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6 17:35:49| 人氣6,150|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林懷民傳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林懷民傳奇 >

 

林懷民,嘉義縣新港鄉人。民36年生。政大新聞系畢業,後赴美留學,攻讀學位,一面研習現代舞。民61年自美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小說創作班畢業,獲藝術碩士學位。曾任教政大,後為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創系主任,現為舞蹈研究所副教授,並為雲門舞集創辦人兼藝術總監。

 

書香門第 世家子弟

 

林懷民對自己的出身很敏感,最怕別人當面說他是大官的公子。他說:「我所做的事我要自己負責。我工作的成績是好是壞,都不願被父親的名聲拿走。」

 

曾祖父林維朝,20歲就考取秀才,這位前清秀才在清末日據亂世中,曾指揮家族壯丁為新港靖平土匪賊寇,主持公義,排解紛爭,是捍衛地方的守護者,並致力提倡文風,在自家宅第開辦私塾,教育新港下一代。曾祖父留給林家的家訓是「公爾忘私」,他的次子留日醫生林開泰的兒子林金生便是林懷民的父親。林金生在台灣地方自治後,當選為首任嘉義縣縣長,歷任交通部長,內政部長,考試院副院長,他對兒女的期許是:「對家人,對社會負責任。」

 

由於父母都是日治後期的台灣知識菁英,曾留學日本,學養豐富,喜好藝術文化,所以林懷民是在濃郁的藝文氣氛中成長的。「我成長的時候,家裡有台灣的文化,有中原的文化,有中國古書,也有很多日本書,甚至於有很多印象派畫冊。母親會放七十八轉的唱片給我們聽,有貝多芬、莫札特的作品。我叔叔她們則有紅樓夢,有徐志摩的書。…..舞評會說我的作品融合中西,事實上對我來說,從來沒有中和西之分,也沒有台灣和中國之分,那些根本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份。

 

天賦傑出才氣縱橫

 

林懷民十四歲首次投稿,作品< 兒歌 > 便登上報紙副刊,陸續發表多篇小說與散文。十八歲,初到台北念大學,便與司馬中原,朱西寧等名家,同時被皇冠出版社網羅為基本作家,作品已常和前輩並列。22< 出版<蟬>,是六、七十年代文壇矚目的明星。

 

雖擁有傑出的文學才華,但從小熱愛舞蹈,並展現出色的表演天賦,「成為一個舞者」是早就立下的堅定志願。民58年,他到美國留學,行囊中便夾帶了一雙舞鞋,起先就讀於密蘇裡新聞學院,一年後轉學至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小說創作班,並參加「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轉學的真正目的是愛荷華有舞蹈系,他這才真正學跳現代舞,而這時他已是23歲的年紀。

 

民國60年,他在愛荷華發表生平第一支舞作夢蝶,指導老師馬夏. 謝爾說:「像你這樣的作家有多少我不知道,像你這樣的舞者卻是很稀少的。你不要念什麼寫作班了,應該把全部的時間用來跳舞。」61年,完成學業後飛往藝術家的夢土紐約。打工、看表演、上舞蹈課。然後進了嚮往已久的現代舞的搖籃瑪莎葛蘭姆舞蹈學校,漸漸蛻變為真正的舞者。赴美三年,他已擁有在紐約這現代舞重鎮成為職業舞者的機會與能力,但他選擇回台灣。

 

取名懷民 戀戀斯土

 

林懷民使命感很重,腳踏實地,關心社會甚於自己。遇到挫折,他從不輕易屈服,而且不論成就到何種地步,都謙恭如昔,毫無身段。他說:「每件作品的誕生,雲門的長期經營,都不是我個人可以完成的。舞者、教師、設計師、舞台工作人員、行政人員、義工、觀眾、雲門之友、企業家,甚至外國友人,許多人的關心和支持,締造了今天的雲門,我只是雲門一顆螺絲。」

 

林懷民以舞蹈作社會工作,他讓藝術下鄉,在小鎮簡陋的禮堂裡,臨時拼湊的野台上,把國父紀念館裡備受讚譽的舞蹈藝術,展現在忠厚樸實的父老兄妹眼前,開拓了基層民眾的舞蹈藝術視野。觀眾中有看得目瞪口呆的孩童,有聚精會神的老阿婆,也有西裝革履的鄉紳。「雲門的生命是由社會上無數人善意所促成的。有生之年,我期待自己也能把相同的善意與關愛延伸到社會的人群,以及比我年輕的朋友身上。」這是他的自我期許。雲門成就非凡,連帶也帶動台灣各領域現代表演藝術發展,造就了舞蹈新境界,也影響了劇場藝術社區意識以致音樂攝影戲曲等諸多發展。說他是文化藝術的活水源頭不為過。

 

藝術成就

 

蔣勳說:「雲門三十多年,見證了台灣美學的藝術發展。雲門舞作串起台灣人共同記憶。共同記憶裡的雲門,永遠被珍藏。雲門是這一代美學瑰寶,也是傳承給下一代最珍貴的禮物。」從六十二年創辦雲門,三十多年來,林懷民創作了六十幾齣舞作,古典文學,民間故事,台灣歷史以及社會現象衍伸發揮,乃至前衛觀念的試探等皆是素材,舞碼繽紛多元。其中多齣舞作因大受歡迎,一再演出,因此成為台灣社會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觀眾說:「雲門除了使自己一流,也在教育一流的觀眾。」「原來舞蹈也有靈魂。」「雲門是青春歲月美好的回憶。」雲門是我們的國寶,一點都不浪得虛名。舞作包括:白蛇傳、薪傳、紅樓夢我的鄉愁、我的歌、九歌、流浪者之歌、家族合唱、水月、竹夢、以及行草、風影等七十餘齣。

 

趣聞軼事

 

14歲第一次投稿的作品兒歌登上聯合報副刊,主編林海音女士並不知作者只有14歲。那時看一場電影才兩塊錢。結果用這筆稿費到舞蹈社報名學舞。高中落榜,不能直升中一中高中部,是少年一次重挫。自己認為小時候是個怪胎。幼稚園念半年,下課不出去玩,喜歡找大人講話。五歲半,隨大人看「紅菱豔」這部得三座奧斯卡金像獎電影,片中描述芭蕾紅伶掙扎於藝術生命與愛情抉擇間的故事,林懷民深深著迷,看了不下七八遍。舞蹈癖從此發作。「我不知他有多愛看紅伶豔,只知道看完沒多久,我們家客廳的拖鞋全壞了,因為全被他拿來當舞鞋,跳芭蕾舞。」事隔多年,懷民的弟弟說起這段往事。後來媽媽為林懷民做了一雙舞鞋,而他,曾擁著舞鞋入夢。

 

十歲大,一天家裡來了客人,與爸爸聊公務,話家常。訪客熱絡地說:「懷民如此聰明,將來一定會做官。否則我頭給你砍。」或許是出於世故或禮貌,但對孩子來說是讚美。沒想到小小懷民不領情居然說:「如果我將來做了官,換我頭給你。」客人走了,他被爸媽修理了一頓。因為太失禮了。

 

狂熱於舞蹈   不容沒用

 

指導練舞,常不客氣指陳:「眼睛為何瞪得像鈕釦一樣,呆滯無神?」他說舞者沒有舉直的手像抹布一樣,失去重心的跳躍動作像潑到空中的蛋花湯。有人問何以狂熱於舞蹈?他說:「舞蹈是我的初戀,寫作是我的妻子。結婚以後,遇到老情人,於是舞蹈變成了我的情婦。」一次外出看見一群孩童沒穿鞋,正在嬉戲。父親說說:「長大後,讓他們有鞋子穿是你的責任。」父親的教誨----不容沒用就這樣深植林懷民心中。

 

 

備註:摘錄自雲門傳奇

 

台長: 荷塘詩韻 二
人氣(6,150) | 回應(3)| 推薦 (3)|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書畫作品 |
此分類下一篇:酋長的小女兒
此分類上一篇:白蛇傳導讀 (作者 陳雅萍)

闊瀨老叟
老實說老叟對林懷民先生的瞭解僅止於創辦雲門舞集

今天總算又多了點認識

晚安
2010-07-26 22:32:27
版主回應
我跟你一樣,直到欣賞了白蛇傳。讚嘆與感動讓我趕快去找書來閱讀。一兩千字,打到眼花。當作閱讀筆記。分享就是。
2010-07-26 22:44:54
泡泡
雲門
是台灣的驕傲
也是林先生費了很多心血
創作出來
也算是台灣之光
2010-07-26 22:37:28
版主回應
是地!是個人無上成就也是台灣人的驕傲。

我那天看到林先生,老好多,但滿面笑容,致詞後九十度鞠躬。

言簡意賅,把時間留下來觀賞劇情。不囉唆吹噓的。
2010-07-26 22:47:17
娃娃
是台灣之光沒錯~

雲門能走向國際真的很不簡單呢!
2010-07-27 01:01:06
版主回應
觀賞之餘,不禁思考,雲門終於也走過篳路藍縷,開創了一番局面。而永續經營恐怕才是接下來的考驗吧。

除了讚嘆,還有更多祝福。
2010-07-27 09:27:29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