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1-22 22:04:00| 人氣2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海地大災難的聯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對台灣最大的威脅是什麼?是對岸的一千多枚中國飛彈,還是新型流感?是每年夏季都來好幾趟的颱風,還是三不五時就令人心驚膽跳的地震呢?這個問題恐怕見仁見智,難有標準答案,但是上周發生在海地的地震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海地位於加勒比海板塊與北美板塊交界處,這個區域發生的地震僅佔全球百分之五,而包括台灣在內的環太平洋區域發生的地震卻佔了全球百分之八十以上。台灣每年平均發生約一千次的有感地震,而幾乎平均每年都會發生一次災害性地震,我們確實是靠大自然的仁慈度日,但自然卻是殘酷無比。

海地並不像台灣常發生地震,類似這次的橫位斷層地震雖然曾在一七七○年和一七五一年發生過,但距今已經超過兩百五十年。雖然累積相當能量,但這次海地地震的震級七,其實和去年十二月十九日發生在花蓮外海的地震規模幾乎相同,但問題是海地地震屬於極淺源地震,又不幸貫穿三百萬人口的首都太子港市,才會釀成驚人的慘重傷亡,估計死亡人數在十到二十萬人之間,同時將近有三百萬人受傷,無家可歸,佔了海地人口的三分之一。

假如類似規模的地震貫穿台北市,如同貫穿太子港市,那將會給台灣帶來什麼模樣?從台灣頻繁的地震來看,一個貫穿台灣西部重要都市的大地震可能才是台灣的最大威脅。從去年台灣八八水災的經驗就很清楚,大災難的處理是現代政府必修的大事。雖然台灣的基礎建設遠勝海地,但是我們必須持續觀察海地地震的後續演變,畢竟好事、壞事都是教訓。

美國普渡大學卡萊教授等人曾在兩年前預測海地斷層即將發生震級七地震,也告知海地總理,並建議加強該地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築。但是,現在的科技仍無法正確預知地震發生的時間和範圍,因而在政治與社會上仍然無法產生有力的共同意志與行動來減少地震災難,而這也是台灣的困境之一。

海地是西半球最窮的國家,建國兩百多年來,天災和軍事政變不斷,全國九百多萬人口中,約八成每日生活費不到兩美元;加上人口集中,房屋結構不良,基礎建設貧乏,公共建築強度不足,即使撐過地震一開始上下振動的P波後,在隨後更兇悍的水平振動S波的搖撼下,房屋紛紛倒塌,成了煎薄餅一樣的慘不忍睹;台灣經過九二一大地震的折騰之後,許多房屋的結構也不樂觀。

海地的生育率是三點八,這也是電視災難畫面中屢屢出現嬰幼兒的原因;海地暫時失去的人口,不需太多時間可望回補,但是,相同畫面在台灣,恐怕將看到許多銀髮族,因為台灣的生育率是一,世界最低的。同樣是島國,台灣也盛產颱風和地震,還剛從去夏的水災恢復當中,這次海地大災難對時時面臨自然威脅的台灣來說實在感同身受。

台灣駐海地大使徐勉生也被倒塌的房屋壓傷,正在多明尼加接受治療,他表示希望能夠很快回到海地任所,這是好的外交官精神;而馬總統下周將率團出席宏都拉斯新任總統的就職典禮,希望經過莫拉克颱風洗禮,廣受批評的馬總統將會適切的表達台灣人民對海地的關懷。

台長: mac
人氣(2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