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22 21:36:10| 人氣7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文學史上最灑脫的受難者>  作者:IL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山間行草】 2005/8/17

感傷的能力是天才的特質,和人性陰暗面相遇是高貴心靈的宿命,東坡不是例外。這種特質和宿命主宰他人生的轉折,但如何面對卻是他選擇的態度…… 倘若我們要選一個中文經典中最可敬愛的作者,我的一票酖酖我相信還有很多人的,都會投給東坡居士蘇軾。蘇東坡差不多是中國儒家和道家兩種入世出世境界的理想代表,還加上一點佛家的神祕主義;在非凡的天才、受苦的謫星,和紅塵跋涉的力行者之間,他恰恰成就了文學所能期望的一個稀有典型。

蘇東坡詩、詞、書、畫、文章都好,而且不是普通的好,是幾千年的中文大歷史中,絕頂好的少數幾人之一。此外,他還是美食家、藥師、躬耕的農夫、為地方築堤建壩、引進稻種、植樹鑿井、開設孤兒院和醫院的流放官吏……。在波濤起伏的一生中,他留下三千多首詩詞,和包含了四千多篇文章、序、跋等資料的文集。更難得的是,在他的各類書牘劄記中有不少自述性資料,加上他人的記述,後世對蘇東坡的生平所知,遠多於大多數傳統中國文人學者。

東坡在父親蘇洵及母親程夫人的教導下,和弟弟蘇轍一起成長,父子三人日後均名列唐宋八大家。二十歲時東坡入京應試,歐陽修適為主試,讀其文而大稱「痛快!」(快哉),說自己該閃一邊去(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一朝中舉的蘇東坡,一方面文名動京師,另方面「秉性剛拙,議論不隨」,不斷招致小人陷害。在王安石變法導致新舊黨傾軋的混亂政局中,蘇東坡注定了他一生顛沛的仕途。四十歲以後蘇東坡大部分的歲月都在荒江僻地、海角天涯的謫貶流放中度過,「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是他的自嘲;然而這是「以偏概全」,因為包括被貶和自請「下放」,他的足跡遍及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汝州、常州、潁州、揚州、定州、惠州、儋州……,其中定州在華北,密州近山東海隅,儋州是今天的海南島。蘇東坡可說幾乎踏遍了宋室管轄的國土,他的謫貶,一處比一處偏遠,海南在當時是流放重刑犯的南蠻不毛之地,少有人去了能夠生還,而此時蘇東坡已經六十二歲!

蘇東坡反對變法的「與民爭利」,但新法之利民者他並不反對,其結果是兩邊都有人不喜,使他既遭變法新黨迫害,也遭舊黨保守勢力貶逐。四十四歲時他被新黨小人陷害下獄(即著名的「烏台詩案」)幾乎瘐死,朝野震動救援,連已經退位隱居的王安石都出而上書神宗:「豈有聖世而殺才士者乎?」東坡得免而改貶放黃州。然而到了地方任官,看到生民困苦,他仍不改初衷,不斷上奏言新法之失。但五年後(1084)調任汝州,路過建康時,他還特去拜訪退隱的王安石,兩人暢談古今;《苕溪漁隱叢話》記載安石事後歎息:「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酖酖兩位不世出的人物的這場會面,真是大人物胸襟的最好示範,也是美麗的世紀之會!次年(1085)舊派復位,蘇東坡被召還朝,授以翰林學士的重任。這是東坡一生中最位高權重的時期。但他看到司馬光和文彥博執掌大權,貶逐新黨,盡廢新法,因不能苟同而和司馬光爭辯,於是又自請離開。

在此後新舊黨的惡性爭鬥中,蘇東坡一次次遭貶,一直到他六十六歲自海南請求退休,雖獲准,但中途得病,換算西曆,一一○一年的八月二十四日歿於江蘇常州,有生之年都沒能再回到京畿或故里。

是了,這就是我們歷史上一位「不知幾百年方有」的人物所遭受的待遇!這麼顛躓流離、親故生死相違的無奈人生,東坡必然不能無憾。然而蘇東坡也始終用一種幾乎可稱愉悅的態度來面對。

林語堂在他著名的英文蘇東坡傳記The Gay Genius中,說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an incurable optimist)。我們卻恐怕要覺得,不,東坡不是樂天:感傷的能力是天才的特質,和人性陰暗面相遇是高貴心靈的宿命,東坡不是例外。這種特質和宿命主宰他人生的轉折,但如何面對卻是他選擇的態度。東坡看到總角之交章淳掌權後要置他於死地,一起研討藥經的同事沈括竟是密報陷害他的人,而貶居之地往往草萊未闢、所居不蔽風雨,「一夕或三遷,風雨睡不知,黃葉滿枕前」,其甚者「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在這樣的境遇裡,他選擇親身開荒播種、挑水砍柴,研究藥理,教導鄉民改善耕作方式,甚至從有限的食材中研發烹食之道……。他的愉悅,來自自我人格的完整,也來自廣博的知識和廣泛的興趣,使世界即使橫逆困苦,依舊生趣盎然。

灑脫於東坡,是一種能力:蘇轍記載他這個哥哥,從小「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就「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這樣能自得於大自然景致的能力,使得他只要得一清景,便怡然而喜,「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傳唱千古的前後〈赤壁賦〉中,東坡既解悟人生乃「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但隨時領會「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的美感,「顧而樂之」。他的多數最好的作品都完成於黃州以後的謫貶時期。

也許,被剝奪了宦場利祿,又意外跋涉了無數山顛水涯,才給了東坡這個不世出的才士更開闊的人生歷練和更灑脫的人生選擇,也留給我們罕有的豐碩作品和珍貴的人格典型;這,其實是歷史給予後世的幸運了!



文章來源同《一池的夏日禪意》:
http://forums1.chinatimes.com/dailytalk/Forum.asp?ArticleID=704429&History=0&Page=1



圖片來源:
http://www.zh5000.com/ZHRW/gudai/mingren/sudongpo/zgrw-sudondpo.htm




小記
雖說世界的存在有其客觀性。但透過人的心眼所看到的,就像把原料放進自己的機器裡,出來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我很喜歡這篇文章裡有點像副題的:

『感傷的能力是天才的特質,和人性陰暗面相遇是高貴心靈的宿命。』



生來是天才又俱高貴的心靈,那人生就像山頂的清風了~!

台長: 阿婆
人氣(7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散文 |
此分類下一篇:奇文一帖: 大便傳 (轉貼)
此分類上一篇:孩子要我們的什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