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05 12:16:52| 人氣5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撲

 



部落格專用相簿




在日本各項傳統藝能中,一直保有高度的人氣、歷久不衰的項目,便非相撲莫屬。堪稱日本國技的相撲運動,已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而現行的制度是在三百年前確立的。在相當保守且包含許多封建色彩的相撲世界裏,學長制、師徒關係、部屋制度等傳統,常使得新進選手感到十分的辛苦,並萌生退意。因此,對選手而言,能夠站上土俵出賽,即是一項無上的光榮。另外,日本相撲協會為了向海外推廣日本傳統文化,在夏威夷等地建立了相撲學校,吸引了當地原住民及其他外籍人士的參與,進而培養出許多優秀的選手。台灣民眾較為熟悉的相撲選手如小錦、曙及武藏丸,便都是夏威夷原住民。而近來備受矚目的旭鷲山選手,則是由外蒙古赴日發展的青年。相撲運動隨著現代社會的腳步而漸漸屏除封閉的大門,或許在將來不久的日子裡,土俵上出現著不同人種的選手比賽,也不足為奇了。

 

相撲這種兩個大胖子互推互「搬」的運動是怎麼開始的呢?

在回向院可以得到答案。

回向院在競技館大道和京葉道路的交會口,天保四,在這裡搭台,做為「勸進相撲」的舞台,而被認定為是大相樸的發源地。院內有許多與相撲歷史有關的紀念碑文、墓塚。

什麼是「勸進相撲」呢?那是江戶時代為了籌募蓋廟、造橋的經費而發起的,由兩個大塊頭、穿著丁字褲的男人比賽角力,由於這個活動大受歡迎,也使得這種原為吸引善款的業餘表演成為後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職業運動。

 

相撲歷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也是日本最早的競技活動;跟據傳說,各部落間的領導權由相撲賽決定,獲勝者所屬的部落即有最高的地位。

相撲最早出現於宗教活動,在豐收的季節,民眾在神壇前面舉行慶祝活動之一。

西元7世紀允恭天皇的葬禮,當時中國曾派遣特使致意,並表演雅樂和舞樂。其中的舞樂,由力士裸露上身表演角力,稱為「素舞」,日文發音與今天所稱的相撲接近,據說這就是相撲一詞的起源。

奈良時代,相撲活動才正式進入皇宮,成為年度競技大賽。早期的相撲比賽規則並不嚴謹,拳打腳踢加摔角都上得了檯面,但是由於皇室的介入及贊助,使得這項活動漸具規模,也更接近現代相撲。

12
世紀,日本的內戰不斷,相撲攻擊技巧也在戰鬥上發揮作用,此後的武士與早期的柔導都可能與相撲有關。

16
世紀中期,在大將軍織田信長的推動之下達到全盛,比賽場地「土俵」的設立,也使相撲走向競技之路。

相撲真正走入民間,始於17世紀的江戶時代。當時已出現了職業相撲力士,主要集中在江戶、京都等都會區,並有固定的組織。職業相撲迅速發展而平民化,也逐漸成為日本的國技。

19
世紀時相撲一度式微,加上文明開化的風潮洶湧,甚至有人提出廢止相撲的言論,但明治天皇毅然反對,而且親自舉行比賽,才使得相撲度過衰亡的危機。

昭和天皇對相撲更是喜愛,1925 429日,宮中為慶祝他的生日,在赤御所舉辦比賽,當時仍為太子(稱為攝政宮)的他會後大喜而頒賜一筆賞金,相撲界即使用這筆賞金製作了一座優勝攝政盃。這個攝政盃促使了原來各自為政的東京和大阪兩個協會合併,後來更作為歷屆比賽的獎盃,形成相撲至高無上的榮譽。

如上面所述般,相撲運動歷史悠久,一直受到天皇和將軍們的喜愛,即使在已經完全成為民間運動的今天,天皇和皇太子仍經常親臨比賽會場觀賞,這是其他運動所無法相比的,因此,相撲選手們自然受到社會尊敬,享有崇高的地位,戰績輝煌者更成為國民崇拜的偶像。

 

力士入場前的動作有五個步驟,分別「撒鹽」、「塵」、「四股」、「蹲踞」、及「仕切」;賽後則還有「手刀」:

A
「撒鹽」:在日本人的觀念,撒鹽可以驅邪。力士在賽前撒鹽,除了表示驅邪,還有向神祈禱,保佑自己不要受傷之意。

B
」:即「塵水手」之意,表示自己沒有帶任何武器上場。

C
「四股」:乃是以雙腳輪流頓地,耤由力士威武的身軀,來鎮懾躲藏在地底的邪靈。此動作的宗教意義較為濃厚,不過也有人認為是賽前的暖身運動。

D
「蹲踞」:腳掌尖著地,雙膝外張、穩腰並將雙肩放鬆,將手放在膝蓋上,此為力士的基本動作之一。為了保持平衡,上身必須挺直以維持重心,此舉是表示尊重對手之意。

E
「仕切」:這個動作像是四股之後直接彎下腰來的樣子,兩肘放在膝上,下巴微抬,雙眼注視對手以求精神專注。這個動作反覆幾次,力士便已將自己調整在隨時可以作戰的狀態下。

「手刀」:優勝的力士,可以在接受完行司(類似裁判)的勝利呼名後,拿取所謂謂的「懸賞金」。此時力士右手手刀向左、右、中各別凌空切下,其意義是向三位神明致謝。一般而言,懸賞金只有幕內級力士才有機會拿取

 

相撲手的收入

曾經聽說「幕下」﹙力士級別﹚以下的相撲手並沒有工資,而「幕內」或「十兩」級相撲手如降級到「幕下」以下,同樣就會失去工資收入。於是向內行人請教,確實相撲手要升到「十兩」以上才有工資。可是,一旦級別跌到「幕下」以下,就沒有人工了。這是一個講究實力的世界。不過,即使沒有工資,人們也不必為三餐而懮,他們所屬的「部屋」﹙門派﹚會照顧人們的基本生活。

相撲手的每月工資大體分為:橫綱是273.7萬日元,大關227.08萬元,關脅和小結164.3萬元,前頭127萬元,十兩100.5萬元。

 

[ 付人 ] 只可算練習生,無薪水,少數零用錢,需做雜役。

[
關取 ] 正式選手,有薪水,可享受各種待遇。

[
付人 ] 等級 序口 ( 約一百人 ) 序二段 ( 約二百八十人 ) 三段目( 約二百人 ) 幕下 ( 約一百二十人 )

[
關取 ] ( 現不到一百人 ) 等級 十兩→幕內 ( 平幕前頭 ) 小結 關協 大關

(
小結、關協、大關又稱三役) 橫綱 ( 相撲界最高級力士,自江戶時代至今只有 64 )

 

關取

有薪水。頭髮結成 [ 大銀杏 ],穿有紋路絲質的 [ 羽織衣 ],腳著 [ 雪馱 ] 鞋。
可先吃 [ 大鍋飯 ]、洗澡、入睡。可有個人房間。不需服雜役。每場比賽15天皆出賽。比賽前可灑鹽。可擁有私人專用置物箱。有人服侍。腰前 19 根約 70 公分長絲為絹質 ( 幕下為棉質 ),但橫綱又特別。

 

付人

沒薪水,只有少數零用錢。頭髮結成 [ 沖天炮 ] 式,穿 [ 浴衣 ],腳著 [ 木屐 ]。須等關取吃過飯後才能吃,洗澡、入睡亦相同。睡大雜舖。每場比賽指出賽 7 天,其餘時間服侍關取。每日要做煮飯 ( 大鍋飯 )、打掃等雜役。

 

職業選手入門無年齡限制,但需身高 173 公分以上,體重 75 公斤以上。

前相撲 序口檢查合格之新弟子即謂 [ 前相撲 ] ,這些新弟子們即在土俵上相互比賽,在十五日之比賽中,前五日比賽三勝者唯 [ 一番出 ] ,前八日比賽中三勝者為 [ 二番出世 ] ,前十三日比賽三勝者為 [ 三番出世 ] ,即可在土錶上舉行 [ 新出世 ] 發表。並且其名字可登在番下一場比賽之 [ 番付表]上,此後即上相撲選手之路,故名序口。又因名字登在番付表最下面,且人數眾多,字體很小,需用顯微鏡才看得到,所以又名 [ 顯微鏡 ]

序口 序二段 三段目序口選手中比賽成績較好者,其名字可從番付表最下段上升一層為 [ 序二段 ] ,再優者更可再上至第三層為 [ 三段目 ] 。三段目選手則需在國技館之相撲教習所進行一個月左右之研習,研習內容包括 : 相撲之歷史、知識、即為日後升上關取之簽名等。

幕下三段目之上為幕下,由於幕下與正式選手關取之最下層 [ 十兩 ] 只差一步,故而在付人中可算是老大。而在大學或業餘比賽中,得第一名而入職業相撲界者,入門之時即跳升為 [ 幕下付生 ] 。幕下選手中此場十五日比賽內全勝者,即昇為關取之十兩;或比賽最優者,亦可在下一場比賽中昇為關取。

十兩 ( 十枚目 ) 江戶時代到明治初期幕下最上位前十名力士,每年可領到十兩金額,故名為 [ 十兩 ] [ 十枚目 ] 以為幕內候補。目前東西各十三人,共計二十六人各為十兩,幕下以下七百人左右,十兩以上之關取約為七十人,約十人才有一人能昇為關取,可謂十分難。幕下及其以下之選手,每一場比賽中僅參賽七日,其餘八日需照顧、服侍關取,但昇為十兩後則十五日全部參賽,同時其待遇與以前完全不同,可謂天堂、地獄之分別,此時可有二、三可付人服侍。

幕內 ( 前頭、平幕 ) 平安時代 [ 相撲節會 ] 中,強的力士四周圍一層幕,故稱幕內。幕內力士其薪水比十兩更高且待遇更優,可有四、五人之付人服侍,且比賽獲勝者可得由企業界所提供之 [ 懸賞金 ] 。所謂懸賞金指在幕內比賽中由企業界 ( 個人名義不可 ) 提出給比賽獲勝力士的獎金,可在比賽前由人舉贊助企業名的旗幟繞土錶場一周,每次賞金六萬,但至少需提供五日以上,故而財力不夠亦不行。

小結 關協 大關 ( 此三力士又名三役 ) 大關之名由來在市町時代。當時相撲打團體戰,並非今日之個人戰,先取對方關 ( 關所、關門 ) 為優勝,此亦為關取之語源,而其中若有一超強力士將對方所有力士打倒者為大關。小結與關協敗陣者其排名立刻從番付表下滑,但大關則除非連續二場所敗陣,其排名不會從番付表下滑。關協必須連續三場所比賽中有一場十勝以上,且合計三十勝以上方得昇為大關。 ( 即合計三十九場比賽中勝三十場以上 )

橫綱是相撲力士之最高位者,江戶時代至今僅有 64 位,可謂十分困難。江戶時代以前並無橫綱。江互時代再建寺廟及神社十的相撲表演規定,由大關昇入橫綱必須至少連續兩場比賽優勝且人格足以為全力士模範者,才有可能得此榮譽。

 

何謂土俵場 ?

相撲力士比賽之場地稱為土俵,在 6.7 公尺正方的場地上用黏土築成 60 公分高,每邊 5.45 公尺的正方形,其四邊以 32 個草袋 ( ) 圍成,且上土俵部分由 10 個草袋築成 [ 踏俵 ] 4 個草袋之 [ 上俵 ] ,平台中間以 20 個草袋 ( 其中,時鐘之 36912 點方向處稍向外突為德俵 ),圍成直徑 4.55 公尺圓形,平台表面鋪細砂,全部費土 42 噸。

圓圈內有兩條白紗,此為比賽前等待之線,長 80 公分寬 6 公分,兩線間距 70 公分。土俵場四根刺繡線,粗 10 公分長 2 公尺 12 公分 ( 以前為 2 公尺 1 公分但因曾有力士高約兩公尺,故今改為 2 公尺 12 公分 ) 18 公斤,名為房。顏色有黑 ( 冬神玄武 )、青 ( 春神青龍 )、赤 ( 夏神朱雀 )、白 ( 秋神白虎) ,祈求四季豐收。

 

 

台長: 玉封禪
人氣(5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晨曦天堂 |
此分類下一篇:漢代將軍
此分類上一篇:真實的雙魚座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