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02 17:01:57| 人氣1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靈環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以下摘自《聖嚴法師心靈環保》一書(1994年正中書局出版)※如有侵權請告知後學

「心靈環保」的名詞,雖是新創,它的根源,則是《維摩經》所說的「心凈國土凈」。

 

近三年來,農禪寺不斷推動環保運動,說實在的,成效還沒有達到我們滿意的程度。...

寺院本來就應過著儉樸的生活,和今日提倡環保的大趨勢無關,只是此時兩者互相呼應而已。...

出家人的生活,凡事都要從簡,不僅用水、用電求節約,連飲食也如此。一般人不喜歡吃的菜根部分,農禪寺一樣珍惜,去皮後,還是可以煮成美味的湯;發酸的飯也不輕易倒掉,炒過、蒸過,我們一樣吃;至於保麗龍等塑膠用品,寺內絕不提倡,這可從我們一律用不鏽鋼的碗、筷、盤子吃飯得知。

 

環保署長趙少康說:「最近,我們一直提倡不要過度包裝,但經濟發達之後,人們要求『美好』,東西一層一層包裝,這些包裝其實都是垃圾,而歸結到最後,就變成大自然無法分解的物質。」

現在我們也提倡,並且說明「有些宗教傳統的習慣,並不是必要性的」。剛剛署長說的冥紙,其實燒冥紙並沒有意義,我常說人間用鈔票,是因為銀行有存款,所以有信用,但冥紙給陰間的鬼用,要到哪裡去兌現呢?這根本是個笑話。

另外,我們的印刷品也提倡用再生紙,但再生紙反而貴,且印刷公司都討厭,因為油墨不容易印上去。但我想如果大家都用再生紙,那麼價格就會便宜,而且印刷公司也會改善技術,以適應需要。

 

而佛教除了環境的保護外,也講究心理衛生,我們叫作「心靈環保」,提倡「心靈環保」這是新的名詞,是要讓大家聽得懂,但是我們老早就一直在做。所謂「心靈環保」是說因為我們的心被污染了,以至於環境也被污染了!

此外,我們也提倡「少燒香」,因為燒香一方面是污染空氣,一方面是浪費資源,要燒的話,燒比較高級一點的,因位香的作用是在於安神、在於消毒,但我們一般人燒的香既沒有安神作用,也沒有消毒作用,而只是製造煙霧,製造環境的污染,製造香灰而已,這並不是很好的事。現在,農禪寺雖然也燒香,但燒的很少,而且盡可能地不燒。也鼓勵外面來的信眾少燒香。過去,有的人來寺裡燒香,若點一支,覺得不夠誠心,要點三支,甚至點燃一把!這樣一燒,整個房子裡都是煙。還有,我們不燒金紙,這在佛教的儀軌中本來就沒有的。

 

放生的精義在於當下放生的念頭。如果希望被放生的生物能夠延長壽命的話,我們必須盡到研究、考察和照顧的責任。比如說,要放鳥類,就先得考慮放什麼鳥?在哪而放?什麼時候放?才比較安全有效。

如果為了佛祖誕辰或各種祭典而購買生物來放生,不但不是一種功德,反而是一種罪業。身為正信的佛教徒,應該注重放生本質所呈現的慈悲增長內涵才對,千萬不要只是刻意維護形式上的活動,而落入商人的圈套,惹來罪業。

 

我的家鄉在江蘇省常熟縣,本是所謂的魚米之鄉,水質非常甘美,水中可以養魚、種蓮藕、莳菱角等。但前幾年我回大陸探親時,到我的故鄉老家一看,前後兩條河流真是「綠水長流」,水是墨綠色的,水裡沒有魚蝦,連植物都生長不出了,而生活在那裡的親人,還是飲用那裡的水。

使用化學肥料、除蟲農藥的結果,農作物的收成較好,但是也把河水染成墨綠色了。

 

柏楊說:「大家都講愛台灣,但是喊的太氾濫了。二十五年前,沒有人談『愛』的,那時真正提出要愛人,只是孫觀漢先生。我們的文化只『敬』,敬父母、孝順父母、愷悌兄弟、對子女慈祥,獨獨沒有『愛』,現在則是愛的太氾濫了,一天到晚講要有愛心,喊得太多,還是不懂得愛。...

我們用錢來滿足小孩的心靈,我們給他們的環境是立法院的打架、黑社會的槍殺、搶劫,爸爸在大陸有個小老婆。

看看我們的電視劇就知道我們是什麼社會、什麼家庭,幾乎每個電視劇的家庭都是病態的,台灣沒有一個正常的家庭嗎?...

我不知道我們的社會怎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的價值觀幾乎只有一個『利』字,沒有理想。有一次看馬蓋先的電視影集,女主角的父親臨終前告訴她在某個深山有座寶藏,女主角和馬蓋先費盡千辛萬苦,找到了這座深山,發現寶藏竟是眼前非常漂亮的風景。...

其實,我們的父母,在教導孩子的背後,是有目的的,這個目的是『利』,教孩子努力讀書,是為了將來賺大錢,告訴孩子要為民族爭取民主、自由,其實,我們的自由民主理念,最終是希望『做官』,不是做個健康、快樂的人。...

我是基督徒,我從不去研究耶穌故事的真偽,我就是信祂,也許有一天我忽然改信佛教,也不必有什麼道理,要研究透徹不如去學哲學。

過去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堅強,受了苦難之後,發覺『人』實在是太渺小了。...」

 

我有個女皈依弟子,未學佛前,夫妻不合,生活糜爛,直到生了個兒子是殘障,夫妻兩人開始接觸佛法,家庭氣氛於是整個改善。她跟我說:「師父!我很感謝這個孩子!因為他的降臨,我們的性格都改變了。我想這個孩子是菩薩所化生。」

另外,有個比丘尼,她的母親從十一年前開始生病,到今年已經八十六歲,病絲毫沒有好轉,她覺得自己的負擔很重。我對她說:「恭喜妳!」她愣了一下。我接著說:「妳有母親可以孝順,替妳自己消業障,這是妳的福報。」她聽了以後很高興,說:「希望我母親能再活百歲,讓我多消消業。」

所以,論因果要看情況。如果我們有慈悲、有願心和願力,何必非要將現在當「果」看?...

承認自己有錯,在基督教稱「原罪」,在佛教則是「無明」。一個人不可能從來沒有做過壞事、沒有說過壞話、沒有存過壞的念頭。當發覺自己做錯事、說錯話時,應立即懺悔,懺悔相當於反省。若一時改變不了,沒關係,慢慢改,總有一天會改變的。因為我們還是凡夫,一生改變不了,還有第二生、第三生。但是,在改變過程中,我們不要哀怨、不要失望。

 

那天,我和父親在江蘇家鄉的河邊上散步,我們恰巧看到一群鴨子,正要下水嬉戲,我發現河水被他們弄皺了,感到非常有趣。不久,鴨子又繼續游向對岸。父親問我:「孩子!你看到了吧?每隻鴨子在水面上,都游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水路。」我說:「我看到了!」父親摸摸我的頭,微笑地說:「你看河裡,大鴨子游出來的水路,是大路;小鴨子游出來的水路,是小路。每隻鴨子都有自己的路,而且小鴨子也能夠像大鴨子一樣,從河的此岸到達河的彼岸。」

 

不可否認,修行後會對夫妻倫常的慾求降低,但這不構成夫妻生活的障礙,夫妻關係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維持。...

女人較著重心理活動,用抱一下、親一下這種方式,比較容易滿足女人。

男人在生理上比較衝動、比較強烈,太太應該諒解先生,也可以說是行菩薩道,如果連先生都放棄,連先生都不能度,那你還能度誰?...

離婚對男女雙方都是非常痛苦的經驗,對孩子也是非常大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所以我們不贊成離婚,而主張「勸合不勸離」。但是夫妻中如有一方一心向外發展,忽視配偶的存在,兩人同床異夢,那彼此都非常痛苦。若硬是用宗教恐嚇或其他方法勉強他們不離婚,這也是殘忍的事,我並不贊成。

 

聖嚴法師最近加入人本教育基金會「與孩子們立約」的簽約行列,他認為「人本教育」的理念與佛教「眾生平等」的想法不謀而合,所以他願站在佛教界的立場,呼籲普天下的父母:在責打孩子前,先想一想「孩子真的是討債鬼嗎?」如果父母願意設身處地為孩子想,便不會忍心責打孩子了。...

而站在眾生平等的立場來看,生命都是平等的,所以不論對待人、動物、孩子,都要以慈悲心平等對待,而且慈悲心應從家人做起,同時要從小而大。...

法師回想自己年幼時,脾氣十分倔降,父母若責打他,他寧願挨更多的打也不屈服,並想讓父母因看到他受苦而心疼、痛苦,往往到後來,母親打得都哭了。法師說,父母打孩子,孩子心裡會恨父母,便會以自己挨打來懲罰父母,而往往也都能達到目的。

但孩子心裡也要想想,如果父母不愛你、疼你,又怎麼會難過?可見父母確實是希望孩子好,至少要比自己好,所以才會常說:「孩子呀!你要爭氣呀!我們家從來沒有出過像樣的人,那都是因為我們當時的條件太差了,如今你有機會,要變成有用的人呀!」或者說:「孩子呀!你父母是有了社會地位的,你千萬別給我們家丟醜洩氣呀!」

聖嚴法師說,父母希望孩子好、孩子變成有用的人,是希望將來父母老時、不在時,孩子能同樣過的好。所以父母打孩子,動機是對的,只是做法錯了!如果父母孩子雙方都能稍微調整一下,體諒對方,整個情況就會改變,父母的好心、好意,也就不會充滿「戾氣」了。

 

聖嚴法師在接受全國好人好事代表頒獎時,也有一個哲學意味的比喻:他就像一個箭靶(草靶),人家射來的箭才是精華。他說,做一個草靶很簡單,隨便稻草或枯草都可以做成箭靶,而箭則是由精製的金屬製品製成,當人家看到箭垛時,是因箭而重視它,並非稻草,因此,光芒應屬於箭,即與他共同奉獻的人,一切榮耀應與大家共享。

 

台長: 阿甘
人氣(1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