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06 09:04:23| 人氣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癡肥法斯塔夫體內的奧森 威爾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其實這是一篇訪談錄的第一部分,訪談文章的原名是「威爾斯與法斯塔夫」,是收錄在Rutgers出版的一系列電影劇本中的訪問錄。說來這個’Films in Print series’倒不錯,印刷精美,劇本書寫方式也清晰明瞭,這一系列有一些歐洲名片,像是安東尼奧尼的『情事』(註1)、費里尼的『8 1/2』(註2)、高達的『斷了氣』(註3)、溝口健二的『雨夜物語』(註4)等。

這篇訪談錄大致分成四個部份,除第一部份外都冠有標題。心想,一般人對於奧森 威爾斯的『大國民』(註5)應該不陌生,縱使如此看過『大』片的人很多也還是不怎麼欣賞威爾斯,於是他其他電影要受親睞似乎也不怎麼容易。不過回想自己喜歡威爾斯的過程,好像也是在看了『安柏遜大族』、『奧塞羅』、『審判』、『夜半鐘聲』(註6)等以後才真的開始喜歡他,然後就這樣陷入了他的世界。

於是想說用個比較聳動的標題吸引大家來看這文章,想說至少在這位天才藝術家逝世20周年之際,多為他做點事情來讓大家更加認識他,也許進而引起對他的興趣。若沒有效果,我也無能為力了。

反正,以下是這篇訪談錄的第一段,之後三段會陸續譯出....吧。


=============================================================
『夜半鐘聲』是根據『亨利四世』中兩個法斯塔夫的部份改編的,由威爾斯飾演法斯塔夫、約翰 吉古(註7)演出亨利四世、凱斯 巴斯特(註8)演出霍爾王子以及珍妮 夢露(註9)飾演朵兒 提蘇。這是威爾斯第三部莎士比亞電影(註10),『李爾王』也是他數個計畫之一。無論如何,十多年前,威爾斯的訪問者提醒他說,他曾告訴愛登堡電影節的觀眾們他懷疑有莎士比亞與電影美好婚姻的存在。

威爾斯:當我說那樣的看法時,是試著要取悅我的觀眾,純粹是帶著煽動性的。我必須對不喜歡我『馬克白』(註11)的觀眾們來一場兩個小時的演說,我必須對他們表示友好,最快的方式就是我這麼做來承認我也有點同意他們對『馬』的看法。在某個範圍內,這麼說已經是我所能做的最大限度了....
但改編莎士比亞,你萬不能建立一個紀念館,你必須在你透過研究所學到的依據中去發現一個新的時代,發明你自己的英格蘭、你自己的紀元。因戲劇本身則口述了它所發生的世界的樣貌。

問:在『夜半鐘聲』裡,一如你所有的影片,你並沒有賦予景象太多價值,給人一種頗具風格且不真實的感覺。以致於像是在Gadshill搶劫的這場戲中,最後看來就像是在布景中拍的。

威爾斯:噢,聽你這麼說真叫人難過,真的嗎?
在某種程度上我不會反對你的這個批評....在某個範圍內。我應該向評論坦承,因為它可能是事實,但我還是會因為鄉村看起來不真實而遺憾。換言之,影片的敵人之一當然是”簡單、平凡的事實”,那樣樹木、石塊看起來就像是大家在星期天拿照相機拍攝家人所拍到的一般。所以我們必須有能力透過攝影原理、燈光角度、概念等為所謂的真實賦予它本來沒有的角色、或有時是魅力、有時是魔力或神秘感。在這樣的前提下,它必須像舞台一樣來處理。
我覺得這幾乎是一個美學問題,這在古裝電影中幾乎不曾被解決過。我不知道為何我說”幾乎”,我應該說除了某些愛森斯坦(註12)的電影外,電影史上不曾有過。
我並不推崇某些電影,縱使它們利用跟佈景豪不相關的外在真實世界,如天空、樹木等,解決了這樣的問題。但不管佈景怎麼真實,實景也好或是紙板搭景,一旦人們穿著戲服騎著馬就突然變得無趣了,那是現代!你看到的是製作完美的戲服,演員也正確地穿著了,所有事情都沒有問題,但當他一走出來,就突然到了一個外景,你會感受到在他或其他所有東西後面的卡車。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舉例來說,『亨利五世』(註13)裡的人們騎馬出城,接著就來到一個會向每個人索價的高爾夫球場。你沒法避開這種感覺,他們就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唯一不會讓你有這種感覺的地方就是西部片,而日本電影也像西部片,因為它們就是傳統。那是服裝、自然界等已經學習如何相處在一起的傳統。但我相信這個問題可以被解決,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在『奧塞羅』中解決了一些,在這裡又更多。我試著去做的,是透過與內在、虛構相同的眼睛來看外在真實世界,並創造某種一統性。

問:我們在你的『唐吉珂德』(註14)的70分鐘片段中所看到的就像是翻譯了塞萬提斯夢想給他的角色們的理想世界。

威爾斯:這是個問題,不是嗎?這些人必須活在他們的世界。對電影創作者來說這是很根本的問題,就算你要做的是表面上非常平凡的現代故事。特別當你對於像是『唐吉珂德』這種神話,或甚至是『法斯塔夫』,有個很棒的描述、一個總是陪襯著天空的剪影,更需要關注這種問題。他們是比任何人在自己身上擁有更多生活的人,但你不能只是裝扮好了就「成」了他們,你必須為他們創造一個世界。

問:你原本對『夜半鐘聲』照相般的外觀有一些構想,就像是可以將之歸為老式雕刻的那種質感。在我們第一次看的拷貝中,你在片頭字幕中用上了這個效果,但現在卻是用在加冕儀式的人物上。為何會這麼更動?

威爾斯:他們好像沒有辦法在工作室完成,我想可能需要製作什麼樣的特效吧,對我來說沒法這麼做是很悲傷的事情。事實上,假如我知道這個製作過程非常可能失敗,影片會煥發全然不同的風貌呀。



(待續....)


-----------------------------------------------------------------------------------
注釋:

1.L’Avventura,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在1959年的坎城影展爭議很大的作品。
2.Otto e Mezzo,是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於1963年全然開展他個人風格的經典作品。
3.A Bout de Souffle,高達(Jean-Luc Godard)第一部長片,1959年作品。
4.Ugetsu,溝口健二(Kenji Mizoguchi)最廣為西方知名的作品,1953年作品。
5.Citizen Kane,又譯『公民凱恩』,1941年作品。
6.分別是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1942年,這部片遭到刪減並更改結局的命運;Othello,1952年作品,由於經費短缺,本片曾三次停拍,斷斷續續拍了將近四年;Le Proces,1962年作品,根據卡夫卡(Franz Kafka)同名小說改編;Chimes at Midnights,1966年作品,改編五個莎士比亞劇本而成的故事。
7.John Gielgud,於劇場與電影中經常扮演莎士比亞筆下角色。
8.Keith Baxter。
9.Jeanne Moreau,當時法國著名女星,一般認為先由路易 馬盧(Louis Malle)的作品將夢露真正帶進影壇,之後則進一步有楚浮(Francois Truffaut)、安東尼奧尼與布紐爾(Luis Bunuel)等的作品塑造她特別的丰采。
10.第一部是1948年的『馬克白』(Macbeth),第二部則是『奧塞羅』。
11.關於『馬克白』剛推出時的失敗請見本台另一篇文章「關於奧森 威爾斯電影的絮語」一文。
12.Sergie Eisenstein,俄國電影大師,在電影製作與構思的美學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文字作品相當可觀,也同時在莫斯科電影學院教書。他的創作幾乎都是美學與藝術的探索與嘗試。威爾斯這邊說到的影片,可能是從『亞歷山大 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之後的幾部古裝電影。
13.Henry Five,勞倫斯 奧利佛導演。
14.Don Quixote,未完成的作品,直到1992年才由西班牙導演Jess Franco剪輯完成。

台長: 肥內
人氣(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