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25 16:45:26| 人氣1,0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死的祭禮》- 畫筆本身是圖畫



整個演出中看似沒有關係的幾段獨舞與群舞舞蹈,卻由「不死」,一個關於生命的永恆與消亡、回憶與哀悼等命題串連起來,縱然編舞莊陳波
演出不直指悲傷,但在整體氛圍甚至各舞蹈所用的音樂,即使其中幾個群舞跳出輕盈,主旋律仍是有一種沉重的感覺。而在這個基調下衍生的十支舞蹈,縱然舞蹈是由一眾年輕舞者完成,但感覺卻比他們似有的經驗更為順暢而流麗,在舞與舞之間我更會看到,正因為舞者不以完成某些動作形狀為點而來跳舞,而是集中於身體的流動,以線為基本單位來表演,以致即便上一支舞與下一支舞在風格及表現方式不盡相信,但還是有一陣張力,把舞者連在一起。

如此,即便演出有十支舞作,但還是可以用一個整體來觀看是次的「祭禮」。在主色調是黑色的空舞台上,演者主要身穿褐土色的服裝來跳舞,這個設計加上他們略帶中國舞的元素的動作,初以為演出會以一種貼近自然,或以簡樸的質感去演繹離別或回憶,但後面幾個舞蹈卻突然插入橫在舞台後牆的錄像,那些突兀的眼睛與具現代感的幾何,與舞者一身土黃而近乎皮膚的顏色對撞,在以呈現流水一樣姿態的身體後面,似刀鋒似的割開沉溺在憂鬱的舞者身體,又很具力量。

誠然,年輕舞者還是有稚嫩的部分,不論是動作、呼吸也顯得生硬,尤其是對停頓這個現代舞最關鍵的難題上,節奏的掌握實在需要改善。編舞似乎也了解他們的弱點,故在群舞上也有所調節,簡化了很多必須要整齊合作完成的舞步,讓他們看起來有了一種合拍感覺。而且,如上所說他們不是以點為基礎,不是以完成某些動作或接連的舞步為目的,其舞蹈是以身體如何做成線條為軸,即是舞者不是以自身為畫筆去畫出形狀給予觀眾欣賞,而是讓觀眾看的是畫筆本身的姿態。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其實本地不少舞作也忽略了,但《不死》卻忠實地做到了。其中最得留意是在褐土色之中插入的一支舞者穿上藍白服飾,跳出更有中國舞風采的舞蹈。不同於一般傳統甚至現代中國舞,因為舞者不在追求單一動作上的美麗,當然一眾女舞者還是有展示一些起手式的功架,或以圓步為主調再變形的路線,但編舞追求的不是擺姿勢,而且動作的流暢度,以使如果觀看單一舞者的話,可能會覺得她的動作並未完成,那怕腰未低身未能彎意未盡輕等狀態,但這個不完全的姿態卻是自然的,而且有舞者自身獨有的曲線所在,更重要是當作為整體來觀看是,因為每一個也是自然的存在,反而成就了一幅不突兀的圖畫,一種非關整齊,而是各自表述卻又合迫的流麗感。這是編舞要很熟知舞者脾性後,才能做出來的成果。

有趣的是,以一眾年輕舞者去演繹,更多是學生舞者身上看到不少沙石的演出中,我發現作品不同於一般的學生甚至一些專業舞蹈,《不死》沒有要觀眾體諒不成熟舞者或原諒因為太多原因而不完美的意圖,簡單來說,編舞沒有為了完成一些所謂完美的動作,而逼迫根本沒法達成的舞者,而是以舞者的性情出發,去發揮他們的最大效能。這種把年輕舞者的舞蹈作品當成是一場普通演出看待的態度,當然正常不過,也根本沒有討論意義,但在香港又是如此難能可貴。

 

觀賞場次2017624 8pm,上環文中心劇院

文章已刊於《舞蹈手札》2017年7月

台長: 肥力 felixism
人氣(1,0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