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5-06 02:15:18| 人氣2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的反對運動與國家認同轉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過去十多年的國家意識有了顯明的變化,許多人的「國家認同」從「中國」轉變成「台灣」;許多人的自我認同也從「中國人」轉變成「台灣人」。對於這許多轉移了認同的台灣人來說,這種轉變是非常正當的,他們反而奇怪為何還有那麼多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的「台灣人」自認為是「中國人」。然而,仍有許多自認為是「中國人」的台灣人,沒有放棄他們自己的中國認同的打算。

對於海外,尤其東南亞的華人來說,雖然自身歷經了上百年的歷史,仍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或「華人」,可見正常情況下中國人或華人認同具有很強的凝聚力,轉變並不容易。至於對中國大陸的中國人,其「中國人」認同更是天經地義。因此台灣之外的其他華人社區,對於前述台灣的認同轉移,常只能片面的從「台獨勢力」的上升來理解。由於多數華人社區不瞭解為何這些「台灣人」能夠那麼容易地就轉變認同,因此很容易就將放棄「中國人」認同的台灣人視為「數典忘祖」。

然而,國家或民族認同是一個複雜的心靈傾向,涉及一整個被建構出的國家或民族的意識型態。對於台灣人的認同轉變,若只將焦點集中於認同本身,很顯然是一種太過於片面的看法。要談台灣人為何轉變了認同,應該要認識到台灣的「中國」或「中國人」認同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認同中華民國建國意識型態,以及灌輸此意識型態的國民黨,牽扯在一起。

對於1895年後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人來說,1945年本該是回歸祖國、揚眉吐氣的年代,但國民政府不僅帶來腐敗,更帶來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於是一部份台灣籍菁英對於「祖國」的夢想破滅。加上1949年從中國大陸撤退到台灣的國民黨長期戒嚴,實施黨禁,因此早期台灣的反對運動人士,就很容易底將反對國民黨的專政,與反對「外來政權」相聯繫。原來的「中國認同」被這些人想像成「國民黨外來政權強加於台灣人之上的」,因此是虛假的、是殖民宗主的意識型態,當然應該被本土的「台灣人」意識所取代。也因此這一部份反對運動人士,不僅反對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也同時反對其所建構的國家意識型態。換句話說,台灣反對專政爭取民主的「反對運動」,與排斥中國意識以建構新國家意識的「建國運動」,在共同反對國民黨政權上取得了一致,於是有了密切的關係,並且在此過程中,許多反對運動菁英皈依了新的台灣人認同。

對於這些人來說,「中華民國」、「中國」之不具有正當性,是不足為奇的。因此當1980年代後期台灣解除戒嚴、反對運動與民主運動風起雲湧、民主的正當性向上昂揚提昇的時候,反對運動的這一部份的意識型態建構,也就搭上了民主運動的順風車,被許多支持民主運動的民眾所接受。對這些民眾來說,從中國人認同轉移到台灣人認同,不僅是國家認同轉移,更有擁抱民主的正當意涵;因此這種放棄中國人認同的轉移過程,其實對一部份人來說非常容易。

但很顯然的,「中國」、「中國人」、「華人」、「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這幾個稱謂之間,是有差異性的。事實上,台灣民眾對於這些詞彙的「認同」程度,也是有差異性的。對於多數昔日的反對運動、今天的台灣執政菁英來說,「華人」認同已經不是問題,「中華民國」也成了需要被捍衛的政權實體,但「中國人」仍然是一個爭議的詞彙,因為「中國」仍通常被當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想要「吞併」台灣的敵對政權或國家。

然而,這種台灣的當代「政治正確」雖然被形塑出來,卻未必與各個活生生的台灣人民的客觀認知重疊。例如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為「中國」的意識建構過程,長期以來一直是個爭議性很大的問題;長期以「中國正統」自詡的「中華民國建國意識型態」,認為將「中國」拱手讓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種類似「自我閹割」的行為,感到難以接受。因此在台灣,否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即是「中國」,是維持台灣人民的「中國」與「中國人」認同所不可缺少的必要前提,但許多海外與中國大陸的華人卻反而以為這是一種敵對意識。由於世界各地將中國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使得台灣人民為了自身的認同乃至於出國時的便利,必須放棄「中國」與「中國人」認同,這種現實的考量,也不為多數華人社區所認識。

當然,認同轉換本身,往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正當性,同時有相當程度是菁英將其自我認同施加於一般民眾之上。何況在建構新國家意識時往往必須尋找敵人,排擠相當一部份人的自我認同,因此由上往下的此種「建國意識」,與由下往上的由「社區認同」所昇華的「共同體意識」,是面貌相似但實質相異的意識型態建構過程,不僅與民主精神時有衝突,並帶來社會內部的緊張。因此一個真正的民主運動者,不可能為了排他的「建國意識」而擁抱國家強權,不可能為了新國家神話而擁抱族群政治。也正是由於認識到此點,在當今台灣民主逐步鞏固的過程中,許多民主運動者主動的向「民主意識」與「共同體意識」靠攏,與「建國意識」保持距離,以避免台灣社會的內耗衝突,並避免台海的緊張。

台灣內部的自我調節機制,正在逐步尋找到與中國大陸和平共存的中庸之道;不僅台灣的政治菁英正在設法與中國大陸建立和平,多數台灣民眾,甚至相當比例的民進黨支持者,也仍然認為「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並沒有與「中國」劃清界限的打算。因此如果中國大陸不對台灣做出粗暴敵對的行為,則台灣人民對於「中國」也就不會有更多的反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相信,台灣意識最終會在台灣的民主實踐中,與中國意識取得調和;我們也可以相信,只要台灣海峽能夠維持和平,台海兩岸就不會由於台灣人的認同轉變而走向零和僵局。

台長: 包淳亮
人氣(2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