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1-27 16:17:14| 人氣9,3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大歷史>讀後心得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本書出版於1993年,距今快二十年了,上個月逛誠品信義店,竟然還在書架上找到它,表示仍有一定的銷量,足見此書的價值。

        作者黃仁宇,年輕時在國軍服務,解甲退伍後負笈美國,獲得密西根大學歷史學博士,並於美國著學及教授中國歷史。另一本更廣為人知的著作是<萬曆十五年>。

       <中國大歷史>涵蓋商朝到當代(國民政府撤退來臺)的歷史發展過程,不同於傳統通史的論述,「大歷史」注重人物與時勢的相互作用,理念與制度的差距,行政技術與經濟組織的衝突,以及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結合。

        作者認為歷史的進展有其脈絡可尋,正所謂鑑古知今。從政治結構、經濟組織、行政架構、遍及最基層的農民處境,就指引出未來的發展。

        所以作者不僅論述歷史的開展,更分析解讀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我覺得這才是學習歷史的精髓。記得以前讀西洋史教科書,總覺得是在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中打轉,似乎戰爭史佔了一半以上。但這本書強調要以「歷史的縱深」來看待歷史,於是歷史事件並非各自獨立互不相干,而有了細微悠遠的連繫。

        作者還有一個重要觀念,即「數目字管理的重要性」,中國幅員廣大,面對廣大的農民個體戶,並且在貨幣尚未流通之下,徵稅不易,以及行政制度無法作為改革的後盾,故王安石變法、清末自強運動、百日維新皆以失敗告終,肇因於制度,沒有建立以數目字管理的觀念與制度。一直到蔣介石執掌政權,中國政府才開始編列預算,治國才開始以數目字治理。

        歷代的統治者尊崇儒術,其目的在以「道德」代替無法遍及全國神經末梢的管理,只好以道德自律。

        作者雖未明言,但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認為資本主義乃國家富強之道,書中還用不小的篇幅說明荷蘭與英國的資本主義興起過程。無可否認資本主義最能激發人的潛能不斷地向前追求,也確實帶來了物質文明的大幅進步。在蘇聯瓦解後,更証明了資本主義制度優於共產主義﹔作者也要讀者自行判斷,中共所施行的是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

        書末作者瞻望未來帶有愉悅的感覺,對未來是樂觀的,作者逝世於西元2000年,或許沒有機會看到資本主義中人性貪婪的黑暗面,對環境的破壞、極懸殊的貧富差距、金錢所帶來對人性的考驗。讀完這本書,以大歷史的角度觀之,我覺得有些隱憂。

台長: 種子
人氣(9,348)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英雄劫>讀後心得
此分類上一篇:<理想的下午>讀後心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