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03 00:21:23| 人氣1,6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回應與挑戰「紫藤蘆與 Starbuck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之患者,好為人師。」,孟子在兩千多年前即提出這個把人類的劣根性表露無疑的高見,在兩千年多後的今天看來,人類還是沒有因為進化而把這個劣根性徹底剷除。分別看完這三篇論述後,我認為包括龍應台、計者敵及路犁都是好為人師之流,但為人師表者亦有優劣之分,歷來有讓人傳頌千古的至聖先師,也有假道學之名而實行雞鳴狗盜之徒。兩者之差異不言可喻,在此不待贅述。

上週五在中時副刊讀完龍應台的這篇「在紫藤盧和Starbucks之間」後,闔上報紙沉思良久,心中滿是感動與感謝;感動的是,龍應台的文章仍然一貫地保有知識份子應有的批判口吻與人文的關懷,他觀察與剖析議題的能力,沒有因為當了官而有稍稍的減退;感謝的是,能在這渾沌濁世當中,每天讀的、看的都是一堆充滿殺伐之氣或充滿情緒包裹著意識形態的口水論述後,尚能讀到這樣具有啟發性且讓人深自反省的清新之文,實屬難得,今日再次拜讀,心中感嘆之情亦復如是。

反觀今日讀到這另兩篇以反對該文為出發點的論述,深深不以為然,甚至有種厭惡之感,原因何在?兩篇文章自以為抓到了龍應台的文章中的破綻,對其中隻字片語斷章取義,並加上自己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後大書特書,甚至對龍應台做出人身攻擊式的詆毀,然後自鳴得意,對於這種行為,我感到非常不齒,虧這兩位還把文化人、知識份子二辭老掛在嘴邊,如此看來,這兩人實在忝為知識份子或文化人(我想他們一定是這樣期許自己的)。我認為計者敵與路犁才是小題大作、借題發揮,任何議題都可以拿到統與獨的框架中討論,道不同者即大加撻伐,給人扣帽子,說什麼統派、親中之類話語(真是像極了某些政客的嘴臉),真的讓人覺得這種獨派氣度狹小、目光短淺,連帶讓人對獨派的印象大打折扣,在此無意挑起統獨爭端,只單就其行文方式評論,這種意識形態之爭,本人沒有興趣。

回到文本本身,先論計者敵的文章,先不論其通順與否(看起來的確挺吃力的),我不知道他是真的看不懂龍應台的文章,還是故意曲解,僅以一個簡單的大台灣主義邏輯貫穿全文,實無多優異之論點。在此僅就其中幾個我認為荒謬至極的論點提出討論。首先,他提出龍應台將英語能力作為檢驗國際化的唯一標準,但我從頭到尾看不出有這點意思(戴上獨派的眼鏡後世界的確變得不太一樣),龍文也提到,會使用英語才有能力把我們的不同之處傳達給最多的人知道,而她也不完全要我們不知其所以然地盲目學英文,而忽略了自身文化,她不也提出了香港與新加坡的例子嗎?全世界到底是懂英文的人多,還是懂台語的人多呢?要走出去不應該要多充實自己的英文程度嗎?前後文其實沒有矛盾之處,計者敵不知有沒有真的讀懂,光在台灣裡面喊著本土化、去中國化這種自己聽起來爽的口號,然後把自己封閉起來,有什麼意義?

計者敵又言,「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寫文章還要文以載道?」,沒錯,以這種心態來寫作的確又犯了「好為人師」的大忌,不過他寫文章反駁龍文,不也是要別人接受他自己的看法嗎?我想龍應台提出台灣過著外國的節日,在不知其背後典故的情況下隨之起舞,其實是相當可悲的,也凸顯了我們沒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即使有,也過度商業化,讓人忽略了其背後的社會文化意義,(東港的黑鮪魚季應該算是一個例子,難道我們除了吃吃喝喝之外不能玩點別的東西嗎?)能藉這篇文章來檢討自己的缺失有何不可,龍文在此著實扮演著一個良師角色,當然計者敵所言也不無道理,這些慶典只不過是娛樂罷了,幹麻那麼沉重,不過讓我又想到一句話,「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又是孟子說的),一個人跟一條狗可能會因為吃了一頓好的而高興不已,但我想會因為看了一首好詩或一部好電影而動容落淚的,應該只有人類吧!這就是人與獸的差異。慶典若少了文化意義,得到的快樂只不過是像狗吃飽那般的膚淺快樂,若要追求單純表象的快樂,上搖頭店狂歡一夜亦可達到你要的結果,那麼又何須附庸風雅?

我一直不認為龍應台是媒體人,我想計者敵把媒體人定義得太過廣泛了,龍應台一直是個自由作家與文化評論者(當官那三年除外),她沒有經營媒體,更沒有在媒體裡工作,她也一直站在批判媒體的立場,何來與媒體同流合污之說,若要說媒體人,我想計文中所推崇的陳文茜才是不折不扣的媒體人,而且是跨足政治領域的兩棲動物,身分曖昧還能大言不慚,我想就這點來看,龍應台比陳文茜守分際多了。

計者敵其它極度充滿獨派基本教義思想的文字,我就沒有評論的興趣了。接著論路犁之文,很顯然地,他是看完計者敵的文章後所寫的評論,自以為有批判性,我看來只不過是跟計者敵的步伐,再度把這篇文章罵了一次,其實沒麼原創性,而且使用的邏輯只有他自己才懂,別人實在很難做出相同的推論,徒然留下更多讓人反駁之處。由此看來兩人的政治立場應該極度相同,意識形態偏獨不令人意外,可歎的還是一切以大台灣主義為出發點,在一些小處大作文章,玩文字的遊戲,使得一切理性的証辯消失於無形,將焦點錯置於語言與文字的使用,人類的思想就在這和稀泥的論戰中死亡,又能奢望辯出個什麼真理。

最前面就提過龍應台…等三人都是好為人師之流,但我為何對三篇文章評價不一?我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寫作的態度,龍應台的優點在於善於觀察社會現象,並很快地能找出其中之缺陷,剖析其結構性的問題,並能與其他文化比較,提供讓人反思的方向,其文讀來不慍不火,沒有侵略性;反觀計、路兩文,文章充滿先入為主的意識形態,導致整篇文章都得順著這個邏輯的脈絡發展,有些甚至還要曲解龍文的意義來自圓其說,加上文章充滿教訓、修理人的語氣,讀來尤其令人不悅,又如何取信於人,這點龍應台則顯得高明許多。在這裡不免為龍應台抱屈,二十幾年前她寫野火集,其犀利批判當局的筆鋒被視為獨派,現在卸公職恢復平民之身,繼續針砭時事,卻被批為統派,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我想她的使命感一直都沒變,就是當個永遠的反對黨,忠實地監督與批判執政當局,變的只是政治現實,當初的在野批判者變成了掌權的被批判者,沒想到被批判者處理這些批判的意見都是一個樣子,權力真是讓人腐化,古今皆然!

台長: 阿信
人氣(1,6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事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跨年的必要
此分類上一篇:夾在新舊交替中間的尷尬五年級-談五年級的懷舊情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