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8 17:41:01| 人氣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什麼是御宅族(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什麼是御宅族OTAKU?(三)

這兩年,日本動畫界掀起了一陣以電腦、人工智慧及網路虛擬世界為主題的風潮。
從【數碼寶貝】到【駭客時空】等,乃至於本週在ANIMAX頻道映畢的【攻殼機動隊】TV版,甚至於連CLAMP的蘿莉大作【Chobits】也間接性地與此一主題脈合。
姑且不論觀眾的評價,此一風潮正意味著日本動畫界亟欲阻止「御宅動畫」成為主流,有越來越多具備高度人文素養的動畫家投入市場。
其急先鋒首推漫畫家士郎正宗的【攻殼機動隊】,其核心觀念造就了轟動全球的駭客任務三部曲,而士郎正宗亦為駭客任務立體動畫特集的監製之一。

電腦的發達造就了虛擬世界與經驗,網路讓我們以為找到了新的世界。
而逐漸被程式化的生活是先進的代名詞。當然,至少目前為止,這些都還只是螢幕上的光影。
但或許有那麼一天,在漸漸模糊的虛像與真實之間,我們終於盲目(覺醒)了。

之所以會在前兩篇文章中,靜雲引用傑特所列舉的許多動畫作品。
除了就作品本身剖析御宅族的特性外,也讓看的人深入思考自己與御宅族的差異。
是不是在不經意之間,我們就被溫柔灌輸了呢?
從善惡一元論、排他性、獨善性、主感意識的價值觀……等等。
非常諷刺的,科技與傳媒的發達,反而扼殺了人類的思覺感知能力。
等到開始察覺到時,所於留下來的只有無力與頹廢感。

有看過【新世紀福音戰士】與【男女蹺蹺板】這兩部動畫作品應該都記得導演庵野秀明那為人稱道(詬病)的不連續定格、色彩單調的無意義畫面,不明所以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後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
但對於稍具觀察和思考能力的觀眾而言,很容易從這樣的影像中發現御宅族負面的心理狀態。
對事物感受性貧乏、排他性高、孤僻、情緒不穩定及具有自我人格迷失的危險性(人格分裂),大多數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將這些潛意識訊息照單全收,久而久之勢必產生不良影響。
換句話說,【御宅觀眾】的誕生,有一半以上原因在此。

我們把焦點從動畫轉到其他方面,會發現在我們身邊,各類型的御宅族還真不少。
這是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御宅族的特性,只是明顯與否。
舉個實例,瓦舍與各劇團力主「走進劇場看戲」,而御宅觀眾卻只願意盯著VCD,聽那可以一再重複的掌聲與笑聲,只要手上有遙控器,要聽幾次『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都行,但那全是虛像。
馮老師主張不出影音專輯是正確的,只有到現場看戲,感受每一秒鐘演員與觀眾的互動,才算是真正的看戲。
只盯著電視機裡名為【相聲瓦舍】的虛像就能滿足的人,絕對無法真正了解馮翊綱、宋少卿與黃士偉的真性情,更別說去理解『表演』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人只會相信他想相信的事情,此乃人之常情。
因此在虛擬世界裡的事實,對御宅族而言有可能是等同、甚至超越現實而存在著。
當記憶、身體、感知、慾望都可以在虛擬世界得到確定的同時,「自我」是否也僅只是程式的一部分?
虛擬與真實的無解的確會令人陷入妄想,兩者皆是為了證明「存在」的事實,卻不可能取代彼此,如同正負電荷一般,兩者相反卻相互吸引而結合。

我們的存在是從「有」而漸漸趨向於「無」(即死亡),而虛擬的世界卻由電腦程式的「無」,趨向自覺存在的「有」。
在駭客任務中,主角之所以能夠覺醒成為救世主,便是因為完全經歷與理解由「有」至「無」,後又由「無」至「有」的極細微變化,那是一種更高階的存在。
這樣的變化實際上相當危險,因為絕大多數的人絲毫沒有心理準備便一腳踏進了虛擬世界,姑且不論是面對動畫或是網路,是二次元或是3D立體的畫面,如果沒有『湯匙不存在』的自覺,必然會身陷其中而難以自拔。

再舉個例子,在網路遊戲中的虛擬寶物與貨幣受現實世界的法令保護,甚至有人甘心用真鈔換取虛擬貨幣或物品,這便是自覺不足的實際案例。

隨著時代進步,御宅現象有向各年齡層蔓延的趨勢,儘管對社會群體無甚大害,但從各方角度審視,此一現象實為人文社會一大隱憂。
因為扭曲的價值觀與心理,非常容易衍生出各種犯罪與社會問題。

駭客任務中,所有的人類實際上都只是沉睡在製造槽裡的肉塊。
這隱喻著什麼?


台長: 夜鶇
人氣(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