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18 19:00:33| 人氣1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學大師饒宗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前看過節目,不意又找到新聞稿:
http://www.rthk.org.hk/press/chi/20031206_66_117063.html

居住香港超過五十年的國際殿堂級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最近把兩萬多冊珍貴藏書和一批價值連城的書畫作品捐贈給香港大學,成立了「饒宗頤學術館」,饒教授還建議沿用法國孕育文化學人的著名聖地──皇門小學(Petite Ecole)法文原名來為學術館命名。

饒宗頤1949年從國內移居香港,52年接受當時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林仰山邀請,出任中文系教授。當時中文系文史哲兼備,出版文化期刊《東方文化》,有研究院,也有大學的博物館(現時「馮平山博物館」前身),學術氣氛濃厚,饒宗頤除了教授詩經、楚辭、漢魏六朝詩賦文學批評及老莊外,還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甲骨文、敦煌手卷、宋詞等研究。由於在香港大學教書,他才有機會到國外參加國際會議:「在家鄉永遠沒有機會接觸這麼多事物,當時國內研究甚麼題目也是由別人訂的,而我的優勢就是在香港大學教書,是香港造就了我。」這個「文化沙漠」竟能造就出一位博通古今,學貫中西的大學問家,饒教授說:「香港根本不是沙漠,你自己去發掘,沙漠也可以找到綠洲。」

香港為饒宗頤打開通往世界的窗口,而日本就讓他走進了學術研究的新國度。54年夏天,他到東京大學講授甲骨文,也到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甲骨文。當時中國社會動盪,政府不提倡研究古籍,反觀日本卻重視中國古籍,研究敦煌學的學者也已經與世界接上軌道。饒宗頤在日本期間,發現京大不但擁有藏量豐富的中國古籍,而且還保存得非常完整:「他們連一張小紙條都保留下來,我們卻把這些都丟棄,他們保護古物的精神比我們好,應該學習。」饒宗頤在日本研究整理一些國內早已消失了的古籍,並考據出中日書法交流可遠溯至唐代。

在中國受人追趕打罵的古籍,輾轉越洋後卻成為座上客。中國的學問本應由中國人獨步天下,可是經歷多年文化苦難後,國外的漢學研究,有一些地方已經趕過了中國的頭,法國的漢學研究步伐就比中國走得細密。饒宗頤56年首次到訪巴黎參與漢學會議,自此與法國兩代漢學權威戴密微(Paul Demieville)及汪德邁(Leon Vandermeersch)展開了長達40年的學術交流及友誼。50年代中,饒宗頤在巴黎研究及整理甲骨文資料,出版了《巴黎所見甲骨錄》,也發表了《老子想爾注考牋》,後者受法國漢學家重視,並以此書為教科書。60年代中,饒宗頤應戴密微邀請,前往描錄「敦煌曲」藏品,71年與戴密微合著出版《敦煌曲》,為研究唐代由西域經敦煌傳入中原的樂曲提供了寶貴的原始素材。及後,他在巴黎講學期間出版了《敦煌白畫》,也輯錄出版了《唐宋墓誌》及29冊《敦煌書法叢刊》,為漢學研究填補了一方空白,也為學者開闢出更廣闊的研究天地。

饒宗頤做學問開天闢地,跨古越今,專門找難的下手,且堅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兩者要配合」,除了在日本、法國、美國、台灣做研究,他也曾赴印度做研究員,研究中印文化交流,期間考察了錫蘭、緬甸、柬埔寨、泰國等多國古蹟,那股尋根究底的勁兒,原來出自原始的好奇心:「走過的地方愈多,愈發現各地都有相似或不同的東西,到底原因是甚麼呢?很多問題別人說不透徹,我就很想追尋下去。」現在很多年輕人往往遇難就輕易言棄,饒教授說:「我的個性是不怕困難。愈研究愈發現困難,愈困難就愈想解決。」莊子《養生主》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對於追求知識,治學超過一個甲子又十年的饒教授有另一個詮釋:「以有涯追逐無涯,反而有無限的境界,可以擴張自己的精神面。」饒教授把追求學問看作生命的寄託:「追求學問可以提出很多新的認識,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可以得到很多人生樂趣。」他珍惜做學問的機會:「近百年來從地下發掘出的古物特別多,100年前的人沒有我們這個機會,遇上了這個時期,我覺得不應該放棄。」

饒教授曾經提出了「三重證據法」,提議把考古文獻、出土文獻以及傳統文獻三者結合研究,引起學術界回響;他精通梵文,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及梵文四流母音對中國文學的影響;70年來,他出版著作超過80種,發表論文500多篇;他的書法及畫作也蜚聲中外,究竟饒教授有甚麼法寶,成就了如此豐碩的成果?「孤獨感,做學問的人、做學術的人都應該養成一種孤獨感,如果不給自己時間,你的心靜不下來,又怎樣能讀書呢?」父親是潮安的富商及錢莊老闆,也是研究佛學的大學者,家學淵源深厚,饒教授的學識就是從潮安老家過萬的藏書裡,在自給自足的古籍天地中,給孤獨的書香薰出來的。

經過浩浩蕩蕩的歷史轉折,家裡的財富與藏書早已灰飛煙滅,饒教授的父親及二伯父都研究佛學,他自小閱覽不少佛教典籍,領悟一切色相只是過眼雲煙,86歲的饒教授說:「《心經》中最重要的兩句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事物發展都是一個過程,一切都在變化中,凡事不要太執著,就沒有痛苦。」饒教授不執著,讀了70年書,最近他為藏書找到了歸宿,把它們送到了香港大學裡,可是在無涯學海中暢泳了數十年的他,對做學問還是放不下:「我還是童心未減,還可以做。」精神飽滿的他說。

饒宗頤簡介饒宗頤,字固庵,號選堂,1917年生於廣東省潮安縣,為當代著名漢學家。治學範圍極之廣泛,包括古文字學、敦煌學、考古學、楚辭學、目錄學、金石學、史學、古典文學、詞學、音樂史、美術史、中印關係史、宗教史、地方志等。饒宗頤亦擅詩、詞、駢文、書畫,通梵文、巴比倫古代文字、甲骨文、金文、法文,被譽為「業精六學、才備九能」。饒宗頤教授先後獲法國漢學儒蓮獎(1962)、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1982)、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首位榮譽人文科學博士及法國文化部頒授文化藝術勳章 (1993),並相繼被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北京大學等聘為名譽教授。2000年獲香港大紫荊勳章。2003年獲香港科技大學文學榮譽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代表著作《殷代貞卜人物通考》、《甲骨文通檢》、《敦煌曲》(與P. Demieville合著)、《敦煌白畫》、《敦煌書法叢刊》、《老子想爾注》、《梵學集》、《詞籍考》、《楚帛書》等。

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傑出華人系列--饒宗頤」,於十二月七日),晚上七時正,無铫電視翡翠台播映。香港電台網站(http://tv.rthk.org.hk)視像直播及重溫。

台長: 李奧
人氣(1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