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18 17:29:04| 人氣1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李安 & 章子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物特寫

導演2007/11/19

李安  Ang Lee

1945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在美國求學期間獲得伊利諾州大學的戲劇學士,後又獲得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碩士學位;在紐約大學求學時,以《陰涼湖畔》獲得金穗獎「最佳劇情片短片獎」;畢業作品《分界線》更獲得紐約大學學生影展「最佳導演」及「最佳影片」等獎項。

在1990年編寫的劇本『推手』獲得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的優良劇本獎。1991年拍攝《推手》,為第一部劇情長片,在金馬獎中獲得九項提名;1993年以《喜宴》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隔年又獲得美國影藝協會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是台灣有史以來首次入圍奧斯卡。在柏林得獎後,《喜宴》各國版權被搶購一空,在美國當地票房極佳,在台灣也得到金馬獎「最佳導演」及「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第三部劇情長片《飲食男女》獲選為1994年坎城影展導演雙週開幕片,並入圍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金馬獎「最佳影片」」。1995年正式進軍好萊塢,改編英國珍.奧斯汀的小說拍攝《理性與感性》,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並入圍奧斯卡七項大獎。1997年所執導的《冰風暴》也獲得坎城影展「最佳編劇獎」。在經過《與魔鬼共騎》的票房失敗後,以《臥虎藏龍》橫掃世界各影展獎項,在2001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以及眾多大獎,也締造了美國有史以來外語片最高賣座紀錄。2002年六月開拍電影《綠巨人浩克》,是一部把Marvel漫畫搬上大銀幕的作品。

2005年,改編自美國作家安妮普露(Annie Proulx)著名短篇小說的《斷背山》,其強烈的宣傳攻勢與亮麗的票房成績在全世界影壇造成一股「李安熱」旋風,獲得包括奧斯卡「最佳導演」在內的數十項國際影展大獎,也確立了他在國際影壇的重要地位。


作品年表 - 導演作品

年份

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76

《星期六下午的懶散》(18分鐘超八厘米劇情短片,黑白)

1978

《陳媽勸的一天》(9分鐘超八厘米紀錄短片,彩色)

1980

《追打》(9分鐘十六厘米劇情默片,黑白/紐約大學一年級作品)

The Runner

1981

《我愛中國菜》(4.5鐘十六厘米音樂片,黑白/紐約大學一年級作品)

I Love Chinese Food

1981

《揍藝術家》(20分鐘十六厘米配音劇情片,黑白/紐約大學一年級作品)

Beat the Artist

1982

《陰涼湖畔》(30分鐘十六厘米同步錄音劇情片,彩色/紐約大學二年級作品)

I Wish I Was by That Dim Lake

1984

《分界線》(43分鐘十六厘米同步錄音劇情片,彩色/紐約大學畢業作)

Fine Line

1991

《推手》

Pushing Hands

1993

《喜宴》

The Wedding Banquet

1994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1995

《理性與感性》

Sense and Sensibility

1997

《冰風暴》

The Ice Storm

1999

《與魔鬼共騎》

Ride with the Devil

2000

《臥虎藏龍》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2001

《Chosen》(BMW汽車廣告,六分鐘)

Chosen

2003

《綠巨人浩克》

Hulk

2005

《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

2007

《色,戒》

Lust Caution


作品年表 - 編劇作品

年份

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91

《推手》

Pushing Hands

1993

《喜宴》

The Wedding Banquet

1994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1995

《少女小漁》

Siao Yu


作品年表 - 演出作品

年份

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93

《喜宴》

The Wedding Banquet


作品年表 - 剪接作品

年份

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91

《推手》

Pushing Hands

1994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作品年表 - 監製作品

年份

作品名

英譯作品名

1995

《少女小漁》

Siao Yu

2000

《臥虎藏龍》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2007

《色,戒》

Lust Caution


人物年表

年份

事蹟

1954

10月23日生於台灣屏東潮州鎮,祖籍江西德安縣。

1973

以第108志願考上台灣國立藝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影劇科導演組,本來打算要重考,但因一次舞台表演經驗決定留下來讀戲劇。

1974

二年級獲得話劇金鼎獎「大專組最佳演員獎」。

1975

三年級畢業作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懶散》,畢業後當兵去。

1978

在服役期間攝製了一部超八厘米短片《陳媽勸的一天》,紀錄漁民陳媽勸和他兒子出海打漁的一天。

1979

進入美國伊利諾大學戲劇系導演組就讀。

1980

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藝術學士學位,自認對戲劇的了解與對戲感的認識是來自段時期的奠立,對西方文化的認識也由此而來。

1981

進入美國紐約大學電影製作研究所,後取得藝術製作碩士。
這個時期的作品有(16mm)短片《追打》、音樂片《我愛中國菜》、配樂片《揍藝術家》。

1982

拍攝同步錄音片《陰涼湖畔》獲得學校獎學金。

1983

以《陰涼湖畔》獲得台灣金穗獎16mm「最佳劇情短片」。
與妻子林惠嘉在紐約結婚。

1984

拍攝畢業作《分界線》,是一部43分鐘的同步錄音劇情片。

1985

以《分界線》獲得紐約大學NYU學生影展「最佳導演」及「最佳影片」,並曾在美國公共電視PBS及亞美影展中放映;美國大經紀人公司William Morris的經紀人看過《分界線》後和李安簽約六年。

1987

主要由妻子的收入維持家庭開銷,這段期間的李安不斷地看電影、寫劇本或幫別的導演寫劇本,累積電影編寫能力。

1988

當時的中影製片副理小野曾把李安列為第二波新導演之一,與中影洽談導演《長髮為君剪》及《喜宴》但遭否決,美國經紀人替李安爭取在美國拍片未果。

1990

所編寫的劇本『推手』獲得台灣新聞局「最佳優良電影劇本」獎金四十萬,與馮光遠合寫的『喜宴』獲得「優等獎」。

1991

與中影合作以低成本拍攝《推手》,該片獲金馬獎最佳影片等九項提名,李安個人獲得「評審團特別獎」。

1992

再與中影合作拍攝獲「新聞局優良劇本獎」的《喜宴》,此片是李安走向國際化的開始。

1993

《喜宴》獲得包括第四十三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在內等多項國際大獎。並入圍了第六十六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第五十一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第九屆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

1994

成名後首次返台導演中影出品影片《飲食男女》。此片獲選為坎城影展導演雙週開幕片,並再次入圍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第五十二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第十屆獨立精神獎「最佳劇本」、第四十七屆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

1995

哥倫比亞三星公司聘請李安執導英語片《理性與感性》,這部影片用的全是英國演員、劇本、製作,是一部英國化的古典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七項提名。

1997

執導第二部英語片《冰風暴》,題材是七○年代的美國現代寓言,李安以該片確立了在好萊塢A級導演的地位。

1998

執導第三部英語片《與魔鬼共騎》,嘗試拍攝美國南北內戰主題的戰爭片。

1999

開始籌拍第一部華語武俠片《臥虎藏龍》,結合兩岸三地影人合作與近十家中外公司投資合作。

2000

以《臥虎藏龍》橫掃國際影壇各大重要獎項,獲美國時代週刊選為「美國最佳導演」,美國電影學院選為「年度風雲導演」。

2001

所執導的《臥虎藏龍》入圍第七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九項大獎,並代表台灣拿下華人第一座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母校紐約大學藝術學院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2002

應環球電影公司邀請,執導科幻片《綠巨人浩克》並與製作《星際大戰》特技效果的ILM公司合作。
回台擔任金馬獎頒發人,頒發「終身成就獎」給已於5月2日過世的資深演員郎雄,由遺孀包珈代領。
個人傳記『十年一覺電影夢』出版。

2003

耗資1億2千萬美金製作的《綠巨人浩克》上映,為當年度全台十大賣座電影第十名,並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特效」。但成績與口碑都不如預期。
回台擔任第四十屆金馬獎頒獎人。

2004

父親李昇因心肌梗塞於2月15日過世,李安回台奔喪。
籌拍新片《斷背山》。

2005

新片《斷背山》在威尼斯影展首映且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之後入圍並抱回多項國際影壇大獎,票房表現亮眼。
回台參加金馬獎,擔任「最佳導演」頒獎人。

2006

以《斷背山》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是亞洲第一人,個人聲望再度攀上高峰。
美國時代雜誌選出「百位最有影響力人物」,是唯一一位入選「藝術家及娛樂界人士」華人。
總統陳水扁頒授二等景星勳章表彰他為國爭光及在電影文化的傑出成就。
母校台灣藝術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籌拍新片《色,戒》。

2007

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後所執導的華語片《色,戒》在威尼斯影展首映,獲得「最佳影片金獅獎」,旋即在世界各地上映。但因工作人員比例問題,代表台灣參加奧斯卡角逐「最佳外語片」獎項被拒。
捐出台灣新聞局頒發的兩千萬元獎金成立「推手計畫」,希望用以鼓勵台灣新銳導演。
以《色,戒》入圍金馬獎,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十一項提名。


延伸訊息 - 得獎紀錄

年份

事蹟

1974

在台灣國立藝專時期獲得話劇金鼎獎大專組「最佳演員」。

1983

以《陰涼湖畔》獲得台灣金穗獎16mm「最佳劇情短片」。

1985

以《分界線》獲得紐約大學學生影展「最佳導演」、「最佳影片」。

1990

以『推手』獲得新聞局「最佳優良電影劇本」獎金四十萬。
以『喜宴』獲得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優等獎」。

1991

以《推手》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評審團特別獎」,亞太影展「最佳影片」,法國亞眠影展「最佳處女作導演獎」。

1993

以《喜宴》獲得第四十三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法國杜維爾影展「影評人獎」,西雅圖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金針獎」,第三十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第四十六屆盧卡諾影展「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藍豹獎」,第四屆義大利國際影評人協會「金車獎」。

1994

以《飲食男女》獲得第三十九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NBR「最佳外語片」。

1995

以《理性與感性》獲得第四十六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NBR「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第四十八屆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影片」,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年度美國廣播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德國電影協會「最佳外語片」。

1996

以《理性與感性》獲得第五十三屆金球獎「最佳影片」。

1997

以《冰風暴》獲得夏威夷影展「電影視野特別獎」。

1999

以《與魔鬼共騎》獲得法國杜維爾影展「美國導演特別成就獎」。

2000

以《臥虎藏龍》獲得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NBR「最佳外語片」,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美國廣播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年度美國導演協會「傑出導演成就獎」,美國時代週刊選為「美國最佳導演」,美國電影學院選為「年度風雲導演」,第二屆美國亞裔艾美獎「最佳影片」。

2001

以《臥虎藏龍》獲得第七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第五十八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第三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第十六屆獨立精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第五十三屆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第六屆香港金紫荊「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第十三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第二十五屆多倫多國際影展「觀眾票選第一大獎」。

2002

獲頒美國獨立製片協會(IFP)「終身成就獎」。

2005

以《斷背山》獲得第六十二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NBR「最佳導演」,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舊金山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2006

以《斷背山》獲得第七十八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第六十三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美國導演協會「最佳導演」,第五十八屆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美國廣播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倫敦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日刊體育報「最佳外語片」,同志反歧視聯盟「最佳影片」。

2007

以《色,戒》獲得第六十四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


延伸訊息 - 相關閱讀

編號

明細

1

『推手:一部影片的誕生』 / 馮光遠編 / 台灣遠流 / 1991

2

『李安—Li Au』 / 王耿瑜主編 / 台北時報文化 / 1991

3

『電影檔案』 / 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行委員會 / 台北時報文化 / 1991

4

『華語電影十導演』 / 楊遠嬰主編 / 浙江攝影出版社 / 2000

5

『臥虎藏龍好萊塢:李安傳奇與華裔影人精英』 / 黃仁、梁良編 / 台北亞太圖書 / 2002

6

『十年一覺電影夢』 / 張靚蓓編著 / 台北時報文化 / 2002

7

『李安電影研究』 / 鄒明儒 /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2002

8

『李安電影中的性別形象』 / 楊菀喻 /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 / 2004

9

『夢想的定格:10位躍上世界影壇的華人導演』 / 張靚蓓 / 台北新自然主義 / 2004

10

『李安電影《斷背山》中愛情承諾理論應用之研究』 / 陳保倫 / 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 2006

11

『一山走過又一山:李安‧色戒‧斷背山』 / 李達翰 / 如果出版社 / 2007

12

『光影言語:當代華語片導演訪談錄』/ Berry Michael / 麥田出版社 / 2007

資料來源

http://movie.cca.gov.tw/People/Content.asp?ID=70

 

udn / 追星網 / 明星 / 章子怡檔案
章子怡檔案庫
.藝名:章子怡.體重:49kg
.本名:章子怡.星座:水瓶座
.英文名:Zhang, Ziyi .血型:O
.生日:1979.02.09 .婚姻狀況:到目前為止未婚
.身高:164 .學歷: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北京舞蹈學院附中
中國國家話劇院
章子怡拍孟小冬傳 受阻
章子怡再接韓片 扮中韓影藝橋樑
貴氣章子怡 素顏血拚
章子怡 將主演「蘇菲的復仇」
女星不得閒 黃金周忙淘金
章子怡 想在三亞安家
中戲五金花 章子怡、胡靜最風光
小志玲、瑞莎 出浴芙蓉誘人
《asience頂級東方美髮系列》 (2005)
《創維電視》 (2000)
《京酒》 (1996)
《the horseman》 (2007)
《夜宴》 (2006)
《藝伎回憶錄》 (2005)
《狐狸殿》 (2005)
《我老婆是老大3 My Wife Is a Gangster 3》 (2005)
《十面埋伏》 (2004)
《2046》 (2004)
《茉莉花開》 (2004)
《紫蝴蝶》 (2003)
《我老婆是老大2 My Wife Is a Gangster 2》 (2003)
《英雄 Hero》 (2002)
《尖峰時刻2》 (2001)
《蜀山新傳》 (2000)
《武士》 (2000)
《臥虎藏龍》 (1999)
《我的父親母親》 (1998)
《星星點燈》 (1996)
《忍者神龜》 (2007)

亞太地區電影cineasia 最佳新人獎(亞太地區電影cineasia 最佳新人獎)(1999)
美國電影協會明日之星獎(美國電影協會明日之星獎)(1999)
日本旬報 最佳外國女演員獎(日本旬報 最佳外國女演員獎)(2000)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最佳女配角(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最佳女配角)(2000)
第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第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 百花獎最佳女主角)(2000)
多倫多 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多倫多 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2001)
伊朗電影節 最佳女主角(伊朗電影節 最佳女主角)(2001)
第6屆香港金紫荊獎 最佳女配角(第6屆香港金紫荊獎 最佳女配角)(2001)
第16屆美國獨立精神獎 最佳女配角(第16屆美國獨立精神獎 最佳女配角)(2001)
美國第10屆MTV電影大獎 最佳動作獎(美國第10屆MTV電影大獎 最佳動作獎)(2001)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 最佳新人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 最佳新人獎)(2001)
MTV風尚頒獎典禮(風尚女演員)(2002)
第二十四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2004)
第四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女主角(第四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女主角)(2004)
第十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2005)
第24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24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2005)

資料來源

http://stars.udn.com/udnstars/StarBasic/StarBasicO2.do?starID=CH00483

 

台長: sakanaimmune
人氣(1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新知 |
此分類下一篇:電話聊天 九分卅六秒最完美
此分類上一篇:26歲,巴金森氏症找上她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