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01 06:40:32| 人氣8,342| 回應10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尼米茲航空母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尼米茲級 核動力航空母艦(上圖為林肯號)
 排水量:滿載93900噸。
  規格:全長1091.9英尺(332.8米),艦體全寬134.2英尺(40.9米),飛行甲板全寬253英尺(77.1米),吃水37.1英尺(11.3米)。
  艦載機:24架格魯曼F-14A雄貓式戰鬥機、24架麥道F/A-18大黃蜂式戰鬥機、10架格魯曼A-6E闖入者式攻擊機、4架格魯曼KA-6D闖入者式空中加油機、4架EA-6B徘徊者式電子反制機、4架格魯曼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10架洛克希德S-3A/B維京式反潛機、6架塞考斯基SH-3H海王式或SH-60B海鷹式直升機。
  裝備:Mk29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器3具、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3具(CVN 70為四具)。
  航速:2具壓水式A4W/A1G核子反應爐(280000軸馬力),四軸,航速30節以上。  
美國軍方在60年代展開了中途島航艦的代替計畫,由於勇往號(Enterprise CVN 65)核動力航艦的發展成功,海軍方面幾乎一致認為以新建核動力航艦來取代中途島級航艦--雖然其建造經費十分驚人,即使富裕如美國也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在經過一連串的討論後,尼米茲號(CVN 68)核動力航艦終於在1966年7月1日獲得建造經費,但是這項計畫卻因某些因素而再三地拖延,問題最後雖然克服,尼米茲級各艦亦順利完工,卻已較最初的計畫慢了幾年。其服役時間如下:尼米茲號於75年5月3日,艾森豪號於77年10月18日,文生號於82年3月13日,羅斯福號於86年10月25日,林肯號於89年11月11日服役。至於建造中的3艘,華盛頓號、史坦尼斯號、美國號分別在93年、95年及97年完成。  
尼米茲級飛行甲板的尺寸和配置與小鷹級(Kitty Hawk)的最後一艘甘迺迪號完全不同,若與勇往號相比較,由於核子反應爐的減少,因此尼米茲級機庫下甲板艙間的配置較勇往號進步許多,其推進系統分為兩部,中間以彈藥庫隔開,航空燃油容量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在正常情況下足供16日之需),艦上另有大量的軍需品及倉庫。尼米茲級的戰鬥力極為強大,但這也需要大量的裝備與眾多的人力來維持,目前每艘艦上載有86架飛機與6286人,這使尼米茲級航艦成為一種大資源的集合體,更是戰爭中最具吸引力的目標!當然這些龐然巨艦的造價也極驚人,例如在83會計年度所訂購的2艘總價達65億5900萬美元(83年的幣值),而這尚不包括艦載機的經費)。  
尼米茲號至少將服役至2020年,其餘各艦則可能服役至更長的時間。
http://www.caep.cetin.net.cn/chg/America/americahkmjnmz.htm

水母趕走航母 五角大廈震驚【聯合報╱李大明/加州聖地牙哥九日電】

美國海軍最新的核子動力航空母艦「雷根號」正進行忙碌的維修保養,清除被吸進艦上壓縮機的浮游生物。這些以水母為主的浮游生物在前次遠航期間,幾乎使這艘巨艦陷於癱瘓,此事已受到海軍高層高度關注。
「雷根號」航空母艦上次訪問澳洲布里斯班時,漂浮在當地海面的水母被大量吸入該艦空氣壓縮機的進水口,造成嚴重淤塞,動力系統效能因此大減。突如其來的狀 況使「雷根號」不得不停止艦上一些非戰鬥部門的運作,以保持返航所需的動力。為避免港灣裡的水母繼續被吸入,美國艦隊更被迫提前一天離開布里斯班。
這艘巨艦被輕如鴻毛的浮游生物「縛住了手腳」!從五角大廈到海軍太平洋艦隊,各級指揮官與科研專家都被這一消息所震驚。鑑於戰雲密佈的波斯灣也是水母廣泛繁殖的海域,研判船艦行動可能受到多大影響,遂成為高層的新議題。
軍方專家日前提出警告,由於地球氣候變暖、營養物質排放增加,水母與其他浮游生物在許多海港、湖泊、河流迅猛繁衍,這一趨勢已很難逆轉。考慮到浮游生物主 要在水面聚集,專家建議船艦設計作一些必要的改進,例如可將壓縮機進水口的位置挪到船底龍骨附近,以求減少吸入各種雜物。此外還可以噪聲與圍網防止浮游生 物靠近船體。

美最新航母採用電磁彈射器可隨時出動各型戰機 
 
美國“福特”級航母(CVN-78)效果圖
美國“福特”級航母(CVN-78)效果圖
美國“福特”級航母(CVN-78)甲板佈局圖
美國“福特”級航母(CVN-78)模型
美國“福特”級航母(CVN-78)模型
 
  東方網2009年9月9日消息:自去年美軍宣佈開建全新設計的“福特”級航空母艦後,這艘未來的“海上巨無霸”一直頗受關注。今年6至7月間,美國《大眾機械》雜誌採訪組受新航母主承包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邀請,前往建造現場——位於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進行實地探訪,揭開了首艘“福特”級航母(CVN-78)的神秘面紗。
  “就像建造迪斯尼樂園”
  雖然五角大樓一年前才正式宣佈建造新航母的消息,但相關計劃自上世紀末便在醞釀中,某些部件的設計工作2000年就開始了。《大眾機械》採訪組到達船廠時,天空正飄著朦朦細雨,只見露天場地中擺滿了鋼制隔板、成堆的鋼管和數百噸艦體組件,就像某個巨人將自己的玩具船拆散了撒落一地。一同前來的《海軍學院世界戰鬥艦隊導航》雜誌主編艾利克·沃特海姆不禁感嘆:“這就像建造一座迪斯尼樂園一樣!”
  作為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戰艦,“福特”級航母開工前的設計工作是最關鍵的部分。航母如此複雜,幾乎不允許出現任何設計錯誤。如果這類差錯沒有被及時發現,一個小缺陷就可能導致數百萬美元打了水漂,並可能引發超支、難以通過驗收等連鎖反應。
  這點從相關預算就可以看出端倪。CVN-78總價格140億美元,研究與開發費用就佔了50億美元。美國海軍官員表示,隨著設計模型的建立及製造工藝的成熟,在建造第二艘新航母時,可節省大量研發費用和建造時間,造價將降低到60億美元。
  美國上一次設計航母還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工程技術人員憑著紙墨和木質模型完成了大量設計工作。而今,設計過程中的絕大部分製圖、計算、檢驗工作都可以借助電腦輔助設計(CAD)軟體完成。採訪組就親自體驗了這樣的場面。他們被帶到一個“會議室”內,房間中央放著一個高約2.4米的大螢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造船專家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聚在一起討論,像極了電影《星球大戰》中絕地武士開會時的場景。
  老面孔下藏著新性能
  隨行的美國海軍官員表示,新航母在外觀上與現役的11艘“尼米茲”級航母沒有太大不同,但其內部變化卻是驚人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福特”級對蒸汽的依賴大為減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採用了改進後的核動力系統。據介紹,該艦預定採用新型A5W壓水堆,其功率大、結構簡單,配合13800伏的區域直流配電系統,可產生3倍于“尼米茲”級的電力。新艦電能傳輸功率大、可靠性高、通用性好,可滿足推進裝置、飛機彈射器以及高能武器系統的需求。
  老式航母上的所有事情幾乎都離不開蒸汽——加熱船艙、烘乾衣服、海水淡化、發射艦載機,都依靠核反應爐產生的蒸汽能量。因為容易破損造成泄漏,這些蒸汽裝置需要一大批專業人員操作閥門、讀儀錶及維修機器;而“福特”級的同類系統大部分直接以電力驅動,需要的人員大為減少,能量利用效率也明顯提高。
  用電力替代蒸汽動力的另一個優勢體現在飛行甲板上。老式航母的蒸汽彈射器不能起飛太重的艦載機,因為後者需要足夠的加速度才能升空,所以,航母經常需要提高航速以借助甲板風幫戰機起飛。“福特”級擺脫了這種局限,它採用以電力驅動的新式電磁彈射器,不僅減少了佔用空間,而且無需提前預熱,能應付各種緊急戰況。加之其推力輸出可以精確控制,故適用於不同飛機類型。
  由於採用了現代化設計,“福特”級在其他方面也優於老式航母。在外觀上,新航母改進了島式上層建築,充分考慮視野、指揮、飛行控制、各種雷達和通信要求;另外,很多新概念武器也將裝艦,包括電磁導軌炮、高能鐳射武器、高能粒子束武器等。
  “十萬噸級怪物”受質疑
  儘管“福特”級的建造熱火朝天,但它的未來仍有一些不確定性。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必須小心翼翼地進行施工並評估工程進度,以免出現問題而被監督部門叫停造成延期——延期帶來的超支問題,正是這類巨型項目的頭號大敵。加之“福特”級耗資驚人,自然容易招致反對,一些國會議員就質疑說:“我們當前的敵人主要是恐怖分子、小股遊擊隊和簡陋小船上的海盜,為何還需要這樣十萬噸級的怪物?”
  另一個圍繞新航母的熱門話題與建造時機有關。“我們對未來威脅了解得足夠多嗎?”沃特海姆說,“比如,到2060年是否還會存在載人戰機?我們仍然處在十字路口。”這位軍事雜誌主編的觀點代表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新航母今後是否一定派得上用場?既然歷史上不乏類似的先例——譬如上世紀初戰列艦取代鐵甲艦,二戰時航母又使戰列艦光芒黯淡,再過些年,又有誰能保證不會有更新式的戰艦誕生呢?屆時,花費鉅資打造的“海上巨無霸”會不會來不及發光發熱就被取代呢?
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mil.eastday.com/m/20090909/u1a4644495.html
 
蘇聯爲什麽沒有蒸汽彈射器

蘇聯的鼎盛時期是一個可以跟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軍事大國。但我很納悶爲何像蘇聯這樣各種先進導彈,核潛艇,宇宙飛船都能造出來的國家卻只有那麽區區幾艘中小型的滑翹式航母,跟美國的超級航母根本沒法比。是蘇聯對航母不重視呢,還是蒸汽彈射器的技術含量真的這麽高以至蘇聯沒有多余的資金來研制。謝謝
提問者: jiangshuit - 實習生 一級 最佳答案蘇聯不是沒有彈射器,在烏克蘭的Nikta訓練中心就有彈射裝置,前蘇聯海軍航空兵曾成功彈射過Su-33和Mig-29K在Nikta,但技術不過關.
一、原蘇聯沒有采用彈射起飛確實是因爲技術不過關,而不是什麽在北冰洋無法使用。不過當時原蘇聯的蒸汽彈射器已經接近完成了,並且確定用在瓦良格的後續艦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上。技術上的困難導致了原蘇聯只得在庫艦上用滑躍起飛,而只能把彈射起飛用于後續艦。可惜的是,蘇聯一解體,就一切完蛋了。
二、蒸汽彈射器的最大難點在于開槽漏汽和密封問題,這依靠一個國家的治金工業水平。美國主力裝備的C13蒸汽彈射器用柔性鋼帶作爲密封材料。這幾年電磁彈射器逐漸成形,而我國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我想,如果我國確定用彈射起飛方式,倒是可以考慮直接用電磁的,避免出現化了大筆錢和人力搞攻關,最後弄出個落後東西。畢竟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沒有多少繼承性。電磁彈射器與電磁炮倒是一脈相承,電磁炮肯定是未來火炮發展的主流。
三、航母艦載機用彈射起飛最早是美國人想出來的,蒸汽彈射器則是英國人的發明。大家一聽到彈射器,馬上就想到是蒸汽的。其實在蒸汽彈射器出現之前,有壓縮空氣、火藥、液壓等各類彈射器。第一代彈射器是氣動轉盤式彈射器。
四、對滑躍起飛,許多人有個誤解。就是滑躍起飛比彈射起飛要消耗更多燃油,因此航程就要短很多。這和垂直起降飛機用垂直方式起飛比滑躍起飛要耗油的誤解一樣。雖然滑躍起飛的常規戰鬥機在起飛時要開加力,但這個時間很短,耗不了多少油。再說了,早期的F14A彈射起飛也要開加力呢。滑躍起飛的飛機比彈射起飛的航程要短的真正原因是,爲了滿足達到起飛條件,艦載機要減重。像蘇33,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3噸,但在航母上,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6噸。
五、對于彈射起飛與滑躍起飛孰優孰劣,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俄羅斯人早就想用彈射,只是由于赫魯曉夫等白癡的阻撓,最後到原蘇聯解體時還沒有搞出來。蒸汽彈射器雖然技術上有難點,但也不是除美國人外,其它地方人就做不到的。只是需要時間和金錢去攻克這個難題。要是原蘇聯從蒸汽彈射器發明之日,甚至于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從事蒸汽彈射器的研究,也不至于出現後來年三十養肥豬的局面。
六、滑躍起飛的航母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不能裝固定翼預警機。固定翼預警機無法滑躍起飛。像卡31和海王之類的預警機能部分地解決問題,可其效能與E2C沒法比,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另外,不能裝載固定翼反潛機也大大削弱了反潛力量。滑躍起飛的航母的反潛能力僅和直升機航母相當,只能載反潛直升機。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743579.html
 
航空母艦彈射器介紹

重型飛機要想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必須有蒸汽彈射器。在飛機起飛前,由位持器鋼圈把尾部扣在一個堅固點上,飛機前輪附近的牽引杆垂落到一個“滑梭”內,滑梭以挂鈎鈎住飛機。滑梭是蒸汽彈射器唯一露在飛行甲板上的零件。飛機前面的甲板下,有兩個平行圓筒,每個至少長45米,筒中的活塞與所有滑梭相連。蒸汽由母艦上的鍋爐輸出,增壓後輸入滑梭。飛機起飛時開足馬力,但被位持器扣住。蒸汽彈射器一啓動,飛機引擎的動力加上蒸汽壓力,使鋼圈斷開,飛機前沖,在45米距離內達到時速250千米。飛機彈射起飛脫離滑梭後,活塞前端的注管就落入水池,在幾米的距離內停頓,滑梭移回原位,推動另一架飛機起飛。母艦上每個蒸汽彈射器每分鍾可推動兩架飛機起飛。通常航空母艦最多裝設4個蒸汽彈射器。
要構件包括三部分:
(1)彈射器做動系統:開口活塞筒體、活塞環、引出牽引部分、U型密封條、導氣管、模度氣動閥門、排氣閥、安全閥、測距儀、壓力傳感器。
(2)彈射器附屬系統:海水淡化設備、貯水池、高壓水泵、鍋爐、加熱裝置。
(3)彈射器控制系統和導流板。
下面,具體介紹如下:
一、海水淡化設備及貯水池
航母即使沒有彈射器(如采用滑躍起飛的),也有海水淡化設備及貯水池,因爲生活用水、機器用水也需要淡水,從陸地上補給淡水只是一些近海防衛型護衛艦的辦法。有了海水淡化裝置,軍艦遠洋作戰能力大大增強,對補給依賴低,而航母是遠洋型軍艦,不能沒有海水淡化裝置。有彈射器的航母,不僅生活淡水消耗量大,而且彈射器消耗量更大,根據美軍記錄:每起飛一架飛機,約消耗1噸淡水。目前,海水淡化技術比較成功的有低壓蒸餾及膜透法。其中膜透法已廣泛用于民用海水淡化水廠。當然,有了淡化設備還必須有貯水池,用于貯備淡水。
二、高壓水泵、鍋爐和加熱裝置
高壓水泵的用途是把淡水從貯水池中抽入鍋爐,以抵消釋放蒸汽而消耗的淡水。由于鍋爐在使用時壓力很高,高壓水泵必須有很高的壓力才能把水補充進去,所以高壓水泵不僅要有強大的動力以形成很高的壓強,而且要有很高的抗壓性,對軋鋼和焊接工藝提出很高的要求。高壓水泵是根據鍋爐內淡水量的多少自動補充的,不過早期的是手動控制的,顯得比較落後。
鍋爐是提供蒸汽的設備,實際上鍋爐就是一個儲能裝置,民用的鍋爐比較多,航母用的鍋爐原理上與民用沒什麽區別,但航母的鍋爐更大、耐壓性能更高,安全標准更高。即使如此,美國與英國航母還是發生過鍋爐爆炸和燙死人的事故。高壓鍋爐對水質的要求也高,高鹽、高硬度的海水根本不能進入鍋爐。鍋爐工作時要消耗大量蒸汽,如果以最小間隔進行彈射,需要消耗航母鍋爐20%的蒸汽。
加熱裝置很多,美國現役核動力航母都是利用反應堆加熱,以保證其有足夠的能量釋放給彈射器。加熱裝置也是受控的,但在戰爭時期鍋爐是不能熄火的,以保證緊急情況下隨時起飛飛機。不能熄火,就意味著鍋爐隨時消耗大量的能源,如果是常規動力航母,其燃料費用十分巨大。美軍之所以發展核動力航母,也是爲了在經濟上節省能源開支,畢竟從長期來看,核動力運行成本較便宜。
三、開口活塞筒體、活塞、引出牽引部分和U型密封條
航母所用的彈射器早期采用閉口活塞,不過需要一個非常長的動力傳動杆把蒸汽能量傳給需起飛的飛機,由于幾十米長(近百米)的傳動杆中間無支點,導致存在傳動杆下垂現象,而且會經常把傳動杆頂彎的事故發生。後來工程技術人員把傳動杆推力改爲拉力起飛,解決了這個問題,但發現活塞與傳動杆連在一起重量實在太重(大部分重量是傳動杆),由于起飛時間短,蒸汽做功很大一部分都消耗在做在了活塞與傳動杆上,而且停止時還必須用緩沖器。後來工程技術人員采用活塞開口,活塞環的動能直接從開口處把能量傳出去,由于取消了傳動杆,大大減少了重量,也同時提高了效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場彈射器的革命,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2 航空母艦彈射器介紹
當然,由于采用了開口活塞筒,其開口對稱的筒壁就需要相應加厚,否則在蒸汽的高壓下,開口處會增大,導致密封不緊、蒸汽外泄。實際上,除對稱筒壁加厚外,開口活塞筒外壁也要加固。
由于采用了開口活塞筒,最大的麻煩是活塞的密封刀經過開口時的密封問題。其實,彈射器活塞與普通活塞沒什麽兩樣,不過彈射器上的活塞較長一點,一是增強其穩定性,二是由于密封刀必須非常薄,而推力又比較大,所以只有增加密封刀寬度才能解決問題,而密封刀寬度增加了,活塞也需加長一點。不過,雖然活塞長了,重量並不增加多少,原因是其中間是空的(並非完全空,還有部分鋼構),而且活塞爲雙向密封的。
引出牽引部分是通過密封刀與外部件連接起來的,但彈射器最大的麻煩之處就在于密封刀與U型密封條的結合處。由于密封刀經過時必須把U型密封條在接口處頂開,頂開後與密封刀接縫處肯定會泄漏蒸汽,如果U型密封條的密封力很大,密封效果肯定很好,但密封刀阻力也會越大,U型密封條磨損也就越快,所以爲了很好地解決密封、運行阻力及U型密封條磨損問題,美國率先采用了“高壓細流水密封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還會有些蒸汽外泄,但密封刀的磨擦阻力與U型密封條磨損率已經大大降低。不過,不要認爲這樣就完美了,U型密封條磨損仍然是困擾彈射器的最大心病,日常維護與檢修都相當麻煩,雖然一直在不斷改進材質及采用新技術,但至今仍不能令人滿意,美軍對此意見很大。
四、導氣管、模度氣動閥門、排氣閥和安全閥
導氣管是把鍋爐裏的蒸汽導入彈射器,以迫使彈射器工作。模度氣動閥門的作用是控制蒸汽進入的速度。由于氣動模度閥門有開關迅速及開度易控制的特點,所以氣動模度閥門可以控制蒸汽壓力而達到控制彈射器的目的。排氣閥作用是把活塞筒內的蒸汽排出去。安全閥是爲了防止彈射器筒體內壓力過高而采用的保護設備。
五、測距儀、壓力傳感器及控制系統
安裝在彈射器上的測距儀可以精確地測出彈射器位置及彈射器的速度,而兩側的壓力傳感器可精確地讀出彈射器內的壓力,這些數據以極快的速度送入智能控制處理器(相當于PLC)。智能控制器處理這些數據後,准確控制氣動模度閥門,從而達到起飛飛機的目的,也能通過控制氣動閥門使彈射器返回原來位置。
彈射器還裝有其它儀表,如鍋爐水位計、溫度計、壓力傳感器等,這些都要由智能控制器總體控制、統一管理,這樣才能使彈射器效率大大提高。
六、燃氣導流板
在彈射前,艦載機的噴氣發動機已經全速運轉,會向後噴射出高溫高速燃氣流,對後面的人員和器材危害甚大。這時,彈射器後方張起的擋板可使燃氣流向上偏轉,不會噴向後面甲板,這些擋板叫“偏流板”或“燃氣導流板”。一般來講,每個彈射器後面有一組共3塊燃氣導流板。當單發飛機起降時張開正中一塊;當雙發飛機起降時三塊都張開。爲降低燃氣流的灼熱溫度,燃氣導流板後面都裝有供冷卻水循環流動的格狀水管。燃氣導流板要求耐高溫、耐沖擊,能經受忽冷忽熱和飛機降落時的強大沖擊力,加工制造難度很大。
七、其他設備
其實,不要以爲以上這些就是航母彈射器的全部設備,實際上還有彈射器固定裝置、降溫裝置、專用維修工具和專用維修通道等。爲了保證彈射器正常運行,航母上每天有數十人(至少40-50人)爲運行、維護和保養彈射器而忙碌不已。
八、彈射器工作流程
(1)第一步:彈射飛機
當鍋爐的蒸汽可以滿足彈射使用時,模度氣動閥門才能打得開,這時飛機發動機起動,同時彈射器作信號發出,工作側氣動模度閥門打開,同時返回側排氣閥打開,活塞在高壓蒸汽推動下同時通過密封刀推動牽引部分帶動飛機,使飛機高速運行,活塞另一側筒內則因壓力劇增使余氣從排氣閥迅速排出,當達到起飛速度時,工作側氣動模度閥門開閉,同時排氣閥也開閉,由于活塞沒有了外力(蒸汽推力),同時也由于排氣閥開閉,使活塞運行時受到極大阻力而停止。當然,爲了安全起見,返回側還是裝上了緩沖器。
(2)第二步:彈射器返回
爲了彈射另一架飛機,彈射器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返回原位,返回時與上述程序相反,返回側氣動模度閥門打開,同時工作側排氣閥打開,活塞在蒸汽壓力下返回到原位。當然,返回側的壓力沒有彈射側的高,因爲只是讓彈射器回來而已。彈射器返回不同于工作,工作時只要飛機起飛了,彈射器立刻停止,而不管彈射器在什麽位置(當然不能到頭),而返回時則需要彈射器准確地停在起飛飛機的位置上,爲方便起飛飛機,同時以減少起飛時間。
九、彈射方式簡介
艦載機起飛時都利用彈射器軌道上的滑塊把飛機高速彈射出去,而依據艦載機與滑塊的聯結方法,彈射方式可分爲拖索式和前輪牽引式。
(1)拖索式彈射方式是50年代開始使用的老方式,需要8-10名甲板人員先用鋼質拖索把飛機挂在滑塊上,再用一根索引釋放杆把其尾部與彈射器後端固定住。彈射時,猛力前沖的滑塊拉斷索引釋放杆上的定力拉斷栓,牽著飛機沿軌道迅速加速,在軌道末端把飛機加速到直起飛速度抛離甲板,拖索從飛機上脫落,滑塊返回彈射器起點准備下一次工作。
(2)前輪牽引彈射方式是美國海軍1964年試驗成功的。艦載機的前輪支架裝上拖曳杆,前輪就直接挂在滑塊上,彈射時由滑塊直接拉著飛機前輪加速起飛。這樣就不用8-10名甲板人員挂拖索和撿拖索了。彈射時間縮短,飛機的方向安全性好,*作簡便。但艦載機的前輪起落架需要做專門設計並加固,美軍現役核動力航母都采用這種起飛方式。
十、蒸汽彈射器的缺陷
(1)維護成本大,U型密封條更換頻繁而又十分麻煩,對材質要求高;
(2)使用蒸汽彈射器成本大,效率低,配套設施多,系統煩瑣,各個環節要求高;
(3)需消耗大量淡水,美國曾爲此考慮過蒸汽冷凝回收裝置,終因體積大及效率低而取消。
由于蒸汽彈射器存在以上不足,所以美軍對蒸汽彈射器不滿,從而催生了電磁彈射器。不過,電磁彈射器現仍處于研制階段,短期內很難投入美軍現役 !
http://www.airforceworld.com/misc/launcher.htm
 
中國航空母艦用電磁彈射器難在哪?
 
      時代的不斷變化都在催促著新生的事物發展,戰爭中的武器也在不斷的升級,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僅憑過去的那種勇氣和力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了。而做爲集高科技于一體的航母,也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革,這些都表現在目前已接近竣工的布什號航母,現已定爲福特級。福特級航母造價達到80億美元,是以往同樣航母造價的一倍以上,顯然,如此重金打造的航母與以往的航母將會有本質的區別。因爲這艘航母不僅使用了電磁軌道炮、激光做爲防禦武器,而且還使用了讓世上所有國家都羨慕的電磁彈射器。
  一直以蒸汽彈射器爲自大的美國佬爲什麽抛棄了至今連老毛子都沒有掌握的蒸汽彈射器呢,是什麽迫使自己更換已經用慣了的設備了呢?可見電磁彈射器的魅力之強。其實要論電磁彈射器與蒸汽彈射器相比,用現代的高速列車與蒸汽機相比是毫不誇張的。
  首先是效率問題,現役的蒸汽彈射器效率只有百分之五,電磁彈射器高達百分之六十,而且沒有密如蛛網的高溫高壓蒸汽管道維修的噩夢,省人又省錢。在軍事開資龐大的美軍,是有一定意義的。
  其次是電磁彈射實應性更好,電磁飛機彈射系統具有不斷監視自身的閉路系統,連續調節速度和功率,以便適應每種飛機機型的彈射剖面。 電磁飛機彈射器除具有較大控制靈活性之外,其重量和大小只相當于蒸汽彈射器的一半。消除了高壓、高溫蒸汽管路和閥的迷宮將減少值勤作業和戰鬥危險。由于使用電力電子分系統,電磁飛機彈射系統的維修人員將少30%。 未來電磁飛機彈射系統是模塊化的,因此便于維修和改進時不同組件和分系統的交換.
  電磁飛機彈射系統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和彈射控制範圍,適合彈射飛機的範圍很廣。它將加速飛機的重量約在4.5~45噸,彈射速度在100~370千米/小時之間,控制靈敏度靈活,這是蒸汽彈射器不能達到的。
  還能任意調節彈射推力,哪怕是四噸的無人機,那是蒸汽彈射機一彈就碎的輕巧飛行器——訊息戰的新寵,由于彈射動能配置方面的限制,輕型飛機反而更難彈射。而且不能夠彈射當前美軍使用的無人機。而高性能無人機登上航母是肯定的,由于有人艦載機和無人機大小不一,而蒸汽彈射器又沒法調節彈射功率,而且效率太低,一次彈射一般要消耗614千克蒸汽,每次彈射結束都有大量蒸汽被排除,帶走大量能量,其效率一般在4%~6%之間。而電磁彈射系統的效率約爲60%左右,對能量的需求大爲降低。蒸汽彈射器由于功率無法精確控制,在彈射艦載機的過程中,對艦載機的推力上下波動比較大。而電磁彈射系統能夠對彈射過程中的力進行精確控制,另外,蒸汽彈射器在飛機脫鈎後仍然會維持很高的汽缸壓強,對彈射器末端造成極大的沖擊,而電磁彈射系統在與飛機脫鈎後作用力立刻反向,對彈射系統末端的沖擊力遠遠低于蒸汽彈射器。
  目前的蒸汽動力彈射器不能夠用于彈射任何現役無人機,而這被認爲是蒸汽彈射器的最大缺陷。信息技術突破性發展以及更輕、更靈巧武器的不斷出現,使無人機在“尼米茲”級航母退役之前就可能上艦執行戰鬥任務。而美國的政治領導層更希望使用無人機作戰,以把人員傷亡、被俘的風險降低到零。
  電磁彈射器還可以延長戰機的壽命。電磁彈射器的功率可以根據彈射飛機的尺寸重量進行靈活調節,可用于彈射美國海軍現在以及未來的各種有人飛機或無人飛機。同時電磁彈射器彈射力非常穩定,彈射過程中,其最大力與平均力的比值僅爲1.05,這就大大減輕了彈射過程中飛機機體結構所受到的沖擊,有研究表明,電磁彈射器的這一性能最大可使艦載機的機體壽命延長31%。此外,與蒸汽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器的尺寸、重量可降低50%,對人力的需求將減少30%,全壽命周期費用可降低20%,作戰可用度可提高20%。
  電磁彈射系統還有一個蒸汽彈射器不具備的優點,那就是它很容易簡化爲滿足短距起降飛機起飛的助跑系統,能很好地與滑躍跑道形狀配合,可用于輕型航母或兩棲攻擊艦上,甚至能夠用在任何采用綜合電力系統的艦艇上。而蒸汽彈射器的汽缸必須保持直線,不可能裝在滑躍甲板上。
  另外,電磁彈射系統構成相對簡單。它只用直線電動機進行彈射、制動和使往複車複位,不需要保持常備狀態,在完全關閉的冷態條件下不到15分鍾內就能達到待用狀態。實際將來經驗成熟後時間會更短,而蒸汽彈射器要依靠大量的系統和分系統,有液壓泵、蒸汽、水力刹車、蓄壓器等等,需要你不斷給彈射槽預熱,蒸汽彈射器的機械磨損嚴重,尤其是金屬密封條,每彈射一次都會與此摩擦一次,更換量大。而電磁彈射系統使用的電力電子元件用無接觸的瞬時電磁力,無磨損,可靠性在民用領域已得到檢驗,壽命都在幾萬小時,且具容錯能力。 可見,如遇緊急情況下,電磁彈射器反應速度遠遠優于蒸汽彈射器。而且可靠性兩者根本沒法比。
    還有一個是蒸汽彈射器根本無法相比的性能,那就是電磁彈射器最大彈射50噸戰機,最大速度可達400千米/小時,因此它可以在航母無需高速行駛的情況下或無風的情況下起飛戰機。而使用蒸汽彈射器的航母,一旦遇到緊爭情況,就全指望旁邊的伯克級了,所以有人說航母只適宜進攻而不適宜防守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采用電磁彈射將會改變這種觀念。
  顯然,有了上述許多優點,那些頑固堅持使用蒸汽彈射器的老家夥們終于軟了下來。那些老頑固派有點象中國的潛艇派(這是本人個人意見,請大家不要攻擊)。那些人認爲電磁彈射器産生的電磁場可能會導致飛機在准備起飛時發生爆炸,而蒸汽動力的彈射器也被證明在超過80萬次的彈射記錄中,僅出現30次部件故障,而這其中只有一次導致一架飛機損毀的優良性能一直堅持蒸汽彈射器的使用。所以盡管蒸汽彈射器非常可靠和安全,但隨著電磁彈射的發展,取代仍是大勢所趨。
  電磁彈射器有這麽多優點,發展確實是當務之急,尤其是中國還擁有如此廣闊的海域,在沒有強大艦載機的保護下,僅憑幾艘戰艦或幾艘潛艇是根本無法勝任的。而且現代海戰中,沒有戰機的參與是無法想象的。那麽,所謂的電磁彈射器究竟是什麽東西呢?它到底難在哪呢?
  其實,電磁彈射器的心髒就是100多米長的直線感應電動機,它推動與飛機相連接的電樞。而目前電樞基本上是一個u形鋁塊,裝在定子的3個側面。 直線電機的原理並不複雜.設想把一臺旋轉運動的感應電動機沿著半徑的方向剖開,並且展平,這就成了一臺直線感應電動機。在直線電機中,相當于旋轉電機定子的,叫初級;相當于旋轉電機轉子的,叫次級。初級中通以交流,次級就在電磁力的作用下沿著初級做直線運動.這時初級要做得很長,延伸到運動所需要達到的位置,而次級則不需要那麽長。實際上,直線電機既可以把初級做得很長,也可以把次級做得很長;既可以初級固定、次級移動,也可以次級固定、初級移動。其實就算不象我這樣懂電氣的,了解這些應該都是不難的。然而,電磁彈射器也決不是僅靠直線電機工作的,它總共有強迫儲能裝置、大功率電力控制設備、中央微機工控控制及直線感應電機。分別介紹如下:
  強迫儲能裝置是電磁彈射器的一個瓶頸,在國防方面一直是高度機密的。這方面有什麽作用呢?其實這玩意的作用就是能平時儲能,然後把大功率能量在短時間內釋放出來。電磁彈射器工作時間不長,但是在做功時段是個加速度做功的過程,因此不能把它當成恒功率設備來考慮。電磁彈射系統的強迫儲能系統要求在45秒內充滿所需要的能量。最大的艦載機起飛一般需要消耗的能量不會超過120兆焦,而這強迫儲能系統最大能儲存140兆焦的能量,此時充電功率爲3.1兆瓦,算上損失,4兆瓦左右(實際上達不到的),四部電磁彈射系統同時充電,充電總功率可達16兆瓦(1兆瓦=1000kw),可見沒有強大的電源是無法滿足電磁彈射需求的。當然,航母上耗電的又豈止是四部電磁彈射器,另外還有電磁軌道炮、升降機、激光(目前激光的功率都不算大)等其它用電加起來的話必須要航母總功率達60兆瓦以上,否則電磁彈射器充電時也會影響其它系統用電的。這裏大家可能有個誤區,那就是認爲航母目前的功率都是幾十萬千瓦,爲什麽不能驅動彈射器呢?需知,這麽大的功率實際上大部分用于動力,蒸汽機機直接拖動螺旋槳而不是由發電機拖動,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能量轉化産生的損失。由此可見,電磁軌道炮想在中、小型航母上恐怕短期內並不容易。而如果沒有強迫儲能裝置,僅靠航母發電機直接提供是根本無法想象的。因爲彈射器工作時間短,此時最大功率已經超過航母發電機總功率了。蒸汽彈射器有一個儲汽罐,它可以把鍋爐的蒸汽能量儲存起來,而蒸汽彈射器彈射一架飛機後也至少需要近一分鍾的儲能(從鍋爐來),才能再彈射飛機,讓鍋爐直接驅動蒸汽彈射器的話是無法想象的。電磁彈射器難就難在電能不象蒸汽,根本不適合大容量儲存,象儲存彈射艦載機這樣的能量更是難上加難。通用原子公司在實驗電磁彈射器時對強迫儲能裝置只字不提,可見其技術的高度機密性非同一般,想突破也非易事。
  大功率電力控制設備,這東西從原理上來說,它就是跟變頻器差不多,工作時通過變換器將升高電壓和頻率的電流輸入直線電機。于是電磁線圈便生成一個隨電樞運動的運動電磁波,這個運動電磁波不是均速的,而加速度非常高的運動電磁波。借助這個運動電磁波,驅動彈射器的動子(實際上相當于電動機的轉子)來高速推動戰機起飛。而電磁線圈的電源來自大功率電力控制設備,它實際上是由特高功率的可控矽整流器組成其一次元件,它能在高達幾千伏的電壓作用下産生幾萬安培的電流。有人說那不就是變頻器嗎?這只回答對了一半,因爲市場上的所有變頻器也不可能有這樣高的加速度,也就是說頻率的變化會有這麽快。而且變頻器在頻率增加時存在電機定子線路電抗增加的因素,在這裏更是嚴重。
  中央微機工控控制裝置,這方面技術並不是很高,尤其是在矽谷方面迅猛發展的今天。只不過這裏要求更高的可靠性和高速性、靈活性。控制裝置的輸出信號給大功率電力控制設備,同時又接受直線電機的反饋信號進行閉環控制,其速度是毫秒級的。也就是說其cpu運算速度??的廠家來說,這些早就實現了,比如是冶煉廠的電爐控制等。而且控制裝置的人機界面也是相當好的,操作人只需按下起飛什麽類型的飛機,如f-18等,中央處理器會自動根據風速、航母速度、載彈量等條件分析後進行儲能,並保證在消耗最你的能量下圓滿起飛飛機(當然還要一點保險系數的)。包括起飛無人機、預警機、對空對海作戰飛機等。而這些對于蒸汽彈射器來說是很爲難的。電氣的控制反應、最優控制等都是目前其它機械方面所不能比擬的。
  直線感應電機我已經說過了,磁懸浮列車就是用直線電機來驅動的。關于直線感應電機實際上原理簡單,上面也已說過,在實際生活中也可遇到不少。目前美國的電梯轎廂門就是采用直線電機驅動,而中國在還大部分停在車床上等不太多的場合。用于電磁彈射器的直線電機與它們相比可謂超功率的,而且其工藝方面也比普通的高。電磁彈射器的直線電機動子是采用鋁筒(大部分材料爲鋁),爲u型狀,其中3面與直線電機的定子相對,其中往複道與航母存在摩擦外,其余均不會産生摩擦,而且鋁筒質量輕,遠遠小于蒸汽彈射器的活塞,因此返回非常容易,減速道也可短的多。實際上,其中動子部分一部分專家認爲還可以進一步減輕,那麽電磁彈射器效率是明顯的。
  其實有的人一直固執的認爲,電磁彈射器是空中樓閣,或許只是在試驗階段,就是出來恐怕還要得好幾年呢。只可惜的是,老美的電磁彈射已經成功,而且已經裝上了航母,而且在已經使用蒸汽彈射器的航母中,用電磁彈射器更換蒸汽彈射器的計劃也在開展當中。當然,由于電磁彈射器比蒸汽彈射器輕,會造成航母左右重量不對稱,而且更難的是電磁彈射系統要代替一系列複雜的蒸汽彈射系統並非易事。這對我們來說,決對不是什麽好事,我國發展航母,宜跳過已經落後而又笨重的蒸汽彈射器,直接上電磁彈射器,正所謂更進何必只一步呢?
http://www.asklight.com/Article/Folder9/200744/60086.Html
 
另參本館: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 中國造航母的正反意見 看清中國的航母雄心 中國迫切需要航母嗎 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俄羅斯航空母艦 尼米茲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中國航母「遼寧號」

 

资料图:试航中的辽宁号航母。

驚心動魄!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東歸揭秘

1. 躍升式跑道 2. 起飛擋燄板 3. 指揮塔 4. 防空雷達(同054A護衛艦382型3D雷達 探距320km) 5. 衞星天線 6. 相控雷達(同052C驅逐艦氣+液冷式弧形外罩相控陣雷達 探距400km) 7. 戰機升降台 8. 艦載戰鬥機(殲-15/31約30架) 9. 2x24發FL-3000N及4x730火炮 10. 降落攔截索四條 11. 救生艇(桶內裝可自動充氣橡皮12. 飛機機艙 13. 船員生活艙 14. 艦隊 (052C/D驅逐艦 + 054A護衛艦 + 補給艦 + 兩棲艦 詳參【圖博館】:052D 台軍眼中的052C蘭州號神盾艦 054A、KDX2和高波艦 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15. 艦載直升機 (8預警機 +9反潛機) 16 潛艇 (2x093核潛艇或040AIP潛艇 詳參【圖博館】:台媒筆下的093、094 元級040潛艇)

「遼寧號」規格

•艦體:長304米、寬70.5米、吃水11米

•飛行甲板:長300米、寬70米

•滿載排水量:6.7萬噸

•續航力:大於7,000海里

•動力:2x37MW渦輪機

•最高航速:31節

•滿載乘員:約3,000人(包括機師,現定編制1,000人)

•艦載戰機:40-50架(機艙加甲板)

•艦載武器:紅旗艦對空導彈、近距火炮等

 

中美俄航母大對比

 

尼米茲級是三國航母中唯一采用了核動力的,總噸位超過了10萬噸,載機數量上達到了80架左右。我16號航母總噸位與俄庫茲涅佐夫號相仿,但載機數量遠遠超過俄航母。詳參【圖博館】:尼米茲航空母艦 俄羅斯航空母艦 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中國航母派和潛艇派之爭 中國造航母的正反意見 看清中國的航母雄心 中國迫切需要航母嗎 《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巨浪1與東風21
 

尼米茲級裝備了F-14和F-18兩型艦載機。俄配備的蘇33型艦載機一度被認爲是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艦載機,但糟糕的雷達和電子戰能力是其硬傷。J-15是在蘇33原型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配備了國産化的電子系統,它的著艦試驗是16號航母試驗中關鍵的一環。楨:未來將配殲-31!詳參【圖博館】: F-14 F-18 SU-33 PLA四代機之爭

 

在三國的反潛機中,只有美國的“北歐海盜”S-3A是唯一的固定翼反潛機。在早期曝光的16號航母平臺中,也曾出現過直9和卡31的身影。詳參【圖博館】: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台軍將有P-3C反潛機

 

在預警機方面,尼米茲的E-2C是最成熟的。俄羅斯沒有發展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而我國JZY-01的曝光,說明我國已經或在著力解決航母彈射起飛技術。楨:現配8預警機!詳參【圖博館】:E-2 直-8直升機 中國預警機

8預警機
 
爲什麽不能將重型直升機改造爲空中加油直升機? 詳參【圖博館】:日俄中台加油機
 
直-8型舰载直升机和潜艇协同出击的情景。军事图片中心袁永东摄
直-8直升机
最佳答案 沒必要呀!
我感覺沒有必要搞是從兩個方面考慮的一個是航程,在一個就是加油中的安全問題,或者可以說是飛行高度吧。
你想想固定翼飛機和直升飛機的航程嘛。差的太多了!固定翼隨便都是上千公裏的半徑航程就更遠了。直升機貌似沒有聽說作戰半徑上千公裏的。況且直升機也受自身負載的限制不可能帶多少油料的。所以西方沒有搞過。
還有飛行高度。你看看直升飛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800米的空中飛行。如果兩家直升機進行加油,高度還要降低。在平原還可以,如果像是在阿富汗那樣多山國家,一邊加油,一邊還有保證飛行安全。太難了!想不撞山都難啊!
蘇聯/俄羅斯就不知道了。不過一樓老兄說的還是第一次聽說的。(楨:解放軍可首創直-8加油直升機,以解決航母欠彈射而飛機載重不足!另參本館: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日俄中臺加油機)
 

蘇聯爲什麽沒有蒸汽彈射器

蘇聯的鼎盛時期是一個可以跟美國分庭抗禮的超級軍事大國。但我很納悶爲何像蘇聯這樣各種先進導彈,核潛艇,宇宙飛船都能造出來的國家卻只有那麽區區幾艘中小型的滑翹式航母,跟美國的超級航母根本沒法比。是蘇聯對航母不重視呢,還是蒸汽彈射器的技術含量真的這麽高以至蘇聯沒有多余的資金來研制。謝謝
提問者: jiangshuit - 實習生 一級 最佳答案蘇聯不是沒有彈射器,在烏克蘭的Nikta訓練中心就有彈射裝置,前蘇聯海軍航空兵曾成功彈射過Su-33和Mig-29K在Nikta,但技術不過關.
一、原蘇聯沒有采用彈射起飛確實是因爲技術不過關,而不是什麽在北冰洋無法使用。不過當時原蘇聯的蒸汽彈射器已經接近完成了,並且確定用在瓦良格的後續艦烏裏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上。技術上的困難導致了原蘇聯只得在庫艦上用滑躍起飛,而只能把彈射起飛用于後續艦。可惜的是,蘇聯一解體,就一切完蛋了。
二、蒸汽彈射器的最大難點在于開槽漏汽和密封問題,這依靠一個國家的治金工業水平。美國主力裝備的C13蒸汽彈射器用柔性鋼帶作爲密封材料。這幾年電磁彈射器逐漸成形,而我國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我想,如果我國確定用彈射起飛方式,倒是可以考慮直接用電磁的,避免出現化了大筆錢和人力搞攻關,最後弄出個落後東西。畢竟蒸汽彈射和電磁彈射沒有多少繼承性。電磁彈射器與電磁炮倒是一脈相承,電磁炮肯定是未來火炮發展的主流。
三、航母艦載機用彈射起飛最早是美國人想出來的,蒸汽彈射器則是英國人的發明。大家一聽到彈射器,馬上就想到是蒸汽的。其實在蒸汽彈射器出現之前,有壓縮空氣、火藥、液壓等各類彈射器。第一代彈射器是氣動轉盤式彈射器。
四、對滑躍起飛,許多人有個誤解。就是滑躍起飛比彈射起飛要消耗更多燃油,因此航程就要短很多。這和垂直起降飛機用垂直方式起飛比滑躍起飛要耗油的誤解一樣。雖然滑躍起飛的常規戰鬥機在起飛時要開加力,但這個時間很短,耗不了多少油。再說了,早期的F14A彈射起飛也要開加力呢。滑躍起飛的飛機比彈射起飛的航程要短的真正原因是,爲了滿足達到起飛條件,艦載機要減重。像蘇33,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3噸,但在航母上,它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6噸。
五、對于彈射起飛與滑躍起飛孰優孰劣,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俄羅斯人早就想用彈射,只是由于赫魯曉夫等白癡的阻撓,最後到原蘇聯解體時還沒有搞出來。蒸汽彈射器雖然技術上有難點,但也不是除美國人外,其它地方人就做不到的。只是需要時間和金錢去攻克這個難題。要是原蘇聯從蒸汽彈射器發明之日,甚至于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從事蒸汽彈射器的研究,也不至于出現後來年三十養肥豬的局面。 詳參【圖博館】:雷射與電磁砲
六、滑躍起飛的航母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不能裝固定翼預警機。固定翼預警機無法滑躍起飛。像卡31和海王之類的預警機能部分地解決問題,可其效能與E2C沒法比,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另外,不能裝載固定翼反潛機也大大削弱了反潛力量。滑躍起飛的航母的反潛能力僅和直升機航母相當,只能載反潛直升機。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743579.html
 

中國的FL-3000N被安裝在了16號航母上,其綜合性能應該與美國的海拉姆相近。俄羅斯沒有裝備類似系統,而是將其融合進了“卡什坦”中。詳參【圖博館】:世界艦載點防禦導彈系統 “卡什坦”對“密集陣”

 

俄羅斯航母裝備的“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而中美均采用了多管近防炮系統,作爲航母最內層的防禦力量。

 

  (中國海軍軍艦命名規定簡要如下(詳參【圖博館】:兩岸軍語):航母(如16遼寧號)、巡洋艦以行政省(區)命名,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核潛艇以“長征”加序號命名,獵潛艇以“縣”命名,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步兵登陸艦以“河”命名,補給艦以湖泊命名。

  艦艇編號

  1字頭爲驅逐艦(其中105-116屬北海艦隊,131-139屬東海艦隊,160-171屬南海艦隊);

  2字頭、3字頭爲常規潛艇;

  4字頭爲核潛艇;

  5字頭爲護衛艦;

  6字頭爲反潛護衛艇(獵潛艇);

  7字頭爲導彈護衛艇;

  8字頭爲補給艦、掃布雷艦;

  9字頭爲登陸艦。

  500噸以下的小艇以X字頭開始,X1字頭爲導彈艇,X2字頭爲魚雷艇,X3字頭爲護衛艇,X5字頭爲登陸艇。)

 

遼寧號庫茲涅佐夫號不同之處 2012-10-01 北京晚報

 

驚心動魄!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東歸揭秘
\
武漢航母的後部清楚的顯示出也要安裝一塊相控陣板子。
\
武漢航母的左側艦島清晰的反應出瓦良格號簡潔化後的艦島模樣。

  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已于近日正式交付海軍,由此我國成爲世界第10個現役航空母艦擁有國,也是最後一個擁有航母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衆所周知,遼寧號是從前蘇聯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改裝而來的。相比他的“姐妹艦”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遼寧號進行了哪些改變?我們從遼寧號威猛雄壯的照片中,又能得到哪些有關中國航母發展的重要信息?

  不同之處1

  桅杆代替大圓筒

  航母艦島變清爽

  遼寧號航母從前蘇聯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改裝而來。而瓦良格號從設計上,和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同屬于一個級別。因此從航母的大致外形、長度、寬度、排水量等基本指標上,兩者沒有大差異。在世界現役航母中,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尺寸和排水量僅次于美國的企業級和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近期有新聞披露,美國的企業級核動力航母即將在2012年退役,那麽可以確定,庫茲涅佐夫號這一級別的大型航母(包括遼寧號),已經穩穩居于世界第二的位置。

  由于庫茲涅佐夫號采用常規動力,因此航母飛行甲板上的艦島要比美國、法國采用核動力航母的艦島大一些,這不僅僅是因爲要給航母使用的鍋爐煙囪留下空間,而且也反映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前蘇聯電子工業的水平還無法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和集成化,只能以大體積來實現設計的要求。

  不過仔細對比遼寧號和庫茲涅佐夫號的照片,我們不難發現,遼寧號的艦島沒有了庫艦宛如叢林般樹立的各種天線,艦島上面的大圓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桅杆,其上是國産新型雷達,艦島原來的4面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也被換成了和中華神盾裝備一樣的國産有源相控陣雷達。整個艦島舷窗被封閉,在中國海軍淡灰色標准塗裝下,顯得更爲清爽。

  除了艦島,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原來在甲板周圍裝備的AK-630和“卡什坦”近防系統,在遼寧號上也換成了國産導彈與快炮近防系統以及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和電子幹擾誘餌發射器。而在甲板上,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原有的“花崗岩”大型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也被取消。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前蘇聯在航母發展上的一些彎路,已經被中國認真研究,前蘇聯航母“戲不夠,反艦導彈來湊”的惡果已經被摒棄,中國航母的發展已經走到了以艦載機攻防爲主的正確軌道上來。

  不同之處2

  加大滑躍角度

  提升作戰性能

  庫茲涅佐夫號和當初的瓦良格號盡管是同一級艦艇,都使用滑躍式甲板起飛的方式,但兩者前甲板上翹的角度稍有不同。

  前蘇聯在設計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時,保守地將甲板滑躍角確定在12度,但是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建造後的幾年測試中,根據參與試驗的飛行員的意見和試驗結果分析,如果加大滑躍角,可以進一步提高艦載機的起飛安全性能和載重能力,更有利于整體作戰性能的提升,于是瓦良格號滑躍甲板的滑躍角便增加到了14度。這樣在同樣使用蘇-33艦載機的條件下,遼寧號的甲板可以增加10%的起飛重量。

  不同之處3

  艙室結構有變化

  滿載排水量增加

  除了外形,遼寧號的內部更值得分析研究。根據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相關情況,我們也可以一窺這樣一艘大型航母的內部複雜程度。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總共有7層甲板、3800個艙室,可容納1900名艦員、17架固定翼戰鬥機和17架直升機。瓦良格號(即今遼寧號)與庫茲涅佐夫號在艦體布局等方面並沒有大的出入,但是由于內部艙室結構和艦內油料裝載量的變化,滿載排水量增加了6000多噸。同時,瓦良格號采用了全新的總段模塊化建造方法,全艦共由1059個建造分段及安裝單元組成,比庫茲涅佐夫號減少了35%。各種大型機械都是以整機機組的方式進入艦內安裝的,設備的完好率、安裝及與艦內系統集成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艦體防護方面,瓦良格號與庫茲涅佐夫號有著細微的差別。有資料顯示,庫茲涅佐夫號開始采用新型水下防護結構來提高整艦的抗打擊能力和生存力,由外向內分別爲:空艙(擴展艙)、吸收艙(內貯藏油艙)、過濾艙(安裝有各種管路),並設置了120毫米厚的高強度複合防彈裝甲。瓦良格號在繼承了庫茲涅佐夫號防護結構的同時,並沒有繼續采用高強度的複合防彈裝甲,爲瓦良格號節省出近200噸的結構重量,防護能力卻沒有下降。

  就在遼寧號服役的前幾天,印度從俄羅斯購買的二手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在試航中突然發生鍋爐故障,造成航母服役時間再度推遲。可見,航母再強大,沒有可靠的動力是絕對不行的。從世界現役航母來看,美國和法國航母均采用核動力,但2萬噸左右的輕型航母一般采用燃氣輪機。而大型航母如果不采用核動力,蒸汽動力是非常合適的選擇,技術也相對更成熟有把握。當然技術成熟也是相對于核動力而言的,即使是蒸汽動力,由于航母噸位大速度快,對鍋爐要求也很高。如果技術不過關,就會鬧出類似印度的笑話。

  從未來發展看,航母核動力是趨勢。甚至前些年俄羅斯也傳出要把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改成核動力的消息,但實際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難度不下于重新建造一艘新航母。就遼寧號來說,蒸汽動力已經完全適用,沒有必要在這方面冒險。

  不同之處4

  海上輪換獨一份

  超級伴侶在身邊

  在遼寧號服役現場,除了航母本身,我們注意到它身邊還有一艘白色舷號爲88的大型艦艇。從舷號上看,這艘艦艇應該屬于訓練艦類的輔助船,因爲海軍序列裏還有81鄭和號航海訓練艦,82世昌號國防動員艦。

  從網絡流傳的88艦圖片發現,其龐大的艦體周圍密布著舷窗和扶欄,視線所及範圍內沒有安裝任何武器裝備,甲板上方空蕩平整,鋪有紅綠相間的塑膠跑道,甚至還有籃球架。這和鄭和號、世昌號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網友認爲,從外形內部設施來看,88艦更像是海軍版的巨型郵輪。

  乘坐郵輪旅遊,近年來已成爲國人休閑的一種時髦方式。而以巨型郵輪作爲海軍航母艦員遠海學習和休整的設施,進而快速實現航母戰鬥力的生成,這在世界海軍發展上還是獨一份。當初前蘇聯海軍航母在遠洋上可沒有這待遇,現在的庫茲涅佐夫航母更是沒有這樣的超級伴侶。

  現代航母的發展,不但受限于航母本身的技術平臺,而且和海外基地的數量配備有直接關系。美國之所以能夠有世界最強大的航母力量,和美軍遍及世界的海外基地有著緊密聯系。美軍航母在遠海訓練或作戰都能到基地補給,艦員也能到陸地休整。反觀前蘇聯航母發展,由于沒有海外基地的支撐,每次航母遠海訓練,艦員長期在海上生活,枯燥無味,到後來幾乎是苦不堪言。現在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基本限制在地中海、黑海和巴倫支海附近,幾乎無法實現遠洋出擊。

  但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像美國那樣具有全世界基地網絡。88艦的出現,可以說另辟蹊徑找到了一條解決航母發展和基地支撐矛盾的辦法。當然,88艦不能完全代替海外基地的存在,但可以減少航母對陸地基地的要求,可以通過郵輪海上輪換和陸上基地輪換的組合方式,提升整個航母作戰群的戰鬥力和費效比。畢竟海外基地的費用十分昂貴,即使像美軍,近年來也在縮減海外基地的數量。筆者鬥膽推測,88艦伴隨保障模式不但是中國海軍首創,而且將來會成爲其他國家海軍學習的經典案例。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0-01/0846702585.html

  相關新聞

專家稱遼寧號航母要優于俄印兩國現役航母

印度購二手航母成笑柄 印將軍中俄方美人計 “世界第二”夢想破滅

俄改裝印航母 延明年十月交艦

 

遼寧號航空母艦 维基百科

 

遼寧號航空母艦的官方名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遼寧艦,簡稱遼寧艦,舷號為16,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可以搭載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原來為蘇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2號艦瓦良格號(俄文:Варяг;英文:Varangian)。

  1980年代中後時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因而中斷。由於經濟原因,俄羅斯與烏克蘭無辦法達成協議;1995年,俄羅斯決定將瓦良格號從俄羅斯海軍編製退出,並且作為償還債務的替代品正式送交予烏克蘭;烏克蘭則決定將瓦良格號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1998年至1999年年間,一家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以商業原因向烏克蘭方面購買瓦良格號,幾經拖延及波折,終於購買成功。於1999年7月開始,瓦良格號被拖回中國,然而中途亦都受到阻撓,最終瓦良格號於2003年3月4日方才抵達中國大連港。至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號被拖進大連造船廠的乾船塢,開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更改安裝及繼續建造。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技研究、實驗及訓練用途[4][5]。2012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公布瓦良格正式更改名稱為遼寧;同日早上,官方舉行了交接入列儀式,將遼寧艦正式交付予解放軍海軍。

  指揮官

艦長:張崢,海軍大校。

政委:梅文,海軍大校。[6]

  航母艦員

遼寧艦的編製等級為正師級,編製員額1,000餘人。首批艦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軍官達到98%以上,其中具有碩士和博士的有50餘人。與其他國家的航空母艦一樣,遼寧艦上有5%為女性人員[6][7]。

  命名

自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後,關於其的命名便眾說紛紜。最早於2008年時,有中方媒體編造西方媒體名義之新聞,稱其為施琅號(施琅為明末清初軍事家,明鄭降清將領,幫助清攻佔台灣)[8]。但是這一說法隨後遭到了國務院台辦發言人的否認[9];並且一部分輿論認為,如果航空母艦命名為施琅號的話,「無疑會在台灣地區以及國際社會產生負面影響。」[10]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路上,很多網民認為該艘航空母艦可能會名為毛澤東號、孫中山號或者北京號等[11],亦有消息人士指稱軍隊可能將這艘航空母艦命名為薩鎮冰號[12]。

  《鏡報月刊》報導,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將被命名為旅順號,因為旅順口記載了當年日本及俄羅斯對中國的侵略,以及蘇聯為培育訓練中國海軍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原本有一艘江衛II級527號旅順艦,年前已經更改名稱為洛陽艦,就是為了騰出該名。[13]

  2012年8月19日,解放軍少將羅援表示,可以考慮將瓦良格號冠名為釣魚島號[14]。

  2012年9月2日,瓦良格號被塗以阿拉伯數字16的舷號。其後,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表示估計,航空母艦會以湖北號命名,理據是湖北是第16大省份,且是中國航空母艦之父劉華清的故鄉。然而,為了避免艦艇重名或者交叉,三大艦隊艦艇名稱必須要嚴格地按照區域來劃分,湖北號劃歸東海艦隊。若果航空母艦被編制入北海艦隊,則理應用華北、東北與西北等14省區的名稱來命名[15]。9月10日,《南方都市報》引述權威人士消息,瓦良格號「將會以改造時它所在的省份來命名」,即遼寧號。[16] 9月25日,官方公布其命名為遼寧號。[17]

  建造背景

瓦良格號原屬於前蘇聯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1982年5月7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決議按1143.5設計方案建造第三代航空母艦,「定單105」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在1982年開始工程,次年,蘇聯再次決議生產「定單106」的第二艘航空母艦。兩艘航空母艦都是分配給烏克蘭聯盟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承建。黑海造船廠之所以有利於航空母艦生產,在於其擁有芬蘭科尼公司生產的兩部具有900噸起重能力的天車,面積達1.8萬平方米、具備40,000噸承重能力的造船平台,以及過往製作航空母艦的經驗。1985年12月4日,名為里加的「定單106」移動至造船台,1988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定單106」被正式命名為瓦良格號,以紀念日俄戰爭中沉沒的瓦良格號巡洋艦。至1991年11月,瓦良格號的完成度達到68%。

  此時蘇聯解體,正在工程中的瓦良格號由於位於烏克蘭國內,因而只能夠停靠在廠區外的南布格河口。1993年,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俄羅斯海軍總司令格羅莫夫和烏克蘭總理庫奇馬來到黑海造船廠,討論完成瓦良格的可能性。烏克蘭要求俄羅斯支付整艘航空母艦的造價,俄羅斯則堅持支付當初蘇聯政府未支付的30%貨款,最後討論中斷。1995年,瓦良格號正式退出俄羅斯海軍編製,作為償還債務的替代品交予烏克蘭;時任烏克蘭總統的庫奇馬決定將瓦良格號交給黑海造船廠處置。[18][19]

  中國購入

早在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部分人士均有自行生產航空母艦的打算。1985年3月,廣州造船廠拆解報廢的澳大利亞海軍墨爾本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曾派員參觀,這次拆解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研究人員留下深刻印象。而當時劉華清打出「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認為航空母艦是戰略中的一環。但是限於國力,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無力生產或者保有航空母艦。進入1990年代中期,生產航空母艦的言論因為實際上無能力負擔的情況下而冷卻。

  1997年,簡氏雜誌的報導《瓦良格號即將解體》後,未建造完成的瓦良格號再度引起世人關注。當年的工程並非是解體艦隻,而是將艦上所有的機電設備拆除。工程完成後,烏克蘭公佈希望以2,000萬美金的價錢,招攬為此艘艦隻解體的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對此很感興趣,當時烏克蘭政府預計解體該艦需2.5億美元,廢鋼卻只值500萬美元。烏克蘭為此曾接觸包括中國的多個國家,中國軍方亦派出代表團前往了解。一家法國公司曾打算將瓦良格號改造成海上航空母艦酒店,但是因為船艙太低而作罷。還有一家英國公司打算將航空母艦改造成海上監獄。[11]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內部分為兩派,一派支持買個半成品回來改造,另一派支持自行研發航空母艦。經計算,需要昂貴的投資才能夠使到航空母艦完成,軍方高層於是決定放棄購買。(一說為兩國私下秘密訂立買賣協議)[5]

  1984年從廣州軍區體工大隊退役的香港創律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徐增平,在1997年通過新聞報導了解到烏克蘭正在出售瓦良格號後,就飛赴烏克蘭實地了解考察,提出以創律公司名義購買航空母艦的構想。[20] 他以自己的名義註冊了一家名為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的私人公司,並且以購買船隻為賭船為理由,前往商量及討論購買事宜[21]。有資料顯示,當年大舉投資實業的華夏證券投入了5.8億人民幣以購買瓦良格號,其有可能為徐增平的資金來源。[22][23]

  1998年至1999年年間,航空母艦本體初步定價在1,800萬美元,在中方提出需要航空母艦的設計圖紙用於改造時,烏克蘭將價格提高到2,000萬美元。雙方初步同意後,中方等候批覆,烏克蘭方面卻突然稱需要通過拍賣會拍賣。經過公開競標,中方正式以2,000萬美元投得航空母艦及30多萬張、近20噸重的設計圖紙,然而當中部份關鍵的設計圖紙有遺失。烏克蘭方面的船廠人員及警衛在圖紙交接完畢後,敬禮送別,不少人為之流淚。[24]

  拖回中國

交易達成後,瓦良格號的設計圖紙由專機運往中國,航空母艦本身則於1999年被拖往中國。瓦良格號船身的名字旁,標有英文「聖文」單詞,代表該船的新註冊地聖文森特島和格林納丁斯群島的首府。按原定計劃,船將會經過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地中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這時,土耳其以無動力大型艦隻的拖運若發生意外,有可能阻塞博斯普魯斯海峽或達達尼爾海峽為理由,拖延發放航行許可。中方為此與其展開長達一年半時間的談判。

  談判中,土耳其認為即使中方能遵守其約定的20條海上防範措施,對海峽內的船隻威脅只能降低60%-70%。為此土耳其方面需要在航空母艦通過期間,禁止船隻通過,使用7艘拖船和消防救生船維持秩序,另要求所有船隻安裝由土耳其提供的通信設備,通過時打開船上所有照明設備。對於其通過時的所有風險,運輸方全部承擔,並且需要支付10億美元保證金。最終雙方達成協議,航空母艦得以允許通過。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在穿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時,共有16名領航員和250名水手參與運輸工作。11月3日航空母艦進入愛琴海後,遇上了風暴,3艘拖船的拖纜相繼刮斷,航空母艦失控。航空母艦上3名俄羅斯籍水手、3名烏克蘭籍水手和1名菲律賓籍水手儘力挽救仍無法阻止航空母艦失控,最終航空母艦在希臘優卑亞島擱淺,希臘海事救護直升機救走水手。11月6日,拖船哈里瓦冠軍號(Haliva Champion)的水手阿力士·利馬在試圖固定拖纜時殉職。11月7日,運送公司用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再次控制住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從地中海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再從西岸環繞非洲大陸。2001年12月11日,航空母艦駛過好望角後橫穿印度洋。2002年2月5日,航空母艦駛入馬六甲海峽,隨後進入中國的南海區域。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整個航程達15,200海里,花費3,000萬美元[4][25]。

  改造

2011年7月3日拍攝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旁邊舷號88是中國海軍的徐霞客號海軍豪華客輪(也有說法稱為訓練艦),用以航空母艦訓練人員的輪換。

2002年3月4日瓦良格號停靠在大連港後,並未如早前所宣稱般改作為賭場用途,而是將其放置在海港上一年而未有任何動作,甚至任由民眾靠近參觀。有資料顯示,徐增平通過關係找到已經退休在家的海軍中將張序三,表示只要軍方想要,願意原價賣給海軍。由張序三牽線與負責艦船研究的船舶第七研究院聯繫,最終將航空母艦交予中國軍方。[5]

  2005年4月26日,大連港輪駁公司的6艘大馬力拖輪把瓦良格號拖進了大連造船廠的乾船塢,8月初,瓦良格以標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灰色塗裝再次下水;並且開始進行更改安裝工程,包括結構更改安裝:取消艦首12單元反艦導彈垂直發射筒,將士兵船艙前移合併,以獲取擴充機庫的空間;安裝了4台總功率為200,000馬力的TB-12蒸汽輪機等等。然後中國又花費了約一年多的時間,將船上的部分設施拆除[26]。直至2008年7月,瓦良格號仍然未有更多的改造工程進行。[27] 2008年末,中國戰略評論家張召忠少將公開指稱瓦良格號將會是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這番言論使得瓦良格號再次成為世界軍事論壇上的焦點。與此同時,瓦良格的改造工程重啟,艦首部分和遠程反艦飛彈垂直發射系統被拆除,並開始加裝新的武器設施。[28] 與此同時,航母工作人員的訓練工作展開。位於武漢中國艦船設計研究中心新區的形似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艦橋和甲板的建築建成,並被用作模擬訓練。該建築物尺寸和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十分相似,擁有和瓦良格號類似的滑躍式飛行甲板和艦橋,建築頂部還停放有飛機模型。[29][30]

  2009年5月,瓦良格號艦首的蘇聯海軍的航空兵徽章被拆除,船身的俄文艦名被鏟去;8月21日艦島改造開始。經過了幾個月的改造,2010年3月19日,瓦良格號進入舾裝碼頭,進行外部改造。[31]

  2011年4月,環球網及新華網等官方媒體均轉述予外國媒體有關該航空母艦的消息。[32] 同年6月,瓦良格上的工作人員開始清理甲板,相控陣雷達和地對空導彈已加裝在艦上,這被外界認為是主體改造工作完成。[33]7月27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此為官方對瓦良格號的軍事改造工作的首次承認。[34]

  試航

2011年8月1日,甲板經清理及塗漆工作完畢,傍晚數以百計的海軍官兵列隊登上了航空母艦進行系統測試。[35] 8月10日,瓦良格號出海進行航行試驗,主要測試其動力輸出系統,8月14日上午返航,共計5天時間。返回後繼續在船廠進行改裝和測試工作。[36]

2011年11月29日,第2次出海,開展相關科研試驗,12月11日返回,持續時間長達13天。[37]

2011年12月20日,第3次出海試航,[38] 12月29日返回,持續時間達9天。

2012年1月8日,中國航空母艦平台第4次出海試驗,1月15日返回,歷時8天。

2012年4月20日,8時許再次從大連啟航,出海進行第5次海試,[39] 經過11天海試,於4月30日在濃霧中悄然駛回大連港,海試比預期超出一天時間。[40]

2012年5月6日,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進行第6次試航,5月15日17時許駛回大連港泊位,完成了為期9天的海上測試。[41] 5月23日9時起至6月1日7時,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進行第7次試航,持續時間超過200個小時,共計10天。[42][43]

2012年6月7日9時5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開始進行第8次航海測試[44],6月22日10時42分,完成第8次海試返回大連港,[45][46] 共計16天。

2012年7月6日上午,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再次駛離遼寧省大連市造船新廠碼頭,開始進行第9次航海試驗[47]。7月30日8時2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完成長達25天的第9次航海試驗,返回大連造船新廠碼頭,這是迄今歷次海試中時間最長的一次[48],歷時25天。

2012年8月27日15時35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在經過近一個月的休整之後,駛出遼寧省大連市的停泊碼頭,開始第10次海試。[49] 8月30日9時30分,中國航空母艦平台在經過4天的第10次海試後,平穩地停靠在遼寧大連港碼頭。此次海試時長度不足70小時。[50]

  入列

2012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網站公布艦隻更改名稱為遼寧號;同日早上10時許,官方於大連造船廠舉行交接入列儀式,將16號艦隻正式交付予解放軍海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均有出席[51],其他人士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國務委員及國務院秘書長馬凱,中央軍委委員及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中央軍委委員及海軍司令員吳勝利等。眾人於儀式完成後登艦視察,檢閱海軍儀仗隊及視察艦上設備[52][53]。

  設計特點

在設計之初,蘇聯意圖建造一種達90000噸級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性能與美國配備有蒸汽彈射器的航空母艦相似;但因應資金,技術及戰略需要,蘇聯被迫降低標準,作為基輔級航空母艦向烏里楊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的過渡艦型。最終,該級別航空母艦為65000噸級,放棄了配備蒸汽彈射器轉而採用滑跳式甲板。艦載固定翼戰機依靠使用本身的引擎動力,衝上跳板升空。這種設計比起採用平面彈射器的航空母艦具備更高的飛機起飛角度和高度,所需要的操作人員較少;但飛機離艦的動力完全依靠該飛機的自身引擎,要在較短的甲板上達到足夠的離艦速度,增加了對其艦載機設計的難度。故此,對於艦載戰機起飛的重量亦有所限制,較難實現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升空,大大降低了其作戰效能。為了保證飛機在超低速的狀態下平穩而不進入失速狀態,會對飛行員的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54][55]

  該艦原也可以擔任巡洋艦,因為它原裝有12枚長程P-700 花崗岩/SS-N-19海難反艦飛彈和諸多武裝。中華人民共和國購入該艦後,在後期的改造工程中拆除了反艦飛彈發射裝置,並予以改裝以適合其它用途。[28]

  原艦參數

主尺寸:艦長302米(全長)、281米(水線)、艦寬70.5米、吃水10.5米

飛行甲板:長304,5米、寬75米

機庫:長152米、寬26米、高7米

排水量:55000噸(標準) 67000噸(滿載)

動 力:4台蒸汽輪機 4軸 200000馬力

航 速:29~31節

續航力:大於7000海里/18節

艦 員:1960+626(飛行人員)

武器裝備:

12單元SS-N-19反艦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2枚) 4座六聯SA-N-9防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92枚) 8座「卡什坦」(Kashtan)導炮合一近防系統 4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防炮 2座10管RBU 12000反潛火箭發射器 最大可載50架飛機,約為Su-33(Su-27)和Mig-29戰鬥機、Ka-27反潛直升機、Ka-31預警直升機等類型 電子設備:

聲納:Zvezda-2 主動搜索/攻擊(中低頻)聲納和MGK-345 Bronza/Ox Yoke 艦體聲納 雷達:兩座三面對空搜索雷達;1座MR-710「頂盤」三座標對海/空搜索雷達,D/E波段;2座MR-320M「雙支柱」對海雷達,F波段;3座「棕櫚葉」導航雷達,I波段 火控:4座「十字劍」,K波段,控制對空飛彈;8座「熱閃」火控雷達,J波段,控制近防系統 電子干擾:2部PK-2、10部PK-10[18]

  遼寧號武器裝備

18聯裝HQ-10(FL3000N)防空飛彈×3:左舷前部,左舷後部,右舷前部 30毫米近防炮(10-12管?)×3:左舷後部,右舷前部,右舷後部 12聯裝反潛/反魚雷多管火箭(RBU-6000)×2:左舷後部和右舷後部 多功能干擾火箭:24聯裝×4(左舷後部和右舷後部各1座,右舷中部2座),16聯裝×2(左舷中部)

  各方反應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方於7月27日正式宣布中國在「利用一艘廢舊航空母艦平台進行改造,用於科研試驗和訓練」後,各方對此作出了表態。

美國:美國時任負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接受採訪時稱「中國擁有航空母艦很正常,中美兩國有足夠的智慧避免衝突,和平共處」[56]。

日本: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7月28日表態稱「(中國航空母艦)不僅僅令日本產生擔憂,也將成為整個地區和國際社會面臨的問題」,「期待中國公開包括擁有航空母艦的具體目的、今後的建造和部署計劃在內的信息」[57]。

菲律賓:菲武裝部隊發言人米格爾·羅德里格斯海軍准將表態稱「中國的有關舉動不會影響西菲律賓海(即南海)的穩定」,「我認為那影響不大。那是世界各國海軍建立信心的舉措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在建造航空母艦,但沒有理由感到擔憂[57]」。

中華人民共和國囯防部發言人楊宇軍於2012年5月31日在記者會上回應有關「瓦良格號頻繁海試是否意味著中國航母的列裝日益臨近」的提問時說,「自去年8月以來,我航母平台已經多次進行出海試驗,後續還要按計劃開展一系列的科研試驗,這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58]

2012年7月26日,楊宇軍在國防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有關「有傳聞稱,該航母平台將於建軍節前後入役」的提問時說,「至於剛才所說的航母平台將於8月1日前後交付部隊使用,我沒有得到這方面的消息。」[59]

   參考文獻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3%A6%E8%89%AF%E6%A0%BC%E5%8F%B7%E8%88%AA%E7%A9%BA%E6%AF%8D%E8%88%B0

 

台長: 阿楨
人氣(8,342) | 回應(10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海軍 |
此分類下一篇:俄羅斯航空母艦
此分類上一篇:美“聖安東尼奧”LPD兩棲艦

顯示全部100則回應

圖博館
中國如何對付美軍闖南海可學俄軍駛近美國阿拉斯加2017.02.20新浪軍事

  “維克托•列昂諾夫”號上佈滿各類信號蒐集天線
  俄羅斯海軍的“維克托•列昂諾夫”號偵察艦15日早上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潛艇基地不遠處被發現。據福克斯新聞台稱,俄方軍艦是在諾福克郡西北部65海里處的國際水域出現的,而美國領海僅限於岸邊12海裡(22公里)的範圍。有電視台的消息人士稱,這艘軍艦能攔截訊息和信號,還有“檢測出美國海軍聲吶系統的能力”。對此,美國五角大樓新聞發言人指出,俄艦靠近美國海岸屬正常現象,“這是合法的行為,我們自己也在全世界進行類似的行動。美海軍”對這艘船的出現並不擔心,但卻要監視它的一舉一動。
  大多時候“維克托•列昂諾夫”號是停泊在港內的
  在俄羅斯海軍的偵察艦中, “維克托•列昂諾夫”號中型偵察艦屬於“維什尼亞”級,這一級別的艦共有7艘,這艘艦編號SSV-175(俄文編號CCB -175),由波蘭格但斯克甚切青造船廠建造,1988年下水,服役初期隸屬黑海艦隊,1995年調入北方艦隊,2004年4月被改為現名。由於這艘艦是在冷戰時期製造的,所以體現了前蘇聯海軍的特色,其滿載排水量3470噸,全長91.5米,舷寬14.6米,航速為16節,全艦多處都安裝了靈敏的偵察聲納系統,它還惹人注目地帶著幾個保護天線的圓頂,艦上裝滿了計算機和信號處理設備。但最大的特色是艦上安裝了2部AK-630近防武器和2部SA-N-8防空導彈用於自衛。
  “維克托•列昂諾夫”號被發現時常出沒古巴的港口
  據稱,SSV-175是主要用來偵察敵方潛艇信號,特別是隱秘的美軍核潛艇的水下聲信號,是該艦主要蒐集的目標。在俄獨立後,這些偵察艦大多被閒置,但近年來卻表現得較為活躍,曾數次出現在美軍演習區域附近,還被發現在古巴停靠過。這艘軍艦最近一次在美國海岸附近被發現是在2015年4月,而稍早前的2014年5月也曾出現在佛羅里達東海岸,而且均為美國海軍潛艇基地附近。根據美軍的消息人士稱,這一級別的軍艦能攔截訊息和信號,還有“檢測出美國海軍聲吶系統的能力”,是對美海軍核潛艇的最大威脅,這些艦隻蒐集的數據可供俄羅斯潛艇和反潛機作為反潛戰數據庫使用。
2017-02-21 11:44:28
圖博館
從這次俄偵察艦的航行來看,沒有進入美國領海12海裡的範圍,所以美國無權對其說三道四。不過,SSV-175的偵察作用範圍可達100海里以上,即便是在美國最主要的海軍基地之一——諾福克附近航行,也足以將附近美軍艦艇的聲吶和雷達信號收入囊中。雖然美國五角大樓似乎很大度地說,這是正常的行為,美國並不擔心,但實際上這是無可奈何的說辭,因為之前美國海軍艦艇常常貼近其他國家的12海裡領海線航行,而其所時常打出的旗號就是:美軍艦艇是在國際海域航行,這並不違反國際法,別國無權干涉。如果現在美國反對,那就是自打嘴巴。
  美國媒體報導中國海軍艦艇進入阿拉斯加12海裡的截圖
  因此來看,當今國際上的軍事競爭與對抗,不但要加強有效偵測的力度與頻度,還要學會合理利用國際規則,更要掌握讓敵對一方說不出反對的理由來的依據。如今美國“卡爾•文森”航母戰鬥群已經第16次部署到南中國海,其此時此刻來到這裡的圖謀不言自明,且很可能會挑戰中國在建島礁的12海裡領海主權,這對中國而言是莫大的挑戰,而如何反擊美軍的挑釁將是今後中國海軍面臨的主要任務。可以這樣設想,今後中國海軍將不定期派出艦艇,學習俄美的做法,到美國12海裡領海線外巡邏偵察,因為這是合法的。建議中國海軍就像2015年9月派出5艘艦船編隊駛近美國阿拉斯加那樣,讓美軍啞巴吃黃連,只能自圓其說。(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應該讓航母編隊定期進行遠洋綜合性訓練,沿著夏威夷群島---洛杉磯沿岸---舊金山沿岸---西雅圖沿岸---阿拉斯加,經白令海南千島群島回國,沿著北太平洋轉一圈,即鍛煉了部隊,又用實際行動回應了美帝的霸權,在遠洋中慢慢摸索出漏洞,以便在今後向深藍海軍發展中積累經驗!
 沒這個膽,最多就是事後吹吹牛說:我軍密切跟踪監視(躲在美軍航母后面)美航母一舉一動,最後美軍夾著尾巴逃跑了(大搖大擺離開)
 這是個什麼樣的(磚家)?中國跟美國那麼遠,我們在那邊也沒有軍事基地。怎麼去巡航,費心費力的見不到什麼效益。能行嗎?俄國就不一樣了,他們邊境接壤,巡邏近水樓台。美國在我們的周邊的基地多了去了。拿我們跟俄國作比較,你是腦子進水了是吧。不管美國和俄國怎麼在對方的海岸線上巡邏。我們就是不允許美國人在我們的海岸線窺視我們。進入我們的領海那就一個字,打。
2017-02-21 11:45:09
圖博館
我們應有戰略定力,正如美國航母到南海巡航並不具有軍事上的實際意義,換句話說一旦開戰美國航母到南海就是死路一條,中國現有的打擊手段足可以將第一島鏈內的航母送入海底。但我國現在還不具有與美國遠海作戰能力,這時的挑釁只會招來不必要的對抗,吃虧的是中國。我忍,但不代表我沒有血性,我們可以在第一島鏈內採用必要手段,跟踪、警告、驅離美國戰艦。一旦中國具有遠航作戰能力,阿拉斯加只是中轉,甚至美國近海,我們都將存在!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20/doc-ifyarrcc8101696.shtml

美航母入南海無所遁形中國實時監測半小時定位一次

  2017.2.18,美國海軍發表聲明,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打擊群進入南中國海巡航,並自稱這是他們第16次巡航南海。此前在菲律賓海的演習中,卡爾•文森號還得到了來自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B-1B戰略轟炸機的護航和合練。據報導,該航母打擊群會一直在亞太地區巡航到6月份,然後由駐日美軍裡根號航母接班,由此保證美軍在亞太地區航母打擊群的連續存在。
  很顯然,美國海軍的此舉,可能再度惡化南海敏感水域的矛盾。核航母與B-1B,是國家威懾力的重要載體。兩個戰略打擊平台聯合出現,並不多見,讓外界進行了很多聯想。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堅決反對有關國家的行動,並會在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世界各國都以為中國發言人的聲明和人民日報的文章所述的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都是嘴上說說而已。
  然而,中國真的僅僅是嘴上說說麼。
  中國的對應措施早已部署,首先是在2月10日,海軍兩艘052C/D導彈驅逐艦和一艘補給艦離開三亞軍港駛往南海,與航空兵等部隊進行聯合演練。這3艘艦艇都是解放軍海軍新型主力艦艇,隨艦搭載直升機3架及陸戰隊員數十名,將進行實戰條件下聯合防空等課目訓練。
  12日至13日,海軍遠海編隊協同航空兵、岸基防空兵進行了一場聯合防空作戰演練,在南海某海疆悄然打響。紅方構築了遠中近三層防空網,外圍由海軍航空兵某部殲11BH待戰,中層由長沙艦和海口艦負責區域防空,近程由岸基地面防空火力嚴陣以待。這是解放軍海軍動用島礁岸防部隊、駐島岸基航空兵在內進行的一次合成演習,是中國在南海展開島礁吹填建設以來,首次檢驗南海海疆的新防衛體係作戰能力。這意味著南海防禦系統已經具備作戰能力,南海已經完全要塞化。
2017-02-21 11:45:36
圖博館
早在2015年10月27日,美國海軍拉森號導彈驅逐艦非法闖入中國南沙群島有關島礁的鄰近海域。中國官方的一則報導就首次暗示中國曾派遣潛艇赴南沙海域,應對美國軍艦挑釁,並對美艦實施了模擬攻擊。解放軍報2015年11月28日報導,剛剛執行完跨晝夜遠航訓練任務的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72號潛艇,在返航途中臨時受命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緊急海上任務轉換、遠程快速奔襲、深海戰備巡邏。該艇直接進入戰備,經過20多個小時的長途奔襲抵達任務海域,進入深海巡邏狀態,多次完成對敵艦的模擬攻擊。該報導所述對敵艦進行的模擬攻擊,說明372艇成功的在水下伏擊區捕捉到了來犯敵艦,並對其進行了模擬攻擊。現代潛艇的模擬攻擊,除了不發射導彈或魚雷,其餘工作程序和戰鬥動作與實戰完全形同,這意味著如果美艦在南海持續挑釁,與中國產生擦邊走火式的衝突,我方潛艇可在第一時間就擊沉之。從美軍的事後反應看,美國拉森號導彈驅逐艦並沒有發現在深海巡邏並追踪美艦的我方潛艇。
  美國航母在南海的挑釁,會受到中國潛艇的威脅。水面艦艇在有水下敵情狀態下,如探測到水下有海水躍層,通常會迅速脫離,以防止自身反潛能力下降,敵方潛艇利用躍層隱蔽出擊。1996年台海危機,我軍在台海地區組織海空聯合演習,美國派遣雙航母艦隊炫耀武力。在我水下力量與美國航母捉迷藏和過招時,美國航母曾突然掉頭脫離對峙區。按慣例美國決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除非他的自身安全受到威脅。事後我海軍分析,這是美國航母遇到水下躍層,發現聲吶隔離現象,致使其看不清周圍的環境和目標,航母成了瞎子,此時航母非常危險,很容易被隱蔽在躍層下的我方潛艇一擊斃命,所以緊急撤離。
  很顯然我海軍部隊不可能只命令一艘潛艇單獨實施一級戰備。南海艦隊擁有十幾艘俄製基洛級636M型和國產039A型常規潛艇,以及3艘國產093型核潛艇。這些潛艇在南海進入一級戰備,可在數百海裡半徑內形成一個潛艇伏擊區,採用狼群戰術,應用俄製的53-65KE反艦魚雷和俱樂部潛射導彈,以及線導+尾流雙重制導的國產魚-6型重型反艦魚雷和鷹擊82潛射導彈等武器,可對闖入我南沙海域的美國軍艦實施毀滅性打擊。
  俗話說的好:嘴皮子再硬白搭,拳頭夠硬才是王道。
  中國軍方經常用鴨子形容美國航母,早在七十年代,就斷定美國航母靠近中國近海,會如同澡盆裡坐以待斃的鴨子。現在證明這話說的很對。
2017-02-21 11:46:42
圖博館
中國在南海永暑島、渚碧島、美濟島的鐵三角堡壘機場已建成,都是3000米跑道的大型機場,可起降遠程戰鬥機和大型轟炸機。以南沙三個機場和西沙永興島機場為圓心,1000公里為半徑,重疊區域基本覆蓋整個南海地區。
  如在每個島上部署一個大隊的12架殲-11BH等三代機,海軍就可部署有2個航空兵團的42架三代機,外加反潛機、預警指揮機等機型,可在整個南沙群島海域形成海空優勢,其強大威力,足以成為南沙群島的定海神針!
  目前中國在南海行政中心——西沙永興島,部署有紅旗-9號遠程防空導彈和紅旗-6A彈砲結合防空系統,又有隨時調派的南海艦隊某機動岸導團的鷹擊-62遠程岸艦導彈,下一步還將進駐永暑島和美濟島。鷹擊-62的最遠射程達400公里,能夠通過海軍預警機、警戒機,以及遠程目標偵察和指示系統,依靠海軍數據鏈系統,實施對海飽和攻擊。鷹擊62可在南海構成一個三角形的岸艦導彈陷阱,可以讓當今世界防空能力最強的敵艦有來無回。
  1996年的台海導彈危機中,美國在台灣海域部署了2艘航空母艦,給了中國軍隊極大刺激。九三大閱兵以後,北京和華盛頓的軍事研究界流傳出這樣一個段子:以前每當世界某個地方發生危機,美國總統總會問:“我們最近的航母在哪裡?”。九三大閱兵以後,如再發生中美危機,中國領導人就會問:最近的美國航母在哪裡?
  二十年來,中國對擊沉美國航空母艦極為痴迷,並為此打造了一個世界最強大的反航母體系。
  各種型號的導彈只是這個大型製海武器系統的一部分,要實現在數千公里外打擊敵人的航空母艦和各種戰艦,需要建設指揮協同、遠程偵察、目標指示、打擊效果評估等一整套完善的軟硬件系統。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在廣闊的海洋上發現航母,並能夠連續跟踪其航跡,精確的為導彈指示目標。
  根據中國遠程導彈武器所需的目標指示刷新率,以強敵航空母艦為目標進行偵察、目標指示和彈道規劃,需要保持45分鐘甚至半小時的目標刷新率,以實現近於實時的數據更新。中國目前已經建成了一個全球實時偵察衛星網絡,其中高分靈巧成像衛星在軌16顆,已完成首次組網,實現對全球任意地點3至4小時內數據更新。
  圖片: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視角下的美國核航母編隊
2017-02-21 11:47:24
圖博館
中國已經發射了四組海洋監視衛星,通過對航母艦隊輻射出的電磁信號進行連續監測,可以提供艦隊目標的初始航向和速度,能夠在遼闊的海洋上搜索航母艦隊機動目標。對海監測系統還包括正在建設的10個光學偵察衛星,14個SAR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和12個電子偵察衛星,可以在重點海域實現半小時至45分鐘的數據刷新率。再加上大型電子偵察艦,遠程電子偵察機,超遠程岸基雷達和空中預警機的組網偵察,中國能夠將偵察和定位美國航母的目標信息刷新率控制在半小時以內。
  這是一種可怕的能力,美國航母將像澡盆裡的塑料鴨子,無所遁形。
  中國的東風21丁(DF-21D)反艦彈道導彈,是專用於打擊艦船目標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被譽為中國海軍的海上非對稱作戰“殺手鐧”武器,僅在2015年就實彈發射過4次。在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和東風-26中遠程彈道導彈,以及鷹擊18潛射反艦導彈,鷹擊62岸艦導彈,鷹擊12超音速空艦導彈,鷹擊200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等多種打擊武器的協同作戰下,中國海空軍和火箭軍能夠突破美軍航母的軟硬雙套反導系統,有效的打擊他們的航空母艦。
  美國航母最後的保命手段可能是,用右手畫個十字,說一聲上帝保佑!(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無論怎麼自圓其說,現實是人家總是來了,咱們採取的各種措施都沒擋住人家。只靠嘴來撫慰老百姓的心,時間和次數長了效果就越來越差,無論採用怎樣強大的輿論導向,也改變不了這個趨勢,所以還是想些別的實用辦法。
 這麼長的篇幅,有幾個人在認真閱讀完的?!打沉美國一速航母再說說吧。教練兵!楊揚國威吧!
 那你就去死吧,別當中國人,中國並不是怕事,戰爭遭殃的永遠是百姓,國家會倒退多少年?現在多好,安居樂業,如果真要到打仗那一步,我覺得所有國人都會支持國家,身為中國人,我驕傲
 半個小時一次也叫實時定位?沒讀過書吧?
 你覺得航母戰鬥群半小時能跑多遠?就算它跑出了極速30節,也不過15海里路。以這個距離為半徑向可能機動方向實施盲射都能打中!更何況反艦導彈導引頭還可以自己搜索目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0/doc-ifyarrcf4866734.shtml
2017-02-21 11:47:49
圖博館
美航母闖南海曝四大意圖解放軍展開一行動強硬回擊2017.02.20 新浪軍事

毫無懸念,美國航母又來中國南海了! 就像佔豪之前分析的那樣,特朗普緩和對華關係不過是上任後的政治訛詐沒有達到效果又迫於形勢不得已才不得不與中國緩和關係,但這並不代表美國對華政策方向有任何改變,只能說明中美短期內不會再出現尖銳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對抗,但也僅此而已。
  相比奧巴馬政府,特朗普政府對華態度在未來的一兩年時間裡會更加強硬而不是更加柔軟,其強硬的邏輯來源於特朗普的執政理念:美國至上,美國第一!
  事實上,特朗普不僅對中國強硬,對於任何不順從的盟友也同樣強硬。 譬如,對於願意增加軍費的日韓盟友,特朗普就很歡迎,對於願意承擔分化歐盟的英國就很歡迎,但對於德法等其他歐盟國家就很強硬。
  特朗普政府上任才1個月,雖然在國內、國際上都撞了南牆,但他依然不會回頭。 譬如,在移民政策被法院否決後,他正在醞釀新的移民法案。 再譬如,美國媒體在不斷攻擊特朗普,而特朗普同樣也不斷攻擊像CNN、紐約時報這樣的美國核心媒體。 特朗普甚至說,像CNN這樣的媒體是“全美國人民的敵人”。
  想想看,特朗普對這些“懟”他那麼狠的人都不屈服,怎麼可能立刻對中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呢? 在佔豪看來,特朗普對中國的行為,只是因為他想上任後來個訛詐最終沒有成功而回到常態而已。 當然,雖然美國國家沒有從中國榨出水,特朗普家族還是從這次訛詐中得到了好處,他的女兒伊万卡和女婿庫什納已經成了中國的座上賓,成了緩和中美關係的最重要媒介。 這種作用,將會奠定未來川普商業帝國進軍中國市場的堅實基礎。 雖然特朗普現在還不是一個好總統,但他早已是一流的商人。
  基於上述,我們要充分明白特朗普是一個怎樣性格和做事風格的人,只有這樣才能理解這位美國的非典型總統所採取的對外政策。
2017-02-21 11:49:09
圖博館
當然,我們要充分理解他的對華政策邏輯,不但要從國家層面著手,還要從其商業帝國著手,特朗普對華政策代表的絕非只是美國利益,還有其家族及其背後的商業集團的利益,特朗普是想把國家層面和商業層面的利全得到。 但對中國來說,要讓其家族和背後的商業集團在中國的合作利益得到充分的發展空間,而在國家利益上應寸步不讓。 這麼做,會讓特朗普政府在適應中國的風格後,逐漸轉入與中國的務實合作而非對抗。
  當然,作為一個生意人,他深知他現在對華強硬,無論對美國的國家層面還是自己及背後的商業利益都有利,所謂不榨怎麼出水呢? 這正是特朗普作為生意人的邏輯。 這也是為什麼佔豪認為應該在特朗普自己及背後的商業合作上下功夫而非在國家層面對其做任何讓步。 商業的合作必然帶來利益,這種企業合作方面的利益會吸引特朗普在國家層面上也與中國展開合作以換取更多現實利益。 對這一點,中國方面除了把底線守死之外,還應有耐心並循循善誘。
  對特朗普,我們既然要理解其中長期的對華政策邏輯,又要明白其短期所採取的政策利益取向。 特朗普為何在剛剛對華緩和關係後就派航母到南海巡航? 在佔豪看來,根本原因有四:
  一、宣示全球霸主地位,顯現在南海的軍事存在。
美國以全球霸主自居,在全球任何地方他都能橫行無阻,然而在南海中國卻有些地方不准其去,這讓美國認為霸主地位被挑戰。 同時,南海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關乎到全球貿易的掌控權的問題,美國在這裡顯示存在,也是在用軍事實力宣示全球霸權。
  不過,美國還是打錯瞭如意算盤,因為無論美國擁有再強大的航母艦隊,中國在南海不但擁有更大的島礁,更關鍵的是,南海就在中國附近,以中國現在的國家實力和軍事實力,依託大陸與美國海軍在南海進行軍事博弈,誰最終佔上風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而隨著博弈,大家都看著,美國在南海不但對中國無可奈何,還被中國逐漸擠出,這實際上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國的世界地位。 想想看,世界霸主那麼厲害,和世界霸主在南海打成平手甚至略勝一籌的國家會如何?
  因此,佔豪認為美國還是打錯瞭如意算盤,在南海的行為看似耀武揚威,其實是不知不覺中給中國當了陪練,中國必在南海越練越強。
2017-02-21 11:49:34
圖博館
二、對沖緩和對華關係的副作用。
特朗普上任前後對中國氣勢洶洶,號稱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號稱要和中國打貿易戰,號稱軍事上要對中國展開行動••••••結果,上任大半個月就軟了,決定與中國緩和關係,還啥都沒落著,無論如何面子上還是不太好,世界各國都看著呢。 如果之後美國就溫柔對中國了,那以後豈不是大家都更加恭敬中國? 美國怎麼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所以航母接著就來了。 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對沖緩和對華關係的副作用,要讓其他國家知道,美國依然可以對中國想怎樣就怎樣。
  三、繼續訛詐,彰顯“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的對外政策邏輯。
特朗普上任前後對中國的政治訛詐雖然沒有達到目的,但特朗普的對外政策依然保持著“美國至上與美國第一”的定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外的一切的邏輯起點就是強硬。 所以,把航母調到南海,根本目的還是希望在對華談判中占得心理優勢,實現對華合作的“美國至上”。
  很想然,在中美暫時緩和關係後,接下來兩國必然討價還價。 在討價還價的時候,派航母到南海就是提高要價的調門,希望能獲得談判優勢。
  四、繼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
美國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接下來美國必然繼續推進,而要達到所謂的“亞太再平衡”的目的,將軍事力量部署在中國周邊是必然的。 美國以海空軍見長,美國不想東海局勢變得火熱,所以美軍必然派航母到南海來,這是美國國家戰略的必然。
  對於美國的挑釁,中國又會如何呢? 當然是繼續陪著美國練,將美國擋回去了! 據中國官方媒體2月16日報導,連日來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在南海海域進行了一場聯合防空作戰演練。 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協同航空兵、岸基防空力量進行的一場聯合防空作戰演練,很顯然這是一場海軍與南海島礁駐防部隊、岸基航空兵展開的聯合演習,其目標就是瞄準美國航母挑釁的。
  朋友來了有好酒,敵人來了有獵槍! 佔豪敢斷定,面對正在加速復興的中國,美國在南海立不住足! 南海是誰的,時間會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作者署名:佔豪)
  回應
 我都暈了,被人打臉了還能如此誇誇其談,似乎在談取得大捷,啊Q精神多強?!
 美國航母來南海就給了中國南海軍事化最好的理由,也是在南海島礁部署導彈的最好時機。
 看了這些垃圾評論就想揍噴子
 第一個評論是美狗
2017-02-21 11:52:33
圖博館
川普對華示好後美航母為何進南海或藉此要更多軍費

  特朗普在廢掉了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條“腿”——TPP後,再允許美海軍靠另外一條“腿”——“卡爾•文森”號航母駛入南海進行所謂“正常”巡邏,明顯有“戰略敲詐”之嫌。當然,也不排除這是美海軍藉此向政府和國會要錢的舉動。就在一周前,美海軍作戰部副部長在國會聽證會上聲稱,2017財年海軍作戰準備的經費缺口是120億美元,為四大軍種之最(陸軍82億美元、空軍62億美元,陸戰隊42億美元)。
  無論是敲詐還是要錢,無非是一種用“航行自由”包裝出來的傳統的“砲艦政策”,其對外不僅意在挑戰中國的國家主權,也是在破壞區域發展的安全環境。對此,作為有義務引導國際社會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的區域內大國,中國無疑應在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和戰略耐心的基礎上,做好在輿論和行動上堅決回應的準備。
  回應
首先川普哪裡有對中國示好?先前媒體還提心吊膽川普會對中國不利。其次,川普對中國肯定會討價還價,只是現階段他還沒搞定國內的事情,動刀動槍到未必是他的首選。
以不變應萬變。不管美國折騰什麼,中國守好自己的底線就好了,該打的還得打,不然只會引狼入室後患無窮。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20/doc-ifyarrcf4989611.shtml
2017-02-21 11:58:59
圖博館
張召忠曾稱美國新航母軟肋不少 今美媒自曝不具戰力 2018-11-09 新浪軍事

  近幾年來,我國的軍事實力越發的蓬勃發展中,尤其是海上軍力,不僅成功建造了首艘航母,同時003型航母也在加緊建造中。然而,與我國航母蓬勃發展形成反差的就是國外航母,先是“庫茲涅佐夫”號修建被砸船塢沉沒,接連著近日的美航母也發生了致命問題。
  5年前局座張召忠就曾經表示:“美國最新航母先進技術雖多,但是軟肋也不少,很多最為關鍵的技術都不太靠譜。”沒想到局座又是一語成讖,“福特”號果然中槍,近日就有消息宣稱“福特”號連戰力都缺失。
  按照慣例,美官方必定想保證自家的航母戰鬥群數量不變。然而計畫很美好,現實卻骨感,美國最新航母“福特”號耗時8年多,卻只還是海試短短三個月就服役,服役一年隨後就被勒令返廠維修,因為問題實在太多。原本以為最近能夠重回大海,近日,卻被美媒自曝家醜告知如今缺失升降梯的“福特”號還不具備戰鬥能力。
  據媒體稱,原本“福特”號設計的時候就有11台升降梯,而這些升降梯則主要用來將船艦下方彈藥運輸到戰機所在的甲板上,隨後再裝備到戰機上面,但是如今這些升降機一台卻都沒能安裝上去。據軍方表示,由於11台升降機並沒有採用傳統的電纜方式,而是採用了最新的電磁移動,但由於一些問題,因此將要延後安裝。而軍方高層則透露表示,這將是美航母最大的致命弱點。
  話雖如此,但恐怕讓美恐慌的還在後頭。眾所周知,美國向來喜歡與我國進行競爭,此前甚至宣稱還需要400艘軍艦才能應對我國。然而我國海上軍力一直在穩步向前發展中,其中前不久還在進行海試的我國首艘航母,近日也疑似被拍到回港的照片。不僅如此,我國003航母也在同時建造當中。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已經是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第三次海試,而“福特”號才一次海試。
  相關新聞
俄承認PD-50船塢沉沒後航母已無去處 求助中國是最佳選擇
2018-11-10 08:26:21
圖博館
美福特航母13項關鍵技術6項還沒過關 連電梯都出問題 2019-01-11 新浪軍事

  對於美國福特號(CVN-78)航母,中國專家李傑早在一年前就指出,新技術比例過高,高達60%,福特號一次性引入了13項最新關鍵技術,經過數年研究和加緊試驗,目前仍有六項新技術未達到裝艦技術水準。在近日的聽證會期間被問及:電磁彈射系統(EMALS),先進阻攔裝置(AAG)和雙頻雷達無法集成兩個雷達頻段,最新曝光11部武器升降電梯故障嚴重,無法作戰。此前海上航行81天時,CVN-78上發現超過747個包括彈射器和其它重大缺陷,裝備上有24000個迴圈故障。
  其中公開就有電磁彈射器有問題,軟體設計不當,實機彈射用力過猛,艦載機容易折斷或提前報廢。故下水後至今只做過一次大黃蜂實機彈射實驗,就沒有下文了,只能彈射小黃車玩玩。
  其次是電磁阻攔問題重重,2014年由美國軍方提供給國會的報告中就指出,電磁攔阻系統在71次攔截測試中,發生9次失敗,故障風險超過原本估計的248倍。每回收20架飛機會發生一次嚴重故障,福特號上的七十多架艦載機起降不了幾個來回,恐怕就剩下幾架了。
  最新故障電梯引起了參議員的憤怒,美國海軍表示,這種先進的武器升降機是由磁鐵而不是電力移動的,船上的安裝問題一直困擾著升降機,包括自2015年以來發生的四起不安全的“無人指揮移動”事故。
  本來國會正在評估為海軍接下來的兩艘航空母艦簽發價值240億美元的合同的提議,因為福特級第一艘船的持續問題現在推遲了。
  然而,去年5月,由於造船廠一系列修復措施,包括更換先前故障中損壞的推進部件,造價又上升了,超過上限1.2億美元。維修時間表從原來的8個月改為12個月,目的是為了修正了船上11個先進武器電梯的問題。本來應該在2017年5月交付安裝,預計安裝所有11部電梯 要持續到2019年夏季,此前無法進行海試。
  目前福特號尚未著陸或彈射任何固定翼飛機,阻攔裝置仍然處於安裝的最後階段。美國電磁彈射技術研製總共花了22年時間,現在也沒解決上艦問題。
  以前力挺福特號的人,現在估計沒話說了,未出戰已失敗,這樣修修補補下去,不是個事兒,只能像DDG-1000一樣,當試驗品了,而且高達130億的實驗品,全球最貴。(作者署名:蜀中行講武堂)
  回應
美國工業能力下降的一個體現:軍工研發製造越來越慢、貴、不靠譜。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11/doc-ihqhqcis5143993.shtml
2019-01-12 08:11:28
阿楨
太誇張!美F35C登上福特級航母可能還要10年 2019/06/07 中時電子報

美國國會近期開始加強對海軍施壓,因為他們發現福特級航空母艦面臨的問題相當嚴重,主要問題在於新式的福特級航母電磁彈射系統與攔阻索裝置至今仍無法適用於F-35C戰機,目前軍方甚至估計改善這些問題需要近十年的時間,這意味著至少在2027年以前福特級航母可能無法讓F-35C起降。美國會要求,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將禁止海軍接收建造完工的福特級航母。
  回應
美國海軍學術月刊報導,舊型尼米茲級航母和兩艘新造福特級航母都必須大修後、F-35C才能上艦部署,其它航母都在排隊等大修,兩艘福特級新航母更要等十年才輪到大修!
  相關新聞
日本墜毀F35A飛行員屍體殘骸/06/07被尋獲,但,未能找到黑匣子中儲存飛行記錄的部件。
2019-06-09 08:30:08
阿楨
憑什麼反航母 陸東風21D功力大升級 2019/07/14 中時電子報

《兵工科技》雜誌指出,目前的反艦巡弋飛彈射程多在400公里以內,而航母戰鬥群的最大控制和作戰半徑為500公里,大於遠程反艦巡弋飛彈的最遠射程,這意味敵方航母戰鬥群搶先反制反艦巡弋飛彈。有了射程至少達2,000公里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就能趁航母戰鬥群尚未到達戰鬥位置前發動攻擊,將它們遠遠限制在沿海經濟區和主要航路外。
  東風-21D與傳統彈道飛彈最大的區別之一,主要在於彈頭的末端制導。早期的東風-21C主要採用慣性制導+衛星導航系統複合制導,圓概率誤差約為100米。然而,以這樣的命中精度來打擊長度2、300米,寬度約100米的航母是遠遠不夠的。若要有效打擊目標,就需要將命中精度進一步提高到圓概率誤差達10米左右的等級。
  由此可見,東風-21D有可能使用雷達主動制導,或雷達成像匹配制導來作為末制導。由於飛行末段反艦彈道飛彈會維持6~10馬赫的高速,彈頭溫度極高,因此東風-21D在設計上還可能會採用側窗技術,也就是在彈頭側部溫度較低處開一系列側向紅外視窗。此外,它還採用了內冷式保護罩,以降低視窗溫度,形成製冷通道,透過流入的製冷介質相變,而加熱升溫來吸熱,以降低視窗溫度,使制導頭能正常運作。
  東風-21D雖能打擊航母編隊,但分析指出,一般航母戰鬥群通常會配備類似標準3型(SM-3)這類射程極遠,可以進行中段反導作戰的超遠程艦載防空飛彈系統。
  東風-21D究竟採用了什麼突防技術不得而知,不過有些側面資訊可以説明它的相關能力。根據報導,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出現的出口型近程M20戰術彈道飛彈上,採用了所謂「彈道-巡弋彈道」突防技術。
  採用這種彈道的飛彈,會在初段、中段採用彈道飛行,而末端彈頭則為重返機動體,在彈道下降的過程中,透過空動舵,或是可變彎尾控制飛彈姿態,利用攻角和側滑角的變化,調整導彈的升力和阻力,以控制速度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繼而調整彈頭飛行方向,並增加彈頭機動範圍,來實現末端精確制導。
2019-07-16 08:39:42
阿楨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新成員:配高超音速彈頭 精度10米內 2019-08-22 新浪軍事

中國日前展示了一款新型高超音速機動助推滑翔導彈,外界分析這是“東風家族”的新成員──東風-17導彈,為目前世界上第一款研發用於實戰部署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兼具高超音速、滑翔可變彈道兩大高新技術,能夠規避突破敵方防空反導系統。東風-17射程達2500公里,只需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攻擊島鏈的陸上目標和海上大型軍艦,由於體積相對于東風-21D與東風-26更小,所以機動能力更強,再加上高超音速滑翔可變軌道彈頭的使用,使其成為中國第二代反艦彈道導彈。預計至少在10年內,美國現役的或發展中的反導系統,是無法有效攔截東風-17的,這就等於中國為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高空打航母設置了第三道保險。

新版飛豹戰機戰力如何:在俄擊敗蘇34 輕鬆打掉S300 2019-08-22 新浪軍事

  分析認為,在新型空中加油機的支持下,殲轟-7AⅡ作戰半徑將可以提升到2000公里左右,加上鷹擊-12導彈400公里的射程和4馬赫的速度,已可以打擊2400公里外的敵方目標。據稱,在殲轟-7AⅡ掛載新型電子戰吊艙的演習中,作為紅方空中壓制打擊編隊和突擊編隊的核心,在殲-10B、蘇-30MKK的掩護配合、以及空警-200預警機、運-8G的遠距支援下,不僅成功打擊藍方核心目標並摧毀其配屬的S-300PMU2地空導彈,自身戰損率相比過去使用殲轟-7A作為主攻機時還下降了2/3左右,證明了殲轟-7AⅡ改進的成功。
  由此聯想到中國的周邊國家中,越南已經裝備了S-300而印度已採購S-400,日本已裝備PAC-3,美國還在韓國部署了薩德導彈,中國宣佈殲轟-7AⅡ可以摧毀S-300PMU2,其意義自不待言。雖然該機最終將完全為更先進的殲-16所取代,但在後者達到一定的裝備數量之前,殲轟-7AⅡ應該至少還有近10年的發揮餘熱階段。
2019-08-23 07:19:09
阿楨
繼航母轟炸機延遲 美核潛艦再延9個月交船 2019/10/29 中時電子報

最近美軍武器開發與製造進度像得了瘟疫似地一團混亂。繼福特號航母延後5年部署與新式B-21隱形轟炸機延期首飛之後,美國最新一艘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艇德拉瓦號(USS Delaware) 最近交付給海軍,也在預訂交付時程內2度拖延,總共延遲近9個月之久。

美F35B戰機傳感器數據 兩棲攻擊艦無法接收 2019/10/30 中時電子報

美國海軍與陸戰隊近期正積極行動,讓美軍十餘艘兩棲攻擊艦可以盡快部署最新式F-35B垂直起降戰機,這能使得兩棲攻擊艦發揮輕航母功能,補足目前美國航母不足的窘境。不過這個想法有個不小的問題,美國現役的兩棲攻擊艦無法接收它傳送的數據。
2019-10-30 07:53:54
阿楨
人不較真枉少年:為何航母的艦島一定要佈置在右舷?
  回應
還較真,其實就是扯淡
作者辛苦了,胡扯也是樂趣,較真也是調侃
說求那麼多,看下人都是右手多就明白了。跟人的總體習慣有關,例如軍人向右看齊。
由於《國際海上避碰規則》的原因,船舶的船長房間都在右側,更容易看見對方來船,靠岸。
說了半天都是胡扯,在英國還是海上霸權國家的時候,為了避免船隻碰撞,規定船隻進港、在海上相遇,要靠左側行駛,後來各國都沿襲英國這個規定,英屬殖民地和保護國中除了美國、加拿大、埃及之外都是右舵左行,英國幫日本建立了鐵路系統,日本也把鐵路系統的規則拿到了公路上,所以日本也是右舵左行,而航母艦島設在右舷,是為了在兩艦交匯從左側繞行時,更精確地估測本艦與右側來艦的距離與航速,避免發生碰撞和互相干擾收起全部
我覺得你這說法最靠譜,就是個右舵駕駛的習慣。
艦島在右舷英美的習慣,二戰的日本海軍航母有艦島在左邊的,好與壞日本人已給出了答案。
交通工具的行進方式分為大陸派和海洋派。大陸派是以陸軍為主的作戰國家,軍人的武器是左手拿盾牌,右手拿刀槍。為了避免面對行進的時候傷及自己的軍人,所以規定所有的人員必須靠右行進。就形成了我們的通行方式;海洋派的交通習慣,來源於英法葡荷等這些海洋國家,他們艦船比較多,交匯比較複雜,為了停靠和交匯方便,他們統一為左舷靠岸,左側通行。所以航母這一類的大型艦船把艦島放在右側那是為了通行安全順暢。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h/slide_8_62085_75549.html
2020-02-29 06:59:53
阿楨
為何美國海軍不續用F-14雄貓戰機? 2018/06/01 中時電子報

格魯曼公司(Grumman )的傑作F-14雄貓式戰鬥機(Tom Cat) 2006年全數除役,一直令航空迷難以忘懷,時至今日仍是極速最快的艦載戰機。
  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報導,美國海軍確實有點苦惱F/A-18的短航程與不夠快的極速,但是戰場環境的改變了。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的結束,前蘇聯長程反艦飛彈的威脅消失,雄貓戰機原本的作戰任務「防禦艦隊」就不再那麼必要,這型古老的戰鬥機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空中優勢,但是F-14原本是一種長程攔截機。而且國防預算的削減,也使美國海軍很難繼續養護,F-14的維護成本是F/-18的2倍。
  另外就是功能性的考量,雖然F-14在後來的改進,已證明也是能勝任攻擊任務(稱為炸彈貓計畫),但是F/A-18做為多功能戰機更顯得得心應手,特別是F/A-18E超級大黃蜂的可靠性和成本效益來的更高。
  不過,隨著中國在海權上的崛起,以及俄羅斯重新推動高速反艦武器,F-14那個時代的威脅似乎重新出現。
  中國正在設計新的轟炸機與反艦巡弋飛彈,可能是轟20,或是其他的海軍戰鬥機。俄羅斯則是量產新的Tu-160轟炸機、極超音速反艦飛彈(由MiG-31攜帶),所以美國海軍將需要類似雄貓戰機那樣的性能,而目前必須由F/A-18E負責,但是如前列所述,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勉強執行。
  實際上,美國海軍正在研究一種或多種戰機平台,必須提供更快的速度、更長的航程,也就新一代的艦載截攔機,該計畫稱為NGAD,令人想起當年F-14雄貓與AIM-54鳳凰飛彈的搭配。
  儘管速度和航程是重中之重,但是海軍一直對匿蹤技術持懷疑態度。因此,超級大黃蜂的繼任者,在速度和射程方面可能具有類似於F-14雄貓的能力。但是雄貓迷不要想太多,以為這是雄貓21計畫的復活,畢竟F-14在氣動力外型上都是過時的。雖然未來的NGAD可能填補了F-14留下的一些空白,但它不會是另一隻雄貓。
2020-03-05 08:06:19
阿楨
掰了福特級巨艦 美要打造小航母 2020/03/08 中時

《動力》(The Drive)網7日指出,這問題有許多面向,其中包括航空隊的組建、航母的大小,還有推進方式等。當然,價格也是很大的要素。由於福特級航母問題不斷,價格節節高升,打造一艘大約要花150億美元。美國海軍2030未來航母專案小組即將成立,根據目前計畫,福特級最後一艘超級航母將在2032年左右交付。而這級航母的採購屆時可能結束,由新一級較便宜,體型也較小的航母取代。儘管美國可能不再打造10萬噸超級航母,但許多人認為,6.5萬噸的航母是褻瀆,而從核反應器回頭使用傳統燃料,就更具爭議性了。
  相關新聞
福特號航母終於修好 誰該付錢吵翻天
陸2022年將有4艘航母 老美走著瞧
解放軍第二艘075艦最新照5艦島上艦 再現中國速度!
2020-03-09 08:41:15
阿楨
美軍起火兩栖攻擊艦修不好怎麼辦 美媒又扯上了中國

  據美國《福布斯》網站報導,2020-07-12,美國海軍“好人理查”號兩栖攻擊艦在聖地牙哥海軍基地碼頭邊發生火災。大火燒了5天,可能徹底損壞了這艘250米長的巨艦,並無法修復。
  在大火發生後的幾周內,海軍很快授予造船公司一筆1000萬美元的合同,對該公司現有的升級“好人理查”號的合同進行了修改。美國海軍少將菲力浦•索貝克表示“我們絕對會確保它再次航行。”
  2017年,美國太平洋艦隊驅逐艦“菲茨傑拉德”號和“約翰•S•麥凱恩”號都發生了碰撞,共造成17名水手死亡。海軍花了數十億美元修理驅逐艦。
  “好人理查”號的損壞肯定要花費4.5億美元才能修復。即使修復好,該艦也將停航數年,使美軍的兩栖攻擊艦隊規模從10艘減少到9艘。
  除了“好人理查”號,美軍目前已經改裝了5艘“黃蜂”兩栖艦來搭載F-35B,兩艘新的“美國”級兩栖攻擊艦也已準備搭載F-35B。
  “好人理查”號的大火減緩了輕型航母概念的發展勢頭,其影響在亞太地區最為嚴重。

張召忠:哪有什麼076兩栖艦 我們的心思就是075改 2020-07-28 新浪軍事

  最近一段時間,網路上開始流傳一則消息:我國已經開始進行076型兩栖攻擊艦的研製,076將搭載一台電磁彈射器和配套的電磁阻攔系統。消息一出,立即引來了網友們的密切關注。
……..
  其實我們的心思呢,就是075改,可結果炒來炒去炒出來一個076,還帶電磁彈射的。哪兒那麼容易搞啊,美國的電磁彈射搞了二十多年,那中國這還沒打算搞呢,這吹氣兒就成了?這不可能的事情。
2020-07-29 08:54:42
阿楨
福特新航母入役3年後“老毛病”纏身 還不如舊航母

  據美國《大眾機械》2021-01-12報導,在加入美國海軍3年後,“福特”號航母的“老毛病”仍未得到解決,限制了這艘新航母出動艦載機的能力。
  該航母採用了新型電磁彈射裝置取代老式的蒸汽彈射器,電磁彈射不僅可以讓航母在同一時間內彈射更多的艦載機,還可以安全彈射包括輕型無人機在內的新型戰機。但根據五角大樓負責該系統測試的主任羅伯特•貝勒的一份報告,電磁彈射器應當在平均彈射4166次時才會發生1次故障,但在實際測試中,每次故障之間彈射間隔平均只有181次,在2020年的兩次故障更是“導致彈射器停用了3天”。
  而該航母配備的新型攔阻著艦裝置也仍然存在問題。這種裝置的理論故障頻率應當是1/16500,但根據貝勒的報告,該攔阻裝置的在平均每隔48架著艦後就會出現故障。
  另外,“福特”號航母所配備的先進武器升降梯也仍然存在問題,這種電梯被認為可以更快地將彈藥從彈藥庫運送到武器管理人員的位置,運載能力比舊款電梯更強。在2017年“福特”號服役時,11部武器升降梯中只有2部能用。根據五角大樓的最新報告,現在有6部電梯能用,海軍計畫在今年4月才將11部電梯全部投入使用。
  報導認為,“福特”號的成敗可能會影響美國海軍航母艦隊的未來,美國海軍需要至少10艘新航母來取代“尼米茲”級航母,但是到目前為止,只下了4艘“福特”級的訂單。航空母艦高額的成本也迫使許多人考慮可行的替代方案,包括換用更輕、更便宜的航母,以及建造能發射更多導彈的潛艇。
2021-01-14 08:58:40
阿楨
日媒:中國兩枚反艦彈道導彈試驗中同時命中南海移動靶

  日本《讀賣新聞》2021-01-13報導,中方先從青海發射東風-26B(射程約4000公里),幾分鐘後,又從浙江省發射東風-21D(超過1500公里),兩枚 “幾乎同時擊中船隻,使其沉沒”。這表明,捕捉船隻位置的偵察衛星等監視系統和導彈的精密程度正在穩步提高。
  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菲力浦•大衛森2020年11月下旬承認:“中國軍隊對移動的目標進行了反艦彈道導彈測試。”

一艘航母的錢可買1238枚東風26 美國軍火業還有救嗎

  2021-01-11,美國兩名眾議員 “美國必須認識到,如果沒有實現技術優勢的新承諾,20世紀——美國世紀——的成功將不再有保證。……中國投入了大量資源開發技術……這將在未來的衝突中對美軍構成嚴重挑戰。”
  然而,美國軍備研發效率低下,是不同議員背後的利益集團都要從軍備研製當中分肥,吃相之難看叫人不忍直視。
  從強按空軍接收品質低劣的KC-46,到義大利的護衛艦出售給埃及只要6.7億美元,在美國生產,居然上升到了8.5-9.5億。
  依賴其他國家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嚴重了,源於德國的HK416步槍、源於西班牙的裝甲車底盤、源於瑞典的卡車炮、……近20年來美軍單獨啟動的自研大型武器裝備項目幾乎盡數失敗,從陸軍未來戰鬥系統、空軍“轉型通信體系”,到海軍的朱姆沃爾特級巡洋艦和福特級航母。
  福特號造價140億,東風21D單價1000萬,即使用十分之一的數量、120發導彈攻擊航母,福特號也要被打成篩子。

面對中國海軍火力心虛 美軍連登陸艦都要裝反艦導彈

據美國《TheDrive》網站2021-01-11報導,2021年美將在LPD 17兩栖登陸艦上試驗模組化的NSM儲存箱/發射器,最大有效射程約100海裡(185公里),亞音速低空掠海飛行,初段採用GPS和慣性制導,末端採用紅外/可見光圖像制導。
  回應
美國失去資訊化/航母的不對稱優勢後,就拼火力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01-14/doc-ikftssan6091792.shtml
2021-01-15 08:46:19
阿楨
空警600裝半油就能從遼寧艦起飛 但無法全天候預警 2021-01-18 兵工科技

如果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有足夠大的推重比就可能滑躍起飛,專家認為,採用WJ-6C渦槳發動機的空警-600,如只裝一半左右燃油的輕載低負荷模式,是可以從遼寧號和山東號上滑躍起飛的,但作戰航程和滯空時間受到極大限制和壓縮,必須使用空中加油機對其進行加油,才能保證其正常工作。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1-18/doc-ikftpnnx8735542.shtml
  相關新聞
藏不住了! 003航母機庫分段曝光 噸位居亞洲史上最大
大陸003航艦2021年下水2025年服役,裝電磁彈射系統.004在建 邁向2035年6艘目標
2021-01-19 08:11:16
阿楨
埃及火車相撞事故已致32死165傷,初步調查為人為因素所致

2021-03-26位於開羅南約400公里的索哈傑省塔赫塔地區發生兩列火車相撞事故,32死165傷。埃及交通部稱,有身份不明人員按下了一列車的緊急制動閥門,導致兩列火車相撞。
  回應
 這調查甩鍋老百姓一點沒誠意。列車停駛,這太常見了。如果就能導致後車追尾,那每天都能個交通事故集錦出來。鐵路系統有一套保障措施叫做“區間衝突”,不管撞沒撞上,都屬於車輛調度系統的嚴重失職,都要嚴肅追責。例如當年的“723動車事故”,根源在於自動信號設備遭遇雷擊失靈之後,導致區間閉塞失效。從上到下進行了嚴肅追責,從鐵道部副部長到基層信號工,總共處理了52個責任人員。
 運河堵,火車撞,似乎有人想分散他們的精力,好讓運河多堵幾天?
 據說這艘船東是日本人的臺灣船,印度人開著在運河中以超過限速2倍的速度高速行駛,然後一頭撞向南岸,船尾在巨大的慣性下直接橫過來,完全堵死運河,如果按照限速走,即使撞向南岸,船尾也不會全部橫過來。
  相關新聞
 長賜號擱淺後的初期報告,均把肇事原因指向強風,和影響能見度的沙塵暴。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主席拉比,27日表示,可能是技術問題或涉及人為失誤,但在調查中;美媒則指出,長賜號在擱淺之前12分鐘超速航行,船長可能涉及超速。
 2021年蘇伊士運河阻塞事件- 維琪百科
2021-03-29 07:56:56
阿楨
航母不能通過巴拿馬運河 2018-06-04

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和馬六甲海峽,堪稱世界海運的「三大咽喉」。目前,蘇伊士運河經過屢次大規模挖深、拓寬後,已經可以自由通過25萬噸的重載民船和11萬噸的航母,沒船閘,也沒兩側的潮差,而且埃及也承諾不隨便封閉運河,因此對航母沒有限制。巴拿馬運河沿途數百里的地形有較大的山地起伏,而且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巴拿馬的兩側,還有20米潮差,因此必須藉助船閘通行。
  蘇伊士運河航道水深23-24米,寬度215(北側)195(南側)米,通航吃水限深20米、限寬78米、限高68米,這幾乎就是比照美國超級航母制定的,不過我都沒查到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兩者有直接的關聯。
  能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船閘,任何船舶,最大水線寬度不超過33.5米,擴建後可以放寬到34米。美國現役航母的水線舷寬都超過40米,我國的遼寧級航母最大舷寬也接近38米。

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過一條船隻要收取多少費用? 2019-03-10

巴拿馬運河過河費用如下:
1、一條船通過運河船閘時,一前一後需要用兩艘拖輪,一艘195美元。
2、運河共有3座船閘。
3、岸上還需用4個火車頭牽引,一根鋼纜6.5美元,通過3個船閘就是156美元。
4、2016年,10,000噸,每噸5.25美元。之後的10,000噸,每噸5.14美元。其餘為每噸5.06美元。
蘇伊士運河過河費用是根據每條船的噸位和運河費率表計算出來的,以1艘5000箱位的集裝箱船為例,單向為30萬美元。
https://www.luoow.com/dc_news/history_G9m5
2021-03-29 08:00:27
阿楨
美軍“哥倫比亞”號戰略核潛艇成本上升6億,預計總價超150億美元

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2021-06-07報導,“哥倫比亞”號戰略核潛艇,2022財年預算的研發和建造費用會上漲6億美元,單艘將超150億美元。而在2021年144億美元。
  回應
這麼個印錢法,等交付時漲到200億美元也不奇怪!

福特級二號艦航母成本再次攀升 未來3艘福特級總價超360億美元

美國海軍在2022財政年度預算中,要求增加數億美元用於“約翰•甘迺迪”號航母的電磁彈射器和攔阻索系統。成本將會增加5.31億美元,比預期增加了4.7%,達到119.3億美元。
  相關新聞
要上003型航母 新照曝FC-31艦載機原型測試 2021/06/09 中時

美國更新核武庫代價高昂 短短兩年就飆升1400億美元 2021-06-07

  據美媒《大眾機械》網站報導,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表示,更新美國核武器的成本比兩年前的估計要高出1400億美元。而在短短兩年內就飆升了1400億美元的主要原因是通貨膨脹,以及此前沒有統計在內的一些新型、昂貴專案。
2021-06-10 08:03:26
阿楨
昔日海軍大國近況淒慘 英國最強作戰艦只剩1艘能用 2021/07/22 中時

《國防新聞》報導,6艘45型驅逐艦中只剩1艘能用。
英國並未公開「鑽石號」機械故障的細節,不過外界懷疑,可能是45型惡名昭彰的動力系統又出問題。「無畏號」正進行的1.6億英鎊「動力改進計畫」升級案,更換並新增額外的柴油機組,以及修改電力系統,來解決主力作戰艦被戲稱為「碼頭王」的尷尬情況。

美海軍坦承:福特號航艦計畫犯下大錯 2021/07/22 中時

軍事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21日報導,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吉爾戴上將坦承,,在最新型的「福特號」航空母艦(CVN 78)上,一口氣加入太多新技術,導致計畫風險過高。如「先進武器升降機,雖然在設計上速度更快、承重能力更高,能有效加強該艦的火力投射效率,但至今在11座升降機中,仍有4座的測試尚未達標。(楨:福特號電磁彈射器如英國的戰艦/航母全電力推進系統出問題…)
吉爾迪強調,美國海軍「不能再犯類似的錯誤」,此想法正落實在最新的「星座級」神盾巡防艦計畫上,海軍已在建立地面測試站,將用於事先測試該級艦所需的技術。
  回應
技術研發、檢討、改良、應用,本來就是科技進步的過程,美軍坦承他們的設計錯誤,表示他們有信心在未來的設計,會檢討這些錯誤並進行改良
哈哈!这二十年來美國造的飛機如F35;艦船如DDG1000驅逐艦/LCS频海艦、福特級航母都是一再錯的離譜!

歷時16年,美國海軍電磁炮歸零,給全世界開了個玩笑 2021-06-03 新航空視界

美國海軍在21世紀不斷鬧尷尬,尤其是在戰略調整規劃上,LCS瀕海戰鬥艦和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LCS在2021年會有4艘的退役計畫,DDG1000僅有3艘的訂單規模。美國是世界的霸主,這是建立在強大的科技和經濟實力之上的結果,美國長期以來就是財大氣粗,敢於在各類的技術上砸鉅資(楨:FCS未來戰鬥系統/RAH-66直升機/EFV兩栖遠征戰車/F-35聯合攻擊機/...),在電磁炮領域,美國是再次點錯了科技樹,如今美國已經低頭服軟。

美指陸機器鯊魚趕不上美軍 陸媒反譏:別忘電磁炮剛吃了敗仗 2021/07/12 中時
2021-07-24 09:30:15
阿楨
003型航母福建號2022/06/17下水 專家曝為當今美唯一勁敵

福建艦是中製第一艘彈射型航母,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為8萬多噸。福建號放棄了前兩艘遼寧艦和山東艦的滑躍式甲板,而像美國航母,改採3套「電磁彈射系統」(EMALS)。由於中方發展航母起步較晚,設計師獲益於前人數十年來的研發,結合了許多最新的技術。將搭載殲-35雙引擎戰機,以對應美國F-35C。而中方海軍擁有3艘航母將具備更大的軍力投射能力,並能更頻繁地部署航母戰鬥群。
  回應
可憐哪,又一艘鐵棺材
果然吃了莱猪、核食的绿蛙变身辐射超人,用你那吃屎的嘴打出的炮,击沉它,
還是燒柴油的,跟莫斯科號一樣!
聽說台灣海軍都燒柴的,連個柴油都買不起
003不是核動力嗎,只能用在局地戰
美國航艦採核動力目的就是全球橫行,是霸權心態的表現
以非核動力來說,福建號艦島不大,排煙囪不大,應是以大型燃氣輪機(配中冷循環)搭配柴油機.
恭喜福建,江蘇、廣東也別著急,成為核動力航母的機會來了
第一艘叫“遼寧”(銘記甲午旅大戰爭) 第二艘叫“山東”(甲午威海衛戰爭)第三艘叫“福建”(中法馬尾海戰),民族之恥,從未忘記!
福建號 暗示台灣?抗議!
收復台灣從福建開始
  相關新聞
 福建2022-06-15舉辦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活動 國台辦回應:鄭成功是兩岸同胞共同景仰的偉大民族英雄。360年前,他率部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祖國寶島臺灣,為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開發建設臺灣作出了重大貢獻。
 普丁2022-06-09在紀念彼得大帝350周年展覽自稱現代「彼得大帝」有責任拿回烏克蘭領土
2022-06-18 07:47:01
阿楨
無人機蜂群上中國航母 2022/06/03

據《動力》(The Drive)網2022/06/02報導,山東艦上的無人機中,有3架看似有前置螺旋槳,還有扁平的T型或H尾翼。另外4架似乎有推進螺旋槳,以及有倒 V 形連接的雙尾翼,就是CW-20,機身長1.8米、翼展3.2米、最大起飛重量為25公斤、化油器發動機60cc,而無線電鏈路範圍可達35 公里。續航時間為180分鐘、巡航時速為100公里、抗風能力7級、實用升限4500米、最高起飛海拔3500米。此外,它能垂直起降,而垂直方向定位精度為3公分,水準方向定位精度為1公分+1ppm,最大任務載荷為2-3公斤。
2019年,南海艦隊052C型驅逐艦搭載了「海騎兵」SD-40型垂直起降無人機。
除了訓練外,這些無人機也能為「山東」艦等航母提供監視威脅,或是額外的狀況覺知力。無人機群,尤其是徹底連線的無人機蜂群,能夠相當快速地掃描周圍廣大的區域。而根據它們確切的航程,或許能為航母和打擊群額外提供一定的監視和偵察能力。
  相關新聞
中國全球首艘無人機母艦“珠海雲”號下水
中國首艘百噸級無人艇完成海試 2022-06-07
中國20噸無人神盾艇下水測試!
2022-06-18 08:00:13
阿楨
中國馬偉明團隊的中壓直流技術領先美國中壓交流10年

  艦船綜合電力系統是指:將傳統船舶相互獨立的機械推進系統和電力系統以電能的形式合二為一,通過電力網絡為船舶推進、通信導航、特種作業和日用設備等提供電能,實現了全船能源以電能為通用載體的綜合利用。艦船的動力都是由核能、燃油等提供,而電力是由這些能量發電,被譽為是艦船動力的第三次革命。
  目前世界只有英美海軍實際使用第一代綜合電力推進系統,英國2009年7月下水的世界首艘綜合電力45型驅逐艦。
  馬偉明團隊研製的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輸出的是直流電,整流單元,減速齒輪箱和傳動的機械軸等都可以省去,提高了能源和電力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艦艇的操縱性,而且和潛艇一樣減小了傳動噪音。
  但中壓直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決高能裝備的上艦難題,因為這些高能裝備極為耗電。例如艦上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各種對海、對空和對潛的探測系統,都是耗電的大戶,並且為電磁軌道炮、鐳射炮等新型高能裝備上艦提供了條件。
  回應
馬大神的中壓直流系統不是完全的直流,而是交流發電,變壓到6000伏,通過逆變器把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直流輸電,再通過逆變器把直流電轉化為交流電,變壓到220伏,使用交流電機驅動。003航母電力本就沒核航母充沛,現又在交直流轉換損失了近30%電力,那電將更加不足了。美國福特航母的綜合電力系統並不成熟,導致故障頻發,問題是有的,可以通過研發解決問題。(楨:? )

中國4.1萬公里柔性直流800千伏特高壓輸電:電力高速公路2021-06-23 科技日報

此前,世界主流輸電模式都是“直流送電、交流組網”,這緣於:常規直流主要用於點對點、遠距離、大容量的電源外送,並不能組網;交流輸電則可以滿足常規電源送出和電網互聯的需求,且成本較低。但面臨 “多直流饋入” 導致“閉鎖”問題。柔性直流對電壓、頻率的控制更加靈活。
2022-06-20 08:32:10
阿楨
不要幻想直流完全替代交流2013-04-08 中國能源網

130年前愛迪生的直流輸電vs西屋的交流輸電之爭,是從發電、輸電、配電到用電整個電力工業是用交流電還是直流電之爭,最後確立了交流電一直發展到現在。
  直流電回歸緣於:一是新能源,二是高科技,三是節能。新能源 “在分散式電網中,太陽能直流電最普遍”。高科技是指使用電動汽車、互聯網通信技術,用電負荷對直流電源的需求快速增長。20年內,直流電消費比重將由目前的20%增長到50%。對於節能,使用直流電比傳統的交流電配置節約15%能耗/節省成本10%-20%;傳統交流供電系統,從配電到用電設備需要經過三次交直流轉換,即使每次轉換效率90%,三次轉換後只有73%。如果導入直流供電的供電系統,僅需要一次。
  130年前的交直流之爭,似乎是以交流電系統替代直流電系統,但實際上是互補共融的。130年中直流用電負荷一直存在,交流發電、交流輸電,將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供電解、電腦、電信的直流用戶;在超高壓、特高壓輸電中既有直流輸電、也有交流輸電,在用電、輸電中都是互補共融的,這是由於直流電和交流電系統各有長處,又各有短處。
  交流電的優點:升降壓自如,已經建立起區域甚至全國性的交流大電網;在發電量相同的條件下,交流發電設備比直流發電設備簡單,交流電動機比直流電動機簡單;有完整的技術標準和技術系統。缺點是:交流電力系統存在穩定問題;當電源是交流電時,負荷是直流用電時,需要經過多次整流、濾波才能使用。
  直流電優點:直流電網不存在穩定問題;當具有直流電源和直流負荷時不需要整流、濾波設備就可使用,直流電比交流電節約能耗。缺點:升降壓困難,無法通過變壓器升降壓,只有通過專門的電子電路才能進行升壓或降壓;發電量相同條件下直流發電設備和電動機比交流的設備複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大電網的先例,也沒有形成完整的技術標準和技術系統。
  上述用直流電替代交流電的三大理由,存在幾個問題。一是,非化石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還有較長時間。二是直流電負荷能否像預測的那樣快速增長。三是大規模推廣直流電在技術上存在一些障礙。
2022-06-20 08:38:48
阿楨
夠用嗎?福建艦隻有3部電磁彈射器,是否影響戰鬥力? 2022-06-20

雖然美國航母近幾十年來都選擇安裝了4部蒸汽或電磁彈射器,但4部都使用的情形很少見。多數只有前甲板的2部彈射器,以及斜角甲板的一部彈射器。“福特級”航母4部的性能標準:最高可持續30天,每天12小時出動回收220架次;或持續4天,每天24小時連續作業出動回收310架次。
我國電磁彈射器早在2008年就完成了全尺寸樣機,之後2016年馬偉明團隊被公開報導表彰,2020年尹卓透露已完成上千次地面測試。因此,福建艦上的3部已有極高的可靠性,以及不輸於福特號4部的高效率。

什麼叫航母彈射器的不同 2022-06-20

福特級理論上彈射4100次出現一次故障,實際上無故障彈射僅為400架次:要完成連續4天的高強度作業,只有7%的成功率。保持一天的成功率也只有70%。4條彈射器的設計結構會導致:如果有1條出現故障,其餘3條將全部癱瘓。只能彈射不超過25噸的艦載機,連F/A-18、F-35C在滿載滿油的狀態下的起飛都無法滿足。為什麼?一、美國用的是中壓交流技術,而我們用的是中壓直流電磁彈射技術,能彈射3-45噸的各類艦載機;二、電力儲備的難點,我們在2010年完成技術突破,成功研製出50MW/120MJ飛輪儲能ICON裝置。美國如果把現有的技術推翻重來,估計得再花費十幾年時間。
2022-06-22 08:29:05
阿楨
解放軍演練反制美軍介入台海 中媒嗆 : 29戰機組兩戰鬥編隊 可擊沉美航母

台國防部2022-06-21夜間即時消息「我西南空域空情動態」,內容提及多架次的解放軍軍機「進出」巴士海峽,總共包含「運-9通信對抗機」x 1 、「運-8電偵機」x 1 、「轟-6機」x 6、「運油-20機」x 1、「空警-500機」x 2 、「運-8反潛機」x 1 、「殲-16戰機」x 8 、「蘇愷-30戰機」x4、「殲-11戰機」x 5 ,共29架次。外界疑是否是為了因應美軍將來可能介入台海,中媒22日放話稱,29架戰機組成兩隻戰鬥編隊,即可擊沉美國航母!
中國軍事專家表示,解放軍此次大編隊在台灣附近空域進行戰備巡航,除了在履行維護「祖國統一」的大業之外,也顯示了「不惜一戰」的態度。 因為從此編隊看來,已經是一個完整的超大規模空中作戰編隊,且這 29 架次的戰機很有可能是兩隻空中戰鬥小隊,由兩架空警-500 機來分別指揮。
中媒對此回應嗆聲, 這次的目的很明確,是給美、日等域外干涉勢力看的!就是明確告訴他們,膽敢在台海問題上越線,轟-6 在搭載鷹擊12/21導彈的狀態下, 6架次的載彈能力,足以擊沉美軍航母!
  回應相關新聞
陸專家:21日29架的戰機巡航,是一個完整的超大規模空中攻擊編隊,是針對美日的區域拒止/反介入作戰體系的演練。
2022-06-24 06:49:37
阿楨
福建艦的1130炮升級相控陣雷達,專剋隱形導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fTgvfiUM30
  回應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相關資料
航空知識公佈的資料:彈射距離91米,勻加速度4G,推力140噸,起飛速度305公里。
尼米茲C13蒸汽數據:彈射距離98米,加速度3-5.8G,推力122噸,起飛速度270公里。長跑道版本,起飛速度307公里,用於起降預警機。我們的彈射器,3條全部可以起飛預警機。
1:電彈本身指標,加速度穩定,誤差比不超過1.05,由於穩定3.95-4.05g,起落架和機體不會因為高超載減少壽命,還能減少飛機冗餘重量。C13的3-5.8就必須按照6g設計,還磨損嚴重。單條蒸汽每次起飛要25人同時維護。單次大型維護時間18個小時。
2:電彈節約了7米的艦體長度,相當於節省近萬噸排水量,福建號315米長相當於322米,與尼米茲和福特的332米接近了,但它們多了2萬噸排水量。
3:由於沒有氣缸和各種蒸汽管道,電彈整體系統重量減少上千噸。
4:航母結構是甲板—彈射器層—機庫,尼米茲彈射器層高3米,福特彈射器層高1.5米。福建號不會超過1.5米,節約的艦體結構噸位至少上千噸。
5:尼米茲升降機提升高度是機庫8米+彈射器層3米,共11米,用時25秒,電機獨立供電。福建號應該與福特級相當,估計10米,用時22秒,綜合供電能節約幾百噸重量。且尼米茲是4個升降機只能單機升降,福建號2個升降機可以雙機升降,效率更高。
6:根據福特級公開資料,電彈效率是蒸汽的1.33倍,就是說3電彈=4蒸汽。而且蒸汽故障比電彈更高,福特電彈那麼差,美軍還用著真香。
綜上所述:我國的電彈間接節約了1-1.2萬噸排水量,彈射效率高於尼米茲級,升降戰機速度更快,在70架載機數量相同情況下,實際戰鬥力比10萬噸級的尼米茲級略強。如果在西太平洋作戰,我軍剛出海的航母戰機妥善率100%(維護交給基地),兩個月內妥善率超過80%。美軍遠洋長期作戰,妥善率70-80%。尼米茲級與福建號實際能出動的飛機相當,勢均力敵
2022-06-27 07:35:06
阿楨
大陸研發高超音速航空引擎 用乙烯混合煤粉為燃料 2022/09/22 中時

南華早報稱,中國南京科大研發團隊正在研究高超速引擎的新式燃料,它的成本便宜,燃燒推力大,可以降低商業高超音速飛行的成本。產生的衝擊速度超過每秒2 裡,相當於6倍音速。煤粉的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廉的價格,使它作用於發動機燃料時,具有獨特的優勢。
  回應
燒煤射飛彈?沒這可能!
塔綠班所用口水燃料點燃後可讓嘴炮產生20馬赫速度,震波範圍3萬6千平方公里,可殺傷人數達2300萬人。

陸要造第4艘航母追趕美 專家曝核現實 2022/06/24 中時

儘管003型航母「福建」號裝備了「電磁彈射系統」(EMALS),在技術上遠比前兩艘航母進步,但分析家認為,雖然中方已完成004型航母的設計,但很可能仍將採傳統柴油動力。
  回應
第4艘後,想打贏美仍要續建8艘

陸航母福建艦展開繫泊試驗 2022/09/24 中時

環球時報24日報導,就在中方周日將慶祝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服役10周年之際,央視說,「福建」艦正進行繫泊試驗,在港口測試艦上裝備與機械的相容性。觀察家認為,隨著中方航母入列10周年,這3艘航母的戰力都正迅速提升。
  回應
航母群待產!
2022-09-25 08:16:29
阿楨
中國18個月三艘075兩棲攻擊艦服役 速度遠超美國 2022-10-03

第三艘075型兩棲攻擊艦已刷上33舷號的安徽艦,擁有三艘075型和八艘071型兩棲登陸艦。中國在18個月內接連服役三艘4萬噸級兩棲攻擊艦,速度遠超美國,直接一口氣追上了美軍從2009到2020年裡建的兩棲攻擊艦。第二批075改進型建造數量可能五艘。
安徽艦有六個直升機起降點,可搭載30架直升機,包括直20艦載反潛機和直18預警機。還能容納接1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四艘726型野馬氣墊登陸艇能帶一輛99A式主戰坦克上岸。艦內能容納十輛99A主戰坦克,20輛05式兩棲突擊車或步兵戰車,以及50輛輪式運用越野卡車,相當於陸軍兩個加強陸戰部隊的重裝配置。
安徽艦的防衛武器除了配置有功能齊全的雷達和電子戰系統以外,配備有兩座1130型11管30毫米的近防炮系統,每分鐘發射一萬發彈藥能攔截來襲的反艦導彈武器。還裝兩座18聯裝的海紅旗10十公里近程防空導彈。
在過去半年,解放軍新添了四艘055型萬噸大驅,還有三艘052D型驅逐艦,以及兩艘054A型衛艦,總排水量超過0萬噸,創下中國海軍短期內服役噸位世界第一的紀錄。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中國可以同時建造三艘航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xKvhd8gbA
2022-11-12 08:25:36
阿楨
「閃電航艦」因應台海衝突 美司令:會比中國強得多 2022/12/09 中央社

先前美國官員就曾警告,中國可能試圖在2030年底前以武力奪台。
在美國海軍研究協會和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10月的一場活動中,第7艦隊指揮官湯瑪斯揭露,今年整個夏天,美國海軍和陸戰隊(Marine Corps)都在測試「閃電航艦」的概念,可利用配備海軍陸戰隊F-35B戰機的海軍兩棲突擊艦取代航空母艦,如此就可以用更分散、更靈活的方式投放兵力。最多僅能搭載20架戰機,比可搭載超過50架戰機的艦隊航艦少。不過,輕型航艦不僅運作成本低得多,而且用途也更加廣泛。若採取「閃電航艦」配置,兩棲突擊艦的戰力將遠超過中國2艘現役航艦,殲-15和F-35B閃電II根本沒得比。
去年英國曾出動載有F-35B的航艦到太平洋執行任務;日本也正在改裝2艘直升機航艦,以讓F-35B可以在艦上部署。
  回應
口憐,堂堂號稱第一海軍司令竟要鬼吹雷給自己壯膽,也會窘迫到胡言亂語 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標準作業程序,第一道防線就是預警機,沒有預警機 兩棲攻擊艦那裡都不敢去

F35抗陸超難用 專家痛批「最大錯誤」 力促澳要美退費 2022/12/08 中時

澳洲即將組建第4支F-35戰機中隊,澳洲砸下超過160億美元採購了76架。
然而,據《保加利亞軍事網》和《歐亞時報》報導,澳洲最初採購的興奮喜悅早已煙消雲散。如今洛馬已交付54架F-35,不過,問題卻一一浮現。
首先是維修費。澳洲每架F-35在空中的時間,要比原先預計的少23%。而接下來3年,在地面待更多時間,也會提高維修和保管費。而到2053年,必須為維修F-35A支付110億美元。
更嚴峻的問題,是F-35根本不合用,F-35作戰半徑1,000公里,要到南海,必須加油,才能達到1,500 公里的最大作戰半徑,隨行的加油機很容易成為目標。此外,由於F-35在戰鬥中,需要強制加速或減速,實際耗費的油量更多,因此實際航程只有500公里。
所謂的「超音速」巡航並未反映現實。事實上,F-35的1.6馬赫只能維持90秒。
  回應
民進黨這群垃圾狗官用F35單價買F16才更慘
2022-12-09 08:31:27
阿楨
“玲龍一號”小堆鋼製安全殼2023-11-03吊裝就位
ACP100 “玲龍一號”2021年7月在海南開工建設,是全球首個陸上商用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壓水堆,是繼“華龍一號”之後國核電自主創新的又一重大成果。項目建成投運後,預計年發電量達10億度,可滿足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
ACP1000與華龍一號同採非能動堆芯冷卻系統,極小概率的最糟多重外部事故下無外界干涉還可安全運轉14天為緊急事故處置爭取充分時間,為世界核能科技前列。全體機件在地平線以下,與以往高大聳立的核電站不同,灌注混凝土加固的周遭廣大土地本身就是圍阻體,更外層的土地也成為無限大的圍阻體。

中國下一艘航母「核動力」全靠它?專家分析:「玲龍一號」還差的遠2022-12-15 新頭殼
玲龍一號機組的輸出功率約為 125 兆瓦,換算成動力相當於 15、16 萬軸馬力,高於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 A4W 反應爐,後者輸出功率約為 100 兆瓦,換算即 14 萬軸馬力。僅看功率,玲龍一號已經可以作為核動力航母的動力。玲龍一號的體積也符合核動力航母使用,高約 15 公尺、直徑 10 公尺,可以放進大型船艦的動力艙中。另外,核能發電廠的反應堆是使用低濃縮鈾,濃度約 3-5%,約每3年就要更換一次燃料。而世界各國的核動力中,法國戴高樂航母20% 、俄羅斯北風之神45%,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則用到 97.3% 相當於是核彈再處理的濃度。

陸突破關鍵技術 研製緊湊型加速器質譜儀 2023/11/08 中時
中核集團研製出中國首台緊湊型加速器質譜儀(AMS),其中,串列加速器長度僅為1米,大小為傳統串列加速器1/3;整套譜儀佔地面積約30平米,較傳統同性能的AMS裝置縮小2至3倍;可實現碳-14、鋁-26、碘-129、鈾-236等十餘種核素的高效與高靈敏分析,相關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可廣泛應用於大氣霧霾、海洋汙染、生物醫藥、天體物理等研究領域。
2023-11-08 20:03:27
阿楨
陸航母遼寧號艦載機數量飆升!退將一看嚇壞:威脅太大 2024/03/07 中時

大陸首艘航母遼寧號在入塢改造1年多後,搶先福建號進行海試,並且攜帶殲-35隱形戰機出海測試。對此,退役少將栗正傑6日就表示,「目前據估計,遼寧號可以裝載到40架的殲-35,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看到遼寧號華麗轉身,對於北約或是日本這些國家,威脅是相當大的」,引發討論。
栗正傑6日在中天節目《Cti Talk》中表示,「目前據估計,遼寧號可以裝載到40架的殲-35,這是什麼概念?遼寧號的數量徹底碾壓日本的出雲號,另外是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皇號,它所帶的飛機也是比改裝後的遼寧號少」,栗正傑接著說,「在這種狀況之下,一艘服役十年的遼寧號,經過改裝之後,他的艦載機帳面上的數量就很明顯的碾壓了日本出雲號和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皇號」。
栗正傑坦言,「因此在這種狀況下,我們看到遼寧號華麗轉身,對於北約或是日本這些國家,威脅是相當大的,緊接著下來,會做類似改裝的,應該就是山東號」,栗正傑最後也說,「福建號已經確定可以上殲-35戰機是沒有問題的,因此這次遼寧號破繭而出、橫空出世,華麗轉身,才是代表大陸解放軍海權的擴張,尤其是後續還有兩艘核子動力航母,已經開始動工了,這才是讓台灣跟美國最擔心的事」。
2024-03-08 02:09:57
阿楨
陸052E終極版驅逐艦動工 科技大驅055B即將下水 2023/08/01 中時新聞網 盧伯華
中共海軍21世紀後,大量的驅逐艦、護衛艦接連下水、服役,令人目不睱給的「下餃子」
進入21世紀後,中共海軍在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艦艇的裝備上,以下餃子的速度大量建造與部署了各種艦艇,其中最多的是40艘4000噸的054A護衛艦,另052C型改的052D驅逐艦,噸位從6000噸發展到7500噸,導彈垂發系統也從48單元增至64單元,最後還為了大型艦載直升機庫建造了加長版052DL型。目前052D已服役25艘,在建的有10艘,為應對美軍新型伯克級的052系列終極版052E也將動工,將增加到8000~9000噸。052E將採用346B型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領先伯克級Flight-III的SPY-6型砷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至少一代,探測距離將提升至500公里以上。垂發由052D的64擴至80單元,雖略遜於伯克級的96單元,但已經趕上美軍1.5萬噸朱瓦特號的80單元。
055型,排水量1.2萬噸,垂發112單元,首批8艘在2023年已全服役。055B增至1.5萬噸,將裝備目前最先進的中壓直流全電推進系統,以及155mm電磁軌道炮、雷射武器等多種具有實驗性質的高能耗艦載武器,這種思維略相近於朱瓦特號,差別是朱瓦特號是艦體造好了不知如何用才開始設想將實驗武器搬上艦,而055B則是一開始就是以實驗先導艦的角色上場,因此從推進系統到武器系統,都滿了實驗性的思維與規劃。
  相關新聞
美建新一代驅逐艦加緊追趕中國 軍事觀察人士:外形太像055艦
1發砲彈3200萬 朱瓦特級主砲拆除 如夢一場
航速30節航母編隊新一代054B護衛艦,包括新型快反雷達,隱匿型的鐵錨。
中國新隱形戰艦傳替代72艘056護衛艦真實用途或為陸版瀕海戰艦
爆大陸將有8艘075型兩棲登陸艦!
陸076電磁彈射兩棲攻擊艦首曝光,陸媒:075針對台海076為新型戰艦
陸造隱形航母 固定翼無人機專用世界第一
2024-05-21 02:50: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