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19 21:04:35| 人氣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味】異數劫;藝術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整個三~四月,咱們藝術學院所辦的藝術節,讓我們的系館整天鬧哄哄~~

一系列的活動從開幕式、酒會、電影欣賞、各類藝術相關講座、Master class、比賽、音樂會、攝影展、還有相聲瓦舍的表演,幾場由學會承辦的音樂會、傳情活動,幾乎天天都有音樂會跟講習,有種無聊晃晃,就隨意進去聽場音樂會的感覺!其實還滿不錯的~

講習聽了幾場下來,感覺差別很大……會講跟不會講、懂不懂得把握聽者的心、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一場由陳漢金教授主講─『所謂印象樂派?-德布西與他的時代』一場2小時的演講,看的出他做了很多的準備,有講義有投影片,給我們看了許多印象閱派當時的藝術作品,也應講演的內容放了些音樂,但是說實在,我實在不是很懂他想說的是什麼…就是說對於這個主題,很大的一個主題,他沒有給我一個很明確的思考方向,對於他想表達的東西……可以說聲光效果俱佳,但卻無法吸引觀眾的心。
另一場由林清財教授主講的『數、時間與音樂-談談John Cage「4’33”」』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議題,我也一直很想知道在這樣的主題下他會說些什麼,一開始,他開始講在希臘古文化裡面數字的意義,例如6是永恆的數之類的…基本上我實在不是很清楚這些根據在哪裡,而且當時我實在非常的想睡覺……半夢半醒之中,他說到一個關於作曲家的手法問題~他們分析出(這些他們我也不知道是誰,但講者一直使用非常斷然的口吻)英文字中A~Z皆可由數字代表,如A是1,B是2,而I J同為9……等等,還有一些關於數字和音樂上的黃金比例的問題。如作曲家巴哈,J . BACH的數字為92138,這便是巴哈的生命數字,而他樂曲中大量的使用這樣的動機~~至於John Cage也模仿他,使用自己的數字和一些想法來創作,之後他提到一些人名對於John Cage有決定性的影響力,當然包括巴哈……這幾個人的生命數字和4分33秒的由來,又藉由數字扯上一些關係~~對於當天在場聽講習的人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很顛覆的思考方向,因為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當然也因為我對於古希臘的「數」並不了解…但我想大多數的人,對於這套說法是存有某些質疑的態度的,就我們跟有去聽的人事後的討論,覺得這真的是太神奇太玄妙了~~~神奇到讓人覺得無法去相信……而一方面因為主講人一直持著很主觀的立場,Q&A時間有學姊問說這會不會是一種巧合,他拿出一本書說那整本,都用數字的原理去分析巴哈的創作,一首一首的分析,怎麼會是巧合呢?對於這樣的意見表達我個人認為是不客觀的,反而是我們系主任在最後,和我之後上作曲的時候所作的解釋,我比較能夠接受,他說其實許多的作曲家在作曲的時候,藏了很多的玄機在裡面,有時他自己會透漏,或不小心透漏,但有時他不會,只能讓樂評或以後的人去猜測。像許多公式或定理一樣,都有一些無法解釋但確實存在的某種原則在,就像所謂的黃金比例,是研究發現的結果,例如Bartok就有許多依著黃金比例而做的樂曲。關於作曲家的作品,在他沒有明說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相信他只是巧合,或是相信作曲家經過嘗試而做出來的曲子無形之中符合了那黃金比例。這是我比較喜歡的結論。之後上作曲,老師問我的想法時他最後告訴我說,通常一位作曲家在寫作曲子之前和之後,都會各有一段空白期,或者說沉澱期吧我想!在開始之前、在完成之後的那段空白期,通常我們在演出一首曲目或聽一首曲子的時候,所能看到跟聽到的,只有中間那段曲子完成的部分,而看不到前面和後面那兩段空白的部分,John Cage只是把我們平常沒看到的那兩部分呈現出來而已。
最近因為在上作曲,開始會想一些不同的東西,對音樂也漸漸有一些不同的想法,老師給我很大的空間,可能老師也真的壓根沒想過我會寫這樣的東西出來吧……對於各種的音樂解讀方法,隨著個人對於音樂的認知和感受不同而異,還有就是自己相信不相信的問題了。我對於沒接觸過的想法和不同的事物,一直都有很深的求知慾,也許不一定認同,但我會很想知道,就像這關於數字的秘密…我想~作曲家的心機應該沒有這麼深吧!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真的是深深的佩服這樣的作曲家!!

台長: Voar
人氣(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