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30 15:22:21| 人氣4,650|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西文物苑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銅鼓雕塑 

廣西民族文物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民族民俗文物室內陳列,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苑內有銅鼓巨雕、鎮邊大砲,建有壯族“幹欄”、瑤家竹樓、苗家吊腳樓、侗族鼓樓、侗鄉風雨橋、毛南族民居等,極富有民族鄉土氣息。

 

 

侗族風雨橋

位於廣西北部與湘黔兩省相接的三江縣是以侗寨族為主體(占全縣人口54%)。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文化古樸燦爛。村寨多建於山麓、溪流河畔,所以凡聚居地區,有河必有橋。此地區建築橋樑的特色是,橋上有廊和亭,能擋風遮雨、供人畜通行,故稱為「風雨橋」,溝通村寨之間的聯繫。

據統計,目前三江縣境內10米以上的「風雨橋」有176座之多。而其中聞名中外、規模宏大、保存最好、形式獨特而富於變化的,首推位於廣西省三江縣林溪鄉平巖村林溪河的「程陽風雨橋」。 它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

橋通常架設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象徵飛龍繞寨,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安吉祥的宗教意含。故「風雨橋」又稱為「回龍橋」、「永濟橋」、「普濟橋」、「賜福橋」、「盤龍橋」等。

在建築史上 「風雨橋」稱之為「廊橋」、「樓橋」或「花橋」。它是下為橋墩,上為長廊為基礎結構的木橋,是侗族建築的特色,集橋、廊、亭三者於一身,在中外建築史上獨具風韻。

「風雨橋」建築起源於西元3世紀初。散處於中國西南、西北、華東部分地區,其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其趣。橋的造型是侗族村寨模式的再現,橋亭和鼓樓造型相似,而橋廊則與民居的線條相吻合,整體構成完整的侗族村寨藝術的風貌。

程陽風雨橋是由程陽、馬安等村鎮50位侗族老人於1916年始建,用了12年時間才完成。此橋橋面長77.76米,寬3.4米,高10.6米,橋台距離64.70米,河面至橋亭高20.25米。 5個六角形的石砌大橋墩,分為四孔,每孔淨距離14.8 米。

風雨橋的結構組成分成三部分:

下部為青石壘砌的橋墩,墩底用松木舖墊為底層,以油灰沾合青石砌成菱形的墩座,上面再舖置杉木。橋墩之間跨度很大,能工巧匠們就在這橋墩之上舖了兩層架四五尺直徑、下短上長的六根連排大杉木做為「挑梁」(又叫挑枕),而把兩層正梁架在挑梁之上,再舖設木板作為橋面。

有橋墩為支點,以挑梁為貢桿,從而縮短了跨度。同時又把橋亭的佈局,築在兩節大梁的交接處和大橋的兩端,使其起到重力平衡作用,借其重力來穩住大梁,減少上下顫動,以延長大梁壽命。

中部為木質橋面,其結構以「密佈式懸臂托架」支梁體系。整座橋樑、橋柱及橋面橋體建築結構,以及橋面上亭、廊的柱、枋、欄杆全用杉木鑿榫銜接,鑿眼穿枋,大小木條斜穿直套,縱橫交錯,完全不用一釘一鉚,它的建築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樑不需鐵件勾連,而能整體結構嚴謹精密,堅固耐久,表現了侗族建築藝術的高度水平。

橋的木欄杆下設計一層往外挑一點二公尺的大挑簷,不但可美化橋身,同時還保護下面的木結構,能遮避雨水的侵蝕而腐朽。

上部為亭廊,也是採用榫鉚結合的樑柱體系連成一座整體。各墩、台上建有五座塔式橋樓亭,位於中央的橋樓亭最高,建築樣式為「挺頤式四層六角寶塔式」樓閣。中央橋亭兩邊各有一座稱東西台亭,為「多重簷攢尖頂的四層四角寶塔式」樓閣。在橋頭兩端各有一座「多重簷歇山頂式樣的四層殿式」樓閣,稱東西墩亭,分佈在橋的兩端,互為對襯。五座橋樓亭集侗族亭、塔、樓、閣建築特點為一身。

樓亭最上層屋面共分三種形式,中間是「六角形攢尖頂」,兩旁是「四角攢尖頂」,其上設有用紅土燒制的葫蘆寶頂,象徵吉祥如意。第三種是在橋兩端的「歇山屋面頂」,工藝精湛,氣勢雄偉。

五座塔形樓亭,各座樓閣屋頂不同,樓閣之間的跨橋上面,上舖小青瓦銜接,使整座大橋從上到下,渾然一體,構成一條長廊式走道橋面,樓亭間以長廊相連。此建築藝術,採用中國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的組合結構,既有漢族「宮殿式」的工藝成分,又有古代百越族「干欄式」的建築色彩,展現了侗、漢先民的文化交流。

橋亭簷上下,均為飛角半拱,戟脊端部設有古樸塑飾,彎月飛翹,猶如舒展的羽翼,翹角漆成白色,橋蓋採用青瓦白戟脊,形成黑白分明的橫線分割,給人莊重典雅的藝術美感。

橋廊的橋亭、樓閣、廊簷、殿宇及走廊均有金匾、雕刻等,長廊盡頭有石刻碑記,橋亭之間的瓦樑上,裝飾有4個葫蘆和倒豎的螯魚,每個彩繪簷角有一隻木雕仙鳥裝飾其間,色澤鮮艷,栩栩如生。

風雨橋的建築,體現出侗族崇尚古樸淡雅的審美取向,它與自然環境完美的容合,更顯得古樸、莊嚴、壯美。

民國《三江縣志》中記載:「民國九年(1920年)為程陽鄉屬八寨所建,石砌大墩五,上架四丈餘長盈抱之杉樹,凡三層,橫跨江流,橋上設亭二十四間,中亭作塔形,把關帝,兩頭建八角樓,置欄杆板凳,供人游息。」

民國26年後被洪水沖毀部分結構,以及西元1983年程陽風雨橋曾經被水沖斷,當地民間匠人作了600多立方米,9800多個構件為之加固,均按風雨橋原貌修建復原,也讓人感受到中國傳統木工的獨特工藝魅力。

現存的程陽橋是1985年重修的。該橋呈東西走向橫跨河面。全長77.76米,橋寬3.75米,橋高11.52米。石橋墩為木面翅式橋型,外殼用青條石壘砌而成。橋墩呈六角船形改填毛石混凝土,高9米,長6米,寬2米,以減少洪水的衝力。墩台上建有5座塔閣式橋亭和19間橋廊,亭廊相連,宛如一座水上長廊式的高層樓閣,十分雄偉壯觀,具有典型的侗族建築藝術風格。

程陽永濟橋以其高超的建築技藝和雄偉風姿揚名天下,它與中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滬定橋」和羅馬尼亞的鋼樑「諾娃上沃橋」,同稱是世界四大歷史名橋。

作者:意文。取自大紀元報。

 

 

 

 

舞蹈表演

 

 

 

軟枝紅千層

上圖是西漢時期大銅馬,以 1:3 倍放大的水泥雕塑。

青蛙是壯族的吉祥物。

 

鼓樓坪是族人聚會討論的場合

 

台長: 荷塘詩韻 二
人氣(4,650) | 回應(4)| 推薦 (4)| 收藏 (0)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心情日記 |
此分類下一篇:舊州風景區
此分類上一篇:廣西南寧采風 一

娃娃
庭園樓台看起來就是很有FU

紅燈籠高高掛
有點像客棧呢!

這雙人舞表演可要十足的默契
否則會跌倒的吼~

今天系統怪怪低
PO文很不順ㄋㄟ
姐姐的會嗎?
2010-09-30 16:52:53
版主回應
是古典素樸,來的時候已接近黃昏,雙人舞蹈迎接賓客,熱情而俏皮,我還真看得目不暇給,娃娃觀察敏銳呢,說的是,一不留神是會四腳朝天的。或說壯族同胞天生舞藝高強吧,每個都一派輕鬆。
載歌載舞呢。

我一回來,就發現 pchome 又在鬧脾氣,貼文及留言有時要努力好幾回。要命ㄋㄟ,工程師知不知道呀?
2010-09-30 20:27:34
闊瀨老叟
鼓樓坪的建築真特殊啊~~

那舞蹈誠如娃娃所言若無相當的默契
恐怕會四腳朝天耶 哈哈
2010-09-30 19:57:27
版主回應
很特殊的集會場所,主持開會前會先擊鼓,等村民集合到齊,會議才正式進行。重要事情宣布---例如誰家生了娃兒,誰家掉了錢財,都在鼓樓商議。

舞蹈啊...每個壯族姑娘及年輕小伙子都手腳輕盈呢。該是練就十分默契,跳起來,婀娜多姿呢...還邊唱歌唷...問題是語言不通,聽不懂啦...伊伊呀呀地...
2010-09-30 22:11:28
泡泡
軟枝紅千層
這沒見過
妳這一趟旅程
非常的豐富喔~~~
2010-09-30 21:45:48
版主回應
有啦---我上回去金門,有介紹到。有紅千層及白千層。

有幾個景點十分賣座,這裡還只算點心呢。
2010-09-30 22:55:09
泡泡
我老人癡呆
忘了!!
妳這樣還算點心啊
那.............
我等妳的大餐~~
2010-09-30 23:07:09
版主回應
文章發多了,難免模糊。之前老叟的野薑花餐 我也是迷糊一族。

所以 癡呆不是誰的專利,迷糊也幾乎人人有分。

說大餐是誇大了啦,其實旅遊在乎心靈當下的感受,一份從容,相融於山水。
2010-10-01 08:35:38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