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04 22:06:36| 人氣1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特教工作困境多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令人沮喪的家長-親職的不彰
前述本校學區家戶特性是經濟或教育上的弱勢族群。經濟弱勢的家長多數長時間工作,為了一份能夠養育家庭孩子的薪水,從事輪三班制、日夜顛倒甚至是特種行業均有聽聞;教育弱勢家長,不管其經濟是否弱勢,但是普遍現象即為不重視教育,認為孩子能乖乖成長就好,學習得好不好則不在其關注焦點之內。此二類家長在親師合作上往往遭遇極大的困難,不是找不到人、就是老師的苦口婆心完全打不進家長的心坎裡。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否能夠得到家長的陪伴,從IEP會議便能明顯察覺出。每學期期初與期末各要召開一次IEP會議,資源班開班三年至今至少召開十二次,有約三分之一的家長能夠每次均出席,也有少數幾位家長從未露面。家長未能參與的理由大多是工作繁忙、時間不能配合等;通常老師會先在聯絡簿上以書面方式邀請家長並且約定時間,大約有三分之一強的家長在此時便能答允參與,與老師共同討論孩子成長種種;而那些不克參加或是根本沒有回應的家長,老師會再以電話邀約,詢問其方便的時間,有的家長於此時便因感受到老師的親切與熱情允諾參加會議,也有少數家長不是根本聯絡不上,或是仍以工作為由拒絕參與。
以前家長都會到教室接送小孩,所以每天都有機會與家長面對面溝通,現在常常教了好幾年下來也沒有看到家長過。以前舉辦親職活動時,家長都會踴躍參與,所以幾乎每天都會舉辦一場活動,現在的家長參與度較差,舉辦過一次之後就讓人失去再辦活動的熱情。靜int12
根據資源班教師的觀察,那些父母從未出現的孩子反而正是那些急需透過親師合作以積極提昇、改善行為表現的孩子;家長沒有出席學校活動極可能代表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也是缺席;父母長期缺席的孩子其學習、人格種種發展成長也多遭遇重重困難。不禁令老師嘆息:如今特殊教育已經進步到教育、醫療體系均能以正向、健康以及負責的立場來陪伴特殊學童的諸種發展;反而是家長們經常以過時宿命的觀念與作法錯待孩子、延誤孩子發展的黃金時機。
開學後幾天,收回了幾個學生的成績單,也看了成績單裡的家長意見,當我看到小烏龜爸爸所寫的意見後,我為小烏龜感到傷心。小烏龜爸爸說:『…靠復健只是暫時退化慢一點,但到一個階段會很快無力感,父母親也很擔憂,…小烏龜的壽命會很短,想在他有生之年,讓他快樂,無憂無慮,走完人生的道路。』我知道對小烏龜來說,復健的確只能延緩退化,但是透過復健治療的活動,可以幫他多爭取一點可以自由行動的時間,這樣很好啊!若是抱持著消極的態度,小烏龜很可能在不久後,便喪失獨立行動的能力,他只能被動等著人家抱他、移動他,這樣視野小了、生活受限了。醫生說20歲很可能就是小烏龜生命的極限,老師知道、治療師也知道,但大家都仍積極帶著他學習、復健,而家長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嗎?娟dia0306
親職不彰的家長中,有的傾向放任管教方式,放任孩子自由發展,就算學到了不良習慣,也認為長大了自然就會好,所以在錯誤習慣養成初期並不積極協助改善,等到孩子積習已久,卻又抱怨孩子本性頑劣,自己無能為力進行管教;另一類家長則又過度寵溺,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完成,導致家長變成孩子的奴僕,孩子則成了什麼都不會的「山大王」。
以前就知道貓頭鷹媽媽很寵他,沒想到現在還是依然故我,除了幫著他跟老師說謊,對於老師的規勸只有口頭允諾會好好管教貓頭鷹,但事實上是根本不當一回事,貓頭鷹要什麼媽媽也都會滿足他,再加上哥哥沒去上班,整天窩在家裡打電動,貓頭鷹又很喜歡跟哥哥做一樣的事,所以也跟著花很多時間在打電動上面,每天應該都玩到很晚才睡覺,因為早上到資源班上課時總是哈欠連連、精神不佳,這樣怎麼可能會有好的學習效果呢?靜dia0326
已經明確告訴他們應該要怎麼做對孩子才有幫助,卻都敷衍了事或是漠不關心,真不曉得孩子到底是誰的。靜int32
有的家長無法接納自己孩子的現況。無論是學習障礙或是智能障礙,汙名化的現象仍普遍存在於現今的社會,尤其位處偏遠鄉鎮愈難接觸到開化先進的特教觀念,視孩子的特殊生身份為受到歧視的象徵,苦苦哀求老師不要將孩子送去鑑定或是編入資源班。無法接納孩子現狀的背後則顯現其對孩子發展的無望與放棄,這類家長多抱持著聽天由命的心態,任由孩子的生理機能、腦力開發惡化,卻還認為自己已經盡了家長職責。
最無力的是看到學生明明處在一個不適任的環境,虛度他的人生,卻無法去改變現況,或是提出勇氣告知家長該轉換環境的話語。靜int41
家長的觀念錯誤、參與度過低使得資源班老師在教育特殊學生時失去最佳助手;也有父母因其錯誤的教養方式反而與老師的教育實施形成拉扯。像是患有肌肉萎縮症合併智能障礙的小烏龜急需能有練習、運用其肢體的機會,減緩其肌肉委縮的速度、強化肌肉的耐力、開發腦部的靈活性。因此,老師派給的家庭作業經常有體能性、動手操作或是實際體驗活動,希望父母能陪同小烏龜鍛鍊肌肉的力量、提昇腦力開發、拓展知識領略;但是作業經常在父母過度保護或是急於完成的心態下草草了事。老師幾度與擔任特教助理員的媽媽溝通正確的教育觀念,期待媽媽能夠真正負起教育、訓練的責任;但是數度的溝通與講解反而造成家人對老師的誤解,認為老師刁難小烏龜及媽媽。另一個患有肢體障礙的阿修,右側肢體功能逐年喪失,老師與專業治療師均建議媽媽應該日日施予復健,減緩退化速度,而且智識上的學習也應該要切實認真;這些教育溝通全然失效,阿修也在母親過度縱容的情況下漸漸放棄復健、放棄學習,任由自己的肢體功能愈差、學業表現每況愈下。幾度與媽媽溝通,得到的回應是已經與哥哥說明:將來照顧弟弟是他的責任。
我幾乎不曾夢到學校的事,不過,今年倒是破了例,我夢到阿修,他因為做了某些事被我罵,後來他居然跳窗逃走,而我在後面追,……雖然是夢,但可想而知,我那陣子心理壓力很大,因為他的種種表現。雖然知道他的家庭對他就是採取縱容的方式,平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犯了大錯就狠狠揍一頓,從阿修的變本加厲,我想這是無效的管教方式!身為老師的我,希望他變好,但從四年級溝通鼓勵,到現在常忍不住的訓話責罵,兩年多下來,他沒什麼變,除了更油條了一點。到鹿基治療時,他的消極表現,甚至大喊大叫、和老師抬槓、耍賴、配合度超低,雖然有部分是因為被縱容的因素,但我忍不住很感慨,一個孩子為什麼沒有學到為了爭取受重視而積極表現,而使用讓人生氣的不當行為來吸引別人的目光!我知道後者較易於達到,而且他已有多次的成功機會……娟dia0315
每日與這些所謂的「特教學生」相處,老師們感受到孩子在面對自己發展上的限制時的努力與可開發潛能,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再多幫學生一點點,期望自己能在不同面向上,不論是原班教學環境、家庭環境或是資源班教學環境上為孩子的成長建立起合宜的發展鷹架,助其發展順遂,潛能得到最大開發。但是在家庭環境這一塊領域則屢屢受挫,究竟該如何改變家長的宿命心態?怎麼樣可以使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更樂觀正向的期待?如何讓家長體認到自己對孩子的教養責任呢?

台長: 林達
人氣(1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特教工作困境多3
此分類上一篇:特教工作困境多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