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7-24 11:36:03| 人氣6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關於阿里山的由來,普遍流傳的是約250年前,有一位名叫阿巴里的鄒族酋長,曾隻身來此打獵而滿載而歸,後來便常帶族人到此打獵也屢有斬獲,族人為感念他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阿里山。惟這樣的說法與歷史的印證有很大的出入,傳說的成分居多,實不足以採

春天賞花、夏天避暑、秋天攬楓、冬天觀雲,阿里山四季分明,各有不同的景致,雖然第二高速公路通車後,阿里山公路的交通更加便利,但身處海拔2000多公尺的高山雲霧帶,阿里山之美值得細細品味,與其來去匆匆的到此一遊,不如多待幾天,腳步放慢些,好好地安排深度導覽,永遠的阿里

 

一般俗稱的阿里山,係指以沼平為中心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事實上,翻開地圖來看,沒有一座山叫做阿里山,正確的說法是阿里山由十八座大山組成,涵蓋了阿里山山脈的主要山系。若以地形來說,阿里山山脈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在塔塔加鞍部以楠梓仙溪、沙里仙溪和玉山群峰區隔。日治時期,阿里山森林鐵路林場支線延伸至今之塔塔加一帶;1991年新中橫公路通車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便與玉山國家公園串連而成

 

 

樹靈塔

信。

 

翻開歷史的文獻記載來看,清代諸羅縣誌敘述阿里山為「阿里山離縣治十里許,山廣而身峻。番剽悍,諸羅山、哆囉嘓諸番皆畏之;遇諸塗、趨引避匿。」未明確指出阿里山之名。日治時期,伊能嘉矩針對「諸羅縣誌」等資料考據認為:「阿里山,係連玉山之西峰支脈山彙之總稱,占居於同山地之蕃群稱阿里山蕃。阿里山之名義雖未詳,按傀儡山之名義,係出自鳳山平埔蕃予以同方面山地生蕃之另稱Kakei之譯音…」。後人安倍明義在「台灣地名研究」一書中有更清楚的敘述:「關於『阿里山』這個名稱的由來已無從考查,很可能是出自鳳山平埔蕃所稱該地山區生蕃的名稱『Karii(傀儡)』。諸羅平埔蕃也以Karii轉訛arii稱該地之山蕃。在台灣蕃語變化成閩南語的通則是:K的子韻往往會喪失其發音。況且諸羅平埔蕃語已變成死語,欲實際考證已屬不可能,然而,其原語跟鳳山平埔蕃語有近似之處,則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以此文獻推論,阿里山之名由

 

 

柳杉林

 1899年2月,嘉義辦務署石田常平氏依山胞傳聞,查訪發現阿里山檜木原始森林。

 

1900年6月12日,日本政府派小西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小池三九郎及石田常平等人展開調查阿里山森林,據調查約有30萬株的原始檜木林遍及整個阿里山區,從此開啟阿里山天然森林資源的濫觴。

 

1906年11月,小笠原富二郎發現包括今之阿里山神木的神木群。

 

1976年3月1日,行政院核定「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計畫」面積175公頃。同年11月9日阿里山發生森林火災,將沼平火車站前的店舖、民居、旅社等大部分燒毀,火災跡地的舊社區,依照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核定計畫改為「自然公園」(即今之梅園),並廣植花木、闢建步道供大眾遊憩。災民並依阿里山整建計畫,搬遷至第四分道(即今之中正村商店旅社區、中山村住宅區等),由林務局興建商店、旅社、住宅,再依阿里山搬遷整建計畫規定,辦理租用予以安置,林務局員工則分配於香林村之宿舍。
2001年7月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納入阿里山國家風景特定區(台灣第八座)計畫範圍。
1981年興建了大紅柱的宮殿式新站於921地震中毀損,並於2007年完成整建,目前是全台灣最大的木構造車站,遊客一下車就可以看到月台遮棚木質半拱型的獨特設計,車站前更設有觀景平台,可眺望阿里山著名雲海、晚霞、夕陽等美景,岩壁層次分明的

 

 

大塔山頂觀日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行政轄區隸屬嘉義縣阿里山鄉,離嘉義市約75公里之遙,北回歸線貫穿阿里山事業區。若以1995年核定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計畫」以沼平附近的據點為對象來看,主要範圍包括沼平、祝山觀日坪、第四分道(阿里山火車站一帶)、塔山、對高岳、眠月石猴等地區,面積共1400公頃。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境內沒有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最高峰為大塔山,海拔2663公尺。阿里山地區的地層為南港砂岩層,年代約晚期中新世(一千萬年)。岩性以塊狀砂岩為主,少部份為砂頁層。阿里山山脈則是以南港層之厚砂岩所造成。且由於本地區具有南北向與東西向之斷層,故經常形成陡峻的山崖與瀑布。森林遊樂區大部分屬於高山平夷面地形,若從大塔山俯瞰,便可發現西側成緩坡走向,祝山、對高岳等山稜東側為地形險峻的陡峭斷崖,隔和社溪與塔塔加相對;而小塔山亦為斷崖地形,阿里山溪以西北向注入清水溪,向南則於阿里山公路山谷為曾文溪上游。1996年的賀伯颱風創下單日降雨量高達1095公釐,2009年8月8日重創台灣的莫拉克颱風(中度颱風),三天累積總雨量更高達2747公釐,八月降雨總量3346公釐,遠比其他國家的整年降雨量還要高出許多。這些狂瀉而下的雨水造成三條溪流下游的土石流災害,再對照歷年來的氣象資料,稱阿里山為「雨山」實不為過。由於高山環境地處溫帶氣候,阿里山的氣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氣溫為攝氏10.8度,在冬季最寒冷之日曾達零下3度,因此夏季為著名的避暑勝地。

 

日治時期,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為三大林場,與玉山並為「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的預定地。阿里山的森林與登山鐵道、日出、雲海、晚霞合稱阿里山五奇。1927年,阿里山經台灣日日新報評定為台灣八景(另有十二勝、二別格)。1953年,台灣省文獻會選定阿里山雲海為台灣八景。1996年,台灣省旅遊局辦理新版台灣十二名勝,阿里山更勇奪第二名(全民票選第一名),顯示阿里山的地位早已深植人心。
 

 

目前森林遊樂區內種植吉野櫻、重瓣櫻等數千株,除了櫻花以外,四季各有不同的植物盛開,將阿里山粧點成繽紛燦爛的花花世界。而有阿里山精神地標之稱的神木在1997年7月1日下半身倒伏之後,新的巨木群隱然成形,目前遊樂區內共有二區的巨木群棧道,整個阿里山區則尚有四株以上綠意盎然的紅檜神木,而2006年票選出來的新地標-香林神木就矗立其中。除了巨木群棧道外,林務局另重修對高岳森林浴步道、塔山登山步道及自忠舊鐵道的水山支線通往特富野的狩獵古道等。在人文方面遊樂區有高山博物館、樹靈塔、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等,遊人至此可回憶日治時期至今的阿里山開拓史等,皆為重要的歷史遺蹟。

挖沙咪香腸

挖沙咪香腸

高山金針湯

山豬肉滷肉飯

雲筍湯

高山野菜

挖沙咪香腸

挖沙咪香腸香噴噴,雲筍湯的清脆,山豬肉的魯肉飯— at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美不勝收

山林步道

小歇片刻

涼爽溫度 有別於台北的悶熱

15度的涼爽 太舒適了!

山葵挖沙米

朦朧森林浴

小火車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2014 07 20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Momo~
人氣(6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Travel in Taiwan |
此分類下一篇:Taiwan桃園國際機場 第2 航廈出 境巡禮
此分類上一篇:大溪老街巡禮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