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14 23:18:20| 人氣17,1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什麼是「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一詞最早由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院教授蘭迪巴內特(Randy Barnett)提出[1],原始的意義係在以被害人為中心的基礎上,對犯罪事件及犯罪者所為一系列的反應,在刑事司法過程當中,透過加害方與被害方之間建立對話關係,以及社區相關方面的參與,促進加害者的悔悟及主動承擔責任以消除雙方衝突,化解矛盾[2]。是一種以積極態度匯聚各方,以修復受損社會關係的司法活動與過程;也是一種介於正義模式與福利模式、應報性司法與矯正性司法之間的替代性司法活動。其核心思想乃在使傳統的「懲罰」、「矯正」轉型為「修復」,具有修復性、參與性、社會性、前瞻性及靈活性的特徵,而以「癒合」為最終目標。

此一思維早在刑事司法制度建立之前即已存在[3],但直到1974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基切納市(Kitchener)開啟了被害人與加害者和解方案(Victim Offender Reconciliation ProgramVORP[4],始再喚醒世人對修復式司法的記憶。2000年聯合國第10屆犯罪防止會議United Nations Congress on the Prevention of Crime and the Treatment of Offenders併入強化以被害者為基礎的施策方針之後,經濟社會理事會也在2002年提出「有關善用修復式司法於犯罪事件之基本原則」[5]Basic principles on the use of restorative justice programmes in criminal matters, ECOSOC resolution 2002/12),2005年第11屆犯罪防止會議續於年末提出「曼谷宣言」(Bangkok Declaration on Synergies and ResponsesStrategic Alliances in Crime Prevention and Criminal Justice,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60/177),其中第32[6]進一步闡述促進被害人利益與犯罪者更生之目的、推動有關修復式司法策略之程序及方案、在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性,更確立了現代刑事司法改革的推進方向「應該包括複合運用修復式司法」的觀點。

如今對於被害者的保護與協助,儼為各國刑事政策面的重點,舉凡美、加、英、法、紐、澳、日、泰、芬蘭、比利時,均在刑事法務機關設置有關的支援機制,刑事司法為求對於弱勢保障取向的表現,更設有專門和解(reconciliation)或調停(mediation)的仲裁(arbitration)機關及仲裁人加以運作。美國現在已有45個州採用300種「被害人與加害者和解方案」(Victim Offender mediation ProgramVOM[7]、「被害人與加害者對話方案」(Victim Offender Dialogue ProgramVOD[8]、「家族集團協議」(Family Group ConferenceFGC[9]及「量刑圈」(Sentencing Circle[10]方案;歐洲更超過900種之多,這股熱潮甚至在澳大利亞、紐西蘭(New Zealand, 1989)、南非等地也跟著興起[11],迄今全球業已超過1000個修復式司法方案推出[12]

  國內觀護學者[13]基於融合觀護核心價值的立場,認為「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係指一種兼顧被害者身心援護及犯罪者社會復歸的意念下,經由司法機關或其委託之非營利機構主導,在犯罪事件雙方當事人間容許磨合的空間內,透過一系列適當方案的設計、組合及操作,尋求極盡可能彌補因犯罪而受破壞的損害或社會關係的過程。是司法體系在追求正義、剷奸鋤惡之外,展現修復精神與司法功能的另一面。



[1]  Barnett, R. (1977). Restitution: A new paradigm of criminal justice. Ethics 87: 279–301.

[2]  Fresno Pacific UniversityFPU網站http://peace.fresno.edu/rjp, Restorative Justice, Restorative Justice Implementation, VORP Resource and Training Center, OCT 2007.

[3]  Van Ness, D. W. 1996, “Restorative Justice and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 Galaway, B. and Hudson, J., eds., “Restorative Justice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Criminal Justice Press, p.17Braithwaite, J. 1998, “Restorative Justice” in Tonry, M. ed., “The Handbook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323-324

[4]  1974年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基切納市,2個年輕人無厘頭地從事一連串破壞性的毀損。在當地觀護機關和宗教組織的共同努力下,使這兩名被告與22名被害人分別進行晤談,透過會面及深入的交談過程,從被害人的陳述中瞭解到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及不便,釋出強烈的悔意及誠意,並繳清全數的賠償金,事件終告於緩刑判決下圓滿落幕(H. Zehr. Changing Lenses, A New Focus For Crime And Justice, (1990) pp.159-160);加拿大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 Canada)網站www.justice.gc.ca/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torative Justice Practices: A Meta-Analysis, April 2006;澳大利亞犯罪學學會《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CriminologyAIC,網站 http://www.aic.gov.au/rjustice/international.html, Oct 2007.

[5]  日本聯合國亞洲遠東犯罪防止研修所(The United Nations Asia and Far East Institut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ime and the Treatment of OffendersUNAFEI)網站http://www.unafei.or.jp2007912

[6]  染田惠,犯罪者の社会内処遇の探求処遇の多様化と修復的司法,成文堂,20068月,358-359頁。

[7]  宮崎聡,〈アメリカ合衆国におけるリストラティブ・ジャスティスの実情について被害者・加害者間の和解プログラムを中心として〉,《家庭裁判月報》,523号,2000年,161頁以下。

[8]  澳大利亞犯罪學學會《Th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CriminologyAIC, 網站http://www.aic.gov.au/rjustice, Restorative justice, Models, 2007.10.27)。

[9]  前野育三,〈被害者問題と修復的司法ニュージーランドの Family Group Conferenceを中心に〉,《犯罪と非行》,第123号,2000年,6頁以下。

[10]  許春金,人本犯罪學:控制理論與修復式正義,三民書局,20064月,375頁;謝如媛,修復式司法的現狀與未來,月旦法學,118期,20053月,45

[11]  Umbreit, M. S. 1999, “What is Restorative Justice? ”, material delivered at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torative Justice for Juveniles, October 1-4, 2000, Tuebingen, Germany, p.2

[12]  林振通,〈从对抗走向和谐:恢复性司法的本土移植〉,最高人民法院(http://rmfyb.chinacourt.org)《人民法院報》,2007510

[13] 林順昌,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16期,20094月。

台長: 觀護學之父
人氣(17,1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