-60J作為其使用多年的HH-3F,主要執行搜索、海洋環境保護、打擊海上犯罪等。1990年3月開始交付,該機裝備本蒂克斯公司的RDR-1300搜索和氣象雷達,機身右側裝有絞盤,可以起吊272公斤重的物體,機上總共4名機組成員,正副駕駛,隨機工程師和救援人員。在加裝3具副油箱時,該機的作戰半徑可以達到480公里。海岸警衛隊總共接收了42架HH-60H,該機採用了醒目的紅白相間塗裝以能夠在最遠距離上被落難人員發現。
  HH-60G鋪路鷹是和MH-60G同時發展的多功能飛機,隸屬于美國海軍,主要任務為搜索救援、滲透、為特戰小隊補給等,5名機組成員,機艙內可以搭載10名乘員,機上裝有絞盤和繩梯,側門上裝有兩挺7.62毫米機槍。機載電子設備為APR-39A(V)1雷達告警接收機,ALQ-144A紅外干擾器等,為了能夠在敵境內搜索失事飛行員,該機裝有GPS、慣性等多種高精度導航系統,該機最高巡航速度為355公里/小時,巡航速度為250公里/小時左右,最大起飛重量9979公斤,為了延長航程,該機裝備有空中加油探管,而且機上配備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能夠在典型飛行高度自動保持飛行高度,減少天氣對飛機高度的影響,同時,機上配備完善的夜視系統,發動機、旋翼等都配備除冰系統,加上全天候彩色氣象雷達,鋪路鷹的全天候作戰能力達到空前的水準。由於該機要求配備在甲板面積較小的海軍常規艦艇上,所以該機的旋翼也能夠折疊。目前該機還處於工程發展階段,2007年進入服役。
  當然這裏有必要順便提及美國空軍的HH-60A和HH-60E直升機,這兩型直升機都是美國空軍早期對執行特戰行動飛機的嘗試,前者從MH-60D原型機改進,不過這兩型飛機都由於性能無法滿足要求而下馬。□ 楊增輝 李浩源  
  黑鷹家族譜
  字母/CH貨運型/EH電子戰/HH搜索救援/MH特戰/SH反潛/UH通用/VH政要運輸
  A/ YEH-60A /HH-60A/ MH-60A/ UH-60A /VH-60A
  B/ EH-60B/SH-60B
  C/ EH-60C/ UH-60C
  D/ HH-60D
  E/ HH-60E
  F /SH-60F
  G / HH-60G/ MH-60G
  H/ HH-60H
  J / HH-60J
  K/ MH-60K
  L / EH-60L MH-60L UH-60L
  M/ UH-60M
  N/ VH-60N
  P/ UH-60P
  Q/ UH-60Q
  R / SH-60R
  S/ CH-60S MH-60S
  V /UH-60V
  X / UH-60X
http://mil.news.sina.com.cn/2005-04-21/0850282793.html
 
解放軍也用S-70“黑鷹”
解放軍於80年代中期創建陸軍航空兵,陸航擁有了包括於1984年從美國進口的S-70“黑鷹”在內的各種直升機。中國於1984年7月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簽訂購買24架S-70“黑鷹”直升機的合同,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鷹”運抵中國天津。S-70是目前解放軍序列中唯一為大眾所熟知的美式裝備,也是迄今為止解放軍所擁有的高原性能最優秀的直升機。
引進“黑鷹”之前,我軍並無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機。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含氧量低於海平面的一半,任何發動機功率都會減少40%左右。即便是引進之後,解放軍仍花了極大人力物力才完成了對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飛行航線、各種高度起飛重量和載重的理論研究,解決了啟動功率等一系列理論難題,再進行了實地試飛論證。光是理論計算、試驗,就用了三個月。試飛則從海拔1700米的機場開始,逐步向高原推進。到了標高3000米以上,發動機功率急劇下降導致飛機升力不夠。又經過三個月,以溫清澄為首的科研人員終於克服了技術困難,解決了升力問題。最終“黑鷹”飛越了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喇山,降落在阿裏地區。溫清澄的《直升機在高原的使用和維護》論文,令世界第一次認識了在青藏高原直升機飛行的種種特性與巨大困難。美國各方面也以此作為重要結果和經驗,西科斯基公司更是獲得了巨大的廣告效應。
為適應高原地區使用需要,中國的S-70與美國陸軍標準的UH-60略有不同。中國的S-70採用了加大推力的T700-701A發動機,旋翼刹車進行改進,使用了SH-60的上部主減速殼體。用LTN3100VLF導航系統代替了美軍標準的多普勒導航系統。機身選用了包括7075-T6鋁合金在內的多種先進材料,機身上的射擊窗、機槍座等都經過了優化設計,承力情況較為理想。
中國“黑鷹”主要部署北京軍區和成都軍區,1985年後進入西藏和新疆的高原地區服役。軍方非常欣賞其高原性能,實際上S-70也是陸航唯一能在高原區順利運作的直升機。S-70先後參加過多次搶救西藏災區和返回式衛星回收的任務,使用強度大,在1989年以前總飛行時間就超過了11000小時。高的出勤率自然會使事故次數增多。“黑鷹”的使用環境主要是青藏高原,氣候條件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惡劣的了,已發生過多起機毀人亡的事故。但多數是由於氣候原因或人為操作失誤造成,只有少數是機械故障導。最嚴重的事故是,1991年6月16日,一架“黑鷹”在西藏墜毀,機上包括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在內的12名解放軍人員全部遇難。
陸航和西科斯基公司原本都對“黑鷹”寄予了很大希望,西科斯基公司曾經期望出售100架“黑鷹”給中國。但1989年之後這些想法都落空了。中國曾試圖對“黑鷹”測繪仿製,迫於工業基礎過於薄弱,未能實現。實際上1989年之後,中國一直能夠從西科斯基購買必須的零部件,佔據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軍事貿易的相當部分。據稱由於中國的“黑鷹”常用于西藏和新疆地區的人道主義救援行動,因此美國各界並未反對出售上述零部件。
中國與西科斯基的合作並非一帆風順。雙方曾就一些S-70墜毀的原因產生激烈爭執,西科斯基認為是中方使用不當。後經過中方自行研究S-70的零部件,證明瞭機械故障的成因,西科斯基方面才讓步,重新運送了一架全新的S-70到中國作為賠償。
由於無法得到更多的S-70“黑鷹”,陸航很快轉向購買俄羅斯的米-17直升機。大量的米-17,尤其是最新的米-17V5高
原型號的到來,緩解了陸航緊迫的需求問題。但總的來看,只有自行研製出象S-70這種水準的直升機,才能說我國直升機已達到了世界級水準,不再受制於人了。
但S-70的先進性是無容置疑的,是全面領先的。例如,在S-70上的T700發動機只有兩個保險絲,改進型甚至取消了保險絲。而米-8的發動機有很多處需要用到保險絲,調整點20多處,隨機工具甚至多達45件。因此在我軍中S-70的維護要大大易於米-8與米-17。在高原性能和防腐蝕方面,S-70更是佔有壓倒性的優勢。遺憾的是我國尚不具備這樣的實力仿製或研製相應的型號。也許與俄羅斯方面聯合研製新型通用直升機,引進俄羅斯相應型號的生產專利,是一條捷徑。
S-70執行回收返回衛星的任務。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059

 
(楨:本只想補貼於<阿戰越戰化>《神學士》《美國入侵阿富汗》等,但<賓拉登>堪比《切‧格瓦拉》格達費《卡斯楚》,故特貼以悼之!另參本館:《全球反恐戰爭》伊斯蘭革命《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當代伊斯蘭教》 《今日的伊斯蘭》)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173113

(楨:加個變形尾翼就能匿蹤?主應是美了巴雷達佈署吧!另參本館:特種部隊   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RAH-66直升機 未來直升機  UAV 與UCAV RQ-4全球鷹 RQ-8A  武器如何隱身? 反F-22 隱形戰機剋星:俄“對手-GE”?)

美匿蹤直升機 躲過巴國雷達【聯合報 2011.05.06


 
美軍海豹特種部隊的直升機從阿富汗基地飛進巴基斯坦領空,進行長達40分鐘的獵殺賓拉丹任務,並在完成任務後飛回基地,從頭到尾都沒被巴國雷達發現。美國航空周刊的專家研判,一種從未公開的匿蹤直升機參與這次行動。
美方表示,美軍將一架機械故障的直升機摧毀,但機身雖毀損,掛在賓拉丹豪宅牆頭上的機尾仍很完整,專家看不出是什麼機型的直升機。航空周刊指出,根據直升機的細部照片,直升機機尾的尾桁和尾端整流罩有匿蹤形態,很可能是改良的H-60黑鷹直升機。
該周刊說,覆蓋在尾旋翼上的「圓盆」,有類似V-22魚鷹式傾斜旋翼機的灌銀紅外線抑制表面處理,能躲過防空飛彈的紅外線感應器偵測。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航空周刊編輯史威特曼說:「我們現在才知道,為何看不出是何機型,這是秘密研發的匿蹤直升機,可能是大幅改裝過的H-60黑鷹直升機版本。」
他說:「美軍將領願意讓這種技術浮出檯面,顯示這項任務對美國的重要性,這也說明巴國國防單位為何沒看到它飛進來。難怪海豹部隊要想盡辦法摧毀它。」
匿蹤直升機的科技並不新,曾應用在RAH-66科曼契(Comanche)直升機上,但2004年停止開發。
外界先前認為,突擊隊採用改裝過的MH-60黑鷹直升機。

美軍除掉拉登3法寶:特種兵加立體偵察高效指揮 2011-05-06 中國青年報

  5月1日深夜,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一小隊美國人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所建築擊斃了本·拉登。奧巴馬還表示,去年8月,在情報部門付出多年艱苦努力之後,美國得到了本·拉登的情報線索,上周已獲得確切情報,於是在他的指揮下實施了這次行動。目前,我們雖然難以獲得美軍這次行動更詳實的資訊,但根據美軍多年來抓捕本·拉登的情況,可以判斷美軍此次擊斃本·拉登離不開以下三件法寶。
  多維立體的情報偵察為獵殺行動擦亮眼睛
  早在阿富汗戰爭中,時任美國防部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就曾指出:“在打擊恐怖主義組織的鬥爭中,決定因素是可靠的情報而不是軍事力量。”戰爭結束後,美國軍事專家也深有體會地說,準確的情報比“靈巧炸彈”更重要。這些精闢的語句,道出了美軍情報偵察在其反恐作戰中的重要性。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為了抓捕“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可以說是動用了一切偵察手段和力量,想盡了一切辦法。
  阿富汗戰爭中,美國政府和軍隊在阿富汗形成了高中低、全縱深、全天候、全天時的陸海空天電多維立體偵察監視網,達到了“情報精確化、處理實時化、服務多元化”的要求。
  太空層面上,有包括“鎖眼”照相偵察衛星、“長曲棍球”合成孔徑雷達成像衛星、電子偵察衛星、導彈預警衛星、海洋監視衛星和民用遙感衛星等各類偵察衛星35顆。
  在空中,美軍集中了“聯合星”監視與指揮機、EC-130戰場指揮控制機、電子偵察機、電子戰飛機,以及“捕食者”、“全球鷹”、U-2無人偵察機等各類偵察機40余架。
  在海上,美軍4艘航空母艦和一些大型艦船,都裝備有遠端雷達和信號分析系統,艦載機裝有新型戰術偵察吊艙,隨時對作戰地區周圍目標實施偵察探測。
  在地面,美軍部署了數十個偵察小組,攜帶先進的通信設備,化裝成當地民眾,頭上戴著寬邊帽,裹著花格頭巾,身上披著毛毯,蓄起鬍鬚,乘坐偽裝過的卡車、小型山地車,或騎毛驢,秘密潛伏在主要城鎮和恐怖分子可能活動的山區,穿梭於人群之中,蒐集和掌握本·拉登的最新活動情報。
  與此同時,美軍還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地區建立了多個監聽站,以多種技術手段截獲電子郵件,監視無線電通信,實施電話竊聽。
  正是靠著這些情報偵察手段,2001年11月16日,美軍使用“捕食者”無人偵察機發現並炸死了“基地”組織二號人物阿提夫。2002年2月,美國中情局通過技術監聽,抓獲“基地”組織高技術專家利比。同年9月,美國情報人員通過跟蹤衛星電話,抓捕“基地”組織德國分部頭目拉姆齊。
  這些年來,本·拉登雖然吸取了同夥的教訓,在建築物內不使用電話和網際網路,但美國情報機構也在不斷增強人工偵察力量。美國擔負反恐任務的特工人員由2100人激增到4680人,並不斷充實中亞地區的諜報人員,利用各種偽裝和掩護身份進入阿富汗及其周邊國家,開展秘密情報活動,重點了解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領導人的行蹤。據猜測,這次最終發現拉登藏身之處,可能是人工偵察人員立了頭功。
  身手不凡的特種兵是獵殺行動的急先鋒
  奧巴爾在5月1日提到的“一小隊美國人”,就是這些年來活躍在戰爭舞臺上的“海豹”突擊隊。這支部隊自成立以來,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和實戰摔打,個個身手不凡,能在萬米高空實施空降、潛入深水偵察作戰、在陸地突襲敵人,屢建奇功。
  1983年10月25日,在美軍入侵格瑞那達的行動中,“海豹”突擊隊成功登陸,冒死進入總督府大樓,在數倍于己的格軍包圍和攻擊下,憑藉指揮員堅定靈活的指揮、各種力量協調一致的配合和全體隊員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成功解救出英國格瑞那達總督斯庫恩,為美國建立親美的格瑞那達政府做出了重要貢獻。
  阿富汗戰爭中,以“海豹”突擊隊為代表的美軍特種部隊不僅單獨執行特種偵察、火力引導、捕殲要員、襲擊要害目標和戰場營救等任務,還配合其他部隊參加了“蟒蛇行動”、 霍斯特地區和“山區蝰蛇”等多次搜索行動,併發揮了重要作用。伊拉克戰爭中,“海豹”突擊隊及陸、海、空三軍的特種部隊1萬餘人參加了多種作戰行動,是越戰以來使用特種部隊規模最大的一次,被稱為“特種部隊導演的戰爭”。
  2009年4月初,挂有美國國旗的丹麥“馬士基亞拉巴馬”號貨船在索馬利亞海域遭海盜劫持,船長理查德·菲利普斯被劫持為人質。“海豹”突擊隊進入事發海域,在談判破裂的情況下,“海豹”突擊隊隊員抓住戰機擊斃3名索馬利亞海盜,成功解救了被扣4天的人質,參戰人員無一傷亡。
  簡明高效的指揮是成功實施斬首行動的關鍵
  奧巴馬總統在5月1日的講話中對外宣稱,他親自指揮了這次獵殺本·拉登的行動,並透露他在2009年就職後不久即命令中情局長把擊斃或生擒本·拉登作為美國反恐戰爭的重點。而之後,他又數次與國家安全班子成員討論消滅本·拉登的方案。
  因此,可以說從情報目標的確立、情報的分析、獵殺時機的選擇和獵殺行動的批准,奧巴馬都全程坐鎮指揮。這種指揮方式體現了戰略指揮官對重大行動的高度控制,也是美軍從阿富汗戰爭中得到的經驗。
  阿富汗戰爭之初,美軍特種部隊的重大打擊行動必須逐級上報,層層批准。由於中間環節過多,從第一線發現敵情到上級下達命令,早已錯過戰機。
  為此,2001年10月,美國國防部宣佈,由總統直接指揮美軍特種作戰力量在阿富汗的作戰行動,並任命美軍特種作戰司令查爾斯·霍蘭中將為布希總統的戰場執行官。這一指揮關係的調整,使美軍高層可直接指揮特種部隊作戰,指揮層級趨於扁平。同時,這種指揮方式也賦予了特種部隊較大的自主權和靈活處置戰場情況的權力。

擒殺賓拉登時 美軍直升機為何出事? 2011-05-11中廣新聞
 
    美軍海豹部隊擒殺賓拉登時,唯一的損失是一架直升機在降落時發生意外。為什麼會發生意外呢?美國網路今天報導說,因為地面溫度太高,加上圍牆很高,形成氣旋,造成飛機失控。
    美國「海豹」部隊擊殺賓拉登時,一架直升機失事,人員沒有傷亡,但直升機已經無法起飛,美軍於是出動備用直升機,並把這架受損的直升機炸毀。
    美國的網路「全美在線」今天報導說,當時直升機正準備降落,高度在十到十二公尺之間,突然失控,變成重落地。報導指出,美軍沒有公布相關細節,但綜合各種情況,研判發生意外的原因其實是地面溫度比預期的要高。也就是在熱空氣上升的情況下,賓拉登藏身處的圍牆約有六公尺,阻礙了空氣流動,因此形成了氣旋,在機身下方造成空洞,使飛機猛然下墜。
    直升機失事一直是美軍在戰場上的傷亡主因之一,儘管這次的直升機意外沒有人員傷亡,美國國會還是決定舉行聽證會,請美國國防部說明如何強化直升機安全。

美軍海豹突擊隊四大武器:RQ170無人機監視拉登 2011-05-07北京新浪網

美軍無人機是美國用來偵察監視的重要裝備。

  本·拉登40分鐘內被美軍秘密擊斃。海豹突擊隊展現了其作為美軍“王牌”部隊的作戰能力。他們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突入拉登藏身之所,又是憑藉怎樣的裝備完成任務的呢?原來 ,支撐着美軍“王牌”作戰部隊的強大戰鬥力的,有四種秘密武器。
  改良黑鷹無聲運載突擊隊
  5月2日凌晨,一架直升機閃電般地突入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地區,飛機承載着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第六分隊,登陸本·拉登的藏身之所。這就是海豹突擊隊的招牌運載工具——黑鷹直升機。外媒披露稱,這架黑鷹直升機“非比尋常”。媒體分析稱,高度改良版的黑鷹直升機尾部加設螺旋槳片,這能使其在飛行和着陸的過程中比標準的黑鷹直升機更加安靜。特製黑鷹直升機周身漆上了銀色,銀色的噴漆能夠使飛機在紅外線的偵測當中更易於“隱身”。
  “坎大哈野獸”秘密監視拉登
  另一件更為“神秘”的武器,是被多國軍事觀察員們稱為“坎大哈野獸”的美軍RQ-170無人偵察機,在軍事行動中起着“哨兵”的作用。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在配合作戰部隊執行任務方面,“坎大哈野獸”是個優秀的空中指揮官,它憑藉出色的偵測系統,向地面上的部隊實時傳達周圍的情況,例如鎖定目標位置、及時變更行動路徑等。更為關鍵的是,在擊斃拉登行動之前的幾個月,密切監視着拉登活動的角色就是由“坎大哈野獸”擔當的。
  快速變光護目鏡瞬間變色
  今年1月,美國海軍的研究部門稱,他們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可快速變光的護目鏡,並且已經配備了30套到海豹突擊隊員的手中。通常情況下,護目鏡能幫助士兵適應多變或者不可預測的光線環境。護目鏡一般配有多種顔色的透鏡,但是在轉換時需要士兵停下正在進行的工作,手動變換透鏡。不過這種新型的護目鏡完全脫離了“手動”的概念。它能自動檢測周圍的光線環境,瞬間將護目鏡的透鏡着以琥珀色、藍色或者深灰色。
  易拉罐機器人延伸視野
  自2009年開始,美國海豹突擊隊購入了一種可以遠程遙控的“易拉罐機器人”。它能夠勝任肉眼所需要做的工作,讓部隊的“視線”變得更遠。外媒披露稱 ,這種機器人的命名緣自它只有易拉罐大小,但卻裝備着尖端的器材:紅外線攝像機可以讓它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情況下,將周圍的環境看得一清二楚 ;無線電發射器可以讓畫面即時傳送回遙控人員手中。在此次軍事行動中,偵察機器人有效地為海豹突擊隊探清了前路,讓黑暗的“未知”變成了“可知”。
  美國想要運回墜毀飛機殘骸
  一些軍事專家6日說,突襲拉登行動中墜地的改良黑鷹直升機隱形特徵明顯,可能是首次用於實戰。
  就其中一架直升機墜地,美國官員解釋,當地氣溫過高以及直升機負荷超重,導致直升機“碰撞着陸”。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軍方正想方設法運回直升機殘骸。
  突襲行動負責人受命後不露聲色
  韓國媒體5月7日援引外媒,對擊斃拉登的行動過程和主要負責行動的“恐怖分子獵手”——55歲的美國聯合特種作戰司令官威廉·麥瑞文進行了揭秘。據報道,4月29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萊昂·帕內塔向身在阿富汗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的麥瑞文撥通了電話,對他說“抓住他(拉登)”。報道指出,接到電話的麥瑞文在數小時後會見了到訪的6名美衆議院議員。這是計劃中的訪問。他若無其事地一邊不露聲色,一邊為他們做了嚮導。
  拉登最年輕妻子接受非暴力審訊
  據巴基斯坦方面公佈的最新消息,他們無意將拉登最年輕的妻子薩達移交給美國監管。巴三軍情報局前指揮官阿薩德·穆尼爾接受美媒採訪時說,巴方現在正使用非暴力的手段對拉登的妻子們進行審訊。鑒於美國對突襲行動的細節問題一再“出爾反爾”,因此她們的供詞有望幫助外界了解突襲行動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military/sinacn/20110507/21042431043.html

獵殺賓拉登 美軍匿蹤直升機MH-X意外曝光(新增影音)

劫殺賓拉登的行動,最近許多細節陸續曝光,讓閱聽眾能夠更加詳細瞭解其中的內幕。但是美國官方主動公佈的所有「情節」,我們應該都要保持「懷疑」的態度。為了要保護美國中情局在海外的所有「人基」情報的管道,所以「虛構」許多情節來「應付」媒體和閱聽眾,事實上是很自然的事情。
   最引人注目的,其實就是目前網路上流傳的一張,美軍在5月1日凌晨行動當天,在現場「引爆」的那架直升機,由於巴基斯坦官方「半刻意」將直升機殘骸透過「非正式管道」曝光在網路上,這架直升機特殊的尾旋翼設計,完全不同於任何目前美軍特種部隊使用的直升機,故已經有軍事迷網友根據此特殊尾翼,大膽推測出美軍「半公開」研發的匿蹤靜音(降噪)直升機MH-X(如最上圖中上者),可能被使用在此次行動中,由於故障(也有一說是被賓拉登組織成員以RPG/AK步槍擊傷)的關係,而不得已「拋棄」此機,匆匆離場。
   5月1日行動過後當天,美國ABC廣播公司公佈,在場被海豹部隊摧毀的,是一架CH47契努克運輸直升機,後來又有各種不同訊息管道傳出是MH-60黑鷹直升機,近日由於直升機殘骸照片流出,故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新型的匿蹤靜音直升機,意外在此行動曝光。

   被巴基斯坦官方「刻意」公佈在網路上的MH-X匿蹤靜音直升機特殊的尾旋翼殘骸,可以看出其特殊包覆旋翼的結構,可能有匿蹤(躲避雷達)和靜音的實驗性功能。
   MH-X直升機的研發計畫,似乎已經持續許久。美軍一直想將運用在戰機上的「匿蹤」(Stealth)科技,運用在直升機、船艦甚至車輛上面,這種構想從越戰時代就已經開始,直升機的匿蹤設計比戰機更複雜,因為直升機的旋翼,基本上就違反匿蹤科技的基礎原理(因為方正菱角過多),而美國陸軍目前已經終止計畫的RAH-66可曼契(Comanche)匿蹤戰鬥/觀測直升機,就是大膽運用最尖端匿蹤科技結晶的先進直升機,可惜因為造價太高、C/P值太低,整個計畫被前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喊卡!
   由波音公司和塞考斯基飛機公司聯合研發的RAH-66可曼契匿蹤直升機,目前已經停擺。
   雖然可曼契匿蹤直升機的計畫停擺,但是「匿蹤」科技的研究被保留下來,試驗在「運輸」用直升機上面。可曼契僅能搭載二名成員進行戰鬥任務,而機身龐大的運輸直升機要融合匿蹤設計,難度更高。由網路上取得的MH-X匿蹤運輸直升機想像圖來推斷,此種跟MH-60系列黑鷹直升機差不多大小的新型匿蹤機種,恐怕是以塞考斯基的黑鷹直升機家族的機身為主,加入RAH-66可曼契直升機的科技來進行融合。
   許多軍事網友對於「匿蹤」直升機的定義模糊不清。基本上,直升機的「匿蹤」設計,除了能如同匿蹤戰機一樣,要讓敵方雷達偵測不到,還必須要克服直升機旋翼運轉所帶來的巨大聲響,以及直升機發動機所散發出的熱源(可被紅外線探測器捕捉到,也是追熱飛彈的最好目標),都是必須排除的障礙,從想像圖和殘骸圖上可以看出,MH-X在此幾個層面上,都進行過「淨化」的努力。例如:重新設計、可降低雷達波反射效率的機身、特殊設計的旋翼(可有效降低音量)、隱蔽設計的發動機噴口(抑制紅外線熱源)...等,其他無法被確認的,還包括可能有特殊的匿蹤塗料(吸收雷達波)和輕量的複合材料機身材質。
   這次劫殺賓拉登行動,雖然美國方面展現出了無遠弗屆的情報、特戰能力,也讓美軍在美國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獲得巨幅提升,海豹部隊也成為美國最新的國家英雄,甚至「帶旺」歐巴馬的連任之路。除此之外,也讓各界軍事迷能夠一窺美國反恐戰爭這10以來,所開發出的最新戰術、裝備,讓人大開眼界。
以下介紹目前美軍特戰司令部(USSOCOM)麾下(包括陸軍三角洲(Delta Force)部隊、遊騎兵部隊(Army Ranger)、海軍海豹部隊(Navy SEALs)、海軍陸戰隊武力偵搜部隊(Marine Force Recon)、空軍空降特殊救援隊(USAFSOC P.J)...等精英部隊)使用的各型特種直升機。


   MH-6小鳥型(Little Bird)特戰直升機
   看過電影《黑鷹計畫》(Black Hawk Down)的觀眾,應該都對電影中美國陸軍三角洲部隊使用的AH-6型直升機印象深刻。特種部隊成員搭坐在直升機側翼的座椅上,直升機一落地,特戰部隊隨即一躍而起離機展開行動。小鳥(Little Bird)是這款直升機的「暱稱」,並非正式名稱。這種直升機是由越戰時代就使用的OH-6型觀測直升機所改裝而來,而最新型的MH-6特戰直升機,是《黑鷹計畫》中AH-6型直升機的升級款,從途中可看出有火箭發射器、多管機槍莢艙掛架、新式的觀測系統(夜視、紅外線、雷射...等),這種直升機專用於短程的特種作戰,沒有空中加油功能,也不能搭載太多成員,適合人數稀少的秘密行動,且能夠獨立提供一定程度的空中火力支援。


   MH-60G 鋪路鷹(Pave Hawk)特戰直升機
   是目前美國特戰司令部的主力機種,由美國空軍特戰航空團(USAFSOC)操作,許多媒體都稱此直升機為「黑鷹」(Black Hawk),事實上「黑鷹」是這種直升機「一般通用型」的稱呼,特戰型直升機擁有幾乎全新設計的特戰功能,包括能夠提供夜間低飛功能的地形追沿雷達系統、空中加油功能,多樣性的武器掛架,可掛載包括地獄火飛彈等重型武力,直升機發動機排氣口的特殊設計,也可提供一定程度的避熱功能,此種直升機價格昂貴,且許多功能都被視為美國最高軍事機密。由於擁有夜間低飛躲避敵方雷達的超級性能,故命名為「鋪路」鷹。
民進黨政府時代,邱義仁主導的國安會一度提出向美國購買此種直升機的需求,用來取代AH-64D長弓阿帕契戰鬥直升機採購案。但是此提案毫無常識,因為美國基本上不會將此種最高機密等級的特戰直升機輕易賣給非盟國,連英國、日本都購買不到此種特戰直升機,更何況是「僅僅想拿來作為救災、運輸、戰鬥多功能直升機」的那些國安高層官僚所提出的「幻想」。


   MH-47G 契努克(Chinook)特戰運輸直升機
   原本誤傳在賓拉登「豪宅」被摧毀的CH-47契努克直升機,是此款MH-47G的基本款。CH-47連台灣都買得到,是非常普通的運輸直升機,特色是雙旋翼設計,貨艙容量和載重量大,特戰型的MH-47除了有特戰直升機標準配備的空中加油管之外,也有地貌追沿雷達,提供夜間貼地飛行的特殊功能,以及特殊設計的發動機熱源抑制設計,還有各種機密等級的天候感測系統。美軍特種部隊在阿富汗多山地形中,經常使用MH-47特戰直升機,進行山巔地形的直接落地,例如在困難地形上,使用MH-47直升機以低飛滯空狀態,打開背後貨艙門,讓特種部隊直接下機執行任務,此次劫殺賓拉登行動是否有MH-47直升機參與,目前情況並不明朗。


   MH-53J/M 鋪低路第三代(Pave Low III)重型運輸特戰直升機
   是美軍特戰司令部麾下最大型的特戰直升機,由CH-53海種馬(Sea Stallion)重型直升機改良而成。台灣民眾在八八水災期間,曾經目睹美國海軍的海種馬直升機協助台灣軍方進行挖土機吊掛作業,所以對此機並不陌生。而台灣在民進黨政府時代,就已經向美國提出採購MH-53E海龍(Sea Dragon)型直升機,也是此種直升機的運輸/除雷雙功能型機種,希望提供給台灣海軍陸戰隊使用,但是目前此採購案依舊沒有任何進展,因為台灣政府並沒有積極推動。
而特戰型的MH-53J/M型直升機,是特別為特種作戰設計改良的機種,由「鋪低路」(Pave Low)這個名稱,我們就知道這種重型特戰直升機,擁有先進的地貌追沿雷達,可以在夜間以貼地方式進行特種部隊作戰運輸。由於機身貨艙龐大,故機內還可載運特種部隊使用的特殊甲車,進行中規模的特種作戰任務。目前已經改良至第三代的鋪低路特戰直升機,依舊有特殊設計的匿蹤功能、空中加油功能、重型附加油箱的吊掛,以及各式被列為最高軍事機密的雷達、感測系統,當然也可藉由機密鎖碼的資料指令鍊結系統,供特種作戰時作為空中作戰指揮中心使用。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post_461.html

獵殺老賓直升機殘骸 巴國同意返還【中央社2011.05.17
 
媒體今天報導,巴基斯坦已同意返還美軍獵殺賓拉登時墜毀的直升機尾部殘骸。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美國參議員凱瑞(John Kerry)今天在伊斯蘭馬巴德(Islamabad)會晤巴國民間和軍方代表,他說巴國這項動作,是2國同意重建關係的諸多措施一部分。
凱瑞並未透露2國還同意了那些其他措施。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頻道報導,獵殺賓拉登行動中,載有美軍海豹部隊的1架黑鷹直升機失去動力,迫降在賓拉登住所外,駕駛傾全力不讓直升機失控,避免任務失敗,不過拐到直升機尾部。

美軍無人機擅闖巴基斯坦境內搞空襲引巴方強烈抗議2011-05-18 國際線上

  在美軍以一次出其不意的突襲將本·拉登擊斃後,巴基斯坦國內的反美情緒再度高漲。而這種情緒的集中爆發,同美軍無人機長期橫行巴境內實施反恐,造成平民傷亡有直接的關係。
  “美國在巴基斯坦境內採取的單邊行動,無論是在阿伯塔巴德擊斃拉登,還是無人機擅自闖入巴境內打擊武裝分子,都令人無法接受。”“必要的話我們會考慮採取應對措施,包括停止協助北約組織經巴基斯坦向阿富汗運送物資。”當地時間5月13日晚,巴基斯坦國民議會舉行了13個小時的聽證會,議員們集體對美國提出控訴,每個人都義憤填膺。
  在美軍以一次出其不意的突襲將本·拉登擊斃後,巴基斯坦國內的反美情緒再度高漲。而這種情緒的集中爆發,同美軍無人機長期橫行巴境內實施反恐,造成平民傷亡有直接的關係。然而,儘管巴國內抗議不斷,美軍無人機在拉登死後又對巴基斯坦境內進行了4輪轟炸。一位巴基斯坦大學生對媒體說:“美國的飛機又來了,不知道他們到底想幹什麼?”
  巴方對美無人機忍無可忍
  5月13日,美國一架無人機在巴基斯坦北瓦濟裏斯坦地區向一輛汽車發射了兩枚導彈,炸死至少3名武裝分子。這是自5月2日美國突擊隊擊斃拉登後發生的第四起無人機打擊武裝分子事件。
  前三次襲擊的時間間隔非常短。本月12日,美國無人機在北瓦濟裏斯坦部落地區向一輛汽車發射了兩枚導彈,炸死5名疑似武裝分子。10日,同樣是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區,無人機襲擊了一輛汽車,炸死4名武裝分子。6日,無人機針對北瓦濟裏斯坦地區一處據信有武裝分子藏身的建築發動了空襲,發射了8枚導彈,擊斃8名武裝分子嫌犯,另有4名武裝分子嫌犯在空襲中受傷。
  無人機侵犯巴領土主權,肆無忌憚地在巴國境內橫飛,讓巴基斯坦從上到下都很憤怒。巴基斯坦民眾已經舉行了多次示威遊行,表達對美國單邊主義的不滿。
  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日前在接受美國《時代》週刊採訪時表示,美巴之間在如何反恐以及從阿富汗戰場抽身問題上存在分歧,兩國的情報合作已經破裂,繼續與美國合作可能會使巴基斯坦政府處於危險境地,除非美國採取措施重塑兩國間的信任,並贏得1.8億巴基斯坦民眾的支援。他還談到,如果無人機空襲行動的確有效,那麼美巴雙方可以商量出一套策略贏得民意支援,巴方對此的觀點是,美軍的無人機行動,必須在巴方的監督之下。
  美尋機對巴方報復?
  美軍無人機在巴基斯坦境內的肆意妄為,使巴政府非常被動,甚至有西方媒體猜測,穆沙拉伕在位時曾與美軍達成過默契,允許美國的無人機使用巴基斯坦的領空。《世界新聞報》駐巴基斯坦記者孫伶俐表示,巴政府早已嚴正否認過此類謠言,美軍侵犯巴國主權的行為沒有任何藉口。
  即使侵犯了別國主權也要繼續派出無人機,展開剿殺行動。對於美軍這樣做的原因,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軍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表示,拉登雖然死了,但仍有不少“基地”殘余勢力留在巴基斯坦境內,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投降或是做“鳥獸散”,而是繼續在策劃恐怖襲擊。美國根據獲取的情報對巴基斯坦境內的“基地”網路趕盡殺絕,“這在反恐戰略中是很正常的。在消滅拉登後,肯定要有一些後續的作戰行動,把‘基地’的殘餘力量儘量清剿乾淨。”
  但也有不少人認為,美軍在拉登死後不顧巴國情緒,繼續派遣無人機執行反恐任務,動機並不單純。此前,為“報復”美國的單邊行動,巴基斯坦媒體曾公開了美國中情局駐伊斯蘭堡主管的身份。有分析指出,美國繼續出動無人機,很可能是對巴基斯坦“以牙還牙”的強硬表態。
  無論出自何種目的,在消滅恐怖分子的同時,美軍的反恐行動造成了大量巴基斯坦平民傷亡,並嚴重侵害了巴基斯坦的國家主權。據新美國基金會的一項統計,2004年以來美軍無人機在巴基斯坦開展的空襲行動,造成的平民死傷比例佔到總體死傷人數的32%。不久以前,巴方還考慮將無人機炸死平民事件提交至聯合國安理會討論。美國史汀生中心南亞問題專家克雷朋認為,無人機空襲對美巴關係造成的損害,遠遠大於其取得的戰術成果。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1/05/18/5311s3251155.htm

 

(楨 2012-11-22:重讀2007-09-04貼文<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再看2012珠海航展的武直10/19/未來概念,深感PLA研發之神速!特將散貼各文的直升機整理如下。參【圖博館】:OH-58D與AH-1W 美軍AH-64 RAH-66直升機 未來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及其克星》《直升機原理》《軍用直升機》 臺評共軍的直升機 武直-9 武直10 武直WZ11 卡-50 米-28 Mi-28N vs Ka-50/52 米-24武裝直升機 南非“隼”直升機 義大利A129 ”虎”直升機 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CH-47運輸直升機 美軍V-22魚鷹 UH─1H與UH-1Y UH-1Y直升機 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直-8直升機 EC-120/HC-120 直-15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俄中米-8多用途直升機 米-26 美國CH-54起重直升機 英義EH101 北約直升機NH90 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中國航母 中國預警機

 

輕型通用直升機

 

中AC310原歐航HC120

 

直-11多用途轻型直升机

直11原法AS350

 

AC301

 

中意合製CA109 原意A109

 

中欧联合研制直升机新锐 —— EC120/HC120

2007-6月28日,巴黎航展剛剛落下帷幕,由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法國歐直公司和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等三國四方聯合研制生産的第500架EC120直升機,在歐直公司的馬裏安制造廠舉行了隆重的交付儀式。該架直升機的用戶是德國內政部,將用于德國聯邦警察的飛行培訓。(詳參【圖博館】:EC-120/HC-120

 

中波SW4

 

中型通用直升機

 

直9/H410/H425原法SA365詳參【圖博館】: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167號驅逐艦所搭載的直-9搜救型
直-9直升機野外夜間搶修
H410

H425

 

直-15型6吨级多用途直升机

直15/AC352原歐直EC175詳參【圖博館】:直-15

 

臺陸軍裝備UH-1H詳參【圖博館】:UH─1H與UH-1Y

美國新UH-1Y直升機
 

大型通用直升機

 

直-8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直-8在演練機艦配合懸停加油(原法SA321,民用型AC313)詳參【圖博館】:直-8直升機
空军世界 :: 直-8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原型機的浮水試驗
空军世界 :: 直-8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陸軍型直-8A
国产AC313直升机准备起飞
AC313
SA321超黃蜂
 
博物館中的米-8詳參【圖博館】:俄中米-8多用途直升機
空军世界 :: 空军世界 :: 苏联/俄罗斯 米-8 / 米-17 “河马”中型通用直升机
米-14是米-8的海軍改型,具有船底型的機身結構,可漂浮在水面上。
解放軍武裝型俄制米-171

解放軍的俄制米-171在機動吊裝修理方艙

空军世界 :: 空军世界 :: 苏联/俄罗斯 米-8 / 米-17 “河马”中型通用直升机

米-8系列型號對比圖

 

陆航部队将成为解放军陆军战斗力倍增器(组图)

解放軍的美制S-70C詳參【圖博館】: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臺軍的S-70C(MH-60民用型)

台想購之MH-60L

MH-60G 鋪路鷹(Pave Hawk)特戰直升機
 

南航珠直2011-11-29 引進第二架S92(美中等國合製) 編號B-7116

 

空军世界 :: EH101 欧洲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歐洲的EH101詳參【圖博館】:英義EH101

義大利EH101試射反艦導彈
 

北約直升機NH90詳參【圖博館】:北約直升機NH90

空军世界 :: 欧洲NH90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NH90展開了起落架處的浮囊,降落在水面時候可確保浮在水上

 

重型通用直升機

 

關于“中俄有可能以米-26重型直升機爲基礎合作研發新型重型直升機”的傳聞,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型號副總設計師、AC311直升機總設計師李家雲李總師表示,這不是簡單地針對米-26的合作,中國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目前來看,希望將中國重型直升機的研發型號定位在30噸級別,而最大起飛重量達56噸的米-26重型直升機,中國已經購進了2架,在抗震救災中,公衆熟知的飛龍公司米-26發揮了獨特的關鍵作用,但總體而言,米-26這種噸位的用途不會太廣泛,研發30噸級的重型直升機則更適合中國國情。詳參【圖博館】:米-26

前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制造的迄今为止最大的直升机Mil V-12

最大载重超越C-130——俄罗斯米-12超重型直升机
 
臺軍CH-47D詳參【圖博館】: CH-47運輸直升機
 

力大無比的“空中吊車”CH-54詳參【圖博館】:美國CH-54起重直升機
 

美軍V-22魚鷹詳參【圖博館】:美軍V-22魚鷹

V-22“鱼鹰”倾斜旋翼飞机

V-22“鱼鹰”倾斜旋翼飞机

V-22“鱼鹰”倾斜旋翼飞机

 
輕型武裝直升機
 

武直WZ11輕型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 武直WZ11

国产武直11攻击直升机高调亮相全外挂武器(图)

 

中型武裝直升機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直-9WA詳參【圖博館】:武直-9

组图:国产Z9WE武装直升机现身珠海航展

觀瞄裝置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紅箭-8反坦克導彈詳參【圖博館】:共軍反坦克飛彈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23mm機炮

中国TY90空空导弹可对付AH64直升机A10攻击机

天燕-90(TY-90)紅外制導空空導彈詳參【圖博館】:中國空空導彈

 

2012珠海航展:武直10詳參【圖博館】:武直10

俄羅斯最新曝光︰中國最新武直19成功首飛(組圖)

空军世界 :: 解放军武直-10型武装直升机
紅箭-10與光電制導系統圖片

蓝箭-7导弹

中國推銷藍箭-7空對地導彈可配備武直十

空军世界 :: 解放军武直-10型武装直升机

武直-10可能采用的雷達
图为外媒转载的改进型武直-19,这架新出现的直升机的旋翼顶端安装了一部毫米波探测雷达。

武直19攻擊直升機亮相 配毫米波雷達

俄羅斯最新曝光︰中國最新武直19成功首飛(組圖)
武直-9 武直-19 武直-10之比較圖

2012珠海航展:武直19

中国武直19细节图曝光 中日武装侦察直升机实力对比

中国武直19细节图曝光 中日武装侦察直升机实力对比

 

OH-58D詳參【圖博館】:OH-58D與AH-1W

AH-1 “眼镜蛇” Cobra 武装直升机

AH-1W

美海軍最新AH-1Z攻擊直升機服役 戰力媲美AH-64D

AH-1 “眼镜蛇” Cobra 武装直升机

AH-1各型號對比

 

法德虎式武裝直升機 (詳參【圖博館】:”虎”直升機

欧洲 虎 武装直升机 Europe Tiger Helicopter

欧洲 虎 武装直升机 Europe Tiger Helicopter

欧洲 虎 武装直升机 Europe Tiger Helicopter

 

意大利A129武装直升机

義大利A129詳參【圖博館】:義大利A129

意大利A129武装直升机

 

南非隼式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南非“隼”直升機

南非CSH-2“石茶隼”武装直升机

 

重型武裝直升機

 

美国AH-64 阿帕齐 武装直升机

美制AH-64D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詳參【圖博館】:美軍AH-64

 

米-28N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Mi-28N vs Ka-50/52

“格尔梅斯”制导弹药和其发射筒
格爾梅斯制導彈藥和其發射筒,主要用于打擊各種現代化坦克、輕型裝甲目標、工事、水面目標和低速空中目標等。

 

米-24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米-24武裝直升機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短翼挂架,有兩個57mm火箭發射器和兩個AT-2反坦克導彈發射器。挂有一串12.7mm槍彈。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反潛直升機

 

直9C詳參【圖博館】: 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俄軍卡-28
海軍艦載機部隊挂反潛魚雷出動 詳參【圖博館】: 中國魚雷
反艦飛彈 詳參【圖博館】: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直-9機頭罩內南京電子研究所研製KLC-1 X波段多功能直升機載監視雷達 詳參【圖博館】中國機載雷達
 
美國海軍艦載SH-60B詳參【圖博館】: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美海軍RH-53D佈雷與掃雷直升機
 
加拿大海軍CH-148反潛直升機
 
法國EH公司的NH90
 
英國EH公司的EH101
 
預警直升機
 

在預警機方面,尼米茲的E-2C是最成熟的。俄羅斯沒有發展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而我國JZY-01的曝光,說明我國已經或在著力解決航母彈射起飛技術。楨:現配8預警機!詳參【圖博館】:中國航母 E-2 直-8直升機 中國預警機

8預警機
 

中國航母預警機問題的解決方案

 

水轰-5水上反潜巡逻机
上岸時僅開動兩臺發動機的水轟-5

經過改進後水轟五預警機雖和運八平衡木的功能相差不大,但雙航母群和水上預警機方案的最大缺點則是,在水上預警機起飛前從船塢母艦中下海,和降落後將水上預警機從海面回收進船塢母艦中這兩個過程都太過繁瑣。太繁瑣的事情總是會耗費太多的時間,而且還往往有著很高的故障率,而預警機是航母戰鬥群最重要的耳目,必須時刻保持耳不聾眼不花,而在這一點上,水上飛機方案的這項性能恐怕是相當難以達標。對比之下,米-26方案分別在容易實現和使用方便可靠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楨:水上預警機要維修/移防/避颳...時才需像氣墊船一樣折疊翼後直接開進去,其餘時可停在各艦旁海面加油。更好的解決方案是時速與航母群相當的同温層太陽能預警飛艇!詳參【圖博館】:俄中水上飛機 飛艇 米-26 )

洛馬公司 HAA 飛艇想象圖
 
爲什麽不能將重型直升機改造爲空中加油直升機? 詳參【圖博館】:日俄中台加油機
 
最佳答案 沒必要呀!
我感覺沒有必要搞是從兩個方面考慮的一個是航程,在一個就是加油中的安全問題,或者可以說是飛行高度吧。
你想想固定翼飛機和直升飛機的航程嘛。差的太多了!固定翼隨便都是上千公裏的半徑航程就更遠了。直升機貌似沒有聽說作戰半徑上千公裏的。況且直升機也受自身負載的限制不可能帶多少油料的。所以西方沒有搞過。
還有飛行高度。你看看直升飛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800米的空中飛行。如果兩家直升機進行加油,高度還要降低。在平原還可以,如果像是在阿富汗那樣多山國家,一邊加油,一邊還有保證飛行安全。太難了!想不撞山都難啊!
蘇聯/俄羅斯就不知道了。不過一樓老兄說的還是第一次聽說的。(楨:解放軍可首創直-8加油直升機,以解決航母欠彈射而飛機載重不足 。網上果真找到所見略同者!)

  用艦載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保障戰機遠海奔襲 2012-05-04 洪超飛

直-8加油直升機給殲15加油構想圖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0/59/56/3_1.html

英國海王Mk2 AEW預警直升機

 

直升機發動機詳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图文:国产涡轴8型直升机专用发动机

渦軸WZ-8直升機發動機 主要用于直9系列直升機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H425直升機用WZ8C發動機

武直-10用1000千瓦發動機渦軸9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中法合作的渦軸16發動機 直-15(AC352)換裝渦軸WZ16發動機2013首飛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中航工2000千瓦渦軸發動機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中航工5000千瓦級大功率發動機

 

無人機發動機
 

图文:国产7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模型

7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图文:国产5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模型

5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图文:国产2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模型

2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無人直升機詳參【圖博館】:中國無人機

 

日本海上自衛隊飛機2011-6-22拍到中國艦艇附近的無人機似S-100V-750!

2009巴黎航展西班牙S-100滯空6航程180km,載重50kg

U8E滯空4航程150km,最大時速150km,高度3500m,載重40kg

美国RQ-8A“火力侦察兵 Fire Scout”无人侦察直升机

美國RQ-8B滯空8,半徑400km,時速232km,高度6100m,載重273kg

V-750,滯空4航程500km,時速161km,高度3000m,載重80kg

Z-3,滯空4,半徑110km,時速km,高度3200m,載重25kg

图文:国产天眼2无人直升机正在进行试飞

中國天眼2共軸無人機

图文:欧洲EADS公司展示的共轴无人侦察机

2005莫斯科航展歐洲EADS共軸無人機

未來直升機詳參【圖博館】:未來直升機

 

2010珠海航展:中國涵道式概念直升機

2012珠海航展:中國同軸式概念直升機

西科斯基公司新型X2高速直升机完成首飞(组图)

美國X2直升機首飛成功

俄羅斯西科斯基公司擬研制的同軸高速直升機

 

傳說中的X-49? 由MH60而來。

獵殺賓拉登 美軍匿蹤直升機MH-X意外曝光詳參【圖博館】:賓拉登

MH-X特殊的尾旋翼殘骸,可看出其特殊包覆旋翼的結構


波音研發的RAH-66匿蹤直升機,已停止詳參【圖博館】:RAH-66直升機

 

2012珠海航展:武直10系純中國血統不輸阿帕奇 2012-11-12 環球時報

 

  號稱坦克殺手的武裝直升機一直被西方認爲是解放軍裝備中的軟肋:當美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海灣戰爭中肆意獵殺伊拉克坦克時,中國卻拿不出一款像樣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不過11日在即將開幕的第九屆珠海航展現場,先後進行飛行表演預演的兩種專用武裝直升機打破了西方的陳舊觀念。解放軍陸航研究所張德和大校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中國新型武裝直升機的性能已經直逼美國最先進的阿帕奇,這兩種專用武裝直升機將極大提升解放軍在島嶼等特殊環境中的作戰能力。

  直-10原准備采用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T6C-67C發動機,但因爲美國的阻撓,該計劃最終放棄。不過張德和認爲,西方阻撓並未擋住中國的前進,反而逼出了直-10這種純正中國血統的武裝直升機。

  張德和認爲,從戰場生存力、武器裝備、飛行性能、信息化等各項主要指標來看,直-10性能已經直逼“阿帕奇”,超過歐洲的“虎”式,直-19也遠超日本的OH-1,這足以證明某些“中國武裝直升機抄襲其他國家産品”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對于中國爲何要發展兩種不同的武裝直升機,張德和解釋說,這兩種武裝直升機的定位不同,直-10是瞄准世界領先水平而專門研制的,直-19則是在通用型號上進行的改進,性能略低,但技術比較成熟。未來這兩種武裝直升機可以組成“高低搭配”。

  相關新聞

中國陸航新型武直10與武直19將形成高低搭配

媒體稱解放軍武直-10主要用于同阿帕奇空戰

武直10采用納米隱身材料可配兩棲艦奪制海權詳參【圖博館】: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俄稱中國推銷藍箭-7空對地導彈可配備武直十詳參【圖博館】:中俄精確制導武器

 

國産AC313直升機 2010珠海航展獲32架外國訂單 2010-11-22 人民網

 

  中國的直升機已經出口。1月3日,我國向肯尼亞交付一批直9直升機,並承擔肯尼亞飛行員培訓任務。3月18日,大型民用直升機AC313在首飛儀式現場就已經獲得5架國內訂單,次日有主要來自東南亞、西亞、非洲和南美州的客戶訂購32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總經理林左鳴表示,截至11月,中國今年已售出18架民用直升機。

  我國直升機産業有50余年的發展史,目前擁有30多個型號的産品,形成了從1噸級到13噸級較爲完整的産品系列。中航工業自主研制或者合作研制的1噸級AC310民用直升機、2噸級AC301A民用直升機、6噸級AC352民用直升機、13噸級AC313民用直升機,構成了輕、中、大和重型直升機系列化發展的新産品譜系,呈現出“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基本態勢,通過多個型號研制和國際合作的鍛煉,已逐步走向系列化和産業化的發展之路。

  國內市場迎來“井噴期”

  民用直升機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特別是災難救助、警用巡邏、交通指揮、公務飛行、護林防火等方面的需求尤爲突出。

  目前我國平均每800萬人口擁有1架民用直升機,爲世界平均水平的1/50,我國直升機在冊總數不僅落後于發達國家,甚至落後于巴西、南非等一些發展中國家。按照中國國家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的預計,到2020年,中國至少需要10000架直升機,這些飛機的市場總價值超過840億美元。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總設計師吳希明表示,如果按國土面積計算,我國要想達到美國目前的水平,需要民用直升機12000多架,可見我國民用直升機今後20年增長的空間非常大,國內直升機市場即將迎來“井噴期”。

  政策護航助推發展

  盡管目前我國直升機研制水平不斷提高,國內主要直升機生産企業年生産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

  11月14日,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今年先在沈陽、廣州兩飛行管制區深化試點低空開放,明年起至2015年將在全國推廣。

  目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正積極構建以天津爲核心,哈爾濱、景德鎮、保定四地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全新産業格局。按照中航工業直升機産業發展規劃,從2010至2015年,中國將重點發展AC352民用直升機,完成1噸超輕型AC310民用直升機研制,對直8、直9、直11加以改進。

  航空專家張德和表示,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上還存在著明顯差距。今後我們應加快研究旋翼系統技術、發動機和傳動裝置技術,在直升機總體布局、優化設計、氣動性、可靠性、舒適性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22/1029620203.html

 

預計2011-2014年世界攻擊直升機市場銷售額爲120億美元

 

  [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網站2011年4月13日報道] 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對2011-2014年世界攻擊直升機市場所作的分析顯示,根據目前的合同及投標意向,預計未來四年間將銷售221架新型攻擊直升機,銷售總額爲123.6億美元。

  2007-2010年間世界攻擊直升機出口166架,出口額爲38.2億美元,其中新型直升機爲72架,價值35.6億萬美元。

  與過去的四年相比,2011-2014年間攻擊直升機的銷售數量將增長306.9%,銷售額將增長346.9%。

  2007-2010年間世界市場上對新型攻擊直升機的年均需求爲18架。而2011-2014年間年均需求增長到55架。

  2007-2014年間在新型攻擊直升機供貨量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國,供貨量爲146架,價值123.4億美元。2007-2010年間AH-64“阿帕奇”直升機出口37架,價值約25.4億美元。2011-2014年間預計銷售量爲109架,價值98億美元。在不考慮投標購買攻擊直升機結果的情況下,預計美國在未來四年間在攻擊機市場上仍將占據領先地位。

  排在第二位的是俄羅斯,供貨量爲59架,價值12.4億美元。2007-2010年間,俄攻擊直升機出口15架,價值2.7億美元。2011-2014年間訂貨量爲44架,價值9.6億美元(這是在2007-2010年間米-28N“夜間獵人”的出口訂貨確定的情況下)。

  排在第三位的是意大利,該國從2012年起將開始在土耳其生産A129“貓鼬”直升機,出口27架,價值6.2億美元。

  排在第四位的是法國,該國與澳大利亞簽署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出口AS665“虎”式直升機合同,2007-2010年間出口16架,價值7.2億美元。

  排在第五位的是中國,2010年首次向肯尼亞交付Z-9WA攻擊直升機,出口四架,價值3000萬美元。

  目前,投標結果尚未明確,預計2011-2014年間將交付41架攻擊直升機,價值約9.8億美元。

 

俄稱中國直升機技術進步巨大 武直十已產十架 2011-06-22 中評社

 

據環球網編譯俄羅斯《起飛》雜誌社網站載: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中國在軍用直升機研製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中國直升機研製和生產龍頭企業主要有兩個,其中昌飛生產直-8、直-10、直-11和CA109直升機,哈飛生產直-9以及民用型H410、H425、HC120直升機,還和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研發直-15。

  俄刊稱,中國直升機製造業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1956年哈爾濱飛機製造廠在蘇聯幫助下開始許可生產米-4直升機,代號直-5。之後中國多數直升機的名稱都以漢字“直升機”首個漢字“直”編號。也正是哈爾濱飛機製造廠開始掌握許可生產ASH-82V活塞式發動機,中國代號HS-7。中國使用HS-7發動機組裝的首架直-5直升機於1958年12月14日升空,在直到1979年的隨後二十年內,這裡共生產了575架各種類型的直-5直升機,其中包括火力支援型、布雷(反坦克地雷)型和搜救型。

  俄刊稱,在掌握了直-5生產技術之後,中國航空專家們不斷嘗試完善其性能,研製新型產品,不久就在借鑒蘇聯直升機結構的基礎上研製出首型國產直升機直-6,主要區別是機身輪廓明顯不同,而且放棄HS-7活塞式發動機,改用WZ-5燃氣渦輪發動機,其原型是蘇聯安-24飛機使用的AI-24發動機的中國版WJ-5。直-6於1969年12月15日首飛,之後直到1977年仍在不斷完善和改進。儘管曾計劃在批量生產,但未能落實,僅出廠11架樣品。中國另外還自主研製直-7直升機,重14噸,載重量3.5噸,使用兩台WZ-5A渦軸發動機,1975年在原型機出廠進行地面試驗之前曾進行改進,但最終未能成型,項目隨即停產。當時中國南京還在努力研製另外一種國產輕型直升機“延安二號”,使用仿自蘇聯AI-14R發動機的HS-6C活塞式發動機, 1975年9月4日首飛,但是試驗樣品未能完成飛行試驗階段的任務,沒能成功。HS-6C活塞式發動機還被哈飛用在三座型701直升機上,後者是美國貝爾47G直升機的中國版,1970年1月23日首飛,但在濟南的量產規模相當有限。

  俄刊稱,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逐漸在直升機研製和生產領域取得相當大的成績,特別是在合法自主仿制法國直升機方面,首先是SA321“超黃蜂”,然後是AS365“海豚”和AS350“鬆鼠”,在中國分別命名為直-8、直-9和直-11。這三種直升機成為中國大多數國產軍用和民用直升機研製的基礎,今天和從俄羅斯進口的各型米-17/171直升機一起構成了中國軍隊和民航直升機的基礎。另外,最近十年來中國還簽署相關合同,完全掌握了其他幾種型號直升機的合法許可生產,其中包括HC120(歐洲直升機公司EC120)、CA109(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A109E)、輕型S-300、S-333直升機,並且還在和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研製直-15/EC175新型中型運輸直升機。

  俄刊稱,幾年前俄新社曾披露稱,2007年3月中俄簽署合作協議,在成都成立聯合企業四川藍天直升機有限公司,負責維修和組裝米-171直升機,計劃在2008年就開始組裝20架米-171,之後把產能擴大到每年80架。這項交易的實際完成情況現在暫時還不清楚。另外,2008年2月中國和波蘭斯維德尼克公司簽署協議,在九江組裝150架W-3A“雄鷹”、MI-2PLUS 、“卡妮娜”、SW-4直升機。此前在2003年,中國洪都航空工業集團還在南昌和美國RDM控股公司組建聯合企業,使用美國供應的部件組裝輕型直升機MD500N和MD600N。

  俄刊稱,擁有西方現代化燃氣渦輪直升機生產實踐經驗之後,中國航空製造師開始在其基礎上研製國產直升機,90年代末開始研製國產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直-10。有消息稱,直-10已在定型量產後開始裝備部隊。還要指出的是,除了組裝生產和自行研製的直升機以外,中國軍隊還在使用各型進口直升機,既有俄羅斯喀山直升機製造廠生產的米-17(米-17-1V、米-17-V5、米-17V-6)、烏蘭烏德航空製造廠生產的米-171、庫梅爾陶航空製造廠生產的卡-28反潛和搜救直升機,也有美國的S-70C、法國的“超級美洲豹”和“美洲獅”直升機。

  俄刊稱,目前中國直升機隊伍中直8、直-9、直-10、直-11、直-15系列國產產品備受關注,它們的具體研製情況如下:

  直-8重型多用途直升機

  昌飛生產的直-8重型多用途直升機採用傳統六葉單旋翼和五葉尾槳布局,水陸兩栖型機身,安裝3台WZ-6渦軸發動機,功率1630馬力,載重量4噸,使用外掛時可達5噸。1975年中國決定由昌河工廠組織生產法國航宇工業公司SA321Ja“超黃蜂”直升機,並由江西航空發動機廠為其生產發動機。上世紀70年代中國海軍航空兵得到了13架法國SA321直升機,之後進行詳細研究,1976年開始設計國產直-8多用途直升機,研製工作於1979年因經濟因素中止,1984年恢復,1985年底製造出首架原型機,1985年12月11日首飛,1994年11月12日定型,至今已至少生產60架直-8系列直升機。

  首批兩栖型直-8於1989年列裝中國海軍。搜救型右側配有絞車,攜帶兩艘氣艇。反潛型配備引進的ORB-32搜索雷達、HS-12吊放聲納,裝備兩枚ET52(仿自法國A244S)或“魚-7”(仿自美國MK46)反潛魚雷。掃雷型可拖曳防雷掃雷具。直-8A陸軍運輸直升機是1999年在直-8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使用法國透博梅卡公司“馬基拉2A”發動機,2001年首次裝備陸航兵,2002年11月開始列裝首批量產型產品。直-8F兩栖運輸直升機使用3台加拿大PT6A-67B發動機,功率1877馬力,2004年8月首飛。2006年以其為基礎研製出中國空軍及空降兵使用的直-8K、直-8KA搜救直升機,座艙下裝配強大的探照燈、吊掛絞車、陀螺穩定光電系統,2007年開始裝備中國空軍。直-8最新改進型號是艦載型直-8J、運輸型直-8JA、救護型直-8JH。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哈飛研製的直-9輕型10座多用途直升機採用4葉單旋翼帶尾槳式布局,安裝2台WZ-8A渦軸發動機,功率710馬力,載重量1.9噸,根據法國AS365N“海豚”直升機專利研製生產。1980年7月2日中法簽署合同,由哈飛許可生產50架,並在株洲為其生產100台發動機。1981年開始組裝首批28架直-9,相當於AS365N1,之後又組裝20架直-9A,相當於AS365N2,法國組裝部件的供應直到1992年才結束。

  俄刊稱,在掌握專利生產技術之後,中國從1986年開始自主生產直-9直升機和發動機零件,開始實現國產化。哈飛製造的首架國產直-9B於1992年1月16日首飛,1993年投入量產,當年開始列裝陸軍航空兵部隊,它能執行運送8-10名全副武裝隊員、搜救、通信、炮兵指揮、無線電電子對抗等任務。之後為中國海軍航空兵研製艦載型直-9C反潛直升機,配備HS-12吊放聲納、國產KLC-1搜索雷達,裝備1-2枚反潛魚雷或C-701電視制導反艦導彈。

  俄刊稱,自1998年起開始為陸軍航空兵生產直-9W裝甲攻擊直升機,可在4個掛架上攜載8枚射程3-4公里的“紅箭-8/8E”反坦克導彈或4枚“天燕-90”空空短程導彈,可配備12.7毫米機槍、23毫米機關炮、2管57或90毫米火箭彈(各備彈18和9發)。在反坦克型配置方案中使用陀螺穩定光電瞄准儀。直-9WA改進型於2005年裝備陸軍航空兵,其機首下面的陀螺穩定光電系統由洛陽光電技術中心研製,具備電視和紅外信道,能保證日夜戰鬥使用。換裝WZ-8C新型發動機,功率860馬力。配備新型通信設備和無線電電子戰設備,座艙儀表板增添兩個大尺寸多功能顯示器和1個小尺寸顯示器。出口改型直-9WE則於2008年研製成功。

  直-9系列的其他改型也很出名,包括陸軍直-9G攻擊直升機和直-9F警用巡邏直升機,其中直-9G可全時辰晝夜戰鬥使用,能夠攜帶的武器裝備品種更加豐富。各型直-9的生產規模不少於200架。

  直-9的首種民用商業改型是H410,最大起飛重量4.1噸,可運送13名乘客外加1名飛行員,載重量1.9噸。2001年9月H-410A改進型直升機升空,它使用更加先進的WZ-8C發動機,能在炎熱和高山氣候條件下使用,2002年7月10日得到認證,之後批量生產。其進一步發展型是H425,起飛重量增至4.25噸,載重量增至2.1噸,2003年12月首飛,從2005年起開始量產。

  俄刊稱,直-9(H410、H425)系列直升機不僅在中國廣泛使用,還積極外銷。2000年6月向馬裡空軍出口兩架直-9B,之後又向老撾和毛里塔尼亞空軍各交付2架和1架直-9B。直-9的最大進口國是巴基斯坦,巴海軍首批得到18架直-9C反潛直升機,2009年9月又開始接收另外6架。2010年1月中國向肯尼亞空軍供應4架直-9WE攻擊直升機。還向佛得角出口了兩架直-9多用途直升機。今年還應向孟加拉國海軍交付3架直-9C反潛直升機。

  直-10雙座攻擊直升機

  俄刊稱,昌飛研製的直-10雙座型陸軍裝甲作戰直升機採用五葉單旋翼X形尾槳布局,安裝兩台渦軸發動機,具體使用PT6C-67C型還是MTR390型暫時還不清楚。中國早在1979年就已開始研製國產攻擊直升機,中國軍事專家分析認為,裝配高射速機關炮和反坦克導彈的現代化攻擊直升機是對抗敵方裝甲設備的最好手段。此後中國得到了8架配備“霍特”反坦克導彈的“小羚羊”直升機,經過認真研究後,昌飛開始研製國產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代號直-10或武直-10。原型機2003年4月29日首飛。武器系統包括機首位置的23毫米高射速機關炮、機翼下外掛的(兩側各2個掛架)最多8枚“紅箭-9/10”反坦克導彈(分別仿自“陶”式和“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或最多8枚“天燕-90”空空導彈或最多4枚“霹靂-5”、“霹靂-7”、“霹靂-9”空空導彈,以及各種口徑的火箭彈。據稱武直-10已於2010年11月定型,列裝部隊,目前至少已生產10架。

  直-11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俄刊稱,昌飛直-11輕型多用途六座型直升機採用三葉單旋翼和雙葉尾槳布局,安裝1台WZ-8D渦軸發動機,功率680馬力,仿自法國AS350B“鬆鼠”。中國從美國得到幾架退役的AS350B直升機後,經過認真研究和適當修改,最終研製成功。首架原型機1994年12月16日首飛,1996年得到認證,之後開始批量生產。1998年8月直-11多用途直升機和教練直升機開始列裝陸航兵。2002年先後研製出直-11ME1和直-11MB1性能更完善的多用途改型直升機,使用現代化航電設備,改裝2B1A渦軸發動機,功率860馬力,升限由4500米升至6000米,其中直-11MB1在2003年3月7日首飛。為陸航兵研製的直-11W武裝直升機2004年12月首飛,可攜帶4枚“紅箭-8”反坦克導彈和4管57毫米火箭彈,或者2個12.7毫米航空機槍吊艙和7管70毫米火箭彈。2005年研製成功的直-11J可用作教練和巡邏直升機,已從2005年起量產。直-11N則是農業型和消防型。目前各型直-11至少已經生產了50架。

  直-15中型多用途運輸直升機

  俄刊稱,直-15前景中型6噸級多用途運輸直升機由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合作開發,採用4葉單旋翼和3葉尾槳布局,配備兩台PT6C-67E渦軸發動機,可運送14-16名乘客。2005年12月5日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簽署聯合研發協議,歐洲直升機公司面向歐美市場的產品代號EC175,哈飛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代號直-15。首架EC175試驗樣品機機身組裝工作於2008年11月15日完成,並在法國完成最後組裝,2009年12月4日首飛,計劃在2011年進行歐洲EASA標準認證,從明年開始向歐洲市場供應。預計在今後20年內直-15/EC175的市場訂單為800架。

 

樹梢殺手:中國陸航部隊的崛起 2012-07-31 編輯:王璟

 

  提要:中國陸軍的強大在世界上是沒有爭議的,但是現代戰爭對陸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家斷言,21世紀是陸軍空中突擊力量激增的時代,陸軍航空兵必將成爲現代陸軍的新質戰鬥力和主戰兵種,在“地面戰爭,陸航爲王”的現代戰爭中,中國陸航兵種是否緊跟著世界的步伐?

  中國陸軍的強大在世界上是沒有爭議的,但是現代戰爭對陸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家斷言,21世紀是陸軍空中突擊力量激增的時代,陸軍航空兵必將成爲現代陸軍的新質戰鬥力和主戰兵種,在“地面戰爭,陸航爲王”的現代戰爭中,中國陸航兵種是否緊跟著世界的步伐?

  未來戰爭,是陸、海、空、天一體的多維對抗。但是,在空、地,以及空、海的機動兵器之間,高度上存在一段0到100米之間的空白區。直升機的戰鬥區域正好填補這個空白區。因此,在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模式中,直升機的角色地位尤爲重要,它就像一根紐帶,將陸、海、空的兵器緊密銜接起來。

  中國陸軍航空兵自1986年10月開始籌建,1988年1月成立第一支航空兵大隊以來,經過短短十多年的建設,目前已發展成爲一支擁有多種機型、具備相當規模和作戰能力的現代化空中突擊力量。

  中國軍隊通過對近年來發生的幾次現代化戰爭的深入分析,認識到軍用直升機------特別是武裝直升機在當今戰場上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組建陸軍航空兵部隊,其目的在于加強陸軍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形成陸軍各兵種間的相互協同的強大的立體攻防體系,從舊有的以步兵爲主的野戰軍體制轉爲機械化程度很高的能適應現代戰爭的合成化集團軍。

  中國“空中騎兵”誕生

  1984年10月1日,一次令世界震撼的大閱兵正在進行。正是在那次閱兵中,中國武裝力量的統帥們面露喜悅的同時又陷入了另一種憂患。他們覺得在英勇的中國陸軍家族裏除了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步兵、防化兵、偵察兵,還缺少那種在中東戰爭、越南戰爭、兩伊戰爭中充當“開路先鋒”和“空中殺手”的陸軍航空兵。

  1985年,中國解放軍高層作出戰略決策:裁減軍隊員額100萬;對陸軍進行現代化合成化改造。走向合成的中國陸軍不能只在地面沙場揚威,還應當有自己的“樹梢殺手”,實現空地之間的立體合成,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在未來戰爭中,更好地擔負起保衛祖國的神聖使命。

  在全軍建設實行戰略轉移、全軍裁員100萬的特定背景下,中央軍委審時度勢,果斷作出組建陸軍航空兵的戰略決策。經過精心運籌和准備,1986年10月3日,在慶祝共和國37歲生日之際,中央軍委正式批准組建陸軍航空兵的方案。並明確指示:“要下決心建設好這個兵種”。

  從此,陸軍航空兵作爲最年輕的一個兵種,走進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使素以“鐵腳板”著稱的步兵只能在地上機動和遂行任務的曆史宣告結束。

  1999年10月1日。在建國50周年閱兵慶典儀式上。突然旋翼的轟鳴聲從遠處傳來。25架國産武裝直升機組成5個整齊漂亮的“人”字形梯隊,掠過廣場上空,頓時整個廣場沸騰了!這是陸軍航空兵第一次參加國慶閱兵,也是國産武裝直升機首次亮相世界。

  外電對此評論:中國輕型直升機已躋身世界前列。它的首飛成功標志著我陸軍航空兵已初步具備駕馭新機型的能力。

  中國陸航部隊的戰力

  陸航成立後,首先從空軍接收了一大批裝備,包括國産的直-5直-6,直-9和進口的美制S-70C“黑鷹”(24架)及法制AS-342L“小羚羊”(8架),形成了陸航的基本框架。在利用既有裝備加強訓練的同時,也積極開展專用機型的研制和引進,其重點放在了以直-8,直9的現有國産先進機型爲原型的專用改進型號(如戰術支援型),並集中力量突擊“重中之重”--專用(中型)武裝型和輕型反坦克型。

  武直-9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部隊裝備的首種攻擊直升機,國內代號WZ-9,外銷代號Z-9G。武直九型直升機,是由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在直九甲型直升機的基礎上,改裝出來的攻擊直升機。目前,它是一種晝夜使用的多用途攻擊直升機,主要用于執行反坦克、反裝甲、壓制地面火力和攻擊地面零星目標的任務,也可用于突擊運輸、通信聯絡和戰場救護等任務。

  武直-10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陸航部隊裝備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武直-10是中國陸航部隊的“明星”。其在中國陸航部隊中的角色與“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美軍中的角色相當,受關注程度不亞于中國隱形戰機殲-20。武直-10是中國自主開發研制的第一款專用型武裝直升機,以反坦克作戰爲主要任務,具有優異的作戰性能,技術含量高,火力強大,航電系統先進,其總體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雖然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目前的作戰能力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西方卻認爲它的締造者和高層具備了戰略性的發展眼光。

  陸航局前局長李希元將軍曾經強調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正密切注意著發達國家以及周邊國家陸軍航空兵建設發展的潮流態勢,從中吸取先進的經驗和理論,加快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我們將制定嶄新的戰術戰法,努力更新武器裝備,改善現有裝備性能,加速提高我們的實力。從長遠來看,一個挑戰就是我們必須做到將最新的裝備在最斷的時間裏整合到我們不斷擴充的機隊裏去,並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新裝備的潛能,制定適宜的作戰理論和戰術,從而爲建立一支強大的可靠的陸軍的獨立空中武裝力量提供可靠的保證。”

  有外媒評論解放軍的陸航部隊稱,中國陸航部隊的崛起,與上世紀80年代以來軍事指導思想的變化直接相關。解放軍在新時期的改革方向,主要體現在人員削減、組織簡化等方面,目的是逐步編成若幹“少而精”的部隊以應付可能的局部沖突。因此,以直升機爲主戰裝備,兼具打擊力、機動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的陸軍航空兵,就成爲實現該目標的重要選擇。

  文章稱,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發展至今,已初步具備“快速投送、精確打擊、有效制空和適時保障”等4種能力。其分別對應的任務內容可逐一概括如下:

  空中機動作戰。就整體而言,解放軍陸航機降作戰的戰術指導思想是“立體包圍形成局部優勢”和“機動部署分割敵軍”。作爲陸航的首要使命,空中機動作戰使得戰場更加立體化,行動更迅速,作戰地域也趨于模糊,按具體情況又可細分爲“機降襲擊與營救”、“機降突擊和進攻”、“機降突擊和防禦”等模式。主要在于借助直升機的靈活性與火力,在氣候或地形的掩護下,將快速反應部隊直接投射至重要戰術地點,從而實現縱深打擊、阻遏對方前進乃至“斬首”敵軍政要員的目的。

  空中火力突擊。解放軍陸航部隊的另一使命,在于實現陸空火力合成。空中火力突擊的戰法包括隱蔽攻擊、伏擊、輪番攻擊等類型,而直升機特有的靈活性,對傳統地面作戰力量特別是裝甲部隊威脅極大。在條件允許時,陸航部隊還可同炮兵、轟炸機、戰鬥機協同作戰以確保火力連續性,這種一體化戰法不僅存在于陸軍各兵種內部,有時也體現爲跨軍種的聯合作戰。

  反敵直升機戰鬥。反敵直升機戰鬥泛指運用各種機載武器,摧毀敵方武裝直升機、固定翼攻擊機乃至無人飛行器等低空、超低空目標,其主要意義在于確保局部優勢並掌控所謂“第五空間”(距地面300米以下的超低空)的主導權,爲己方的自由活動掃除障礙。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經驗,對抗敵軍武裝直升機的最佳反制方式正是另一架直升機。至于承擔此種任務的主角,既可能是專用的武裝直升機,也可能是攜帶進攻性武器的通用機型。

  戰場勤務。一般而言,空運兵員、武器、物資給養、傷員乃至敷設雷場,均屬于陸航的本職工作。解放軍認爲,隨著技術的進步,陸軍航空兵在未來戰爭中將可以更快速度、更長距離、更大容量的方式向前線輸送作戰力量。

  有軍事分析認爲,從解放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提倡的“三軍聯合作戰”角度觀察,陸軍航空兵也堪稱實踐這一理念的先鋒。由于陸航部隊充分結合了現代戰爭所必需的機動性與戰鬥力,故相比其他兵種更易彌補因發展強度與機動能力不一所帶來的落差,進而促進陸軍與其他軍兵種的一體化聯合,實現戰力倍增。

http://insight.inewsweek.cn/report-6915-page-4.html

 

正視差距:美軍師屬戰鬥航空旅VS解放軍陸航團 2008-05-20 庫茲涅佐夫上將

 

美軍:

戰鬥航空旅編制與主要裝備全營裝備:攻擊直升機18~21架、偵察直升機13架、UH-60直升機3架。

攻擊直升機連(3)(每邊AH-IS眼鏡蛇式攻擊直升機7架或AH-64阿帕奇式攻擊直升機6架、偵察直升機4架)

營部與營部連(偵察直升機1架、UH-60直升機3架)攻擊直升機營(3)

旅部與旅部連全般支援戰鬥航空連(2)(每連觀察直升機10架、UH-1直升機10架戰鬥航空連(2)(每連UH-1直升機1架,CH-47直升機24架炮兵航空連(偵察直升機15架)

戰鬥航空連(UH-60直升機15架)

營部與營部(固定翼飛機5架)

戰鬥航空營戰鬥航空旅全營裝備:固定翼飛機5架、UH—60直升機15架、偵察直升機15架、UH—1直升機22架、CH—47直升機48架、觀察直升機20架。全旅裝備:攻擊直升機54~63架、偵察直升機54架、UH—1直升機22架、UH—60直升機24架,觀察直升機20架、CH—47直升機 48架、固定翼飛機5架。共計227~236架。

解放軍:

目前我軍陸航團的編制,分析從網上和各種媒體上獲得的信息後推測,我軍陸航團做爲團級單位,通常應該編制有三個飛行大隊或一個機務大隊,即一個武裝攻擊直升機大隊、運輸直升機大隊和、一個負責偵察,通指,校射、救護的混編大隊。[有的陸航團還有運-7型固定翼軍用運輸飛機],如果一個陸航大隊編制 8--10架直升機的話,一個陸航團應該擁有有24至30架左右的各型飛機。但也有的軍迷說一個陸航團只有兩個大隊,那麽有一個大隊要兼顧兩項職能,一個直升機大隊的飛機數量可能就會多一些,一個陸航團可能擁有25架左右的各型直升機。

這次地震救災,明顯的感覺就是直升機數量不足,幾乎把全軍能用的直升機都調過去了,還不夠用.詳參【圖博館】:中共的救災能力

所以我覺得陸軍還是應該集中力量發展陸航,擴編陸航團爲陸航旅,率先裝備幾個重點集團軍,另外可以試點編制空中騎兵旅或者空中騎兵師,在某些重點集團軍試點,非重點的集團軍,也應該確保一個陸航團的編制.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520/14854474.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6,128) | 回應(5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陸軍 |
此分類下一篇:美國CH-54起重直升機
此分類上一篇:隱形戰機剋星:俄“對手-GE”?

顯示全部52則回應

圖博館
可就在這個時間,中、俄聯合研製大型重載直升機的項目被提上日程;烏克蘭也把自己的“動力沙皇”馬達西奇公司的生產線也搬到了中國,其中就包括了D-136、 MS-500V和TV3-117VMA-SBM1V等直升機用的渦軸發動機;甚至連歐洲的法國,也跟中國展開了聯合直升機發動機生產研製工作“渦軸-16”。
  這不免讓人有些好奇,俄烏同時找上門來跟中國合作,也算情有可原,畢竟一個要造大型重載直升機,另一個是生產米-26發動機的國家。可西方國家,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實施了技術封鎖,尤其是在發動機領域展開了全面圍堵。現在居然要放棄了?顯然並非如此,從渦軸9的經過26年研發最終成功這一結果來看,中國已經站在了直升機發動機生產國的門檻上,接下來還有諸多例如:渦軸-10亟待量產。此時這些老牌上門,就是一個目的。在中國直升機發動機還差臨門一腳的時候,盡可能不讓中國在該領域突破,從而回到跟他們”亦步亦趨“的軌道上。這是我們現在需要清醒認識的,也是我們必須要極力堅持的:合作、學習可以,但是自主、創新絕對要堅持下來!(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有的東西靠山寨是山寨不來的!
說的很對,一款好的發動機不是設計出來的,是試驗出來的!西方國家的發動機亦是如此!所以作為一個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自主研發!
有些東西就是攤開來抄也抄不來的,國內對發動機的研發投入就這幾年的事,人家一直就沒停過
沒錯,有些東西靠買是不行的。自己掌握在手中才是真的,一旦戰爭爆發,外援一斷靠的就是自己國家的水平和潛力。我們要做到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才正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10/doc-ifyfzfyz3002920.shtml
2017-06-11 10:38:06
圖博館
美國人稱直20直升機系山寨黑鷹 中國公開一內幕打臉2017.10.05新浪軍事

  中國直-20採用了電傳操縱系統
  近日,國內媒體報導中國直-20總設計師鄧景輝同志先進事蹟,其中提到在研製直-20的時候,鄧景輝同志力排眾議,決定採用電傳操縱系統,從而有效提高了直升機性能。
  這個報導也擊破了直-20是美國黑鷹單純仿製型號的說法,國內引進黑鷹飛控系統是自動增穩系統,技術水平比直-20的電傳操縱系統要落後一代,實際上黑鷹直升機也是在新世紀才剛剛換裝電傳操縱系統。
  中國引進黑鷹型號是S-70C,相當於美國陸軍航空兵UH-60A標準,除了發動機功率增加之外,其他技術狀態基本上沒有變化,當初美國陸軍航空兵要求研製黑鷹的時候,對於機動飛行要求較高,所以黑鷹機採用了獨特傾斜尾槳設計,這在直升機之中非常罕見,由於傾斜尾槳對飛控要求較高,黑鷹採用了比較複雜的飛行控制系統,根據相關資料,它的飛控系統包括自動增穩系統、電子飛行控制系統、平尾電傳操縱系統和偏差作動器等組成,其中自動增穩系統被視為介於機械操縱系統和電傳操縱系統之間一個過渡型操縱系統,它在飛機或者直升機上安裝了由角速率陀螺、放大器和串聯舵機組成的阻尼器,引入直升機或者飛機角速度的負反饋,增強角運動的阻尼,從而提高飛機或者直升機操縱能力,從國內外經驗來看,黑鷹採這套飛控系統之後,飛行性能較好,在近地複雜氣流情況下仍舊能夠保持較好飛行品質,保證直升機具備良好突擊運輸能力,黑鷹直升機在美國陸軍航空兵長盛不衰,先進飛控系統可謂功不可沒。
  不過受到當時技術條件限制,黑鷹這套操縱系統還處於機械/電氣混合階段,系統結構比較複雜,對於直升機維護保障帶來一定不便,並且它也一定程度也保留了機械操縱系統體積、重量大,精度低等缺點,此後許多新型直升機開始採用電傳操縱系統替代機械操縱系統,電傳操縱系統與機械操縱系統相比,首先是體積和重量大為下降,有資料說體積和重量均可以下降50%以上,這對於空間和載荷有限的直升機來說是非常現實的,
2017-10-06 10:29:43
圖博館
同時它實現了全權限控制增穩功能,克服了機械操縱系統存在操縱非線性這個缺點,可以對直升機進行更加精確控制,從而進一步提高直升機飛行品質,並且飛行員是通過計算機對直升機進行操縱,可以讓直升機進行更加複雜戰術動作和機動動作,提高了直升機戰場生存能力,也大大降低了飛行員負擔,正是因為電傳操 系統具有這些優點,所以美國陸軍航空兵最新UH-60M也採用電傳操縱系統替代原來的自動增穩系統。
  早期如直-5、直-8等均採用機械操縱系統,在引進技術基礎上,中國相關單位研製成功具備自動增穩飛行控制系統,配備在直-9、直-10等上面,在電傳操縱系統方面,中國也突破了三軸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技術,已經裝備殲-10、殲-11B等固定翼戰鬥機,在直升機領域運用方面也進行了探索,但是在型號運用方面還是空白,所以研製直-20的時候,有人出於穩妥角度出發,認為繼續採用自動增穩系統,但是鄧景輝總師認為前期國內針對直升機運用電傳操縱系統進行了大量理論研究和仿真試驗,為具體型號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型號技術水平和發展潛力來講,為直-20配備電傳操縱系統應該是最佳選擇,所以鄧景輝總師在直-20是否採用電傳操縱系統產生爭論的時候,“面對不同的聲音和質疑,關鍵時刻勇於擔當,決定一步到位直接採 電傳飛控,”後來發展也表明鄧景輝總師決定正確性,採用電傳系統之後直-20飛行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其戰術技術指標直接對標美國陸軍航空兵最新UH-60M,並且為以後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基礎,同時飛控系統簡化,體積和重量降低,也為有效縮短了型號研製週期,加快了進度,滿足了中國陸軍航空兵對於新一代突擊運輸直升機的急需。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憑藉先進電傳操縱系統,直-20飛行性能遠優於陸軍航空兵現有S-70C,不但可以提高中國陸軍航空兵作戰能力,在國際市場上也有較大潛力。(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山寨高科技飛行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個根本無需承認,人家美國就是在玩激將法套情報而已。
這是打死不承認的節奏啊。
誰不“山寨”誰呀,特別在軍事領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05/doc-ifymrcmm8410536.shtml
2017-10-06 10:31:33
圖博館
直20外形設計為何要參考美軍黑鷹最適合上艦要求2017.11.14新浪軍事

  近日,直-20上高原的測試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一動作背後或許預示研發工作告一段落,測試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中。我國國產直升機陣容中10噸級直升機這一缺口,也即將補上。
  看到直-20,人們第一感覺肯定是和“黑鷹”比較像。然而,中國直升機工業與俄羅斯及歐洲的關係密切,已有多個授權或合作研發的計劃,為何要去“參考”沒有合作關係的美國直升機呢?
  “黑鷹”起源於美國陸軍1972年的“通用戰術運輸飛機系統”計劃。根據越戰經驗,需要一種能載滿11人步兵班,並能在32攝氏度高溫與海拔1219米高空進行作戰的中型直升機,同時具備1.75G的機動性與抗彈/抗衝擊生存性來降低地面炮火的威脅。西科斯基公司為了提供高溫高空高機動性所需要的高升力,設計了一種鈦合金翼梁,末端后掠,懸停品質因素可達0.75的全新旋翼,加上20度傾斜的尾槳提供的0.39噸額外升力,滿足了陸軍嚴苛的性能需求。
  由於中國在西南高原也需要優異的高溫高空性能,因此在1984年採購過一批民用型的“黑鷹”,它們據稱至今仍是解放軍高原性能最好的機種。然而,現代旋翼可利用複合材料的強度方向性達到更好的抗扭曲效果,配合計算機計算出更符合氣動力學的旋翼已經能達到0.75-0.8的品質因素。
  而直-20將旋翼增為5片,理論上可提供更大的升力,可能因此就沒有模仿“黑鷹”的傾斜尾翼設計。另外,旋翼設計與機身沒有必然的關係,既然中國已開發了不同於“黑鷹”的五葉旋翼,為何機身還要參考“黑鷹”的外型呢?“黑鷹”強大的“縮骨功”或許是一個重要原因。
  “通用戰術運輸飛機系統”計劃其實有一項嚴苛需求限制了直升機的外型:直升機必須在2小時內塞入C-130的貨艙以滿足向戰區前沿部署的需求。這意味著飛機旋翼轂高度不得高於2.6米,尾椼也要能完全折迭。雖然因為氣流震動的原因,西科斯基不得不將旋翼轂升高0.38米,並在陸用型設計一個伸縮機構,但黑鷹的旋翼轂高度與折收能力仍然是10噸級直升機中最強的,這讓美國海軍可以將兩架“海鷹”塞入4000噸級護衛艦。
  一般艦用直升機可依重量分成三個等級:
  輕型(4-6噸):中國直-9(法國“海豚”)、英國“山貓”
  中型(9-11噸):美國“海鷹”、歐洲NH-90
  重型(12噸以上):中國直-8(法國“超黃蜂”)、英國“默林”、俄羅斯卡-27
2017-11-15 10:42:00
圖博館
其中輕型直升機由於載重較小,不能同時攜帶魚雷與聲納,需要兩架協同作戰:一架搜索目標,另一架攜帶魚雷進行攻擊。中型以上才能攜帶全套偵察、搜索以及攻擊裝備,甚至自帶完整聲納分析系統在視距外獨立作戰。但由於歐洲中重型直升機所需機庫較大,護衛艦多半只能容納一架中重型或2架輕型,同時間只能與一艘潛艇交戰。
  相較之下,美國冷戰時期的護衛艦與驅逐艦都可搭載2架中型直升機,讓拖曳陣列聲納在2-3個匯聲區偵測到潛艇踪跡後就出動2架中型直升機同時標定2個目標,或以接力方式長時間追踪1個目標,並在符合攻擊條件時立刻發動攻擊。由於美國面對大量的蘇聯核潛威脅,直升機的速度可縮短區域掃蕩的時間,或是追上核潛艇的移動,避免核潛利用速度突破反潛防禦圈。
  幾款典型重、中型艦載直升機收縮後的尺寸,“海鷹”最小
  俄羅斯卡-27系列獨特的共軸雙旋翼架構縮小其收納的面積,但也使旋翼轂達到5.4米高,挑高的機庫會​​連帶讓上層結構變大而影響穩定性。蘇聯時期建造的驅逐艦往往有萬噸以上,仍可承受2個機庫,但中國的驅逐艦與護衛艦多半是西方尺寸,就只能(針對性的)容納一架卡-28(卡-27的外銷版)。
  中國部分新型驅護艦的機庫某種程度上是為卡-28反潛直升機量身定制的
  當前,中國海軍不但面對美國持續擴張的核動力潛艇威脅,還有各個方向上的大量常規潛艇,尤其是日、韓、印三國的AIP潛艇,對反潛武器的需求非常急迫。若直-20上艦後能讓更多驅逐艦/護衛艦搭載2架中型反潛直升機,對反潛掃蕩的範圍與速度將會大大提升。(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14/doc-ifynshev6087769.shtml
2017-11-15 10:42:41
圖博館
日本陸自“阿帕奇”直升機墜毀機組二人死亡2018-02-05 觀察者網

據《西日本新聞》報導稱,日本佐賀市消防部門於2018.2.55日下午4點45分接到報警,稱神崎市千代田町發生一起直升機墜落事故,引發火災,隨後日本防衛省相關人士證實墜毀直升機屬於日本陸上自衛隊西部航空方面隊,型號為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命令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將自衛隊的剩餘12架全部停飛進行檢查。
  日本的AH-64D由富士重工從波音特地引進生產線,採用部分自產總體組裝的方式進行生產。也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武裝直升機,每架均價80億日元(現價約合4.5億人民幣)以上。自衛隊原計劃裝備62架換原有的AH-1S,但因為防衛預算短缺等原因,最終僅採購13,而生產日程卻被拉長到11年之久,幾乎每年才生產一架。花大價錢引進的生產線運轉效率很低,經濟性當然毫無保障。
  2014.4.25,台軍一架AH-64E墜毀於桃園縣一座民宅房頂上,機體斷成兩截,但可見駕駛室完整,也並未起火,機組成員兩人受傷但都生還.
  然而,此次事件卻有所不同,墜毀引發火災,還可以說是民宅起火而非戰機本身起火。但疑似駕駛室部件的殘骸居然飛到距離民宅幾十米之外,可能表示被裝甲保護起來的駕駛艙都完全損毀,機組成員兩人全部喪生也可能因此得到了解釋。那麼,到底是出現了什麼樣的狀況,才導致瞭如此“慘烈”的墜毀呢?這是一個有待後續調查的問題。
  另外,在地狹人稠的日本,近年來日本軍用直升機迫降頻繁,僅2018年1月就分別於8日和23日就發生了武裝直升機迫降事件——不過那都是駐日美軍部署在沖繩的武裝直升機。
  美軍武裝直升機帶來的安全隱患引發了日本民眾普遍的擔憂。這次砸中了民房,引發了火災,還造成了自衛官死亡。如此一來,要平息日本民眾對直升機安全的擔憂,恐怕又是任重而道遠了。
  相關新聞
日自衛隊再曝性醜聞士兵涉嫌組織上百女性賣淫
  回應
不知道裡面有沒有神戶製鋼的貢獻
應該沒有。美國進口中國鋼材製造阿帕奇,中國煉鋼時給鋼裡面煉了後門和木馬病毒,一飛就掉。美國現在給中國鋼材加關稅就是嚇怕了。
http://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8_02_05_445919.shtml
2018-02-06 10:49:43
圖博館
空勤一架新購黑鷹直升機 凌晨蘭嶼執行傷患後送疑墜海2018-02-06聯合報

內政部空勤總隊台東第三大隊第三隊(台東分隊)一架編號NA-706新購黑鷹直升機,昨天晚上11時點38分在蘭嶼執行傷患後送勤務,但在起飛不久,距離蘭嶼外海100公尺後,不明原因疑似墜海,直升機光點消失,目前海巡及國軍搜救中心已動員所有人力搜救中。
  向美採購60架UH-60M,被喻為史上「最強」救援直升機,其中有9架撥給空勤總隊,去年12月20日3架黑鷹進駐空勤台東分隊,為了和陸軍戰鬥用黑鷹區隔,機身也從黑色,改塗裝成鮮豔的紅色,且預定2月9日舉辦成軍典禮,傳聞總統蔡英文可能南下台東主持台東分隊成軍典禮,如今發生憾事,空勤台東分隊成軍儀式勢必後延。
  回應
 這就是台灣納稅人的血汗錢買來的美國"最新","最強"直升機?台灣人真可憐,每次都花比別人多三倍到五倍的錢去買美國豬製造的垃圾武器,一升天就真的掉下來,人員就升天了!
 查一查美國賣給台灣的黑鷹機是否次貨,抑或少了些重要零件。空心蔡及民進黨這次可以安心了,因為又可以追加預算向美國阿爺報恩,再以五倍高價購買多一架快要報廢,但是翻新的除役直升機。
 估計未來幾週金馬外島的天候應該都是雲霧繚繞, 難得看到太陽公公, 負責擦屁股, 運送台商台幹返台的C130弟兄們, 一定要安全第一!
  相關新聞
台商:蔡政府讓台商坐老母雞(C130運輸機)返台很不道德
交部助台商返台? 業者批「全是幹話」
中國國航加開春節班機 大陸陸海空接力 助台胞返鄉過年 網友:大陸才是真愛!
上千台生人在囧途 怒嗆國賠
國際航協回應台方:M503並非新航線可緩解空域擁堵,已經過ICAO批准(回應:台灣金馬航線穿過中線還飛進陸飛航情報區.)
2018-02-06 10:55:10
圖博館
解放軍新反潛直升機20F 首飛成功2018-02-07世界日報

中國直20F海軍反潛直升機近日在東北首飛成功,是中國海軍艦載直升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未來將在中國航母編隊中發揮作用。
港媒報導,直20F是從直20升級而來,後者是中國研發的一款10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2013年底首飛。2015年直8直升機改造成反潛型號前,中國都沒有較適用的反潛直升機。
騰訊網「軍情視野」稱,直20F海軍反潛直升機首飛成功,加強未來海軍航空戰鬥群周圍海域的反潛監視力度。
直20F首飛後將經過三至五年試飛,然後交付部隊,據此,直20F總體性能基本與美軍現役的MH-60S/R相當。
報導說,直20F裝備新型吊放聲納系統、空基低頻聲納,將其與大量的新型聲納浮標結合起來使用,可以全天候最大限度地擴大探測範圍,加強未來解放軍航空戰鬥群周圍海域的反潛監視力度,預計未來10年,中國將生產約350架直20F和150架直20FQ多用途直升機。
  回應
 照片是美國MH-60R,不是中國的直20F。胡亂植圖片,聯合報差矣~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973575
2018-02-08 11:24:46
圖博館
中國最新亮相直20或是特種作戰型機頭變化明顯2018.2.23新浪軍事

  中國特種部隊與發達國家特種部隊,尤其是美國特種部隊還存在一定差距,美國海陸空三軍特種部隊都由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提供支持,另外其他國家例如法國、英國也有自己特戰直升機部隊。美國鋪路鷹特戰直升機能夠將導航和雷達系統交聯在一起,形成綜合導航系統,因此直-20特戰型應該汲取了這個做法,它配備了包括氣象/地形測繪雷在、多普勒導航雷達、激光慣導、衛星導航接收機在內的綜合導航系統,以便提供特戰隊員投送準確性,在機頭下面還可以安裝光電吊艙,裡面配備前視紅外探測系統、CCD攝像機、激光測距儀等,可以在晝夜全天侯條件下探測地面目標,向飛行員進行顯示。(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小便你仔細對比下這些年來Z20的照片,機頭基本和現在都是一樣的。為毛我們就不能一次到位,跪久了不怕,怕的是永遠站不起來,事事都要按美國的思路想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23/doc-ifyrvspi1016280.shtml

中國直20或已進入量產階段 發動機功率超越美軍2018.2.23新浪軍事

  中國為直-20選擇的發動機功率可能會超過目前黑鷹使用的T-700系列渦軸發動機的最新型號。估計有人會說,直-20與誕生數十年的“黑鷹”相比並無壓倒性優勢,但是我們需要明白,該機自誕生以來,其機體構造,材料使用,發動機性能,機載設備等方面依然是目前世界頂尖水平。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直-20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作者署名:馬卡洛夫)
  回應
 黑鷹是美國70年代的設計,差了50年才搞出來,還沒咋地呢就說超過人家,咱能謙虛點嗎?
 它設計的早有怎樣?它還是原地踏步呢。中國還先發明的火藥的,清代不照樣落後西方。
 怎麼也得數據出來再說啊。武直十出來的時候也是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結果因為發動機,防彈玻璃防12.7毫米機槍彈,還加裝一小塊陶瓷防彈板做改進,巴鐵居然選了土耳其的,被打臉打得還不夠么?踏實些吧!
 武直十的新發動機不是有了嗎?還有土雞會設計什麼直升機,巴鐵買的是:義大利A129貓鼬,10是次中量級, 129是輕量級.
2018-02-24 11:18:55
jsoujsou
中國直20為何不山寨90年代的NH90 而山寨70年代黑鷹 2018-08-15 新浪軍事

  當今世界範圍內現有兩種10噸級別的軍用戰術通用直升機,分別是美國的“黑鷹”和歐洲多國聯合研製的NH90型直升機。直20在研製初期方案論證時,曾經很認真的研究過兩種佈局,而最終選用了類似黑鷹的佈局。
  黑鷹由美國西科斯基公司在20世紀七十年代研製的,1979年正式服役。 除美國之外還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購買裝備,至今已經生產了4500多架。NH90由法德意荷葡五國聯合研製,1995年底首飛,2000年開始裝備部隊,迄今已近生產裝備了400餘架,裝備了14個國家的軍隊。
  黑鷹和NH90有著截然不同的佈局設計,黑鷹採用固定式後三點起落架,機身低矮,人員貨艙通過兩側的大艙門出入。而NH90採用可收放的前三點式,貨艙同時設計有跳板尾門和兩側大側門,可以從尾跳板裝卸較大的物品,如小型車輛等。單從表面資料上看,90年代的產品NH90,各項指標比早它20年出現的黑鷹好很多。
  照理說直20借鑒的物件,應該是指標資料更高,更新的NH90才對,為什麼最終選擇的是“黑鷹”呢?
  這還要從兩種構型的定位說起。首先黑鷹是為美國陸軍研製的用於替代UH-1的一種突擊運輸型直升機。美國陸軍航空兵的裝備體系中,各噸位等級的直升機較為齊全,分工明確。偵察用2噸級的OH58,通用和突擊運輸用UH-60黑鷹,更大的裝備運輸用CH-47,所以在美國陸軍裝備體系中,黑鷹並不需要擔負大型裝備的運輸任務,更多的是進行人員運輸和小型散貨的運輸,對於車輛和重型裝備的運輸由CH47來進行。當然必要時由黑鷹吊掛一些裝備也是可行的,不過並不是最常用的使用方式。鑒於美國陸軍航空兵龐大的裝備數量,各型直升機分工合作的方式是非常合理的。那麼黑鷹從一開始設計時的定位,就決定了它最後的構型選擇。黑鷹的設計中,突出人員運輸的便利性和耐墜毀性能,以最大程度保護機上人員的生命安全。直升機的機艙地板離地高度很低,艙門尺寸很大,人員上下機非常方便,特別利於火線機降時人員向兩側快速展開。後三點式起落架在墜機時對能量的吸收作用遠高於前三點式起落架(世界範圍內的武裝直升機大多選擇使用後三點式起落架)。由於不需要設計尾門,機身的高度就可以降低很多,減少側面受彈面的同時,便於裝進C130運輸機進行空運執行快熟部署。
2018-08-15 08:49:59
jsoujsou
NH90是定位於一種多用途直升機的,該型機從一開始就同步發展陸軍運輸型和海軍反潛型兩種型號。相對于黑鷹較為簡單的定位,NH90的定位就複雜的多。為了能取得各種需求的平衡,該機的整體構型立足於多用途。為此NH90的設計相對而言更全面一些,即具有相對較大的艙門(當然這個門比黑鷹小很多),又開設了尾門。海軍型還需要在機腹裝雷達,黑鷹的反潛型也裝了雷達,但那是陸軍型基本成型的時候再改的,而不像NH90那樣從一開始設計就考慮。由於歐洲國家軍隊的規模相對較小,經費不多,所以不能像美國陸航那樣同時裝備多個不同級別的直升機來分工合作,只能搞一型直升機來力求執行全部的任務,這樣的需求定位下,NH90就搞成了一個大而全的構型。人員運輸和裝備運輸兼顧,尾艙門就必不可少了。而尾艙門的設計使得油箱只能安排在地板地下,這又抬高了地板高度,使得人員的上下機就沒有黑鷹直升機那麼方便了。由於噸位的限制,NH90的機艙尺寸雖然比黑鷹直升機大很多,卻也不足以裝載大型的裝備和車輛,尾門的收放機構還增加了重量。因此NH90 雖然看上去整機的指標很高,但單講陸軍使用還不如黑鷹來的方便。
  作為中美兩個國家體量差不多的國家,美國陸航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機隊和最豐富的陸航使用經驗。因此中國陸航參照美國陸航的構架發展是情理之中的。中國一直把帶有尾門的米17系列作為陸航運輸直升機的主力,更加偏重的是裝備運輸能力。因此中國陸航對人員快速運輸能力的需求相對就比較迫切。再者,我國有常年使用黑鷹的經驗,在這種需求背景下,以黑鷹為基礎構型研製直20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未來的中國陸航,將效仿美國陸航,採用兩級制裝備體系。由10噸級的直20主要執行人員運輸任務,由15噸級的直8G或直8寬,執行裝備運輸,特別是山貓這種戰場計程車的運輸。而NH90並不適合中國陸航的發展方向。
  當然,直20不會是黑鷹的簡單仿製,在現代新型材料、工藝、航電的支持下,直20將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真正成為中國陸航的“紅鷹”!(作者署名:Ds走近哈佛 )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8-14/doc-ihhtfwqq7974547.shtml
2018-08-15 08:50:40
圖博館
直20反潛型或配國產綜合射頻系統 已應用於殲20戰機 2019-01-17 新浪軍事

  前不久有消息說直-20艦載直升機首飛成功,提到直-20採用了綜合射頻技術,表明直-20航空電子系統採用了綜合射頻技術,有效提高了直-20作戰能力。
  綜合射頻系統是國產新型作戰飛機、水面艦艇經常聽到一個名詞,例如中國殲-20戰鬥機、055導彈驅逐艦,此次配備在直-20上面,表明中國已經掌握這個技術,實現了 大批量生產,已經可以裝備在反潛直升機這樣機型上面。
  現代飛機和直升機需要多種航空電子系統才能完成任務,每個系統或者設備都有自己的天線、探測器、處理器、線纜等等,隨著設備增多,機體內空間越來越擁擠,維護也更加困難,對於直升機這樣相對較小的飛行器尤其如此,在這種情況下綜合射頻系統就出現了,綜合射頻系統是基於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展起來綜合性電子系統,它最大特點就是利用一組多功能天線替代原來各系統自己的天線,通過後端數位化頻率合成、信號/資料處理系統,實現不同的功能,包括雷達、電子戰系統、資料鏈/通信系統等等,這樣好處就是飛行器不再需要眾多的天線,簡化了結構,維護更加方便,降低了成本和費用,它是新世紀航空電子系統發展趨勢。
  直-20反潛機是中國海軍在2020年之後主力艦載直升機,擔負遠洋反潛、反水面艦艇、超視距引導、早期預期等任務因此要求直升機配備水面搜索雷達、電子戰系統經、通信/資料鏈系統等等,如果早期反潛直升機那樣,一個功能需要一個系統,直升機空間就會顯得捉襟見肘,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相關單位決定為直-20反潛直升機配備綜合射頻系統解決這個問題。從國外同類系統發展來看,考慮到直-20定位,可以推測直-20綜合射頻系統實現了搜索雷達、電子戰、資料鏈等功能綜合,也就是說這些設備共用天線、射頻前端,在後端處理過程之中進行功能區分,例如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對大面積海面目標進行探測,也可以利用合成孔徑雷達模式探測對方陸地目標,獲取圖像通過資料鏈傳遞給載艦,在系統內部即可以完成,不像現在的反潛直升機,雷達信號需要交給任務電腦,後者再交給資料鏈傳遞出去,綜合能力更強、反應速度更快。
  可以推測國產綜合射頻探測系統成熟之後,成本和價格迅速下降,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作戰飛機、水面艦艇配備國產綜合射頻系統,進一步提高作戰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17/doc-ihqhqcis6968683.shtml
2019-01-18 08:54:22
圖博館
中國海軍艦艇直升機機庫為何偏小?原因或與定位有關 2019-02-05 新浪軍事

  長期以來,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艇直升機機庫都較小。目前,除了055型驅逐艦外,只有052型兩艘和051B型一艘有雙機庫,其餘均為單機庫艦艇。
  相比于西方海軍的主力艦艇,中國海軍的航空能力確實比較有限。一般只能搭載1架4噸級的直-9或者1架11噸級的卡-27,而美國的阿利•伯克級可搭載2架10噸級MH-60R;英國45型可搭載1架10噸級的EH-101型或者2架5噸山貓。
  直升機的規格一般是被認為約束的標準之一,不過這並不一定。中國海軍手中目前有4噸級的直-9系列、11噸的卡-27/28、13噸級的直-8系列三個型號。同樣為13噸級直升機,EH-101高6.62米,直-8為6.65米, MH-60R則為5.2米。這意味著要搭載直-8或直-18,機庫高度要比一般的10噸級直升機高出1.5米以上,這對於重心會有影響。不過這可能也不算是太嚴重的問題,機庫畢竟是輕質結構,佔有噸位並不那麼明顯。卡-27也比一般的10-11噸級直升機高,似乎沒誰抱怨過。
  艦艇結構問題更為主要。052B/C/D都佈置了兩座發射系統,甲板下需要佈置彈庫,空間龐大,而艦體只有6000噸-7000噸級,不得不占有機庫前面的空間。加上為了妥協相對有所不足的動力系統(楨:?)而採取的大長寬比設計,留給機庫和飛行甲板的長度和寬度均有不足。
  目前的主力艦艇設計是基於2000-2010年的技術環境,其主要考慮防空可能確實更為現實。中國海軍有龐大的常規潛艇部隊,而2010年前的中國海軍也主要考慮近岸活動,並沒有過多關注遠洋艦隊反潛問題,。此外,缺乏(楨:?) 先進搜潛設備的直-8很可能也與直-9沒有太大不同,卡-27的搜潛設備也已經落後。應該說,這就是中國海軍並沒有那麼重視航空反潛的原因。
  當然,新的需求隨著中國海軍逐步具備遠洋能力所改變。新建造的052D似乎改變了這點,其加寬加長了飛行甲板,這很可能是為直-20乃至直-18上艦最好準備。遠洋艦隊反潛是下一階段發展所需要的,中國海軍下一代主戰艦艇應該會逐步強化這個領域的能力。(作者署名:怪蜀黍老囧曾)
  回應
中國主要反潛戰艦:056/054A
  相關新聞
6年服役42艘056 中國千噸海上“小鋼炮”到底有多強?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05/doc-ihrfqzka3779310.shtml
2019-02-06 09:50:42
圖博館
在台服役48年 UH-1H直升機解除戰備 2019-02-06 聯合晚報

陸軍司令部證實,航特部目前還有不到10架的UH-1H直升機,已於去年底被下令「解除戰備」,不再賦予飛行任務,結束在台40餘年服役歷史。但陸軍奉令維持裝備妥善,一則因應援贈所需,二則維持機隊機務上的「彈性」。
陸軍新購60架黑鷹直升機,遭空軍與空勤總隊分30架,陸軍被迫將原本要汰除的30架機齡高達30年的UH-1H,繼續延役到民國110年。但政策改變,司令王信龍下令去年底將舊機汰除。
陸軍司令部證實表示,陸軍基於強化全般防衛作戰能力,在國防政策指導下,建案採購UH-60M 60架,取代已老舊屆壽的UH-1H;另陸軍配合國家提升平時空中救災能量政策指導,陸續將30架UH-60M直升機移撥空勤總隊、空軍,以發揮「平時能救災,戰時能作戰」的功效。原UH-1H自今(108)年起依計畫全數解除戰備任務,轉為援贈、教學或其他用途。
陸軍司令部說,陸軍現有UH-60M機隊,經歷次漢光演習、聯戰操演等戰備任務驗證,均能符合平時戰訓需求;戰時則依作戰支援協定,由本軍統一指揮陸、空軍及空勤總隊UH-60M遂行作戰任務,能達成原規畫的建案目標。
陸軍司令部說,陸軍配合國家外交政策,自民國97年迄今,共援贈瓜地馬拉、巴拉圭、宏都拉斯、布吉納法索等4國9架UH-1H。對於所謂「解除戰備」的意義,官員表示,目前陸軍還有不到10架的UH-1H,「先除役才能解除戰備」,只是這批直升機還有其他任務,可供援贈或必要時執行其他任務,現在仍以維持熱機狀態持續進行維保。
2019-02-07 09:11:40
圖博館
俄推出米171直升機最先進改型 但出口中國已無望 2019-02-19 新浪軍事

  近日俄羅斯烏塔航空公司(UTair)在西伯利亞高調展示了其米-171A2民用型,標誌著該機經過7年漫長研製後終於做好了投入商業運營的準備。
  米-171A2與米-17相比最大的改進是換裝VK-2500PS-03渦軸發動機,與TV2-117和TV3-117相比,新發動機具有更高的功率(起飛功率2400馬力,緊急模式功率2700馬力),所以即使遭遇單發故障直升機也能繼續爬升。米-171A2僅憑一台發動機能夠持續飛行一小時,足夠返回基地或在尋找到適合安全著陸的場地。
  米-171A2換裝了全新的複合材料主旋翼和低噪音X形尾槳,使起飛重量增加了1噸,外部吊掛重量提高25%達5噸,巡航速度、最大速度、航程等指標均有提高。米-171A2還大幅提高了駕駛艙的現代化水準,具有多功能導航設備、數位化自動駕駛儀、多功能大尺寸液晶顯示器,只需兩名飛行員就能操縱,無需像之前的米-8/17那樣標配三人機組。米-171A2機鼻用於探測高架電線的雷射雷達也頗具新意,能有效提高低空飛行安全性。
  還同步研製了米-171SH-VN軍用型,相對于米-171A2增加了座艙裝甲、輔助動力裝置、外部貨物掛鉤、下顎光電轉塔、發動機進氣過濾裝置和排氣紅外抑制器、機身武器掛架等軍用設備。
  我國陸航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陸續引進米-17,與陸航“黑鷹”直升機相比,米-17雖不能完全滿足高原地區使用需求,主要部件工作壽命較短的缺陷,但勝在技術成熟,性價很高,經濟實用,同時機艙空間大運載能力強,所以在引進後很快形成戰鬥力。由於當時國內還無法研製出相近性能的突擊運輸直升機的情況下,所以陸航陸續從俄羅斯引進多個批次多達7種型號的米-17,數量可能高達數百架,使該機成為陸航主力。
  但這次俄直的希望可能要落空了,因為我國已能夠批量生產直-18和直-20重、中兩型突擊運輸直升機,無論是在人員和裝備的運輸能力,還是高原飛行性能和戰場生存能力上都完勝米-17。
  甚至連米-171A2在國內賣得也不好,截至目前僅有中國通用航空服務公司確認採購6架,將在2022年前交付。(作者署名:阿姆斯壯)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19/doc-ihqfskcp6613314.shtml
2019-02-20 08:10:26
阿楨
簡氏:照片顯示中國直20已交付部隊服役(圖)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19-05-16稱,中國軍事論壇近期流出了已標有解放軍陸航戰術編號的直20中型通用直升機,意味著該機可能已批量裝備部隊。
  直20由哈飛設計,2013年12月首飛。採用單旋翼五槳葉結構,外型與美國“黑鷹”類似,但機體更大,且使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先進電傳飛控技術以及大量複合材料。

中國海軍054A護衛艦的遠中近三層反潛體系都有啥 2019-05-17 新浪軍事

  054A護衛艦備有遠、中、近三層反潛體系。
  遠層反潛主要是反潛直升機和聲呐。SJD-9型中頻艦殼聲呐,探測距離12千米;艦尾TSAS-1型低頻被動拖曳陣列聲呐,可達100千米,可同時跟蹤5個以上的目標。卡-28(直9/20?)反潛直升機可用於遠距離搜潛作業,機頭下方對海搜索雷達,除了能探測海面目標外,還可探測到處於通氣管狀態下的潛艇。
  中層反潛使用艦體內隱藏的兩組3聯裝魚雷發射裝置,可發射魚-7型10千米內反潛魚雷。
  近層反潛是艦艏主炮前方裝備有2座六聯裝反潛火箭發射裝置,每座備彈24枚,可攻擊4千米處300米深的潛艇。
  回應
作者,把遠程反潛的主力魚八爺忘了?

中國將實現一坑四彈 水準與美相當 2019-05-16 新浪軍事

所謂的“一坑四彈”技術並沒有什麼太大難度,早在10多年前中國設計通用模組化垂直發射系統時就把這個概念考慮進去了,目前有兩款地空導彈天龍-50和FM3000比較適合,天龍-50是在SD-10A基礎上發展而來,彈徑24釐米,彈翼折疊後“一坑四彈”不成問題。(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16/doc-ihvhiqax9144384.shtml
2019-05-18 07:40:02
阿楨
美下代直升機研發取得突破 我國產直20或將又差一代 2019-05-24 新浪軍事

  據《航空週刊》近日報導,貝爾公司宣佈,V-280傾轉旋翼機完成了一系列低速俯仰、橫搖和偏航操作的低速操縱試飛工作,並達到了滿足美國陸軍要求的一級敏捷性目標,在至關重要的低速機動性指標上,已經完全達到並超過了其前輩UH-60“黑鷹”的水準。V-280高達520KM/小時的最大速度以及3890KM航程,已經對傳統直升機形成了性能上的碾壓,將逐步取代UH-60,成為其主力通勤直升機型號。
  由於種種原因,我國這邊卻才剛剛完成直-20,雖然直-20的性能要優於黑鷹早期型號。但必須承認,在V-280等新一代直升機面前,我國還是整整落後了一代有餘。由此可見,我國在直升機技術方面相比美國的滯後程度,甚至比戰鬥機領域還要嚴重。
  當然,雖說為我國陸軍打造的高速直升機,還尚未進入實質性的立項研發階段。不過,伴隨著國內直升機工業對外交流的加強,特別是其自身設計製造水準的提升。國內各院所對於不同質性的高速直升機概念的預研卻是早已悄然開始,從小型的彩虹-10到中型的“絕影”,最後到大型的“藍鯨”,這些均是近年來我國在高速直升機研發領域湧現出的“概念”成果。而它們的存在,也將為國產高速直升機的研發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作者署名:齧花熊)
  回應
直20本來就是一款還沒服役就已經落後的直升機
直20落後個屁,美軍又買了新黑鷹了,無非就是換上更新的發動機,更大的油箱,其他說明都沒變。還是4片螺旋槳。 所謂的下一代直升機,除了海軍陸戰隊,陸軍就沒看上。海軍陸戰隊不是又買超種馬了,CH53K,傳統直升機。現在飛機都有了,汽車淘汰了嗎? 汽車發明了,自行車淘汰了嗎?
中國的概念飛機包括直升機,需要技術,資金和時間。美國有的,未來,我們會有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24/doc-ihvhiews4159691.shtml
2019-05-25 08:30:25
阿楨
回應日F-35 陸052D驅逐艦變身 2019/06/25 中時

隨著解放軍兩艘改良型052D驅逐艦下水,再度將軍迷的目光從055型萬噸驅逐艦吸引回來。新浪軍事分析指出,無論軟硬體都有很大的變化,尾部直升機機庫的擴充,搭載兩架直20,反潛能力顯然也因此倍增。而反隱形雷達的更換,也就是從「晾衣架」到「蠅拍」的轉變,算是對美國5代戰機西進,日本採購數百架F-35的回應。新安裝的反隱形雷達採取了偶極子搭配金屬柵格反射體的整體外形設計簡單可靠,更多的陣面孔徑和雙面陣列不僅保證了探測強度,更加快了目標信號刷新時間,大幅提升了052D的反隱形水準,對因應和探測高超音速目標也有更大的進步。
052D改,戰略衛通天線位置挪到了直升機庫頂部,這樣天線就可以全向無遮擋,而數量則縮減為1具,這點和最新055型一樣。將大幅提升反隱形、反潛和早期預警性能,估計後續建造的將全部為改進型。
雙機庫加雙波段雷達,052D改與其說是052D的Block2,還不如說是055艦迷你版。事實上,海軍打算以052D為基礎,綜合055型先進技術,快速打造性能可匹敵美國阿利伯克級Block2/3,並具備反制美、日5代機的先進艦艇。
2019-06-26 09:41:37
阿楨
官方:直20所有部件全國產 2019-10-10 環球時報

  在剛結束的國慶閱兵上首次公開亮相的10噸級直-20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在10日開幕的第五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再次亮相。
  多名國內頂級直升機專家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採訪表示,直-20的研製過程中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包括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做到的先進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振動主動控制、電傳飛控以及新的旋翼低雜訊構型、高性能的旋翼氣動佈局。
  高原飛行是直-20的重要使用方向。因為高原空氣稀薄,從技術上來講,在高原飛行的直升機的發動機必須具備相當可靠的能力。

我軍直20採用純國產渦軸10發動機:最大功率達2000KW 2019-10-10 新浪軍事

  上世紀70年代,隨著中美關係升溫,中國曾從美國引進一批民用版黑鷹直升機,由於其T700系列渦軸發動機的功率強勁,所以在空氣稀薄的西部高海拔環境下的表現遠超當時中國所有直升機。但隨著中美合作期結束,中國最後只獲得了20多架民用版黑鷹,這些直升機迄今依舊活躍在西藏等地,並且在汶川、玉樹、舟曲等地震或泥石流災區的救援活動中有過出色表現。但中國軍工技術人員很清楚,這些黑鷹直升機已經接近使用年限,所以研發一種中國自主的高性能直升機已經迫在眉睫。而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前提,就是必須攻克最兇猛的攔路虎:發動機問題。
  渦軸9這種1991年立項的發動機在2010年該發動機正式成功後,其最大出力不足1000KW,而黑鷹的T700發動機出力則高達1200KW。根據記錄,海拔3千米時米17的發動機出力竟會降低40%,此時該機執行500千米運輸任務時只能運載10人,比平原地帶能運載27人的表現差距甚大。2017年,中國航發動力研究所聯合南方公司、動力控制所等十幾個單位組成聯合研發突擊團隊,最終攻克了渦軸10的研發難關。
  渦軸10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600KW,緊急出力狀態下可達2000KW,這除了設計進步外,還要得益於材料工藝和加工水準的長足進步。還將作為中國軍用直升機的重要平臺,如果武直10逐步完成換裝後,就必然會在速度等方面有極大提升,並促進武直10整體的防禦裝甲、機載設備、武備水準大幅提升,最終達到或趕超美軍阿帕奇的水準。
2019-10-11 08:44:47
阿楨
航空發動機溫度超過2000攝氏度 為何不會被熔化? 2019-10-10 新浪軍事

  現代航空發動機的燃燒室溫度最高可以達到2000℃以上,渦輪溫度在1500度左右,尾噴口燃氣雖然已經經過了一定冷卻,但是溫度也普遍超過500℃。在如此高溫之下,普通材料早就承受不住,高空發動機之所以不熔化,主要是採用了特殊的高溫耐熱材料以及多種降溫結構設計的綜合運用。
  目前渦輪葉片多採用燒結成單一奧氏體的耐高溫穩定鎳基合金、鐵基合金、鈷基合金。渦輪葉片採用中空結構,讓氣流產生對流、在葉片上形成空氣保護膜,並且葉片表面有有集自潤滑和耐高溫為一體的複合材料熱障塗層,這樣一整套措施下來,可以將靜子葉片溫度下降300到600℃,足以保證金屬合金材料的穩定運轉。
  航空發動機工作溫度每提高100℃,推力就將增加20%以上,隨著渦扇15和渦扇20等高性能發動機的不斷湧現,相信我國高溫合金材料必將在一次次的前進中最終登上世界之巔!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10/doc-iicezuev1292738.shtml

國產新概念武直“超級大白鯊”亮相天津直博會 可用於低空快速偵察

  據出展資訊瞭解,此款直升機是採用了國際上現在流行的翼身融合體設計以及前行槳葉概念設計的一種新構想型高速直升機;翼身融合型的好處就是,能夠有效減輕直升機的重量,獨特外形也使得被雷達探測到的面積減少。
  “超級大白鯊”複合式翼身能有效減重量減少被雷達探測到的面積
  由上圖可見“超級大白鯊”採用的是共軸旋翼系統與渦輪噴氣相結合的複合式推進設計,機身表面還設想塗有隱身塗層,複合式推進方法可選擇垂直起飛或選擇短距離滑行快速起飛。
  通過最大起飛重量可以分析出似乎該機型並不能像傳統武裝直升機一樣攜帶大量的武器裝備, 而且不太可能裝備有效機身防護及駕駛艙防護,但較輕的重量加上兩具渦輪噴氣發動機為該機型提供了遠超傳統直升機的速度優勢以及爬升效率。加上較為科幻的低矮造型可能更適用於裝備電子偵察吊艙的低空快速偵察任務,而非進行傳統意義上武裝直升機的對地攻擊、近距支援等任務。
  另一方面來講,該機也可能是僅僅出現在直博展上曇花一現的構想展示品,航展中經常有各個公司推出的航空器構想模型,在展覽上進行展示後也再無聲跡。不論如何,廠商們提供的的構想機型也讓觀展的各位眼前一亮,並為中國的航空器技術發展提供更多的想法與創意。
2019-10-11 08:52:17
阿楨
中國同時引進美俄直升機 為何最終只仿製了美國貨 2019-11-07 新浪軍事

  美俄是世界軍事兩大強權,兩國開發武器具備鮮明的特色,美國精銳先進,充滿了高科技氣息,細節比較考究,弱點是價格昂貴,使用比較麻煩,對操作人員要求比較高,而俄制武器則正好相反,總體設計比較精良,但是細節則顯得比較土,設計師對操作人員要求比較低,而且特別貼近製造廠現實,材料和工藝都比較普通,皮實耐操是主要優點。
  假如美俄兩國武器同時到手,會採用哪一種作為典範?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常理來說,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採用俄羅斯路線比較容易些,設備材料加工技術都不太難,更容易上手,但是中國長期引進並使用美俄直升機,最終卻沒有引進更貼近中國實際水準的俄機仿製,卻啃起硬骨頭:美國貨來!
  中從美採購了24架高原型黑鷹,從俄採購了幾十上百架米-8,同時,中國只有仿製法國超黃蜂的直-8,由於性能低下品質不穩定,長期以來幾乎沒有像樣的訂單(楨:?),而美俄斯直升機進入中國,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
  俄制直升機從總體到結構到設備等都落後許多,很難經過不斷改進超越美國,所以,按照更高的標準實現跨越是最佳路線。中國陸航的選擇是:技術實力不充分的時候,引進外國產品,等到財力和研發實力足夠充分的時候,適時啟動自主研發項目,最終完成完美一擊,整個過程中,不存在任何越級跳級的可能,只有一步步夯實基礎,才能登頂!(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都是抄,肯定抄90分同學的了,難不成還抄70分的啊!
也曾試圖生產米8,結果發現買更加便宜。
2019-11-08 08:34:03
阿楨
太尷尬!台“援助”巴拉圭的直升機飛3個半月就墜毀 2019-11-24 環球網

  巴拉圭媒體報導稱,該國軍隊一架臺灣於8月初“援助”的UH-1H直升機飛墜毀,事件曝光後,島內輿論又對台當局各種吐槽,台媒甚至形容此事為“尷尬時刻”。其墜毀波及一間工廠與5間民房,但機上12人都未遇難,造成6000萬美元的損失,巴拉圭國防部已經向台方索取該直升機的相關原始檔,調查這起事故是否與機齡過舊或零元件問題有關。

巴防長赴台交涉軍機墜毀事件,台當局忙否認後又改口 2019-11-24 環球網

深陷“外交困境”的民進黨當局對於“友邦”官員到訪,一向是敲鑼打鼓大肆宣揚。令人疑惑的是,巴拉圭國防部長馬丁內斯訪台,臺灣“國防部”卻一度否認, 24日改口稱,對此事深表關切,將依巴國需求全力協助後續後勤支持。
台當局和巴拉圭於1957年7月12日“建交”,近年來屢傳關係不穩。今年5月,美國參議員盧比奧在國會聽證會上點名巴拉圭與臺灣“邦交”可能出現危機,台“外交部次長”劉德立隨即飛到巴國鞏固關係。9月,巴拉圭外交部長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通篇未提及臺灣,這是該國7年來首度未在聯大總辯論為台發聲,此舉也引發島內諸多聯想。
2019-11-25 07:58:48
阿楨
美空軍啟用新型MH139灰狼取代休伊直升機 2019/12/23 中時電子報

美國空軍週四起開始接收首架新式波音公司MH-139灰狼直升機,用以取代服役近50年的老舊UH-1N,預計購入84架。
這項合約是波音公司在2018年9月以23.8億美元的價格得標,波音使用的是義大利商用AW-139為基礎,將它改型為軍用版,因此開發的價格比洛馬的黑鷹版報價低了許多,讓空軍的整個替換計劃節省17億美元。
灰狼滿載人員為9名,巡航速度可達135節,飛行時間至少3小時,航程超過225海裡。
2019-12-26 08:42:15
阿楨
黑鷹2020-01-02墜毀8死5傷,參謀總長罹難,史上最嚴重將領空難,朝野齊哀悼,暫停競選3天,不無卡韓4日台南大造勢之意.
  相關新聞
韓:他們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保護國家(回應:韓是軍眷子弟,又投身軍旅,發自心底!)
陳水扁竟藉機嗆韓在黑鷹傷口撒鹽 網友公幹:滾回監獄

張國煒嗆排黑鷹行程的人應槍斃 國防部回應了 2020-01-03 聯合報

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批評,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讓那麼多重要的國家星級將官都坐在同一部直升機上,排行程的人「嚴格講起來應該要槍斃」。國防部回應,重點應放在於平常飛行訓練、裝備養護上,而非一台直升機上載著幾顆星星。
  相關新聞
聯合報黑白集/黑鷹為何接連出事?
  回應
官樣文章,官僚殺人!該下臺
幾顆星星一起殞落已經不是第一起事件,看來現在的國軍已經忘記過去的慘痛經驗。

直-20vs.黑鷹 誰比較厲害

直-20首飛比黑鷹晚39年,和最初的黑鷹來比,自然是直-20先進,使用大量複合材料,比黑鷹更輕。
但黑鷹家族衍生多款先進機型,與最新型黑鷹相比,直-20不一定占上風,HH-60W燃料的容量是原先黑鷹直升機的兩倍,換裝新型發動機,功率明顯提升,燃油消耗率卻更低,可靠性、壽命都有提升。。黑鷹不僅種類繁多的民用型,還發展出海軍的海鷹、陸軍黑鷹、白宮白鷹,以及特種部隊特種鷹」在2019年5月,美國「黑鷹」家族推出了最新成員,HH-60W「威士卡」戰鬥救援直升機首飛成功。
  回應
黑鷹厲不厲害,要看誰用,
黑鷹當然厲害,在蔡英文軍公教年改的加持下,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可以幹掉參謀總長,試問直-20能嗎?
挑這個時候吹黑鷹性能,不諷刺嗎?
2020-01-04 07:25:31
阿楨
陸軍買空軍用 台黑鷹缺兩關鍵設備 2020/01/03 中時

載有參謀總長沈一鳴等高階將領的1架UH-60M「黑鷹」(Black Hawk)直升機2日7:55從松山基地起飛,僅僅飛了約25分鐘,還來不及求救,機頭就撞地墜毀。
新浪軍事的分析指出,就直升機本身而言,這架客串「專機」的「黑鷹」隸屬空軍救護隊,是從美國採購的最新型「黑鷹」。這架編號為933的UH-60M飛行時間只有376小時,服役才1年半,近3個月沒有重大故障紀錄。
而在飛行員部份,中校機長葉建儀在「黑鷹」系列直升機上的飛行時數達2,475小時,而上尉副機長劉鎮富的飛行時數只有220小時,算是老帶新的組合。不過,考慮到沈一鳴不僅是參謀總長,而且是前空軍司令,這個飛行員組合的飛行能力應該沒有問題。
經過搜尋,發現這架UH-60M墜毀在新北市烏來山區,海拔約1,200米,雖然起飛時,氣象報告顯示,天氣條件良好,但從墜機後搜救直升機的現場照片來看,烏來山區彌漫著大霧,直到搜救人員步行進入墜機現場後都沒散去。這場大霧也為後續救援來帶了極大困難,搜救直升機難以確認地面情況。
墜機現場的照片顯示,這架UH-60M的機頭和機身已撞得完全變形,幾乎看不出輪廓,但槳轂之後的後機身上部,以及直升機尾梁卻相當完整,可以判斷,當時這架UH-60M應該是在迷霧中降低高度,迷航後撞上了山體墜毀。
分析指出,UH-60M是新一代「黑鷹」,裝備了先進數位航電和新機體,應該不至於撞山,但從UH-60M的照片可以看出,這款「黑鷹」的機頭幾乎光禿禿,既沒有氣象雷達,也沒有地形追蹤設備。事實上,UH-60M就是美國陸軍使用的新一代運輸型「黑鷹」,機頭飛行設備中最先進的,不過是一台前置紅外夜視儀,具備夜航能力。
而多山的台灣5,000萬美元(約15億台幣)的單價,買了基礎運輸型「黑鷹」,沒有設法滿足複雜氣象和地形條件下的飛行需求,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另一方面,分析指出,「黑鷹」這種貨艙高度僅1.3米的直升機也很不適合當專機,一旦發生硬著陸,機艙高度冗餘不足以保證客艙乘員的安全。
而空軍救護隊怎麼會買這種「陽春」型運輸直升機呢?分析指出,台灣採購的60架UH-60M原本是交付陸軍的,結果在馮世寬擔任國防部長期間,從中分走15架給了空軍救護機隊,還有15架則給了內政部空勤隊,結果陸軍只拿到了30架。而原本是運輸的直升機,卻當成救護機使用,偏偏還客串了高層將領的專機,或許因此埋下禍根。
2020-01-06 08:46:23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05:23:36
阿楨
美軍隱形黑鷹直升機飛行時沒聲音 但為何不量產? 2020/01/19 新浪軍事

  現代直升機旋翼槳葉產生的拍打聲是在“葉片渦旋相互作用”中引起的,這種雜訊可以在兩英里或更遠的地方聽到,這與人類區分不同聲音的能力有關,人可能不會聽到隔壁的割草機聲音,但是很容易聽到飛機的聲音。它的頻率更高,而且聽起來很煩人,遠遠就讓敵人提前做好準備,歷史表明,有90%的直升機被步兵武器擊落,其中80%被步兵武器擊落的直升機沒有發現地面的攻擊者。這些難以捉摸的威脅迫使美軍需要“悄悄地在敵方領土上空起飛並接送人員”的隱形直升機,美軍現有三種隱形直升機,小鳥,CH47和黑鷹,但只有“隱形黑鷹”進入實用。
  突襲巴基斯坦恐怖分子賓拉登的“隱形黑鷹”是UH-60直升機經過特殊設計的高度改進型。修改包括更改主旋翼槳葉和尾旋翼,調整發動機固定主轉子,使飛行員可以減慢主旋翼速度,從而使葉片更安靜。發動機用鉛乙烯基墊作排氣消聲器以減輕噪音,還設有擋板來阻擋進氣口噪音,通過降噪罩遮蓋了用於輸入旋翼槳葉俯仰角的低頻變化的運動控制技術,通過減弱尾槳和發動機的聲音來降低噪音,飛行時達到近乎靜音的效果。
  KEVLAR全複合單殼外殼提供十倍於鋁的防彈力。直升機在後排乘客艙中還配備了額外的油箱,用於在短時間內提高發動機功率輸出的酒精/水噴射系統,高可見度的座艙設計提高了周邊視野並消除了盲點。渦輪軸上的熱抑制裝置使熱信號低於熱導導彈的閾值。發動機被隔離以提高生存能力。新型先進的空氣動力學特性是其他西方直升機所無法比擬的。
  1978年由美國陸軍研究與技術實驗室的Sikorsky飛機司發佈,標題為:“低雷達橫截面(LRCS)機身結構的結構概念和氣動分析”,隱身黑鷹具有獨特的邊緣和角度,有點像F-117,有三種低雷達橫截面的機身配置,每種配置的主旋翼塔整流罩和尾部折頁鉸鏈的尾部表面與基準UH60A相同。
2020-01-20 09:11:19
阿楨
第一種配置相對於基線配置略微修改了鼻子部分;這種配置改變了機艙中部(駕駛艙)前方的基線機身,總長度略有增加。
  第二種配置沿截斷的三棱柱線改變了機身形狀。是梯形橫截面機身,其側面向內傾斜30°,狹窄的上機身使飛行員座位和副駕駛座位之間的距離更近,從而減少了主艙的肩部空間。主艙地板比地面基準線高約6英寸。地面對地面高度的增加為戰鬥部隊快速進入或離開飛機帶來了困難。對過渡段和尾錐段的模具線進行了少量修改,以正確容納基準UH60A的尾部轉子軸。
  第三個配置基本上是具有側面向內傾斜50的扁平側面橫截面機身,並且其寬度從狹窄的駕駛艙部分到與基準UH60A一樣寬的過渡部分逐漸變細。尾錐為矩形截面,比基線窄。狹窄的座艙導致飛行員和副駕駛座椅之間的距離更近;主客艙可容納四個座位的空間減少了。擋風玻璃的傾斜度可能會引起機組人員的視野問題。
  與基準UH60A相比,LRCS配置2和3在不使用先進材料的情況下,大大增加了飛機的重量和成本,使用先進的材料也可以使重量和成本均比基準UH60A機身節省。配置1的機頭部分稍作改動,導致機身重量和成本的差異可忽略不計。垂直阻力的懲罰似乎比配置2和3的機身所涉及的結構重量變化更大。即使使用先進的材料,垂直阻力也超過了任何重量減輕。對主旋翼也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頭部略大。
  隱形黑鷹首次行動不是很成功,除了在夜間使用夜視鏡進行飛行任務非常危險,飛行員壓力大導致操作不當的原因外。重要的是設計時的問題,“隱形黑鷹修改尾部的旋翼使其隱身,這也降低了效率並需要更多動力,靠近牆壁,懸崖或樹木時,空氣通過旋翼向下撞擊地面,再水準撞擊牆壁,上升然後被吸入發動機,導致發動機功率降低,這時如果在比其他直升機低的高度上被另一個旋翼產生的尾流湍流擊中的話,湍流同時撞擊了主旋翼和尾旋翼,在接近降落處時,飛行員就會失去態勢感知,幾乎沒有任何反應的機會撞到了大院的圍牆,隱形黑鷹外表科幻,但並不好用,所以也沒什麼大力生產的價值了,總共只有4架。(作者署名:萬乘之尊)
  回應
RAH-66/武直10的棱柱線
沒聲是不可能的,低燥音還是可以做到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1-19/doc-iihnzahk5071626.shtml
2020-01-20 09:16:13
阿楨
直20突然大爆發:2年出現3款改進型第4款也正在研發 2020-04-07 新浪軍事 作者:大水

  直-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款10噸級別中型通用直升機,參照了全球生產數量最多,應用最廣的美國黑鷹直升機UH-60,主要用於陸軍運輸,對地攻擊,和艦載反潛等,部署在4000噸以上驅逐艦上,可以執行反潛,反艦,巡邏,以及掃雷任務,在航空母艦上則可以執行警戒,偵察,補給,救援等任務。
  直-20第一次正式亮相是2019年10月1日國慶閱兵,這是直-20家族陸基通用運輸型號,再次之後很快爆出了艦載通用型號,最近網路上又出現了艦載反潛專用型號的圖片,這意味著,短短2年時間內,中國航空工業就研發3款直-20改型,這種速度舉世無雙,從海軍和陸軍的需求來看,都存在兩種剛需。
  陸軍和海軍的相同需求是,一種是通用型號,主要用於運輸或者巡邏,飛機不帶火控和武器掛架,不具備太強的攻擊能力,只能臨時依靠艙內人員的輕型武器作為補充火力,第二種型號則是攻擊型號,主要在通用性的基礎上加裝火控設備和武器,在海軍則加掛對海搜索雷達,吊放聲呐,武器則主要為輕型魚雷,或者輕型反艦導彈,最大射程在30-50公里左右。
  而在陸軍攻擊型號上,則不太相同,陸軍型號需要增加一定的防護裝甲,火控系統採用光電球,以及夜視儀,機身將增加短翼,短翼下方可以掛著多種載荷,包括轉場副油箱,火箭彈,空對地導彈,機槍機炮吊艙等等,而且機艙左右兩側還將增加門槍,作為補充火力,對付近距離出現的目標,這種改型和美軍特種部隊的MH-60差不多,甚至可能增加空中加油管,假如中國新型中型運輸機完成的話。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07/doc-iimxxsth4040085.shtml
2020-04-08 07:43:11
阿楨
3架直20一字排開做工精緻 比美軍UH-60黑鷹先進得多 2020-04-17 新浪軍事

  直-20更加方正,尤其是乘員艙後部要比黑鷹更寬,顯然是陸航部隊在30年使用黑鷹過程中總結的經驗而來,比起老黑鷹,直-20做工非常精細。
  和我國購買的原裝S-70C相比,直-20機鼻的凸起是出廠就自帶的氣象雷達,可在複雜氣象下執行任務,機鼻下面帶有紅外前視轉塔,要比直-10、直-19用的更加緊湊,可以讓飛行員在夜間和低能見度下飛行。
  動力、機載設備方面,直-20要比黑鷹先進得多。其採用5葉無軸承複合材料槳,旋翼葉片帶有除冰系統,可在低溫氣象下飛行,此外,直-20採用了除了NH-90、近2年才裝備的UH-60M等少數型號才有的數位式電傳飛控系統,減輕機身重量和飛行員駕駛負擔,系國產直升機中首次採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17/doc-iirczymi6828302.shtml
2020-04-19 08:02:57
阿楨
直20列裝西藏軍區:航發比美還棒 輕鬆飛越唐古喇山口 2020-12-14 新浪軍事

  為了滿足嚴苛的高原飛行能力要求,直-20採用了三大技術技術創新,首先表現在其五葉複合材料旋翼上。儘管在五葉旋翼會增加旋翼系統的複雜性和重量,但與“黑鷹”的四葉旋翼設計相比,五葉旋翼不僅能夠降低飛行振動水準,還增加了升力儲備,利於直-20在高原稀薄空氣中長時間飛行。直-20與“黑鷹”之間這種有趣的旋翼葉片數量對比,正充分顯示出前者在設計上對高原性能的更高追求。
  為了充分發揮出五葉旋翼的增升潛力,直-20的發動機也相對“黑鷹”有顯著提高。該機配備了兩台國產渦軸-10發動機,單台額定功率達到了1600千瓦,緊急功率2000千瓦,比“黑鷹”的T700發動機增加了20%之多,先進國產發動機和五葉旋翼組合奠定了該機強悍高原飛行能力的基礎。
  有了先進的基礎硬體後,直-20在高原飛行中還需克服旋翼結冰帶來的重大挑戰。直-20總師鄧景輝前不久在獲得航空航太月桂獎技術先鋒獎這一殊榮時透露,直升機在海拔6000-7000米的高空飛行時會遭遇結冰雲層,雲層中的過冷水滴會不斷積聚在旋翼前緣固化結冰,於是改變旋翼啟動剖面,惡化升力特性,導致直升機不斷掉高度甚至摔機。為此研製團隊經過艱苦技術攻關後,為直-20設計出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旋翼除冰防冰系統,通過在槳葉中埋入加熱元件以電加熱方式避免旋翼結冰。我國是世界上第四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充分保證了直-20的高原飛行安全性。
2020-12-15 08:26:10
阿楨
收購烏克蘭"動力沙皇"受阻 中國企業向烏索賠228億

  烏通社2020-12-05援引北京天驕公司在烏克蘭合作夥伴DCH集團的新聞稿稱,中國投資者已告知烏政府,根據烏中投資促進和相互保護的協定,對烏提出國際仲裁,要求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8億元)的賠償。
  回應
馬達西奇到了最後會和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一樣的。
這就烏克蘭是當美國佬奴才的下場!

中國新版L-15AW戰機亮相 2020-12-09 兵工科技

  目前除了洪都設計的L-15“獵鷹”在進行攻擊機功能的拓展外,國外同類教練機如雅克-130、M-346和T-50等都在進行類似的改進,隨著第四代和四代半戰機的普及,國際上對於L-15這類高級教練機的需求很大。
  對於大多小國來說,L-15AW就是一款能兼顧從日常訓練到空中攔截的“多用途戰鬥機”。如果作戰任務有進一步的要求,比如超視距空戰、多目標攔截、反艦等進階要求,還可以選擇配置更高的L-15B。
  總的來說,L-15可以說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輕型多用途戰鬥/教練機,物美價廉,定位很准,很受第三世界國家空軍的青睞,因而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回應
可惜發動機還是烏克蘭的AI-222K-25F
高級教練機,FC31,梟龍改進型,都在等WS-19。

L-15教練機動力裝置_百度百科

L-15教練機01架原型機採用捷克DV-2S發動機,後續型號將換裝帶有加力燃燒室的烏克蘭АИ-222К-25Ф以實現超聲速飛行,未來幾年內使用國產“岷山”發動機。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 2020-04-09

渦扇15,是為殲20的標配,性能對標美國F119。
渦扇10,是殲10/11B/16標配,使用壽命遠超對標的俄AL-31F。
渦扇20,是運20標配,對標俄D-30K和國產的渦扇18。
渦扇13,是JF17梟龍/FC31鶻鷹標配,對標俄RD33。不過真正的目標渦扇19,對標美國F414。
CJ1000AX/CJ2000,是國產大客機C919/C929標配
2020-12-15 08:29:43
阿楨
美媒:直20海軍型掛導彈亮相 2021-01-15 新浪軍事

  直-20F(海軍型)出現了新的,更加清晰的畫面,在短翼下裝著8枚KD-10空對地導彈。
  新直-20F短翼與美軍MH-60R相似,攜帶AGM-114地獄火空地導彈,能為航母和兩栖攻擊艦等抵禦小艇的“狼群”威脅。
  直-20F短翼還可加固攜帶反潛/反艦導彈,應對更廣泛的海上威脅。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1-15/doc-ikftpnnx7436692.shtml

2噸級6座的直-11雖標上八一機徽但已找不到自身位置 2021-01-05 新浪軍事

  直-11是上世紀80年代末,參照法國“松鼠”研製的,其複合材料旋翼和渦軸-8D發動機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為後續改進留下的充足空間。2009年後開始二代產品,也就是完全國產化的民用型AC311, 2014年又首飛了AC311A改進型,2015年升級武直-11,在機鼻增加光電觀瞄轉塔,在機身兩側增加武器短翼,小歸小,卻可掛載4枚AG-300導彈或8枚天燕空空導彈,還有紅箭-8、藍箭-9、制導炸彈等多種先進武器,出口型名直-11E。
  目前已有直-9WA和直-19更專業的輕武直後,直-11WB在陸航應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未來仍將是一種外貿型輕型武直。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1-05/doc-iiznezxt0634646.shtml
2021-01-16 09:24:52
阿楨
第4艘能載直20的052DL神盾艦服役 特別是針對F22及F35 2021/03/05 新浪

  我國現役及在建的052D已經超過了20艘。第17艘艦052DL淮南艦加長了4米,更好適配直-20起降。
  長期以來,解放軍缺乏款噸位適中、體型緊湊的艦載直升機:直-9以及直-8/18反潛型,要麼“太小太輕”要麼“太大太重”;20年多年前引進的卡-28不僅數量少,且作戰性能已經落後於時代。
  此外, 052DL的後桅杆雷達也由原本的八木天線換成了巨大的網狀雷達,可對遠端目標進行預警,特別是針對F-35、F-22等隱身飛機;指揮系統和資料鏈系統也得到了更新換代,方便更加適應編隊化體系化作戰。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3-05/doc-ikftssaq1487550.shtml
2021-03-06 09:22:24
阿楨
大陸直20直升機也有匿蹤變體 用於滲透作戰 2021/05/31 中時

中國大陸一直有追趕美國軍事科技的企圖,雖然經常被譏為「仿造」、「克隆」、「山寨」,但是就大陸的角度來看,模仿成功經驗就是提升實力的捷徑。直20直升機就是公認的仿造S-70C黑鷹的成果。然而直20還有匿蹤型的規畫,這很可能是來自於神秘的「匿蹤黑鷹」得來的靈感。
「戰區」(The Drive-Warzone)報導,一段大陸新聞影片顯示,中國航空工業(AVIC)正在研製「匿蹤直20」。
說到匿蹤直升機,美國仍是該領域的領頭者,20年前,原本計畫用來取代AH-64阿帕契的RAH-66原型機向外界公開,有許多降低訊跡的設計,包括引擎廢氣的降溫設計,內藏式彈艙,線條單純化機身外型等等,然而由於美國國防預算刪減的原因,RAH-66沒有量產,但是直升機匿蹤化的技術被保留下來。
2011年,美國海豹部隊潛入巴基斯坦暗殺賓拉登,派出的3架直升機當中,有1架發生事故墜毀在庭院,雖然海豹部在撤離之前炸毀了直升機殘骸,但是機尾的部分可能過於堅固而被保留,我們也得於窺見匿蹤黑鷹直升機的一尾,但是線索也僅次而已。之後,許多航空專家、分析師,甚至好萊塢電影人與軍事模型製作公司,都提出匿蹤黑鷹的想像圖,美軍特戰司令部則對外界的猜測「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有些看法認為,巴基斯坦已將匿蹤黑鷹的機尾賣給中國大陸。此外大陸也從各種管道尋求,甚至竊取美國航太技術,這幾年也將這些技術轉化成自製的裝備。
大陸的匿蹤直20能否從概念模型,形成實際的直升機成品?這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不過考慮到北京對低視度飛行器的投資與研發的熱度,似乎必然會出現。
  回應
中國的東西,看看就好
其實他們某些科技已經超越美國,不完全是克隆。比方說航太中美各有優勢。
其實學習別人的成功是省去很多冤路,就連我們也在模仿美國,而美國也在模仿中俄的超乘波。
2021-06-01 07:30:58
阿楨
印車載“前沖炮”現身高原 引進美國技術簡化了結構

  2022-07-07,印度KSSL研製的迦樓羅超輕型105毫米車載榴彈炮已經在西線和東線高原測試,與美國Mandus鷹眼超輕型105榴彈炮高度相似,採用前沖設計來抵消後坐力,可4x4輕型車輛來搭載。
  常規火炮擊發前,炮管是靜止不動的,擊發後由於後坐力,炮管向後運動,最終則是在液壓或者彈簧複進機的幫助下復位。前沖火炮炮管在開火前就是處於後座位置,然後在液壓或者彈簧複進機的幫助下,突然向前運動,在炮管前沖的過程中突然擊發,這樣前衝力就抵消了大部分後坐力。
  不過前沖炮精度不穩定,目前則是用電腦控制擊發時機來保持穩定,但還是有問題,所以主流火炮仍不使用。中國曾在59-1式130加農炮上研製過XM204前沖炮,最終放棄。
  KSSL在精度、射程和彈藥威力方面與猛士底盤122車載榴彈炮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高原特殊環境下,火炮的射擊精度本身就會有下降,所以需要單獨制定射表。“鷹眼”發射常規炮彈時射程為11.5公里,火箭增程彈15.1公里。中國猛士122車載炮發射常規炮彈18公里,加長炮彈22公里,火箭輔助炮彈27公里,特殊射彈40公里。

中國山貓122與超輕122,誰將是我軍空突部隊的未來擔當 2019/05/16

這問題其實與將來裝備的直升機類型有關。Z-20機艙比較低矮只能外掛,而Mi-171和Z-8比較寬敞才能艙內載。
首先、山貓自重2.8噸,載荷0.8噸,已是承載極限,載不了幾發彈藥。在空突作戰中,一輛「山貓122」得需要兩架直升機,一架運炮,一架運彈;而超輕122一架便可。第2、122後坐力大,所以實際射程是比正常122短,120迫榴的重量和後坐力比122榴彈炮都小,使用火箭增程榴彈也能18公里的。兩者射程差距不大,那有了「山貓120迫榴」,也就沒必要「山貓122」了。
目前已知的超輕122至少有兩種:2014年珠海航展的空降傘兵122炮,控制火炮高低俯仰的平衡機與高低機合二為一,即炮身下方與火炮搖架單獨相連的杆式結構;2016年珠海航展的傘兵型122炮的高低機仍然為帶緩衝的齒弧結構,而與火炮搖架相連的是兩根肘式平衡機。猛士122車載炮是進一步發展,兩根肘式平衡機的結構似乎加強了。
2022-07-09 08:17:35
阿楨
直15取證成功!具備上艦052D與054A潛力 2022-07-28

直-15是中國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EC175)合製的6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可搭載14-16名乘客,是世界上同級直升機裡最環保,最舒適,最安全和最經濟的機型。目前已經接到了100多架訂單。
直-15體型尺寸比直-9增加不大,起飛多出了3噸,能掛更多彈藥,有更遠作戰半徑。
直-15“民轉軍”時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首先,直-15安裝兩台加拿大普惠PT6C-67E渦輪軸發動機,有很多中歐合作的技術成果,如要軍用,需考慮國產化的問題,這本身並不是一件易事。
其次,直-15為了滿足載客任務需求,它主要追求的是舒適性,和追求綜合飛行性能、多用途、生存能力的軍用直升機完全不是同一條道路。如果要從軍,需要它進行不少軍標改進,這同樣是一個大工程。
根據美俄歐經驗,10噸級的艦載反潛直升機在體積和載荷上,都是最均衡的選擇,因此美SH-60海鷹(直-20)和俄卡-27/28都是這個噸位。
直-15噸位比直-20小3噸,但旋翼直徑15米而直-20只16米,機體長度也只差2米,所以兩者對起降場地的要求是相差無幾的。而且,直-20直有更大的內部空間、更大的作戰航程和武器掛載能力,同時較為扁平的機身設計也降低了整機的高度,進而在軍艦的直升機機庫設計上能夠降低全艦重心,對於提高軍艦的船艙內部空間利用率,增加適航性,有著極大好處。
只能說,既生瑜何生亮,假如直-20沒有出現的話,噸位介於直-9和直-8/18的直-15的確有上艦機會的,直-20是個多面手,可包辦反潛、水面反艦和海上搜救等作戰任務,未來直-20的裝備數量會達到數百架。
2022-07-29 08:55:32
阿楨
美國不是傻子,選擇傾轉旋翼V-280終取代黑鷹,對中國有何警示? 2022-12-18 傅前哨
  回應
 能否代替黑鷹,我覺得有三大考慮:1. V-280一定比黑鷹貴.2.V-280運輸上比黑鷹快和多,但特擊和偵察用途上的靈活性,還是黑鷹好! 3.可靠性不比v22好。
 V-22的傾轉旋翼設計容易把強大的氣流和熱氣往下排放,士兵在後方使用繩索垂降,將會被強風所吹襲。然而,V-280的發動機採水準固定放置,因此引擎廢氣會往後而非往下排,因而降低了士兵被主旋翼氣流幹擾的程度。
 V-280的旋翼轉動機構一樣的複雜而且還是暴露在外的,大風卷起的沙石就能把它們打壞或卡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0oZdfw5hkM

美陸軍用勇士傾斜旋翼機取代黑鷹 13億美元採購案背後大廠角力

美軍2022-12-06宣布,由貝爾公司開發的 V-280勇者旋翼機,贏得未來長程突擊機競標合約,總價2 億 3,200 萬美元。
貝爾德士隆(Bell Textron)根據開發 V-22 魚鷹式(Osprey)傾斜旋翼機的經驗,推出 V-280,賽考斯基(Sikorsky)則與波音合作,設計出搭載雙主旋翼及推進螺旋槳的 SB-1 反抗者 X(Defiant X)式直升機。貝爾可望透過 V-280 獲得美軍後續高達 71 億美元的合約,若加上美軍和盟國全數換裝可達 700 億美元,貝爾在 UH-1 被賽考斯基 UH-60 取代四十多年後,再度扳回一城。
V-280 機身長 15.4 公尺、寬 24.93 公尺、高 7 公尺、空重 8.2 公噸、螺旋槳翼展為 10.7 公尺、可搭載 14 名全副武裝士兵、巡航時速為 520 公里、戰鬥半徑為 930~1,480 公里。V-280 機身尺寸與 V-22(15.4公尺X25.776公尺X6.73 公尺)差距不大,但重量比 14.4 公噸的 V-22 輕了許多,發動機推力也較小。
  相關新聞
SB-1速度達457 公里,比黑鷹快一倍
SB-1完成1300公里遠距飛行壯舉
2022-12-19 06:24:32
阿楨
中國劍指台海 首艘054B型飛彈巡防艦將下水

香港南華早報2023/08/29報導,對照網路流傳的圖像分析,比現役054A型更先進且廣體的首艘054B艦即將下水。
054B不僅採用建置於054A型最後批次的先進相位陣列雷達系統,並搭配當前中國戰力最強055型驅逐艦使用的匿蹤桅杆。長約147公尺、舷寬18公尺,估計排水量約6000噸,比054A多2000噸。054B可撙節解放軍海軍的作戰成本,由於055型採先進設計,因此作戰成本非常高昂。
前海軍新江軍艦長、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呂禮詩說: 054B的動力系統,可能是由解放軍海軍頂尖艦船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馬偉明少將,帶領團隊所研發的綜合電力推動系統(IEP),最終目的,就是要使054B配備如電磁砲等高能武器系統。054B的艦身長度超過054A約10公尺,較長的甲板設計可搭載反潛直升機直20。同時054B還配備現役055型用於反潛的主動拖曳聲納,意味著054B將成為075型兩棲攻擊艦的巡防艦。
  回應
中國不會賦予護衛艦驅逐艦的能力,一個健全的海軍,每種軍艦都有他自己的功能,只有特別弱小的海軍才會搞多功能軍艦,搞成一個四不像,看上去像是驅逐艦,實際上就是護衛艦,所以即使054B有6000噸,也只是個護衛艦而已,增大的噸位是為了更好的遠洋適航性,為了放得下更強勁的動力系統,以適應航母編隊的航速,也是為了給更先進的雷達系統提供充足的電力,最後是為了給艦上官兵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2023-08-31 08:06:00
阿楨
2023天津直升機博覽會 陸航新銳裝備、飛行表演亮點

本屆直博會參展參演的直升機和無人機共計65架,其中直升機49架、大型無人機13架、多旋翼垂直起降航空器3架,包括直-20、直-10、直-19,直-8, AC-311A、AC-312E、AC-352,此外,還有空客H135,貝爾B505,西科斯基S-76等全球主力機型。其中,AC332、直-11E、AW189、旋戈500C無人機, KVD型多用途無人機、垂直起降無人機,渦軸-16發動機、氫燃料發動機均為首次參展。多款外貿武裝直升機
  直-11E是航空工業在AC311A基礎上,利用直-11WA武直的研製經驗,2噸級出口型武直。
  直-9WE是哈飛製造的4噸級雙發武裝直升機,配備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和火控系統,可攜帶導彈、火箭、航炮、機槍等多種武器,滿足雙駕駛、儀錶飛行、全天候使用條件,可執行晝夜間作戰任務。
  直-10ME是昌飛在直-10基礎上,研製的6噸級專用武直,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和超低空機動性能,可配掛多種對空、對地精確制導武器,具備晝夜間作戰能力,多樣化武器配置方案。
  直-19E是哈飛研製專用武直,最大起飛重量4250公斤,最大巡航速度245公里/小時,配備了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和火控系統,可混掛藍劍-9空地導彈、天燕-90空空導彈、火箭、航空機槍吊艙等多種武器,能在野戰保障和複雜戰場環境下執行多種任務,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
  旋戈-500W無人直升機可掛載小型鐳射制導導彈/機槍、晝夜觀瞄設備等不同的任務設備,可執行戰術情報偵察監視、目標精確打擊等軍事任務,能夠對地面輕型車輛、人員等輕裝甲類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可廣泛用於對地攻擊、反恐、緝私緝毒等軍用領域。
2023-09-16 07:33: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