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1-09 16:48:23| 人氣12,078|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吉」時行樂,旅情高雄_Happy GO!! Day-1-旗津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4.10.10&11(國慶假期)_南台灣.高雄二日輕旅行


Day1(上): 旗鼓渡輪 + 旗后砲台 + 旗津天后宮 + 丹丹漢堡


旗津-1

【台灣高速鐵路(簡稱台灣高鐵、高鐵)】是台灣唯一的高速鐵路系統,全線縱貫台灣人口最密集的西部走廊,全長345公里,實際營運里程則為339公里。自2007年1月5日通車以後,逐漸成為台灣西部重要的長途運輸工具之一。


旗津-2

為了解決北高兩地日益增加的城際運輸需求,行政院於1990年核定「台灣南北高速鐵路建設計畫」,當時原本規劃於六年內完成,但是由於經費籌措、系統建置等問題,使得【台灣高速鐵路】興建工程遲至1999年才正式啟動。


旗津-3

【台灣高速鐵路】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興建、營運,並於特許時間期滿後,再移轉給政府的公共工程,其建設成本約為4600億新台幣。所有興建與營運的工作皆由台灣高鐵公司負責,管理單位則為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


旗津-4

自1999年動工後,原本預定於2005年10月31日完工通車,但由於機電、號誌工程與試車進度大幅落後,【台灣高速鐵路】遲至2007年1月5日方才通車並進行試營運,而全線通車且正式營運的時間則為2007年3月2日。


旗津-5

現在高鐵幾乎已成為往返北高兩地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了


旗津-6

【台灣高速鐵路】採用日本新幹線系統作為總體基礎(是新幹線首次向海外輸出),也因此其工程事業體註冊為「台灣新幹線」,並成為部分民眾對該鐵路的暱稱,不過在部份細部設計以及號誌、機電系統方面則酌採歐洲規格。


旗津-7

目前【台灣高速鐵路】設有台北、板橋、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左營等八站,未來將增設至12站;其軌道寬度比照一般高速鐵路新線標準,全線皆以1435公釐的標準軌佈設,與台鐵營運路線之1067公釐軌距不同。


旗津-8

【台灣高速鐵路】目前每日南北向有128至154班次,平均日載客量已經達到13萬人次,周末與連續假期更有每天15、16萬人的水準。2010年8月3日,其累積載客量突破1億人次,更於2012年12月17日突破2億人次。


旗津-9

今次我們又選擇住宿在高雄車站前的【御宿商旅】


旗津-10

第一站先去【鼓山輪渡站】搭乘渡輪到旗津


旗津-11

在水上漂的「御飯糰」^O^


旗津-12

「高雄港」是一座位於高雄市的海港,為台灣四座主要國際港之一(另三座為基隆港、台中港、花蓮港),而且是台灣首要的海運樞紐與貨運進出口門戶,其港口貨物吞吐量,約佔台灣整體港口貨物吞吐量的一半。


旗津-13

毗鄰市中心,港區範圍橫跨高雄市六個行政區(旗津、鼓山、鹽埕、苓雅、前鎮、小港區)的「高雄港」,是台灣第一大港、世界第十三大港。惟其管理與營運係由國營之臺灣港務公司高雄分公司負責,而非隸屬高雄市政府。


旗津-14

「高雄港」所在灣區是一狹長海灣,原本是一處潟湖,港區總長度近12公里,寬度約為1.0至1.5公里,其入口寬度則只有100公尺,形狀類似一個「口」字。港域水深自11.3到16.0公尺不等,可供15萬噸級船艦進出港和停泊。


旗津-15

港區總面積17678公頃的「高雄港」,其水域面積為16236公頃,佔全港面積91.8%,擁有兩個入海通道以及兩套防坡堤,進出港航道長約18公里,設有錨地2處,總泊數可達190多艘,包括萬噸級以上船隻24艘。


旗津-16

渡船,亦稱為渡輪、交通船、水上巴士、水上計程車等等,通常航行於江河、湖泊、海峽或者島嶼之間,是一種短程運輸用的船隻,主要用來載運乘客,有時亦會用來運送載具與貨物。


旗津-17

對離島和位於水邊的城市來說,渡船常是一種大眾運輸系統,其成本往往比建造橋梁或者隧道都來得低,但缺點是易受天氣影響而停航。它的歷史悠久,在世界各地都能看見它的身影。


旗津-18

船行八分鐘後緩緩接近對岸的【旗津輪渡站】


旗津-19

over view


旗津-20

民國40年代,旗津因道路狹窄且巷弄蜿蜒,車輛進出不易,「三輪車」便成為當時主要的交通工具。之後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摩托車和汽車逐漸取代舊式的人力三輪車,讓三輪車穿梭大街小巷的畫面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


旗津-21

直到民國七十四年政府重新輔導三輪車伕轉型之後,島上僅餘的一、二十輛三輪車,即由運輸用途轉變為觀光用途,並成為旗津的在地特色之一。而其路線多半自輪渡站出發,沿路會經過旗津各大景點,最後再折返回輪渡站。


旗津-22

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


旗津-23

「旗後(或寫作旗后)」為今日高雄市旗津區的一部分,位在該區北端,在南面與中洲相接。在明鄭時期,來自福建的徐氏漁民在此居住,之後又有洪、王、蔡、李、白、潘等姓移住,逐漸增加到20餘戶。


旗津-24

清康熙22年(1683年),滿清擊敗明鄭,開始統治臺灣,最初撥調水師把總一員、兵一百名駐紮於打狗仔旗後。到了康熙30年(1691年),居住此地之各姓頭人協議創建媽祖宮,爾後人煙漸趨稠密,商業活動也愈加發達。


旗津-25

根據《鳳山縣志》所記載,清康熙58年(1719年)時旗後汛有砲臺一大座,安中國式大砲六門,及至道光22年(1840年),中英雙方發生「鴉片戰爭」,清廷更於旗後築砲臺一座以為防備。


旗津-26

清朝政府於「鴉片戰爭」中落敗之後,1858年,咸豐皇帝被迫與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強簽訂《天津條約》,除鴉片改稱洋藥,並可自由買賣及進口外,「打狗港」亦被迫成為台灣地區四個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旗津-27

清同治13年(1874年),日軍入侵琅嶠(恆春)、直攻石門牡丹社,造成「牡丹社事件」,促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轉為積極治理台灣,除增設府縣之外,另派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來台辦理海防事務。


旗津-28

沈葆楨先後派遣准軍統領唐定奎、副將王福祿主持,聘英籍哈務德(J. W. Harwood)四品總教習督造,於光緒元年(1875年)建造了旗後(威震天南)、港口(雄鎮北門)二處砲臺,構成中、低射程火砲威力,以共扼打狗港。


旗津-29

名模LOOK


旗津-30

宅男POSE


旗津-31

砲臺建築是清末海防的一大特色,中國自宋朝起已有建造大砲之紀錄,「鴉片戰爭」之後清廷在台灣均聘西人督造砲臺,而高雄之旗後在中國近代史上可能是第一座全面吸收西洋技術的中西合壁式砲臺。


旗津-32

位於旗津區旗后山上的『旗後砲臺』,其平面結構呈「目」字形,長向朝南北,短向朝東西,與旗后山之山勢走向一致。而砲臺之主要牆垣由三合土(鐵水泥)築成,入口大門、中央穿廊與階梯則以紅磚砌成。


旗津-33

整座『旗後砲臺』可約略分成三區:北區包括營門、兵房以及操練場;中區為較高的平臺,中央被一條溝漕形的通道貫穿,連繫南北二區,是為指揮所;南區則為砲臺區,砲座沿東、西、南三面佈置,下方是兵房與彈藥貯藏庫。


旗津-34

在空間方面,『旗後砲臺』的中區地勢較高,北區次之,南區又次之;人員活動空間成葫蘆狀,中央猶如細腰。砲臺外圈高牆環繞,東牆配砲一尊、西牆亦是一尊、南牆則有兩尊;至於內圈凹陷之空間則作為營舍及操練場地。


旗津-35

『旗後砲臺』中央穿廊北端設有紅磚拱圈,採「人」字砌法築成,猶如一道橋樑似的連接東、西兩側平台,而入口處的階梯,則鋪著美麗的各式花磚,磚階作法至為考究,每階圖案不盡相同。


旗津-36

貌似延伸至天際的防波堤


旗津-37

今年七月間麥德姆颱風過境台灣,在高雄旗津外海掀起巨浪,一艘貝里斯籍貨輪「盛昌輪」,原本錨泊於高雄港外1.6浬處避風,卻因主機故障而流錨,並不幸擱淺在旗津海水浴場南方沙灘約100公尺水域處,成為一超級垃圾。


旗津-38

中西合壁式的『旗後砲臺』,其主要入口朝東且略偏南,大門口有向外張開的八字牆,係以紅磚斗砌而成。兩側門柱上砌有「囍」字圖案,地面踏階亦用花式圖案鋪設,形式精美,在台灣各地方現存之砲臺古蹟中,極其罕見。


旗津-39

『旗後砲臺』大門之門額上原本題有「威震天南」四字,不過在清光緒21年(1895年)時因為「割台之役」而遭受砲擊,前二字不幸毀損。現砲臺經高雄市政府修復,門額字體依據古照片僅恢復「天南」二字,以存歷史之真。


旗津-40

清光緒21年(1895年)時,台日之間爆發「乙未戰爭」,守軍劉永福義子劉成良所轄之黑旗軍與日艦發生激烈砲戰;10月15日清晨6時55分,日艦吉野號率領海軍船隊,於旗後外海砲擊,並擊毀砲臺門楣「威震天南」之前二字。


旗津-41

雙方戰至傍晚,日軍突破防線後登陸成功,砲臺守軍只得棄守,由人在大坪砲臺的劉成良率隊退往台南安平,日軍進而攻佔打狗。臺灣日治時期,數門大砲均被日軍拆走、熔毀,『旗後砲臺』僅遺留下斷垣殘壁。


旗津-42

台灣光復後國軍於旗後砲台及燈塔之間另築碉堡,直至民國七十八年(西元1889年)高雄市政府始辦理重修,民國八十二年(西元1893年)修復完工、八十四年(西元1895年)元旦開放參觀,砲台昔日風貌自此重現大眾眼前。


旗津-43

『旗後砲臺』之兵房在清末台灣諸砲台當中,為少數以木樑及鐵水泥混合之結構(其餘多為磚砌),與之相同者僅有台南安平的「億載金城」,惟後者的兵房已完全塌毀,因此旗後之兵房可謂台灣僅存的孤例,極具歷史價值。


旗津-44

根據統計,『旗後砲臺』的前操練場有兵房26間,東南角與西南角各有一間附帶後室的兵房,空間寬廣許多,推測為位階較高的士兵的房間;後操練場則另有兵房15間,其中一間作為祭祀用途,內置供桌一張。


旗津-45

打狗公學校(旗津國小)


旗津-46

玫瑰聖母堂


旗津-47

有著三百年歷史的『旗後天后宮』,俗稱「旗津天后宮」、「旗津媽祖廟」,其前身為清康熙年間(明鄭永曆年間)所建的「媽祖宮」,為台灣本島最早供奉媽祖的廟宇,亦是高雄市歷史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旗津-48

清康熙年間,福建漁民徐阿華因在海上遭遇颱風而漂流到旗後,並發現該處有著極佳的漁場,回到福建之後,與同鄉的另六戶人家一同遷徙到旗後,並迎奉湄洲媽祖分靈至今日天后宮的現址,當時稱之為「媽祖宮」。


旗津-49

『旗後天后宮』肇建於明永曆廿七年,即清康熙十二年,植基於旗後津渡,迎奉天后娘娘,迄今已閱歷三百三十七個寒暑。而現今的天后宮,是於1926年由信徒蔡吉六發起重建的,包括紅磚、石材、木料等均購自唐山。


旗津-50

遵循古制的『旗後天后宮』,屬中國南方系統的廟宇建築,材料上以石材為基礎,牆為磚砌,廟頂則是木造。廟前廣場以紅磚砌成,在打狗時代,廟埕除作為擺放祭品、供物用之外,還兼作曝晒以及臨時修補竹筏、漁網的場所。


旗津-51

廟宇平面格局屬於兩殿五門兩護室之形式,前殿與正殿之間又有一座拜亭相連,而從廟埕踏入三川門的三級花崗石台階,是以信眾在清康熙十二年(明永曆廿七年,1673年)渡海所用之壓艙石砌成,深具歷史意義。


旗津-52

空氣中夾雜海水的潮鹹,是一種屬於南方的氣味。在『旗津輪渡站』旁,計程車、摩托車、自行車、三輪車來回穿梭,而海上忙碌的渡輪亦在規律的往返中不斷地送往迎來,接運一批批前來尋幽訪勝的遊客。


旗津-53

『旗津輪渡站』由高雄在地企業「海洋之星開發機構」向「高雄市輪船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取得附屬空間經營權,於今年初將閒置已久的二樓空間改造成觀景咖啡廳,提供遊客一處品咖啡、看夕照、賞港灣的休憩新空間。


旗津-54

人客來坐車啦 ^&^


旗津-55

高雄旗津與鼓山之間的交通,在明清時代僅依靠竹筏、舢舨撐渡,是以險象環生,時而有意外傳出,因此涉渡者須打鼓鳴鑼、焚燒紙錢,以避災厄。若是風浪轉大時,便處於交通斷絕狀態,兩地往來極為不便。


旗津-56

1910年(日本明治43年),打狗巡航船株式會社成立,採用石油發動機船載運旅客。1912年由打狗內地人組合接辦經營,直到1920年由高雄街引繼經營權。1924年實施市制後,交由市役所收歸公營,成為市營公共事業之一。


旗津-57

1954年(民國43年),高雄輪船公司先後建造了四艘鐵殼渡輪,取代原有的木殼渡輪及汽艇。1985年再加以改建,以兩層式觀光渡輪航行往返於鼓山和旗津之間,目前每日有160個班次,成為高雄重要的旅遊據點及觀光特色。


旗津-58

連接高雄市最早開發的哈瑪星與質樸的旗津,「旗鼓航線渡輪」不僅是旗津在地居民仰賴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亦是外地遊客們至此大啖海鮮美食、走訪古蹟老街的觀光交通渡輪;單趟約需十分鐘船程。


旗津-59

「哨船」意指巡邏船;雍正年間,清朝政府為鞏固打狗港,設海防於此地,為『哨船頭』一詞的起源。今日「哨船頭遊艇碼頭」又被稱作「一號船渠」,為觀光用碼頭;旁邊緊鄰之「哨船頭公園」則為一處視野極佳的海岸公園。


旗津-60

最初『哨船頭』是漢人移民所填之海埔地所形成的一處漁村,清雍正11年時,成為安平水師右營之打鼓汛兵營的所在地,自清同治2年打狗開港以後,外國商人開始群集到這裡做生意,設有海關及各國領事館。


旗津-61

『哨船頭』也是高雄港區內最早發跡的地方,曾是船貨、釣具及倉庫混雜之處。高雄市政府在西元2000年開始重新規劃整建,2004年正式啟用的「哨船頭遊艇碼頭」,可停泊15艘55呎長之動力艇或帆船,並提供水電補給。


旗津-62

Say Hello to the Traveler


旗津-63

敬祝旅途愉快


旗津-64

完工於民國98年10月的「鼓山跨越一號船渠景觀橋」,為一座拱形鋼構橋,以輕巧簡潔的形式跨越哨船頭水道,橋身弧線優美,不只具有連接兩地的實務功能,對於喜好攝影、賞景的人來說,亦是一個極佳的港口觀景處。


旗津-65

今日午餐就到南台灣知名的【丹丹漢堡】解決吧 ^_<


旗津-66

麵線羹搭配炸雞腿&薯條~~中西合併的好滋味!!


旗津-67

速食界的南霸天



旗津-68

連肯X基與麥X勞都望塵莫及



旗津渡輪-


票價:全票15元 / 學生票12元 / 優惠票8元 / 550c.c.以下機車20元

旗後砲台-

位置:高雄市旗津區旗後山頂

電話:(07)222-5136[高雄市文化局]

票價:Free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活力小太陽[Jim_Chen]
人氣(12,078) | 回應(10)| 推薦 (1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南部-嘉南高屏 |
此分類下一篇:2014「吉」時行樂,旅情高雄_Happy GO!! Day-1-壽山
此分類上一篇:2014-城市輕旅行_高雄采風

cevilla
丹丹漢堡真的便宜又好吃~
2014-11-09 21:17:18
版主回應
對阿
從十年前在高雄念書就覺得它還不錯
但那時候好像還沒這麼火紅
2014-11-10 14:15:31
mi ya ko
我喜歡旗津那邊
風景漂亮又有海產可吃.感覺好讚
2014-11-10 01:40:14
版主回應
旗津海產真的超讚
我尤其愛萬二!!
2014-11-10 14:18:12
金牌殺手是個捲毛王子
我愛丹丹我愛丹丹
便宜又大碗
2014-11-10 08:24:03
版主回應
丹丹是高雄必吃美食之一
2014-11-10 14:18:49
ben
我愛{活力小太陽您們夫婦小倆口}啦!
2014-11-10 09:35:24
版主回應
感謝支持
2014-11-10 14:19:19
橘子妞
其實,我覺得丹丹還好耶~XDDDDDD
2014-11-10 09:54:37
版主回應
會嗎??
我覺得口味還蠻獨到的阿
雖然不是什麼美味
但以速食來說
贏過麥X勞很多耶
2014-11-10 14:22:12
新聞台Blog小天使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
2014-11-10 12:00:16
版主回應
^_^
2014-11-10 14:24:36
霙霙
高鐵真的好方便~~
炸雞看起來好好吃噢!!
2014-11-10 17:24:26
版主回應
丹丹的東西真的挺優的
2014-11-11 16:18:27
Dobora
很棒的分享
2014-11-10 19:48:43
版主回應
感謝
2014-11-11 16:20:23
娃娃
C C
我也覺得有高鐵好方便
南北往返時間縮短
玩得時間就變多了

歡迎常來高雄玩呀!!
2014-11-10 20:36:44
版主回應
高雄每次去都有新發現
一年比一年進步
讓人驚艷
2014-11-11 16:21:30
瑄瑄和宸宸
高鐵縮短了南北兩地的距離,
去南部旅行還真方便;

旗后砲台充滿古色古香,
由上俯瞰旗津街景,
風景還真漂亮
2014-11-10 22:57:34
版主回應
高鐵已經變成許多人往返北高的首選交通方式了
真的粉方便
不過票價能多些優惠更好^^
砲台上的風景真的不賴
2014-11-11 16:23:07
紅帽雪人
我還滿喜歡去高雄玩的,但去了幾次旗津都沒有去看砲台古蹟好可惜啊!! 明年看有沒有機會去!! ^^
2014-11-11 20:02:59
版主回應
不過若是要在旗津砲台跟燈塔之間選一個去的話
我覺得燈塔比較優
這回是因為前年已經去了燈塔
所以選擇上砲台
2014-11-13 19:15: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