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7 22:09:31| 人氣1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善女人往生傳(廿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善女人往生傳(廿二)

 

「善女人往生傳」一書是集古代至近代諸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善女人之傳記,由凡夫居士再翻成白話文讓現代人易看懂(綠色字為文言文,底下黑色字則為白話解釋)。這本書的網址是:http://book.bfnn.org/books3/2071.htm ,以下分次張貼,謝謝。阿彌陀佛!末學咪弟頂禮

~~~~~~~~~~~~

徐母楊太夫人生西記

 

安徽石碌縣徐母楊太夫人者。徐居士國治之生母也。其性情孝慈柔善。明敏果決。事父母。事舅姑。相夫教子。持家處事。一一皆悉堪作閨閣典型。女流師範。方之古烈女。母儀賢仁。明智諸傳。殆無愧焉。

 

幼即奉佛。老而彌篤。其子三。曰國華。國鈞。國治。各受職於政商二界。國治在天津。欲長侍膝下。於民國十年。迎養至津。遂持長齋。受優婆夷戒。從茲念佛益精進。頗有瑞徵。恐不求一心。專希瑞相之愚人受病。故不錄。

 

是秋。安徽水旱奇災。省長電調國治襄辦賑務。以八年在京。辦有成績故也。國治不忍遠離。夫人責以大義。促令速去。以救災黎。

 

國治在皖年餘。夫人有病。不許書信言及。恐遠道來省。致誤賑務。並囑國華國鈞勸募。以己私蓄。傾囊相助。蒙大總統題頒匾額。與慈惠徽章。十一年賑務畢。皖憲仍縶維國治。乃復迎養皖垣。

 

以年已七十有四。精神衰頹。親戚中有勸開齋者。夫人曰。我寧茹素而死。決不食肉而生也。

 

至今春,病日篤。而神智清明。念佛不輟。謂國治曰。餘於世事。艱苦備嘗。故無戀慕。心中唯有念佛一事而已。又曰。每一發熱。痛苦異常。一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則頓覺清涼矣。

 

二月廿一。命請僧來寓念佛。以助往生。令將己衣物。盡行變賣。供養三寶。問國治曰。何日去最好。國治答以後天是齋日。最好。

 

歷數時日。餘已見釋迦牟尼佛。及在津所供之佛菩薩。何獨不見接引佛乎。國治曰。時至則見矣。次日。仍復隨僧念佛。

 

至廿三黎明。念佛僧福海師曰。夫人神志氣象如常。一二日內,尚不能去。至巳刻。國治請一接引佛供床前。曰。阿彌陀佛來矣。

 

夫人聞之。生大歡喜。起坐瞻視。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數聲。即結印含笑而逝。

 

國治與諸師及眷屬。猶高聲念佛三句鐘。始舉哀及沐浴換衣。香氣馥鬱。有友來弔。於門外即聞之。歎為稀有。三日入殮。面貌比生時更加光彩。頂猶微溫。四肢柔軟。以數珠置手中。乃屈指握之。

 

安徽石碌縣的楊太夫人,是徐國治居士的母親。她性情孝順、慈悲、溫柔、善良,做事明白敏捷而果決。在奉事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及操持家務上,都可以做婦女的典範。

 

從小她就信佛,老來更加虔誠,三個兒子國華、國鈞、國治,分別從政和經商。國治想奉養母親,於是就在民國十年時,把母親迎接到天津。從此楊太夫人就持長齋,還受了優婆夷戒。此後念佛十分精進,很有些祥瑞之象。為了怕一些專門想求祥瑞徵兆,而不知道要一心念佛的愚人誤解,所以就不記錄這些事蹟。

 

那年秋天,安徽受到水災和旱災,安徽省長就電召國治去辦理賑災事宜,因為國治在首都,曾經有八年很好的成績之故。而國治不想離開年邁的母親,太夫人就要他以災民為重,敦促他趕緊去救災。

 

國治在安徽賑災一年多,太夫人生病,都不准家人在信上提及。恐怕他遠道回來探病,影響賑災工作。她還囑咐另外兩個兒子要去勸募賑災,她也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救災。因而蒙受大總統頒贈的匾額及慈惠徽章。民國十一年,國治辦理完賑災事宜,仍被省府挽留,於是就把母親接到省府。

 

由於太夫人已經七十四歲,精神顯得有些衰頹。於是親戚中就有人勸她開齋。太夫人說:「我寧願吃素而死,也決不吃肉而活著。」

 

到了今年春天,太夫人病重。然而神智仍十分清明,一直不停的念佛。她告訴國治說:「世間的生活,我備嘗艱辛,所以我一點也不戀慕人間,心裏只有念佛這一件事。」她又說:「每次身體一發熱,就痛苦得不得了。但只要一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頓然就覺得清涼。」

 

二月二十一日,她叫家人請僧人來家裏念佛,以助她往生。並且把自己的衣服,全部拿去賣,用賣得的錢來供養三寶。她問國治說:「那一天去最好?」國治回答說:「後天是齋日,後天往生最好。」

 

幾個小時之後,她說:「我已經見到釋迦牟尼佛及在天津所供的佛菩薩,為什麼單單不見接引佛呢?」國治告訴她說:「時間到就會看到。」第二天,她仍舊隨眾人念佛。

 

到了二十三日的黎明時分,念佛僧福海法師說:「太夫人的神情意志和氣象,都和平常一樣。看樣子,這一兩天之內都走不了。」到了上午九點至十一點時,國治請來了一尊接引佛,供在床前告訴母親說:「阿彌陀佛來了。」

 

太夫人聽了,很歡喜,就坐起來瞻視佛像,高聲念了幾聲南無阿彌陀佛,就手結印含笑而逝。

 

國治和念佛僧及眷屬,還高聲念佛四十五分鐘之後,才開始哭泣並替母親沐浴換衣。而滿屋子都充滿了香氣,親友來慰弔的,在門外都可以聞到香氣,大家都歎為稀有。三天之後入殮,太夫人的面貌比生前更加光彩,而頭頂還是溫的,四肢很柔軟。把念珠放在她手裏,還能彎曲手指頭握著。

 

陳了常優婆夷往生事蹟

 

優婆夷了常者。安徽無為縣陳錫周了圓居士之繼配夫人也。姓胡氏。賦性慈善。篤信佛法。

 

錫周初不知佛法。長子天壽頗聰明。十四歲殤。意謂我居心行事。無大過愆。何得有此。遂於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之事。極謂為無。

 

夫人知其執不可破。輒密默修持。不令彼知。未久。夫人有娠。將臨產期。忽得大病。二十九日。不能言語飲食轉側。體熱如火。身瘦如柴。名醫束手。絕無生望。

 

一夕。夢老母持一把長幹蓮華云。汝以宿業。得此惡病。幸有善根。是故我從南海。來安慰汝。

 

隨以蓮華。從頭至足拂去云。拂去業障。好生嘉兒。頓覺身心清涼。即驚醒起床。便成好人。次日生子。龐厚豐滿。與健婦所生無異。取名天民。今已十五歲矣。

 

錫周由是方知佛慈廣大。三世因果之理事。真實不虛。從茲夫婦各吃素念佛。努力修持。於救濟貧苦患難。齋僧修廟。施善書。捨棺材。悉隨己力為之。錫周皈依光。法名了圓。夫人函祈皈依。因名了常。

 

九年。夫妻兒女五人。同於北京法源寺受菩薩戒。去年春。夫人欲來普陀見光。因先朝九華。歸至滬。適奉直兵禍將作。遂未果來。每引以為憾。

 

光慰之曰。至心念佛。則日與彌陀聖眾相對越。何得以不見粥飯庸僧為憾乎。

 

以深受驚嚇,故身體瘦弱。久不復原。錫周祈光開示。光令作退步想。作已死想。遂得大愈。

 

今春復病瘦弱。不思飲食。於二月二十八日。正念佛間。見兩童子執長幡。上書西方接引四字。謂錫周曰。此兆於我則幸。於君則不幸。以己一歸西。內顧無人故。然念佛之人。不貪生不怕死。

 

因請僧四位。誦經禮懺念佛廿八日。以祈壽未盡則速愈。壽已盡則速生西方耳。從此身心適悅。了無病苦。

 

至四月初。復覺不適。知歸期將至。一心念佛。以求速生。初五。全家都為念佛。又請師僧換班續念。晝夜佛聲不斷。夫人但默隨之。

 

初六午前。令備浴具。浴已。著新衣。往佛堂禮拜。供獻香華。歸即移床向西側臥。唯專念佛。概不提及訣別等事。

 

至亥時。見佛來。欲起禮拜。因扶起令坐。作合掌低頭狀。云尚有三千佛。念完即去。

 

全家同僧俗三十餘人。俱大聲念。夫人遂高聲念佛而逝。面帶笑容。室有異香。全家俱不現悲哀相。又念佛二小時。方為安置。

 

次日午時入殮。頂尚溫暖。四肢柔軟。香氣猶存。

 

優婆夷了常,是安徽無為縣人陳錫周居士的繼室,姓胡,生性慈悲善良,信佛虔誠。

 

錫周起初不懂佛法,他的長子天壽很聰明,但十四歲就死了。他就想,我的居心和做人做事,都沒有什麼大的過失,怎麼會喪子呢。於是就認為沒有因果報應及生死輪迴這種事。

 

他的夫人知道他的執著無法破除,於是就自己秘密的暗中修行,不讓他知道。不久之後,夫人就懷孕了。等到快要生產之前,忽然得了大病,有二十九天說不出話來,也無法飲食,也睡不著。身體熱得像著火般,而且骨瘦如柴。名醫都束手無策,眼看就要死了。

 

有一晚,她夢見一位老婆婆,手裏拿著一把有長幹的蓮華,向她說:「你由於宿世的業障,所以會得這種惡疾。幸好你有善根,所以我從南海來安慰你。」

 

於是老婆婆就把蓮華,從她的頭上到腳底都拂過一遍說:「拂去業障,好生個好兒子。」她頓然覺得身心都很清涼,驚醒過來之後,病全都好了。第二天,她就生了個兒子,長得很厚實健康,和健康的婦女所生的一樣。於是就取名為天民,今年已經十五歲了。

 

從此錫周才知道佛陀的慈悲廣大,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和事情,是真實不虛的。於是夫婦兩人都吃素念佛,努力修行。在救濟貧苦患難、齋僧修廟、布施善書及施捨棺材等善事上,都隨力而為。錫周皈依我,法名叫了圓。他的夫人來函求皈依,法名叫了常。

 

民國九年,他們夫妻和兒女五個人,一起到北京的法源寺受菩薩戒。去年春天,夫人想要到普陀山來看我。她朝完九華山之後回到上海,剛好遇到奉直兩派的兵要作戰,結果沒有來得成,因此一直引以為憾。

 

我安慰她說:「只要至心念佛,那就等於天天和阿彌陀佛及諸聖眾見面了,何必因為見不到我這個光會喝粥吃飯的平庸僧人而感到遺憾呢?」

 

因為夫人深受戰爭的驚嚇,以致身體瘦弱,很久都沒有復原,於是錫周就請我為她開示。我就告訴夫人說:「要作退一步想,要把自己當成已經死了想。」結果她的身體就好了很多。

 

今年春天,她又病得很瘦弱,不想吃喝。在二月二十八日,正在念佛的時候,見到有兩個童子,手執長幡,上面寫著「西方接引」四個字。她就告訴錫周說:「這個徵兆對我很好,對你不好。因為我一往生,家裏就沒人照顧了。不過念佛的人,是不貪生也不怕死的。」

 

於是就請了四位僧人,誦經、禮懺、念佛二十八天,以祈願如果壽命未盡的話,病就快點好。如果壽命盡的話,就快點往生。這時她身心都很舒適愉悅,沒有病苦。

 

到了四月初,她又覺得身體不舒適,於是知道要走了。就一心念佛,以求快點往生。初五那天,全家都為她念佛,同時又請了念佛僧換班念佛。晝夜家裏佛聲都不斷,夫人則隨眾默念。

 

初六中午之前,她叫家人準備浴具。洗過澡之後,她穿著新衣,到佛堂禮拜,並供獻香華。回到臥室時,把床移向西面側身而臥,一心專念佛號,一點也不提訣別等事。

 

到了晚上九點間,夫人見到佛來了,就要起身禮拜。於是家人把她扶起來坐著,她合掌低頭向佛說:「我還有三千聲佛號要念,念完我就去。」

 

這時全家和僧俗共三十餘人,都大聲助念。夫人就高聲念佛,面帶笑容而逝,室內充滿了異香。全家人都不現出悲哀的樣子,大家又念佛二小時之後,才安置遺體。

 

次日中午入殮時,夫人頭頂尚有暖氣,四肢很柔軟,香氣仍未散。

 

台長: 咪弟
人氣(1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善女人往生傳 |
此分類下一篇:善女人往生傳(廿三)完結
此分類上一篇:善女人往生傳(廿一)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