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12-21 00:14:51| 人氣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平面報紙的新出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此篇原題為【假如我是「聯X報總編輯】,是替我拿到了X萬元的獎學金的要素之一﹚

在這個傳播科技日新月異、傳播生態瞬息萬變、閱聽人口味日趨多元的時代中,對傳統報業而言,可說是面臨了一波波險峻的生存危機與艱辛的轉型挑戰。

但這並不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新媒介的崛起與發展,並不必然能全部取代報紙的特殊功能與定位;假如我是聯x報總編輯,我認為下列有幾個面向,對於傳統報業如何面臨新興媒介的衝擊,是值得密切關注與再思考的;而經由對這些趨勢的剖析,方能對報紙在當今社會中的角色有整體的了解與掌握,進而規劃出傳統報紙所應調整、以及再出發的方向。

1.與雨後春筍般崛起專業新聞頻道的區隔︰

就長時間的觀察而言,電子媒體的威脅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電視雖然具有動態畫面與即時性的特色,但相對地,其深度就明顯的不足;然而,平面媒體的新聞分析及可解釋的空間較大,可以提供讀者較為詳細的新聞資訊。即如電視問世之初,報紙雖曾一度遭受極大的打擊,但是報紙不止沒有因此消失,反而恢復活力,欣欣向榮。這是由於電視與報紙的功能相當不同,必然有一部份的閱聽人對於電視所供應的資訊感到意猶未盡,因而還是會去尋求較為分析性、闡釋性的報紙。

所以,雖然新媒介無法完全取代舊媒介,但無可避免地,隨著各種「功能替換物」的出現,報紙的發行量不斷縮減;每種替換物(廣播、電視、網際網路)都以過去屬於報紙專有範圍的方法提供新聞、消息或娛樂。

各種媒介皆有其特性,只要能適時掌握、利用各類媒體的特有功能,舊媒介應能持續生存、甚至再造高峰。平面媒體優於電子媒體的特性在於:讀者可自行控制暴露、暴露可重複、可充分處理論題、能適合特殊興趣、容易操作等。而電子媒體的特性則在於:具有較高的參與感、提供視聽的感官刺激、可利用畫面、可共同使用等。因此,我們必須掌握住報紙的利基所在,就是新聞事件的深入報導與精闢分析、獨到的觀點與立場,確實掌握平面媒體的特性,不要一味追求電子媒體的即時、畫面特性,否則可能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危險。

除了即時新聞專業頻道的衝擊之外,另一個兼具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的可怕新對手--「網路媒體(電子報)」更是來勢洶洶,身為平面報紙總編輯的我,該如何去看待這個新興媒體呢?

2.與新興網路媒體(網際網路上的電子報網站)的區隔︰

令人驚喜(或令人憂心)的是——網際網路此媒介同時具有印刷媒體與電子媒體的某些特性、甚或是超出電子媒體與平面媒體的新功能;就其功能來看,網際網路確實優於這些傳統媒介,但在現今的時空中,網際網路的成本仍舊較高、可近用性較低,且由於知溝的侷限、傳輸速度過慢等因素,使得網際網路欲成為一種大眾媒介仍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必須了解到,這些因素與障礙並非是不能克服與跨越的;只要假以時日,資訊基礎建設完成、網路使用成本降低、網路科技跨入門檻降低時,網路媒體的影響力勢必將更難以衡量。

所以,傳統媒介必須亟思出路、跨足「數位化」媒體,進行跨媒介的發展與整合︰報紙的完整、深入、可讀,結合網際網路的即時、互動性,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不可抵擋。提供網路新聞的服務,並不會降低平面報紙的讀者群,而更能達到促銷的結果。創新之道,妥善利用自身的優點,積極改變媒介的內容與形態。然而,身為平面媒體一員的聯合報究竟有何利基與優勢呢?

3.報紙特有的利基 –「觀點的強調」︰

在分析了現今電子媒體與網路媒體的特性之後,報紙在未來的利基已經隱然浮現,我認為報紙所特有的「觀點」與「立場」,是與電子與網路媒體最為明顯的區別所在。

電視新聞在報導處理上,多傾向於描述,而少有分析、評論;網路電子報也多是扮演一種「內容提供者」的角色,盡其可能地將數量驚人的消息餵食給閱聽人;長久下來,網路媒體反而使得閱聽人無法適從,無法在最簡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整體、概括性的消息。

因此,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我認為將來平面報紙的走向,應在扮演一種「資訊詮釋者」的角色;也就是更有系統地整理龐雜的內容,不但替讀者設定新聞的重要優先順序、屬性,更應扮演的一個解讀者與分析者的角色。記者不再只是新聞事件的描述者、記錄者,報社記者主要的功能應轉向「指出新聞事件背後的意義」、「更為詳盡地、深入地報導」並增加「主題式報導」。唯有如此,才能與其他報紙、甚至其他媒體區隔,「觀點、立場的強調」背後代表著是一種「報格」的確立,這應是未來報紙最為重要的利基所在。然而,除了此項發展重點外,在這個眾聲喧譁的時代,報紙也應給予公眾、讀者更大的發聲空間。

4.增加與讀者的互動、公眾新聞學的取向︰

在過去,新聞工作者由於傳播科技的侷限,使得所謂的讀者常是一個相當模糊的圖像,他們無法準確地了解讀者喜愛什麼、讀者關心什麼;因此,久而久之,難免陷入一種「口中有讀者、心中無讀者」虛應故事的狀態。雖說媒介工作者有其專業義理,但與讀者無法緊密地互動與聯繫,難免會無法掌握住社會的真確脈動與一些弱勢族群的問題;因而有時不禁會迷失在「無冕王」的光環下,而忽略了媒介工作者應有的責任與關注。

所以,公眾新聞學的走向、增加讀者的參與感、提供讀者與記者相互溝通的管道,是我認為傳統報紙所欲加強的重要部份。我們應該逐漸走出「媒介中心概念」下的媒介主導、設定公眾所應關心的議題的單向式傳播過程,真正地以雙向、多管道的溝通方式,來取捨所欲再現的社會真實。這就是說,報紙新聞報導的框架與屬性之取決,不應只是那些隱藏在「記者與消息來源之間的電話」和「報紙編採會議的決定」少數人的互動與溝通;而更應將此決定權開放給更多公眾參與,今日的網路傳播科技,證明了此種想法並非只是空想。

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使得讀者不再是被動的、單純的訊息接收者,更是訊息的提供者與資訊搜索者。而且網路的科技使得閱聽人得以便利地使用、檢索新聞資料,而媒體工作者得以迅速地查證新聞的可靠性與正確性,學術研究者則能更容易地進行研究。而且媒體工作者與讀者之間,透過網路科技(討論區、留言版及電子郵件等),增加了互動的機會與可能。這使得以前通常是由媒體工作者所虛擬、想像的「讀者」,變得具體,記者得以了解讀者對於某則新聞的反應,讀者也可提供某些新聞線索。

此外,網際網路提供了一種空間(至少一部分),以上述的一種態度來使用。社會運動、在地社群都能從中獲利、並振興公共論域。BBS與網際網路的討論群則能平衡傳統大眾媒介的偏誤與權力,並在控制、批評新聞學方面,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就如同建立溝通的流動型態。網際網路賦予了人們一種「電子公眾新聞學」的良好工具,讓人們可以獨立於專業媒介組織之外。

但這並不代表網路空間的傳播,對於大眾媒介一定是項負數,若大眾媒介能善用網路傳播的特性,充分掌握各社群的關注,進而將其呈現在媒介的內容中,這未嘗不是一項值得思考的正向做法。

這是報紙值得好好去利用的網路科技;也就是可以擴大報紙的觸角,每位讀者都可能成為消息來源,讀者的意向也可以作為新聞重點的參考。因此,報紙的方針不再僅止於「編輯會議」的閉門造車,這使得讀者參與的「公眾新聞學」理想成為可能。但在此同時,也要更謹慎地過濾、查證來自於網路空間的種種線索,以免網路上所充斥的假消息,減損報紙的公信力。

5.聯x報未來的整體走向

綜合了上述的數項分析後,可以約略規劃出聯合報將來應該發展的方針,就是「掌握報紙特有的利基—觀點與立場,並強化分析性報導」、「善用網路科技,增加與讀者的互動,明確掌握讀者意向」、「公眾新聞學取向的強化」、「與聯合新聞網整合與合作,但聯合新聞網亦應擺脫平面報紙的電子版形態,強化個別的區隔屬性」。

當然,這是就現今的媒介生態與社會環境,所描繪出的聯x報遠景,但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與快速變遷的時代,及時的調整與靈活的彈性策略更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能掌握時代的脈動,並有適當的因應之道,我相信不管是何種媒介,都會有一個適切的位置,繼續在人類的溝通與文明演化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台長: 阿保
人氣(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