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2-11 11:02:42| 人氣15| 回應0 | 上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朱大可新浪博客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

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

这是饕餮神在美食版图上的曲折进程。它的战绩(俘虏和领地)遍及世界各地:第一,饕餮在东方厨房获得了绝对胜利;第二,20榄油压榨机。但达芬奇却转身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伟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旨在塑造关于素食、禁欲和自我牺牲的最高典范。文艺复兴就此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一边是豪门的肉身欢宴,而另一边则是精神的苦闷与重构。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新教伦理加深了欧洲的分裂,把它拆解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饕餮统治区和非饕餮统治区。英国新教从禁欲主义立场出发,摧毁了源于罗马殖民地时代的美食传统。英国人的口唇感官,似乎是这场清教运动的最大祭品。在味蕾严重退化之后,“英国菜”成为全球餐桌上的最大笑柄。这是一种高昂的肉身代价,为获取精神性的内在超越,英国人关闭了进食欲望及其感受系统,而且至今都没有被修复的迹象。这是饕餮神在美食版图上的曲折进程。它的战绩(俘虏和领地)遍及世界各地:第一,饕餮在东方厨房获得了绝对胜利;第二,20世纪以来,饕餮正全力推动灵魂的病变,宣示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总体性溃败;第三,在饕餮信仰的巅峰,绝大多数食客都拒绝了反思的契机。但饕餮神并非永恒的胜利者。东亚的美食帝国,正在走向历史上最严重的口唇危机。鉴于人类代谢力的生物学限定,食客被迫面对各种食物代谢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更为严重的是,为满足13亿食客的巨大胃口,食品加工业必须以畸形的方式加速生产,也即大肆投放各种有害添加剂、抗生药和激素,由此导致食品的严重毒化。这是遍及整个食物链的癌变。饕餮信仰犹如一个失控的机车头,拖着满载食客的车厢,向无底的深渊飞速坠落。没有人为此发出惊恐的尖叫,因为所有的口唇,都在忙于最后的晚餐。题图: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杰夫上传并管理世纪以来,饕餮正全力推动灵魂的病变,宣示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总体性溃败;第三,在饕餮信仰的巅峰,绝大多数食客都拒绝了反思的契机。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题图:青铜器上的饕餮纹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榄油压榨机。但达芬奇却转身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伟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旨在塑造关于素食、禁欲和自我牺牲的最高典范。文艺复兴就此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一边是豪门的肉身欢宴,而另一边则是精神的苦闷与重构。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

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

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

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

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榄油压榨机。但达芬奇却转身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伟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旨在塑造关于素食、禁欲和自我牺牲的最高典范。文艺复兴就此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一边是豪门的肉身欢宴,而另一边则是精神的苦闷与重构。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新教伦理加深了欧洲的分裂,把它拆解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饕餮统治区和非饕餮统治区。英国新教从禁欲主义立场出发,摧毁了源于罗马殖民地时代的美食传统。英国人的口唇感官,似乎是这场清教运动的最大祭品。在味蕾严重退化之后,“英国菜”成为全球餐桌上的最大笑柄。这是一种高昂的肉身代价,为获取精神性的内在超越,英国人关闭了进食欲望及其感受系统,而且至今都没有被修复的迹象。这是饕餮神在美食版图上的曲折进程。它的战绩(俘虏和领地)遍及世界各地:第一,饕餮在东方厨房获得了绝对胜利;第二,20世纪以来,饕餮正全力推动灵魂的病变,宣示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总体性溃败;第三,在饕餮信仰的巅峰,绝大多数食客都拒绝了反思的契机。但饕餮神并非永恒的胜利者。东亚的美食帝国,正在走向历史上最严重的口唇危机。鉴于人类代谢力的生物学限定,食客被迫面对各种食物代谢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更为严重的是,为满足13亿食客的巨大胃口,食品加工业必须以畸形的方式加速生产,也即大肆投放各种有害添加剂、抗生药和激素,由此导致食品的严重毒化。这是遍及整个食物链的癌变。饕餮信仰犹如一个失控的机车头,拖着满载食客的车厢,向无底的深渊飞速坠落。没有人为此发出惊恐的尖叫,因为所有的口唇,都在忙于最后的晚餐。题图: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杰夫上传并管理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

榄油压榨机。但达芬奇却转身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伟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旨在塑造关于素食、禁欲和自我牺牲的最高典范。文艺复兴就此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一边是豪门的肉身欢宴,而另一边则是精神的苦闷与重构。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新教伦理加深了欧洲的分裂,把它拆解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饕餮统治区和非饕餮统治区。英国新教从禁欲主义立场出发,摧毁了源于罗马殖民地时代的美食传统。英国人的口唇感官,似乎是这场清教运动的最大祭品。在味蕾严重退化之后,“英国菜”成为全球餐桌上的最大笑柄。这是一种高昂的肉身代价,为获取精神性的内在超越,英国人关闭了进食欲望及其感受系统,而且至今都没有被修复的迹象。这是饕餮神在美食版图上的曲折进程。它的战绩(俘虏和领地)遍及世界各地:第一,饕餮在东方厨房获得了绝对胜利;第二,20世纪以来,饕餮正全力推动灵魂的病变,宣示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总体性溃败;第三,在饕餮信仰的巅峰,绝大多数食客都拒绝了反思的契机。但饕餮神并非永恒的胜利者。东亚的美食帝国,正在走向历史上最严重的口唇危机。鉴于人类代谢力的生物学限定,食客被迫面对各种食物代谢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更为严重的是,为满足13亿食客的巨大胃口,食品加工业必须以畸形的方式加速生产,也即大肆投放各种有害添加剂、抗生药和激素,由此导致食品的严重毒化。这是遍及整个食物链的癌变。饕餮信仰犹如一个失控的机车头,拖着满载食客的车厢,向无底的深渊飞速坠落。没有人为此发出惊恐的尖叫,因为所有的口唇,都在忙于最后的晚餐。题图: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杰夫上传并管理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 Roger Vivier高跟鞋;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

榄油压榨机。但达芬奇却转身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伟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旨在塑造关于素食、禁欲和自我牺牲的最高典范。文艺复兴就此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一边是豪门的肉身欢宴,而另一边则是精神的苦闷与重构。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新教伦理加深了欧洲的分裂,把它拆解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饕餮统治区和非饕餮统治区。英国新教从禁欲主义立场出发,摧毁了源于罗马殖民地时代的美食传统。英国人的口唇感官,似乎是这场清教运动的最大祭品。在味蕾严重退化之后,“英国菜”成为全球餐桌上的最大笑柄。这是一种高昂的肉身代价,为获取精神性的内在超越,英国人关闭了进食欲望及其感受系统,而且至今都没有被修复的迹象。这是饕餮神在美食版图上的曲折进程。它的战绩(俘虏和领地)遍及世界各地:第一,饕餮在东方厨房获得了绝对胜利;第二,20世纪以来,饕餮正全力推动灵魂的病变,宣示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总体性溃败;第三,在饕餮信仰的巅峰,绝大多数食客都拒绝了反思的契机。但饕餮神并非永恒的胜利者。东亚的美食帝国,正在走向历史上最严重的口唇危机。鉴于人类代谢力的生物学限定,食客被迫面对各种食物代谢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更为严重的是,为满足13亿食客的巨大胃口,食品加工业必须以畸形的方式加速生产,也即大肆投放各种有害添加剂、抗生药和激素,由此导致食品的严重毒化。这是遍及整个食物链的癌变。饕餮信仰犹如一个失控的机车头,拖着满载食客的车厢,向无底的深渊飞速坠落。没有人为此发出惊恐的尖叫,因为所有的口唇,都在忙于最后的晚餐。题图: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杰夫上传并管理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

榄油压榨机。但达芬奇却转身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伟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旨在塑造关于素食、禁欲和自我牺牲的最高典范。文艺复兴就此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一边是豪门的肉身欢宴,而另一边则是精神的苦闷与重构。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新教伦理加深了欧洲的分裂,把它拆解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饕餮统治区和非饕餮统治区。英国新教从禁欲主义立场出发,摧毁了源于罗马殖民地时代的美食传统。英国人的口唇感官,似乎是这场清教运动的最大祭品。在味蕾严重退化之后,“英国菜”成为全球餐桌上的最大笑柄。这是一种高昂的肉身代价,为获取精神性的内在超越,英国人关闭了进食欲望及其感受系统,而且至今都没有被修复的迹象。这是饕餮神在美食版图上的曲折进程。它的战绩(俘虏和领地)遍及世界各地:第一,饕餮在东方厨房获得了绝对胜利;第二,20世纪以来,饕餮正全力推动灵魂的病变,宣示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总体性溃败;第三,在饕餮信仰的巅峰,绝大多数食客都拒绝了反思的契机。但饕餮神并非永恒的胜利者。东亚的美食帝国,正在走向历史上最严重的口唇危机。鉴于人类代谢力的生物学限定,食客被迫面对各种食物代谢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更为严重的是,为满足13亿食客的巨大胃口,食品加工业必须以畸形的方式加速生产,也即大肆投放各种有害添加剂、抗生药和激素,由此导致食品的严重毒化。这是遍及整个食物链的癌变。饕餮信仰犹如一个失控的机车头,拖着满载食客的车厢,向无底的深渊飞速坠落。没有人为此发出惊恐的尖叫,因为所有的口唇,都在忙于最后的晚餐。题图: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杰夫上传并管理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朱大可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

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


榄油压榨机。但达芬奇却转身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伟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旨在塑造关于素食、禁欲和自我牺牲的最高典范。文艺复兴就此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一边是豪门的肉身欢宴,而另一边则是精神的苦闷与重构。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新教伦理加深了欧洲的分裂,把它拆解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饕餮统治区和非饕餮统治区。英国新教从禁欲主义立场出发,摧毁了源于罗马殖民地时代的美食传统。英国人的口唇感官,似乎是这场清教运动的最大祭品。在味蕾严重退化之后,“英国菜”成为全球餐桌上的最大笑柄。这是一种高昂的肉身代价,为获取精神性的内在超越,英国人关闭了进食欲望及其感受系统,而且至今都没有被修复的迹象。这是饕餮神在美食版图上的曲折进程。它的战绩(俘虏和领地)遍及世界各地:第一,饕餮在东方厨房获得了绝对胜利;第二,20世纪以来,饕餮正全力推动灵魂的病变,宣示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总体性溃败;第三,在饕餮信仰的巅峰,绝大多数食客都拒绝了反思的契机。但饕餮神并非永恒的胜利者。东亚的美食帝国,正在走向历史上最严重的口唇危机。鉴于人类代谢力的生物学限定,食客被迫面对各种食物代谢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更为严重的是,为满足13亿食客的巨大胃口,食品加工业必须以畸形的方式加速生产,也即大肆投放各种有害添加剂、抗生药和激素,由此导致食品的严重毒化。这是遍及整个食物链的癌变。饕餮信仰犹如一个失控的机车头,拖着满载食客的车厢,向无底的深渊飞速坠落。没有人为此发出惊恐的尖叫,因为所有的口唇,都在忙于最后的晚餐。题图: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杰夫上传并管理在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

来源:() -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_朱大可_新浪博客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但饕餮神并非永恒的胜利者。东亚的美食帝国,正在走向历史上最严重的口唇危机。鉴于人类代谢力的生物学限定,食客被迫面对各种食物代谢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更为严重的是,为满足13亿食客的巨大胃口,食品加工业必须以畸形的方式加速生产,也即大肆投放各种有害添加剂、抗生药和激素,由此导致食品的严重毒化。这是遍及整个食物链的癌变。饕餮信仰犹如一个失控的机车头,拖着满载食客的车厢,向无底的深渊飞速坠落。没有人为此发出惊恐的尖叫,因为所有的口唇,都在忙于最后的晚餐。

榄油压榨机。但达芬奇却转身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伟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旨在塑造关于素食、禁欲和自我牺牲的最高典范。文艺复兴就此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一边是豪门的肉身欢宴,而另一边则是精神的苦闷与重构。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新教伦理加深了欧洲的分裂,把它拆解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饕餮统治区和非饕餮统治区。英国新教从禁欲主义立场出发,摧毁了源于罗马殖民地时代的美食传统。英国人的口唇感官,似乎是这场清教运动的最大祭品。在味蕾严重退化之后,“英国菜”成为全球餐桌上的最大笑柄。这是一种高昂的肉身代价,为获取精神性的内在超越,英国人关闭了进食欲望及其感受系统,而且至今都没有被修复的迹象。这是饕餮神在美食版图上的曲折进程。它的战绩(俘虏和领地)遍及世界各地:第一,饕餮在东方厨房获得了绝对胜利;第二,20世纪以来,饕餮正全力推动灵魂的病变,宣示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总体性溃败;第三,在饕餮信仰的巅峰,绝大多数食客都拒绝了反思的契机。但饕餮神并非永恒的胜利者。东亚的美食帝国,正在走向历史上最严重的口唇危机。鉴于人类代谢力的生物学限定,食客被迫面对各种食物代谢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更为严重的是,为满足13亿食客的巨大胃口,食品加工业必须以畸形的方式加速生产,也即大肆投放各种有害添加剂、抗生药和激素,由此导致食品的严重毒化。这是遍及整个食物链的癌变。饕餮信仰犹如一个失控的机车头,拖着满载食客的车厢,向无底的深渊飞速坠落。没有人为此发出惊恐的尖叫,因为所有的口唇,都在忙于最后的晚餐。题图: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杰夫上传并管理

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

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


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

榄油压榨机。但达芬奇却转身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伟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旨在塑造关于素食、禁欲和自我牺牲的最高典范。文艺复兴就此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一边是豪门的肉身欢宴,而另一边则是精神的苦闷与重构。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新教伦理加深了欧洲的分裂,把它拆解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饕餮统治区和非饕餮统治区。英国新教从禁欲主义立场出发,摧毁了源于罗马殖民地时代的美食传统。英国人的口唇感官,似乎是这场清教运动的最大祭品。在味蕾严重退化之后,“英国菜”成为全球餐桌上的最大笑柄。这是一种高昂的肉身代价,为获取精神性的内在超越,英国人关闭了进食欲望及其感受系统,而且至今都没有被修复的迹象。这是饕餮神在美食版图上的曲折进程。它的战绩(俘虏和领地)遍及世界各地:第一,饕餮在东方厨房获得了绝对胜利;第二,20世纪以来,饕餮正全力推动灵魂的病变,宣示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总体性溃败;第三,在饕餮信仰的巅峰,绝大多数食客都拒绝了反思的契机。但饕餮神并非永恒的胜利者。东亚的美食帝国,正在走向历史上最严重的口唇危机。鉴于人类代谢力的生物学限定,食客被迫面对各种食物代谢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更为严重的是,为满足13亿食客的巨大胃口,食品加工业必须以畸形的方式加速生产,也即大肆投放各种有害添加剂、抗生药和激素,由此导致食品的严重毒化。这是遍及整个食物链的癌变。饕餮信仰犹如一个失控的机车头,拖着满载食客的车厢,向无底的深渊飞速坠落。没有人为此发出惊恐的尖叫,因为所有的口唇,都在忙于最后的晚餐。题图: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杰夫上传并管理


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

上述简洁的对话中,老子仅仅解开了该公案的一个局部小扣而已。常枞谜语隐含着另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舌头主持言说,所以它常在,而牙齿主持咀嚼和进食,所以它速朽。这则2000年前的秘密寓言,宣告了饕餮信徒的精神性的不在场。在“耳朵神学―眼睛神学―口唇神学”的三部曲进程中,这是唯一而必然的结局。是的,在眼睛神学退场之后,人类的口唇神学开始发育起来,它旨在把头部器官运动引向形而下的领域。口唇的意义并不限于获得言说的权力,而是倡导一种饕餮式的肉身生活,以超量和广谱的进食,去寻求日常生活的肉体狂欢。这是由殷人及其“鼎锅文化”所点燃的欲望,它持续地燃烧在东亚大地,成为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消解这种对于饕餮神的热烈信仰。这无疑是枯死的信仰体系的残剩部分。在无神论主宰的当代中国,口唇崇拜彻底取代精神器官,带动庞大的餐饮业进入高潮。不仅如此,口唇崇拜还跟性崇拜和生殖崇拜一起,形成新的三位一体结构,支撑着中国人的脆弱肉身。我们目击了三种重要的转型:第一,沉重的鼎锅,被更轻巧的铁锅所替换;第二,碗筷的胃祭,取代了需要摆放神像的神祭和需要摆放牌位的祖祭;第三,饕餮从凶神(商朝)变为善神(周朝),又由善神变成凡夫俗子(汉朝),于是,人的所有的进食行为,都是在向其自身致敬。饕餮神的初始形象是令人惊骇的――一个长有双翼的肉团,而后演化为张着大嘴的妖怪,最后才变成人自身的形态。它融入茫茫人海,变得无迹可寻。21世纪的中国,新美食运动摧毁了四大菜系的固有边界,令地方菜系、私房菜、混搭菜和异邦菜多元生长,变得无限繁华起来。饕餮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行业神,也是是中国众神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统治着一个庞大的食物链,其领地包括蓄养业、种植业(农作物和果林)、屠宰业、食品加工业、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分业、餐馆、食品超市、专业餐饮管理机构、餐饮房地产营销及其租赁机构、厨师及其助手、泔脚回收再生系统、粪便排泄(厕所)、排放和输送系统,对应的物流与人才培训体系,等等。在这个“食物链”的顶端,中国食客以其超级大胃与食量,傲视群雄,令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望尘莫及。然而,欧洲的餐饮弱势并非天生如此。古罗马人曾是欧洲最出色的美食民族。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美食家阿皮休斯,在其专著《烹饪高手》中宣称,罗马的近九成菜谱都采用外国香料,其中包括胡椒、姜、肉桂、豆蔻、肉豆蔻、丁香和阿魏(大茴香根茎汁液的凝块),此外还有欧洲本土香料如莳萝、牛至、芹菜籽、月桂、八角子、薄荷、葛缕子和芥末籽等等,这个香料谱系,为当时的世界性香料贸易做了背书。而众多香料的存在,足以构成某种“香料指数”,用来确认口唇、美食及其餐饮业的盛衰程度。正是“香料指数”帮助我们掌握了厨房的世界局势。在罗马帝国因糜烂而衰亡之后,饕餮就动身离去,直到16世纪才重返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借助阿拉伯文明,重新召回饕餮,修复厨房的美食营造功能。达芬奇承担了这项使命。他不仅设计出新式厨房,而且发明了烤肉用的自动旋叉机、户外烤架和橄

朱大可饕餮狂欢的世界版图在讨论饕餮神和中国人的美食信仰之前,我要首先梳理一下五官神学的演绎程序。耳朵崇拜―眼睛崇拜―口唇崇拜,这是东亚五官崇拜的三部曲,它提供了人类头脸上的文明转型标记。在这个奇妙的象征体系里,最先出现的是耳朵崇拜,它具有非凡的引领价值。正是在耳朵被送上圣坛之后,眼睛和嘴巴才能轮番面对来自人类的敬拜。耳朵的意义,由吠陀诸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所热烈推崇,它们要求人努力展开自己的谛听事务,从无限静寂或无限喧嚣的状态中,获取关于“大音”的各种讯息。婆罗门教的概念“天启”(Sruti),其本义就是“聆听”,它要藉此获得神的降示。《大森林奥义书》宣称:“耳朵是至高的梵”。为了响应对耳朵的信仰,在林居苦修中获得真谛的老子,自名为“耳”,又自字为“聃”(“大耳”之义)。这个古怪的名字,为东亚地区卷入耳朵崇拜,提供了最重要的证据。此后,在那些著名的佛像和道像上,到处是被夸大的耳朵,它们长垂及肩,支撑着圣人的硕大头颅。就在耳朵主宰精神世界的同时,眼睛(有时是鼻子)的叙事也在四处蔓延。广汉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就是那些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达30cm)、青铜面具上的杏形大眼,以及数十个成对的“眼形器”(具有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物理形态)。所有这些眼形器物,都是亚洲地区眼睛崇拜的标记。眼形符号到处涌现,镌刻在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上,仿佛是一些简洁而易于辨认的神徽,向世人昭示一种明亮的存在。除此之外,甲骨文也在试图以图像学的方式证明,在中国世俗政治体系里,“夏”与“蜀”都是典型的眼睛民族,并拥有一个共同的人类学祖型。这场眼睛崇拜的浪潮,从公元前3000年到前1600年。眼睛神学由此统治了中国,并成为神权政治的轴心。殷人终结了这种由大眼人统治中国的历史。一种沉重的青铜三足大锅――“鼎”,被匪夷所思地发明出来,它先是烹饪美味食物的煮器,而后则成为献祭的盛器。这无疑是一种笨拙的行贿。国王以虔敬的姿态等待神�享用,然后就跟祭司、大臣和宫娥一起,放肆地分享神的“残羹剩饭”。这就是饕餮神降世的时刻。殷人完成了从狩猎时代(吃人时代)向农业时代的转型。狩猎-畜牧-农业的三位一体结构被建构起来,细眼人的商帝国,前所未有地拥有制作美食的各种原料,并据此展开大规模的宫廷美食运动。今天,那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古鼎,就是饕餮运动的最好证明。而在宫廷盛宴的现场,饕餮神的狞厉面容,被浇筑在鼎锅的外表,但这并非用以“恫吓”食客,而是要确立饕餮在美食运动中的领导者地位。但口唇崇拜违反了先秦神学的精神信念。据刘向《说苑•敬慎》记载,圣人常枞生病,其弟子老子前往探视。常枞张嘴给学生看,并意味深长地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答:“在呀。”常枞又问:“那么牙齿还在吗?”老子答说:“没了。”常枞于是再问:“你现在明白了吗?”老子答道:“这舌头能长存,难道不是因为它的柔软,而牙齿的掉落,难道不是因为它的坚硬吗?”常枞说:“是的,正是如此。”在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新教伦理加深了欧洲的分裂,把它拆解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饕餮统治区和非饕餮统治区。英国新教从禁欲主义立场出发,摧毁了源于罗马殖民地时代的美食传统。英国人的口唇感官,似乎是这场清教运动的最大祭品。在味蕾严重退化之后,“英国菜”成为全球餐桌上的最大笑柄。这是一种高昂的肉身代价,为获取精神性的内在超越,英国人关闭了进食欲望及其感受系统,而且至今都没有被修复的迹象。

榄油压榨机。但达芬奇却转身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伟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旨在塑造关于素食、禁欲和自我牺牲的最高典范。文艺复兴就此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一边是豪门的肉身欢宴,而另一边则是精神的苦闷与重构。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新教伦理加深了欧洲的分裂,把它拆解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饕餮统治区和非饕餮统治区。英国新教从禁欲主义立场出发,摧毁了源于罗马殖民地时代的美食传统。英国人的口唇感官,似乎是这场清教运动的最大祭品。在味蕾严重退化之后,“英国菜”成为全球餐桌上的最大笑柄。这是一种高昂的肉身代价,为获取精神性的内在超越,英国人关闭了进食欲望及其感受系统,而且至今都没有被修复的迹象。这是饕餮神在美食版图上的曲折进程。它的战绩(俘虏和领地)遍及世界各地:第一,饕餮在东方厨房获得了绝对胜利;第二,20世纪以来,饕餮正全力推动灵魂的病变,宣示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总体性溃败;第三,在饕餮信仰的巅峰,绝大多数食客都拒绝了反思的契机。但饕餮神并非永恒的胜利者。东亚的美食帝国,正在走向历史上最严重的口唇危机。鉴于人类代谢力的生物学限定,食客被迫面对各种食物代谢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更为严重的是,为满足13亿食客的巨大胃口,食品加工业必须以畸形的方式加速生产,也即大肆投放各种有害添加剂、抗生药和激素,由此导致食品的严重毒化。这是遍及整个食物链的癌变。饕餮信仰犹如一个失控的机车头,拖着满载食客的车厢,向无底的深渊飞速坠落。没有人为此发出惊恐的尖叫,因为所有的口唇,都在忙于最后的晚餐。题图: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杰夫上传并管理

杰夫上传并管理

榄油压榨机。但达芬奇却转身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的伟大杰作《最后的晚餐》,旨在塑造关于素食、禁欲和自我牺牲的最高典范。文艺复兴就此制造了严重的精神分裂――一边是豪门的肉身欢宴,而另一边则是精神的苦闷与重构。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新教伦理加深了欧洲的分裂,把它拆解为两个完全对立的部分――饕餮统治区和非饕餮统治区。英国新教从禁欲主义立场出发,摧毁了源于罗马殖民地时代的美食传统。英国人的口唇感官,似乎是这场清教运动的最大祭品。在味蕾严重退化之后,“英国菜”成为全球餐桌上的最大笑柄。这是一种高昂的肉身代价,为获取精神性的内在超越,英国人关闭了进食欲望及其感受系统,而且至今都没有被修复的迹象。这是饕餮神在美食版图上的曲折进程。它的战绩(俘虏和领地)遍及世界各地:第一,饕餮在东方厨房获得了绝对胜利;第二,20世纪以来,饕餮正全力推动灵魂的病变,宣示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总体性溃败;第三,在饕餮信仰的巅峰,绝大多数食客都拒绝了反思的契机。但饕餮神并非永恒的胜利者。东亚的美食帝国,正在走向历史上最严重的口唇危机。鉴于人类代谢力的生物学限定,食客被迫面对各种食物代谢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尿酸。更为严重的是,为满足13亿食客的巨大胃口,食品加工业必须以畸形的方式加速生产,也即大肆投放各种有害添加剂、抗生药和激素,由此导致食品的严重毒化。这是遍及整个食物链的癌变。饕餮信仰犹如一个失控的机车头,拖着满载食客的车厢,向无底的深渊飞速坠落。没有人为此发出惊恐的尖叫,因为所有的口唇,都在忙于最后的晚餐。题图: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杰夫上传并管理 相关的主题文章:

台長: rkqtoyexpl
人氣(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