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19 17:35:19 | 人氣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化危機為轉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不是這幾天媒體密集資訊轟炸,相信沒有幾個人說得出「起雲劑」這個專有名詞,誰都沒有想到,包括果醬、果汁飲料、手搖茶飲、運動飲料乃至膠錠粉狀食品和藥品市場,都有可能因為它而受到有毒的塑化劑汙染。

 

起雲、起雲,食品與藥品市場,甚至連化妝品市場,如今都颳起了滿天的「黑雲」,一場龐大風暴已經成形,蒙塵的是MIT產品,剎那間消費者人人自危,壞名聲還出口到國外去,曾經的美食台灣之光如今變得「顏面無光」。

 

其實,不肖業者在食品內添加有毒塑化起雲劑的行為,據估計已經長達二、三十年,知情的黑心業者固然罪該萬死,應該接受最高程度的法律制裁,但爆發之後,我們(包括政府、業者、媒體、消費者)有沒有迅速處理?有沒有理性反應?如何盡快有效率地重整食品安全秩序,才是更該被討論的話題。

 

就業者而言,誠實與負責是最佳上策,儘管誤用受汙染原料的業者,絕大多數自認也是無辜受害者,但是自家的產品受「毒害」並對消費者造成影響是事實,公告、下架、銷毀,用安全的原料重新生產再上架,該退貨就退貨、該檢驗就檢驗,更要以最大的誠意道歉、善後,如此才能再度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

 

就政府而言,能擋得住業者壓力「公開且快速處置」是對的,但處理上應該可以更有系統,應沙盤推演先擬定一系列應變措施,比如說,可先查明所有供應鏈受影響廠商相關資訊,收集完成後一次性公布(而非像現在這樣,每天擠牙膏式地透露哪些新產品可能又受汙染的訊息,造成消費者更恐慌);至少事前可以做到先與食品公會代表溝通,從業者處掌握全盤資訊,了解業者配合上的困難處並加以協助。

 

就媒體而言,此時應該公布最公正、最清楚且最容易懂的相關資訊,請專家合理解釋相關術語與數據,好比塑化劑固然是毒,但環境中本來有存在,微量攝入是可以被人體代謝掉的,例如用塑膠袋裝熱食或微波時塑膠溶出等,也會讓人吃入微量DEHP。

 

所謂PPM其實就是一公克中的百萬分之一的意思,毫克就是千分之一公克,目前衛生署公布的人體DEHP每日攝取安全量範圍為一.二到八.四毫克,換句話說,就算某益生菌被檢出DEHP高達六百PPM,但每小包重量只有一.六公克,算出一包DEHP攝入量只有○.九六毫克,就算每天依廠商建議吃兩包益生菌,攝入量一.九二毫克也還在人體安全範圍之內,無需過度憂慮與恐慌。

 

而在消費者方面,我們除了可以利用這次機會,呼籲產官學盡速合作全面建立「安全食品履歷」制度,更該重新思索「天然ㄟ尚好」的意義,用消費實際行動肯定「賣相不好但較健康」的食品,讓好業者受到鼓勵因而出頭,也讓「台灣健康美食」產銷結構成為一個良性循環。

【完整內容請見《非凡新聞周刊》2011年268期】

台長: 抹茶鬆餅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