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02 21:02:16| 人氣2,4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壞的時光.最好的選擇--讀鄭栗兒新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這個時代,出版多元化,所有議題都可找到對應的出版品,各個旅遊景點的導覽、各種食物的烹調方法、各項疾病的食療指壓穴位...,從前缺席的出版類型,現在一一到位,彷彿是出版界最好的時光。但文學圖書市場相對萎縮,出版品的人文光澤日漸褪色,出版環境就像未裝訂的散頁紙片,沒有鎮紙,風一吹即風流雲散。前有出版人隱地的感慨,今有編輯人鄭栗兒的喟嘆,隱地寫在公開出版的日記和專欄文字裡,鄭栗兒索性化為小說創作,呈現出版界的光怪陸離,以及職場中人身不由己的無奈,進而透過種種思辨和論辯,尋求解套之道。

於是鄭栗兒這本《最壞的時光》,便不只是愛書人或編輯人的喃喃自語。書中主要角色,除了作家之外,大都是出版社編輯、行銷、印務等從業人員,他們的困境和心境,也是上班族的集體情緒。只不過編輯或寫作不同於其他行業,多少懷有理想的初衷,和現實拔河後的妥協,雖理解但不一定能諒解,更不見得願意和解。理想失落後,無力感更深。一如鄭栗兒有感於這個社會一窩蜂消費、一窩蜂生產,連出版界不能倖免,最後倦怠,什麼都不想做,只好出走、放逐、漂流。

漂流兩年,鄭栗兒這位文學路線的資深編輯重返出版戰場。出走的理由不難了解,但回歸的原因是什麼?

《最壞的時光》裡小說家品源的經驗或許正投射出作者的心情。小說家品源的作品,一概公式化的以男主角消失為結局,「逃走」不但是最容易下筆的情節安排,頗有戲劇效果,同時應和小說家本人想要逃離、拋棄一切的潛意識。但經過一番思索領悟,小說家決定一改結局設計,書中主角和他本人都以正向面對問題。

《最壞的時光》對自由/生存議題的關注,以及表現方式,和《傷心咖啡店之歌》有異曲同工之趣,但《傷心咖啡店之歌》裡,女主角馬蒂為了追尋自由的真諦,遠赴非洲東南方的島嶼馬達加斯加,亦步亦趨跟隨當地嬉皮「耶穌」,最後死於槍擊,在斷氣之前,她進入一個境地,「裡有無人能享用得到的,無邊的自由。」如此這般以超現實的馬達加斯加島心靈之旅做為救贖之道,引來論者不少爭議。所幸《最壞的時光》不循此道,現實的問題就在現實裡解決。解決的方法還是透過閱讀。小說裡不時提到書本或音樂,主角人物在閱讀中思索作品所傳達的意旨,直到心有所悟。這是鄭栗兒最為可貴的地方,旁徵博引,不為炫耀、不為掉書袋,反而以此證明閱讀的價值所在。

小說情節發展於2003年SARS肆虐期間,那是最壞的時局,卻讓許多人藉機重新調整自己的腳步、思考未來的方向。從這個角度看,最壞的時代,只要有最好的選擇,反而會造就個人最好的時光。(7/31開卷)

【按語】
本文應《中國時報.開卷版》之邀,評介鄭栗兒新書《最壞的時光》(正中書局)。鄭栗兒本名鄭麗娥,曾任職時報出版文學主編、聯合文學執行副總編輯。1991年出版「成人非童話」系列《閣樓小壁虎》,之後又推出《尋找星星小鎮》等作品。2000年暫別編輯工作,前往西藏及臺灣離島燈塔,出版《日光城市‧雪之領域》(西藏遊記)、《台灣離島與燈塔》等。2002年重返出版界,擔任「聯合文學」資深叢書主編。她把職場的見聞和想法,離職到復出這段經歷和思索,以小說的形式,虛構與紀實相融,想像與敘述並進,寫成《最壞的時光》。


台長: 果子離
人氣(2,4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