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03 13:52:15| 人氣4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曾經)喜愛的奇幻文學~陰陽兩界的溝通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Discovery有個廣告:「從過去十年來的節目名單,選出你最想重看的。如果你選的正好是最受歡迎的,那麼你將有機會獲得電漿電視。」
我要說的無關抽獎得禮物,而是,的確,有些事物會隨著時光歲月的流逝而漸漸遺失淡忘;有的東西卻是一輩子也會永遠難以抹滅。
這些未必是現在我所(最)喜歡的東西,但卻可能(曾經)在我的生命回憶裡占有一席之地。


夢枕獏的陰陽師:
魔衣櫥是英國文學,「陰陽師」則是日本奇幻文學名著,它是由夢枕獏寫。「獏」這個字有一個意思是:專門吃掉惡夢的怪獸。這倒和夢枕獏寫的作品文風相吻合。但對我來說,獏卻是吃了我的好夢的食客巨獸,這是題外話了。

會接觸陰陽師其實是個意外之舉,並非刻意。只因從報章雜誌中得知陰陽師的電影、小說,以及漫畫……,在日本引起一陣軒然大波的流行,激發我強烈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我就到租書店先借它的漫畫來瞧瞧。因為陰陽師的漫畫在我看漫畫的年代紀史中,還稱不上非常之喜歡(就是沾不上排行榜邊的意思),所以我把它列在奇幻文學這裡。之後漫畫店正好有它的小說,我便一併看了。

看岡野鈴子繪製的劇情,雖然好笑,內容也能導引謮者一頁一頁,一章接一章回的繼續往下閱讀,但偶爾有些片段,讓人不是很了解到底在演什麼,可能漫畫是一格一格的進行,畫面有時一下子進展跳得太快,或者是我領悟能力道行太低。可是後來看了小說,再加上回想之前看漫畫的影像,就很清楚每一幕情節的發生。其實就算不需看漫畫,也能自行想像畫面,一方面是這些百鬼形象早已是日本盛行已久的傳說,就算不看陰陽師,也能從他處接觸;另一方面翻譯者茂呂美耶雖不是台灣人,但她在台灣出生也待過一陣子的關係,我個人很喜歡她的文字敘述風格,即使照道理來看這是部奇幻之書,配合內文編排,竟讓我有看輕鬆小品的錯覺。字幫助想像;圖協助了解,各有各的功效,獨自發揮效用,兩者合而為一,讓謮者一目了然。不過我曾在電視看過某有線台播放電影,步調有點慢,和我看小說與漫畫的感覺似乎大為不同。

陰陽師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式神、咒術、魂魄,以及百鬼夜行……的概念和觀點,看作者夢枕獏筆下賦予安倍晴明灑脫的性格,源博雅正直老實的個性,他們之間交織而成的對話,同漫畫作家岡野鈴子創造出來的形象,實都有一種平靜又不失悠然的幽默感趣味。

雖然我不信鬼神,卻是個很怕看鬼片,也擔心有一天遇到鬼的人(可真是既矛盾又富哲理的一句話啊,要讓人家覺得自己很有哲學學問,就要故意講這種令人聽不太懂的話語),但像這類奇幻之術我便較不畏懼,畢竟奇幻和單純的由人死後幻化而成的西方式的鬼魂,或東方味濃厚的殭屍,是又有點不同的(是嗎?我瞎掰的)。也許是漫畫的圖畫和小說的封面插圖都太可愛,沒有以往印象中既定的猙獰面貎。

陰陽師的內容構成要素,大致上可以區分幾點:
人物組成─
最主要的倆個主角安倍晴明和源博雅,說穿了,就像夏洛克福爾摩斯和華生的關係,一個是偵探,另一個是助手,晴明等於福爾摩斯,博雅等於華生。
情節─
在每一集每個各自獨立的小單元,不外是有人遇上鬼怪難解之事,求助於晴明和博雅找出背後的因果。故事的走向類似偵探案件,如:福爾摩斯探案、怪盗亞森羅蘋、名偵探柯南,以及傀儡師左近……,只不過陰陽師是發生在古代日本的時代。牽強一點要說和經典洋片大法師有點雷同,也不為過,大法師也是利用術在驅鬼啊。
對象─
就是以百鬼夜行(抄)發展出來的主軸,以此為命題的漫畫也不在少數。這類妖魔鬼怪不外乎就是:沒有五官半夜出現在橋邊的女人,當她一抬頭,包準你嚇個半死;會死纏爛打的惡鬼,當它呼喊你的名字,千萬不能回應,若回答它的話,就中了它的咒;帶有強烈的恨意或怨氣死去的人,導致無法安心投胎順利重新做人,附身在某個物體上面;亦或是一下會發出女聲,一下發出男聲,類同雙面人的妖怪…等,這些都是常見的題材。

附帶一提,陰陽師裡每一章回合開頭,總是晴明和博雅悠閒優雅地吃著烤香魚。說起來,烤香魚真的是美味無比,尤其是有卵的母香魚。有一次全家到漢神海港自助餐廳吃飯,裡頭有供應烤香魚,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好的機運可以夾到有蛋的,所以吃到有卵的人就像中樂透般興奮不已,還要分給其他人享用。後來聽說選母香魚要特別挑比較短,且腹部肥厚的。雖然不曉得此說法準不準,只知道,有一次爸爸去吃,吃了好幾條還是沒有中大獎,他忍不住捉了一個服務生問:「這些香魚怎麼都沒有蛋?」哇噻!我的老天!那些服務生可不是專門捕魚的漁夫呢!這也太強人所難了啦!

能從陰陽師談到烤香魚,我真是太有哲學了!!

台長: 長不大的彼得潘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