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23 17:14:37| 人氣1,09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過於 剛直的下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http://www.youmaker.com/

 

最近電視在播放 天地人 講述著 上杉家的直江兼續故事,其中的人物 石田三成 發覺到他可以拿來當作虎爛伯的對象。   故以此片的片頭作開頭當作引言使用..........。

石田三成兒時以急智令當時的  豊臣秀吉大驚之而當成小姓使用<細漢帶回家養,長大當自已親信之意>。  石田三成的急智不僅止於 兒時,隨著大漢時陸續的發光發熱。   官位越形的大,豊臣秀吉除了喜愛他的才能之外。其中另一個特質即為『 剛正不二、大膽進言』。在上位者往往受人奉承,總想聽不同的話語所以三成適時而且貼切的直言不二即打中了他的心。

石田三成作為一個行政人他的才華是無庸置疑的,個性忠心不二不貪不取。但偏偏過於『正直』,即為他的個性缺失也為他的將下埋下殺機。個性相當耿介的他,對於人的喜好相當的明瞭明快。忠直的人他總以熱情熱絡的個性待之,可他認為不忠於己不合之人即回以『冷淡』態度。這種個性其實令人相當感冒的,在豊臣的治下即有所謂的『文功派』、『武治派』。即使其中也有許多同為小姓的同僚們『加籐清正、福島正則等』,可他即明顯的和他們相處不來。關係緊張所在多有,這為未來的豊臣政權種下不安的種子。

三成的地位在秀吉在時雖相處不歡,可仍有辦法排解之。當時的德川家康早已算計著豊臣家的天下,當秀吉病逝之後。豊臣政權中的『矛盾』也逐步的浮現出來,多數的大名們早對他不爽,衝突很快的就暴發出來。德川家康利用這個機會、伺機的拉攏和策動著相關的計劃。

 

影響著日本歷史重要的戰役『關原會戰』即為確定 天下從 豊臣家走向德川的關鍵點,該戰中則是以石田三成為主的『西軍』vs 德川家康為主的『東軍』。決定著誰輸誰贏的局面,可惜天不從人願,雖說最後是東軍獲勝    可其中裏也有著許多『原』豊臣大名因為對三成不滿才加入德康家這邊,這點可以說是相當可惜的。    戰後的三成最終被斬首,他生前所支持的豊臣政權也在之後即被德川家康所滅成立了『德川幕府』。

 

史料有著相當多豊富的記載,石田三成的  人品、德性、皆為當世之流。其下聚集著許多當時不世的人才,即使有錢也招不到的人才『何以』願意屈就其下為其所用。這證明他的人品德性有著一定的程度在,絕非所謂的平凡才幹之人。 只是他過於忠直耿介對人過於明白分別的態度,終究導致    豊臣家失去『人和』而令德川有機會取代之。這點是很可惜的,早在中國其實即有相關的例子可循。

 

春秋霸主 齊桓公的 左右手 管仲,在其即將病逝之時。桓公曾請教於他,過逝之後誰可接位。其中談到了他的好友『鮑叔牙』,管仲對他的評價是==>

「鮑叔牙,君子也。雖然,不可以為政。其人善惡過於分明。夫好善可也,惡惡已甚,人誰堪之?鮑叔牙見人之一惡,終身不忘,是其短也。」

雖然看不太懂,但大概可以猜測的出來。意即為,鮑叔牙是一位君子 但不可以作為政治的處事者,因為善惡過於分明、立場鮮明這樣子是很難以處置政事的。  細一聽和比評是否和石田三成有所相同之處。 我們的教育總教我們要正直忠良,但是早在上古時期即明白的指出,凡事不可過於二分法。  要因時因勢作出相關的改變和應對,這種權變理論才是真正的真理。如何在亦正亦邪間取得平衡,這個才是真正作為一個人難處之所在呢。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石田三成
假名いしだ みつなり
羅馬字Ishida Mitsunari

以下為其人品吸引到之友和部下

  吉繼是被秀吉認為能指揮百萬雄兵的人才,可惜他不幸患了麻瘋病,皮膚因此非常容易從臉上脫落,眼睛也慢慢變得幾乎看不見東西了。有一次,吉繼參加了秀吉主辦的茶會。當茶碗傳到吉繼手上時,病情很重的吉繼臉上的膿垂了下來,並滴落在了茶中。當時在坐的大名們害怕感染全都漠不出聲,誰都不去接吉繼手上的茶碗,吉繼愣在那兒茫然若失。這時三成大聲喊道:“刑部(吉繼),我口渴死了,快把茶碗遞過來。”說完三成從吉繼手中接過茶碗,一口氣全部都喝光了。吉繼回家之後,暗中痛哭一場,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三成和吉繼的友情更加牢不可破。

很衰尾,大谷吉繼料見 此戰 德川家康會贏。但沒辦法為了義 最終全家皆死唉這種馬吉的情份大概就是男人的友情吧

 

渡邊新乃丞是三成還是只有五百石知行的侍童時第一個招攬的家臣。此前柴田勝家以一萬石、秀吉以兩萬石的俸祿招聘他,可是他回答道:“如果不是十萬石的話就算了。”這樣的豪傑,為何會被只有五百石的三成召攬呢?滿腹狐疑的秀吉忍不住詢問三成。沒想到三成痛快地回答道:“我五百石的知行全部給了新乃丞。現在我只是新乃丞的食客啊。”有人說新乃丞與三成有約定,當三成擁有百萬石的領地時便給新乃丞十萬石的知行。不過終其一生,新乃丞始終安然地以五百石的知行作為三成的屬下,從來沒有提出過加封的事情。

 

三成成為四萬石知行的水口城城主的時候,秀吉對於聰明能幹的三成增加俸祿後打算新招募哪些家臣很感興趣,結果三成出乎意料地回答說:“增加了知行以後,只想招攬一個人而已。”“什麼?只有一個人?是誰啊?”“是叫島左近的那位。”倍感吃驚的秀吉問道:“可是左近是有名的名將,不可能輕易答應出仕你的呀?”三成回答道:“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打算用我知行的一半來錄用他。”秀吉歎道:“主從的知行一樣多,真是前所未聞啊!”這就是有名的“君臣共祿”。

 

平塚越中守是因幡守為廣的弟弟,作為知名的武士,德川家康用種種的手段想要錄用他,但是越中守說道:“內府是小氣之人,言詞懇切卻吝惜知行。”結果拒絕了家康的邀請而為石田三成效力了,家康為此十分生氣。

關原之戰西軍戰敗,越中守被生擒,帶到家康面前。家康狠狠地嘲諷他:“討厭我而為三成服務,變成現在這個狼狽的樣子。”越中守聽後圓睜雙眼,破口大駡道:“武士在戰場變成俘虜,自古以來就是常有的事。有的人年幼的時候就成為今川家的人質,後又被交給織田,在尾張的天王坊被關押了三年,不去看看自己的慘痛經歷,反而嘲笑被捕之人,真是好笑。你屢次違反誓約,背叛太閣的遺命、無視秀賴公。要我將你這樣的人當主子,真是武士的恥辱。快快砍掉我的頭吧!”家康大為憤怒,喝道:“可憎的東西,我不會馬上砍掉你的頭。我要你長期受苦。解開繩子把他轟走。”下令放逐了越中守。事後親信問家康為何不殺掉他,家康說道:“越中守是無比的勇士,而且還聰明善言。留他一條命,讓秀忠、忠吉這些孩子們看看什麼是好的武士。”

 

小幡信世是石田家的譜代之臣,三成從侍童中將其提拔為兩千石的納戶頭。關原之戰失敗後,與三成失散了。結果被東軍捉住,帶到了家康面前。家康追問三成的去向,信世答道:“就算是知道我也不會說,更不用說我不知道了,不信你只管來拷問吧。”家康感歎他的忠義,釋放了他。然而,信世沒打聽到主公三成的消息,卻聽說佐和山城已被攻陷。於是便在附近的寺院自殺了,年僅二十三歲。

 

想要比較真實全面的瞭解一個人,不僅需要仔細觀察他的言行,更要去看他的親友與對手都是些怎樣的人,從正反兩方面來觀察比較,這樣應該會八九不離十吧。

以上關於後面的逸話 從此處改寫而來

http://www.gamebase.com.tw/forum/3867/topic/69206571/1

 

人生在世上真的很難  好人壞人的界限 是一門學問

台長: powang4
人氣(1,09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阿砲講古『中外歷史故事』 |
此分類下一篇:上杉謙信
此分類上一篇:皇帝婚前性教育:誰是他們第一個性體驗的女人<轉來的>

mi ya ko
人有光明面也有邪2面啊
2010-01-24 00:33:14
版主回應
託孤寄命
問:曾子說的“君子”是怎樣的人?
答:語出《論語》泰伯第八。
原文: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托六尺之孤:古人以七尺指成年。
六尺,十五歲以下未成年;託孤,受前君命輔幼君。
寄百里之命:攝國政;百里,大國。
臨大節而不可奪:大節,關係國家安全,個人安危;
奪,強制放棄。 與,疑詞。

曾子說:“可以把六尺孤兒託付給他,可以把百里之政寄命於他,面臨大關節處,而不動搖、不放棄,這樣的人是君子了吧?這樣的人真是君子呀。”

可以輔幼君,攝國政,臨大節不動搖、不放棄,這樣的人不是君子,誰是君子?


這個是我找來的
曾子關於 君子的註解

石田三成的項目完全符合
但又如何 他盡忠維持日益影響力低下的 豊臣政權但最終失敗
所以君子不見得都有好下場

好人壞人?? 真的很難去說 二分法的價值觀的確是該被挑戰
2010-01-24 14:27: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