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12 16:20:58| 人氣2,684|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1212李連杰:風雲投名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戲包人,果然不凡,李連杰在《投名狀》中終於有了內心戲,蠢動私情有了決堤的出口,澎湃氾濫成男兒悲歌。

身手矯捷,心內模糊,基本上是李連杰在過去表演世界中給人的感受,他的身手無人質疑,華語片喜歡套上英雄俠客樣版,外語片則是偏好冷酷殺手的戲路,行雲流水的動作場面以及快速消化的戲劇高潮都悄悄遮去了角色內心矛盾的空乏,看外型看動作不看戲,幾乎是李連杰電影與觀眾的基本互動模式了。

然而,《投名狀》卻給了李連杰殺伐如野獸,求名若渴,求愛若飢三種能量,相互激盪後,李連杰的冷酷、矛盾與無情因此匯聚成他從影以來最有好戲可看的一次表演。
《投名狀》的整體氛圍是「英雄末路」的悲涼,因此電影色調偏重土黃、黯綠與幽藍,沒有太多鮮豔興奮的色彩,而是透過低沈的色調來散布壓抑絕望的亂世訊息。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必需裝死,才能從戰場上苟且偷生,卻也在即將坐上兩江總督的寶座之前,慘遭公私夾殺…從挫敗開場,在毀滅終場,「末路英雄」的悲涼際遇才讓他的肉體與靈魂得能合而為一,創造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悲劇角色。
主角的「人生選擇」一直是傳統悲劇的發生根源,在戰場上裝死求生,意謂著他的機巧;等糧吃飯做土匪,意謂著他降志辱身,觀風辨色的存活適應力;出兵前先談交換條件,意謂著他適者生存的精算;殺姦淫婦女的小兵,則是英雄立威的軍令無情;隨後的墓前跪拜則是他公私分明的贖罪補愆;蘇州屠城則是在計算糧草、兵力和戰功下的必殺之惡;面對兵變返鄉的內鬨危機,他能當場跪求,更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變色龍本色;黃馬掛加身後,為求宦祿騰逢,排除異己暗殺二弟更成了掃除絆腳石的現實盤算…《投名狀》給李連杰每一回的生命選擇,都讓他「但求一己榮光順遂,不擇手段」的獸性本質更加張揚,也讓他的負面人格更加強猛地朝毀滅的終點滾去。
《投名狀》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清朝咸豐和同治年間的太平天國和捻亂時期,英文片名的「Warlords/軍閥」準確交代了民不聊生,落草為寇,搶糧搶錢搶娘們,地方軍頭擁兵自重,圖謀政商利益的時代背景,也讓導演陳可辛有機會重建古戰場的歷史風華和華人電影少見的場面調度,規模與成就都不輸好萊塢作品,頗有可觀。當然,無情烽火下的無情人生更是《投名狀》的主軸,李連杰的豺狼性格在亂世中因而格外突出鮮明,相對之下,劉德華與金城武的戲份與性格就薄弱許多,未能與李連杰的人物雕塑相抗衡。

例如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與金城武飾演的姜午陽不打不相識,明明龐青雲已經將刀指向姜午陽的咽喉,姜午陽的結論竟然是:「這麼會打,來跟我去見二哥(劉德華飾演的趙二虎)去!」落敗的人還要收編強者,這樣的邏輯成就了龐青雲的威風,卻也弱了姜午陽的本色。
同樣地,趙二虎與龐青雲的最大矛盾在於誰才是老大?土匪時期,趙二虎是頭,龐青雲打蛇打七寸的一戰成名,最吃味的自是趙二虎;官兵時期,趙二虎深入敵營,解放蘇州成為開城英雄,官兵高呼他的姓名,最吃味的自是龐青雲,兩人之間誰才是老大?才是兄弟內鬨的矛盾焦點,三人要彷桃園三結義拜投名狀,就暗含了情義、權力和地位的政治交易情緒在內,當過官的龐青雲一夕之間就成了大哥,趙二虎沒有不甘嗎?如果沒有,就是個性太大而化之了,明明就有,導演卻跳了過去沒處理,才使得趙二虎後來的幾番抗命顯得突兀。

正是因為即使歃血為盟,也各有心結,才有後來不可迴避的攤牌。第一次決戰時,趙二虎急著要出兵救人,龐青雲卻高吼山字營裡只能有一個頭,誰是老大的爭議來得突然,但是直接明白;攻陷南京後,趙二虎抗命發放軍餉,卻當著龐青雲的面說山字營只有一個頭,那就是龐青雲,誰是老大的爭議再次浮現,明明是做足面子,暗裡卻是嘲諷帶眨,類似這樣的戲劇衝突確實好看,但也因為少了兄弟排序時的場景描繪及性格描寫,而少了悲劇主角必定相撞的命運交響曲。

畢竟趙二虎原本就只是個鄉下漢子,只圖眼前溫飽,只顧兄弟,卻未必洞悉人情。他是血性漢子,但也太過一廂情願,這也是他搭救了徐靜蕾扮演的青梅竹馬蓮生,表面上是讓她免於做「揚州瘦馬」的妾伎,實質上卻也讓她經常面臨生死無常,衣食堪慮的困境,而且明明就已同居,卻少了名份,才讓萍水相逢的龐青雲有了插手空間。
偏偏龐青雲卻是胸懷大志,但求青雲直上,兄弟情義皆可拋的無情漢子,他圖的是未來,所有的鋌而走險都是向未來借膽,才敢搏命。兄弟兩人個性這麼懸殊,面對權力與義氣的考驗必然有不同選擇,陳可辛沒有在結拜時突顯心結,導致後來的兄弟之爭,只看到了人格理念,卻少了原始矛盾,說服力就弱了。畢竟李連杰的龐青雲性格是首尾一致,前後一貫的,劉德華的趙二虎卻是時而悲憤,時而血性,他對龐青雲的真實感受淹沒在模糊的身影之後,也才使得他最後誤信軍情,隻身救援的死難,只能讓人低迴,卻少了嚎啕的震撼。
同樣地,金城武的姜午陽(名字太像了那位陪荊軻去刺秦王,卻嚇得手足無措的秦舞陽)則成了直腸子的傻漢子,電影用他的回憶做主敘觀點,用了不少文人情懷的敘事文句,卻不像是這位曾經在戰場上斬人首立雄威的漢子口吻,他的主戲卻也只是言必稱大哥的死忠,在關鍵時刻總是稱揚大哥,寧可殺嫂救回兄弟,最後卻要手戮大哥,在信仰與毀滅之間,金城武是需要更多的戲劇血肉來突顯信仰崩解的歷程,只可惜《投名狀》的主戲全被李連杰佔走了,二哥和三弟全成了配角,應驗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古訓。

台長: 藍色俄羅斯
人氣(2,684)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1213徐靜蕾:留白投名狀
此分類上一篇:1209黃金羅盤:迷人小精靈

謝敏
不知是不是自己太冷血
我看完這部電影 心情其實是很失望的
因為完全不被感動
整體處理又太矯情
兄弟情義是用演的 不是用吼的
我每次看到金城武大帥哥唸台詞我就犯暈
當配角沒什麼不好
配角其實最搶戲啊
可惜 這兩個大配角就只是配角
金城武還淪為跑龍套啊
誰演最好?
那三個老頭子演的最好
尤其是顧寶民
幾句台詞 搶盡風采
2007-12-18 01:58:10
Emma
台長這篇評論深得我心~~^^b
將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分析真的好棒啊!!
2008-01-07 11:51:07
李连杰的&#3308
抽搐,内心挣扎
2008-01-07 23:51:50
阿文仔
我覺得謝敏說得很白癡
你有沒有好好得看這場戲啊
我覺得台長講得很好啊
三個都演得不錯
何必抹煞這這三個新生代的演員
不客觀
我噓你€~~~~~謝敏
2008-01-09 02:14:42
版主回應
有話好好說,
不需要如此的。
2008-01-11 16:21:59
野猴子
還沒看過投名狀
只是看到藍老師提到同荊軻刺秦王的秦舞陽
令我想到前日讀完的秦始皇大傳
書中的官場鬥爭對照投名狀的動盪時局
處處上演權貴地位對人性私慾的哄抬
古人如此,今不脫昔
感到些許沉重,有感名利投懷送抱時是對人性最大的考驗
同時也發現
歷史形象實是一體兩面
報恩負義則在一念之間

也感謝藍老師的文章再度拓寬我個人的視野
2008-01-10 12:29:39
版主回應
快去看片吧。
看完片,你會有更多話想要說的。
2008-01-11 16:22:30
野猴子
昨天在高雄的和春戲院看了這部片
哇 無論是浩大的兩軍交鋒,還是鐵漢男兒的波濤情感,場面都相當壯觀啊

龐青雲在這部戲的人格描寫具體而細微,佔了主線與焦點,我想導演原先應該是希望以姜午陽的視野看待這段兄弟情仇,姜午陽是個情義狂熱者,不去注意人心的內裡夾層,以這角度看到後來龐青雲的為了權位不惜血刃趙二虎的行為,自然會有恍然大悟的衝擊力,不過演著演著,焦點都落到了龐青雲身上,衝擊力也就弱了

這部戲有幾個橋段是我相當喜歡的
比如龐青雲處決了蘇州四千民降兵,悄燃落淚的鏡頭,讓觀眾看到了剛僻的性格底下,行徑越是走向偏峰,私自的情感越是脆弱易斷的一面
只是回想起來,龐青雲掉淚真是因為處決這四千民降兵使然?還是趙二虎的聲勢與怒斥痛宰了他,讓他決意摧毀了內心的忠誠,撕毀心底那張肝膽相照的投名狀?

劉德華在酒席上回想這段路程時溢出的神情也是令人印象深刻,先是甘甜,再來苦澀,最後集結成悵然的無奈,都讓人有種即便是鐵漢性子,也被這樣一個悲劇時代消磨得體無完膚的感嘆
是說現在四五十年次的觀眾很少會近戲院了,不然商場與人際關係的厚重歷練,會有更多觀眾對這部戲的角色有更深的情感共鳴
我覺得華仔在上次&quot墨攻&quot已經能夠消退他巨星的光芒融入戲中,這次更有突出的表現,很令人激賞,可能過了四十歲在演技上真的有差吧

蘇州投降後城民紛紛離去的畫面也很有意思,像是在日以繼夜的殺戮中帶出新的景象,也讓人從城民的容貌中看到戰禍是怎麼加害於人的

真的美中不足的就是城哥的演技啦,雖然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帥哥,可是這部戲還是讓我覺得他俊秀的特色改過了這角色應有的愚癡,愚忠,莽撞的性格,欠缺那種只踩油門,不踩煞車的破壞力,真是可惜,可惜城哥真是太帥了


不好意思,哩哩喳喳的打了一大堆,
把這裡當成了看片過後的抒發管道
2008-02-19 16:27:33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