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11 08:54:54| 人氣4,19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近的兩則熱門新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的兩則熱門新聞都和排隊有關。

一個是iPhone上市,iPhone挾著蘋果家族的高人氣,再加上蘋果刻意裝神秘營造出場氣氛,蘋果迷的熱切期盼完全可以理解,這是一種對新科技產品的搶先嚐鮮,Sony的PS2,任天堂的Wii都有過這種消費蜜月期,比較傻眼的是Anya Hindmarch,這個沒幾個人可以正確發音的英國品牌推出的平價環保包竟可以引起這麼大的搶購熱潮,這倒是比較值得探究的。

排隊卡位搶包搶到要拼輸贏這當然很有看頭,壞心如麥克雞也是坐在電視機前邊吃西瓜心裡一邊OS:怎麼還不開幹,怎麼不把專櫃的玻璃門擠破,怎麼….,那種幸災樂禍的期盼心情就像在看西班牙奔牛節,或者AXN生死一瞬間時的感覺;當然,事後少不了關於這方面的評論,歸納起來比較簡單的講法是瘋名牌和從眾的心理。

熱潮總是拱出來的,想想幾年前麥當勞的Hello Kitty也是引得一群人漏夜排隊,但不同的是,不管是Kitty或是蛋塔,總還是自用的多,但搶環保袋的這群人,國外我不知道,至少在台灣,我相信沒幾個人是要拿來自己背的,絕大多數打的是轉賣賺差價的算盤。

如果我沒記錯,Anya Hindmarch在微風廣場開幕時就被引進台灣,在此之前該牌最有名的新聞應該是名模林志玲,侯佩岑曾用過旗下副牌Be a Bag的照片轉印包,媒體曝光率及關注度一向不高的Anya Hindmarch,這次能夠靠這款500元的帆布包一砲而紅對Anya Hindmarch而言恐怕也是意料之外。

一個英國小牌能被搶成這樣,事後諸葛麥克雞歸納出幾個因素,第一個當然是明星加持,第二個是限量,第三個是議題(尤其是用幽默反諷的方式來操作議題);前兩個元素時尚圈其實操作的蠻熟練的,瑞典平價品牌H&M打著Karl Largerfeld、Stella McCartney,Madonna的名號搞限量引得一票迷哥迷姐徹夜排隊就是一例(限量搶購後聽說引得Karl Largerfeld老大不高興,至於不高興的點是原本想以平價將設計跟更多消費者分享的理念被用如此方式消費,還是另有杆挌嫌隙,外人就不得而知了),幸也不幸,台灣沒跟到這波,這次Anya Hindmarch算是看得起台灣,把台灣納入銷售點,一向輸人不輸陣的台灣郎場面陣仗自然不能太小。

但就算有名人加持、限量和議題這三個因素來推高價值,效果終究還是有限,因為價值的推升主動權掌握在賣方,買方沒有置喙操作的空間,如果還能更進一步利用品牌形象與價格的反差,形成消費者轉手的獲利空間,則衍生的效果會更明顯;舉個例子,去年2006年Lacoste也找設計師Tom Dixon以環保為訴求推出限量POLO衫,同樣具備這三個因素,但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吧!(當然Tom Dixon不具大眾知名度也是一個原因)。

另外不能忽視的一點是網路效應,這也可以說是Web 2.0的一項延伸吧,網路興起,消費者的使用經驗大量透過網路擴散,你跟我說:屁咧,帆布包能有什麼使用經驗,一點沒錯,上面寫了”我不是塑膠袋”的帆布包又沒有touch panel能營造什麼差異化體驗,但別忘了還有網拍,因為網拍,商品的流通性與價格透明度愈來愈高,如果Anya Hindmarch的價錢沒有先在國外網拍上被炒起來,想必不會引起台灣這麼大的搶購熱潮。

品牌操作或許可以搏得一兩天的頭條,但宣傳的效應如果要持續要擴大就得讓消費者有參予操作的空間,現在談行銷,講的都是如何能讓消費者進入投入,Anya Hindmarch讓消費者提供自己的照片製作專屬包包就是很好的例子,但除了情感和時間外,如果還可以賺錢,那效應就會更明顯。

真正時尚圈的迷哥迷姐其實是很ㄍㄧㄥ的,就算心裡再想再癢也捨不得拉下臉去跟人搶包搶衫的,誘之以名有用,但強度不夠,效果不集中,唯有誘之以利,吸引另外一群想要賺錢又不顧面子的來打頭陣搶先鋒,媒體效果才做的出來。

當然程序步驟也很重要,試想,如果全球同步跟一個點一個點作效果哪個比較好?先選擇時尚熱點引起風潮,讓效應擴散後再加入其他點,效果才會顯著。

台灣廠商看在眼裡,先別心裡發酸,想想我們是不是也可以來仿效一二,從個人角度,對此種追搶名牌的行為我們大可訕笑不屑,但對既有的現象卻是要善加利用才是商道,就算第一次第二次操作的不好引來東施效顰之譏,但多做幾次熟能生巧誰說我們永遠只能站在旁邊看人賺錢酸葡萄?

台長: 麥克雞塊
人氣(4,19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ass
幹! 台灣人真是太丟臉了.....
什麼都要插一腳.....shit
2007-08-23 06:01:26
麥克雞塊
Ass先生

身體要緊,別那麼氣了
更何況丟臉的也不只是台灣人
英國美國香港人也都是一樣丟臉呢
這樣有沒有感覺好一點
2007-08-27 10:16:0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