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11 13:31:20| 人氣5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夏樹說影~英倫情人VS.英國病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 對 照

對照是一種心醉神迷的閱讀方式。

好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心醉於電影《英倫情人》迷人的故事裡。記得獨自一人步出電影院那個初夏午後,才剛剪短頭髮,走過百貨公司新一季的展示櫥櫃,我,掩映在似鏡面潔亮的玻璃窗內,回頭凝視自己,淡然的身影有著少見的神采,是因為短髮,還是因為《英倫情人》,我對自己感到全然地陌生,這一刻的觀照,像極了電影裡戰地護士漢娜,自己剪短頭髮時的那雙明眸。原本剪髮是為了抖落這些日子的失意,還自己俐落的素顏,沒想到憂傷反而襲上了心頭。

是的,《英倫情人》是一部憂傷的電影。義大利的廢棄別墅裡,住進了幾個不知從那裡來的憂傷的人,藉著一本希羅多德的《歷史》,掀開了一段北非沙漠的愛情故事,過去的毀滅和現在的傷痛合而為一。疲憊的護士,傷殘的竊賊,機警的工兵,見證著一個英國病人,痛苦地、憂傷地在垂死的掙扎中追索著過去的記憶。從來不曾有過的感覺淡淡縈懷,那麼久了,依然清晰如昨夜。

戰爭的殘酷原本就教人不忍卒睹,更何況影片中的每個人,在歷經戰亂,飽受折磨後都是失落的。整部片子,只見灰僕僕的畫面,跳接著每個人的過去和現在,有如史詩飛颺的大漠風沙,翻滾出一張張風塵且悲淒的臉,歌聲也如風沙迴旋低吟,失去了愛,每個人都是沒有過去的人。

儘管憂傷,這部片子卻有著愛情悲劇少有的深刻內涵,我的喜歡,當然是因為憂傷。這些日子,我罷看喜劇而玩味悲愴,在憂傷的同時,我深切地體會到真愛的無遠弗屆,以及人性面對生命意義時的勇氣;尤其是穿梭時空的歷史感和無國界的地理觀最引人深省。也因為影片的魅力,讓我想透過文字,永遠留住這種悸動,所以,我又一頭栽進了原著《英國病人》的魔力中,這才知道,原來文字裡也有那麼多躍動不已的意涵。當然,閱讀後層面更廣,感受更多,這是主觀的自己,客觀地去對照電影與原著的出入。

如果說,《英倫情人》的優美獨特是來自原著的扣人心弦,那麼《英國病人》書中的迷人神采,也在電影裡呈現大半了。我沒有影評、書評的功力,無法解析,明明原著書名是《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轉幻成電影後卻成了《英倫情人》的得與失,只願用影迷、讀者的閒雜心思,忠實記下自己,在不耐於平淡戀情的前半生裡,還能真誠地用文字、影像去經營後半生的這一片痴心。


2.真愛無遠弗屆

真愛是療傷最好的良藥。《英倫情人》中闡釋的愛的力量,剛好是我多年來念茲在茲的兩種類型。一是艾莫西和凱薩琳的激情深動,相愛相屬;一是吉普和漢娜的互求慰藉,自然聚散。原本我嚮往好聚好散的離合,不需要承擔太多太重的情愛,像吉普和漢娜,互相吸引,在彼此的眼中看到自己的好,但相知相惜的時光過後,一個互相了解的眼神就道了珍重。

但在《英國病人》中,吉普是人性光輝的極至,不單是男女之愛,吉普還愛著生命愛著人類。他就地拆除了多少的危險炸彈,只為了免除炸彈對人類宛如惡夢的毀滅,多少次死神就在他身後呼吸著,但一夕間,他的所做所為不再具有任何意義,對生命的感受,讓他無法承受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的事實。吉普的愛,控訴了戰爭的違反人性。

同樣的,在漢娜的心裡,戰爭讓她目睹太多死亡,識與不識,生命卑微的一如蜉蝣。如果作者是藉著吉普的大愛來籲求人類的和平,那他也同樣藉著漢娜小我的悲痛來說出:『個人的利益和公眾的利益會永遠交戰。如果我們能認定這件事是合理的,那麼在我們眼中不會有無理的事。』這是人性最光明的一面,而電影所表達的浮光掠影,雖然讓我們對戰爭的罪惡和人性的光輝感同身受,但因為愛情的力量太直接了,觀眾不免遺忘了這個用心,錯失了吉普對生命本質的追尋。

電影裡吉普真是漢娜最浪漫的情人,貝殼燈火的美景引人驚嘆,一路引著漢娜走入他的懷抱;教堂裡,盪著漢娜去看屋頂上神聖壁畫的那一幕,相信任何女孩子都會覺得窩心。漢娜和吉普的愛,讓人在憂傷之餘,有著小小的驚喜。

而在離去的那一刻,吉普在書上僅說了一句:「愛是如此渺小﹐以至於它可以穿過針眼。」這是詆毀,還是頌揚,或許兩種情緒都有吧!吉普選擇了與戰爭相反的方向離去,也離開了漢娜的愛。

至於艾莫西和凱薩琳之間毀滅的愛,在看這部片子之前,我承認我不會欣賞這種情慾式的愛恨交織,但在散場後我凝望著玻璃窗的自己,不得不承認,從來我壓抑了多少內心真正的感覺,因為道德,因為矜持,往往我變成被動的玩偶,在我心裡,我或許是羨慕凱薩琳多過漢娜吧!不需要用道德的眼光去衡量情慾的深度,真愛無遠弗屆;在專一的愛情前面,一切都微不足道。

我的心因為吉普和漢娜而感到疼惜,但是艾莫西和凱薩琳宿命的悲情,卻讓我整顆心都糾纏在一起。避過眾人的眼光,他們熾熱地相戀,脫軌的慾望似火般灼燒在風沙狂暴的沙漠裡,但奇幻的是,這激烈的情慾一如吟遊詩人抒情般的旋律縈迴不已。在沙漠裡,風代表著什麼涵義? 明知道會來到卻無可預期,人和大地,在風沙裡都失去了方位感。也許,愛人的世界本來就沒有邊際,我不確定是否有更好的譬喻,可以如沙漠狂沙般來象徵愛人們的情愛色慾。單講愛情太浮飾了,我不會天真地以為,艾莫西和凱薩琳之間的情愛無關佔有,人性的慾望,是不是除了壓抑就只能放縱?現在人往往將情與慾放在天平的兩端,強要分別兩者的比重;結果是,愛深義重時激情流於浮世的慾念,愛縱慾狂時深情就不再美麗。以前我也用這種二分法去看待世間男女,看過電影,才知道《英倫情人》狂熱而迷失的記憶,正是我們每個人情慾合一的渴望。

『如果我把一生交給你,你不會好好珍惜的,對嗎?』

凱薩琳在書上說著戀人們共同的遲疑,可是她卻甘心在情愛的風暴裡沉淪,交出了自己。

「在沙漠裡,情人的名字是掌中捧著的一盈綠水,飲入了喉間,也吞下了空虛」——這是書上的艾莫西,世故而冷然,但他卻許下了「我會回來」的承諾,不管多少年,受多少折磨,艾莫西遵守了他的諾言,回到了游泳者的洞穴,低喚著他情人的名字,引領著我們,走入了古老的永世的傳奇……。


3.游泳者的洞穴,希羅多德的《歷史》

如果沒有游泳者的洞穴,沒有希羅多德的《歷史》,凱薩琳和艾莫西之間的愛,不會在驚心動魄之外,又開展出另一層深奧奇妙的心理格局。愛是沒有理由的,《英國病人》燒得漆黑的手上,帶著一本希羅多德斷簡殘篇的《歷史》,夾著地圖、日記、用多種語言寫下的筆記,和從別的書剪下的段落。這就是歷史,你會漫不經心地夾入了痛苦和甜蜜。在生命長河裡,有多少過去是讓人永誌不忘的,歷史像是會咬人的猛獸,牠會提醒你曾經做了什麼,愛上什麼人,對與錯都讓你無法逃離,只能讓別人掀開你的過去。但有多少人能讀懂它!

電影裡的游泳者洞穴晦暗而美麗,微弱的手電筒燈光,映照著壁沿上生動確實的姿態。忽然我有一種從現世抽離的感覺,彷彿我也置身於無垠的穹蒼下,隨著凱薩琳和艾莫西走入千萬年前,這裡曾有湖泊的洞穴裡。大地無言,在滄海桑田的時間觀裡,每個人都是浮沉在時間恆河的游泳者。在《英倫情人》如史詩般的游泳者洞穴裡,人類是渺小的,愛情的力量卻無遠弗屆;在《英國病人》沒有地圖的宏偉史觀裡,國家是教人憎惡的東西,人性卻是沒有國界的,你的視野一下子從國界的窄化裡跳出來,「踏上一個沒有地圖的地球」。

在游泳者洞穴裡,艾莫西把他《歷史》的札記留下給凱薩琳,獨自去尋求幫助,這是救她的唯一希望。

『我會回來的。』艾莫西承諾著。

「古代的勇士在祝福所愛的人時,會把她們安置在能使她們永恆的地方——一種五顏六色的液體,一首歌曲,一幅岩畫。」這是多麼深刻的愛戀。

凱薩琳瀕死時受到祝福了嗎?在黑暗中仰望著游泳者洞穴裡的岩畫,她感動了嗎? 用手電筒漸弱終滅的燈光,在札記中寫下她遺留的愛戀,這是永恆嗎?

電影裡艾莫西是個沙漠探險家,地圖的繪製者。為了回到冰冷的游泳者洞穴,永世的情人身邊,他用勘測的地圖跟德國人交換了一架飛機。

『我說過我會回來的。』

這是戰爭開始的時候。在這裡,戰爭偉大的目的模糊了,他站在戰爭的那一邊已經不重要了。凱薩琳是死於丈夫瘋狂的報復行動,還是死於人類發起戰爭的愚蠢行為,你以為呢?愛會給人一線生機,但戰爭不會,戰爭沒有將來可言。

「忽然間,他老了,厭倦了沒有她的生活。」艾莫西從此失去了蹤影。

『後來呢?發生了什麼事?』卡拉瓦喬問。


4.沉 睡

看電影跟看書真是完全不同的享受。視覺的震撼力每每讓我不願正視某些血腥或殘酷的鏡頭,包括卡拉瓦喬被刑斷雙手拇指,英國病人燒黑的殘軀。所以,印象中只留著英國病人和卡拉瓦喬不斷注射嗎啡的冷漠畫面。為了淡忘戰爭對他們的傷害,延續下來的生命只能在嗎啡的恩澤下稍作喘息,我無法面對那些沉重無奈的不幸,但藉著嗎啡,多少我看到了一些事實,而嗎啡還有另一種功能。

乘上嗎啡的小船,這劑量不會致人於死,但藥性卻會帶著英國病人跨越時間和地理的限制,把過去事件的先後順序,一一拼列。

書上的卡拉瓦喬也是困於記憶的人,一個竊賊,盜取機密文件的間諜。但他的本性裡有著不安定的靈魂,關懷漢娜心底的傷痛,欣賞吉普善良的本質,也執意去喚醒英國病人沉睡的記憶。卡拉瓦喬了解一切的事情,但他也偷嗎啡,為了串起記憶,他跟英國病人分享著嗎啡。「往身上注入一針嗎啡就是打開了另一扇門」,嗎啡,對卡拉瓦喬而言,是埋葬痛苦的方式,也是面對現實的勇氣。我們不得不感謝嗎啡的輕飄作用,至少它讓思緒自由飛馳,跳脫時空的藩籬,讓艾莫西把一切都說出來。

電影的最後也和嗎啡有關。艾莫西顫動的手,堅定地把所有的嗎啡推到漢娜面前,漢娜泣不成聲,一個悲傷的靈魂要尋求嗎啡來解除活著的痛苦,在一切都明白了以後,艾莫西自己選擇了離世的一刻。漢娜悲泣不已,但對她的英國病人而言,這是最好的結局。

離開了廢棄的別墅,所有的人怎麼樣了?生命的偶然聚散,或許給了他們一個未了的謎,但在經歷一場時間與空間交織的神秘故事後,愛會蔓延,生命會甦醒。就如同吉普和漢娜,分隔著時空,這些年以後,他們依然彼此思念。我把小說的最後一節重複看了多遍,心裡漾滿了柔情,久久不自己,這是電影無法傳達的另一種情愛,小說給了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

有趣的是作者的筆觸和心態:「她是一個我了解得不夠深的女人,所以我不能用我的臂膀——如果作家有的話——為她的一生提供庇護的港灣。」 我想,作者也用自己的方式去愛著漢娜,和吉普一樣,現在依然深深迷戀著她,不必天長地久的深情,也能在回憶裡一一想像戀人的容顏;也和我一樣,用一種沉睡在情人懷裡的美麗——如果讀者有的話——把對漢娜的喜愛,在記憶裡持續了下來。

在光怪陸離而又干卿底事的社會裡,甦醒也好,沉睡也罷,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個會看書也會看電影的人,不也是一種幸福嗎?(1998/2/21)

台長: 夏樹
人氣(5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