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7-16 11:24:11| 人氣1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大陸的外交與兩岸政策的正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隨著經濟改革的持續進展,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也不斷增長。包括吳敬漣等著名的大陸經濟學家,認為未來十餘年,是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大量的內部移民與快速擴張的城市,高素質勞力與中產階級的膨脹,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可望從當前的將近一千美金提高到十年後的兩千美金,經濟規模將超過法國、英國而與世界排名第三的德國比肩而立。「大國外交」將更為圓融,國際聲望將更為上揚。

這是一幅美景。但是國際社會也將更為關注中國大陸內部的社會與政治問題。而中共也必須更清晰、更完整的向世人宣告中國大陸將成為什麼樣的國家。鄧小平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向東南亞國家表示南海問題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江澤民宣告了和世界站在同一陣線的反恐怖主義立場,朱鎔基在日本訪問時表達了中日兩國要拋棄舊怨向前看;胡錦濤訪美帶去了友好的訊息,錢其琛聲稱尊重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意願。中國大陸的意圖似乎是明確的,就是堅持二十多年來「和平與發展」的國際形勢判斷,堅持「改革開放」的中心目標,以此形塑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此一大方向在經歷六四事件以後的幾次國際危機後,不僅沒有動搖,還顯示出更強的生機。活潑的私有經濟,多元豐富的生活,更密切的國際往來,漸漸淡化了封閉、痛苦的環境下,藉由舔拭歷史的傷口,來振作「民族精神」的必要。日本不是八年抗戰千萬人命的罪酋,而是一衣帶水歷經數千年不斷的文化與經貿盟國;美國不是朝鮮戰爭以來圍堵中國的敵人,而是最重要的國際政治與貿易伙伴;台灣不是「蔣匪」盤據的尚待「解放」的土地,海峽上空是數以百萬計的人員和數以百億美金計的資金的往來。

在這個通向更穩定、更富裕的國際與兩岸關係的路上,各地方人民心態的調整,也是一大要務。美國、日本、台灣,以及其他國家,都正在調整心態,以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態度極為明確:人們歡迎或接受一個友善而繁榮的中國,但不希望看到一個仇外而自滿的中國。因此國際社會如何看待中國,取決於中國如何看待自己。也因此,中國大陸的人民更要調整心態,放下幾十年、百多年、甚至幾千年歷史釀造出來的大國沙文主義或仇外意識。

而對此人們不能全然樂觀。「對越反擊戰」與「朝鮮戰爭」的血腥狂熱,不時在大陸人民的心底燃燒。對日本的仇恨報復心理,對美國的嫉恨,對東南亞與周邊國家的天朝心態,不能說沒有一定的民意市場。抱持這種心態的人已將「復興中華」的渴望妝點成「中國霸權」的幻想,因此為了「東出太平洋」的「戰略考慮」,就必須「拿下台灣」。於是自然流露的期望「統一」的民族情感,被赤裸裸的侵略意圖所替代。而美國、日本與台灣,就變成妨礙中國稱霸的三合一敵人。經濟往來不見了,人員互動不見了,幾十年偃旗息鼓的和平年代不見了。於是這一類輿論,建構起一個驕傲自大的「中國」形象;而這個形象也映入美國、日本與台灣的「戰略家」的眼簾----「圍堵中國」的政策,也就在此環境下獲得營養。

在這樣的對比下,兩個方向、兩個想定、兩個圖景,已經展現在我們眼前。很明顯的,中國大陸的國際與兩岸關係政策,只有一條正路,那就是促進合作、交往、互信的路。而且中國大陸在這條路上已經獲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國大陸在國際政治與經濟上的重要性不斷上揚,中美關係雖幾經波折但仍然穩定,兩岸關係也在民進黨執政下繼續深化發展。因此,且讓大家一起展望前方,拋下心裡頭那種無所不在的「威脅」陰影吧!美國沒必要把「說不」的一些中國人當成中國準備「破壞國際秩序」的徵候,日本沒必要把「九一八」或「七七」事件的紀念活動當成中日兩國無法攜手面向未來的證據,台灣沒必要還在滿清割台和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回憶中詛咒「中國」。至於中國大陸,除了該一起放下那許許多多的疑忌與仇恨外,更應切實面對內政、兩岸與國際關係中的各種程序與制度「正當性」的問題。


圖:大國領導人對中國未來精英循循善誘。

台長: 包淳亮
人氣(18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