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09 16:09:28| 人氣6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POTALA GUEST HOUSE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抵達德里時已經是當地的午夜。下了飛機,海關人員懶洋洋底看了一下護照,沒說什麼就蓋了章。出境大廳沒有什麼人,日光燈照著偌大的大理石白牆,顯得相當冷清。入境大廳雖然大,但是看起來佈置相當單調而簡陋。牆上也幾乎看不到什麼海報或布告。這時忽然發現自己沒有領行李的憑證,原來在家姐的機票裡邊,嚇出一身冷汗。等了很久都沒看到自己的行李出現,信步逛到遙遠的另一端,才發現行李在另外的轉盤上。行李轉盤同樣沒有班機編號等明顯的標示。
入境時並沒有開箱檢查,印度海關官員看看護照與簽證,沒有說什麼就蓋章放行。走進入境大廳,欄杆兩邊都是人,揮手的、舉牌子的十分熱鬧。家姐從人群中認出她的名字,舉著牌子的是一個年輕的藏人,隨後出現一位女子,原來她就是旅行社負責聯繫的人,家姐開始與她攀談。走出機場而離開空調,霎時察覺到印度的燠熱。即使此時是德里三月底的子夜。
年輕人去開車,自己試著加入姐與藏人女子的對話,告訴她數年前來過印度,可是對德里機場幾乎沒有印象。我們討論行程,決定還是乘巴士上達然薩拉。
車來了,是一輛大約1000CC的白色麵包車。年輕人幫忙將行李放上車,我們向旅行社小姐道別,就朝德里藏人區前去。後來看了地圖,才發現機場在德里的西南郊外,而藏人區卻在東北角。路程一小時。路上與年輕人攀談。他才二十歲,在德里讀書,主修觀光,開車是他的課餘兼差工作與生活費來源。他說在德里也不容易找工作。他的家人住在印度其他省份的藏人區。我問他想回西藏去嗎?他說,如果有來回票,他願意回去。可是現在只有單程票。也就是說進得去、出不來。
深夜的德里雖有路燈,但是錯綜複雜的道路卻幾乎看不到任何指標。對於初來乍到的我而言,每一個十字路口或是叉路都長得差不多。因此十分欽佩年輕司機的功力。剛離開機場時路上車相當多,大部分是貨車與大卡車,司機說印度太熱,而且一般車輛很少有空調,因此夜間趕路反而舒服一點。不管在哪裡,印度的司機對車輛的需求,第一是能開、第二就是喇叭會響。喇叭用來警告其他車輛、行人與各式各樣的動物,表示超車、趕路與禮貌。藏人在德里也要學會這一招,小小的麵包車靈活底在車陣中穿梭,漸漸底車就越來越少,進入幽暗的綿長的小道。
年輕人說口渴。我們停下來在路邊喝牛奶。用可樂瓶裝的白色液體中還有類似豆沙的味道,相當甜但蠻好喝的。一瓶十盧比。一路上我注意到路邊時有灰黑色布或毯子包著的人形。讓人聯想到在台灣事故現場覆蓋著的遺體。不過那都是活生生的人。無家可歸的遊民。
藏人區在往東北方向出城的大道旁。大道相當寬敞,但是路兩邊行人道都是細沙,車子經過就揚起一陣灰煙。最明顯的地標是經過一座錫克教白色寺廟。之後不遠路旁就有一間小小的西藏寺院,寺院邊的巷道彎進去,就是藏人區。小麵包車在巷道中以倒車方式進入,巷道邊仍有人踡伏著睡覺。巷道將近底端就是我們的目的地。POTALA旅館。
年輕人叫醒裡面的人,幫忙卸下行李就先離開-他清晨還得接送旅客。我雖然忘了他的名字,卻深深底記得他的達觀與熱誠。後來才發現,那是所有藏人的特徵。
旅館值夜的是一位看起來比年齡老很多歲的中年人,他提了行李,帶我們到四樓的房間。我們原本預定兩間房,房門是另外用鎖鎖起來的。打開一看,兩邊靠牆各有一張床、中間一個小茶几放著電話,角落擺了張桌子放著老舊的電視。房門對面是窗戶,與台灣最大不同是鐵窗做在房間裡,要掀開鐵架,才能打開窗戶。試著打開來看,隔著狹小的防火巷,對面仍是房屋。因此對空氣流通幫助不大。還好天花板有吊扇,有點風。進門左側有浴廁。面積雖然不大但相當乾淨。姐去看了她的房間,格局相同,但是第一次到印度令她不安,決定過來擠同一間、睡另一張床。她說,如果不是有我同行,看到這樣的環境,她會決定掉頭回台灣。
帶來的水喝完了,下去一樓找值夜的先生買水。我以藏文說chu(水),他從沙發上起來,幫我開冰箱取礦泉水。我用藏文問Di gon ga tso re(多少錢),他回答所說的藏文,我卻聽不明白,他重複了幾次,忽然用帶了四川口音的普通話說:明天再算。我帶了水上樓一邊走一邊笑:原來這位先生會說普通話。

台長: rinchen
人氣(6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世界之眼 |
此分類下一篇:甘地
此分類上一篇:到印度的路程2002-3-30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