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24 11:18:56| 人氣1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台山月刊74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由心生──改變人生由心開始

  佛法言:「相由心生」。美麗的容顏,不代表擁有美好的人生。如是因,如是果,今
世的果報是過去的努力,因中心存善念,莊嚴的行持自有光明的未來;放下對外相的執著
,開展心靈的慈悲與智慧,因緣具足之日,正是生命華果圓滿之時。


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生命的真相 
 
  世間上的一切都會滅亡;因為有生就會有死,有來一定有去。而證到涅槃寂靜的境界,如如不動;因為沒有生,所以始終是不會滅掉,只有這個勝法才是不會滅亡的。
                              節錄自《無常經》開示
外事莊彩咸歸壞

  《無常經》云:「外事莊彩咸歸壞,內身衰變亦同然。」莊就是莊嚴,彩就是彩畫、彩繪或種種布置。如社會上的人重視房屋的裝潢、環境的布置,這些都是莊彩。每個人也注重莊彩,如講究衣服的式樣、材質,女眾還會運用化妝、佩戴飾品等來莊嚴自己。

  然而「外事莊彩咸歸壞」,一切外在的莊嚴都會壞掉。如有些人習慣一定要化妝,天氣太熱,一流汗,就需要再補妝;經常上妝,又會加速皮膚老化。現代人還流行染髮,有些染劑對身體健康有影響,而且不論染成什麼顏色,到最後頭髮都會爛掉、會壞掉。所以這個身體不是要等到死了以後才會壞,現在就會壞。
表面上看到妝扮得花花綠綠很好看,仔細想一想其實那是受罪。外在無論怎麼樣去莊彩、化妝,通通會壞掉。譬如房屋裝潢好之後,眼前看起來很美觀、很舒適,但時間一久就會舊、會壞,無論是高樓大廈,或是我們自己的身形面孔,再怎麼樣去莊彩,到最後來都是會敗壞。
內身衰變亦同然

  「內身衰變亦同然」,身體是由細胞組成的,醫學報告指出,我們身上的細胞透過新陳代謝,每隔一段時間會完全更新,只是人活在當中不知不覺。其實這個身體一直處在壞滅當中,我們的神識就如同住在一個死屍裏面。

  身體時時刻刻在衰敗、在變化,孩童時是一個面孔,少年時是一個面孔,青年又是一個面孔,到了中年、晚年又是不同的面孔。只是自己心太粗,無法覺察,等到晚年才發現自己已經衰老了;其實從出生開始,我們就一直在邁向衰老!

  所以佛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所有一切都是無常、苦、空,都是敗壞不安的境界。眾生不了解這些道理,反而執著無常、苦、空的色身,在這當中去化妝、去莊彩,這就是迷惑、顛倒。明明知道是會壞的、衰敗的,還是要化妝,安慰自己,內心渴望美貌久駐和外境終歸衰老變遷的事實,其實是非常矛盾的。

唯有勝法不滅亡

  世間有什麼是不會衰敗的呢?「唯有勝法不滅亡」,出世間法就是勝法。佛所說的四諦法門: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就是勝法。因為依著這些道理,以八正道修行,就能成三昧、成正定,遠離死亡、證到涅槃。涅槃當中常樂我淨,不生不滅、不去不來。知道了這麼好的法門,應該要去追求這個勝法才是最實在的。

  眾生顛倒,應該要的不要,不應該要的偏偏又要,捨本逐末,在鏡花水月、空中樓閣上去追逐,始終是一場空。所以《無常經》中世尊開宗明義地講:「外事莊彩咸歸壞,內身衰變亦同然,唯有勝法不滅亡。」顯出一個最究竟、最徹底的境界,告訴我們要安住在這個境界上面。時時刻刻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這就是勝法。

  進一步,還有「最勝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是最勝法。真空實相、寂靜涅槃,這就是最勝法,永遠不會滅亡。世間上的一切都會滅亡;因為有生就會有死,有來一定有去。「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證到涅槃寂靜的境界,是如如不動,因為沒有生,所以始終是不會滅掉,只有這個勝法才是不會滅亡的。
諸有智人應善察

  「諸有智人應善察」,大眾都應該是有智慧的人,應該要「善察」,要好好地去審察、檢討;觀察這個世間確實是無常的,所有一切莊彩都會壞掉;世間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心念有生住異滅,應該要善察這些,一切都是無常,只有勝法才是最珍最貴,擁有這種知見就是善察。

  眾生是不善察,因為眾生顛倒,把真的當作假的,假的當作真的。所以我們要用般若智慧洞察,要觀察到入微,所謂「明察秋毫」,什麼都能夠看得清清楚楚;乃至於什麼時間退、什麼時間進,什麼該取、什麼該捨,什麼是正、什麼是邪,什麼是方便、什麼是究竟,什麼是世間法、什麼是出世法,什麼是有為法、什麼是無為法,這些都要善察。而要有智慧的人才能善察。明白這些道理,就是有智慧的人;現在知道了這些道理,把這道理變成了自己的,也是有智慧的人,就能夠善察。

  有智慧善察的人,懂得取捨;該取的涅槃就要努力修行而證得,外面塵勞境界,就要捨。否則該取的不取,該捨的不捨,就不是善察,就是顛倒。

此老病死皆共嫌

  「此老病死皆共嫌,形儀醜惡極可厭。」了解老病死的苦,所以在還沒老、大病還沒現前的時候,要趕快用功,否則等到死的時候,再想用功就來不及了。一般人都知道老病死的苦,誰都不想要,可是偏偏每一個人都會輪得到,輪到了,推也推不去,逃也逃不了,所以要有這種警覺。

  「形儀醜惡極可厭」,形指形象,每個人有不同的形象:有男女、老幼、胖瘦、高矮之別。每個人的臉型、五官形象也不同,乃至於社會上士農工商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形象。儀就是儀態。面貌有美、醜、平庸的不同,不過不論平時是什麼相,人老時、病時、死時,都是醜,都是讓一般人覺得可厭的。

  「少年容貌暫時住」,小孩子很活潑、乖巧,容貌很純真,不過只是「暫時住」,上午看到這樣的容貌,下午不一定存在。或許突然生一場大病,面黃肌瘦,眼歪嘴斜,容貌就改變了!所以年輕的相貌只是暫時如此的,很快就會過去。「不久咸悉見枯羸」,人的一生沒有多久時間,這色身就乾枯、有氣無力;像朵花一樣,很快就會謝掉。
終歸不免無常逼

  「假使壽命滿百年,終歸不免無常逼」,就算是能活到一百歲,還是要死。即便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有八萬大劫,最後還是要歸於無常。在中國有位彭祖,相傳活了八百歲,八百歲在一般人看起來已經很長壽,可是彭祖到了最後,覺得他的壽命還是很短,祈求上天再讓他延歲。人心始終是無法滿足,照理說活到八百歲,應該心滿意足了,可是臨到病、老、死,依舊驚慌恐怖,所以會想祈求延長壽命,希望能夠不病、不老、不死。如秦始皇、漢武帝都在求長生不老方,到最後還是不免一死。所以什麼人都逃不過死亡這一關。

  世間人說有白無常、黑無常,兩個無常殺鬼。所謂無常就是歲月不饒人,一種是因自然界的力量,一種是人為造成,很快地東西就會壞掉,如天災,大地震一來,高樓大廈就垮掉了;戰亂也會使人喪失家園;「一朝天子一朝臣」,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等,不管從任何角度來看,最後都是歸於無常。所以白天也是無常,晚上也是無常;晚上也會死,白天也會死,始終在輪迴,老病死苦經常在身邊跟著,如影隨行,逃也逃不了。

  人在臺灣會老、會病、會死,在美國一樣的有老、有病、有死。不但是在美國,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有老、有病、有死。不但是如此,任何地方都有天災地變,都有綁票勒索,都有殺盜淫。所以要想透過外在事相上的改變來逃避無常境界,是無處可逃的。

  「老病死苦常隨逐,恒與眾生作無利」,老病死恆常跟著我們走,人到那裏它就跟到那裏。人想不病,卻偏偏要病;想不老,偏偏要老;想不死,偏偏要死,它始終跟自己作對。眾生為了老病死,浪費了很多時間、金錢與生命,但是對自身、對大眾卻沒有絲毫利益。
信受奉行 超越無常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諸苾芻眾、天龍、藥叉、揵闥婆、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不論是大乘、小乘,乃至於頓悟自心的法門,如果不知道無常的道理,很容易就會退失菩提心。因為知道無常,不管是修任何法門,為了要脫離無常,一定都會想要有所成就;修行沒有想成就的願心,什麼法門都用不上功。所以這一部經為三乘所共有: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通通都要知道這些道理。

  「阿修羅等皆大歡喜」,聽到佛講的法實在太微妙,真正是最殊勝的法,能夠遠離老苦、病苦、死苦,能夠證到涅槃的境界,能夠出三界、了生死,不生不滅,所以「皆大歡喜,信受奉行。」因為佛所說的道理都是實實在在的,心中生起信心,因信才會接受,因接受才會去奉行。

  假使沒有信心,無論修任何一個法門都是修不成功的。所以信很重要,要有信心、有正信、有智慧的信心。信心還要生根,要根深蒂固,八風吹不動。進一步要「奉行」,不僅只是知道道理,還要畢恭畢敬領受佛的教誨,最後還要行,在日常生活上去實踐,就能真正脫離無常,達到涅槃的究竟境界。

  長相與人生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是人生的經驗、閱歷累積記錄而成,若懂得用心品嚐,可以豐厚我們的人生,增廣見聞。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旆法師
金剛女改朱顏

  佛陀時代,舍衛國波斯匿王的妻子末利夫人,生一公主,名叫波闍羅(華譯:金剛)。波闍羅的容貌醜惡,肌膚粗糙、乾澀,頭髮像馬毛般生硬。波斯匿王看了就不歡喜,便下令守衛不讓她出皇宮,且不讓外人看見,怕丟皇室的臉。

  漸漸的,波闍羅長大了,波斯匿王請臣子找到一位家道中落的貴族青年。波斯匿王告之:「我有一面容醜陋的公主,現在嫁給你,希望你能接納。我將供應你們的生活所需及財富,賜你官位,並建造宮宅給你們住;此宅有七重門閣,如果你要出門時,務必將門鎖住,不得使公主外出,千萬不要讓人見到公主的面相。」男子答應波斯匿王要求娶公主為妻,並與朝中大臣往來密切,相互設宴款待。而每次的宴會中,每位大臣均是夫妻一起參加,唯獨駙馬總是單獨前往,久而久之,其他大臣開始覺得奇怪,私下猜測:「公主若不是非常美麗,就是極醜惡,不然怎麼不敢帶來赴會?」

  就在一次的設宴中,大臣們設計將駙馬灌醉,取走鑰匙,欲開門一探究竟。而波闍羅長年被關在屋中,心中十分懊惱,這時公主忽然想到佛的慈悲、相好莊嚴,更生懺悔,至誠遙禮世尊,願佛能垂慈哀愍,示訓教誨。佛知因緣已到,以神通力從地涌出,示現於前,公主見佛心生歡喜,醜貌立即消滅,姿容莊嚴出色。當大臣們開門闖入時,見公主竟是美若天仙,於是又關住門戶,偷偷離去。其夫回來見狀,心中訝然歡喜,得知因由,二人即刻去見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很高興,前往精舍請示佛陀原因,佛於是說出波闍羅出生豪貴卻受醜陋形貌的因緣:
波闍羅過去世時,為一長者女。長者全家供養一位辟支佛,但這位辟支佛面貌醜惡,長者女因此呵罵辟支佛。這位辟支佛在將入涅槃時,示現種種神變,長者女見狀,方知是聖人住世,心生悔意,向尊者懺悔,求其原諒。當時的長者女即是波闍羅,因毀謗賢聖的罪過,而感得相貌醜陋的果報。後又因懺悔而回復端正相。

長相是果 修持是因

  人的長相,高矮、美醜、胖瘦等,都是有因有果的。這一生的相貌,緣定於累世累劫的修持。佛陀相好莊嚴,慈悲喜捨,累世累劫度眾功德願力加持下,使波闍羅生一念虔誠懺悔心,化解前世惡口業報;故知長相是果,修持是因。

  世尊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功行圓滿,故感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且證得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三身圓滿,進能隨類化現,隨類度眾生。所以要得相好莊嚴身,唯修善斷惡,最後連善法也不執著,精進行道,慈悲修慧,證得三身圓滿,方是究竟。

  佛法言:「相由心生。」現代人多憑藉美容、整形,以為如此就能使自己更加美麗莊嚴,殊不知長相乃因過去的業報加上現在的修持而生。若是念念慈悲喜捨,為人著想,救護眾生,則心胸寬廣開闊,心無罣礙,人見歡喜,不生怖畏;廣學多聞,則增長智慧,能利益眾生,人人敬重;以此修持,久而久之,心常於定慧中,相隨心轉自能相好莊嚴。若是念念貪瞋癡,身行殺盜婬,口行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行嫉恚癡等造十惡業,則再好的面相亦變成兇神惡煞,恆結惡緣,人人避而遠之。是故佛法言:「一心造十法界」,一念瞋心則現修羅身,一念慳貪現餓鬼身,造十惡業現地獄身,修持五戒得人身,修四諦法得聲聞身,修六波羅蜜成就菩薩身,三覺圓滿現佛身。這一生要學諸佛菩薩的悲智願行,用功修行,修德有功,性德方顯,開發內在慈悲、智慧,明心見性,轉凡成聖,將人身變成佛身,就是最佳美容方法。

  佛法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世間的任何長相不足貴,只是四大五蘊假合身,終歸毀壞,唯證諸佛法、報、化三身不僅圓滿莊嚴,又能利益眾生,攝受眾生,助眾生離苦得樂;是故現在的長相如何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珍惜色身,努力修行,用有限的色身成就無限的法身慧命,方不枉費人生這一遭。
 
面子問題

  放下俗世的一切,回歸原點,便能發現:原來幸福並不來自別人的肯定,心得解脫自在,才是真正的幸福。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聆法師
  自古以來面子問題似乎是眾人關心的焦點,與面子有關的形容詞也特別多,如丟臉、沒面子、面上無光等;對大部分的人而言,似乎身命財產均可拋,唯有面子要保住。說穿了,掙面子只是要掙得別人的肯定。

  時代巨輪推動人類前進,隨著醫學文明的演進,面子問題也日趨白熱化。時下化妝品雖能增添臉上幾分色彩,卻掩飾不了業力在臉上所造成圓扁、大小等差異。為了磨除這些痕跡,人們開始在一尺大的臉上,斤斤計較,在上面刻畫未來藍圖。但是,由塗抹到刻畫,人生是否因此而更多采多姿?美麗的容貌和美麗的人生是否畫上等號?這就值得人們深刻思惟與探索。

相隨心轉

  所謂「相由心生」,唐朝裴度少時貧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禪師。大師看了裴度的面相後,發現裴度嘴角縱紋延伸入口,恐怕有餓死的橫禍,因而勸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後又遇一行禪師,大師看裴度目光澄湛,面相完全改變,告訴以後一定可以貴為宰相。因為裴度不斷的修善、斷惡,耕耘心田,相隨心轉,因此面相有如此不同的差別。所以一行禪師曾說:「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又不如一點之心。」孟子也說:「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由此可知:臉,正如實地記錄我們的心。

台長: ♂城市中の隱匿者ξ★
人氣(1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