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28 09:25:50| 人氣1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校生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週主日的信息回應,我特別對「收廣告」的故事有深刻的感觸,所以回應行動之一,

就是寫信給在美國的外公外婆。也同時數算自己這學期修課的狀況:)

順帶po在這邊做個記錄:]

----------------------------------------------------------------------------------------------------------

親愛的外公外婆和大家:

好久沒有寫信給你們了,這週剛好沒什麼功課,所以想說應該好好的來update一下我大二下學期的生活:)

這學期我修了比較多的學分,表定是24,但是是上26小時,雖然看起來比較多,但也因為這學期排課沒排體育,所以跟之前大概只差了兩小時的課。比較特別的是,這學期教育系的必修只有六學分(三門課,一門課一週兩小時,一學期3*2=六學分),而英語輔系也與上學期一樣維持八學分(五門課,但寫作與會話是一學分的課,所以3*2+2*1=8學分),但是我這學期修了兩門外系的課,分別是特教系(Special Education)的「點字」和心輔系(出來比較是當輔導老師的那種)的「助人者的自覺與自省」。

所以教育系的必修少了兩門,英輔必修不變,少修了體育,比上學期多修一門系選修(上學期修一門,這學期修兩門),並多了兩門外系;另外還有大二英文!原則上算一算上課的時數竟然只差多兩小時呢!

這樣說有點亂,小小分享一下我的課表:

 

Mon

Tue

Wed

Thu

Fri

8-10

 

 

 

大二英文

中國近代教育史

10-12

教育社會學

西洋教育史

 

教育行政學

 

12-14

 

 

英語語音學

語言概論

 

14-16

寫作指導

文法與修辭

 

 

 

16-18

英語會話

助人者

溝通與表達訓練

點字

 

教育社會學是教育學系必修,一學年的課,但上下學期不同老師。老實說,我個人對上一位老師印象不是很好,可能是因為他都要我們報告,但是因為我們的課本頗大本,她也沒很清楚的提示我們重點,只是一直用我們報告是否多元的呈現來評分當然,有些人對他有意見的部分不僅於此,但這都過去了。我很喜歡現在的老師,雖然他還蠻明顯是「衝突論」的擁護者,但我很喜歡聽他講「社會再製」,展現出的熱情與熱愛,外加他自己就是課本的作者,所以講課起來非常熟悉整體脈絡。我們上半學期多處理上學期的部分(有鑑於同學覺得上學期學的頗虛,我也贊同!),但我們沒有期中考,但當天要討論小組的專題。我們這組挑的題目是關於「青少年對媒體及學習的影響」(之類的);他要求要做多元的問卷調查及列出一定數量的文獻參考,是我頗嚮往的,畢竟這已經有點類似論文的初探了。

 

寫作指導是英語輔系必修,一學年的課,但雖然一週上兩小時的課,只有一學分。我們的老師很年輕,也很漂亮。他常常跟我們分享他在美國留學的生活經驗,與申請國外就學的一些注意事項等等,她的major 好像是英語教學。我們班人不多,大概12個左右,但來的人常不到10個人,因為老師從不點名(雖然我想她也知道),上課的style也很free;很多人即使來了也是姍姍來遲。但是我還是蠻喜歡這門課,用大學術語,還蠻「涼」的(「涼」相對於「重」,重課就是壓力很大),作業也不多。但當然,我這學期比較心態的轉換就是,英輔得來不易,我的英文寫作一直不好,應該好好把握機會學習。所以有用功一點(某種程度,尤其在面對我討厭的「檢查」時)。值得一題的就是,因為我們人不多,而且老師跟學生也蠻有「平輩」的感覺,我們天氣好時,會去學校裡面的一些露天空間上課、曬曬陽光。很多人都很羨慕就是了:)

 

英語會話,也是英語輔系必修,一學年的課,但跟寫作一樣弔詭,雖然一週上兩小時的課,只有一學分。每次上課會先有兩個同學上台演講,然後老師上一點課文,接著就隨機分組,大家用英文聊天。上台演講是這學期的個人報告,上學期則是兩人一組作訪談外國人、錄影跟同學分享。上學期我跟一個英文雙主修,也是教育系的學長,一起訪問我大一修學校天文通識的老師(他是德語與英文講得很好的日本老師);而這學期我抽到的題目是Internet,演講時間是5/9,我打算講關於網路成癮的主題:)

 

西洋教育史是教育學系必修,一學年的課。老師人很好,他有個兒子、一個女兒,上課還蠻常跟我們聊他以前大學的生活(他也是師大教育系畢業),他怎麼辦聯誼;當然他也常和我們分享他看電影的心得(包括三個傻瓜、黑天鵝等等)。我們現在上到教會改革的地方,上他的課很平穩,也不會太無趣,期中考和期末考他都會考前勾重點、圈範圍,所以不算重課。

 

文法與修辭英語輔系必修,一學年的課,老師聽說曾當過英語系的系主任,但之前曾聽過他提到他兒子的故事,根據我的推測,他的兒子很有可能是我國小隔壁班的同學(不是聽過,是根據年級和背景判斷)。他考試題目就從上課的眾多例題中出題,而上課就是講完理論,就有題目要大家輪流作答,上課氣氛輕鬆;雖然有時會有點疲乏就是了(畢竟文法、修辭這種東西就是)。

 

助人者這門課,我到現在還未背起他的全名。原則上是心輔系的選修,因為我一個很不錯也是基督徒的學姐很推薦,所以我就跑去修。(我們畢業需要一定的「自由學分」,而自由學分的來源可以是多修的系選修,也可以是外系的;我也想藉機體會不同系的氣氛和學術重點,所以就把握這樣可以去外系修課的機會);到目前為止,so far so good!

進入禮拜三的課程。

 

我現在禮拜三早上會先上鋼琴課,然後跟我一位朋友一起聊聊天。這位朋友是我在去年的大專靈修班認識的,她是彰化人(我某種程度上也是啦),比較有趣的是,我們在某些程度下還蠻像的:我們高中都讀女校(她念彰女)、我們的major都屬於教育學院(他是特教系的)、我們都有在英語系修課(她是英語雙主修double major,我是輔系minor),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共同的信仰,就像一首詩歌說的:「我們成為一家人,因著耶穌」!我們從認識後,每週都會花些時間分享學校生活、課業壓力、人際、家人等等,然後一起為彼此禱告,這是我很珍惜的機會,即使我們要修的課也越來越多,但仍成為彼此很棒的鼓勵與扶持。我們只有在期末考週和期中考週會暫停,但都一定會約考完後吃飯慶祝的地方,我們都開玩笑說這是「盼望」,可以讓我們開心的期待考試的到來:)

 

中午的課是英語語音學(Phonetics),英語輔系必修,一學年的課。老師是個,我覺得,某種程度上,面惡心善的人;她有時還蠻兇的,也蠻嚴的,至少我剛開始修的時候是這樣相信的,但其實她人真的很好。也是我覺得到目前為止碰過最硬的科目。尤其有些東西就是要背起來,有些音就是要發和分辨...但老師也會告訴我們重點,甚至這學期期中後,她還會用語音學的角度為我們講解「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我們之後還要用IPAInternational Phonetic Symbols)分析裡面的方言,並要用演戲的方式來呈現,頗為期待。

 

溝通與表達訓練,是教育系選修一學期的課,老師剛好是我們班教育行政學的老師,也是我們班的導師。我真的再也沒有看過比她更適合教這門課的老師了,她的口齒清晰,語調多樣,上課中也有許多練習的機會,也不時的穿插一些影片,做為例子;相對而言也比較輕鬆的一門課。我們的期末考除了筆試,還有一個傳說中不可能的任務,就是要在師大圖書館前的馬路口,演講,關於自己的教育理念!聽起來蠻有趣的:D

 

大二英文大概是我這學期選到最「涼」的課,師大大二英文分四種:口語與聽力、文法與字彙、文學與文化(另一種我忘了)。我本來其實的動機是選老師加上排課時間的狀況,沒想到誤打誤撞,很有默契的跟我在班上的好朋友一起;結果老師臨時換了一個年輕的外聘老師,課程規劃是讀完Sense and Sensibility, Jane Ear(簡愛!?), and the Great Expectation。重點是,他預計的上課方式是,一開始有同學報告三分鐘的大綱,接下來她會講一些單字、劇情、還有critics的看法,第二堂是看影片(畢竟都是頗經典的名著)。因此,只要上課前大概讀一下內容(喔還有我們是看簡易版的),上課聽一下、看個電影,跟英輔的比起來,其實真的很輕鬆。但我也提醒自己在單字上不得掉以輕心就是了!

 

教育行政學是教育系必修,一學年。我們老師的上法非常紮實,上課第一件事情先小小考(預習範圍,兩題,10分,期末累積),以老師講課為準,但雖然如此,卻不會單調乏味,因為很充實。

 

禮拜四延續上學期,一樣是最累的一天,上完教行匆匆趕到校本部(教育學院所在的圖書館校區與語概所在的校本部隔了大約十分鐘的腳程)上語言概論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雖然這是門重課,至少從內容與課程要求看來,但是,老師真的教的很棒!(而且後來跟媽媽說才發現,媽媽在我國小時有修國小老師教程,而那時也有修到他的課)。我們上課是以學生報告,但老師常常插入補充或提示重點的方式進行;但這學期比上學期更常有小組的競賽。有趣的是,雖然重新編小組(一組五到六人,六組),但我幸運的跟兩位我之前同組,還有一位是之前隔壁組的鄰居。我們這組實力堅強!從開學到現在小組競賽進行兩次,一次我們遠遠贏了第二名三顆蘋果(蘋果是計分的方式,答對一題多一顆蘋果;那次總共也才30題左右而以;換言之,平均一組5顆蘋果左右);另一次我們本來大大領先,但玩到一半,老師突然說,現在答對可以選擇加自己組一顆蘋果,或刪掉別組三顆蘋果。樹大招風。我們馬上被各組圍攻,到最後竟變成最輸,上台唱歌(用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曲調唱I don’t want to sing a song);但無論如何,還是很棒的回憶。

 

點字是特教系的選修課,那門課我認識的人不少(兩個我同班同學、兩個社團朋友、還有不少教育系的學長姐),我後來跟一個也是教育系的學長一組,每週老師都會上一些點字的指法,會assign一些回家練習題(其實通常10分鐘就打完了),然後就兩個人要輪流用點字機、幫對方校對這樣;我覺得很實用,也很喜歡這門課。老師很好笑,他說他不點名,但有一次他要點人回答問題,確認大家的吸收知識狀況,「對不起阿,我點個名好不好…XXX」(沈默)「唉呀!大概還在過來的路上」(其實明明上課已經半個鐘頭了)「那…OOO」(沈默,有人小小的笑了)「阿呀,這個同學,大概身體不舒服在家休息,沒關係」;這個老師,有人叫他杞ㄅㄛˊ(他姓杞),有人叫他安安(最後一個字是安),都是頗親暱的綽號,因為他人真的超好我們班選課聽說有70人,雖然教室根本沒那麼多位子,但也從未爆滿過,但是坐滿倒是會的有一週點名時,有一位同學又沒來,「阿呀,你們看,這位同學多貼心;他看我們選課的人那麼多,教室又只有那麼一點位子,就不來了,把位子讓給大家,多麼貼心的同學」...(全班大笑)他的語氣不是苦毒,但也不是輕佻,而是「認真的在乎」,也難怪那麼多學生愛戴他的幽默了。我後來聽學長還說過他怎麼面對一個連點兩次都不到的學生,「阿呀,這個XXX怎麼又沒有來呢?唉呀唉呀,對不起,一定是上次我點他沒來,我說他沒來,結果他就生氣了,這禮拜也不來了;真是對不起那位同學」,您們說他是不是很幽默阿?!

 

上學期禮拜五是沒有課的,所以是週休三日,但這學期有鑑於作息的正常需要性(畢竟禮拜四很累,晚上社團又有事,所以之前禮拜五就會睡比較晚,然後一天就這樣過了),禮拜五早上修了中國近代教育史;我喜歡的是這門課的老師,他是系上的算新一代的老師,我上學期和班上好友一起修他開的「教育名著導讀」,那時壓力頗大,每週都要讀個兩百頁名著(包含柏拉圖的共和國、盧梭的愛彌兒、裴斯塔洛齊的葛姝等等),還要交一頁A4的心得報告(每週喔!);但是一學期過去,卻是印象最深的一門課,所以這學期欲罷不能,還是選修了這門課。才發現老師的專長是歷史,所以課堂教授的部分更佳充實;而且現在作業也沒有像之前那麼重,只要報告三次即可,(不像之前每週都一定要看),但似乎習慣還是每週會先預讀上課內容,也算是個好習慣吧:)

 

講了那麼多,大概就是我這學期修課的狀況,也是粗淺的生活update,希望你們喜歡:] 

詠惠敬上

台長: 歌詠上帝的恩惠
人氣(1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